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总

合集下载

动植物检疫检验学全部重点完整版概要

动植物检疫检验学全部重点完整版概要

第-章绪论一、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概念"动物丹是指饲养、野生的活动物,如畜、禽、昌、蛇、龟、鱼、虾、蟹、贝、蚕和蜂等。

"动物产品丹是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如生皮张、毛类、肉类、脏器、油脂、动物水产品、奶制品、蛋类、血液、精液、胚胎、骨、蹄和角等。

"植物丹是指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及其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等。

"植物产品丹是指来源于植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病虫害的产品,如粮食、豆、棉花、油、麻、烟草、子仁、干果、鲜果、蔬菜、生药材、木材和饲料等。

二、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7.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三、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目的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4.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1. 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使其免受国际上重大疫情灾害的影响:2. 维护国家经济权益与安全,促进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

3. 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第二章动物、动物产晶检疫审批一、动钧、动物产品检疫审批的目的1. 对于输入或通过中国境内运输的检疫物防止危险性动物传染病传入我国:2. 让进口单位在进口前了解我国的检疫要求,在对外谈判中做到心中有数,在签订合同时将我国的检疫要求列入合同,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进口单位可以依据合同提出索赔,避免损失:3. 检验检疫机关根据事先己掌握的输出国或地区疫情,决定是否同意输入或过境。

二、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审批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

2. 中国与输出国签订的双边检疫协定(含协议、备忘录、条款)。

3. 输出国家或地区的动物疫情情况。

根据国际兽医局(OIE) 的报告、我国驻外使馆的通知及派出昌医官的汇报,随时掌握着国外的疫情情况。

动植物检疫总所关于下发《进境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五个动物检疫规章的通知

动植物检疫总所关于下发《进境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五个动物检疫规章的通知

动植物检疫总所关于下发《进境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五个动物检疫规章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撤销)•【公布日期】1992.04.25•【文号】总检动字[1992]10号•【施行日期】1992.04.25•【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动植物检疫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总所关于下发《进境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五个动物检疫规章的通知(总检动字〔1992〕10号)各口岸动植物检疫局、动物检疫所: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现将《进境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出境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出境动物产品检疫管理暂行规定》、《过境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管理办法》及《进境动物产品检疫管理办法》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进境动物检疫管理办法》2.《出境动物检疫管理办法》3.《出境动物产品检疫管理暂行规定》4.《过境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管理办法》5.《进境动物产品检疫管理办法》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五日附件1进境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动物为饲养、野生的活动物。

第三条大中动物是指黄牛、水牛、牦牛、马、骡、驴、骆驼、象、斑马、猪、绵羊、山羊、鹿、狮、虎、豹、狐狸等。

小动物是指犬、兔、貂;鸡、鸭、鹅、鸽等禽类、鸟类;鱼、蟹、虾等水生动物以及蜂、蚕、蛤蚧等其他动物。

第四条输入动物,货主或其代理人须按《进境动物审批管理办法》办理审批手续。

第五条根据中国与输出国政府签订的动物检疫条款或检疫要求,在输入动物前,国家动植物检疫机关派遣动物检疫人员赴输出国执行检疫任务,所需费用由输入动物的货主或代理国承担。

第六条输入大中饲养动物,货主或其代理人在动物抵达口岸前60天向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报检。

输入其他动物,货主或其代理人应在动物抵口岸前15天报检。

第七条输入的大中饲养动物须在国家动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进口动物隔离检疫场隔离检疫,输入其他动物须在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认可的隔离检疫场所隔离检疫。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之动植物检疫法规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之动植物检疫法规

