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语言和言语
如何看待新兴的网络语言
![如何看待新兴的网络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19cd72ce10a6f524ccbf85f8.png)
如何看待新兴的网络语言湘江/文随着计算机走入千家万户,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交际的便利工具。
近年来,通过博客、QQ结识了一些年轻朋友,在与他们的文字交流中,了解了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
比如,用“偶”来代替“我”。
形容高兴用象声词“嘎嘎”,形容惊叹用象声词“吼,吼,吼”,表示伤心用阿拉伯数字“5555”来代替。
如果不同意、不赞成对方的观点,用象声词“切,切”来表示。
喜欢什么,前面加上个形容词“超”,叫“超喜欢”;不喜欢对方,则用“鄙视”。
用来发泄某种情绪,表示某种不满的常用语“靠”。
把东西称作“东东”,买东西不说买,叫“败”等等。
新兴的网络语言,有些是生造的,也有些原有的词语但有了新的含义。
有些词语乍一听,不符合语法,时间长了也就自然接受了。
如表示欣赏或支持,前面缀上“严重”一词,变成“严重欣赏”、“严重支持”。
还有“晕”、“郁闷”、“雷人”、“貌似”、“拍砖”、“灌水”、“跟贴”等词语的广泛应用。
新兴网络语言的突出特点:简练、生动、诙谐,有时再与表示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各种“动漫表情”、小图标等配合使用,确实能起到妙趣横生、相得益彰的效果。
千百年来,语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进化,一些旧的词语消亡了,更多的新词语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
新兴的网络语言在丰富着汉语词汇,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习惯用语,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理性看待网络语言,去粗取精,融会贯通地学习使用这些语言。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新兴的语言现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停滞不动的,语言也如此。
其实,在很久很久以来的人类历史中,每天都会产生好多好多的新鲜的语言现象,比如:新词,新的表达方式等等,只不过,因为缺乏传播的途径和被广泛应用的语境,就很快烟消云散了。
可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使一些富有表现力的新兴的语言现象的迅速传播成为可能,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成为青年一代所崇尚的表达方式。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关注这些新兴的语言现象,也不得不面临这些新兴语言现象的泛滥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11e3ad5a6c30c2259019edd.png)
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网络语言是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在交际中形成的一种言语功能变体。
网络语言有变异性、开放性、简约性、封闭性及模糊性的特征。
网络语言虽然可以为人们所规范和使用,但是它对现代汉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义等的影响。
标签:网络语现代汉语影响“语体就是运用民族共同语的功能变体,是适应不同交际领域的需要所形成的语言运用特点的体系”[1]。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体变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会对规范的现代汉语形成冲击。
一、语音的变化网络语体并没有超出现有语言体系,因为它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就存在于现有语言结构之内,但是它和现存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并对语言产生影响。
我们可以分别从语言的三个要素进行分析。
在语音上,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都有着相同的外在音色,如TMD(他妈的)、BT(变态)等。
这些字母形成的缩略词,显然源于原词每一个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原词的读音、意义并没有因为缩略和字母代替而产生丝毫的变化,不影响表达语义。
我们只需要运用现代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稍加分析即可以理解。
语音连读词也是网络语言的一大特色,例如酱紫(这样子)、偶(我)、表(不要)等等。
在现代汉语中,语流音变中的连读音变,并不是常见的现象,但网络以这种新奇的方式,来彰显一种特别的语言风格。
二、词汇的变异网络和网络文化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词汇既包括与网络相关的词汇,也包括在网络这样一个特殊空间使用的词汇。
词汇是时代信息的浓缩,它能以最快的速度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
网络语言有其独特的构造方式,词汇构成方式也多种多样。
汉字、数字、英文字母、符号甚至图片都可以构成新潮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变异的方式也是缤纷复杂的。
如缩写型,它是把网络聊天、论坛中常用的汉语词汇或英语短语的首字母组合起来形成的缩略语。
“人类是符号的动物”[2],符号型作为一种符号在网络语言中也起到了语言的作用。
网络语言充分利用键盘上的标点符号与英文字符,巧妙组合成不同的脸谱表情。
网络用语总结报告
![网络用语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2605b3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7.png)
网络用语总结报告网络用语总结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语言也逐渐成为我们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网络用语是指在网络上特定的语言方式和表达方式,通常以简短的词句、缩略词和表情符号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从常见的网络用语、网络用语的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常见的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汇总繁多,涉及各个领域和场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络用语:1.缩略词:比如LOL(大声笑)、OMG(哦,我的天)、BTW(顺便说一下)等。
2.汉语拼音:如pk(比对)、nb(牛逼)、lx(离线)等。
3.表情符号:例如::)表示笑脸、T_T表示哭泣、^_^表示笑眯眯等。
4.网络词语:比如土豪(形容富有的人)、脑残(形容愚蠢的人)、撒花(表示庆祝)等。
5.网络流行语:比如“怼”(指对别人进行言语上的攻击)、“毒鸡汤”(指给人带来负面情绪的话语)、“小程序”(指在手机上运行的小型应用程序)等。
二、网络用语的特点网络用语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与传统书面语言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简洁性:网络用语更注重简洁表达,往往用一两个字或者一个符号来传递信息。
2.口语化:网络用语更接近口语的表达方式,与日常口头交流相似。
3.隐晦性:网络用语更倾向于使用一些隐晦的词语和表达方式,需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和理解能力才能理解。
4.时尚性:网络用语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换代,具有时尚性和流行性。
三、网络用语对社会的影响网络用语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已经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促进交流:网络用语的诞生和流行,使网络交流更加便捷和高效,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2.年轻化语言:网络用语的兴起和流行,大大年轻化了语言,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3.语言规范的挑战:网络用语的特殊性使得传统的语言规范面临一定的挑战,一些人开始追求更个性化和随性的表达方式。
