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大学物理5热力学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大学物理热力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2024版大学物理热力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本概念ppt课件CONTENTS•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义•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麦克斯韦关系式•热力学函数与性质•非平衡态热力学简介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义01热力学系统与环境热力学系统所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有物质、能量交换的封闭体系。

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周围物质的总称。

边界系统与环境的分界面。

状态参量与过程量状态参量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如体积V、压强p、温度T等。

过程量描述系统状态变化过程的物理量,如热量Q、功W等。

平衡态与准静态过程平衡态系统在没有外界影响时,其内部各部分的状态参量达到稳定且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准静态过程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变化到另一个平衡态时,经历的一系列非常接近平衡态的过程。

热力学第零定律与温度概念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系统与第三个系统各自处于热平衡,则这两个系统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温度概念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热力学系统的重要状态参量之一。

在热平衡时,两个系统具有相同的温度。

热力学第一定律02系统内部所有微观粒子各种运动形式的能量总和,包括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原子内部能量、原子核内部能量等。

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宏观表现为系统对外做功或外界对系统做功。

系统与外界之间因温差而传递的能量,是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

热力学能功热量热力学能、功和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表达式ΔU=W+Q,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增量,W表示外界对系统做的功,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

符号法则外界对系统做功,W取正值;系统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

系统吸收热量,Q取正值;系统放出热量,Q取负值。

等温过程在等温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内能不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做功。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特点pV=nRT,其中p表示压强,V表示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热力学温度。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方程温度保持不变的热力学过程。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特点在绝热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完全取决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或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大学物理热力学PPT课件

大学物理热力学PPT课件

02
对应态原理
不同物质在相同的对应状态下具有相同 的热力学性质。对应态参数包括对比压 强、对比体积和对比温度。
03
范德华方程与对应态 原理的应用
预测真实气体的性质,如液化温度、临 界参数等。
真实气体行为描述
压缩因子
描述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偏差程度的物理量,定义为Z = pV/nRT。对于理想气体,Z = 1;对于真实气体,Z ≠ 1。
细管电泳等。
固体熔化与升华过程分析
固体熔化
升华过程
熔化与升华的应用
固体在加热过程中,当温度达到 熔点时开始熔化,由固态转变为 液态。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 度保持不变。
某些物质在固态时可以直接升华 为气态,而无需经过液态阶段。 升华过程中也吸收热量,但温度 同样保持不变。
熔化与升华是物质相变的重要过 程,对于理解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和相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广泛用途, 如金属冶炼、材料制备等领域。
阿马伽分体积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等于各组分气体分体积之和,即V_total = V_1 + V_2 + ... + V_n。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性质
各组分气体遵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且相互之间无化学反应。
范德华方程与对应态原理
01
范德华方程
对真实气体行为的描述,考虑了分子体 积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形式为(p + a/V^2)(V - b) = RT,其中a、b为与物 质特性相关的常数。
维里方程
描述真实气体行为的另一种方程形式,考虑了高阶分子间 相互作用项,形式为pV = nRT(1 + B/V + C/V^2 + ...), 其中B、C等为维里系数。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PPT课件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PPT课件
传热的微观本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能量从高 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是过程量
d Q 微小热量 :
> 0 表示系统从外界吸热; < 0 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
等价
2
精选PPT课件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某一过程,系统从外界吸热 Q,对外界做功 W,系 统内能从初始态 E1变为 E2,则由能量守恒:
循环过程
V
1. 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于任何系统(固、液、气);
2. 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于任何过程(非准静态过程亦 成立)。
6
精选PPT课件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四、 W、Q、E的计算
1.W的计算(准静态过程,体积功)
F
(1)直接计算法(由定义)
系统对外作功,
2
W=1
Fdx
=
2
1
PS
dx
V2
W = PdV
W = 1 P dV =
RT
2
1
dV V
W
RTl nV( 2 ) V1
P1V1
ln(V2 V1
)
P1V1
ln(P1 P2
)
系统吸热全部用来对外做功。
思考:CT ( 等温摩尔热容量)应为多大?
15
精选PPT课件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7.4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Adiabatic process of the ideal gas)
吸热一部分用于对外做功,其余用于增加系统内能。
14
精选PPT课件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三.等温过程(isothermal process) P

