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发展
促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互动发展
录, 利用优 惠政策 , 生产 、 鼓励 销售节能产品 , 大力 推广电力需求管理等节能举措。最后 , 把发展循环 经济作 为编制 “ 十一五 ” 规划 的重要指导原则 , 用 循环经济理念指导 编制各类规划 。加强对发展循 环经济 的专题研究 , 做好节 能 、 节水 、 资源综合利
维普资讯
经济与管理 ( 刊) 月
2O年第 5 06 期
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 对河北省 目前的产业结构状况进行调整。
结构调整 ,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证 。由于发展循
环经济 的外部效益往往 比内部效益更高。 外部效益
1遵循循环经济3 原则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 . R 对第一产业要遵循再循环 、 再利用 的原则大力发展 绿色农业 。 第一产业结构矛盾的症结 , 在于耕地、 水
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 。我们既要抓住机遇 ,
又要趋利避害 , 以我为主 , 区别引进 , 防止发达国家
用 、再生资源 回收利用等循 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
专项规划 的编制工作 。
促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互动发展
陈永 国
( 河北 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副研 究员)
向中国转移资源消耗大 、 环境污染重 的产业。 还应注
质和规模 ; 工业项 目及其配套产业 的规模及发展速 度决定了城市的容量和发展速度 ; 、 小城市之 大 中、 所以产生和分布 ,归根到底是工业化进 程 中如技
术、 设备 、 劳动力 和资金等生产要素 聚集 自然选择
的结果 ; 形式 ( 城市化 ) 反作用于 内容 ( 工业化 )城 ,
市化对工业化的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 既然
新余市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良性互动
·85·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 年第 9 卷第 9 期
方公里的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园。 到 2015 年, 产业 000 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 1 , 并最终建设成 为全国最大的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基地 。 启动了国 内首个光伏市场建设。 项目工程整体耗资 5 亿元, 首期建筑面积近 5 万平方米。 交易市场建立后, 预 日均采购量 10 亿元, 计有 500 多家光伏商家进驻, 000 亿元。力争通过 3 至 5 年的时 年交易额达到 2 , 间, 把该市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光伏产品集散地 , 同时打造成集展览展销、 信息传媒、 贸易采购、 会议 论坛及服务外包等为一体的全球一流的专业市场。 高起点、 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条光伏产品商业街 , 将该 市场培育成规模大、 产品齐全、 具有影响力的光伏产 品集散基地, 以光伏市场带动光伏产业发展。 ( 二) 以城镇建设促进产业扩张。 累计投入近 50 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了“五横八纵 ” 总长超 80 公里的道路循环网络, 区内供水供电供 程控电话、 宽带网、 移动通信网、 数据通信网与市 气、 区同步, 城东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为日处理污水 16 万吨, 排水管道全部实现雨污分流, 用地已基本 实现七通一平, 公共交通、 路灯照明、 城市监控、 通讯 网络、 供水供电供气、 排水排污等配套完善。 规划了 市政中心区、 酒店商务区、 商业居住区及娱乐休闲区 等几个大型功能区, 商业网点布局合理、 医疗保健设 施完善, 公共行政、 商住、 教育、 卫生、 三产服务等城 市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已着手建设全省第一个满足 外国人 生 活 需 要 的 赛 维 欧 洲 城。 规 划 范 围 面 积 1, 190 公顷, 800 亩, 规划用地面积约 3 , 一期计划用 000 亩, 地面积约 2 , 总投资 10 亿元。政策支持强力 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 。 将建筑一 体化光伏电站建设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 纳入 城市发展规划。率先在全省编制了《太阳能屋顶计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 》 。 划》 和 2009 年至 2011 年 制定出台了加快太阳能推广应用 、 太阳能应用项目建设安排、 太阳能应用项目建设和 管理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明确了太阳能推广范 围和应用要求, 以及各部门职责和工作目标、 应用进 程、 主要措施。正在着手启动中心镇太阳能应用规 划编制, 逐 步 推 进 太 阳 能 建 筑 应 用 向 农 村 延 伸。 2009 年 10 月, 新余市被国家财政部、 国家住建部评 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并获得国家 000 万元, 补助资金 5 , 是目前全省惟一获此殊荣的 设区市。这是新余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一 次重大机遇, 对于提高建筑用能效率, 培育建筑节能 材料生产和销售市场, 促进节能建筑发展也具有十 分重要意义。 ( 三) 以中心镇建设为突破口, 完善农村基础设 施, 带动农村城镇化达到新水平。 在全力推进城乡 一体化的进程中, 新余市把加快中心镇建设作为突 确立了水西、 罗坊、 双林、 湖泽、 姚圩、 水北、 良 破口, 11 山、 钤山、 杨桥、 欧里、 河下为中心镇。 数字显示, 个中心镇的数量仅占全市乡、 镇、 办数量的 32. 5% , 但其 GDP、 财政总收入分别占全市乡、 镇、 办总和的 61. 9% 和 52. 8% , 示范和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 四) 在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的同时, 加强生态环 境建设,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新余在加快发展新型 “生态立市, 工业的同时, 坚持 绿色发展 ” 战略, 以融 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为契 机,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加大城市环境综 , “ 、 合治理 形成了 一城五区 两江四岸 ” 的城市发展 框架, 提高了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 城市面貌日 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超 200 亿元, 建 新月异。两年来, 成区面积扩大到 60. 1 平方公里, 比 2007 年底扩大 了 16. 1 平方公里; 城市化率达 56. 38% , 比 2007 年
2023年5月中山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
中山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考生答案考生编号:姓名:总分:100交卷时间:1、填空题 (20 分)1、在城市化各种各样的定义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提法是:_________为城市化。
(2分)考生答案: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得分:2分2、生态学派突出_________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协调。