培训。
12
2020/
二、国际组织与相关法规
WTO的基本组织结构
① 部长级会议(Ministerial Conference)是最高权力机构,部长级会议由所有成员 的代表组成,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在部长级会议之间,其职能由总理事会(
General Council)代为行使。 WTO总干事由部长级会议任命,总干事直接领导 WTO秘书处。
13
2020/
二、国际组织与相关法规
《SPS协定》简介
《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的协定》(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简称SPS Agreement或SPS协定)
《SPS协定》包括在附件1A中,是WTO针对动植物安全与检疫问题而专 门制定和实施的一个国际准则,对世界动植物检疫具有深远的影响,掌握 并运用《SPS协定》的相关规则对各国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协定》的制订成为时代与贸易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15
2020/
二、国际组织与相关法规
《SPS协定》的总体目标
维护各成员政府所规定的其认为合适的健康水平的主权,但保证这种主权 不得滥用于保护主义的目的,同时不对国际贸易形成不必要的壁垒。在 SPS协定中,重申不应阻止各成员采纳或实施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 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但这些措施的实施方式不在情形相同的成 员之间构成任意或不合理的歧视,或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的限制。
5
2020/
一、动植物检疫法规概述
动植物检疫法规的发展规律
① 动植物检疫法规是在与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长期斗争中应运而生; ② 动植物检疫法规由单项禁令向综合性法规方向发展; ③ 动植物检疫法规由个别国家法规向国际性法规方向发展; ④ 动植物检疫法规是不断地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研究动植物检疫的学科,旨在减少动植物疾病、有害生物和其他危害因素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它涉及到对动植物的检测、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以及对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检验检疫。

一、动植物疾病预防动植物疾病是导致农作物和畜禽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预防这些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在动植物疾病预防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 检疫检验:对进出口的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进行检验,确保其不携带病原体或其他危害生物。

2. 疫情监测:定期对农作物、果树和畜禽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3. 疫苗开发与接种:开发适合的动植物疫苗,对易感动物进行预防性接种,提高它们的抵抗力。

二、动植物进出口检验检疫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检验检疫是保障国家农业安全和贸易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检验检疫标准制定:制定和修订动植物进出口检验检疫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检验检疫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 证书签发:对符合出口要求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签发检验检疫证书,以确保货物符合目的地国家的要求。

3. 检疫检验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的检疫检验设施,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检验检疫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防控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还致力于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

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是对国家农业、生态和经济安全造成威胁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以下几方面需要重点关注:1. 边境监测:加强边境监测,严防动植物及其产品的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

2. 信息共享: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信息共享,及时了解全球动植物疫情和有害生物的动态。

3. 风险评估:对进出口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总结: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为了保障国家农业安全、促进贸易发展和减少动植物疾病传播的学科。

通过预防动植物疾病、确保动植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以及防止非法贸易和有害生物的传入,动植物检验检疫学为动植物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卫生检验与检疫主要课程

卫生检验与检疫主要课程

卫生检验与检疫主要课程卫生检验与检疫是指对动植物、动植物产品、食品、环境和人群等进行检验、检疫,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防止疫病传播的工作。

这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工作,需要掌握一系列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卫生检验与检疫的主要课程。

1.卫生学基础卫生学基础是卫生检验与检疫的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公共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对公共卫生学的发展历程、卫生工作的目标和原则、卫生状况的评价和监测、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卫生检验与检疫的重要课程之一。

它主要介绍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生态及其在疾病传播中的作用,学习者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和防控方法,为后续的检验和检疫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3.动植物疫病学动植物疫病学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主要介绍动植物疫病的种类、病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学习者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各种动植物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现代防控技术和策略,为动植物检验和检疫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4.食品安全学食品安全学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它主要介绍食品卫生安全的监测、评估和控制方法,学习者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检测方法、食品加工和贮藏的卫生控制措施,以及食品安全制度和标准的建立与实施,为食品安全检验和监管提供理论指导。

5.检验与检疫法规与标准检验与检疫法规与标准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它主要介绍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学习者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国家和国际对于卫生检验与检疫的要求和规定,为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通过学习上述主要课程,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卫生检验与检疫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植物检疫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动植物检疫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动植物检疫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动植物检疫专业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实验、普通化学、农药学基础、组织切片技术、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动物病理学、动物卫生检验学、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卫生检验技术动植物检疫专业简介动植物检疫专业培养具备动植物检验检疫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家各级检验检疫部门、动植物产品卫生安全与监督机构、农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及进出口管理部门从事动植物病虫害检验检疫及防治、农畜产品及食品卫生安全检测、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管理、教学与推广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动植物有害生物的化验、检测、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 掌握有害生物的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能; 熟悉国家关于动植物防疫检疫、动植物进出口检疫、农畜产品卫生安全流通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动植物检验检疫理论与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动植物检疫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病毒学、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兽医病理学、动物卫生检验学、植物检疫、食品卫生检验技术、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动植物检疫技术、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组织切片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动植物生理病理、化验、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培养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②掌握有害生物的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能;③掌握动植物生理病理、化验、检测、病虫害防治的基本能力;④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⑤熟悉国家关于动植物防疫检疫、动植物进出口检疫、农畜产品卫生安全流通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⑥了解动植物检验检疫理论与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动植物检疫专业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畜禽疾病诊断、进出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验、肉品卫生检验、卫生检验、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及生物学领域等方面的工作。