大学物理_热力学基础PPT课件

大学物理_热力学基础PPT课件

C Mc
摩尔热容量:1mol物质的热容量(Cm) J K 1 mol 1
C
M
Cm
第11页/共60页
热容量CY与过程有关:
CY
(
dQ dT
)Y
热容量C的可能值:
C 0 吸热且升温 T 0
C 0 放热且升温 T 0 C 0 Q 0 绝热过程
C 等温过程 T 0
稳定性要求 C 0
第1页/共60页
§7-1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 功 宏观运动能量
热运动能量 (过程量)
功是能量传递和转换的量度,它引起系统热运动
状态的变化 .
准静态过程功的计算
dW Fdl pSdl
dW pdV
W V2 pdV V1
注意:作功与过程有关 .
第2页/共60页
二 热 量(过程量)
通过传热方式传递能量的量度,系统和外界之间
第5页/共60页
理想气体内能 : 表征系统状态的单值函数 , 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 .
E E(T )
系统内能的增量只与系统起始和终了状态有
关,与系统所经历的过程无关 .
p
p
A*
1
A*
1
2 *B
o
V
2 *B
o
V
EAB C
EA1B2 A 0
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等效方式: 作功, 传递热量
第6页/共60页
双原子理想气体
7 Cp 2 R
多原子理想气体 Cp 4R
第14页/共60页
3、比热容比 理想气体
Cp
CV C p CV R
i CV 2 R
i2
i 例7-1 教材 P230
第15页/共60页

2024版大学物理热学ppt课件

2024版大学物理热学ppt课件

供了理论指导。
02
热力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通过热力学分析和优化,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
03
热力学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热力学原理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发挥重要
作用,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THANKS
感谢观看
气体输运现象及粘滞性、热传导等性质
粘滞性
气体在流动时,由于分子间的动量交换,会 产生阻碍流动的粘滞力。气体的粘滞性与温 度、压强有关。
热传导
气体中热量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现象 称为热传导。热传导是由于分子间的碰撞传 递能量实现的。气体的热传导系数与温度、
压强有关。
04 固体、液体与相 变现象
大学物理热学ppt课件
目录
• 热学基本概念与定律 • 热力学过程与循环 • 气体动理论与分子运动论 • 固体、液体与相变现象 • 热辐射与黑体辐射理论 • 热学在生活和科技中应用
01 热学基本概念与 定律
温度与热量
温度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 多少。
制冷机原理
利用工作物质在低温下吸热并在高温下放热,实现制冷效果的装置。制冷机通过消耗一定的机械能或电能, 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常见的制冷机有冰箱、空调和冷库等。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增原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 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热力学第二定律 揭示了自然界中能量转换的方向性和不可 逆性。它是热力学基本定律之一,对热力 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能利用技术探讨
太阳能集热器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本概念-PPT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本概念-PPT

绝热 Q=0
等温(准静态)
Q A
pVln V2 V1
30
练习1. 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去掉隔板实现平衡后压强 p=?
解1:
由绝热方程
V p0 ( 2
)
pV
p
p0 2
解2: 绝热过程
自由膨胀
p1V1 p2V2
Q0
E 0
A0
p2
p0 2
T 0
T2 T1
哪一个解对?为什么?
绝热方程对非静态过程不适用
答案:(D)
32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本概念
重点: 内能、功、热量、摩尔热容,泊松比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理想气体等体、等压、等温 过程,绝热过程,和各种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热机效率和制冷系数 热力学第二定律
难点: 热力学概率,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2
前言 热学发展历史的两大特征: •技术——物理——技术模式 •两种研究方法——两种理论
3)相互关系: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热力学- 宏观理论,基本结论来自实验事实,普遍可靠,
但不能解释其本质 解释 验证
统计物理- 微观理论,揭示热现象本质
热力学第一定律 的创始人
热力学第二定律 的创始人
4
§20.1 热力学基本概念
一、热力学系统 外界 大量粒子组成的宏观、有限的体系称为热力学系统。 与其比邻的环境称为外界
CV
i 2
R
Cp
i
2 2
R
单双 多
3 R 5 R 3R
2
2
5R
7 R
4R
2
2
CT
Ca 0
泊松比
i2 i
5

