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指导

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指导

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指导一、考试说明1、考试题型:(1)填空题,分值大约占18%。

(2)单选题,分值大约占10%。

(3)多选题,分值大约占20%。

(4)判断并改正,分值大于占10%。

(5)名词解释,分值大约占12%。

(6)简答题,分值大约占30%。

2、考试形式:闭卷,时限120分钟。

二、考核知识点:第一章导论重点掌握;1、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2、奴隶制国家财政收支项目3、封建制国家财政的特点一般掌握1、财政是如何产生的2、日常生活中的财政现象3、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的一般情况4、财政学说的发展历史5、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的产生预发展第二章财政的概念与职能重点掌握;1、财政分配的对象,从财政分配的实际内容看,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2、财政概念3、财政的职能4、公共产品的特点一般掌握1、财政分配的主体2、市场失灵的表现3、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4、财政收入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一般了解1、财政是如何参与国内生产总值的2、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第三章财政支出总论重点掌握;1、财政支出理论上的分类方法2、财政支出的原则一般掌握1、财政管理上的分类方法2、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3、政府采购的程序一般了解1、财政支出的定义2、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3、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4、政府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5、政府采购的特点第四章购买性支出重点掌握;1、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2、财政投资的基本特征一般掌握1、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2、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特点3、财政投资的特点与内容一般了解1、国防费支出的内容2、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3、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管理内容4、财政农业投资的主要内容第五章转移性支出重点掌握;1、社会保障概念与内容2、财政补贴的内容一般掌握1、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2、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征3、财政补贴的分类方法第六章财政收入总论重点掌握;1、财政收入的分类方法2、财政收入规模的计算方法一般掌握1、财政收入的定义2、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分析方法一般了解1、非税收收入的形式2、财政收入规模的定义3、影响财政集中率的因素第七章税收原理重点掌握;1、税制基本要素2、税收的分类方法一般掌握1、税收收入性质2、税收收入的定义3、税收的基本特征4、税收制度的定义一般了解1、社会主义税收存在的原因2、税收转嫁的改奶牛3、税收归宿的概念4、税收转嫁的方式5、税收原则第八章税收制度重点掌握;1、税收制度的组成2、流转税的主要税种3、所得税的主要税种一般掌握1税收制度的定义2、关税的特点及优点3、资源税与行为税的主要内容一般了解1、税收制度的发展概况2、新税制改革的原则3、流转税的对象及特点4、增值税的特点及优点5、所得税的特点及优点6、农业税的基本制度的内容7、财产税的主要内容第九章国际税收重点掌握;1、国家税收的定义2、税收管辖权的基本含义3、税收抵免的方法4、国际税收协定的分类方法一般掌握1、地域管辖权及居民管辖权的定义2、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3、税收饶让的定义4、国际税收协定的组成一般了解1、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2、国际重复征税的类型3、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第十章国有资产收益重点掌握;1、国有资产的概念2、国有资产的分类方法3、国有资产的含义4、税利分流改革的主要内容一般掌握1、国有资产的构成2、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定义4、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原则一般了解1、国有资本金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2、国有企业利润的概念3、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概况4、实施税利分流的救济作用第十一章国债重点掌握;1、国债的定义2、公债的作用3、偿债资金的来源一般掌握1、国债发行的条件2、国债的分类方法3、国债的发行和偿还方式一般了解1、公债与国债的区别2、国债的特点3、债券交易的意义4、国债市场的内容5、我国国债的状况第十二章国家预算重点掌握;1、国家预算的概念2、国家预算的分类方法3、国家预算法的指导思想4、如何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一般掌握1、国家预算的组成方法2、预算外资金的范围及特点3、费改税的含义一般了解1、国家预算的起源2、国家预算级次、组成和总原则3、国家预算标准、执行和决算程序4、如何认识费改税第十三章国家预算管理体制重点掌握;1、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2、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3、分税制的概念及类型一般掌握1、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2、分税制的内容3、分税制的特点4、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般了解1、分税制的划分标准2、预算管理体制的方法3、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原则第十四章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的选择重点掌握;1、财政收支平衡的概念2、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3、财政政策的分类方法4、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一般掌握1、财政结余和财政赤字的计算方法2、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3、财政政策的内容一般了解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选择什么样的财政模式2、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财政、货币政策3、各国对债务收入的处理方面4、财政补贴的内容5、财政与银行之间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6、货币流通量的调节手段7、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表现在那些方面。

公共财政学复习提纲

公共财政学复习提纲

公共财政学复习提纲一、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被认为是财政学的开山之作。

二、财政的含义:①财政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的职能。

②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与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三、财政的四个方面的特征:①弥补市场失效。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当市场机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时,政府借助公共权力强制实行相关的财政政策弥补市场损失。

②财政政策必须体现其公平性。

通过财政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从而实现比较公平的分配;财政政策要奉行一视同仁的原则,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

③非营利性,政府作为国家的服务机构,应体现其非营利性的特点。

④法制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国家的公共性在市场条件下表现为通过一定的民主政治秩序和法律体系对国家公共权力进行约束。

四、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它是指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情况下,不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处境。

五、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不需要外界的干涉,市场资源配置就能够自动实现帕累托最优。

六、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消费者个人效用为凸函数,生产函数也为凸函数的情况下,任何帕累托最优状态都可以通过对初始资源配置的调整来完成。

七、影响公平的因素:效率。

社会福利。

分配。

八、基尼系数:①基尼系数为1,所有的国民收入都分配给了一个家庭,社会收入的分配完全不平等。

②0和1之间,越靠近0说明收入分配越均匀,社会越公平;越靠近1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均匀,社会越不公平。

九、基尼系数为0.4被定为收入分配不均的警戒线。

①如果基尼系数低于0.4,社会收入的分配较为合理;②如果基尼系数超过0.4,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超出了合理的范围。

公共财政学的复习资料

公共财政学的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公共财政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公共产品,亦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它是指与私人产品相对立,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2. 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单位或个人)带给其他经济主体利益或危害的行为,也就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了其他经济主体。

3.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要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要的商品与劳务支出,前者如政府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部门的投资拨款。

转移性支出直接保险为资金无偿、单方面转移的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捐赠予债务支出、税收支出等等。

4. 准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具备公共产品的两个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中一个的,另一个却不充分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征都不充分,但具有外部收益的产品。

5. 社会保障是指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分配机制活政策。

6. 财政补贴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按有关法律法规确定的标准,将一部分公共资源无偿地拨付给企业或个人的一种政府再分配行为。

7. 税收支出是指国家为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制定和执行特殊税收政策与法规,给予特定纳税人的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使纳税人减少税负,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的政府转移性支出。