动植物检验检疫 名词解释

动植物检验检疫 名词解释

动植物检验检疫名词解释1.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定义与意义动植物检验检疫(Animal and Plant Quarantine)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保护本国动植物资源的生物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防止携带病害、病毒和有害生物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入或传播到本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检验检疫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保障人畜安全和食品安全,维护生态平衡,遏制农业、林业和渔业资源的病虫害传播,防止种植业与养殖业生产资料和产品受到外来病虫害和污染物的危害。

2.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重要性动植物检验检疫在保护本国农业和生态系统免受外来入侵生物的侵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几个方面展示了动植物检验检疫的重要性:2.1 防止疫病传播动植物病害可能通过动植物及其产品传播到新的地区,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生态灾害。

实施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可以防止疫病的跨境传播,保障本国的农业生产和生物安全。

2.2 保护当地生态平衡外来植物可以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某些外来物种可能会成为入侵物种,危害本土植物、昆虫和动物的生存。

动植物检验检疫可以防止外来物种的输入,从而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

2.3 维护食品安全动植物产品是人类主要的食品来源之一,在食品供应链中起着重要作用。

检验检疫能够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携带病毒、有毒物质或其他有害生物的动植物产品进入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福祉。

2.4 促进国际贸易动植物检验检疫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确保出口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和要求,动植物检验检疫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并有助于建立互信机制和国际贸易规则。

3.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实施措施3.1 检验检疫检测技术动植物检验检疫依赖于各种检测技术,以确认动植物及其产品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常见的检测技术包括PCR(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学方法、生物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3.2 国际标准与法规动植物检验检疫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国际标准和法规的制定对于确保检验检疫过程的一致性和高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工程(动植物检疫方向·非师范类)专业

生物工程(动植物检疫方向·非师范类)专业

2005级生物工程(动植物检疫方向)专业适用本教学计划生物工程(动植物检疫方向·非师范类)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学制、授予学位专业代码:070402 专业名称:动植物检疫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二、专业培养目标规格㈠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动植物检验检疫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动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动物产品、植物产品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国家各级检验检疫部门、动植物产品卫生安全与监督机构、农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及进出口管理部门从事动植物病虫害检验检疫及防治、农畜产品及食品卫生安全检测、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管理、教学与推广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㈡专业培养规格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热心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2、系统掌握植物科学、动物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掌握数学、化学等其它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4、具有健全的心理和生理素质,能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真理,经得起成功和失败的考验,与社会和他人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利用外文资料和计算机,并达到规定的国家外语、计算机等级水平。

6、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体健康。

7、了解生物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及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状况。

毕业生能胜任各级检验检疫部门、动植物产品卫生安全与监督机构、农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及进出口管理部门从事动植物病虫害检验检疫及防治、农畜产品及食品卫生安全检测、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管理、教学与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三、专业主干课程植物形态学、植物系统学、无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植物检疫学、昆虫学、动物检疫学、食品安全与卫生检验、仪器分析等。

2013动植物检疫学B卷参考答案

2013动植物检疫学B卷参考答案

2013动植物检疫学B卷参考答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名词解释(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疫区:在发生严重的或当地新发现的动物传染病时,由县以上农牧行政部门划定,并经同级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实行封锁的地区。

2。

动植物检疫:就是通过对进出境货物、运输工具、邮寄物、人员携带物实施检疫,防止外来有害生物传入,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3. Pest Risk Analysis(PRA):以生物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4。

凝集反应:指颗粒性抗原例如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后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5。

平板划线接种法:通过平板划线后,可使细菌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有利于从含有多种细菌的标本中分离出目的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填空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导致外来有害生物大爆发的因素有:天敌、环境、寄主及人为因素.2。

