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的演进规律和一体化发展特征分析
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综合评价与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兼论城市群规模的影响
![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综合评价与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兼论城市群规模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6c7712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e.png)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群化趋势愈加明朗。
城市群作为经济区域竞争力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各城市资源整合和城市发展协调的一种有效方式。
因此,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的评价与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综合评价城市群的一体化程度被广泛认为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经济联系的密度、人口迁移和劳动力的流动、政策的协调和计划的一致性等。
本文综合考虑了以上因素,对中国主要城市群的一体化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
1.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对其一体化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
据统计,2019 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达到了7983 公里,覆盖了40 个城市,其中“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群的轨道交通网络已经相当完善,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也日益发达。
此外,通信、能源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渐加强,这些为城市群一体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2. 经济联系的密度城市群中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紧密,群体之间的一体化程度也就越高。
各城市之间的贸易、投资、资金、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的联系是评价城市群经济联系密度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中国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城市群内部的企业投资、跨地区贸易和产业协同等日益增多,展现出较好的一体化趋势。
3. 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城市群需要有较好的人口、劳动力流动才能实现高效地经济合作。
人口迁移对城市群的一体化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人口迁移可以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资源流动。
同时,优秀的人才也将在各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之间流动。
国内中心城市的人口数量以及人口流动成果显著,体现了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流动因素的重要性。
4. 政策的协调和计划的一致性城市群的政策协调和计划一致性对城市群的一体化协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协调的政策环境可以促进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减少城市之间的竞争。
而不一致的政策规划将阻碍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从而影响城市群的发展方向。
我国城市群发展进程分析
![我国城市群发展进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1a0be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a.png)
我国城市群发展进程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
城市群作为城市化发展新的形式,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群发展进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一)城市群概述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较强经济带动力和辐射能力的城市群,如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
这些城市群在我国的区域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流动、产业升级等起着重要作用。
(二)城市群发展优势城市群发展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优势:城市群周边资源丰富,土地、人口、市场等资源的聚集,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2.技术优势:城市群聚集了大量的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3.经济优势:城市群内部市场辐射范围广,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
4.政策优势:国家对城市群发展给予了重视和支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城市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税和投资优惠政策等。
尽管我国城市群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1.区域差距: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一些核心城市过度繁荣,而一些周边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发展不均衡。
2.城市扩张: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市扩张过快、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3.产业结构:一些城市群依然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不够,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
未来我国城市群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规划引领:我国将加大城市群规划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群整体功能,促进城市群间协同发展。
2.科技驱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城市群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3.生态优先:加强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群。
城市群的演进规律和一体化发展特征分析
![城市群的演进规律和一体化发展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d8d3f82cc58bd63186bdea.png)
城市群的演进规律和一体化发展特征分析作者:李培鑫来源:《上海城市管理》2019年第05期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城市群的一体化来带动区域协调并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基于城市群发展的相关理论,对城市群的形成和演化规律进行阐释,并在“结构-联系-共享”的框架下分析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内在特征。
作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形成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的形成是区域空间从无序均衡到中心-外围再到多中心多外围复合网络式发展的过程,城市群从而成为特定空间内由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形成具有密切联系的一体化功能区域,会伴随着要素和资源在市场规律下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而合理的空间和产业结构、密切的经济和生态联系、资源和服务的共享正是城市群发育的内在属性特征。
对于城市群一體化发展,未来可以从规划引领、利益协调、都市圈建设、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进行推进。
关键词:城市群;一体化;演进规律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9.05.004城市群的日益崛起是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实践中一个重要的特征,由地域上相近的不同规模和功能的多个城市聚合而成的城市群逐渐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空间载体,我国传统的“四大板块”战略也在向城市群进行拓展和延伸。
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以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都强调了城市群的主体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同时国家还集中出台了多项城市群的专项规划,以此促进城市群更好的发展。