五热力学定律PPT课件

五热力学定律PPT课件

0.2kg从65 ℃提高到95 ℃
Q2
0.8kg从65 ℃降低到15 ℃ 环境吸热
Q0 15 ℃
第21页/共77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热二律 取孤立系
Siso S0.2kg S0.8kg S环境
c 0.2 ln 368.15 c 0.8ln 288.15 Q0
338.15
338.15 288.15
T1
T2
Q
T2
T1
T1>T2 Siso 0 可自发传热
T1
Q
当T1<T2 Siso 0 不能传热
当T1=T2 Siso 0 可逆传热
T2
第12页/共77页
孤立系熵增原理举例(2)
功热是不可逆过程
Q
Siso ST1 S功源 T1 0
T1
单热源取热功是不可能的
Q
Q Siso ST1 S功源 T1 0
第26页/共77页
试用孤立系熵增原理证明 ——开尔文-普朗克的 正确性。
Q
T1
Siso ST1 S功源 T1 0
Q
W

单热源取热功是不可能的

第27页/共77页
第二类永动机:设想的从单一热源取 热并使之完全变为功的热机。
这类永动机 并不违反热力
学第一定律
但违反了热 力学第二定律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
第6页/共77页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自然界过程的方向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
能不能找出共同的规律性? 能不能找到一个判据?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7页/共77页
§4-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熵方程 熵流(见严家禄第四版P90) 熵产: 熵方程:

《物理课件:热力学基础》

《物理课件:热力学基础》
物理课件: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基础PPT大纲: 1. 热力学基本概念介绍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箭头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
探索绝对零度的奥秘,了解熵在该温度下的行为以及其对热力学的影响。
液氮实验
通过浸入液氮的实验,展示绝对 零度对物态的影响。
冰晶结构
低温室
深入研究绝对零度下的冰晶结构, 揭示其奇特性质。
热泵 转换低温热能为高温热能 工作于低温环境 应用于制冷和空调系统等
蒸汽与燃气轮机原理
探讨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的原理,了解它们在能源生产和发电中的关键角色。
蒸汽轮机
详细解释蒸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 在发电厂中的应用。
燃气轮机
研究燃气轮机和喷气发动机的相 似性,以及它们在空中和陆地上 的应用。
发电厂
深入了解发电厂中蒸汽轮机和燃 气轮机的作用和贡献。
探究低温实验室中的绝对零度研 究设备和技术。
热力学过程:等温、等容、等压、绝热
深入了解不同热力学过程,包括等温过程、等容过程、等压过程和绝热过程,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等温过程
探索等温过程的特点和热力学运算的方法。
等压过程
研究等压过程中的功和热量变化,以及其在化学 反应中的应Fra bibliotek。等容过程
了解等容过程的条件和在引擎中的应用。
热力学熵与熵变
揭示熵作为热力学量的重要性,了解熵变对系统状态和过程的影响。
1 系统的有序性
探討熵的概念以及高熵和低 熵状态之间的差异。
2 熵的增加
了解为什么自然倾向于增加 熵,并探讨熵的增加与不可 逆性的关系。
3 熵变的计算
深入研究计算熵变的方法,并讨论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024年大学物理热力学(课件)-(含多场景)

2024年大学物理热力学(课件)-(含多场景)

大学物理热力学(课件)-(含多场景)大学物理热力学课件一、引言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系统在温度、压力、体积等热力学参数变化时的宏观性质和行为的科学。

大学物理热力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件将围绕热力学的基本原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和热力学状态方程等内容进行讲解。

二、热力学基本原理1.系综理论: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粒子的统计行为,系综理论是描述这些粒子行为的数学工具。

系综理论将系统划分为三个系综:微观系综、宏观系综和热力学系综。

2.状态量与过程量:热力学中,状态量是描述系统宏观状态的物理量,如温度、压力、体积等;过程量是描述系统在过程中变化的物理量,如热量、功等。

3.状态方程:状态方程是描述系统状态量之间关系的方程,常见的状态方程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瓦尔斯方程等。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1.定义: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领域的具体表现,表述为系统内能的增量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2.表达式:ΔU=Q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增量,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表示系统对外做的功。

3.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用于分析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传递,如热机、制冷机等。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1.定义: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描述自然过程方向性的定律,表述为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2.表达式:ΔS≥0,其中ΔS表示系统熵的增量,熵是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3.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用于分析热力学过程的可行性,如热机效率、制冷循环等。

五、热力学第三定律1.定义:热力学第三定律是描述绝对零度附近物质性质的特殊规律,表述为在绝对零度附近,完美晶体的熵趋于零。

2.表达式:S→0asT→0,其中S表示熵,T表示温度。

3.应用:热力学第三定律为低温物理学和制冷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热力学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表示压力,V表示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R表示理想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