8. 税收抵免是指准许纳税人把某种或某些合乎规定的特殊项目,按一定比例或全部冲抵其纳税额,从而减轻其税收负担。

9. 预算外资金,是指按照国家财政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部门和单位自收自支的那一部分财政资金。

10.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缴纳的税款通过经济交易方式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

11.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因征税上的差别,影响了商品或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从而引起纳税人选择某种投资、生产经营活动或消费行为,来替代另一种投资、生产经营活动或消费行为的替代效果。

(完整版)财政学复习提纲

(完整版)财政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1、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原因)含义: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2、政府干预的手段(1)立法手段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3、收入分配职能(机制,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第四章1、教育支出:义务教育是纯公共物品,高层次教育属于混合物品2、我国近年来教育经费的变化(哪些地方做得好)我国近年来的变化趋势1基本特征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重高。

2全国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预算内教育经费每年均大幅增长。

3自1998 年以来,连续五年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4除了政府投入外,目前已经形成政府投入、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收取学费和杂费及其他经费等多种形式、多元化的教育资金来源。

第五章1、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特点:追求宏观效益,注重社会效益,有能力投资大型的、长期的项目范围:社会公共性、公益性和基础性的投资领域,高新技术重要能源和资源以及稀缺资源的开发领域。

第八章1、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的概念: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把所那税收转移到他人负担的行为和过程2、税收的转嫁方式:(1)前转(又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或要素的价格,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2)后转(又称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或要素的价格,将税负转移给商品或要素的提供者:(3)其他方式:混转、消转、税收资本化3、税收转嫁的一般规律:(1)商品税比较容易转嫁,但所得税一般不易转嫁(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商品课税容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商品课税比较不容易转嫁。

公共财政学复习资料

公共财政学复习资料

公共财政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据说必考:瓦格纳法则和拉弗曲线其中一个,先理论再画图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理论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少,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

瓦格纳法则拉弗曲线2、财政: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而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形成的分配关系3、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和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4、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其他社会事业支出,投资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税式支出5、税收: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由政府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税收的职能是6、单式预算:指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入与支出汇集编入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而不去区分各项或各种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的预算形式复式预算:指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入与支出按照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分别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二、判断题;1、科文教卫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2、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能反映财政活动的实际情况3、政府采购的商品范围不仅仅限于商品和工程还有服务4,、国家的课税对象为:所得、商品、财产5、债务依存度是指当年债务收入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比率,国际公认的标准控制在15%-20%之间6、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核心)、固定性7、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分别是市场和财政起配置资源作用三.选择题1《.预算法》1994年3月22通过人大审议。

1995年1月1日正式施行2、财政政策所应用的工具:国家预算,税收,公债,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公共支出3、纳税主体:自然人和法人4税收按照计税依据为标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5、市场失灵的表现:公共产品,外部效应,市场垄断,不完全市场,不完全信息,分配不公平,宏观经济总量失衡6、影响行政管理费支出规模的因素:经济增长水平,财政收支水平,政府职能范围及其相应的机构设置(决定因素),行政管理经费及使用,7、影响公共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分配制度与政策,经济发展阶段,价格8,、公共产品的分类:一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二混合产品和公共中间品三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9、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10、税收的职能是筹集财政收入、调控经济、调节收入分配四、计算题{(总工资)-(五险一金)-(免征额)}X税率-速扣数=个人所得税。

南京大学《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提纲

南京大学《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公共财政和财政学的对象1、财政:以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分配活动。

公共财政: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为基础,是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分配行为和活动。

2、财政产生的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财政的发展:财政经历了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和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历史演变。

资本主义国家及其以前的财政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对劳动人民进行的额外剥削,反映了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超经济剥削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消灭了剥削制度,它是服务于人民根本利益的国家财政,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分配关系。

但是,不同类型的国家财政,一般具有下列共性:即财政分配的国家主体性、无偿性、强制性和社会基金性。

这些特性之间相互关联,使财政分配与其他经济分配相区别。

3、财政学体系在18世纪后期由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学派建立。

背景资料:1、奴隶制国家财政收入:王室土地收入、贡物收入和掠夺收入、军赋收入、捐税收入。

支出:王室支出、祭祀支出、军事支出、俸禄支出、农业、水利生产性支出。

特点:(1)国家财政和国王家族的收支没有严格的划分。

(2)国家财政以直接剥削奴隶劳动的收入为主。

(3)国家财政收支基本上采取力役和实物的形式。

2、封建制国家财政收入:田赋捐税收入、官产收入、特权收入、专卖收入。

支出主要有:军事支出、国家机构支出、王室费用、文化、教育宗教支出、生产建设性及公共工程支出。

特点:(1)国家财政收支逐步分离。

(2)财政分配形式向货币形式转化。

(3)税收特别是农业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

(4)产生了新的财政范畴——国家预算。

3、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税收、债务收入、国有企业收入。

支出:军事支出、国家受理经费支出、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福利支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出。

特点:(1)财政收支全面货币化。

中央党校政经专业复习资料—《财政学》复习资料

中央党校政经专业复习资料—《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课程主持人 李旭章第一讲 公共财政学导论一、为什么要学习公共财政学 P3(红)二、公共财政学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P4(红)三、公共财政学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P5(红)四、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 P12(红)五、公共财政的含义 P10所谓公共财政,是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公共财政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而财政的主体从来都是国家(或政府),因而公共财政实际上也就是国家财政或政府财政在市场经讲条件下的运行模式。

公共财政的实质是市场经济财政。

六、公共财政的职能 P20公共财政的职能,是指公共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公共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一般来讲,在任何情况下组织收入都是财政的最基本职能,政府机构的运作、政府职能的履行就是靠财政收入来支持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财政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可以把公共财政职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思考题:1、学习公共财政学的意义是什么?2、 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有哪些特征?P14-16 P27 (1)纯粹的公共产品指的是这样的物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物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

(2)公共产品作为私人产品的对称,具有以下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消费的非排他性;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4.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

3、公共财政的职能包括哪些?简述各个职能的内容。

P20-26 P27公共财政的职能,是指公共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公共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一般来讲,在任何情况下组织收入都是财政的最基本职能,政府机构的运作、政府职能的履行就是靠财政收入来支持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财政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可以把公共财政职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公共财政学》考前辅导大纲——2025年

《公共财政学》考前辅导大纲——2025年

《公共财政学》考前辅导大纲一、单项选择题1.亚当.斯密关于财政支出方面提出的原则是( A )A.量入为出B.量出为入C.财政赤字D.赤字财政2.下列商品课税中,税负最容易转嫁的是( A )A.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B.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C.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D.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3.在销售收入中,只允许扣除外购生产资料中的非固定资产项目(或其已纳税金)的,称为( D )增值税A.消费型B.收入型C.增值型D.生产型4.债务依存度是指( C )A.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B.当年公债累计余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C.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D.当年公债累计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5.财政补贴是( A )A.行政调节手段B.宏观运行机制C.经济调节手段D.宏观政策目标6.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 B )水平,而替代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 B )高低。