4.文化交流:网络用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方式,跨越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促进了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
collab网络用语
![collab网络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7631f84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b.png)
collab网络用语1. 网络用语的定义与发展网络用语是指在互联网和数字通信工具中出现的特定词汇和短语,通常具有简洁、便于传达和理解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用语逐渐成为人们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传递,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2. 网络用语的分类网络用语根据其使用场景和含义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2.1 表情符号和emoji表情符号和emoji是网络用语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它们通过特定的符号或图片来表达情感,如笑脸?、心形❤️等。
这种形式的网络用语通常在社交媒体平台和聊天应用中频繁出现,能够直观地传达情感和态度。
2.2 缩写与简写由于网络交流的速度和效率要求,缩写和简写成为网络用语中常用的一种形式。
比如”LOL”代表”大笑”,“OMG”代表”我的天呐”等。
这些缩写和简写通常通过在单词或短语的首字母上进行取舍或取代,以达到更快速的文本输入和理解。
2.3 引用和影射引用和影射是网络用语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通常通过在文本中间插入特定的引用或影射词来达到一定的效果。
比如”你们谁顶一下”,“我给你点个赞”等。
这种形式的网络用语通常用于社交媒体平台上,以引起他人的关注和互动。
2.4 新词与创意造词网络用语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新词的产生和创意造词的兴起。
这些新词和创意造词通常由用户自发创造,通过网络传播并逐渐被接受和使用。
比如”撩”、“口胡”等词汇就是网络用语中的新词,它们通常具有特定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3. 网络用语的影响与变革网络用语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还对社会、文化和交流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变革。
3.1 规范化与标准化随着网络用语的不断演变和广泛应用,一些网络用语已经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
比如一些常见的emoji表情符号已经被收录到Unicode标准中,使得不同平台之间的表情符号兼容性更好。
同时,一些网络用语开始进入在线词典和公共媒体,并成为当代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
![论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096f9ff9856a561252d36f5d.png)
三、网络语言 生活存在的 问题及 t议 ( 一 )网络语言生活存在的问题 网络语言 随着 网络 的不 断普及 , 使用 的人数也越来越 多 , 在互联网这个开放 自由的环境中,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主要 体现在文明方面。首先,不文明网络用于的滋生与蔓延,在 贴吧 、 - 一 论坛、 一 聊天工具等 , 低俗的语言过多,并且影响到了 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人类语宙的文明发展。 同时,这些不文明 的网络用于会渗透到现实生 活中| ’ 给 人们 的生活带来不好 的 影响。其 次 , 网络文 明监督机制缺失 , 没有法律法规 的约束 , 造成很多人将网络当成了宣泄情绪的工具。最后,网络作为 _个虚拟的世界, 在这晕网民缺乏自我控制和约束力。 ( 二 )改善 网络语 言 生活 的建议 - 在一定程度上 ,网络语言对中华民族文化也带来一定的
语。例如内存、硬盘、鼠标、服务器 、光驱等等网络名词 狭义的网络语言 , 指 的是 网络 中, 主要用于交流 的语言符号 , 例如大 家所熟 悉的抛砖 吐槽 、灌水 帅锅 、美 眉等词语 这些词语不仅用于 网络交流 ,而且在 生活市出现频 率也越来 越高 。 。 . .
( 二 )网络语 言生活 的萌生与发展
的颠覆, 对语盲的 规范化, 和优良 的民 旗语富带来巨 大的冲 击。 如何改善网 络语言生活 主焉从以下张 个方面作出建议 : ( 1 ) 使网络语言规范化。网络j 翳 胄的发展必须规范化.规范 网络语言是为‘ 更好的发展 从中发现缺陷和不足,网络语 言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形式,能够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也符 合语盲发羼的规律 , 但是不能以当前的标准寒规范它 , 更不 能任由网络语言自由发展,必须对其遘行适度的调整,网络 语言的应用体现在其的额镢与棒奥中,应当对其的基本交际 功能进行规范。 ( 2 ) 收集秘整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发展快,
网络语言特点的探究与分析
![网络语言特点的探究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e32de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76.png)
网络语言特点的探究与分析摘要:网络语言作为一类新兴事物的出现,对我国目前汉语言文学的冲击可谓不小,而且世人对其不断发展流行的趋势在看法上也呈现褒贬不一的状态,由此也引起中国文化领域对此的更加注重。
本文便以网络语言的特点进行相关探究与分析,就其来源、发展趋势与接受度以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等诸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点;影响;规范措施一、网络语言的来源分析1、社会外部来源(1)中国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物质载体,网络语言来源于网络,而且是应用于网络交际与表达的语言形式,所以,网络语言能够出现的前提以及物质基础便是出现了网络。
在网络交流上,“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况时常发生,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方面交流,通过网民的实践,在网络形式上出现了自己的语言——网络语言[1]。
因此,网络是网络语言的产生的物质载体。
(2)网络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最佳环境在网络上,人们可以产生创造语言的灵感。
网络语言的产生是人们通过构想,利用外部的硬件设施输出的结果。
换句话说,除去现实性,网络带给网民最大范围的交际自由,让网民在网络上能够随意创造有个性、有特点的新型语言形式。
(3)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社会背景语言可以看做是社会现象,伴随社会的产生而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增强。
社会的种种变化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不同变化,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都可以在语言中彰显出来。
(4)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目前,中国能够应用网络语言的人群一般为中等以上的文化程度、而且略懂外语的青年。
这样的年轻人与他们的父辈比较,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增强了,这可以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保障。
2、群体内部来源(1)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追求自我、张扬个性、蔑视传统、崇尚创新[2]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是流行在西方的泛文化思潮,同样也是对现代的文化哲学进行合力的评价的哲学思维方式。
(2)浅阅读时代图像文化对思维习惯与表达习惯的影响顾名思义,浅阅读可以看做是用简单轻松的方式进行的稍微浅层次方面的阅读,浅阅读可以将娱乐性作为终极的目标。
网络语言特征分析