细菌的培养方法有: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及厌氧培养法。

3. 病毒分离培养方法有:组织培养、鸡胚接种及动物接种。

4. 免疫血清学技术主要包括中和试验、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标记技术等.5。

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即PCR、核酸杂交、寡核苷酸指纹图谱、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

6. 布鲁氏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细菌学检查,动物接种,血清学疑集反应,变态反应诊断,牛乳汁环状反应诊断.7。

炭疽病的病理变化有尸僵不全,从鼻孔和肛门等天然孔流出不凝固的暗红色血液,血液黑红、浓稠、呈煤焦油样。

8。

大肠杆菌病原为埃希氏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的卵圆形或杆状菌,大多数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一般不具有可见的荚膜。

9. 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无鞭毛,不形成芽胞和荚膜,常呈葡萄串状排列,在脓汁或液体培养基中常呈双球或短链状排列。

动植物检疫专业学什么

动植物检疫专业学什么

动植物检疫专业学什么简介动植物检疫是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动植物检疫专业是培养具备动植物检疫技能和知识的专业人才,使其能够在动植物疫情防控、检疫检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学习内容及重要性。

1. 动植物疫情防控知识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学习内容之一是动植物疫情防控知识。

学生将学习各种动植物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防控方法等内容,以便能够准确判断疫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检疫技术和方法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学习内容还包括检疫技术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各种动植物疫情的检疫技术和方法,包括检疫物资采集、标本处理、实验室检验等方面的技能。

这些技能对于准确判断植物或动物是否感染病原体及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3. 进口、出口检疫规程和法规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学习内容还包括进口、出口检疫规程和法规。

学生将学习国内外相关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国际协定和标准等内容,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执行检疫程序。

4. 危险生物安全管理动植物检疫专业还将学习危险生物安全管理知识。

学生将学习危险生物和生物制品的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置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生物材料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5. 工作实践和交流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学习内容还包括工作实践和交流。

学生将参与动植物疫情监测、病原鉴定、疫情调查等实践活动,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将与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了解最新的动植物检疫知识和技术发展趋势。

总结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学习内容涵盖了动植物疫情防控知识、检疫技术和方法、进出口检疫规程和法规、危险生物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学生将能够在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ZI707013120学时/学分:32/2一、课程性质与适用专业《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是动植物检疫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涉及动植物检疫学、法学等领域,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动物卫生行政法及动植物检验检疫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学生的动植物检验检疫法律法规意识。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动物卫生行政法、动物卫生行政执法与救济,我国主要的动物卫生法律制度,包括动物防疫、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动植物检验检疫法律制度,包括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国境卫生检疫法。

适用专业:动植物检疫专业(动物检疫方向)二、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到达以下几方面的目标:课程目标1:初步r解法学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法律法规意识。

课程目标2:深刻理解兽医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防疫、检疫和检验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课程目标3:熟悉动物防疫、检疫、环境保护、动物产品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课程目标4:基本了解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运行规那么,具备一定的国际动物卫生法知识。

课程目标5:增强用法律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6:掌握国家关于动物防疫检疫、产品进出口检疫及安全流通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开展需求,能够从事检务、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理论教学局部1.法学基础理论(支撑课程目标1、2、3)(1)了解我国古代卫生法的相关情况。

培养学生对动物卫生法学的兴趣,认识动物卫生法的重要性以及对自己未来工作的重要影响。

(2)掌握动物卫生法的调整对象、动物卫生法律关系及动物卫生法律责任;熟悉法的本质、渊源和实施,了解法律体系、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和法律制裁。

《动植物检疫》期末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疫》期末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疫》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解1、动植物检疫:通过动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制、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动、植物病、虫等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和人类身体健康的综合管理体系。

2、动植物检验检疫: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促进农、林、牧、渔各行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由法定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进出境以及国内流通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以及装载容器、包装物和铺垫材料、运输工具及运输人员,分别实施检验、检疫、鉴定、监督管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3、动植物检疫法规:指为了预防、控制、扑灭动植物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农林牧业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法令,对进出境和国内地区间调运植物、动物及动植物产品及其它应检物进行检疫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动植物检疫的法规、条例、细则、办法和其他单项规定等。

