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处于群体中的个体人性的善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处于群体中的个体人性的善恶
人性的善恶论是一个争执不休的话题,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他认为人出生时体内就存有种种善的因素,仁、义、礼、智的“四端”是天生的,只要经过适当的引导,充分发挥这“四端”,每个人都能成为圣人。但是荀子的论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认为凡是没有教养过的东西,都不会是善的。他认为就是人在出生时,本质上就是恶的,和孟子的观点正好相反。西方的很多哲学家也都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性本恶,如阿奎那、但丁、马基雅维利、马丁﹒路德、加尔文、斯宾诺莎等,基本上,大多数西方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这是于他们宗教文化的影响。
人性的善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之为一个心理学问题。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还是恶,不能武断的下定论,人初生伊始无所谓善恶,人在后天的发展中,善恶的判定也要从这个人所处的环境和社会的情况来进行。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是矛盾的观点,而所谓人性的善恶也是相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判断善或恶。就像正义与邪恶的判定,正所谓成王败寇,苏联在二战时把大量手无寸铁的劳工送往前线,造成6000万人伤亡,在今天看来这种行为等同于谋杀罪,但是同盟国赢得战争胜利,苏联与德国相似的行为,德国就属于邪恶,苏联却属于正义。人性的善
恶也是如此,一种行为在对方看来属于恶,在己方看来属于善,所以人性的善恶不能从表面现象来判断。关于人性善恶的探索有许多角度,所得出的结论结各有不同,将从个体处于群体这个角度探索个体人性善恶。
既然要从群体中来探索人性的善恶,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群体。一般而言,“群体”指的是聚集在一起的个人,但从心理学上来说,“群体”一词的含义却截然不同。简单的聚集不足以构成一个群体,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同时出现杂公共场所,但他们的聚集并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从心理学上来讲他们算不上一个群体。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道出了心理学中群体的特征,“聚集成群的个人在思想和感情上会全部朝着一个方向迈进,其自身个性消失殆尽,转而形成一种集体心理”,这些获得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的个体,就形成了一个群体,并且这个“群体”会表现出某些新的特征,它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体特征大相径庭。
在电影《恶魔教室》中,“浪潮”组织的形成,很明显可以看出组织内的个体是获得了某种共同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一个心理群体,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趋向同一,并且会变得与他们独自一人时截然相反。如果不是形成了一个群体,在他们身上根本不会产生像“穿白衬衫”、“挥手礼”、“贴贴纸”等等想法,也不会
将之付诸行动。个体的特征与群体形成之后的个体在群体之中的特征完全不同。电影《死亡实验》中,招募来的志愿者有不同的职业、生活方式、性格,但是在区分成“狱警”和“囚犯”两个群体之后,个体的特征与其没区分之前截然不同。回到我们要讨论的主题——人性的善恶上来。《恶魔教室》中有一个典型角色——蒂姆,“浪潮”组织形成之前,蒂姆展现给我们一个懦弱无能的形象,要靠讨好取悦别人来获得安全感。这种情况下,能判断蒂姆人性的善恶吗?我认为不能,这只能说明蒂姆的性格是何种倾向,可以用来说明蒂姆的生活现状及其生活态度,并不能作为判断人性善恶的依据,因为这种性格客观上并没有表现出善恶的倾向,但从人固有的同情弱者的心理来看,勉强可以把蒂姆的人性判定为善,或者与那些欺侮他的人进行对比可以将蒂姆的人性判定为善。在“浪潮”形成之后,蒂姆的特征与这个群体形成之前完全不同,一改往日的胆小怕事的性格,对“浪潮”产生了一种热情甚至于狂热的情感,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浪潮”形成之后蒂姆身上所拥有的狂热、兴奋的特征并不是他自身的特征,而是群体的特征,是“浪潮”形成之后产生的新的特征;这种情况下,能判断蒂姆人性的善恶吗?如果说这是他对群体进步所付出努力的体现,也勉强可以将其人性判定为善,但其实蒂姆的行为在一般意义上仍无所谓善恶。影片结尾,蒂姆开枪射杀了邦贝,从一般的价值
判断来看,蒂姆的人性肯定是被判定为恶了,但此时是否可以把蒂姆的人性判定为恶,先不做定论。联系前后,以蒂姆固有的懦弱性格显然不会开枪射杀自己的同学,但是蒂姆所做出的行为原因为何,该行为是否可以作为判定蒂姆人性善恶的依据,将在下一段结尾与《死亡实验》中的行为一起总结。《死亡实验》中有两个群体,分别是“狱警”和“囚犯”。从整体来看,通过一般的价值判断,同样用上面提出过的从人固有的同情弱者的心理,显然“狱警”的人性为恶,“囚犯”的人性为善,毕竟是招募来的志愿者来分别扮演狱警与囚犯,进行人性的善恶判断时不可能与真正的狱警囚犯相提并论。但从个体的人性来看,用“狱警”一组来讨论人性善恶更明显一点,因为他们这
个群体的个体特征与群体形成之前的个体特征差别更明显。扮演“狱警”的这些个体在被分配成为“狱警”时,获得了一种“狱警应该具有某些素质”的心理特征,从而形成了一个心理群体。从影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狱警”中的个体在生活中都与大街上熙熙攘攘的平凡人一样,他们也有可爱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们也是慈爱的父亲或者丈夫,从这个方面来看,这些个体的人性都可以判定为善。但他们作为“狱警”时,虐待“囚犯”,对他们进行言语侮辱、殴打、性侵犯等等与他们个体特征截然相反的行为,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把他们的人性判定为恶,但就他们而言,他们
认为是在履行狱警的职责,是可以称之为善的。同样,我们也要明白,当“狱警”这个心理群体形成之后,个体所表现出的特征也是群体形成之后产生的新特征。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蒂姆开枪射杀自己的同学和“狱警”的个体会虐待囚犯的原因,他们的行为并不是基于他们自身人性的善恶,也不能通过他们的行为来判定他们人性的善恶。因为群体的情感只会走向极端,个体在独立的时候,他也许是个文明人,但在群体中却变成了一个野蛮人、行为受本能支配的野兽;甘愿让自己被各种语言和形象所煽动,使个体做出与自身利益、以往习惯完全相反的行为,因为在群体中,个体已经没有思考能力了;就像自己的国家的领土被侵占的信息传递给群体,群体根本无需经过思考就会表现出愤怒的情感。群体可以英勇无畏,也可以走向犯罪,这点可以从“浪潮”组织成员的行为体现出来,蒂姆在“浪潮”中可以为群体爬上几十米高的市政大楼,也可以开枪射杀自己的好友;群体中的个体不仅在行为上与独
立的自己有着惊人的差异,甚至在完全在丧失独立性之前,情感和思维就已经发生刻骨铭心的变化,这种深刻的变化可以让懦夫变成勇士,让老实人变成罪犯,所以就算在最后蒂姆射杀了自己的同学,但从他所处在群体中这个前提下来看,他的人性已经受到了这个群体心理特征的支配,不是他自己的价值判断,所以这种行为仍不足以作为判定其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