![网络语言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e2e8e40740be1e640e9acf.png)
网络语言特征分析摘要:信息社会使人们的生活逐步进入了一种数字化生存的状态。
而互联网的普及导致了独特的网络语言现象,那么网络与语言的结合对中国的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网络语言特征的分析,探讨这一语言现象与社会语境的深层关系。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征,语境,社会因素1.引言随着互联网络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交际这种全新的高科技交际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正因其独特的魅力而风靡全球。
以BBS、网上论坛、虚拟社区、聊天室、ICQ、网络游戏为主要载体,网络交流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也在极大地影响着21世纪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网民为了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创造出大量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组合的新词汇,出现了一些完全不符合汉语的规范表达方式的网络语言。
网络交际以互联网为交际媒体,这就决定了网络交际语言的独特语言方式和文体特征。
这种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语言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社会发展对语言所产生的极大影响和推动所造成的。
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交际的特征,对网络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探讨。
2.网络语言交际的特征语言是用来交际用的,网络语言就是使用因特网技术发展下人际交流的产物,是规范语言的变体。
网络交际,是指通过网上聊天、e-mail(电子邮件)、BBS(电子公告栏)、electronic forum(电子论坛)和E-message(短消息)等崭新的交际手段,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
网络语言受其交际媒体(互联网)的制约而兼有广告英语、新闻英语、电传英语和传真英语的部分特征;网上聊天这种书面对话形式又决定了其具有书面英语和口头英语的双重性质。
2.1 词汇特征作为非正式文体,网络语言偏爱使用缩写词、俚语等非正式词汇,甚至还随机杜撰某些词语,因此具有明显的随意性特征。
语言和言语概念定义
![语言和言语概念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78fdde4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a.png)
语言和言语概念定义语言和言语,这俩概念就像双胞胎,看起来差不多,可实际上有着千差万别呢。
咱先来说说语言吧。
语言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规则、符号、语法啥的。
它是一个群体共同拥有的东西,是大家交流的一种工具。
你想啊,就像盖房子用的砖头和水泥,这些材料有一定的规格和用法,语言也是这样。
比如说汉语,汉字的写法、词语的组合方式、句子的构成,那都是有一定之规的。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像英语里有好多连读、弱读的规则,汉语里有四个声调,这就像是宝库里面的不同种类的财宝,各有各的特点。
语言这个宝库啊,是经过很长时间慢慢形成的,一代一代的人不断往里面添加东西,不断完善它。
那言语又是什么呢?言语啊,就像是从这个宝库里拿出东西来使用的过程。
比如说,我现在在这里跟你说话,我说出的每一句话,我使用的每一个词,这就是言语。
它是个人化的,就像每个人从宝库里挑自己需要的东西来盖自己的小房子。
不同的人,从同一个语言宝库里面拿东西,会盖出不一样的小房子来。
你看,同样是说汉语,诗人写出来的诗充满了意境和美感,那是因为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从汉语这个宝库里挑选了字词,组合成了美妙的句子。
而普通人聊天呢,可能就比较直白简单。
这就好比厨师做菜,用的都是厨房里的食材,可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菜味道大不一样。
再往深了说,语言是抽象的,它像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规范着大家怎么去表达。
它就像空气一样,你可能平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没有它,你就没法正常交流。
言语则是具体的,是实实在在能听到、能看到的。
你在马路上听到有人吵架,那些骂人的话也好,讲道理的话也好,都是言语。
要是没有语言这个大框架,这些言语可能就乱成一团麻,谁也听不懂谁在说啥。
而且啊,语言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
你看汉语这么多年了,虽然有一些变化,但是基本的语法结构、很多字词的用法还是保留着的。
这就像一座古老的城堡,虽然岁月会让它有一些磨损,但是主体结构还是在那里的。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f4796af121dd36a22d82a3.png)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本文归纳总结了最近几年国内学者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概况,重点从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并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丰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内容,完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为国内学者今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标签:网络流行语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一、引言作为语言系统中的新兴成员,而且是当下最能体现时代特征以及当代人生活状态和精神诉求的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成为了当今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
从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探究语言内部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语言变迁规律和语言发展动态,进一步丰富语言本体的研究;第二,追踪时代前沿,掌握最新的语言文化动态,为网络语言学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也有利于语言学相关理论的补充、拓展和完善。
在我国,语言学界主要从语义、句法、功能、认知、心理、社会、文化等角度,就网络流行语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
然而,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归纳整理了最近几年语言学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缺口和问题,以期对完善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二、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在文献方面,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资料为文献来源,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网络流行语”为检索词,选择全部文献,不限年限,共检索到1334条。
从论文发表时间和数量特征来看,最早的研究始于2001年,前期研究成果比较少,在2008年以前,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不超过10篇,在2008~2010年期间,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几乎每年都成倍增长,之后速度放缓但仍处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顶峰,有233篇,2016年降到188篇。
这些科研文献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从语言学视角进行研究的,截止到2016年,知网上收录的从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的资料有1228条,由此可见,语言学是网络话语分析领域的主力军。
