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案

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案

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

2. 培养学生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厘米2. 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理解厘米的概念,熟练运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课件、实物等。

2. 学具:尺子、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尺子,引导学生观察尺子,引出厘米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 认识厘米:教师讲解厘米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了解厘米的长度。

学生互相讨论,总结厘米的特点。

2. 测量练习:教师给出物体长度,学生用尺子测量,并用厘米表示。

学生互相交流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

3. 巩固练习:教师给出测量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并用厘米表示测量结果。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厘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厘米测量家中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和测量能力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厘米,还有其他长度单位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九、教学资源:1. 课件:厘米的概念、测量方法等。

2. 实物:尺子、物体等。

3. 练习题:巩固厘米的测量能力。

十、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厘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尺子和厘米测量不同的物体长度,并记录结果。

3.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认识长度单位 —— 厘米》精品教案

《认识长度单位 —— 厘米》精品教案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长短不同的物品,如铅笔、橡皮、纸条等,让学生比较它
们的长短。

2.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导入新课。

2.认识厘米
1.出示刻度尺,介绍刻度尺的结构。

2.认识厘米,指出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

3.找一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

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1.教师示范用刻度尺测量纸条的长度。

2.学生动手操作,测量自己手中物品的长度。

3.交流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

4.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

2.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测量得又快又准。

5.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掌握测量方法的
重要性。

2.布置作业:回家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厘米的概念及其与米的关系。

2. 厘米尺的使用方法。

3. 物体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使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2. 难点: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场景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厘米的作用。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厘米尺、课件、实物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厘米尺、练习本等。

【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生活场景,如购物时商品长度的测量,引入厘米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厘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用厘米尺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4. 知识巩固:进行一些有关厘米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以及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厘米尺测量家里的物体长度,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正确性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

2. 实践操作评估:检查学生使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准确性以及记录的数据是否规范。

3.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批改,检查其对厘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思考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课后主动探索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评估学生对厘米与米之间换算的理解程度,并在必要时进行复习和强化。

八、教学延伸1. 开展“厘米在我们的生活中”主题活动,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长度数据,用厘米进行记录和表达。

《厘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厘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厘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厘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1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实践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以故事“阿福的新衣”引入,让学生初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在寻找1厘米长度的物体的活动中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对物体的测量方法。

课件、尺子,测量用的纸条。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一、导入课题,快乐学习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讲的是一个叫阿福的人在做衣服的时候闹笑话了,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二、研讨学习,动脑思考(学生看完动画)师: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小组先讨论一下,一会儿发言。

(小组讨论)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傅和徒弟两人的拃不一样长师:我们想个什么方法才能不再闹这样的笑话了呢?生:应该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应该用尺子去量。

师:对,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只有用同样的标准去量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讲解学习,动手实践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认识一下;请大家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和同位交流一下。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字。

(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师:对,有数。

同学们读一读(生自由读)生:数字是按照由小到大排列的。

师:你们看,尺子上最左端的数是几?尺子上最小的数是几?生:是0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课件闪烁“0”)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板书)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生:尺子上还有字母CM师:线叫刻度线,cm就表示厘米。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昌乐育才双语学校姓名:丰素红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一年级2.学科:数学3.课时:1二、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4.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三、教材分析:《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的测量知识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物体的长短,100以内数的认识等多种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等,有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但是对厘米等长度单位和测量的方法缺乏明确认识和经验。

本节内容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素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用“衣服为什么做小了?”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本节内容设计了大量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长度观念。

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

按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软尺、卷尺、三角尺。

学生准备:20厘米直尺、学具袋中100厘米的软尺,1厘米长的小棒一根。

六、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并辅助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教案认识厘米教案(通用21篇)认识厘米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限整厘米数)(三)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和学具教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长的纸条,投影片若干张、学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图钉,一条绳子,没削过的新铅笔一支,装墨水瓶的空盒一个,三张纸条(分别长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币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样说明其长度。

叙述:有的同学说课桌有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

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

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学习新课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2、学习用厘米量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叙述: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厘米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厘米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 认识厘米的基本概念,理解厘米的大小;2. 能够用适当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3. 能够简单计算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1. 认识厘米的基本概念;2. 掌握厘米的换算方法;3. 能够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1. 理解厘米和厘米的换算;2. 运用适当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1. 实物示范:准备一些实物,如铅笔、书本等,用来展示厘米的大小;2. 教学工具:尺子、直尺等;3. 教学课件:包含厘米的图片和示范。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出示一根尺子,问学生知不知道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引出厘米这个概念。