4、定殖:当一种有害生物进入一个地区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长期生存。

5、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评价生物或其它科学和经济证据以确定是否应限制某种有害生物以及确定对它们采取任何植物检疫措施的力度的过程。

6、疫区:是由官方划定的已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危害,并由官方采取措施控制的地区。

低度流行区:是指经主管当局认定,某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水平低,并已采取了有效的监测、控制或根除措施的地区。

7非疫区: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

8非疫生产点:9、非疫产地:指科学证据表明某种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当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地区。

一般应用于作为生产单位操作的任何场所和田地。

25、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以生物的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10、检疫审批:又称检疫许可,指在调运、输入动植物及其产品之前,输入单位须向检验检疫机关预先提出申请,检疫机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结合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经过审查做出是否批准引进或动物过境的法定程序。

动植物检疫专业认识

动植物检疫专业认识

动植物检疫专业认识什么是动植物检疫专业?动植物检疫专业是一门专门研究动植物疫病控制和检疫工作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动植物疫病防控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对进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的知识和操作流程。

动植物检疫专业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国家的农业和生态环境,防止疫病传入和传播。

动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动植物检疫工作对于维护国家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检疫工作,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1.疫病传入:进口动植物及其产品可能携带病原体,这些病原体有可能对国内的动植物和环境造成破坏。

及时发现和隔离这些病原体,是防止疫病传入的关键。

2.疫病传播:已经入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中可能携带疫病,如果不进行检疫和监控工作,这些疫病可能传播到国内的农作物和养殖业中,引发疫情和病害扩散。

3.生态平衡破坏:动植物检疫工作不仅仅关乎农业生产,还关乎生态平衡的维护。

非本地区的入侵物种和病原体可能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带来生态系统的破坏。

综上所述,动植物检疫工作是保护国家农业、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必要措施。

动植物检疫的主要工作内容动植物检疫包括以下主要工作内容:1.检疫规划和监管:制定和实施动植物检疫的相关法规、标准和政策,确保检疫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检疫证书和审批:为进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提供检疫证书,并对进口产品进行审批和检验,确保符合国家的检疫要求。

3.检疫检验:对进口和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确保其健康和符合相关标准。

4.检疫监测和预警:建立动植物疫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评估疫病的风险,提供预警和应对措施。

5.检疫处理和隔离:对进口或国内发现的病害动植物进行处理和隔离,控制疫病的传播和扩散。

动植物检疫的职业前景和要求动植物检疫专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需求稳定的职业。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全球化的发展,对动植物检疫工作的需求不断增加。

从事动植物检疫工作需要具备以下专业的技能和知识:1.疫病学和植物病理学知识:了解动植物的常见疫病和病害防治方法,具备判断和识别疫病的能力。

植物检疫学重点内容

植物检疫学重点内容

《植物检疫学》内容第一章概论四、植物检疫的性质和特点1、性质①通过立法手段制止危险性的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它不同于一般的技术防治措施,需要有国家授权的植物检疫机关执行,是高水平,标准的技术行政。

②是特殊的预防手段。

御疫病于国门之外”,带有强制性。

③需多部门,地区以至全社会的配合支持,否则难以取的检疫效果。

2、特点植物检疫的特点概括为:预防与铲除相结合,法规与技术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全局与局部相统一。

集法规、行政和技术于一体的一门综合管理的科学。

第二章植物检疫的体系和法规一、植物检疫体系机构和职能1. 我国现行的植物检疫体系和机构(1)植物检疫主管部门:我国的植物检疫体系目前由口岸检疫、国内农业检疫及林业检疫三部分组成。

国家有关植物检疫法规的立法和管理由农业部负责。

口岸的进出境植物检疫现由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管理;国内的植物检疫则由农业部和林业部总局分别负责,国内县级以上各级检疫机构受同级农业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的管理体制。

农业部主管全国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

(2)植物检疫技术依托单位:包括植物检疫的科研单位、培训基地和学术团体、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的动植物检疫实验所、农业部植物检疫机构所属的国家植物检疫隔离场、全国农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心、国家林业局所属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以及农业院校的有关机构。