(2分)考生答案:以人为本得分:2分3、19—20世纪,西方国家近代的_________是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其产业动力重要依赖于工业。
(2分)考生答案:真正的城乡化得分:2分4、传统的城乡化道路凸显了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_________ 的观念,以至于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甚至是追求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成为城乡化发展的基本导向。
(2分)考生答案:以GDP为纲得分:2分5、抱负的城市化模式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推动,_________。
(2分)考生答案:两者协调发展得分:2分6、中国规划2023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乡化,根据《中国记录年鉴》提供的数据, 2023年中国城乡化率将达成_________左右。
(2分)考生答案:60%得分:2分7、城乡化是以农业现代化为_________的,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也许有高质量的城乡化。
(2分)考生答案:基础和动力得分:2分8、工业的发展,特别工业化是城乡化的_________,是城乡化的原动力。
(2分)考生答案:发动机得分:2分9、工业化对城乡化的带动效应,重要取决于工业化对_________的拉动作用。
(2分)考生答案:非农产业得分:2分10、新型城乡化的重要“抓手”是在自然与社会和谐基础上,合理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或者容积率,将城市打导致适合_________的立体化人文空间。
(2分)考生答案:居住、工作、休闲得分:2分2、判断题 (10 分)11、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强调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设想,提出了“花园城市”的概念,用来描述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抱负城市。
工业化与城市化PPT
•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定义与关系 •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 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影响 •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定义与关系
工业化的定义与特点
工业化的定义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农业 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过程,其中 工业生产活动成为主导经济力量。
生产方式机械化
人口集中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从分散的乡村地 区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 大。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不 断完善,包括交通、住房、医疗、教 育等方面。
产业结构调整
城市化过程中,产业结构从农业为主 向服务业和工业为主转变。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工业化的发展吸引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促进了城市化的发 展。同时,工业化为城市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就业机会。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为工业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城市化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降低了工业 生产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
城市化促进工业技术创新与扩散
城市化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和资 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研发活 动的开展,推动工业技术进步。
城市化通过促进不同产业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加速了技 术扩散和应用,提高了工业
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城市化的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市场条件, 有利于工业生产的扩大和升级。城市化还为工业化提供了大 量的劳动力和消费者,进一步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
02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
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提升和产业集聚加速了人口向城市迁移,推动了城市化进 程。
工业化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
新型工业化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新型工业化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征是:坚持市场化与工业化同时并举,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时推进,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各个产业协调发展,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服务业适度超前发展,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新型工业化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张;有利于城市功能的提升;优化了城市产业结构;将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利于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
为此,我国应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消除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制度障碍;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地区工业协调发展;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建立新的衡量标准和指标体系。
关键词:新兴工业化城市化城市经济增长一、新型工业化特点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十六大”报告概括了四个方面的要求,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体制环境约束下,新型工业化在遵循工业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坚持市场化与工业化同时并举。
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化为工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基础,经济发展形成了强大的自生能力,我国的工业化开始真正步入快车道。