而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群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长三角进入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历史阶段,也更加凸显了城市群在我国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作用。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演变及特征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演变及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4bee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0.png)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演变及特征分析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据统计,全球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5%以上,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会增至70%。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变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城市空间的演变方式也是多样的。
城市空间演变的趋势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也在不断演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将逐步趋向以下几个方向:1.城市扩张趋势。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需要不断扩张以满足人们的居住、劳动、教育、娱乐等多方面需求。
同时,城市经济也需要不断扩张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因此,城市扩张是城市空间演变的主要趋势之一。
2.城市密度趋势。
随着城市扩张,城市密度也在不断增加。
城市的密度高意味着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更好的城市运行效率。
但高密度也可能带来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
3.城市生态化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采取措施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
城市空间演变的特征城市空间演变过程中,不同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式也可能不太一样。
但总体上,城市空间演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空间分异。
城市空间内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空间分异越来越明显。
比如住宅区和商业区、工业区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明显,不同区域之间的空气质量和环境状态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2. 垂直化。
城市空间的垂直化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的高度也越来越高,地下空间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
垂直化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城市景观不和谐的问题。
3. 城市边缘化。
城市空间的边缘区域在城市化进程中可能会出现城市边缘化的问题。
这些区域通常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匮乏、经济薄弱,与城市中心区域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
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城市本身,还会对周边地区和全国乃至全球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空间演变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不同的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政策演变、规律总结及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政策演变、规律总结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38b52ac6c85ec3a86c2c559.png)
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政策演变、规律总结及发展趋势吕文静(广西社会科学院 文化所,南宁 530022)提要:城市群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发展城市群可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群内各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增强城市群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我国地域广阔,各城镇地缘相接、人文相通,有着较好的互补关系并逐成网络体系,城市群建设深深影响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国际竞争力,城市发展方针指引我国城市发展方向和趋势,尤其是“十三五”规划提出城市群的具体政策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格局等等,为我国城市群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积极探求适合本地特色城镇化的路径。
鉴于此,在新区域发展战略和城市群趋势背景下,顺应国家构建科学合理城镇化战略新格局的历史机遇,有效把握大中小城市协调的政策演进,明确城市群城市层次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态结构等关系,归纳总结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城市群;政策演变;规律总结;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19)03-0033-07 DOI:10.13483/j.cnki.kfyj.2019.03.005 城市群是一个国家、地区的动力和核心,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地域单元,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战场。
城市群建设夯实了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基础,有利于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1],有利于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
合理的城镇体系建设和科学的主体功能分工,有利于促进区域结构优化。
我国地域广阔,各城镇地缘相接、人文相通,有较好的互补关系并逐步形成网络体系,城市群建设深深影响了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政策演变城市发展方针指引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城市群发展。
1949—2018年的69年间,我国先后执行了13个五年计划(规划),其中“一五”到“五五”这5个五年计划虽未涉及城市群相关政策,但主要是乡村建设,尤其是控制大城市发展、注重中小城市。
中国城市群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中国城市群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3a0783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2.png)
中国城市群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也不断提升。
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密不可分。
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其发展速度、规划、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是制定区域经济战略的重要依据。
中国城市群的迅速崛起,对于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是长期而全面的。
本文对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及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城市群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城市群是指相距较近、人口、地域划分相对模糊、有机联系紧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共同体的聚集区。
城市群会在空间上形成密集的城市群中心和一些独立的城市,形成以一个或数个多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带,这种城市形态被称为“城市群”。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集中优势、弱化劣势,实现区域各自发展、彼此协调和优势互补,形成一个稳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过程。
在区域一体化的上升趋势中,地缘经济关系、地缘现象以及城市群的形成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二、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历程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的“单一中心城市时代”。
在这个时代,我国城市的发展相对较慢,城市之间的联系不太紧密。