植物检疫人员培训基地有天津和浙江两处的植物检疫培训中心。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下设有植物检疫专业委员会。

2. 植物检疫机构的职能(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口岸检疫):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作为具体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口岸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工作;制定与贸易伙伴的国际双边或多边协定中的有关检疫条款;处理贸易中出现的检疫问题;收集世界各国疫情,提出应对措施;办理检疫特许审批;负责制定与实施口岸检疫科研计划等。

(2)农业检疫(农业部)和林业检疫(林农业部):农业部所属植物检疫机构和国家林业局所属森林检疫机构作为具体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国内植物检疫工作;起草植物检疫法规;制定并发布植物限定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应检植物、植物产品名单;负责国外引种审批;扩展国内疫情普查,汇编全国植物检疫资料,推广检疫工作经验组织检疫科研,培训检疫技术人员。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考试复习重点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2生物技术动物方向石永强张万博1.动植物检验检疫: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促进农林牧渔个行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有法规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处境以及国内流通的动植物产品,以及装载容量,包装物和铺垫材料运输工具及运输人员分别实施检查检疫鉴定监督管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定性,预防性,强制性,权威性,科学性,长远性,综合性,国际性。

3.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效益:①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②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特别是当经济效益发生重大变化时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

③生态效益:生态效益具有潜在性预防性长远性难逆转性。

4.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1、发达国家性2、发展中国家性3、经济共同体性4、自然环境优越性5、工商业城市型5.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指为了预防控制扑灭动植物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农林中农业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法令,对进出境和国内地区间调运植物动物及动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进行检疫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动植物检疫的法规,条例,细则,办法和其他单项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①输入动物、动物产品、植物种子、种苗等其他繁殖材料的,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②携带、邮寄植物种子、种苗以及其繁殖材料进境的,必须事先提出审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③携带、邮寄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物主有检疫要求的有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实施检疫④国家禁止下列各物进境:(1)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2)动植物疫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3)动物尸体,例如动物标本(4)土壤。

1982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第一步正式的对外动植物检疫法规。

植物检疫学重点内容

植物检疫学重点内容

《植物检疫学》内容第一章概论四、植物检疫的性质和特点1、性质①通过立法手段制止危险性的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它不同于一般的技术防治措施,需要有国家授权的植物检疫机关执行,是高水平,标准的技术行政。

②是特殊的预防手段。

“御疫病于国门之外”,带有强制性。

③需多部门,地区以至全社会的配合支持,否则难以取的检疫效果。

2、特点植物检疫的特点概括为:预防与铲除相结合,法规与技术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全局与局部相统一。

集法规、行政和技术于一体的一门综合管理的科学。

第二章植物检疫的体系和法规一、植物检疫体系机构和职能1.我国现行的植物检疫体系和机构(1)植物检疫主管部门:我国的植物检疫体系目前由口岸检疫、国内农业检疫及林业检疫三部分组成。

国家有关植物检疫法规的立法和管理由农业部负责。

口岸的进出境植物检疫现由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管理;国内的植物检疫则由农业部和林业部总局分别负责,国内县级以上各级检疫机构受同级农业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的管理体制。

农业部主管全国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

(2)植物检疫技术依托单位:包括植物检疫的科研单位、培训基地和学术团体、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的动植物检疫实验所、农业部植物检疫机构所属的国家植物检疫隔离场、全国农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心、国家林业局所属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以及农业院校的有关机构。

植物检疫人员培训基地有天津和浙江两处的植物检疫培训中心。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下设有植物检疫专业委员会。

2.植物检疫机构的职能(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口岸检疫):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作为具体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口岸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工作;制定与贸易伙伴的国际双边或多边协定中的有关检疫条款;处理贸易中出现的检疫问题;收集世界各国疫情,提出应对措施;办理检疫特许审批;负责制定与实施口岸检疫科研计划等。

(2)农业检疫(农业部)和林业检疫(林农业部):农业部所属植物检疫机构和国家林业局所属森林检疫机构作为具体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国内植物检疫工作;起草植物检疫法规;制定并发布植物限定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应检植物、植物产品名单;负责国外引种审批;扩展国内疫情普查,汇编全国植物检疫资料,推广检疫工作经验组织检疫科研,培训检疫技术人员。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一、名词解释1.检疫监管:检疫机关对进出境或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实行监督管理的检疫程序。