大学物理第五章PPT课件

大学物理第五章PPT课件

Q be W abe (a E )8 4208
29J2
p
负号表示放热
c
(3)若Ed - Ea=167 J,求系统沿ad及db变
化时,各吸收了多少 a
热量?
0
-
b e
d V
24
W a dW ad 4 bJ 2
Q a d W a d ( E d E a ) 2J 09
又 E b E aE 2J 08
p
o V1 dV
-
dl
Ⅱ V2 V
6
注意 功是过程量,其数值大小与过程有关, 只给定初态和末态并不能确定功的数值.
dQ dE PdV

QE2
E1
v2 v1
PdV
5.1.4 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等压过程 和等温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应用于气体、液体 和固体系统,研究它们的变化过程.
-
7
1. 等体过程 气体体积保持不变的过程叫做等体过程.
QT WP1V1lnV V12 在等温膨胀过程中,理想气体所吸收的 热量全部转换为对外所做的功.
-
12
5.1.5 气体的摩尔热容
定 义 1 摩尔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K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同一气体在不同的过程中有不同的热容.
1 . 等体摩尔热容
设:1摩尔气体在等体过程中吸取热量dQV 温度升高dT
p1VV12
1 .0 1 15 3 0 11 .4 0 1
2.5 5160 Pa
-
29
5.2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5.2.1 循环过程 5.2.2 卡诺循环
-
30
5.2.1 循环过程
1. 定义

05133_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课件

05133_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课件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 础》课件
2024/1/26
1
目 录
2024/1/26
•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 • 热量传递与热机效率 • 熵增原理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应用 • 相变与临界点现象 • 实际气体性质及近似方法
2
01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
2024/1/26
3
热力学系统及其分类
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 物质交换的系统。
范德华方程是描述实际气体状态的一个方程,它考虑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本身
的体积,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实际气体的性质。
范德华方程的应用范围
范德华方程适用于中低压、中低温的实际气体,对于高压、高温或极低温的情况,需要 使用更精确的方程来描述。
2024/1/26
范德华方程的局限性
范德华方程虽然比理想气体方程更精确,但仍然是一种近似方法,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可 能不够准确。
2024/1/26
热力学第零定律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 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之间也将达 到热平衡。
温度概念
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物体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6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 保持不变。
2 3
沸腾
物质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 象,需要吸收大量热量,使液体内部形成气泡并 上升至液面破裂。
凝结
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释放热量, 气相中的分子聚集成团,最终形成液滴。
2024/1/26
27
06
实际气体性质及近似方法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课件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课件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课件一、教学内容1. 热力学基本概念:温度、热量、内能、熵等;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做功和热传递在能量传递中的作用;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热力学过程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4.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的概念,熵与温度的关系;5. 热力学基本方程:态函数、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理解温度、热量、内能、熵等物理量的意义;2.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能量传递中的作用;3.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认识熵增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4. 掌握热力学第三定律,了解绝对零度的概念及其对热力学的影响;5. 熟练运用热力学基本方程,分析实际热力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基本方程;难点:熵增原理的理解,热力学过程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绝对零度的概念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热现象,如热水沸腾、冰块融化等,引导学生思考热力学基本问题;2. 讲解热力学基本概念:温度、热量、内能、熵等,结合实例进行解释;3. 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通过示例分析做功和热传递在能量传递中的作用;4. 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讨论热力学过程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结合实际例子阐述其重要性;5. 讲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的概念,分析熵与温度的关系;6. 讲解热力学基本方程:态函数、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运用热力学基本方程分析实际问题;7.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热力学基本概念、定律和方程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教师点评并讲解;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热力学基本概念、定律和方程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热力学基本概念:温度、热量、内能、熵等;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做功和热传递在能量传递中的作用;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热力学过程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4.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的概念,熵与温度的关系;5. 热力学基本方程:态函数、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第五热力学基础