第二阶段是“城市带时代”,从8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
这个阶段,城市带的概念开始被广泛应用,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当时的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群的发展,为实现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则是21世纪初至今的“多中心城市群时代”。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个时期的城市群规划是在注重区域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的创新、服务和综合发展,也在协调与平衡城市群内部和揭牌来往的区域经济关系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三、城市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城市群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吸纳了更多优势资源,增强了环境、经济和人口吸引力。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1. 市场聚合。
城市群可以将分散的市场组合成一个较大的市场,引来更多的投资,吸引更多的人才,发挥区域经济的最大优势。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演变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5ba55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5.png)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以农村为主体的大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直是中国发展的突出问题。
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前,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巨大的发展差距,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城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农村的发展仍然滞后。
为了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协调,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
首先是城乡发展方向的调整。
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提出了“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城镇化推动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这标志着城乡经济发展的转向。
从此,政府开始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协同发展,加速工农业的结构调整。
其次是城乡产业发展的整合。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经济发展的界限逐渐模糊。
政府开始推动城市产业向农村延伸,引导企业投资农村,打破传统的城市农业分工模式,推动城乡产业结构更加均衡。
再次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
城乡之间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差异一直是城乡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缩小了城乡差距。
最后是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过去,城市享有更多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而农村则相对匮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推出了“同城同标同和谐”的政策,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服务水平。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速度逐渐趋于一致,城乡协调发展的局面逐渐形成。
其次,城乡产业结构更加均衡。
传统的城市农业分工模式逐渐被打破,城市产业向农村延伸,农村发展出现更多增加值较高的现代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再次,城乡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缩小了城乡基础设施差距,提高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
城市群发展的趋势
![城市群发展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d39b13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0.png)
城市群发展的趋势
城市群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域一体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群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区域一体化格局。
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发展将成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趋势。
2. 人口集聚:城市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吸引了大量人口集聚。
这一趋势在经济相对繁荣的城市群特别明显。
人口的集聚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群发展的速度和程度。
3. 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群发展的趋势还表现在空间布局的优化。
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空间分工日益明确,各城市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分工和合作。
同时,城市群之间的空间布局也在细化和优化。
4. 强化创新能力:城市群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强化创新能力。
城市群吸引了大量创新资源,形成了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着科技创新和创业的发展。
在城市群的带动下,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不断涌现。
5. 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群发展的趋势还在于环境可持续发展。
城市群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群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绿色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总之,城市群发展的趋势是区域一体化、人口集聚、空间布局优化、强化创新能力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这些趋势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群的发展和壮大。
城市群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城市群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07b9d45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d.png)
城市群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引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城市群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不仅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对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群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二、城市群的概念与特征城市群是指在相对较小的地理范围内,由若干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经济社会协作体。
城市群通常具有较强的人口聚集和资源集聚特征,同时享有相对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城市群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较高,拥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和竞争优势。
城市群的特征主要包括:1.密集的城市聚集: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人口、资金、信息流动频繁,形成密集的城市聚集现象。
2.专业化分工: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存在较为明确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关系,形成了经济内部协同发展的机制。
3.交通便利:城市群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便于各城市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交换。