互联网+时代下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研究与思考
![互联网+时代下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研究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bd1b5a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9.png)
知识文库 第02期54 互联网+时代下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研究与思考林渤东汉语在浩浩汤汤的历史洪流中,流传至今,一脉相承,不曾断绝。
是我中华民族屹立世界5000余年的历史见证,亦是篆刻着我国灿烂文化和辉煌记忆的烙印。
所以,在教学中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推广普通话的交流,不仅是利于学生在新时代下的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施拳脚,更是传承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情感,完成伟大中华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我院学生关于语言文字的认知水平及相关能力的现状分析,发现目前普遍存在的语言规范化建设的重难点,现就笔者的研究与思考进行阐述,所论未必周全,仅供探讨。
1 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中的现状与问题 1.1 现状1.1.1 学生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不了解,也不在乎。
对相关的政策、法规知之甚少。
在相关的调查中被调查者有近49%并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而44.6%被调查者不知“普通话和规范字具体是指什么内容”。
1.1.2 网络用语泛滥,社会用字十分混乱。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大量学生来自贵州本地,学生在用语和用字上存在着大量“乡音情节”,不仅普通话推广起来屡屡受挫,而且学生会根据方言,利用“谐音”等形式,造出不符合规范的书面用词,如:“克”与“去”、“听”与“天”的混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被引入到生活中,语言文字使用愈发混乱。
发明新的简化字、滥用繁体字、语义混乱、语言失范等现象屡见不鲜。
诸如:“2333”、“红蓝CP”、“小仙女”、“小鲜肉”等等网络用语混淆在各种文章之中,使人难以阅读。
1.1.3 社会生活环境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阻碍。
由于贵州处于偏远地区,很多的学生家庭缺乏规范用语的环境,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极少在家使用普通话,而社会中随处可见的广告、影视剧、歌曲及其他社会活动中都存在语言用字不规范化。
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网络语言的构成特点和规范
![大学生网络语言的构成特点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4d0b02af705cc17552709d3.png)
大学生网络语言的构成特点和规范当今时代,网络语言深受大学生青睐,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和传播着。
大学生是网络语言的创造及运用主体。
大学生网络语言主要有纯数字型、纯字母型、字母加数字型、符号组合型、语义转换型等多种类型,它具有混杂性、简洁性、形象性、直观性、模糊性等特点。
我们对网络语言不能放任自流,而要以积极、宽容的态度对待它。
标签:大学生网络语言构成特点规范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走进人们的生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方便人们之间的沟通,于是便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语言——网络语言。
本文所要讨论的网络语言是指通过文字、音频及视频等形式进行相互间的传递和沟通的网络语言,这类网络语言与大学生关系非常密切,大学生是它的创造和运用的主体。
一、大学生网络语言的构成大学生网络语言,多取自于方言俗语、数字代码、字母简写、英文术语、汉字谐音、动物名称借用、校园流行语等。
依照其组成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纯数字型网络语言寻求速度,很多时候其目的并不是要表达多深刻的含义,而是为了加快交流的速度。
数字可以用小键盘输入,输入时只需单击,省时、省力,所以在网络语言中备受青睐。
在网络交流中,它们表面上看是一组数字,其实编码者的本意却是和其读音相近的另外的意思,即利用数字的谐音来代表一定的意思。
如:84=不是、94=就是、7998=去走走吧、04567=你是我老妻、21184=爱你一辈子,以及人尽皆知的886=拜拜喽,等等。
(二)纯字母型当代大学生的知识层次较高,他们运用英语以及汉语拼音比较娴熟。
而网络交流又是一种实时交流活动,交流双方或多方必须及时地接收和发送消息,才能使交流连续不断。
为了提高输入速度,节约时间,他们对一部分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创造了大量的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缩写词。
常见的形式是将汉语拼音或英文的首字母搭配组合,有时甚至混合组合。
汉语拼音缩写的如LG=老公、LP=老婆、EG=恶搞、GG=哥哥、MM=妹妹、BC=白痴、BT=变态;英文字母缩写的如DL=download(下载)、LOL=Laugh Out Loud(大笑)、CU=see you(再见),等等。
网络语言的“言语化”倾向:新媒体时代的语言范式
![网络语言的“言语化”倾向:新媒体时代的语言范式](https://img.taocdn.com/s3/m/ac93411cfad6195f312ba660.png)
网络语言的“言语化”倾向:新媒体时代的语言范式王瑜摘要: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的出现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也同时影响着人们沟通交流的语言环境。
网络传播的独特性赋予了网络语言简易化、直白化、个性化,这些也恰恰是言语的表征。
可见,网络语言正日趋呈现“言语化”倾向。
在新媒体技术的充分融合下,在网络文化的感染下,这种“言语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受众所希望的话语权的自由与平等,但也由于语言规则的多样化而造成人们理解和沟通上的误解。
尽管这一问题会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而有可能解决,但是仅仅通过媒体技术的更新还是远远不够的,增加公共信息的容量和受关注程度,扩大人们意义的共通空间,才会更有效地减轻网络语言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网络语言;“言语化”;新媒体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媒介技术不断创造和应用的产物,它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会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更新而有所变化。
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新时代,网络语言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诞生、成长并逐渐丰富。
由于有了网络语言,网民在使用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有了与传统人际传播所不同的感受和趣味,使网络传播别具另一番风味。
1 而从目前网络语言的发展态势来看,它在网络传播中日趋呈现出“言语化”倾向,这是新媒体时代特有的语言现象,它与媒介共生并借助媒介影响着人们的信息生活。
一、网络语言的“言语化”表现提到语言和言语,就不能不谈及索绪尔的观点。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脱离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使用而可以进行分析的形式系统,而言语则是为完成目标而对语言的使用。
2“总体看来,言语涉及许多方面,具有异质性;同时跨向许多领域……我们无法把它放入人类知识的哪一类,因为我们未能发现它的统一性。
”3由此可见,言语的不稳定性和可变性是其与语言的区别所在。
