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地域性聚集机理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 4)
1 -σ
pi ∑ i =1
消费者要实现其效用最大化, 就必须实现收入在农产品和制成品支出之间的最优选择 。 -1 C X = αFra Baidu bibliotek 上式同为制成品的需求函数。
[ ∑ xi ]
σ -1 σ
n
σ σ -1
( 2)
i =1
n 是品种的数量, 这里的 x i 是制成品品种 i 的消费量, σ 是任意两种产品的替代弹性, 制成品是差异 化产品, 消费者有品种偏好。随着 σ 的增加, 品种中的替代弹性上升, 增加制成品消费的愿望下降。 品种 多样化的差异将不影响效用( 同一种产品 100 单位产生的效用与 100 种不同种类产品的效用一致 ) 。 由 σ > 1, 即各种产品是不完全替代品。 于垄断竞争的存在, 在给定收入的情况下,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服从以下预算约束 :
南方经济 2012 年第 9 期 T CrBa = T CrBr × T BaBr ; 二是内地区 C a 与境外合作国( r 国内地区 C r 和边 参与合作的边疆区 B a 的贸易成本, 疆区 B r ) 发生经济联系可以不经过边疆区 B a , 本文定义为不完全对称结构, 即 T CaCr < T CaBa × T BaBr × T CrBr、
n
Y = CA pA +
xi pi ∑ i =1
( 3)
p i 为制成品品种 i 的出厂价格, p A 为农产品价格; Y 为消费者的收入。 式中, 根据式( 2 ) 和式( 3 ) , 可以得出一个地区对另一个地区的制成品需求函数 , 为: x i = p i - σ ( P σ -1 α ) = p i - σ α
① T CaBr < T CaBa × T BaBr 、 T CrBa < T CrBr × T BaBr 。
( 二) 需求 消费者从农业部门和制造业部门的劳动中获得收入 , 必然决定在农产品和制成品上各开支多少, 这 取决于消费者偏好, 假设所有的消费者( 人力资本和劳动力) 具有相同的拟线性效用函数: U = αlnC X + C A α > 0 ( 1) C A 指定为农产品的消费数量集。对于制成品的购买组合 C X , 这里的 C X 表示制成品的消费数量集, 1997 ) , 采用迪克西特 - 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模型( 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 设 x i 为某一类制成品的支出 n 为可购买制成品数量。制成品的总消费水平函数是 i 种制成品的消费 x i 的函数: 水平, CX =
四个地区的产品市场被贸易成本分割 。在四个地区生产的制成品品种被厂商以出厂价出售 , 全部交 “冰山” 易成本由消费者承担。贸易成本用 T 表示, 是 类型的: 单位产品在运输前定价为 p ,只有 1 / T 实际 到达目的地, 因此, 为了一单位产品的到达, 必须运输 T 单位的产品, 经过运输后到达的产品价格为 pT 。 制成品的跨边界交换服从于这种贸易成本 。 贸易成本包含反映国内两个地区的运输成本和反映跨国界 a 国内部区际运 的贸易成本, 用 T CB 表示国内区际运输成本, 适用于国内区际贸易和投资 ( T CB = T BC ) , r 国内部区际运输成本表示为 T CrBr 。T BaBr 表示两国边疆区跨境贸易和投资成本, 输成本表示为 T CaBa , 它 国内产品偏好、 汇率、 语言、 宗教信仰等差异性引起的分割, 也包含运输条件所决 包含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定的运输成本, 因此是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体现 。 a 国的内地区 C a 和边疆区 B a 存在两种空间结构: 一是内地区 C a 与境外合作国( r 国内地区 C r 和边疆 区 B r ) 发生经济联系必须经过边疆区 B a , 本文定义为完全不对称结构, 用 T CaCr 表示两国未参与合作的内 T CaCr = T CaBa × T BaBr × T CrBr , 地区 C a 和 C r 之间的贸易成本, 用 T CaBr 表示 a 国未参与合作的内地区 C a 到 r T CaBr = T CaBa × T BaBr , 国参与合作的边疆区 B r 的贸易成本, 用 T CrBa 表示 r 国未参与合作的内地区 C r 到 a 国 — 144 —
*
— 143 —
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地域性聚集机理研究 济学) 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产业集群中, 空间经济学中的产业集群模型论证了区域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 2009 ) 。因此, 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成效, 可以从产 格局演化的最终结果将会是产业空间聚集 ( 陈柳钦, 业地域性聚集得到较好的反映。由于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对国家间和国内的制造业地理以及福利 影响的不确定性, 不同国家、 同一国家的不同 地 区 对 贸 易 自 由 化 的 态 度 也 不 尽 相 同 ( 许 德 友 和 梁 琦, 2011 ) 。从现实经验看, 一些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区进展很快 , 而一些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推进缓慢。 参 与合作地区在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中是否具有产业聚集力 , 以及这种地域性聚集受哪些因素影响, 是本 模型, 推导产业聚集条 文研究的目的所在。本文在空间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构建四地区“中心 - 外围 ” 件, 模拟不同情形的要素流动和产业地域性聚集以分析影响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因素 。
文章编号: 1000 - 6249 ( 2012 ) 09 - 0143 - 013