A.平均税率,平均税率B.平均税率,边际税率C.边际税率,平均税率D.边际税率,平均税率7.国家财政参与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凭借的是( C )A.经济权力 B.财产权力C.政治权力 D.军事权力8.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9.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手段的是( C )A.税收 B.国债 C.公开市场业务 D.财政投资10.相对有效的弥补公共财政赤字的办法是( B )A.增加税收B.财政向商业银行借款C.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D.发行公债11.消费税是( A )A.流转税类B.收益税类C.资源税类D.财产和行为税类1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13.按财政功能分类,所占数额最大的是( A )A.经济建设支出B.投资性支出C.行政管理费D.积累性支出14.内债的应债主体主要是( B )A.一国的国民收入B.一国的企业单位和居民个人C.政府机构D.外国投资者15.公债的偿债率是指( C )A.累计还本付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B.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国民收入的比重C.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D.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偿债资金的比重16.财政的转移性支出是( B )A.有偿的 B.无偿的C.等价的 D.不等价的17.国家信用的最主要.最典型的形式是( C )A.财政向银行借款 B.财政性贷款C.公债 D.财政透支18.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A.增值税B.公司所得税C.消费税D.营业税19.社会保障制度是( A )A.社会的安全网与稳定器B.社会负担C.市场经济本身的问题D.政府拖累20.一种税区别与另外一种税之间的主要标志是( D )A.纳税人 B.计税依据C.税率 D.课税对象21.政府提供纯公共物品的来源是( A )A.税收B.收费C.价格D.利率E.税费;22.减征或免征利息所得税将( B )储蓄的收益率,()储蓄。

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课程复习纲要

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课程复习纲要

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课程复习纲要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一、本部分知识要点1、财政: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现象.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国家的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公共需求,这也是财政产生的根源;财政分配的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经济基础.2、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商品就是公共商品,用于满足私人需求的商品就是私人商品.公共商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基本特征,其中非竞争性是公共商品的基本标志.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与可分割性.3、纯粹公共商品和混合商品:划分两者的依据是公共商品的公共程度.纯粹公共商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比如国防就是典型;混合商品是不完全的公共商品,或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或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比如教育就是典型.具体典型见教材21页.4、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是提供公共商品的组织机构的总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划分不是从所有制的角度来说的,而是从其生产和提供的商品性质角度定义的.一个组织机构无论其组织形式,经济性质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如何,只有当其提供公共商品时才能称为公共部门.5、社会保障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指经济产出与经济投入之比。

社会保障制度从其建立之日起,就有互助互济、保障公平的固有特性。

效率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保证,效率的任何下降,都会造成或加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困难。

过分追求公平特别是高保障水平的公平,会导致严重的负面效果:一方面,人们逐渐形成依附社会保障的惰性,宁愿领取失业保险金,也不愿从事劳动;另一方面,因社会保障支付水平过高,国家财政负担日益加重,政府只能通过高税收来弥补社会保障赤字,导致资本和技术外流,抑制经济发展。

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即使公平,也难以长期有效地实施。

但是,如果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财富分配的极大不公则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经济发展也会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

公共财政学复习整理

公共财政学复习整理

公共财政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2、公共产品的特征:一是公共产品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一一就是可以由多人共同消费,而不影响其效用。

二是公共产品在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一一就是无法将任何人排除在受益的行列之外。

此外,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不可分割性。

它还具有外部性特征。

3、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就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或产品,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该职能具体表现在:一是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主要是调整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使之符合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

二是在政府部门内部配置资源,主要是根据不同时期政府职能的变化,通过财政对自身支出结构的调整,将财政资金分别用于满足各种社会公共需要,如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以及经济正常运行等方面的需要,三是对非政府部门资源配置的调控。

(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运用税收、财政补贴以及转移支付等手段来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差距,以达到分配公平的目标。

该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四种:一是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

二是规范工资制度。

三是加强税收调节。

四是通过转移性支付,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职能:是通过财政分配实现经济稳定的目标,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合理的经济增长率。

要实现财政的稳定功能,必须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其中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第二章、公共财政支出1.公共财政支出:是国家将集中起来的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

2.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提供公共秩序产品,主要包括行政司法和国防,外交等内容。

这一支出内容体现的是政府的传统政治职能提供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内容。

公共财政学复习要点.docx

公共财政学复习要点.docx

1.公共产品的特征公共产品就是由政府提供用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公共产品的特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公共产品一般采用公共提供方式,这是由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的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3.市场失灵的表现垄断、市场不完全、非价值性物品、信息不充分、外部效应、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4.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是指人力、物力、财力在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和不同受益者之间的分配,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取得最大的效益。

市场不能自发形成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政府必须介入,财政被赋予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流向,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

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明确政府经济职能,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进而确定财政收入占GDP的合理比例,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和促进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起始阶段是由是市场价格形成的要素分配;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之符合社会公认的公平分配状态。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线;规范收入分配制度;通过税收, 降低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通过转移性支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财政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就是运用财政政策手段调节经济,以保持高就业率、物价稳定,适当的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机制与手段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大体平衡, 财政稳定经济的职能正是通过调节社会供求关系实现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的;运用财政政策调节供求关系,需求大于供给时,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供给大于需求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累进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的“自动”稳定作用;通过投资' 税收和补贴,加快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切实保证对公共产品的资金投入, 使我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相互促进。