三、城市群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群的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促进了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和产业经济的协同发展,形成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效应;另一方面,城市群外部城市与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密切,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强化了经济联系、市场一体化和发展协同。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统一开放、体制机制融合和共同发展目标的实现,提高了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力支撑和载体,在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四、城市群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与应对城市群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城市群之间的差距拉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行政体制转型难度大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1.加强城市群内部协同发展:建立健全城市群规划体系,促进城市之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要素高效配置。
中国城市群发展与协同效应分析报告
![中国城市群发展与协同效应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09aa3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1.png)
中国城市群发展与协同效应分析报告引言中国是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变得越来越紧密。
中国城市群发展与协同效应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协同效应对城市群发展的影响。
城市群的概念与特征城市群的定义城市群是指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地理区域内,由数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特的人口和经济空间结构。
城市群中的城市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协作,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整体。
城市群的特征1.人口集聚:城市群区域内有大量的人口聚集,形成密集的人口分布。
2.经济集聚:城市群区域内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经济资源,形成强大的经济集聚效应。
3.交通联络:城市群内的城市之间交通联络便捷,形成了便利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通道。
4.城乡一体:城市群区域内的城市与农村地区相互依存,形成了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5.功能互补:城市群内的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功能上互补,形成了分工合作的局面。
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珠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南部,由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组成。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珠三角城市群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之一。
珠三角城市群在制造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本流入。
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东部,由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组成。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享有“全球工厂”和“人才高地”的美誉。
长三角城市群在投资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和人才的关注。
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位于中国北方,由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组成。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也是中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
京津冀城市群在交通、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685408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8.png)
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的城市群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的城市群逐渐形成了以大中城市为核心,周边小城镇为辐射的格局。
在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积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首先,中国的城市群发展形成了一体化的概念。
城市群之间的城市互相依存,形成了经济、产业、人口流动的有机联系。
城市群内部的城市模块也在功能日益强化,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相互协作的整体。
其次,中国的城市群发展加速了城市空间的整合。
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城市之间的距离缩小,大大加强了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各个城市之间的区域协作也得到了加强,既有着传统的产业互补与资源共享,也有着新兴的创新合作与共同发展。
这种城市空间的整合不仅为城市的效益和竞争力提供了支持,也为人民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再次,中国的城市群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特色与优势的凸显。
在城市群的发展中,各个城市都有着明显的特色和优势,这种特色和优势迅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比如,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规模和科技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全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和外向型经济使其成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这些特色和优势的凸显不仅带动了城市自身的发展,也为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中国的城市群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城市群内部的城市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
一些核心城市发展强劲,周边城市相对落后,这种发展不平衡对城市群的整体发展造成了制约;另一方面,城市群发展带来了城市之间的激烈竞争。
各个城市为了争夺资源和吸引投资,普遍存在城市功能和定位的重叠和重复。
这种竞争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影响了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中国的城市群发展也有着明确的趋势。
首先,城市群内部的协同发展将得到加强。
通过加强城市群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推动各个城市的功能和产业互补,实现城市群的高效整合。
其次,城市群将加强核心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城市群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
![城市群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3f87bedaeaad1f346933f2b.png)
城市群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国土地区所课题组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城市群的出现。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已形成城市群的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
”这是党和国家对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决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群的基本概念与界定标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进,在一个区域内,资本、信息、资源、技术等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网络,城市便是支撑这个网络系统的关键节点。
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已经成为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并开始主导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
(一)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
