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采
区
设
计
说
明
书
指导老师:陈继英
实习生:粟慧斌
时间:2007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采区开采范围及地质情况 (2)
第二章采区地质、工业和可采储量 (3)
第三章采区参数及区段的划分 (4)
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 (5)
第五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10)
第六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5)
第七章采区生产系统 (17)
第八章采区准备方式 (20)
第九章安全措施 (21)
第十章附图
第一章采区的开采范围及地质情况
一. 采区的位置及开采范围
11采区位于矿井一水平东翼的第一个采区,采区上下边界为
+100~-100m,采区走向长800m。
二. 采区地质构造、岩层、煤层
1.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无大的断层,在采区东翼有一条落差为5m的倾斜正断层,对采掘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2.地层:为石炭统测水组,共含煤4层,仅2煤一层可采,该层煤赋存稳定,煤系地层厚60m左右。
3.煤层:可采煤层一层为2煤,厚度2.2m,倾角20°,煤层结构简单,无夹砾。灰分16﹪,属中灰,含硫1.4﹪,发热量5500大卡,煤的硬度f<3,属中硬煤,容重1.4t/m3,为无烟煤。
三. 开采技术条件
1.直接顶为砂质页岩,厚10m,属Ⅱ类中等稳定;老顶为砂岩,厚8m,属Ⅱ级来压明显;底板为砂质页岩,厚6m,其下为厚30 m 的石登子灰岩。
2.采区瓦斯,采煤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m3/分,属高瓦斯区,无突出现象。
3.煤层无自然发火倾向,灰分16﹪,爆炸指数8﹪,无爆炸性。
4.水文条件较为简单,无富含水岩层,也无老窑积水威胁,主要水的来源为采区涌水,其正常涌水量为30 m3/h,雨季为60m3/h。
5.采区上方地面标高+150 m~+160 m,无大的河流、铁路、公路
穿过,也无大村庄。
第二章采区地质、工业和可采储量
一. 采区地质、工业和可采储量计算
1. 采区地质、工业储量计算
Q地 = Q工 = L l M r
= 800×585×2.2×1.4
= 144 (万吨)
式中:Q地、Q工——地质储量和工业储量
L——采区煤层走向长m
l ——采区倾斜长m l=
H = 585 m
α
sin
α——煤层倾角为20°
M ——煤层厚度(因煤厚为2.2 m 可采
故Q地 = Q工)
r——煤的容重
2. 采区可采储量计算
Q可采 = L l m r c
= 800×585×2.2×1.4×0.8
= 144×0.8 = 115.2 (万吨)
式中:因M = m故取值同上一样c取0.8
第三章采区参数及区段的划分一. 采区倾斜长度计算
采区倾斜长:l=
sin
H
= 200
sin20°
= 585 m
二. 采煤面斜长的确定
1.区段煤柱的确定
采区倾角20°,煤厚2.2 m,顶板为属Ⅱ类中等稳定,区段煤柱可留16 m。
2.区段平巷(风巷、机巷和运巷)设计宽2.5 m,高2.2 m。
3.采区最下部阶段隔水煤柱留设27m。
4.采区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无大的断层,结合湖南矿实际情况,采煤面斜长设计为90 m。
5.采区边界煤柱留设10 m,采区两边各留5 m。
6.采区上山煤柱留设20 m。
三. 区段斜长、标高及区段数目的确定:
1. 区段数目的确定:采区斜长585 m,结合湖南矿井的实际情况,采煤面斜长设计90 m,采区划分为5个区段。
2. 区段斜长计算:
L斜长= L1 + L2 + 2B
= 90 + 16 + 2×2.5
= 111 m
式中 L1——采煤面斜长m
L2——区段煤柱宽 m
B ——区段平巷宽 m
3. 各区段平巷标高计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第一区段风巷标高为+100,运巷标高:
H = L斜长×sin20°
= 111×sin20°
= 38 m
h= 100 – 38 = 62 所以第二区段运巷标高为+62,根据经验取+60。下面标高计算同上。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第二区段运巷标高:+24,取+25;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第三区段运巷标高为-14,取-15;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第四区段运巷标高为-52,取-50;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第五区段机巷标高为-84,取-85。
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
一. 采区上山位置、条数、间距、长度、坡度、断面形状及支护方式
1. 两套设计方案对比:
方案一:布置两条岩石上山,岩石上山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有利于巷道的维护,降低维护费用,服务年限较长,但是该采区是中厚煤层,服务年限也不长,因此布置两条岩石上山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方案二:一煤一岩上山,由于该煤层是中厚煤层,赋存也比较稳定,瓦斯涌出量不高,采煤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m3/分。一煤一岩不同标高布置使区段主运输和辅助运输系统互相干扰小,同时少掘一条岩石巷道费用低、速度快、联络巷工程量少,生产简单,综上所述,故采用方案二。
2. 采区上山位置、间距、长度、坡度、断面形状及支护方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采区运输上山布置在采区的正中心,沿煤掘进,长585m,兼作回风用,坡度同煤层倾角为20°,断面为梯形,宽2.5 m,高2.2 m。采用20号工字钢金属支架支护。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采区轨道上山布置在煤上山西侧25m,距煤层底板10 m处,避开上山煤柱下方应力集中区,有利于巷道的维护。上山长585 m,坡度20°,运输材料兼作进风用。断面形状为三心拱,宽2.5 m,高2.2 m。采用锚喷支护。
二. 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长度及支护方式,联络巷的间距、位置、长度及支护方式:
1. 采区平巷采用双巷布置,轨道巷不掘到采区边界,只掘到
2处,后段采用沿空掘巷方式掘出下区段的回风巷。机巷长走向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