公共财政学重点整理(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财政学重点整理(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1.为什么市场会存在缺陷和失灵?1)市场缺陷:现实中市场充分竞争所需要的四个基本假设条件都是不充分的,或难以具备,因而,在实际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本身出现低效率状态.2)市场失灵:由于每个人只追求自我利益,那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却无人提供,由此必然使社会处于难以运转的状态.2.为什么要有政府?政府存在的合理性依据是什么?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必须矫正其固有的缺陷和弥补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某种不同于自利主体的公共主体执行这一社会职能.这种公共主体就是国家及其政府.3.为什么把市场失灵作为一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哪些方面?1)通过市场实验或试错来验证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由此确定政府和公共部门进入领域的合理范围.2)通过市场失灵方法,证明某些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可以推向市场,政府应从该”越位”领域退出,而某些服务则不能简单推向市场,否则,其公益性就会丧失.例如,医疗体制改革.4.财政模式与财政体制有怎样的关系?财政模式是财政体制的上位概念,财政模式是抽象存在的,而我们在认识某一国家的财政时,所看到的是具体的财政体制,可以根据财政体制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指出其属于哪种财政模式.5.你怎样理解公共财政模式及其特征?公共财政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社会相对应的财政模式.该模式要求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界定财政职能.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特征:1)公共财政是纳税人的财政2)公共财政以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3)公共财政应向社会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4)公共财政是民主财政5)公共财政是法制财政6.什么是财政伦理?应怎样认识公共财政的伦理价值标准?1)财政伦理即关于财政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中进行活动应遵循的一系列价值标准或道德标准.2)公共财政的伦理从总原则上说,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全体纳税人将全部税收委托给政府以用来弥补市场失灵,换言之,凡是用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支出活动都是符合公共财政的伦理的.1.简析制约财政职能的因素1)财政本质对财政职能的制约职能是事物固有的功能,这种功能系事物本身的质所决定的.从这一角度看,财政本质是决定财政职能最重要的因素.2)经济体制对财政职能的制约在不同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不同.财政体制作为整个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必然要进行不断的变革,这样随着经济体制,财政体制的改革,财政职能也会发生转变.3)政府职能对财政职能的制约政府职能的变化,财政的职能也要发生变化,较小的政府职能范围决定了政府财政只承担较小的财政责任,政府职能范围宽广,财政承担的责任也较大.2.正确认识我国财政职能的演变及其原因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职能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初期,一方面面临建立社会主义财政学的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问题.2)经济转轨时期的财政职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经济转轨时期,这一时期经济本质上还表现为计划经济,但市场经济的成分开始被逐渐引入,因此带有双轨制的特征.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1994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3.试分析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1)合理划分社会总资源的比例2)优化公共部门内部资源配置3)引导非公共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4.试分析财政的公平分配职能财政的公平分配职能是指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之符合社会公认的公平或公正分配状态的功能.5.试分析财政的稳定经济职能以财政政策为手段,以保持高就业率,合理程度的物价稳定,适当的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功能.1.消费的竞争性消费的竞争性是指物品或服务的使用存在一个人消费它的效用别人就不能同时消费它,或者就会减少别人对该物品效用的消费.消费竞争性与物品效用是否具有可分割性有密切关系.2.消费的排他性排他性是指物品或服务的使用具有可以根据经济与技术可行性,将未付费者或不允许使用者排除在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之外的属性.3.公共产品定义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完全或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或者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种属性中的一种属性的物品.4.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1)非竞争性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在消费上的共同消费,即每个人消费的都是该物品提供的总体效应,即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简单地说是指其难以排除消费它的消费者的属性.3)提供的集体性集体提供除了源于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之外,还源自公共选择.5.公共产品的分类1)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2)有形公共产品与无形公共产品3)全局公共产品与局部公共产品4)开放性公共产品与封闭性公共产品5)强制性公共产品与选择性公共产品6.公共定价的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是指政府在保持企业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2)二部定价法二部定价法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定价体系:一部分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另一部分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3)负荷定价法负荷定价法是指根据需求规律性变动,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采取不同的价格,以引导和调节消费量,减少消费拥挤和网络负荷的定价方法,是时间差的一种形式.1.什么是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理论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论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2.将理性经济人假设运用于政治市场的决策依据是什么?政府等公共机构不再是”仁慈”的大公无私的公共利益代表者,而是由一个个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组成的公共集团.3.分析政治家,选民,利益集团和官僚在公共选择中的行为动机1)选民的行为动机分析利己的理性必然使选民计算自己参与政治活动的成本和收益,并据此决定在政治投票中对备选方案投赞成票,反对票或弃权票;或不参加选举以保持”理性无知”状态.2)利益集团的行为动机分析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组织,他们自身并不图谋组织政府.利益集团之所以在公共选择中采取集体性的共同行动,是因为联合起来形成的力量更能够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决策方案获得通过,并容易与政治家,官员形成”铁三角”关系.3)政治家与政党的行为动机分析从利己主义动机分析,政治家和政党在政治市场上的直接目标是为了争取选票最大化,以获得执政地位和实现连选连任.4)官僚的行为动机分析为获得个人的地位,权力和收入,政府官僚必然想方设法追求机构预算的最大化和对政府权力的有效控制.4.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5.试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政府失灵的原因1)政府的利己动机2)政府的有限理性3)激励与约束不足6.政府失灵的表现1)决策失误2)政府扩张3)滥用公共权力4)缺少回应5)政治周期7.政府失灵的治理1)市场化改革2)宪政改革3)公共治理1.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1)财政支出的经济负担率财政支出的经济负担率=财政支出/GNP(GDP)目前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平均为40%~50%,发展中国家平均为20%左右.2)财政支出增长率ΔG%=ΔG/Gn-13)财政支出的收入弹性E F=财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4)边际支出倾向边际支出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GDP增加额2.什么是瓦格纳法则?它有何现实意义?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也在提高,即财政支出呈现出相对增长的趋势.瓦格纳法则揭示了财政支出规模变动的普遍趋势,对后世财政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观察和分析政府财政政策规模的重要理论工具.3.决定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阶段2)经济体制3)政府职能4.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1)公共政策2)经济周期3)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1.购买性支出包括哪些内容?购买性支出按其支出的总去向,可以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和社会投资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的是最终消费品和服务.而社会投资性支出购买的是投资品.2.如何确定国防支出的合理规模?确定国防支出合理规模的基本理论工具是”大炮与黄油”转折曲线分析.该曲线图表明,国防支出的合理规模是由一国所处的不同国际关系环境所决定的,因此,应需要根据国际关系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国防支出规模.3.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除上述国际关系环境这一基本的外部决定性因素外,影响国防支出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兵役制度4)装备技术因素4.试从广义政府的角度分析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构成广义政府包括了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立法与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所以,相对于保证这些国家机关职能的实现,行政管理费支出由立法支出,行政支出,司法支出,检查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和外交外事支出等构成.5.在我国”吃饭财政”的含义是什么?人员经费.由于国家机关的运作和行政管理依靠的是公职人员提供的服务,所以人员经费支出是行政管理支出中必须优先予以保证的部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时又将行政管理支出称为”吃饭财政”.但是,如果政府雇用的人员过多,出现大量冗员,致使财政支出的大部分被人员经费占去,也被称为”吃饭财政”,这一意义上的”吃饭财政”具有贬义.6.导致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不断上升的原因1)政府规模过大2)公务消费中过度追求在职消费3)预算体制存在缺失4)监督机制不完善7.