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需完善,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化本身也须增加新的内容,所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处理好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关系,以改革开放为先导,以市场化推动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支持市场化改革。
(二)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时推进。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意见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意见【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湘发[2008]16号【发布部门】湖南省政府中共湖南省委【发布日期】2008.12.12【实施日期】2008.12.1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意见(湘发[2008]16号2008年12月12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把握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总体要求1.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大意义。
“十五”以来,我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1.53个百分点,2007年达到40.45%,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化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
但是,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化水平较低,综合承载能力较弱,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制约比较明显,尤其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大城市和城市群。
未来5至10年,是我省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客观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把推进新型城市化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2.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重要动力,以城市群建设为主体形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更加注重大城市和城市群建设,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走经济高效、功能完善、“两型”带动、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例子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例子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案例分析1. 引言在当今世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以工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市州领导笔谈“加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立足新起点
发挥好重化工业资本密集 、 产业链 务 要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 设, 推广现代物流 有的产业基础 . 市场需求大 、 抗风险能力强 的优势。与此同 管理技术 . 支持大 型流通企业集团和新型经营 条长 、 我们又要延伸产业链条 , 尤其是依托重化工业 业态的发展 . 完善现代流通体 系。要 大力推进 时 . 优势 . 发展 精深加工产业 和配套企业 , 走产业延 服务业市场化改革 ,大力发展资本 、产权 、 土
扩大再生产 的方式仍然是必要 的。 我们要承接
城市化相辅 相成 ,互促互 动。工业是城市发
产业 转 移 、 推进 产 业 集群 、 大 产业 规 模 , 必 展 的强 大 动力 ,工业 化 为 城 市化 提供 经 济 支 壮 就 须继 续 加 大 投 入 , 抓项 目建 设 与 同时 , 狠 此 我 撑 :城市是 丁业发展 的主要 载体 ,城市化 为工 们 更要 注 重 内涵 式 扩 大 再生 产 就 伞 市 而 , 业化提高发 展空间 。我们要 贯彻建设好 中心城 要大力调整, 业结构 , : 推进 自主创 新 , 发展高 市及城市群 以促进 中部崛起 的工作思路 ,把 工
的 发展 , 加 了财政 收入 , 大 了城 乡就 业 , 南总体 已进 入 工业 化 中期 的初 始 阶段 。 目前 , 增 扩 湖 提
升 工业 化 水 平 , 工业 发展 带动 经 济 发展 , 湖 南发 展 的 当务 之 急 . 是 全 省 上 下 的 强 烈 愿 望 以 是 也
和 共 同 呼声 。
中央做 出促 进 中部地 区崛起 的战 略 部署 , 我 省加 速 新 型 工业 化提 供 了重要 的 战 略机 遇 。 为
我们 只有抓住机遇 , 立足新起 点, 照十六 大提 出的 “ 按 科技含量 高、 经济效益好 、 源消耗低 、 资 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 的新型工业化路 子 , 加速推进 , 快步发展 , 才有可能改变 湖南工业的现状 , 才有希望迎 来湖南发展的春天 为 了贯彻落实省委 、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抓住 中部 崛起机遇加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座谈 会精神 , 我们约请部分市州领导就本地 区如何推进湖 南新型 工业化 , 笔谈发展思路 和举措 , 分 别在第8 期主题策划和以后 的求是论坛刊 出
湖南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及建设构想分析
信息分类:文件编号:公开方式:主动公开发布日期:2009-12-30 公开时限:常年公开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信息索取号:M00320-0405-2009-1917责任部门:湖南省统计局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
推进农村向城镇发展,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单一城市向城市群和城市连绵带发展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如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进一步提升湖南新型城市化水平,使之与湖南的新型工业化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是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一、湖南省人口城市化的现状近年来,湖南省积极推行新型城市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城市化率42.15%,比2007年高1.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5个百分点。
(一)城市化发展低点起步,加速发展湖南是个传统的农业省份,1949年,城市化水平仅为7.90%。
2000年城市化水平为29.7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47个百分点。
进入“十一五”后,全省城镇基本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市化进程加快。
2000年到2008年的8年间,城镇人口年均增速为5.00%,高于全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长3.55%的速度;城市化率年均上升1.5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年均上升1.19个百分点的速度。
2008年,湖南省的城市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已由2000年的6.47个百分点,缩小为3.55个百分点。