对城市群概念的表述,学者们莫衷一是,但认识在渐趋一致,即城市群是有很多城市组成的,彼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同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本文所谓的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几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二)与都市圈、城市连绵区等相关概念的区别和城市群相关的概念有很多,比如都市圈、城市连绵区、城市带、组团式城市等等。
由于这些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有时将其混用。
但其实,城市群与都市圈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城市带与城市连绵区也各有定义。
有关城市连绵区的研究相对深入、全面,它是城市群的一种特殊形态,指以若干个数十万以至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核心,与周围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干线大小城镇连续分布的巨型城市一体化地区。
中国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684c7e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0.png)
中国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渐由海岸城市向内陆转移,中国城市群已经成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但是在实践中,中国城市群的经济一体化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问题。
一、城市群的概念城市群(Metropolitan Area)是指由相邻的大城市及其周边的交通、经济和社会联系形成的区域,一般由计划幅员内的行政单元或市级行政单元及其周边区域组成。
中国的城市群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近年来才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些大型城市群,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
二、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相邻城市之间在经济上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的区域经济关系。
这种一体化不但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城市间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增强城市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也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中国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问题1.现状中国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贸易流通上的互通随着城市群之间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群间的交通、物流、快递等各种贸易流通也逐渐实现了便捷和高效。
(2)人员流动上的互通城市群间人员流动可以促进城市群内市场和劳动力的有序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3)产业转移上的互通当前,随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逐渐趋于饱和,企业不断向内陆地区进行转移,城市群间产业转移日趋频繁。
2.问题虽然中国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践中仍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城市间发展不平衡城市群内部的城市在发展速度和规模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不断壮大,而弱势城市和小城镇则相对落后。
(2)城市群内部协调度不足城市群内部的城市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交流和协调配合,导致城市发展方向不一致,资源配置难以达到最优化。
我国城市群发展进程分析
![我国城市群发展进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86332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d.png)
我国城市群发展进程分析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城市群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城市群是一些相邻的城市或城镇,它们形成的独立的经济体系,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形成的松散网络。
我国城市群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起步期20世纪80年代为起步期,城市群的概念开始被提出,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这一阶段城市群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并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
城市群的起步期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个区域。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是上海,涵盖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包括苏州、无锡、宁波、杭州等城市。
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是广州,涵盖广东省的东部海岸线和香港、澳门。
这一阶段城市群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投入、税收支持和规划引导等措施。
发展期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群的发展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期,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是通过资本和市场的手段推动发展。
政府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市场化和自主发展成为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发展期城市群数量大幅度增加,涉及范围从城市和城镇扩大到城市、城镇和乡村之间的联系。
除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华南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城市群也开始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期城市群越来越注重国际联系。
比如,长三角城市群不仅涉及上海和江苏浙江地区,还包括洛阳、昆山、常熟、无锡等地。
这些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包括经济、贸易和人员流动等多方面的联系。
成熟期进入21世纪后期,我国城市群发展进入成熟期。
此时,城市群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经济体系和社会网络。
政府和市场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组织、居民和企业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成熟期城市群的发展包括城市群之间的合作,以及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
现有城市群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并涉及了国际范围。
比如,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成渝城市群已经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和协作机制。
同时,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也越来越重要。
在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的情况下,城市群内部要协调各个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
中国城市发展的若干趋势与特征
![中国城市发展的若干趋势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ffd5398a300a6c30d229f1c.png)
中国城市发展的若干趋势与特征
城市化发展的规律表明,当一国的城市化率超过30%以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将进入加速状态,并且出现城市与区域发展一体化的趋势。
我国近三年来城市化率从30.89%提高到37.66%的指标表明,这一规律正在发挥它的作用。
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0%左右。
对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国情来说,这意味着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约1.5个百分点。
而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要有15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
如何实现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的转化,将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
因此,在做大、做强城市的同时,通过城市的发展带动区域的联动、实现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进而加速推进城市化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政府的主要努力方向。
