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养护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大叶黄杨枯萎病:
大叶黄杨枯萎病是近年来大叶黄杨的常见病害,其特点是发病猛,传染速度快,对绿化效果影响大。这种病虽然顽固,若能采取正确措施,针对病原,多管齐下采取措施还是能够取得令人满意防治效果的。
症状 患病的大叶黄杨最初只是个别枝条的上部叶片青干失水,继而整个枝条和全株叶片枝条呈青枯失水状。发病后期,叶片呈黄白色,染病严重的会导致植株死亡。
发病规律 病原为存在于土壤中的镰刀菌。病菌多从根部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植株。一般5月中旬开始发病,七八两月为发病高峰期,有的植株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一周。
防治方法 1.加强疫情检查,严防带病植株进入非疫区;2.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栽培地应保持湿润,但不能积水;3.如发现患病植株应及时将病株拔除并烧毁,栽培地每平方米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浇灌消毒,用量为每平方米5至6公斤,连续浇灌三次,每次间隔5天;也可用硫磺粉0.5公斤与土壤充分拌匀,进行消毒;4.对于未患病的植株,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1000倍液对植株进行交替喷雾进行防治,连喷2至3次。
2. 大叶黄杨白粉病
【症状】白粉大多分布于大叶黄杨的叶正面,也有生长在叶背面的,单个病斑圆形、白色,多个病斑连接后不规则。将白色粉层抹去时,发病部位呈现黄色圆形斑。感病严重时病叶发生皱缩,病梢扭曲成畸型。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正木粉孢霉(Oidium euonymi-japonicae)。病茵以菌丝体和分生抱子在落叶上越冬,经风雨传播。种植过密、不及时修剪时发病较重。
【防冶方法】①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②扦插繁殖时,插穗密度不要过大。③发病时可喷施800~1500倍粉锈宁、多菌灵、托布津溶液,l千克/升石硫合剂,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 大叶黄杨疮痂病
病原菌 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菌目刺盘孢属真菌
危害症状 大叶黄杨疮痂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条。叶面最初出现直径1毫米至2毫米的圆形或近椭圆形斑点,后期病组织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新梢被侵染时,表面出现深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隆起的病斑,如疮痂状,中央灰白色。后期在病斑中央产生1个至2个小黑点,即分生孢子盘。严重时造成叶片脱落,最终导致枝条枯死。
发病规律 病菌通常在土壤中越冬,遇适宜条件即传播侵染。蝼蛄、叩头虫、线虫等均可传带病菌扩大为害。此外,流水、养护操作也可传播病害。植株过密、生长不良、管理粗放以及风、雨等有利于病害发生和传染。温度高、雨水多、湿度大的条件易
造成感病加重。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增强苗木生长势,减少发病条件。 2、结合修剪,剪除部分病叶并烧毁。
3、改善栽植环境,控制植株密度,促进通风透光,特别是扦插苗床.
4、预防期可喷洒等量式波尔多液100倍,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
5、病害发生期用65%代森锌500至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退菌特700倍至1000倍液、百菌清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1200 倍液,7 天至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次至4次,防效良好。
4. 大叶黄杨叶斑病
大叶黄杨是园林上常用的观叶常绿小灌木,具有许多优点,但叶斑病的发生,会引起植株提前落叶,造成秃枝,甚至死亡,严重地影响了大叶黄杨的正常生长和观赏效果。
症状:发病初期,叶上有黄色小斑点,渐渐地变为黄褐色,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病斑直径为2毫米至10毫米,病斑后期为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色深,病斑上着生许多小黑点,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黄脱落。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等形态在病叶或落叶上越冬,为初侵染源。孢子由风雨传播。次年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分生孢子产生,由气孔或剪口、伤口侵入。在河北唐山地区一般6月份开始侵染,7、8月份为侵染盛期,在8月中旬出现症状,8月中下旬至9月份发病严重,病斑扩大,出现落叶。发病的轻重与气温及降雨的多少有直接关系,一般高温多雨霉湿的年份发病严重。