2000年至2008年,湖南城市化水平在中部六省中一直排在湖北和山西之后居第三,但2005年至2008年城市化发展年均增速为1.72个百分点,居中部首位。
(二)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湖南省城镇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衡,区域间城市化水平差距较大,大中城市主要分布在重要的交通节点上,中心城市都沿主要交通线路分布。
从地域分布来看,全省29个城市中,有19个分布在京广铁路沿线、洞庭湖周围的平原地区一带,其中地级市8个、县级市11个。
19个城市中按其类型分,特大城市1个,大城市5个,中等城市3个,小城市10个。
李亿龙在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领导言论--中共怀化市委员会
在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 亿 龙
(2009年3月19日)
要切实树立化危为机的坚定信心。“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风险和机遇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突破风险就是机遇,克服困难就是机遇。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要切实坚定信心。我们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发展机遇、从逆境中培育有利因素,善于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实现化危为机。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大好机遇。政策支持对经济发展具有主导性、关键性作用,政策机遇是最大机遇。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继出台了扩大内需的投资政策、更加主动的贸易政策、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惠及更广的民生政策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些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正是我市过去投资欠账最多的领域,是我市发展的短板所在,是我们多年想办而办不成的事情。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力争多干成一些大事好事,为发展强基础、增后劲。二是发展方式转型的最好契机。当前的危机,是危中有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赛车场上有个说法叫“弯道超车”。弯道对大家来说都是挑战,但何尝不是一种机遇?经济危机就是这样的机遇,但这种机遇,不是让落后产业杀回马枪的机遇,而恰恰是淘汰落后产业的机遇;不是自我降低产业门槛的机遇,而恰恰是提升发展质量的机遇。经济危机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这正是我市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最好契机。我们要敢于“弯道超车”,将眼前经济形势之“危”,化作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之“机”。三是干部群众焕发的干事热情。愈是困难当头,愈能体现精神的重要性。在历次应对自然灾害中,怀化人民经受了考验,积蓄了力量,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能力。这为我们战胜这场金融危机提供了精神和心理准备。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后,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纷纷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焕发出干事创业的极大热情,富民强市的愿望更加强烈,加快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这正是我们化危为机、度过难关的重要基础和强大优势。我们要多鼓发展之劲,多聚发展之力,进一步增强信心和决心,真正形成一种应对风险、奋发有为的气势,把怀化干事创业的“火”烧得更旺些,把发展的氛围营造得更浓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验做法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验做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选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在这两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
本文将探讨我国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方面的一些关键经验和成功做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新型工业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现代化手段推动传统工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过程。
我国在这方面的关键经验之一是制定和实施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的战略规划。
通过精准识别和优化传统产业结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实现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的全面升级。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核心,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和有序推进,促进城市化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
我国在新型城镇化方面的成功经验之一是探索和推广城市群发展模式。
通过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城市群间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实现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和互动融合,形成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共享和增效。
推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城市智能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成功实践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的发挥。
我国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市场活力,推动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积极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不断提升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未来我国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方面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随着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着多元化需求和差异化发展趋势。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相互促进可以有效地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全国城镇化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方式,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高效益、低碳排放、环境友好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追求城市和人的和谐统一,推动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也要加快城镇化进程。