压缩行政管理费支出规模的措施1)强化预算约束2)增加公共财政预算的透明度3)建立多元化的公共财政监督机制8.廉价政府所谓廉价政府是指政府以较低的税收提供较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小政府是廉价政府的重要特征.9.解释教育公共产品的属性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是由其具有的正的外部效应决定的,教育的正的外部效应最终会促进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会使全体国民受益.10.从公共产品属性上说明科学与技术有怎样的不同?比较而言,基础科学研究具有更强的公共产品的性质.技术是科学发现的实际运用,在市场经济中,技术因其实用性和商业价值可以获得专利权,可以作为商品买卖,因此,可以由市场提供.11.政府为什么参与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从经济学分析看,在医疗卫生市场上,由于医疗技术服务的高度专业性,使买卖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与合约失灵,导致医疗卫生市场存在着市场失灵.12.如何区分娱乐性文化与公益性文化?娱乐性文化满足的是消费者日常精神恢复,放松和陶冶情操的需要;公益性文化满足的是社会发展长远受益的精神需求.13.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木桶原理可以解释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共同构成了木桶的板子,总产出是木桶中的水,如果基础设施投资和一般投资比例合理,在现有资源约束下,木桶的板子就会均衡排列,可以使总产出达到最大.14.从农业的特点说明财政投资农业的必要性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农业是风险较高的产业3)农业的比较效益低,自我积累能力差15.财政投融资的特点1)政府融资与商业融资相结合2)投资方向和用途具有特定性限制3)即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又对市场配置起补充和调节作用4)资金来源多样化1.什么是社会保障?包括哪些内容?社会保障是指国家运用立法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社会福利4)社会优抚2.社会保障有哪些基本模式和筹资模式?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1)投保资助型2)福利国家型3)储蓄保险型4)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1)非基金筹措方式2)基金筹措方式3.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1)投融资功能2)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功能3)收入再分配功能4)劳动力再生产保护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功能4.为什么说财政补贴与价格有密切关系?请举例说明国家采用给予财政补贴的办法,来消除或减少市场价格变动对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例如,为防止肉价的下跌对生猪生产带来影响,防止因此而出现市场短缺,影响城镇居民的生活,国家会制定促进生猪生产的政策,相应采取对生猪生产者实施补贴.5.什么是税式支出?税式支出是指国家为达到一定的经济与社会政策目标,在税法中制定某些特殊的条款,给予某些特定纳税人或课税对象以税收优惠,以起到税收激励或税收照顾的作用,对于因这些特殊条款所导致的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放弃或让与的部分被称为税式支出.6.税式支出有哪些类型?每种类型包括哪些具体的支出形式?1)税基式主要包括税收豁免,纳税扣除和税收庇护2)税额式主要包括税收抵免,减免税优惠,优惠退税等3)税率式4)递延式主要包括递延纳税,加速折旧和准备金制度7.税式支出的估算方法1)收入放弃式2)收入获得法3)等额支出法8.税式支出的财政管理模式1)规范的预算管理模式2)报告式的准预算管理模式3)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模式三种管理模式中,全面的预算管理模式较为完善,对税式支出的控制最严;准预算管理模式次之;非制度化的监控模式由于未真正形成统一,定期和系统的制度化,只是预算控制方法在税收管理上的临时应用.1.财政收入的属性财政收入的属性是社会财富的公共性转移和再分配所形成的国家收入.2.决定财政收入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因素2)经济结构因素3)制度和分配政策因素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价格因素2)社会环境因素4.财政收入的形式1)税收收入2)企业收入3)债务收入4)其他收入5)铸币税收入5.财政收入的分类1)按收入形式分类2)按收入来源分类3)按财政预算管理分类6.什么是财政收入结构?分析它有何意义?财政收入的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来自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地区的比例和数量,主要包括财政收入的产业结构,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和财政收入的地区结构.分析财政收入结构的目的是了解财政结构与经济及其结构的关系.7.决定财政收入下限标准的因素1)刚性因素2)带有一定弹性的因素3)社会投资性的职能8.决定财政收入数量上限的因素财政收入数量的上限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总量.9.解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U型变化的原因预算体制因素造成了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的U型变化.1.简析税收的形式特征1)强制性税收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凭借公共权力,以法律,法令为依据强制课征,纳税人必须依法履行缴纳义务,违反者会受到法律制裁.2)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向社会征税后,税收即为国家所有,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直接的纳税人支付任何对价.3)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等税制要素,纳税人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政府也只能按预先的规定征税,不得随意更改.2.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公平,确实,便利和最少征收费用四大原则.3.瓦格纳的税收原则1)财政收入原则2)国民经济原则3)社会公正原则4)税务行政原则4.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应使纳税人承担的税收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税收公平原则包括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 5.税收的效率原则1)税收行政效率原则2)税收经济效率原则6.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1.简述流转课税的主要特点1)以商品交换为前提,课征普遍2)以商品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据,与成本费用水平无关3)主要实行比例税率,计征简便4)税收具有累退性2.简述所得课税的主要特征1)税负相对公平,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2)税源普遍,课税有弹性3)具有自动稳定功能4)计征管理比较复杂3.简述增值税的三种类型1)生产型增值税2)收入型增值税3)消费型增值税4.简述资源课税的主要功能1)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2)调节资源级差收入3)增加财政收入5.简述财产课税的主要特征1)对财富的存量课税,课税较为公平且符合受益原则2)收入弹性小,课税对象稳定3)征收管理较为复杂1.简述公债的含义与特点公债是政府以信用为基础,根据借贷原则,通过向国内外借款或发行政府债券所筹集的财政资金.公债的特点:1)自愿性2)偿还性3)灵活性2.公债的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经济3.公债负担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1)认购人负担2)债务人负担3)纳税人负担4)代际负担4.公债限额公债限额又叫公债的数量界限,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公债所能承受的最高数量界限.5.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1)受到整个社会应债能力的制约2)受到公债偿债能力的制约3)公债资源的使用效益4)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6.公债发行方式1)固定收益出售方式2)公募招标方式3)连续经销方式4)直接推销方式5)组合发行方式7.公债管理的主要内容从发行环节看,公债管理主要是确定适度的公债规模,形成合理的公债结构和规定公债发行的程序.从流通环节看,公债管理主要是对公债流通市场的管理和上市公债交易的管理.从偿还环节看,公债管理主要是考虑偿还方式的选择,偿还资金来源的确定,债券兑付工作的实施等.8.公债余额管理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国债余额管理指立法机关不具体限定中央政府当年国债发行额度,而是通过限定一个年末不得突破的国债余额上限以达到科学管理国债规模的方式.我国国债余额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1)在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预算报告时,报告当年年度预算赤字和年末国债余额限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予以审批.2)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如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增加年度预算赤字或发行特别国债,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相应追加年末国债余额限额.3)当年期末国债余额不得突破年末国债余额限额.4)国债借新还旧部分由国务院授权财政部自行运作.5)每年一季度在中央预算批准前,由财政部在该季度到期国债还本数额以内合理安排国债发行数额.1.如何理解财政预算的含义?财政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运用和管理预算资金的重要工具.理解该概念的要点包括:1)从形式上看,财政预算是体现预算年度预算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2)从内容上看,财政预算是政府对预算收支的计划安排,反映政府财力的分配过程.3)从性质上看,财政预算是具有法律地位的技术性文件.2.财政预算的原则1)公开性2)完整性3)可靠性4)统一性6)法律性3.我国预算编审的方法我国预算编审采取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的方法.1)自下而上提出概算2)自上而下下达预算收支控制指标3)自下而上汇编预算草案4)自上而下审核批复预算4.预算管理体制及其主要内容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各级财政之间财政关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其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政府预算管理的级次和职能范围2)划分各级预算收支3)划分预算管理职权4)预算调节制度的安排5.分税制的主要特征1)分税制的前提,是以法律化形式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即支出范围2)分税制的基础,是以分税方法划分各级财政收入3)分税制的核心,是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相互独立,自求平衡4)分税制的调节器是转移支付制度6.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1)改革预算编制形式,初步实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2)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建立新型预算分配机制3)扩大预算编制范围,初步实现综合预算4)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合理预算编制流程5)推进绩效预算改革,强化绩效考评7.政府采购的原则1)公开透明原则2)公平竞争原则3)公正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8.正确理解财政平衡1)绝对平衡与相对平衡2)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3)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4)预算平衡与决算平衡9.导致财政失衡的主要原因。