第五热力学基础
引言 宏观描述方法与微观描述方法
一、热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热物理学是研究有关物质的热运动以及与热 相联系的各种规律的科学。它与力学、电磁学及 光学一起共同被称为经典物理四大柱石。 宏观物质,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微观粒子 (例如分子、原子等)都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热 运动中。布朗粒子的无规则运动。 正是大量微观粒子的无规热运动,才决定了宏 观物质的热学性质。 热物理学渗透到自然科学各部门,所有与热相 联系的现象都可用热学来研究。
温度的概念较复杂,它的本质与物质分子的热运 动有密切的关系。温度的高低反映分子热运动的激 烈程度。在宏观上,我们可以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 冷热程度。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叫作温标,常用的 温标有:
(1)热力学温标T,SI制,单位:K(开尔文)
(2)摄氏温标t,单位:º C(度),规定:纯水的冰点 和沸点温度分别为0º C和100º C。
二、宏观描述方法与微观描述方法
1、宏观描述方法:热力学方法 热力学是热物理学的宏观理论,它从对热现象 的大量的直接观察和实验测量所总结出来的普适的 基本定律出发,应用数学方法,通过逻推理及演绎, 得出有关物质各种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宏观物理 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等结论。 热力学基本定律是自然界中的普适规律,只要 在数学推理过程中不加上其它假设,这些结论也具 有同样的可靠性与普遍性。 对于任何宏观的物质系统。不管它是天文的、 化学的、生物的……系统,也不管它涉及的是力学 现象、电学现象……只要与热运动有关,总应遵循 热力学规律。
I (P 1 , V! , T 1)
P2
II ( P2 ,V2 , T2 )
V1
O
V2
V
3.热力学第零定律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 况下,只要右图中A和B 同时与C处于热平衡,即 使A和B没有热接触,它 们仍然处于热平衡状态, 称为热力学第定律告诉我们,互为热平衡的物体 之间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它们的温度相同。因 而也称之为热平衡定律。