首先,要加大工业发展力度,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产能提升和工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要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的投入,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供给能力,为城市化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持。
再次,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
最后,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可以带来多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新型工业化的推动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城镇化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
因此,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可以实现资源和市场的优化配置。
新型工业化需要大量的资源和市场来支撑,而城镇化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资源配置。
通过互动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和市场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可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进步。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居住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也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政策保障。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
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
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和要求:(1)规划起点高。
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使城镇规划化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始终处于“龙头”地位,从而解决城市建设混乱、小城镇建设散乱差、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等问题。
(2)途径多元化。
中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发展很不平衡,在基本原则的要求下,中国城镇化实现的途径应当是多元的。
中国东中西部不一样,山区、平原不一样,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求不一样,不同地域特色不一样……不能强调甚至只允许一种方式。
与工业化的关系处理也应该有多种方式,有的是同步,有的可能要超前。
(3)聚集效益佳。
城镇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聚集功能和规模效益。
要在增加城镇数量、适度扩大城镇规模的同时,把城镇做强,不能外强中干,有些城市就虚得很。
(4)辐射能力强。
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周边地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辐射,带动郊区、农村一起发展,这是城镇责无旁贷的义务,它应该做到而且也可以做到,问题是我们要有这种意识、视野、规划和措施。
千万不能搞成孤岛式的城镇。
(5)个性特征明。
中国的城镇要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地方的城镇,每一个城镇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要突出多样性。
城和镇都是有生命的,都有自己不同的基础、背景、环境和发展条件,由此孕育出来的城镇也应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
明年工作:实现三个转变抓好五个重点
明年⼯作:实现三个转变抓好五个重点2019-09-282010年是富阳“转危为机、实现再造”的攻坚决战之年和建设“富裕阳光之城”的战术突破之年。
谋划明年的⼯作,富阳市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杭州市委的决策部署,突出城市规划、转型升级、改善民⽣、体制创新和基层基础等重点⼯作,统筹谋划,克难攻坚,努⼒实现富阳⼜好⼜快发展。
具体是实现“三个转变”、突出“五个重点”:实现三个转变:⼀是从战略谋划到战术突破的转变。
在基本完成战略转型的基础上,全⾯推进战术突破,不断提⾼推进具体⼯作的能⼒和⽔平。
⼆是从⼯业化带动城市化向城市化带动⼯业化转变。
现在富阳已进⼊⼯业化中后期,必须把新型城市化作为加快发展的总动⼒、总龙头,以新型城市化带动新型⼯业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型城市化和产业⾼端化“两轮驱动”,彻底改变富阳城市化⼤⼤滞后于⼯业化的局⾯。
三是从经营⽆形资产为主到经营⽆形资产与有形资产并重转变,做到两者齐头并进。
同时,在实际⼯作中突出抓好以下五个重点:快建设,加⼤新型城市化推进⼒度。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引下,明年我们将进⼀步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计划全年完成政府性基建投⼊40亿元以上,拆迁房屋2000户以上。
我们将加⼤⼊城道路改造⼒度,北⼊城⼝320国道综合整治争取于明年6⽉份全⾯完⼯,320国道外环线于明年10⽉份全线贯通;东⼊城⼝杭富沿江公路拓宽改造也将于明年10⽉份全线贯通;南⼊城⼝⿅⼭⼤桥及其与杭新景⾼速连接线将于后年5⽉份建成通车。
我们将加⼤新城综合体建设⼒度,⿅⼭新城⽂化中⼼、3幢总部楼宇、房产项⽬明年将初显形象;东⼤道城市⼩客厅综合体房产项⽬、运动休闲会所、运动休闲⼴场、五星级希尔顿酒店、游艇游船码头及沿江景观堤⼯程,明年将动⼯建设,后年初出形象;科创园综合体、⽂创园综合体明年将全⾯启动;⾼教园综合体在今年已建好杭州科职院的基础上,明年⼒争再引进建设2所⼤学;东洲岛头城市⼤阳台综合体争取明年启动。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一、城镇化现状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而新型城镇化则是在坚持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做好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农村的协调发展。
以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改革之音逐渐高亢。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从“十八大”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一届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并进行了重点部署。
这向国内外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撬动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支点。
以往的城镇化注重粗狂式的用能、用地,导致了能源的大量浪费,城镇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对于城镇的协调发展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就城镇化的主要途径就是对土地的规划利用上,通过很低的价格从农民或弱势群体上获得土地,利用招商引资吸引外界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来投资从而增加经济总量,哄抬了房价增加了政府税收,在通过城镇化吸引农民向城市移民。