《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财政学作为研究财政分配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财政分配活动及其规律性。

《公共财政概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及其规律性。

政府的基本职能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

经济调节是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市场监管是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社会管理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公共服务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由政府财政掌握提供的社会产品和服务。

公共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并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

如何理解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正确答案:定义: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就是要求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调节收入的结果可以较好地体现经济公平。

但社会公平难以通过市场机制予以完全实现。

因此,政府的介入是必然的。

介入前提:财政进行收入分配的逻辑前提之一是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原则界限。

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中,市场可以形成较为合理的企业职工工资、租金收入、利息收入、股息红利收入、企业利润等,使之符合经济公平,所以财政原则上不应直接介入这些要素价格的形成(稀缺资源的垄断性收入除外)。

介入的机制和手段:运用政府税收调节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使之符合社会公平;规范政府的资产性收入;规范工资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如何识别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请举例说明。

财政学复习提纲范文

财政学复习提纲范文

财政学复习提纲范文
一、财政学的概述
1.财政学的定义和目的
2.财政学的发展历程
3.财政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二、财政收入
1.财政收入的概念和分类
3.财政收入的结构和变动原因
三、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
2.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
3.财政支出的调控功能和影响因素
四、预算制度与财政管理
1.预算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2.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
3.财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五、税收理论与实践
1.税收的定义和功能
2.税收的分类和特征
3.税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问题
六、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
1.财政政策的定义和目标
2.财政政策的工具和调控效应
3.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挑战
七、债务与财政稳定
1.债务的概念和分类
2.债务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3.债务对财政稳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八、财政与发展
1.财政的动因和目标
2.财政的方向和措施
3.财政的评估和展望
九、国际财政与全球经济
1.国际财政的基本特点和问题
2.国际财政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3.国际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政策调控
十、财政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方向
1.数字财政与智能财政
2.创新财政理论与实践
3.财政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挑战
以上是一个财政学复习提纲,主要包括财政学的概述、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制度与财政管理、税收理论与实践、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债务与财政稳定、财政与发展、国际财政与全球经济、财政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方向等内容。

财政学-复习提纲

财政学-复习提纲

财政学-复习提纲第一篇:财政学-复习提纲《财政学》复习提纲考试题型:单选(20分左右)判断(10分左右)名词解释(20分左右)案例与材料分析(50分左右)第一章绪论1、财政学的研究范围第二章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1、市场失灵的内涵与表现2、公共物品的含义与特征3、基尼系数第三章公共财政的职能1、马斯格雷夫提出的财政三职能2、外部性的治理3、垄断的治理4、公共选择的基本假设5、政府失灵第四章公共支出的理论分析1、公共支出的分类;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2、公共支出规模的测量: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3、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瓦格纳法则、替代效应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凯恩斯学派的国家干预理论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4、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含义5、衡量公共支出效益的常见方法第五章公共支出的结构分析1、教育支出和科学研究支出概况2、社会保障的含义与内容;老龄化、养老金替代率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3、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第六章公共收入的规模与结构1、公共收入规模及影响因素2、政府收费的形式与标准;政府收费与税收的比较3、“土地财政”分析及出路第七章税收原理1、税收的含义及税收的特征2、税收的分类:直接税与间接税;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中央税与地方税3、税收原则的发展:亚当·斯密提出的税收原则,瓦格纳提出的“四项九端”原则,当代税收公平的含义、公平标准的“能力说”与“受益说”,税收效率原则的含义4、拉弗曲线及经济含义5、税负转移的含义、方式;税负转嫁和供需弹性的关系第八章税收制度1、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以及税率的基本形式与计算方法2、商品课税的特点,增值税的类型及中国增值税转型,中国现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3、中国现行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与税率,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4、中国房产税改革5、黄宗羲定律第九章公债1、李嘉图等价定理2、公债的含义第十章公共预算1、公共预算的含义,公共预算的基本特征2、中国公共预算的审批、执行和监督3、中国公共预算改革:透明与民主第十一章公共财政体制1、公共财政体制的含义2、财政职能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划分3、财政体制的类型:财政联邦制4、财权及收入范围的划分第十二章公共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含义2、财政政策工具3、财政政策的功能第二篇:财政学复习提纲财政学复习提纲一、不定项选择1、准公共物品的概念2、市场失灵含义、表现3、行政管理费的构成4、公共物品与公共提供、私人提供5、社保支出6、税收超额负担7、预算内非税收收入8、预算外资金二、判断题(对,错,写字,符号算错)三、简答题1、直接税2、黄宗羲定律3、收费与税收的差别4、外部效应的含义及政府应对措施5、所得税与储蓄之间的关系6、税收指数化7、政府非税收收入的功能8、税收中性及其含义9、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10、财政补贴与社会保险支出的异同点四、作图分析题五、计算题参考例题1、某生产企业未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20%,2011年5月有关生产经营业务如下:(1)销售甲产品给某大商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80万元。