而对于网络语言来说,由于网络传播的独特性,如:传播速度快,内容更新及时,信息拥有量大,内容丰富,品种繁多,检索方便,复制便利,多媒体、超文本、交互性等,使得它史无前例地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实现了面对面和点对点并存的传播形式,这也使得网络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区别有所弱化,一种“言语化”倾向日益显现。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5篇)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d550c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2.png)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5篇)网络语言的利与弊(5篇)网络语言的利与弊范文第1篇【关键词】网络语言;变异词语;语言进展;影响;对策On the network language pros and cons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for studentsWang Zhi-bao【Abstract】Network Language increasingly shows its strong penetration and influence, the use of non-standard network language problem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Internet users in particular groups of students, due to age specific,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are not mature, they open their hearts on the Internet,troubleshoot depressed, regardless of the occasion are free to use a lot of non-standard language network. If not properly guided,it does not regulate the Internet language for those poor self-control, psychological adventures strong ability to mimic negative impact on the great good student, the worst case might hinder their healthy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the right to cultivate moral consciousness . So, how to address the network language, language bad words against network abuse of students,is currently placed in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disseminators andlanguage workers and educators in front of a new topic.【Key words】Network language;Variation words;Language development;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s如今是信息高速进展时代,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与关注,网络语言也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最新 浅谈网络语言对于现代汉语的影响-精品
![最新 浅谈网络语言对于现代汉语的影响-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13f16f6da38376baf1fae9f.png)
浅谈网络语言对于现代汉语的影响一、网络语言的含义在汉语语境下,网络语言即指以汉语为传输载体,网民在互联网上进行沟通交流和信息处理时所采用的一套不同于现实生活用语的交际符号。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出现的一种语言变异现象,是适应网络媒体的言语交际方式。
查阅相关资料表明,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它包括人类自然语言和物理技术语言,指信息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信息符号系统,包括专业术语,常用词语,新词新语和表情视觉符号。
网络用语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人在意识的状态下脱口而出,一方面是人们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创造性的发挥。
二、网络语言对于现代汉语的影响(一)网络语言促进现代汉语的延伸1.新生词汇现在人们常对旧词进行扬弃,喜欢创造出一些新词语来表示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社会的认知。
语言的使用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具有无限的空间和潜力,会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王希杰指出:“语言存在着潜在的可能的部分而且其数量之大是人们所无法想象的,比显现的那部分要多得多。
它随时准备破门而出,由潜而显。
”网络语言的发展之快是因为网络对人们生活的改变较大,同样这也是传统语言向外发展的一个结果。
网络语的流行,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
例如“给力”一类的积极网络词语,表现除了当下社会和谐美好的一面。
随着“给力”一词的广泛使用与传播,有的网民创造出了与之相对应的英文单词,即“gelivable”和“ungelivable”。
这两个网络新词的出现,在网络上得到了较高的使用率。
如今,不管是网民还普通老百姓,对于新词语的接受速度是越来越快了,传播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啊。
新词语的使用不仅使人们认为这是一种时尚的行为,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乐趣。
而且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将一些在汉语中已经尽人皆知的高频词语作为汉语收录到词典,这是顺应民意,更是包容、文化自信的表现,中国文化正需要这样的包容和自信。
2.打破传统《BBS 成名要诀》的网络作者老剑称:“遣词造句要极尽巧妙之能事,抛弃学语文时的规范,已经向语文规范挑战了”。
关于网络语言的利弊【五篇】
![关于网络语言的利弊【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3dd99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4.png)
关于网络语言的利弊【五篇】第一篇: 网络语言的利弊886、汗、虾米、BS……这些都是网络语言。
随着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的普及,网络语言的使用已经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了。
现在,我们就来谈谈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一、网络语言之利:1、标新立异。
网络语言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创造方面作用较大,对常规语法是一种突破。
2、简单明了,用字少。
网络语言虽然简单,但意思明显,容易理解。
3、形象传神。
在网络交流中,网民们可以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创制许多生动有趣的表情和动作、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二、网络语言之弊:1、粗俗泛滥。
网络语言有部分很粗俗,甚为轻佻。
2、过度流行。
如今网络语言已开始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有的进入现实生活的倾向,这些语言夹杂着大量错别字,结构上、语法上错误较多,混淆了青少年对规范汉语的正确认识。
3、语意模糊。
网络语言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网络语言是我们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所看不懂的。
4、过度求新。
网络语言在求新方面有些过头了。
5、代沟拉大。
现在的学生大多以用网络语言为时髦,许多的老师家长都说,现在的孩子写的东西越来越看不懂了。
对于网络语言,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如何对待呢?网络语言与汉语相比,前者有简单、新颖、幽默的特点,在网络这种特殊媒介中起到交流作用,对此,我们应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认识,分清有利与有害,学会扬长,提倡自律、不盲目追赶潮流,自觉学好、用好规范的语言。
