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认同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别认同障碍
性别认同障碍—定义:
性别认同障碍(简称GID)是心理学者和医师们使用的一种正式的诊断来形容那些经受严重性别烦躁的人们(对他们的生理性别不满的人们)。这是一种精神病学的分类,它描述了与转换性别身份和易装癖有关的问题。它是一种诊断的分类,最经常应用于有异性转化欲的人是一个由异性装扮癖相关的情况。而性别认同障碍也是最常应用在变性人的医学诊断上。
性别认同障碍—简介:
性别认同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是一个由异性装扮癖相关的情况。性别认同障碍也是最常应用在变性人的医学诊断上。性别认同障碍最主要的症状是“性别躁郁”(gender dysphoria),是指对于自己本身的性别感到非常不舒服的情况。在许多案例中性别认同障碍通常是在小时候就会出现,但也有在青春期或成人时才出现的可能,并且随着年纪增长而越来越强烈。
性别认同障碍—医学诊断分类:
DSM-IV
根据最新版本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要被诊断判定为“性别认同障碍”(302.85)前必须达到五项条件:
1、必须要有证据显示有强烈且持续的跨性别认同感。
2、跨性别认同感不可以是因为认为另一种性别在文化上有更多优势而产生的。
3、同时也必须要有证据显示对于天生的性别有持续性的不适应感,或是无法适应自己所属性别的性别角色。
4、当事人不可同时拥有身体上的跨性别状态(例如睾脂酮不敏症候族或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
5、必须要有临床上的证据能显示当事人在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领域上遭遇显著的挫折或伤害。
性别认同障碍—症状:
以下症状一般被认为是性别认同障碍的表现。但这些症状并非所有性别认同障碍患者都有表现。
一、性别认同危机(gender identity crisis)。
性别认同危机(gender identity crisis)一般人可以很轻松的维持自己对自己生理性别的认同,但性别认同障碍者则不同。例如,在实验中让被试者尽可能快的写出尽可能多的、描述自己的语句,通常被试都会做出很多跟自己性别相关的描述。一般人做出的描述都会和其生理性别或社会普遍认同的相应性别特征一致。而性别认同障碍者却会做出很多跟自己生理性别相矛盾的描述。这种矛盾的性别认同往往会给人以严重的痛苦体验。
二、身心性别不协调感。
三、伴随的精神症状。
DSM-4认为儿童和青少年或成年人对于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外在表现是不尽相同的。一个儿童,如果表现为下列4项以上,则说明这个儿童具有DSM-4所规定的性身份识别障碍:(1)反复申述自己想成为另一性别,或坚持认为自己是另
一性别;(2)男孩喜欢换穿女装或耀眼的女性盛装;女孩则坚持一直穿典型男性的服装;(3)在假扮游戏中强烈而坚持地偏爱另一性别的角色,或坚持幻想成为另一性别;(4)强烈地希望参加典型的另一性别的游戏及娱乐;(5)强烈偏爱另一性别的游戏伙伴。青少年或成年人的外在表现没有像儿童那样直观和外显,他们则表现为申述自己愿成为另一性别的愿望,往往发誓是另一性别,希望像另一性别那样地生活或要求他人如此对待,或深信自己具有另一性别的典型感受和反应。
这种想法或行为根深蒂固,难以说服。尽管他们因与家庭、好友的期望相冲突而苦恼,并受到嘲笑和排斥,但却不因为自己的性身份障碍而苦恼。这一障碍必须在青春期前就已经十分显著才能确诊, 典型的儿童在入学前就首次出现症状, 进入青春期后才出现则诊断不能成立。此障碍必须至少持续存在6个月才可诊断。如果仅仅是女孩像假小子, 男孩有女孩子气并不能算是性身份障碍。
性别认同障碍—产生原因:
1、儿童出现性身份障碍与解剖生理异常、天生的素质和教养环境有关。
生理性因素
主要是先天性的,任何一个与性别发育有关的生理因素(性染色体、性腺、性激素、生殖器)出了问题,都可能造成性别认同障碍,如异性的性激素水平较高,女孩睾丸激素水平高则男子气较重。
先天素质
女孩天生具有男孩气质,生性好动、强壮;男孩天生具有女孩气质,性格文静、长相秀气。
后天教养环境
家庭教养和生活环境对儿童的性别认同有着重要的影响,儿童通过观察学习和性角色的强化而认同自己的性身份。虽然家庭和社会对男孩和女孩的期望和要求有差异,但有些父母是出于本人的性格和偏好,从小让孩子穿着异性服装、鼓励异性活动,直到3、4岁仍然如此,或是家庭中缺乏父性角色。调查显示,男孩性身份障碍者大多数在5岁前失去父亲(父母离异、父亲长期在外等原因),因长期与母亲生活并多与女孩玩耍,则在行为举止和心理上也倾向女孩特点。