公共财政学考试综合复习资料

公共财政学考试综合复习资料

公共财政学考试综合复习资料一.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 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二.公共定价就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的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2.二部定价方法:基本费+从量费3.负荷定价法:按不同的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

从性质上讲,它既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也是实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

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1.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和政策的最直接反映。

2.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

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1.预算内支出即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

(1)经济建设支出(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3)国家管理费用支出(4)国防支出(5)各项补贴支出(6)其他支出;2.预算外支出:即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

公共财政学复习提纲

公共财政学复习提纲

《公共财政学》复习提纲基本说明:1.考试形式:半开卷2.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3.考试时长90分钟。

4.复习与考试以教材为根本,以本提纲为参考。

5.答题尽量详细,需要答出提纲要点,并参考教材扩展论述。

提纲内容:第一章财政概述一、财政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社会在生产过程中,以国家为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社会剩余产品进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系列财政收支活动。

2.特征:①财政分配以国家为主体;②财政以社会剩余产品为主要分配对象;③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二、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生产、交换、消费、分配1.财政与生产的关系2.财政与交换的关系3.财政与消费的关系4.财政与分配的关系三、中外主要财政思想(☆☆)①重商主义;②古典学派;③凯恩斯主义;④货币主义;⑤供给学派。

第二章财政的职能一、市场失灵与财政介入(☆☆)1.市场垄断2.信息不完全3.市场不完全:某些产品或服务私人市场无法提供,需要政府提供:政府搭建平台,组建互补性市场;4.外部效应:正外部性、负外部性:5.公共产品问题: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6.收入分配不公7.宏观经济失灵二、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的方法(☆)①习惯;②命令或“计划”;③市场;④财政。

2.收入分配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基本机制:(☆☆)①税收:②转移支付;③购买性支出;④收入政策。

3.经济稳定与发展经济稳定的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发展;政府如何实现经济稳定目标:①自动稳定器;②相机抉择促进社会总供需平衡;③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求。

三、公平与效率总原则:保证效率,兼顾公平第三章财政支出概述一、财政支出的原则与分类1.财政支出原则①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相结合的原则;②公平原则;③效益原则。

2.财政支出分类①按支出用途分类:补偿产品价值(C)、必要产品价值(V)、剩余产品价值(M);②按费用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其他支出;③按经济性质分: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影响有所区别:购买性支出属于社会消费和投资部分,直接构成GDP,对经济影响是直接的;而转移性支出将资金转移给微观主体后,脱离政府控制,对经济影响是间接的);④国际分类。

公共财政学复习提纲201105

公共财政学复习提纲201105

财政学教学内容复习提纲(其中划“”部分作为一般了解)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政府与市场一、市场失灵P14 1 、失灵(缺陷)类型:第一类市场失灵、第二类市场缺陷;2、市场失灵(缺陷)有哪些表现形式二、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一)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概念P19、判别P21P22(二)公共需要及特征P15三、政府的经济作用(一)政府经济作用依据(二)政府的经济作用(三)理想的政府与政府干预失效(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1.加强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管理2.市场监管,纠正市场失灵3.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4.监管国有资产运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第二节财政概念?一、“财政”来源P24二、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P26三、财政的基本特征P23四、财政概念第三节财政职能P34一、资源配置职能1、概念;2、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3、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二、收入分配职能1、概念:指财政通过收入和支出以及有关的财政政策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活动,进而调节各非配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实现收入和财富的公平分配的职能,财政收入分配的主要对象是国民收入;2、收入分配职能的客观必要性P36;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P37三、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1、概念:政府运用税收,公债,转移支付,投资等财政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协调配合,调节控制社会需要的总量和结构,使之与社会供给相适应,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职责和功能。

首先是指充分就业,再次是物价水平稳定,再次是经济稳定还要求国际收支平衡,最后还要求一个满意的经济增长率;2、实现稳定与发展职能的财政机制P39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政府与公共物品的提供一、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一)公共部门P41与私人部门:由个人,家庭和私人所有的企事业单位组成。

共同特征是他们的活动依赖于个人的收入或归个人所有的资产,并且以自身的利益为活动的宗旨(二)国民经济部门划分P41表格二、公共物品的提供(一)消费方式(消费者取得产品消费权的方式)。

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1、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及内涵答:市场经济的本质:以价格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体制。

市场失灵的内涵:是指在原始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很难毫无缺陷的运转,受其内在机制的制约总在某些领域存在失灵。

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1.缺乏公共品(劳务)2.存在外部效应3.产生自然垄断4.信息不灵5.分配不公平2、财政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调节作用是怎样实现的,怎样判断财政经济态势是否健康?答:作用:(一)财政在总供需平衡中的作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在于总供需的平衡,财政在总供需中占有重要地位。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储蓄+政府税收=投资+政府支出。

财政有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和转移支付来影响总供需。

(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财政: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满足公共需求而参与国民收入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实质上是以分配实施着资源配置及收入调节等宏观功能:财产、行为流转税系与折旧直接参与国内生产总值分配,共同构成国民生产总值(要素分配);企业所得税、转移支付直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初次分配);个人所得税、个人负担社会保障参与个人收入分配(再分配);政府采购与政府转移支付构成政府支出,参与整个总需求平衡的调节。

判断标准:1.财政经济环境分析。

消费、投资与进出口状态及递增速度;一、二、三产业发展态势;物价、就业状态;GDP增长状态;财政平衡与贸易平衡状态。

2.财政基本形势。

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政策取向及效果,财政收支结构;税收、公债状况;财政收支占GDP比重及变化趋势,公债状况,财政秩序。

3、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财政改革的历史进程(重大事件)经济改革: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执政到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围绕怎样看待市场的作用、怎样认识和对待商品货币关系、是否应该利用价值规律等问题展开;第二阶段,1978—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三阶段,1984—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87—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第五阶段,1992年以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计划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财政学复习提纲一、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被认为是财政学的开山之作。

二、财政的含义:①财政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的职能。

②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与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三、财政的四个方面的特征:①弥补市场失效。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当市场机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时,政府借助公共权力强制实行相关的财政政策弥补市场损失。

②财政政策必须体现其公平性。

通过财政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从而实现比较公平的分配;财政政策要奉行一视同仁的原则,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

③非营利性,政府作为国家的服务机构,应体现其非营利性的特点。

④法制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国家的公共性在市场条件下表现为通过一定的民主政治秩序和法律体系对国家公共权力进行约束。

四、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它是指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情况下,不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处境。

五、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不需要外界的干涉,市场资源配置就能够自动实现帕累托最优。

六、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消费者个人效用为凸函数,生产函数也为凸函数的情况下,任何帕累托最优状态都可以通过对初始资源配置的调整来完成。