第二篇: 网络语言的利弊本年度“双语榜单”的诞生经过了读者推荐、网络海选和专家评议三个阶段。
征集阶段,读者共推荐500余条流行语、热议语条目。
编辑部根据流行度和热度高低,初步遴选出40条流行语和25条热议语进行网络海选。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北师大、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浙江大学、浙江师大、杭州师大、浙江科技学院等机构院校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评议。
网络流行语语音变异形式及语用效果分析
![网络流行语语音变异形式及语用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28885c84868762cbaed523.png)
网络流行语语音变异形式及语用效果分析作为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变异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语音变异一直是比较直观的变异体现。
本文从语音变异的谐音变异形式入手,从汉字谐音、数字谐音、语码混合谐音以及方言谐音这四个方面进一步探讨语音变异带来的语用效果。
标签: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语音;语用效果一、流行语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语的推陈出新一直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并折射出一定的时代特点。
作为语言输出的一部分,新词语的推广传播往往要经历一个检验的过程。
由于流行性就是流行语的本质属性,所以流行语的发展前途只能有两种:或是消失,即在使用中被淘汰;或是被接纳,即进入一般词汇。
流行语是一种动态现象,产生、消失或被接纳都有一个过程。
一般来说,流行语的“流行”过程是比较短暂的,或者说短暂性是流行语时间性的一个特点。
同时,流行语的使用频率比一般词语要高,是一段时间内群众喜欢用的。
流行语的高频性是在跨越一定地域性的基础上,在社会方言的层面上具有的高频性。
二、语言变异概述语言变异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语言学家William Labov提出的,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核心理论。
语言的变化离不开语境的变迁,语域的转移,更离不开语言系统自身复杂的构成因素。
因此,拉波夫的语言变异理论否定了语言系统同质说,强调语言的有序异质性,即语言系统不是一种统一的“质”,而是由若干不同的“质”共同构成的。
这种“质”是从语言系统的属性和功能的角度上对语言性质的一种认定,是语言变体的一种成分体现。
语言变异是一种偏离语言常规(linguistic norms)的语言形式。
当言语交际中语言的表达效果比较突显时,这一语言形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比较复杂特殊的语用要求,所以语言变异的应用领域从文学作品到广告用语再到日益更新的网络语言,这些在强调突出的语用效果的领域中尤为广泛。
近些年来,由于网络通信服务的快速提升,人们信息交流的平台也在不断的扩大,从早期的贴吧交流到腾讯QQ交流,从博客交流到微博交流,从静态文字交流到动态图片交流,从无声交流到随处可喊话的语音交流,从电脑媒介交流到手机媒介交流,甚至现如今成为人们网络交流的主要渠道的微信交流,这些交际的场合和方式的变化总是在给予语言更广阔的变化空间,让常规中无法达到突出语用目的的语言在交际中进行变化并重塑自我的特征,产生变异。
网络脱口秀语言的特点及语用策略——以《脱口秀大会》为例
![网络脱口秀语言的特点及语用策略——以《脱口秀大会》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0077c9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f.png)
声屏世界2022/6文艺直通车视听艺苑网络脱口秀语言的特点及语用策略———以《脱口秀大会》为例阴车雅倩摘要:语言是网络脱口秀呈现内容的最基本元素,语言创作是否出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播效果的好坏。
文章以《脱口秀大会》为例,分析脱口秀语言表达的口语化和节奏性、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和创造、贴近生活和思考性、语言的幽默风趣等特点及其语用策略的使用,强调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和娱乐化表达相统一,把握语言技巧,使网络脱口秀语言的传播效果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网络脱口秀语言特点语用策略网络脱口秀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都要通过语言这一最基本的元素来呈现内容,语言创作是否出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播效果的好坏,语言表达的精当性、语用策略的恰当性,都源于对语言的把握。
《脱口秀大会》是一档近年来网络脱口秀市场中热度较高的喜剧类竞技型脱口秀节目,力求形式上的多元化和语言内容的吸引力,本文以《脱口秀大会》为例分析网络脱口秀语言表达的特点及其语用策略的使用。
网络脱口秀语言表达的特点语言的口语化和节奏性。
脱口秀通常需要在五分钟左右的讲述时间内给观众带来快乐的同时传达自己的观点,但作为一种口头传播的方式,信息内容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接收信息,脱口秀语言的口语化色彩浓厚,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性词汇和生僻字眼,多使用日常交际中常用的口语词汇。
如“一个人其实不丑,但是他觉得自己长得丑”,鸟鸟将“体象障碍”的概念用浅显的方式进行解读,非常容易被观众理解。
庞博吐槽剧本杀像公司开会,奶茶像兑了水的粽子,盲盒就是小浣熊方便面还干脆没有面,恰到好处的类比通俗易懂。
脱口秀表演者有时候还会刻意使用一些带有方言色彩的词汇丰富叙事内容,如周奇墨在讲述天津老伯劝说跳楼青年时,多次重复使用“listen to baibai ”中式发音的英语和地道天津方言的结合带来风趣幽默的观感,生活化的表达方式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点。
除了有声语言,语言的节奏性对脱口秀最终的呈现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语气、语速快慢控制得恰到好处,既能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又能强化节目的娱乐效果。
浅议网络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浅议网络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fa82bca58f5f61fb7366655.png)
参考文献 :
[ 1 】 刘刚 《 论 网络语 言的道德建设》 . 辽 宁I学院学报. 2 0 0 7 ( 1 ) : 6 9 [ 2 J 汪德平, 罗颂华. 《 从 网络语言看德育 中的沟通障碍 问题》 今传媒. 2 0 1 0 . ( 3 ) : 1 0 7 【 3 ] e萍. 网络流行语 : 《 网民 自主话语生产的文化 景观》 . 新闻前哨. 2 0 1 0 . ( 4 】 : 8 8 f 4 】 汪德平, 罗颂华. 《 从 网络语言看德育 中的沟通障碍 问题》 今传媒. 2 0 1 0 ( 3 ) : 1 0 8
了自己“ 被就 业 ” 的 经历 。从 此 之 后 , “ 被加班” 、 “ 被自 愿” 、 “ 被开心 ” 、 “ 被 捐款 ” 等多种“ 被” 字 体 词 语 在 网络 上 迅 速 流 行 了 起 来 。一个 简 单 的 “ 被” 字, 撞 击 出 了 网 民 的
外合成法 、 修辞法等 , 并且在 这几 大类之下还 细分 了一 些小类 。 三是网络语言的记录符号 日趋复杂 。网络语言
统 语 言 有 话 语权 利 中心 , 它是分散的 、 无 中心 的 、 横 向互
更多的人所接受 ,甚至与另外一种语 言或外来文化 接 触。 不断地吸收新的养分 , 不断 的丰富 、 充实原有的语言 文化 , 成为新的语言形式 。网络语言和 其他语言文化一 样, 都有 其 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 势 , 也必然要经 历
叔” 等诙谐 、 直 白 的 网络 语 言 准 而精 的讲 述 事 件 。 从根本 上来说 , 出 现 大 量 的 网络 语 言 , 是 因为其在某种 程度上
活的汉字 、 汉语拼音形式 , 以及各种数 字谐音和 寓意形 式, 向着多元化方 向发展 。一是网络词语的数量和 种类 不断增多 , 词语覆盖面更加广泛 。除了传统的网络 日常
谈谈网络语言对小学生规范用语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谈谈网络语言对小学生规范用语的负面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37d2da6f524ccbff1218460.png)