在旧城镇化中,弱势群体和中低收入的群体是最大的受害群体,政府有关部门和开发商成为了最大的获利群体,进一步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增加了社会的矛盾,成为了社会进一步和谐发展的阻碍。
二、新型城镇化的意义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
,对企业投资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原材料成本上升
03
受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因素影响,原材料
成本呈上升趋势,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04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 义
提高国家竞争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新型工业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 产业升级,增强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提升品牌价值
新型工业化发展将推动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 量和附加值,提升国家在全球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和竞争 力。
促进国际贸易与合作
新型工业化将推动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促进国 际贸易平衡和互利共赢,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 权和影响力。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新型工业化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 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03
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解决 的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
传统产业占比过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我国传统产业如制造业、农业等占比过大,而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发展相对 滞后,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
产业链条短,附加值偏低
我国产业多集中在中低端环节,缺乏对产业链的深度开发和高端环节的控制,导致产品附 加值偏低,经济效益不高。
质量第一发展战略
01
02
03
强化质量意识
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加 强企业质量管理,提高产 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建设质量文化
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 和技术,加强质量文化建 设,提高产业的整体质量 水平。
加强质量监管
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 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和检查 ,对质量问题进行严肃处 理。
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
11
13 22 23
0.68804
0.62611 0.45683 0.38167
6
12 31 59 62 37 101 68 120
0.66549
0.582636 0.40774 0.53924 0.28399 0.3384 0.20627 0.3145 0.14329
6
14 51 24 109 73 170 88 225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网7月30日综合报道】
温州衰落
案例:温州城市综合竞争力10年间从31为下降至61位
•
•
温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反映了温州短期创造财富的速度、 效率以及福利能力一般。 从全国来看,排名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第48名下降到2011年的61名,2 002至2012年10年间排名从31名下降到61名,在浙江所有城市里下降幅度最大的, 且与杭州和宁波相比,竞争力明显落后。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朱文斌
2013.12
一、理念决定发展
什么样的理念决定什么样的发展
• 历史上任何一个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其先导往往不是技术
性和政策性的突破,而是社会理念的大冲撞。
• 社会理念的“领头羊”,应当是大学、科研院所。
我国改革开放 的“热力赛” 是实践检验真 理标准的大讨 论 进入21世纪的 经济增长模式 转变的“热力 赛”则是经济 增长价值观的 大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借助廉价的劳动力,发展了鞋业、服装、皮革、眼镜、制笔、打火机等一批劳动密集 型轻工业产业。这些产业利用成本、价格优势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获得飞速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成为温 州现有工业的核心部分。近10年来,温州本地现有工业企业和整体外迁企业对外累计投资额超过 1000亿元,主 要集中在服装、鞋业、塑料制品等行业。 企业借贷资金链断缺,企业主选择仓惶出逃,温州危机震惊全国。这次危机折射出温州制造业和商贸业结 构的单一,调整缓慢,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低。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不到 50家,缺乏产业主导企 业的有效带动。"十一五"时期,温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浙江省后列,其中后三年均居全省末位。 另外,由于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区域内工业企业资本回报递减,企业利润无法得到保障等因素,致使温州 企业向外转移现象突出。这些企业在外投资项目的规模、技术都远远超过本地。 仅仅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温州经济发展走向衰落。这种产业模式缺乏核心技术,利润率较低,容易受 到市场环境的冲击。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币升值加快,货币政策的紧缩,种种因素的叠加最终压垮了 这些本来就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即使货币政策不紧缩,这些中小企业同样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 值的威胁,危机迟早会到来,等待他们的命运在这种模式诞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转型迫在眉睫,这不仅靠企业的努力,还需要国家政策的配合。加强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借贷,为转型提供 必要资金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发展摘要: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带动城市的产业更新、人口与空间优化,是新型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来源,要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发挥新型工业化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动力机制作用。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城市化不再强调人口单向迁移与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是注重于城市的品质发展与集约发展;信息化逐渐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相融合,使三次产业具备了新的内涵,并提升城市化过程的质量。