二、学习1. 老师用尺子展示一厘米的长度,并让学生伸出手掌比较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厘米的大小。

2. 给学生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说出用厘米表示的长度。

3. 老师示范如何用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做练习。

三、练习1.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练习题,测量给定实物的长度,并用厘米表示。

2. 让学生在班内或校园内找一些物体,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用厘米表示。

四、总结让学生总结厘米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加深对厘米的理解。

五、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2. 找出家里的一些物体,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用厘米表示。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初步认识厘米的概念,并能够用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实物示范和实际练习来加深对厘米的认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厘米的认识》教案

《厘米的认识》教案

《厘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和厘米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厘米的意义和用法。

2. 引导学生运用厘米单位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体长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及厘米与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和厘米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难点:1. 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厘米单位测量长度。

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长度现象,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教具:尺子、厘米单位卡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物体,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个物体有多长呢?”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介绍厘米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尺子,发现尺子上有10个等分,每个等分代表1厘米。

(2)讲解厘米与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3)实践操作:学生用尺子测量身边的事物,记录长度并用厘米表示。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组物体,要求学生用厘米单位测量并记录长度。

(2)学生相互交流测量结果,讨论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厘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长度现象,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厘米单位测量长度,并与同学分享。

3. 家长协助孩子测量家庭中的物品长度,并用厘米表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内容包括:1. 学生对厘米概念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厘米单位测量长度。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8《厘米的认识》(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8《厘米的认识》(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8《厘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有多长,会认、会写1厘米。

2. 培养学生利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于长度的敏感度,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1. 厘米的概念2. 1厘米的长度3. 如何使用直尺测量长度4. 常见物体的长度测量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使用直尺测量长度。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直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粉笔、黑板2. 学具:直尺、练习本、铅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或者生活实例,引出长度测量的需求,进而引出厘米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厘米的概念,展示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理解并记住。

3. 演示:演示如何使用直尺测量长度,让学生跟随操作,熟悉测量方法。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5.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测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厘米的认识》2. 板书内容:厘米的概念、1厘米的长度、测量方法、练习题目作业设计1. 测量课本、铅笔、桌子等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用直尺和厘米为单位,画出几条不同长度的线段。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互动。

2. 学生对于厘米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准确测量长度。

3.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

4.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以上是一份关于《厘米的认识》的教案,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共八部分内容,共计2000字以内。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理解概念到实际操作的整个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环节。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厘米的认识》(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厘米的认识》(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厘米的认识》课时:2课时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厘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1. 厘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直尺的使用方法。

3.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只蚂蚁和一些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蚂蚁爬行的路线。

2. 学生可能会说蚂蚁爬行的路线是弯曲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蚂蚁爬行的路线的长度。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一把直尺,让学生观察直尺的特点。

2. 教师讲解直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直尺的刻度和单位。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厘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厘米的长度。

3. 教师讲解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并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测量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如何使用直尺测量曲线的长度,让学生了解曲线的测量方法。

2. 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曲线的测量过程。

三、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如何使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图形的长度,让学生了解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

2. 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规则图形的测量过程。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曲线和不规则图形,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并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认识厘米》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认识厘米》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认识厘米》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认识厘米》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发现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带来的混乱,会选择合适的物体做标准测量。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协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及学具准备:学具名称 1角硬币三角形学具回形针小刀小方快(长、宽、高都是1厘米)个数 8 5 6 6 30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孝顺的小南”,小南在故事中遇到了问题,你仔细听,看能不能帮助他。

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来。

师: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

孝顺的小南知道妈妈过几天就要生日了,他决定用零用钱给妈妈买一双新鞋子,小南问妈妈:“妈妈,你的脚有多大?”妈妈回答:“一拃多一点点。

”小南到商店挑选了双漂亮的鞋子,用自己的小手认真地在新鞋子上拃了“一拃多一点点”心想:这双鞋妈妈一定合适。

小南高兴地跑回家,急着把鞋子送给妈妈。

可是当妈妈打开这份礼物时,妈妈笑了,奇怪的问:“这鞋子这么小,到底是买给我的,还是买给你自己的。

”小南捎了捎后脑,怎么也想不明白,自言自语的地说“明明就是‘一拃多一点点’嘛。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回事吗?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谈话: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有一本崭新的数学课本,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课本的宽有多少,你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_小精灵儿童第一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人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2、操作方法的指导:①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②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厘米的认识》教案