《热力学基础 》课件

《热力学基础 》课件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表述为“不可能 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 不引起其它变化”或者“不可能从单 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 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 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涉 及到能源利用、制冷技术、化学反应 等多个领域。例如,在发电厂中,热 力学第二定律被用来提高能源的利用 率;在制冷技术中,热力学第二定律 被用来设计高效的制冷系统;在化学 反应中,热力学第二定律被用来研究 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熵增加
02
在封闭系统中,相变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以增加
系统的无序度。
自由能变化
03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自发相变总是向着自由能降低的方向进源自行。相变的应用实例
冰融化成水
冰融化成水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相变过程,它涉 及到热量的吸收和释放。
铁的生锈
铁生锈的过程也是一个相变过程,铁从固态转变 为锈的液态和气态。
熵的微观解释
熵是系统内分子运动无序 性的量度,分子运动越无 序,熵越大。
熵的计算方法
熵的计算公式
对于封闭系统,熵变ΔS = ΔQ/T,其中ΔS表示系统熵变 ,ΔQ表示系统热量变化,T表示系统温度。
01
熵的统计计算方法
根据微观状态数W计算熵值,适用于气 体和液体。
02
03
熵的实验测量方法
通过测量系统的热量和温度来计算熵 变,需要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测量技术 。
熵的物理意义
熵与系统无序程度的关系
熵越大,系统无序程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混乱。
熵与系统自发过程的关系
在封闭系统中,自发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即 向着更加无序的状态演化。
熵与系统能量转换的关系
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系统熵变ΔS = ΔU/T,其中ΔU表示系统能量 变化,T表示系统温度。能量转换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熵的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dQ)p dEpdV
O V1
V2 V
Q p E 2 E 1 V V 1 2 p d2 iV R ( T 2 T 1 ) p ( V 2 V 1 )
2 iR ( T 2 T 1 )R ( T 2 T 1 )(2 iR R )T 2 ( T 1 )
pVRT
等压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来增加 系统的内能,一部分用来对外做功。
W dW V2pdV V1
dV 0,dW 0, 系统对外作正功;
dV 0,dW 0, 系统对外作负功; dV 0,dW 0, 系统不作功。
2、体积功的图示
p
I• b
p
a
•II
W V2 pdV V1
由积分意义可知,功的大小等 于P—V 图上过程曲线p(V)下 的面积。
o V 1 V VdVV 2 线比较
等温 pVC
pdV Vdp0
p A PS PT
A
等温线
dp p dVT V
绝热 pV C
pV1Vd p0
V 绝热线
o
VA
V
dp dp dVS A dVT A
dp p
绝热线比等温线更陡。
dVS
V
膨胀相同的体积绝热比等温压强下降得快
p 例: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由状态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
某一过程,系统从外界吸热 Q,对外界做功 W,系
统内能从初始态 E1变为 E2,则由能量守恒:
Q(W)E
规定
QEW
热力学第一定律 的普遍形式
Q>0,系统吸收热量;Q<0,系统放出热量;W>0,
系统对外作正功;W<0,系统对外作负功;E>0, 系统内能增加,E<0,系统内能减少。
对无限小过程
Qp(2 i RR)T (2T1)
定压摩尔热容为
CV
(dQ)V dT
i R 2
Cp(dd)Q T p2 iRRCVR 迈耶公式
在等压过程,温度升高1度时,1mol理想气体多 吸收8.31J的热量,用来转换为膨胀时对外做功。
绝热系数 Cp CV
. 3.
dQdEpdV
等温过程
p1
p
I
T=恒量,dT=0,dE=0。
热力学第一定律
dQdEdW 的普遍形式
对于准静态过程,如果系统对外作功是通过体积 的变化来实现的,则
QE V2pdV dQdEpdV V1
热力学第一定律另一表述: 制造第一类永动机(能对外不断自动作功而不需 要消耗任何燃料、也不需要提供其他能量的机器) 是不可能的。
5-2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一、准静态过程
当热力学系统在外界影响下,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 状态的变化过程,称为热力学过程,简称过程。
热力学过程
准静态过程 非静态过程
例:推进活塞压缩汽缸内的气体时,气 体的体积,密度,温 度 或压强都将变化,在过 程中的任意时刻,气体 各部分的密度, 压强, 温度都不完全相同。
准静态过程:系统从一平衡态到另一平衡态,如果 过程中所有中间态都无限接近于一个平衡态的过程。
摩尔物质吸收的热量
Q C m (T 2T 1)M M mo C lm (T 2T 1)
摩尔热容Cm和热量 Q 均为过程量
定容摩尔热容
CV
(dQ)V dT
M
QC V(T 2T 1)M mo C lV(T 2T 1)
定压摩尔热容
Cp
(dQ) p dT
Q C p(T 2T 1)M M mo C lp(T 2T 1)
dQ 0,W sE
W sC V(T 2T 1)
E2i RTCVT
绝热过程中系统对外做功全部是以系统内能 减少为代价的。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pV 恒量
V 1T 恒量
绝热方程
p 1T 恒量
pV 恒量 (绝热方程的泊松方程)
气体绝热自由膨胀
Q=0, W=0,△E=0 气体
比较 a , b下的面积可知,功的数值不仅与初 态和末态有关,而且还依赖于所经历的中间状态, 功与过程的路径有关。 ——功是过程量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系统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
热量是过程量
热量是系统与外界热能转换的量度。
摩尔热容
Cm
(dQ)m dT
Cm (摩尔热容):1mol物质升高dT所吸收的热量
一、四个基本过程
1.等容过程
p
dQdEpdV
b T2
V=恒量,dV=0,dW=pdV=0,
(dQ )V
dEi RdT
2
0
a T1 V
Q VE 2E 12 iR (T 2T 1)
E i RT
2
则定容摩尔热容为
CV
(dQ)V dT
i R 2
ECVT
ECVT
dQdEpdVp 1
2. 等压过程 p=恒量
p2
.II
QT WT
pVRT O V1
V2 V
W TpdV RV V T 1 2d VV RlT n V V 1 2
Q TRlTn V V 1 2RlTnp p1 2
等温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对外 做功,系统内能保持不变。
4. 绝热过程
绝热过程:系统不与外界交换热量的过程。
dQdEdW QEW
非静态过程:系统从一平衡态到另一平衡态,过
程中所有中间态为非平衡态的过程。
p-V图上,一点代表一个 p
平衡态,一条连续曲线代
I(p1,V1,T1)

表一个准静态过程。
这条曲线的方程称为过程方程,
准静态过程是一种理想的极限。o

II(p2,V2,T2)
V
二. 内能、功和热量 热力系的内能: 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系统的内能是状态量,是热力系状态的单值函数。
卡诺
克劳修斯
开尔文
5-1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研究的对象): 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组成的宏观物体。 外界:热力学系统以外的物体。
系统分类(按系统与外界交换特点): 孤立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又无物质交换 封闭系统:与外界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 开放系统: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
内能的改变只决定于初、末状态而与所 经历的过程无关。
理想气体 E M i RT Mmol 2
理想气体的内能就是理想气体的热能.
准静态过程的功
dx
1、体积功的计算 当活塞移动微小位移dx时, 系统对外界所作的元功为:
p FS
光滑
dW Fd p xSdpxdV
系统体积由V1变为V2,系统对外界作总功为:
a(p1,V1)先等压加热至体积增大 2p1
c
一倍,再等容加热至压力增大
一倍,最后再经绝热膨胀,使 其温度降至初始温度。如图,
p1
ab
试求: ( 1)状态d的体积Vd;
(2)整个过程对外所作的功; (3)整个过程吸收的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