谈谈网络语言对小学生规范用语的负面影响及对策上虞市鹤琴小学徐莹网络语言的产生,是在1982年9月20曰,IBM公司的研究员斯科特祛尔曼在BBS上留言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在文末附上一个“:-)”。
从此,冷冰冰、技术化的电脑“笑”了起来。
“:-)”在网络上大行其道,这种极其简约的方式充分表达出的一种愉悦情绪,比任何精心编织的文字都要有效,网络交流开始流转着自己特有的韵味。
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网民不断增多。
大量的网络语言也开始悄悄地在学生中流行。
这些网络语言冲击着传统语言表达习惯,对小学生的规范用语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着积极的一面,网络语言活泼幽默,用起来非常方便也很时尚,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使学生的表达更流畅,更具个性。
但与此同时,网络语言的虚拟、自由、失范等特点,也给学生的规范用语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对小学生而言在未掌握语言规范之前就过多地被不规范语言所熏染,对其今后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网络语言对学生规范用语的负面影响1、构成形式多样不规范网络语言的构成形式五花八门,按现在较普遍的分类有如下几种:(1)符号叠加。
如“^ ^”表示微笑;“^0^”表示惊讶;“^!^”表示赞许。
(2)数字代码谐音语。
例如,聊天时要下机了,就会说886(拜拜了);55555 (表示伤心地哭);而当表示同意时就会说9494(就是就是)等等。
(3)汉语拼音缩写。
如:GG(哥哥);DD(弟弟);PPMM(漂亮美眉);CBA(col b la)是“酷毙了”的意思;PMP(拍马屁);SK(烧烤);GXGX(恭喜恭喜)等等。
(4)英文缩略语。
如:WHO A U(who are you你是谁);FM(follow me 跟我来);U(you 你)等等。
(5)英语、拼音、数字谐音混用。
如U2(you too你也是);ME2(me too 我也是);+U(加油);(6)新造词语。
如“恐龙”指相貌丑陋的女性网民;“青蛙”是男性网民的代名词;把“我”说成“偶”,并由此推衍出“偶们”;我们常常说的发“伊妹儿”(电子邮件);漂亮美眉(漂亮的妹妹,小姐);东东(东西的意思)。
岁月史书网络用语
![岁月史书网络用语](https://img.taocdn.com/s3/m/f3a23ee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3.png)
岁月史书网络用语
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
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庭,这里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网络用语,也称作网络新语,是我们在网络上交流时使用的俗语,而这种新语却像一本史书一样,把最新的信息记录下来,记录下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网络用语的特点是幽默,个性张扬,语言简洁,表达能力强,多变,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禁锢,有利于大家用一种特定的文化方式进行交流沟通,经常用到一些俚语,常见形式有拼音,双关,图像暗示及图像拟人等,所表达的内容不时变化,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网络用语在网上广泛流行,影响着网民的言语表达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乐于用网络新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会用双关、拼音等语言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思想,这样的言语表达方式带给了网友们极大的便利,使他们可以使用一种轻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网络用语的发展对我们的新世代孩子特别重要。
他们在屏幕里接收着新的文化和思想,也经历着新的交流方式。
由于网络用语也把最新的新闻,新媒体,新情感,新思想记录下来,为我们这一代诞生了一本史书,这本史书里不仅记载着这个时代的思想,而且也证明,言语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一味模仿一种文化,而不保留自身文化会使人缺少独立思考,完全没有思想自治能力,所以,网络新语就是我们这一
代如何表达自己的文化的一个完美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时代的语言和言语内容摘要:在网络时代,语言系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和传统的语言系统并存的还有从网络语中迅速转化而来的新的语言系统。
语言的发展经历了像所有事物的发展一样,一个从慢到快的过程。
网络的出现,毫无疑问成为语言大发展的催化剂。
从索绪尔的语言观看时下流行的网络语,很显然它是一种言语现象。
语言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网络作为网络语的依托和以前的口耳相传相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了言语向语言转化的这一过程。
这需要我们以认真谨慎的态度对待这一过程。
在各种言语现象中,我们以网络语为主要对象加以讨论。
关键词:语言言语网络语转化态度网络语是语言还是言语,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
语言的概念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中国,很都语言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做了多方面的阐释。
索绪尔作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对语言的概念做了尤其精辟的论述。
特别是他将语言和言语加以明确的区分。
网络时代的网络语作为新兴产物,到底是属于语言还是言语?如果属于言语,网络语的新兴词汇以及打破语言规范的语法系统能不能进入语言系统?如果可以,什么样的网络语能转化进入语言系统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的糟粕和精华。
这些问题是本文着重加以讨论的。
一语言和言语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将语言和言语放在言语活动中去定义。
他认为“语言和言语活动不能混为一谈,它只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而且当然是一个主要的部分。
它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1]“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
索绪尔的语言观念强调了语言的社会性,把语言看做一种社会事实。
语言行为有来自外部的一系列制约,这种制约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系统。
这种抽象的外部体系同一切的社会惯例一样,是一切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制度。
索绪尔认为“如果我们能全部掌握储存在每个人脑子里的语言现象,也许会构成语言的社会纽带。
这是通过语言实践存放在某一社会集团全体成员中的宝库。
”索绪尔将社会性看做语言的内在特性之一。
因为语言在任何一个人的大脑中都是不完备的,它只有在群体中才得以完整的存在。
语言是贮存在每个社会成员脑子里的一个语法系统,一个“声音形象”的仓库,语言是纯心理的但它是集体的是社会的,它体现了言语活动的社会方面。
它是定位于音响形象和概念连接的确定部分,有所谓被动性的接受性的部分,有约定俗成的部分,它具有社会性或集团性,其音响形象和概念意义两个部分皆有心理性质。
它们彼此结合为同质的符号,并由这些符号形成系统,我们可以把握它研究它。
言语也是索绪尔为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而放在言语活动中去定义的,它同样也是言语活动的一部分。
但相对于语言的社会性来看,言语则是个人意志和智力的行为。
在言语活动中它是次要的部分,它是言语活动中除语言之外的庞杂部分具有个人性质的部分。
在言语中没有任何东西是集体的,它的表现是个人的和暂时的。
言语不能被社会群体同时使用,它必须是一个人一个人的运用,是纯属于个人运用自己机能的行为。
相对于语言的系统性来说,言语是散在的。
它是说话者赖以运用语言规则表达个人思想的组合,每个人在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都是在一定语境下实现的,是根据一定的情境做出的临时组合,所以言语无所谓系统,它是多变的。
那么言语活动中的语言和言语是什么关系呢?索绪尔在强调语言和言语的区别的同时,他指出两者密切联系,并互为前提相互依赖。