《厘米的认识》教案

《厘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厘米的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2. 培养学生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并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让学生能够估测物体长度,并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厘米标尺、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尺子,引导学生观察尺子的刻度,提问:“你们知道尺子上的最小刻度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毫米。

”教师进而提问:“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猜猜是什么?”学生回答:“厘米。

”教师给予肯定,引入新课《厘米的认识》。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厘米标尺,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厘米标尺。

(2)教师讲解厘米与毫米的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进行示范,用厘米标尺测量实物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4)学生分组实践,用厘米标尺测量教具的长度,教师巡回指导。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对厘米的认识。

(2)学生之间互相检查,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厘米测量家中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厘米的长度单位,以及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存在问题,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八、教学内容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分米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九、教学时间安排:本节课计划用时40分钟。

十、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2. 教具:尺子、厘米标尺、实物模型3.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册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出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籍、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估计它们的长度,从而引出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8.1厘米的认识(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8.1厘米的认识(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8.1厘米的认识(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在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述的是8.1厘米的认识这一章节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八章的第一节内容,即厘米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换算,并能运用厘米进行实际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及其与米、毫米的关系;二是培养学生运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及其换算,能够运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厘米与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厘米尺、塑料尺、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长20厘米的直尺,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个直尺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2. 概念讲解:我简要介绍了厘米的概念,解释了厘米与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我展示了一道例题,如“一根铅笔的长度是15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多少?”我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4. 随堂练习:我分发了一些练习题,如“一个苹果的长度是10厘米,换算成米是多少?”让学生独立完成。

5. 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解答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室的长度是8米,换算成厘米是多少?”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板书,包括厘米的概念、厘米与米、毫米的关系,以及一些例题和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厘米尺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和一步的长度。

2. 请用厘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将结果换算成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厘米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运用厘米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计算。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信息窗一《认识厘米》(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信息窗一《认识厘米》(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信息窗一《认识厘米》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来源:《数学》(一年级下册)出版社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厘米是长度单位。

2. 培养学生能够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和计算。

教学内容:1. 厘米的概念2. 尺子的使用方法3. 长度的测量和比较4. 长度的简单计算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长度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长短。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量化物体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

二、新课导入1. 介绍厘米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 通过展示厘米尺,让学生观察并认识厘米刻度。

3. 引导学生用手指表示1厘米的长度,加深对厘米的认识。

三、尺子的使用方法1. 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尺子测量长度。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习使用尺子。

3. 学生互相练习测量,教师个别指导。

四、练习与巩固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厘米概念和尺子的使用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长度的比较和计算。

二、长度的测量和比较1. 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习测量和比较长度。

3. 学生互相练习测量,教师个别指导。

三、长度的简单计算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长度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习长度计算。

3. 学生互相练习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个别指导,观察学生对厘米概念和尺子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评估学生对长度测量、比较和计算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2. 厘米尺3. 练习题备注:1. 本教案适用于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信息窗一《认识厘米》的教学。

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

2. 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厘米的概念:厘米是长度单位,1厘米等于10毫米。

2. 长度测量: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3. 长度比较:比较物体之间的大小长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长度比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直尺、厘米卡片、实物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尺子、直尺、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桌子的高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讲解:介绍厘米的概念,讲解1厘米的长度。

3. 演示:教师用尺子和直尺测量实物长度,让学生直观感受厘米的长度。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练习,互相检查。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 拓展:让学生尝试用厘米为单位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如书本、铅笔等。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用厘米为单位测量家庭中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主动参与长度测量和比较活动。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准确性及熟练度。

3. 理解与应用: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厘米概念的理解及长度测量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家庭测量记录,评估他们的实践操作情况。

2. 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在课堂上对厘米概念和长度测量的理解程度。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对他们的疑问进行解答,以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增加长度测量的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8《认识厘米》(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8《认识厘米》(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8《认识厘米》(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认识厘米》这一课时准备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我打算使用教材第八章《认识厘米》进行教学。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厘米的概念,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够用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进行长度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尺子、厘米标尺、实物模型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和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尝试用语言来描述它们的长度。