一、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 国际区域经济集团化潮流推动下 , 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 在亚洲,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东盟南增长三角、 东增长三角、 北增长三角、 南亚增长四角合作不同程度地 得到发展; 在欧洲, 上莱茵边境合作区、 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跨边界经济合作、 西班牙—葡萄牙跨边界 次区域经济合作、 意大利—法国跨境合作、 意大利—希腊跨界合作等跨境经济合作区达到 60 多个; 在非 洲, 赞比西河盆地增长三角、 马拉维湖盆地增长三角、 赞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增长三角等次区域国际 经济合作区也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积极筹建中 。 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是国际区域 2008 ; 汤敏, 1995 ) , 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 陆建人, 本文从贝拉 · 巴拉萨 ( Bela · Balassa ) 的经济一体化 “过程论” 出发, 将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称为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 。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 一体化相比, 部分领土( 地区) 参与合作是最显著的区别, 具有无主权让渡和无超国家权力机构的存在 ( 余 1999 ; 朱显平, 2008 ) 、 1992 ; 汤敏, 1995 ) 、 雕等, 内部市场的开放性 ( 林华生, 合作领域的广泛性 ( 赵永利, 2004 ) 等特征, 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尤其是对国家主权异常敏感的亚洲国家普遍欢迎, 使次区域国 2001 ) 、 际经济一体化在亚洲获得快速发展 , 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无论是欧洲的边境区合作模式 ( 冯革群, 1996 、 2001 ) , 1998 ) , 美国—墨西哥边境区合作模式( Hanson, 还是亚洲增长三角模式( 魏燕慎, 促进要素自 由流动是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目标所在 。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信息化的推进, 使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 1985 , 1990 ) 。 这两种方式的选择取决 逐渐成为国际工商业的两种新的合作与竞争方式 ( 迈克尔 · 波特, 于合作各方的空间分布, 毗邻国家或地区之间形成产业集群是合作收益最高的 , 而空间距离遥远, 则容易 形成产业联盟。地域性聚集、 专业性分工、 非特定合约、 关联性是产业集群这种合作模式的显著特征, 而 2003 ) 。 克鲁格 共同开发市场、 共同使用资源、 特定协议、 契约是联盟这种合作模式的显著特征 ( 李文秀, 曼是第一位把产业聚集与国际贸易因素紧密联系起来研究的经济学家 ,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 ( 空间经
南方经济 2012 年第 9 期
次区 域 国 际 经 济 一 体 化 中的 产业 地 域 性 聚 集 机 理 研究
梁双陆 陈 瑛
*
摘要: 针对世界各地十分活跃的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 本文通过构 建 一 个 空 间 经 济学 的 两 国 四 地 区“中 心 - 外围” 模型, 分析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中产业向合作区聚集 的 过 程 和 影响 因素, 试 图 回 答 为 什么 有 些 合作区发展快而另一些合 作区 进 展 缓慢 的 问题。 研究发现, 次区 域 国 际 经 济 一 体 化 中的 产业 地 域 性 聚 集, 取 决 于 参 与 次区 域 合 作 国 家 的 工 业 化 水平、 内 部 空 间结 构 和 境 外 参 与 合 作 国 家 的 产业 结 构 特 征 等 因素。 关键词: 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 JEL 分类号: F12 ,F15 ,R12 文献标识码: A 聚集力 “中心 - 外围” 四地区 模型 中图分类号: F114. 41
二、 理论模型
2005 ) , 按照空间经济学的建模思想( 藤田、 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 参考 M ichael Pfluger ( 2003 ) 的简 “中心 - 外围” 化模型, 构建四地区 模型。 ( 一) 基本假设 以地理毗邻国家的部分领土参与合作的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区为对象 , 考察这样一种经济状态: 2, ……N , 假设 a 国由 B a ( border area) 和 C a ( core area) 两个地区构成, 毗邻的 r 国( r = 1 , 首先考察 r = 1 的情形) 也由 B r ( border area) 和 C r ( core area) 两个地区构成, 两国的接壤区 B a 和 B r 进行次区域国 a 国未参与合作的内地区 C a 、 r 国参 际经济合作, 在空间上就形成四大区域: a 国参与合作的边疆区 B a 、 r 国未参与合作的内地区 C r 。 与合作的边疆区 B r 、 假设经济由两个部门构成: 一个是垄断竞争的制造业, 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形式、 以线性成本函数生产 差别化的产品; 另一个是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的农业部门 , 作为计价物。两种生产要素被用于这个经济中: 农业只使用劳动力( L ) , 制造业用人力资本( K ) 作为固定成本, 用劳动力作为可变成本。所有商品都可 以在所有地区贸易。 假设劳动力的地区供给是固定的 , 参与合作的地区和未参与合作的地区各自拥有 L B 和 L C 单位的劳 动力。人力资本可以区际流动, 但不能跨国迁移。 每个国家提供 K 单位的人力资本, 在国内两个地区中 K a = K Ca + K Ba 、 K r = K Cr + K Br 。人力资本根据间接效用差异在内地 相应地, 内生地分布: K = K C + K B , 区 C 和边疆区 B 之间移动。地区人力资本份额表示为 = 1 - λ Ca ; K Cr K Br = λ Cr 和 = 1 - λ Cr 。 Kr Kr KC KB K Ca K Ba = λ和 = 1 - λ 。相应地, = λ Ca 和 K K Ka Ka
Email: shlliang@ ynu. edu. cn, 梁双陆,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通讯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 翠 湖 北 路 2 号 云南 大 学 发 展 研 , : 650091 ; , , Email : chen_ying@ ynu. edu. cn。本文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 陈瑛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究院 邮政编码 “中国边疆桥头堡经济研究— — —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分析” ( 10YJC790159 ) 的 资助。 感谢匿名审稿人 富 有建 究青年基金项目 设性的评论和建议, 当然, 文责自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