言语如果要别人听得懂并产生一切效果,是需要语言的,但为了建立语言又需要言语。
从历史的角度看,言语的事实总是在先的。
若不首先通过言语行为,说话者怎能将概念与声音形象联系起来。
言语又是促进语言进化的东西,由于听别人讲话而收集到的印象会改变我们的语言习惯,所以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的。
语言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
二网络语网络是人类在上个世纪颇具影响力的发明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网络已经覆盖了全世界。
网络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网络为媒介的网络传播也随之越来越普遍。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如今已经成为网民所普遍使用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
“从概念上来说,网络语言的概念是相对模糊的。
大体上说应该包含几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网络媒体上所使用的叙述性和描写性语言,其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形式与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大体一致。
二是指IT领域的专业用语,如“网络、鼠标、软件、登陆等等。
三是指网民在聊天室或者BBS上发表意见或者一些网络媒体上也应用过的个性化语言。
”[2]我们这里讨论的就是第三种情况。
它在本质上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一种新兴的社会语言现象。
它脱胎于现代汉语的表达又给现代汉语带来一定的挑战。
大体上来说,这是一种伴随网络的产生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它具有简洁、时尚、活泼等特点。
网络传播的快捷性使得网民经常不自觉地摆脱语言规则的约束。
一些网民为了通过网络交流充分展示个性,因此语言的简化和异化便成了一种倾向。
网络语言集五彩缤纷的词汇超越常规的语法,符号化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以及各种语言符号的交叉于一身。
从索绪尔的语言观来看,网络语到底是属于语言还是言语呢?综上所述,网络语作为一种新兴起的语言现象,它并不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应用的一种语言形式。
它只是个别人运用语言规律表达个人思想产生的结果,甚至突破了语法规范具有鲜明的个性,如当下流行的“给力、被就业等被系列、我勒个去、我勒个擦、被雷到了、山寨”这些词汇都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
网络语除了个性之外还带有随意性。
词汇方面,造词形式灵活多样。
比如正在流行的“动词+ing”的形式表示正在做什么,采用谐音的方式用“斑竹”或者“斑猪”来代替版主,用简写的方式如“+U”表示加油用“B4”表示英文的before,甚至是引进方言比如用“稀饭”表示喜欢用“灰常”表示非常的意思。
在语法方面,被和就业等不及物动词搭配打破了已有的语法规范。
所有这些都表明,网络语并不属于语言而是言语。
三转化和态度网络语作为新兴的言语现象和传统的言语现象有很大的不同。
传统的言语现象大多是在我们已有的语言系统的语法规则支配下产生的,即使是有打破语言规范的现象但是没有网络语那么强烈。
语言是言语的工具也是言语的产物。
既然语言来源于言语,那么言语现象是可以转化为语言的。
索绪尔虽然将语言和言语做了泾渭分明的区分,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千丝万缕的。
“语言是言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一切语言要素必然包含在言语要素之中。
但言语中除了语言要素之外,还有不属于语言的非语言要素。
非语言要素有属于社会的,也有属于个人的。
属于社会的如诗歌中的韵律对偶等。
属于个人的非语言要素指个人使用语言时在发音、用词、造句方面不合规范的情况。
”属于个人的非语言要素也是言语现象,语言来源于言语,那么个人的非语言要素也是可以成为语言的。
很显然,网络语属于个人的非语言要素,也是言语现象。
那么,网络语是不是也可以进入语言系统成为语言呢?答案是肯定的。
网络时代,是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
信息的传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进行。
以网络为依托的网络语,快速的在广大网民中间流传。
网络语就像汹涌澎湃的大潮一样,在网络上激荡。
那么,网络语是不是仅仅局限在网络上呢?2010年11 月10 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文,其标题用词受到网民关注。
其中“给力”一词正是近来颇受欢迎的网络流行词。
“给力”原为北方土话,在网络上主要被解释为“很带劲”、“牛”、“酷”的意思。
近日,在新浪微博上,网民也据此发明了它的反义词“不给力”,英文戏称为“ungeiliable”。
《人民日报》如此高调使用一个网络流行词,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网络语言是有其生命力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当“给力”一词从电脑屏幕上流行,在到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继而在社会成员之中口耳相传,那么它还是不是单纯的属于网络语,是不是单纯的属于个人的非语言要素,是不是单纯的属于言语现象呢?很显然已经不是了。
当“给力”从单纯的个性化应用,在到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使用,它已经不在单纯的属于言语现象了。
我们可以说,“给力”一词已经进入了语言的词汇系统,成为新兴的语言词汇。
这种新兴的由网络语转化而来的语言系统,和传统的规范语言系统相比,我们不妨先叫做新的语言系统。
之所以叫做新,是因为和传统言语现象转化为语言的速度相比网络语的转化速度太快了,快到了让全体社会成员都感觉很新鲜的程度。
传统的以口耳相传为依托的言语转化为语言的速度,我们可以想象的出是相当慢的。
一个词汇从第一次出现到逐渐推广,不会像网络这样一下普及到全体网民,只会一个人一个人逐渐接受慢慢普及进而进入语言系统成为新的语言要素。
这可能会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一个慢的传播过程不会让我们产生特别的新鲜感。
当然,虽然我们这里叫做新的语言系统其实本质上它只是语言系统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样的网络语能够转化进入这样一个新的语言系统呢?是不是所有的新鲜网络语都能够进入呢?我们认为只有具有生命力,经得住社会成员和媒体等考验的网络语才能够进入语言系统。
“当然,语言各个要素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中词汇的发展最为活跃,同词汇和语音相比语法的发展是缓慢的。
”[3]最多能进入语言系统的网络语,应该是词汇,比如“给力”等。
但是网络语中有很多新鲜的打破传统语法规范的语法形式,也并不是不可以进入语言系统。
比如,上面提到的“被就业、被加薪、被车祸、被失踪”等被系列,这些搭配就已经超出了常规语法。
被字句后面的动词通常都是及物动词,而这些词的后面很显然是不及物的。
此外这种搭配使被字句的语法意义也发生了变化,这里的被通常带有虚假的含义,被就业实际上并没有就业。
虽然这些表达现在好像并没有真正的进入语言系统,但是它们以新颖独特的简洁方式表达出了丰富的内涵,所以它们的生命力是不言而喻的。
这些鲜活的言语现象,是肯定会进入语言系统的。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网络语并不单纯都是好的,其中也有很多的糟粕。
其中有很多的言语现象都是一些特殊情绪表达的结果,并不具有全民特征。
如“我勒个去、我勒个擦、LZSB、斑猪”等,这些词汇只能是局限在某一领域力流通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昙花一现,没有生命力可言。
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些转化呢?我想,我们不应该以狼来了的心态面对这样一个时代大变革中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事物。
许多专家学者都非常担心,认为网络语的流行会影响到传统汉语的正常使用,尤其不利于青少年对汉语的学习。
其实我们大可以不必过于担心,语言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
我们的社会成员会对其作出合理的评判和选择,况且网络语本身缺乏稳定性,新鲜词汇层出不穷,大多数生命短暂如昙花一现。
以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网络语,但不意味着我们就放任它恣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