在此情形下,各地(城市)政府已经或正在制定的近期、中期、远期的城市化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都将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协调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予以规定,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地区,都市圈规划、城市群规划等区域性规划也已经成为指导区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在城市协作、区域竞争与协调中发挥重要作用。
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将成为今后城市与区域联动发展的新的增长源。
二、城市职能的国际化与专业化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网络中,城市职能的国际化与专业化已经成为中国城市走向世界,主动纳入世界城市体系的前提。
因此,发掘自身的优。
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
![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5540c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f.png)
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它不仅是城市扩张和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全球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
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群发展的概念和特征、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的内涵和作用、国内外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群发展的概念和特征城市群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一个相对密集的、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
城市群在空间上呈现集聚态势,经济上具有集群效应和协同发展的特征。
城市群发展不但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崛起,也可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增长点。
在发达国家,城市群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
例如,美国地区经济崛起的基础是大纽约地区、旧金山湾区、洛杉矶等城市群的兴起,欧洲则以莱茵-鲁尔、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米兰都灵等城市群为代表。
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空间集聚。
城市群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一个相对密集的地理区域,城市之间空间距离较小,往往以河流、山脉和交通枢纽作为连接。
2.规模和人口密度大。
城市群综合经济实力比较强,人口较为密集,为城市商业、交通和文化中心,也是关键的生产、科技和创新中心。
3.协同发展。
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经济空间分工明确,存在产业协同,资源互补和技术交流,形成协同发展的优势。
4.共同治理。
城市群发展必须建立在共同治理和协调机制之上,才能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二、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的内涵和作用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概念。
城市群是空间上的聚集,而区域一体化是经济上的合作与融合。
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目的是建设区域经济强大、国际竞争力强的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的新型发展模式。
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1.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群与一体化的合作,将会加快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这一点在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显得非常重要。
2.提升城市竞争力。
当今中国城市群发展演进新趋势探析
![当今中国城市群发展演进新趋势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f4613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6.png)
当今中国城市群发展演进新趋势探析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当今中国的城市群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的趋势和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城市群的发展方向,而且对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群的发展背景、现状和趋势三个方面分析当今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演进新趋势。
一、城市群的发展背景城市群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城市组织形式。
它是由一组城市和周边地区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联系的空间集群。
城市群的发展既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也是国家区域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
当时,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镇对农村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这些因素奠定了城市群发展的基础。
二、城市群的现状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武汉和哈尔滨等城市群为代表的6大城市群。
这些城市群共涉及到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但聚集了中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并创造了全国财政收入的3/4以上。
同时,这些城市群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实现经济转型和加快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城市群的发展趋势1.城市群网络的构建城市群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越来越多的新城市群诞生,成为了城市群网络的一部分。
这种网络可以通过高铁、高速公路和飞机等交通运输方式连接各个城市,促进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推进了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并进的转型。
同时,城市群网络还可以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和核心地位,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一批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网络体系。
2.城市群间的协同发展城市群之间的互补和协同发展愈发明显。
例如,京津冀城市群内有着明显的产业配套和资源互补,长三角城市群建设“1+4”城市群发展格局,成渝城市群打造成为交通、贸易、能源配套中心等等,通过城市群协同发展,可以实现城市群之间的优化配置资源、共同发展、实现互赢。
城市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城市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ec5ea7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8.png)
城市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群概念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城市群是指一个由城市与其周边地区紧密联系、协同发展的区域,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从城市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关系、城市群的特征和优势、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和城市群建设面临的问题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城市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关系城市群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城市群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其所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城市群是由多个城市组成,这些城市之间信息,人流,物流等资源有着非常密集的联系和交流,因此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交通、能源、环保等方面的共同挑战。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抵消城市群种竞争、促进城市协作,实现区域共同繁荣发展。