与传统工业化不同,我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提出必然要求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成为新型城市化的新动力。
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当前中国已进入城市化的中期阶段,信息化和工业化是新型城市化的根本动力,而新型城市化恰恰是四化融合在空间形态上的体现与要求。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工业化赋之予“新型”两字,是相对于我们以往走过的、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
“新型”工业化是把信息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相叠加,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背景下,推进现代工业化的进程。
有的学者(简新华、向琳,2004;王新天,200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解释新型工业化的“新”,认为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以集约型增长为主、力求产业结构优化,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
江小涓(2002)认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条经济高速增长同时降低能耗和污染、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又扩大就业的效益与速度完美结合的工业化道路”。
胡鞍钢(2003)结合产业结构升级、就业、经济增长和环保等方面,认为“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在节能减排的条件下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工业化”。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结中央的指导思想与国内学者的拓展研究,我们认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涵义是:其一,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科技,通过科技带动工业升级,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其二,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经济发展绩效;其三,新型工业化要发挥人才优势,逐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以智力代替劳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四,新型工业化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高新产业代替传统制造业,特别要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与转型国家和发达国家曾经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的角度来看,中国现在要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1.新型工业化是由科技创新和信息化驱动的工业化。
信息化是一个过程,是由信息技术引起的工业社会向信息经济社会转变的过程。
欧洲发达国家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道路,不存在如何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同步推进关系的的问题。
我国目前处于传统工业化的中期阶段,面临传统工业化进程与信息化时代相互融合的任务,意味我国要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跨越式发展道路,必须在工业化过程中吸收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以信息化驱动工业化升级,以工业化提升信息化发展,实现二者的互动与融合。
2.新型工业化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
经济效益强调社会成本的节约,符合现代集约发展的思想。
传统工业化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低产出、高能耗,尽管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比较快,但经济效益却比较低。
新型工业化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辩证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注重科技创新的作用,使生产能力有质的突破,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新型工业化是以集约型增长为主的工业化道路。
传统的中国工业化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上新项目、建新工厂,不断投入资金、物质和劳动力来带动工业生产,是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高能耗、低投入,整个工业化过程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成效却不理想。
而新型工业化是强调以集约型增长为主的工业化,包括重视资源节约、能耗降低的生产过程,重视科技创新和科学研发的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改善工业化的质量和效益。
4.新型工业化是力求产业结构优化的工业化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工业的战略选择,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畸形的产业结构,造成严重的比例失衡。
而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根据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科技时代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破解我国产业结构发展中的失衡问题,促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
5.新型工?I化是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中国工业化的前期阶段走的是西方国家的老路,过度依赖资源的投入、环境不断遭到破坏,水源土壤污染严重。
以自然环境恶化为代价的工业增长得不偿失,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再不能走这样的老路,唯一的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技术替代资源消耗,以清洁生产替代污染排放,发展科技产业与绿色产业,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资源,走“边发展边保护”的新路子。
二、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的作用机理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驱动力,而新型城市化强调集约、环保、可持续生态经济高效,这就必然需要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型,突出新型工业化的科技、高效、集约、环保的特性。
1.新型工业化以其创新特性增强城市的集聚功能。
集聚功能是城市的基础功能,人口、资本与产业等要素的集聚造就了城市的繁荣。
由于传统要素的有限性,传统产业面临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围绕这些产业建立起来的城市集聚功能会不断弱化,城市经济发展逐渐停滞、走向萧条。