大叶黄杨叶斑病易与介壳虫、蚜虫等相伴发生,使植株病势加重。在管理粗放、排水不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时易导致病害发生。
防治措施: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植株的选择、栽植、管理上下功夫增强植株抗病性。在发生病害时要治早、治小、治好,抑制其发展。
1.消灭侵染源:冬季清除病落叶,进行焚烧或深埋,消除侵染源。
2.栽植、育苗时,选择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性。
3.加强养护管理:选择排水良好、肥力适中的地块,以利于植株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发病率。
4.化学防治:病原菌侵染初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此时对大叶黄杨进行药物防治,可以很好的控制病害进一步发展,常见化学药剂有1%的波尔多液,75%的托布津1500 倍液,50%的多菌灵、75%的百菌清500倍液。化学药剂宜交替使用,每隔7至10天喷洒一次,连续2至3次效果好。
5.大叶黄杨白绢病
大叶黄杨发生白绢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具有毁灭性强,传播迅速的特点,如控制不利,可能引致苗木全部死亡。根据以往的工作,我们总结出大叶黄杨白绢
病的特性和防治方法。
症状:发病初期茎或叶基部靠近土壤的地方变褐、腐烂,经几天阳光曝晒在病部及土壤表面出现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呈放射状在根际土壤中蔓延,后期在近地表茎上长出褐色,油菜籽状小菌核,常造成全株死亡。叶部表现为先发暗而失绿最终变黄干枯。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形式在土壤中越冬(菌核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能在土壤中存活5至6年),第二年条件适宜菌核萌发长出菌丝,在土中蔓延,从植株基部侵入而使其发病。
发病条件:酸性土壤有利于发病(适宜pH值范围:1.9-8.4,最适pH值为5.9);高温高湿的环境利于发病(八九月份发病严重),最适生长温度30至35℃;连作土壤发病重(土壤含菌多且存活时间长);粘质土壤发病重;地势洼,种植过密,通风透光性差的发病重(病菌喜湿润窝风的条件)。
防治措施:
①严格进出苗制度,不从发病地区购进苗木,防止人为传播病害。
②此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所以土壤灭菌消毒是关键性措施。可用0.2%五氯硝基苯或福美双等与土拌匀后栽种,或按每平方米用药5至10克,加适量细土撒入土中。种植时尽量选用无病地块,同时应避免连作。
③地块要做到基本平整。在五月份开始控制浇水,使地表保持相对干燥,并增施磷钾肥。注意雨季排涝,雨后突然暴晴,要分次排尽积水,不要一次排净。
④喷1∶1∶100波尔多液进行保护性预防。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并结合灌根或用25%敌力脱乳油2500倍液喷雾,对此病有特效,有效期2-5周,高效内吸,2小时起效,耐雨水冲刷。
⑤雨后及时中耕松土,做好其它病虫害防治工作。
⑥株行距不可过密,及时修剪过密枝。及时去除病叶病株,去掉土表的菌丝和菌核并集中烧毁,对土壤及时用杀菌剂消毒。
⑦在北方做好病弱苗的冬季防寒工作。
黄杨树抗寒力强,成株大树在-23.9℃的低温下还能保持绿色不落叶。但对于生产单位,在其幼苗期适当的冬季防护工作是有必要的,做好冬季防护可以加速苗木生长,提高苗木质量,为来年开春时苗木的迅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季严寒,空气干燥,如果对幼苗不加保护,黄杨树自身的抗寒性虽强,植株不会死亡,但其在秋季生长的“秋梢”由于木质化程度不高,会出现梢条,影响苗木生长高度;且来年春季苗木恢复生长较缓慢,不利于快速生产出高质量的成苗。
入冬后土地封冻之前,给苗木灌足冻水后,开始进行支架薄膜覆盖法防护。在苗木行的两头和中
间每隔5~6米打一木桩,木桩高度高于苗高20cm左右即可,在木桩上牵拉一根铁丝或其它较结实的绳线。用塑料薄膜给每行幼苗搭起一座小“帐蓬”,塑料薄膜两侧和两端均用土埋实,不透风。直至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稳定时。支架塑料薄膜覆盖法具有推迟土壤结冻期,提前解冻期,处长生长期的作用。同时因小棚内无风,湿度大,幼苗不会出现生理干旱。来年打开塑料薄膜后幼苗能迅速生长。用此法对苗木冬季防护后,苗木生长量比不做防护的要大一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