2.检疫处理:一种采取扑杀即全部杀掉,尸体深埋或焚烧,另一种则退回。

对于动物产品也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3.隔离检疫:是将进出境或国内调运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内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4.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输入的法定程序。

5.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

6.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地)间或省(地)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7.检疫申报: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定程序。

8.动物疫病:指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9.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是以生物的或者其它科学的和经济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10.限时检疫:11.植物疫区:是指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分布未广的情况下,对发生了这一有害生物的地区,为了防止其向未发生地区传播扩散,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封锁,消灭措施的区域。

12.植物保护区:是指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较普遍的情况下,对尚无此有害生物分布的地区,为了防止其被污染或被人为传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保护措施的区域。

1.植物产品:是指来源于植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病虫害的产品,如粮食、豆、棉花、油、麻、烟草、籽仁、干果、鲜果、蔬菜、生药材、木材、饲料等。

2.实验室检测:是指借助于实验室仪器设备对动物样品进行动物疫病检查、鉴定的法定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名词解释1. 植物产品:未经加工的植物产品(包括谷物)或它们加工后的产品,产品本身或在加工它们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的风险。

2. 动物产品: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如生皮张、毛类、肉类、脏器、油脂等。

3. 检疫物(限定物):指要求进行检疫措施的任何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包裹、容器、运输工具、土壤、贮藏地和任何能够隐藏和传播有害生物的微生物、物体和材料,特别是那些涉及国际运输的地方。

4. 检疫性有害生物: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5.检疫审批: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的法定程序。

6.检疫申报: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定程序。

即检疫物在到达前或到达时,货主或代理人必须及时向检疫机关进行检疫申报,以利于办理提货手续.7. 检疫出证:指检疫机关根据进出境或调运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的检疫和除害处理结果,签发相关单位证书并决定是否准予调运的程序。

8.检疫处理:对国内或国际贸易调运的经检验不合格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由检验检疫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性处理措施的过程。

9.风险分析:指危害因素确定、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的过程。

10.SPS协定:指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的协定,是WTO针对动植物安全与检疫问题而专门制定和实施的一个国际准则。

11. 现场检疫:是检疫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输入或输出的应检物进行检查和抽样,并初步确定是否符合相关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

12.隔离检疫:将进出境或国内调动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间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13.动物疫病:是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4. 检疫性一类动物疫病:指对人畜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疫病,如口蹄疫、猪瘟、牛瘟、蓝舌病等。

15. 人畜共患病: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即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相互关系的人和脊椎动物的疾病。

16. 同步检疫:将离体的内脏、头、蹄等吊上挂钩或装入托盘,在转移时与胴体在两条平行轨道上同步运行,始终保持同时对照的集中检验。

17.有条件食用:凡患有一般传染病、轻症寄生虫病和病理损伤的胴体和脏器,根据病理损伤的性质和程度,经过无害化处理,其传染性、毒性等危害消失或寄生虫全部死亡的,则可有条件食用。

18. 异常乳:指奶牛在泌乳过程中,由于奶牛本身的生理、病理原因及其他各种因素造成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的乳。

19. 有害生物:指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害的生物。

20.蛋黄指数:蛋黄高度与蛋黄直径之比。

新鲜蛋指数为0.40~0.44,小于0、25时,蛋打开倒出时即成散蛋黄。

21.哈夫单位:根据蛋白的高度与蛋重之间的回归关系来计算出一个蛋的蛋白高度。

100最好,30最差。

一般情况下,特级蛋哈夫单位必须在72以上。

22.过氧化值:指100g油脂中所含过氧化物从氢碘酸中吸出碘的质量(g)。

过氧化值是反映油脂氧化酸败程度的。

23.风险评估:指对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传入、扩散的可能性及其造成危害的评估。

24. 疫区:是指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未广的情况下,对发生了这一有害生物的地区,为了防止其向未发生地区传播扩散,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封锁、消灭措施的区域。

25.保护区:是指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较普遍的情况下,对尚无此有害生物分布的地区,为了防止其被污染或被人为传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保护措施的区域。