中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和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无一能逃过产业发展的规律。
因此,对于城市来说,保持工业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城市的集聚功能至关重要。
保持工业的自我更新能力关键在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信息化,载体是知识经济,表现是创新能力。
不断创新与生产力的释放使处于新型城市化阶段的城市拥有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知识元素的无限扩展性和快速衍生能力使这些城市的集聚功能得以不断持续。
2.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空间的优化利用。
传统工业化只注重产业的集聚而缺乏对空间利用的规划,加上地方政府间的过度竞争,大量的产业园区造成土地利用的浪费,城市的扩张存在规模边际效应,会带来“规模不经济”。
与传统工业化不同,新型工业化更关注空间优化利用,主张产业集聚与产业扩散的有机融合,标准化与模式化的生产制造环节,以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从城市中心向周边扩散;与此同时,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和商务活动频繁的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向城市中心集聚。
3.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的人力资源优化。
新型工业化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更高,更有利于吸引高端的人力要素集聚。
但同时新型工业化发展要重视对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关系的把握,重视高新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毕竟工业部门是就业的主渠道,要吸取先行国家出现的就业问题的教训与经验,把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大社会就业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起到提升城市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水平的作用。
4.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新型工业化关注“绿色”,坚持资源集约利用与环境保护,把可持续发展放在根本和首要地位。
从非流动经济要素上讲,新型工业化可实现土地、水、电力、能源等要素的集约利用,使区域内土地利用效率、万元GDP水耗和能耗达到最佳;从环境治理上讲,新型工业化可实现污染治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从可流动经济要素上讲,新型工业化可实现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的优化组合。
因此,突出“绿色”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将极大提升城市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发挥新型工业化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动力机制作用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必须以新型工业化作为最核心的驱动力,实现以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目标的一系列战略性的产业结构转型。
1.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地方政府要加强自主创新的统筹规划与部署引导,制定和完善鼓励创新的产业政策,扶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财政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的支持,改善金融机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完善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等投融资支持,鼓励企业逐步成为科技投入、技术开发与高新技术产业化运用的主体。
大力推进产学研三者联合,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成立研究发展机构、产业技术合作等技术创新组织;健全各类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可以转制为企业化经营的经济实体,为企业提供市场化的技术创新指导与咨询服务。
2.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发展新型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前提要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
现阶段要抓住国际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浪潮带来的发展机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信息技术,尤其是加快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推动我国产业链向中高端升级,实现开放式、全方位、跨越式发展。
发展信息产业重点要加大对软件产业、集成电路、新型材料、通信产品、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产业等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国内信息技术企业占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主要电子信息产品销售量占全球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0%以上。
3.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行业。
重点要放在大型装备制造、冶金、石化、汽车、纺织工业、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上,加大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培养,围绕着改进质量、提高效率、节能减排的目标,促使其科技水平、装备水平、工艺水平有质的飞跃。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手段,提升传统行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产品的研发、设计、加工、制造、营销管理、仓储物流以及售后服务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有大幅的进步。
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改善、能耗水耗指标下降、污染废弃物排放大幅减少,传统工业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快速提升。
4.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作为新型工业化战略的重要构成,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带来的发展机遇,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获取科技与产业发展主导权,提升我国经济发展实力的核心战略。
因此,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根据当代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所具备的科技、产业、人才基础,实现立足,着眼长远,明确提出现阶段重点培育发展节能环保等七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