随着中国对全球贸易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城市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二、城市群的特征和优势城市群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其特点主要包括多城互补、一体化发展、承接多业态功能、集聚创新要素等。
城市群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了广大人口和多样化的经济需求,形成了区域性的经济聚集区。
城市群的还优势主要体现在发展带动效应上,其多种多样的产业和贸易形式,便于经济交流和技术合作,促进信息、人流、物流等要素的流动和交流,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城市群的发展模式目前,世界上形成的城市群主要有美国的东北部和加利福尼亚州,欧洲的莱茵-梅茨-鲁尔、马德里-威尼斯、英伦三角等。
而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群,如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
城市群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城市中心节点为主的中心型发展模式,以交通主干道为主的轴心型发展模式,以产业发展区为主的走廊型发展模式三种。
而在实际建设中,也需要按照当地的地理和其他条件选取适宜的模式。
四、城市群建设面临的问题城市群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及大事宜周旋的过程,难免会面临诸多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关于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相关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初期的古典区位论,其从产业和企业区位选择的角度 阐述了经济空间形成的规律和机制。杜能(T h ü n e n)的农 业区位论和韦伯(W e b e r)的工业区位论分别揭示了农业和 工业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而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 提出的中心地理论则较早地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对城市体系 的形成作了描述,其假设每个生产者的市场区位取决于运 输成本和最低需求,通过分析指出高规模等级的城市同时 提供高等级和低等级的商品和服务,而低规模等级的城市
THEME FORUM
城市群的演进规律和一体化发展特征分析
文 \ 李培鑫 \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城市群的一体化来 带动区域协调并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基于城市群发展的相关理论,对城市群的形成和演化 规律进行阐释,并在“结构-联系-共享”的框架下分析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内在特征。作为 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形成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的形成是区域空间从无序 均衡到中心-外围再到多中心多外围复合网络式发展的过程,城市群从而成为特定空间内由不 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形成具有密切联系的一体化功能区域,会伴随着要素 和资源在市场规律下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而合理的空间和产业结构、密切的经济和生态 联系、资源和服务的共享正是城市群发育的内在属性特征。对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未来可 以从规划引领、利益协调、都市圈建设、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进行推进。
专题论坛 | 15
THEME FORUM
1专6题|论坛 | 16
(I s a r d)将由区域经济结构所形成的空间 系统作为空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运用数理 统计方法从区域科学的视角分析区位问题和 空间相互作用关系。乌尔曼(U l l m a n)提出 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强调了资源配置的区域 性,城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边地区 存在着各种的物质、人员、资金、信息的交 流和联系,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地域上相近的 不同规模城市共同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 功能的整体。弗里德曼(Friedmann)则对区 域空间的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 在工业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区域空间会呈现 出从简单无序发展到单一的中心-外围结构, 再到多重复杂的中心-外围结构,最终实现紧 密联系的空间一体化的演进趋势,在此过程 中会出现由农村到城市再到城市群的演变。
此外,以佩鲁(P e r r o u x)的增长极理 论、缪尔达尔(M y r d a l)的循环累积增长理 论等为代表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也论 证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城市间的相互关 系,特别是中心城市对外围边缘城市的极化 效应和扩散效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 城市群形成的内在规律。由于资源的稀缺 性,区域间完全的平衡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需要有主导产业部门和中心城市依托自身的 优势率先发展,然后通过其辐射和带动作用 来促进区域的整体发展,而这种增长的模 式同时也会塑造特定的空间形态。陆大道 (1985)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发展现实提 出了“点-轴”开发的空间结构理论,指出区 域增长极会沿着主要交通轴线和水域轴线向 外扩展,形成新的经济空间。[3]
了城市群在我国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作用。 作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
一种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具有自身特定的 发展优势,能够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 带来更大的规模效益和分工效益(张学良和 李培鑫,2014;张学良等,2017),[1][2]通 过城市群的一体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并释放 经济发展新动能,也是相关战略实施的应有 之义。而对于如何更好地推动城市群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从而发挥城市群的集聚优势, 则需要以相关的学理分析作为支撑。在此背 景下,本文的研究主要对城市群的演进规律 和内在特征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城市群一体化可能的分析思路与实施路径。
城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也讨论了城市空 间向城市体系的演化,经典的Alonso-MillsM u t h的单城市内部结构均衡模型对城市的发 展进行了较好的分析,围绕城市中心的C B D, 通过对交通成本和住房成本的权衡与比较, 最终会形成特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在单中心 城市模型的基础上,H e n d e r s o n(1974)对 城市体系的形成进行了论述,认为城市发展 同时具有集聚经济和集聚不经济,集聚经济 来源于本地化的马歇尔外部规模经济,如对 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的共享,以及企业间的技 术溢出等,而集聚不经济则来源于规模过大 所产生的拥挤效应,如地租上升、交通拥堵 等,随着城市的扩张,集聚的效用会呈现先
则只能提供低等级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各个 城市之间会形成一种有规则的六边形等级均 匀分布关系。此外,廖什(L o s c h)提出了市 场区位论,认为利润最大化应该是企业区位 选择的主要目标,从而将生产区位和需求市 场区域结合起来,最终也得到了正六边形的 最优空间模式。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传统的区位选择 理论逐渐向现代空间发展理论发展。艾萨德
关键词:城市群;一体化;演进规律 DOI:10.3969/j.issn.1674-的日益崛起是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实践中一个重要 的特征,由地域上相近的不同规模和功能的多个城市聚合而 成的城市群逐渐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 空间载体,我国传统的“四大板块”战略也在向城市群进行 拓展和延伸。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以 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都强调了城市群的主体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也提到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 展的城镇格局”,同时国家还集中出台了多项城市群的专项 规划,以此促进城市群更好的发展。而近年来,京津冀协同 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 略,城市群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特别是2018年11月,习 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长 三角进入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历史阶段,也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