2. 概念讲解:我会利用教具,向学生介绍厘米的概念,解释厘米和米的关系。

3. 例题讲解:我会用教具演示如何用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解释测量过程。

4.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用厘米标尺来测量自己的文具,并记录下来。

5. 长度换算:我会让学生练习将厘米转换成米,并 versa visa。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的板书,上面有厘米的定义,厘米和米的关系,以及测量方法和长度换算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厘米标尺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客厅的长度和宽度(答案因家庭而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厘米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是否能够进行长度换算。

拓展延伸:我会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作业成果,并讨论测量结果。

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对厘米的掌握,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课前的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计划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度和宽度。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长度是一个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物理量。

通过实际观察,学生可以初步理解长度概念,并为其后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共5则)

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共5则)

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共5则)第一篇: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动画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老师的新衣服吗?生:喜欢。

师:我的袖子比较短,短了多少呢?很好。

从拇指的指尖到中指的指尖叫一拃。

阿福也做了一件衣服,可是他一点都不高兴,是为什么呢?(播放动画并配音: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衣服,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

师傅:“欢迎、欢迎,你想做什么?”阿福:“我想做一件上衣。

”师傅:“我来量一量,徒弟,你来记!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袖长……”量完之后,小徒弟就按照量好的尺寸认认真真地做起衣服来。

徒弟:“身长三拃,一拃、两拃、三拃……”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衣服,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师傅:“哦?我再量一量……告诉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徒弟:“我明明做了三拃长啊,这是怎么回事呢?”)(2)讨论交流师:刚才我们看了动画片,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3)汇报:师:你们是怎样讨论的?为什么把衣服做小了?生1:因为阿福长高了。

生2:阿福太粗心了。

生3:师傅的手大,阿福的手小。

师傅的手大,一拃就长;徒弟的手小,一拃就短。

所以把阿福的衣服做小了。

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师:怎样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生:让师傅量,师傅做。

(评价:你的想法真独特,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生:用尺子量……a大家开动小脑筋想了这么多方法,哪种方法最好?能说说你的想法吗?(能说说你的理由吗?)b哎呀你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么好的方法,用尺子测量,你是怎么想到用尺子测量的?你很善于动脑。

厘米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青岛版

厘米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青岛版

教案:厘米的认识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使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表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厘米的概念和认识。

2. 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数据的读取和记录。

教学准备:1. 尺子2. 测量物体(如铅笔、书本等)3. 教学PPT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如铅笔、书本等,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

2. 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二、新课内容1. 向学生介绍厘米的概念,解释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展示尺子,告诉学生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刻度就是厘米。

3. 通过PPT展示一些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初步感受厘米的大小。

4. 进行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强调尺子要放平,视线要与尺子平行。

三、动手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把尺子和一些测量物体。

2. 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四、总结与展示1.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分享他们的测量过程。

2. 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总结,强调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重要性。

3. 回答学生的问题,巩固他们对厘米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回家后,用尺子测量家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记录下来,并尝试用厘米表示。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身边的物体,让学生初步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再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测量过程,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8.1厘米的认识(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8.1厘米的认识(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8.1厘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厘米2. 运用1厘米测量物体长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够运用1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1厘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1厘米长的直尺2. 画有1厘米线段的纸张3. 测量物体(如铅笔、橡皮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长度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

2. 新课导入1. 讲解厘米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展示1厘米长的直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1厘米的长度。

3. 分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厘米?3. 活动一:观察与描述1. 每位学生发放一张画有1厘米线段的纸张。