七、影响公平的因素:效率。

社会福利。

分配。

八、基尼系数:①基尼系数为1,所有的国民收入都分配给了一个家庭,社会收入的分配完全不平等。

②0和1之间,越靠近0说明收入分配越均匀,社会越公平;越靠近1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均匀,社会越不公平。

九、基尼系数为0.4被定为收入分配不均的警戒线。

①如果基尼系数低于0.4,社会收入的分配较为合理;②如果基尼系数超过0.4,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超出了合理的范围。

十、有效市场:又称为完全竞争市场,有效市场不受任何因素阻碍和干扰市场结构,自由的经济个体能在市场的作用下自发地对资源进行调节,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即帕累托最优效率。

十一、市场之所以能够产生经济上的高效率的两个主要因素:①竞争产生效率②价格引导配置。

十二、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市场失灵可分为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和宏观经济稳定层面的市场失灵。

①经济体系中存在公共产品、外部效应、规模效应递增和信息不对称等情况,市场机制难以引导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⑴公共物品,市场价格无法将资源引入到公共物品生产领域,造成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失灵。

⑵外部效应,现实经济中,经常会出现成本收益不对称的情况,导致外部效应的产生,人们会过多地从事成本外溢的活动而过少从事收益外溢的活动,从而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⑶规模效应递增,少数企业控制整个行业的生产与销售,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操纵市场价格。

⑷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较多的一方就会利用手中的信息优势做出不利于对方的交易行为,导致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②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

⑴在市场经济中,如果缺乏外来力量的介入和干预,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将会不断扩大,最终出现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的局面。

⑵市场经济机制是一种自由竞争机制,它所遵循的价值规律只承认效率,不同情弱者。

⑶社会收入公平没有公允标准,普遍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反映出自由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必然会产生市场失灵。

③宏观经济稳定层面的市场失灵。

⑴失业,失业是由需求不足和工资刚性造成的,市场机制不可能自动地使经济趋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⑵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上涨的现象。

对整个社会来说,价格波动的净成本为正,因为它会产生一些特定成本:菜单成本和皮鞋成本。

十三、财政的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①资源配置职能②收入分配职能③经济稳定职能。

十四、政府失灵:是指政府活动的最终结果判断的政府活动过程的低效率和活动结果的非理想性。

简言之,政府失效就是政府行为的无效、低效、或产生负作用。

十五、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政府政策的低效率,也即公共决策失误。

①短缺或过剩,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的短缺或生产过剩;当将价格固定在均衡水平之下时,就会产生短缺,反之,则产生过剩。

②信息不足,政府往往难以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

③官僚主义,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

④缺乏市场激励,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它们的作用。

⑤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①缺乏竞争压力,由于官僚机构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没有竞争对手,就有可能导致政府部门的过分投资;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压力去努力提高其工作效率。

②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行政资源趋向于浪费。

官员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没有产权约束,官员的权利是垄断的,有无穷透支的可能性。

③监督信息不完备,官员不能为所欲为,必须服从公民代表的政治监督,这种监督作用将会由于监督信息不完全而失去效力。

3)政府寻租。

①寻租者所得到的利润并非生产的结果,而是对现有生产成果的一种再分配,因此,寻租具有非生产性的特征。

②寻租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介入,政府权力的介入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和分配格局的扭曲,产生大量的社会成本。

③寻租活动中的浪费资源,经济寻租引起的政治寻租浪费的资源,寻租成功后所损失的社会效率。

另一方面,寻租也会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官员的争夺权力,影响政府的声誉和增加廉政成本。

4)政府的扩张。

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指出水平的增长。

①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外在效应的消除者导致扩张;②政府作为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者导致扩张③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扩张④官僚机构的存在导致扩张⑤财政幻觉导致扩张。

十六、政府失灵的原因:造成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

①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②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③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

①缺乏竞争导致无效率,首先是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其次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竞争。

②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导致的无效率。

从客观上来看,政府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从主观来看,政府各部门所提供的服务一般具有绝对的垄断性。

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为了确保正常而顺畅的社会经济秩序,政府必须制定和实施一些法律法规,但是有些政府干预形式,可能同时为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

十七、公共产品的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十八、外部效应的分类:1)外部性的影响效果: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无法向后者收费的现象;外部不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前者无法补偿后者的现象。

2)外部性的产生领域:生产的外部性与消费的外部性。

生产的外部性就是由生产活动所导致的外部性;消费的外部性就是由消费行为所带来的外部性。

具体又分为:生产的正外部性,生产的负外部性,消费的正外部性,消费的负外部性。

3)外部性产生的时空:代内外部性与代际外部性。

不但要看生产和消费对当前的外部效应,而且要扩展到对将来的外部影响、对未来社会后代人的影响。

4)产生外部性的前提条件:竞争条件下的外部性和垄断条件下的外部性。

竞争性部门中一个厂商的外部经济与不经济不一定就是垄断者的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5)外部性的稳定性:稳定的外部性和不稳定的外部性。

所谓稳定的外部性是指可以掌握的外部性,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协调方式使外部性内部化。

不稳定的外部性的另一种情况是科技成果的不确定性。

6)外部性的方向性:单向的外部性与交互的外部性。

十九、公共支出:又被称为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要而支出的各类费用的总和。

公共支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公共支出指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直接表现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政府间往来和资本项目支出的金额。

广义的公共支出还包括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对私人投资部门施加政策性影响,从而影响私人投资支出。

二十、公共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定价法。

二十一、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成本分摊;强制性融资;灵活的融资方式;基础设施投资证券化。

二十二、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的差别:1)投资目标不同。

从投资目标来看,私人投资追求利润最大化,更多考虑的是内部成本和收益,而较少考虑投资的外部性成本和收益;而财政投资主要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投资领域不同,从投资领域来看,出于经济利益目标,私人投资主要投向市场化程度高、投资期限短、见效比较快的项目。

而政府投资则更多关注那些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经常投资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资金来源不同。

从资金来源看,私人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与各种社会筹资,投资规模往往十分有限。

政府投资通常可以根据投资项目所需资金规模通过财政拨款,必要时可以通过发行公债等方式进行筹资。

二十三、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

二十四、: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与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

二十五、转移支出的特点:无偿性;间接性。

二十六、转移支出的影响:1)转移支出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

①转移支出对生产的影响,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对生产的影响是间接的。

企业受到转移性支出的资金,它对生产的影响就是直接的。

②转移支出对流通的影响,转移支持对流通的影响主要由私人消费需求和私人投资需求来实现。

③转移支出对分配的影响,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

2)转移支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①间接影响社会生产和就业,直接影响国民收入。

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调节收入分配的只能较强。

②对微观经济组织以与政府具有软约束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