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输血科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输血科管理
临床输血是现代医学中诊治疾病、抢救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同时,输血可能引起多种输血不良反应,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稍有不慎将可能发生无法弥补的过失。输血科(血库)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科室,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实施和技术指导,确保供血、储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随着临床用血量的增多,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的用血安全是医务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就输血科管理工作与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因素、保障安全用血的对策进行探讨如下。
1 影响临床输血质量及安全的因素
临床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输入血液中的抗原性与非抗原性物质引起的免疫性与非免疫性反应。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主要与输入血液中感染的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有关,其严重后果有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感染性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播疾病等,其中输血传播肝炎和艾滋病已成为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保证输血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在于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和防止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在临床输血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1 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通过血源传播的疾病已知有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梅毒等十多种。我国HIV的感染多数为采、输血过程中传播。艾滋病和肝炎等病毒感染存在窗口期,处于窗口期的血液供血者的血液显示阴性,但仍存在输血后感染艾滋病或肝炎等病毒的可能性。
1.2 血液免疫学的因素目前已发现的红细胞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有148种抗原,白细胞和血小板除了具有红细胞和HLA的某些抗原外,还有自己独立的抗原系统。这些系统常见的表现型可达10种以上,每种成分中的抗原都可作为免疫原,致使受血者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同种免疫性输血反应。有些抗体由于浓度过低,不易检出或交叉配血时不凝聚,但输血5~14天后会发生延迟性溶血反应。
1.3 输血科工作质量问题输血科工作人员在标本采集、核对、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和发血时,应做到谨慎、细致、准确。日常在配合临床抢救、手术紧急用血过程中,要求速度快、时间紧,争分夺秒地完成上述工作,其环节简单,但必须有严谨的工作程序,任何微小的疏忽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安全,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
1.4 不合理用血现象临床医生对合理用血、安全用血忽视,只求用血而不了解输血其有一定的风险,缺乏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对成分输血知识掌握甚少,不仅影响了安全用血,而且造成血源的浪费。
2 保证输血质量与安全的对策
通过输血血液直接进入人体,血液质量问题一定要严格把关,一环扣一环。坚决杜绝自采血,由血站统一供血是提高临床输血质量的根本。输血科在临床输血管理中,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守技术操作过程,确保安全用血、合理用血。
2.1 强化法律法规意识医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且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许多差错事故、医患纠纷都来自医务人员淡薄的法规观念和不尽如人意的服务态度。要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血,减少医患纠纷及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就必须经常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如《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输血科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用血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各项书面纪录并归档备查,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2.2 加强质量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以质量为核心,健全输血科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切实加强对输血科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执行用血申请及登记制度,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及质量考核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有效控制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安全。血液的进、出库要认真查对,把好质量关。全血、成分血进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包括运输条件、血袋外观、包装是否完整、标签填写的字迹要清楚齐全(包括供血者姓名、血型、容量、采血制备日期、有效期、储存条件及编号)。凡不符合要求者不得入库。储血冰箱应定时检查并记录温度,保证储存的有效条件。发放血液时应认真填写登记,包括血袋采血日期、供者姓名、血型、受血者输
血日期、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位、血型、用量、交叉配血结果、配血、核对者、领血人及时间等。
2.3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输血工作的特点要求输血科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患者高度负责任,对工作一丝不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因此,工作人员要继续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积累经验,掌握现代输血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素质。
2.4 细心做好技术工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输血科最关键的工作,因此,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过程中要细心谨慎,思想高度集中,养成有秩序的良好工作习惯,防止差错发生。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及供血者的血样,交叉配血前应复检受血者、供血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的Rh(D)血型。正、反定型可发现亚型或血型抗原减弱,对可疑血型还必须进一步做其他血清学检查。
交叉配血试验即可复查血型是否正确,又是决定能否输血的最后把关,是保证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观察结果时,必须注意是否有溶血现象,切勿将溶血当作不凝集,已发生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交叉配血试验。配血离心后的试管不可大力震摇,以免造成凝集的散开。如遇弱凝集或肉眼观察未凝集反应结果,要用显微镜仔细观察,以区分特异性凝集与继发性凝集串钱状形成的差别。发现配血不合,应认真查找原因。查看患者的疾病诊断、既往输血史、妊娠分娩等情况,有利于分析出可能出现的原因,如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常会自身凝集,多发性骨髓瘤易引起假凝集,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冷凝集素常增设既往输血的患者则可能因输入异体血后产生抗体等。
临床上常有反复输血患者,但患者的一次血样标本在交叉配血时不能反复使用。血液是良好的抗原,异体血的输入易诱发免疫反应,任何一次的输血都有产生抗体的可能,所以一次的配血标本不能反映下次输血是患者体内抗体的状况。
输血免疫学安全性主要涉及红细胞及相应抗体筛选和红细胞的配合性。交叉配血试验能检出ABO血型相合与否,也可检测其他血型系统免疫性抗原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