2. 学生用手指触摸线段,感受1厘米的长度。

3. 学生用语言描述1厘米的长度,并与同桌交流。

4. 活动二:测量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个测量物体(如铅笔、橡皮等)。

2. 学生用1厘米长的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学生分享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总结与拓展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1厘米的长度观念。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成果,交流学习心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长度为1厘米的物体,并用语言描述其长度。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厘米的认识》精品
教案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一)
课 型 研讨
知识 体系
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厘米的认识 认识 1 厘米: 感受 1 厘米
认识几厘米: 测量物体的长度
基本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感知 1 厘米多长。
物品名称
估计结果
测量结果
A 类:思考怎样测量衣服袖口的长度?
评价要点: 学生测量过程是 否规范,读数是 否准确。
评价要点 学生读数的方法
评价要点 学生的估计是否 更接近准确值
评价要点: 学生能否化曲为 直,寻找可行的 办法。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2.填写自我反思表
内容 我能认真听老师上课,同学发言
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
课题:厘米的认识)(学生同时书写)
2、认识 1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 1 厘米,学生在直尺上找 1 厘米
师:从刻度 0 到刻度 1 是 1 厘米,从刻度 1 到刻度 2 也是 1 厘米……
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也就是每相临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 1 厘 米。
1.认识尺子
(1)借助手中的直尺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

1.尺子上有数字,还有很多小竖线。
2.尺子上还有两个字母:cm 3.尺子上还有很多数字。…… (2)全班总结
评价要点: 观察的是否全 面、细致
师:0 在尺子上表示起点。尺子上的小竖线都叫做刻度线。尺子上还
有两个英文字母 cm,它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短的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二、 自 主 探 究, 合 作 交 流
3.师傅的手大,阿福的手小。 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怎样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生:让师傅量,师傅做。 生:用尺子量…… 师: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用尺子来测量
物体的长度就不会出错了。(出示尺子)
小组的讨论结果 是否抓住了问题 的本质:因为量 和做用了不同的 工具。 评价要点: 看学生的办法是 否可行、易操 作。
教师小结:量的时候,物体的一端一般要对准 0 刻度线,还 要把铅笔和尺子放平,另一端指向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测量一拃的长度
先自学课本测量方法,在尝试测量自己的一拃并同桌交流
评价要点: 学生的测量方法 是否规范,对不 对准 0 刻度线适 当敬告注意读 数。
四、
自 我 反 思, 总 结 评 价
基本练习: 1、自主练习第 1 题。 (1)独立测量 (2)班内交流(先交流线段的长度,再交流测量的方法) 2、自主练习第 2 题。 师:这是蟋蟀和蝈蝈在比赛跳远,仔细观察谁跳得远?为什么? (1)独立思考 (2)班内交流 分层练习 C 类:完成基本练习。可选择 B 类练习 B 类:选择你喜欢的物体,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记录在 这张表格里。
3、认识几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
估测意识。
课时 分层目标:
教学 A 类:理解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能够建立 1 厘米的概念,并能估测和准确测量物体
目标 长度。
B 类:能较准确感知 1 厘米,并会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C 类:能初步感知 1 厘米,学会测量物体长度的一般方法。
(2)体验 1 厘米的长度,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①从小棒中找 1 厘米
评价要点: 学生是否用较准 确的语言表述 1 厘米。
②想象 1 厘米
③找生活中 1 厘米 3、认识几厘米,用厘米量。 (1) 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从尺子上找到了 1 厘米,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 几厘米? 学生自主找,汇报想法,教师总结:两个数字之间包含几个 1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预习 前置
1、向家长了解“一拃”的意思 2、初步认识直尺 3、根据图画编一个小故事
教学
师生活动
环节
一、
创 设 情 境, 导 入 课

1.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汇报自己编的小故事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看谁能把 这幅画讲个故事给大家听听。 (2)讨论交流
评价要点: 能否从自己的身 边、生活中找出 很多接近 1 厘米 的长度,对 1 厘 米的直观感受是 否准确。
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测量铅笔的长度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三、 分 层 练 习 达 成 目 标
师:我们认识了 1 厘米和几厘米,这里有一只铅笔,你们想 知道它的长度吗?先估计一下。估的时候,可以先想一想 1 厘米 有多长。 师:它的长度到底是多少呢?请你动手量一量吧。同桌合作测 量。
遇到我会的问题,我会争着发言
评价结果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我知道了厘米的有关知识,还会测量 物体的长度 我能积极地参与小组讨论
练习完成情况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师:徒弟遇到了什么困难?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怎么回事呢?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汇报预设:
1.因为阿福长高了。
2.阿福太粗心了。
课堂评价
评价要点: 1、能否准确表 达画中的意思, 关键地方是否讲
得清楚。 2、表达是否流
畅,普通话 是否标准, 声音是否洪 亮。
评价要点: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