性别角色的差异更多的是儿童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而来的,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抚养方式既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这种性别角色的差异。因此,在此阶段对儿童进行两性化教育,可以促使男女儿童在各种个性趋向上平衡发展。分析心理学家荣格认为,男女两种心理意向分别在人格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其好坏优劣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能在童年的生活经历与教养方式上消除性别的刻板印象,将有助于个性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形成较完美和谐的人格。
2、关于性别认同的理论
心理分析理论
该理论认为,性别形成源于儿童对男性和女性之间解剖差异的意识与他们强烈的天生的性欲望的结合。其中男性生殖器的优越和重要性是一个关键性前提。男性因阉割情结而放弃恋母情结转而与父亲认同,并将社会道德融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而女性则因为没有阴茎而自卑,把希望寄托在父亲身上,当其愿望最终不能实现时又转而认同母亲。认同是孩子健康适应同性父母的特质的开始,并通过认同过程表现出性别定型。
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通过“认同”概念解释性别角色定型现象。他们认为,认同是一种特
殊的模仿,指儿童不需要专门培训和直接奖励就把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视为被模仿者,同时复制其完整的行为模式。根据这个理论,当儿童观察或模仿所认同的同性家长时,性别定型行为就开始出现。
认知发展理论
该理论主张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并试图理解其社会环境。他们基于性别来组织环境,并发展有关女性应做什么和男性应做什么的概念。即儿童主动地寻找女性和男性功能的模式和规则,随后遵循这些规则试图最好地适应社会要求。在认知发展理论中,性别恒常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主张儿童理解了他们的性别不变时性别形成才发生。
性别图式理论
该理论对性别发展和差异进行了解释。其假设是儿童和成人都有关于性别的图式,这些图式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思维。贝姆指出,性别图式是信息的重要组织者,性别图式使个体搜索与图式一致的信息,而与图式不一致的信息则被忽视或转化。性别图式形成后,儿童就被期望按照与传统性别角色相一致的行为行事。
社会结构假说
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受到家庭结构与家长性别的影响。Johnson认为,在男孩和女孩的性别角色发展过程中,父亲比母亲所起的作用更重要。她指出,男孩和女孩在婴儿时都会体验到来自母亲的母性角色,并形成了对母性角色的最初认同。而父亲角色包括给予儿童有关外面世界的规范和期待。
性别认同障碍—相关影视:
1,《男孩别哭》(Boys Don't Cry 美国1999)美国Teena Brandon的真实故事改编。
布兰顿(希拉里?斯万克Hilary Swank 饰)来到法奥斯城,成为了当地的大众情人,很受女性欢迎。然而他却有着不为人知的隐秘——俊男本是女儿身。“他”的真名叫蒂娜,一直对自己是个女性缺失认同。他喜欢成为男性,并决定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开始新角色和新生活。布兰顿和当地女孩拉娜(科洛?塞维尼Chlo? Sevigny 饰)恋爱了,还和拉娜的前男友成为好友——尽管他们粗野、酗酒,行为暴戾,但被接纳的布兰顿却得到了认同感。生活朝着布兰顿想要的方向发展,一次交通违章却暴露了所有的秘密。布兰顿被识破女儿身,尽管拉娜原谅了她,悲剧却发生了。拉娜的前男友对布兰顿怒不可遏,将她摧毁在一场残忍的暴力事件中。
2,《美丽拳王》(Beautiful Boxer 泰国2003)泰国有名的变性女人泰拳冠军帕莉亚的真实故事改编。
上帝偶尔开个小差,便诞下灵魂与肉身不相符的人来。如此人生路,必定荆棘丛生,行走艰难。纵然鲁迅先生有云“走自己路,让别人说去吧”,但豪言说说容易,真要特立独行于世间,却委实不易。虽然生在还算比较开放的泰国,本片主角龙唐面对的舆论和自己内心的挣扎依然很多。明明喜欢女妆歌舞,却偏偏被逼到拳台上演“暴力挽歌”;以女子自居的他,却无奈要当着无数闪光灯的面赤裸过磅。不由联想到那位不惧曝光、争议颇多的变性舞蹈演员,在媒体面前无所畏惧,出言惊人。可她的内心究竟经历过怎样的变化,旁人是无从知晓的。相比之下,本片对龙唐内心倒有很多篇幅的细致描写,半夜里一个人幻想穿着奇装舞蹈、偷偷在洗手间里涂唇膏、第一次化装上场用手掩着脸,无一不表露内心与现实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