26.转基因生物:又称为基因修饰生物体CMO,是采用基因工程将外源基因(从各种生物中分离或人工合成)转移到原来不具有这种基因的生物体内,使之有效表达并遗传,由此获得的基因改良生物。

27.产地检疫:通常是指植物检疫机构对申请检疫的单位或个人所生产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及农产品(含森林植物的种子、苗木个林产品)等,在原产地生产期间所进行的检疫检查、检测以及必要时的监督除害处理,并根据检查、检测和除害处理结果出具相关证明的全过程。

28. 熏蒸处理: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使用熏蒸剂在船舱、仓库、帐幕、集装箱等能密闭的场所毒杀有害生物。

29.动植物检验检疫:指借助于立法和法规对来自疫区的可疑动植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应检物品,实行强制性的检查和处理,以防止疫情传播蔓延,从而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保证人体健康的活动。

填空题1.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四个基本特征:预防性、法制性、技术性、国际性。

2. 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1)自然环境优越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2)发达国家型:美国、加拿大3)经济共同体型:欧盟(如法国、意大利、英国等)4)发展中国家型: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部分美洲、非洲国家5)工商业城市型: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3.目前,有关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工作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对外动植物检疫工作由国家质检总局下属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承担。

4.WTO:世界贸易组织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FAO:联合国粮农组织I SPM: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CAC:食品法典委员会5.《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检疫范围: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包装材料及装载容器、运输工具、其他检疫物。

6.检疫项目: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运输工具检疫、国际邮包检疫、旅客检疫。

7.禁止进口物品名单:1)动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2)来自疫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3)动物尸体;4)土壤。

8.检疫操作规程:报检、现场检验(临床检疫)、实验室检验、结果评定、证书签发。

10.进境动物检疫程序:1)进境动物检疫许可证的申请;2)境外产地检疫;3)报检;4)进境现场检疫;5)隔离检疫;6)实验室检查;7)检疫结果的判定和出证;8)检疫处理;9)资料的收集和保存11.动物检疫可分为:国境检疫、国内检疫。

国境检疫:为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传出国境而实施的疫病检查。

国内检疫:国内各地区包括各省(区)、地、市、县、乡、镇所实施的疫病检查,动物防疫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动物防疫活动。

12.病料的保存:1)细菌检验材料保存于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或者3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中。

2)病毒检验材料保存于5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或鸡蛋生理盐水中。

3) 病理组织学检验材料保存于10%福尔马林溶液或95%酒精中固定。

13.目前病毒分离常用的方法:动物接种培养、鸡胚培养、组织细胞培养。

14.常用的动物实验技术:动物保定法、动物接种法、动物的临床观察、动物采血法、动物尸体剖检法15.一类动物疫病:如口蹄疫、猪瘟、牛瘟、蓝舌病等。

二类动物疫病:如狂犬病、炭疽、弓形虫病等。

三类动物疫病:如肝吸虫病、丝虫病等。

16.宰前检疫的方法:静态、动态、饮食状态观察和看、听、摸、检四大技术要领。

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感官检验为主,实验室的病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理化学检验为辅。

感官检验的方法包括:视检、触检、嗅检、剖检。

宰后检疫的三个基本环节:头部检验、内脏检验、胴体检验;对于猪还必须增加皮肤检验和旋毛虫检验两个环节。

动物检疫结果:合格、不合格。

17、.种子等繁殖材料过境要进行隔离检疫。

隔离检疫的5个步骤:供试材料登记、初步检验与处理、栽培合格的材料、生长期检验与处理、出证放行。

. 18、现场检验检疫技术内容:1)直接检验2)过筛检验3)软X光透视检验4)检疫犬检查实验室检验检疫技术1)相对密度检验2)染色检验法:革兰氏染色和鞭毛染色法3)直接镜检4)洗涤检验法5)分离培养检验6)血清学检验法7)生理生化测定8)噬菌体检验法9)保湿萌芽检验10)诱捕器诱集检验11)鉴别寄主检测12)植物病原线虫的各种分离方法19. 除害处理的方法:1)物理方法:高温、低温、微波、高频、辐照处理;2)化学方法:药剂熏蒸处理、喷药处理、药液浸渍处理、药剂拌种处理。

常用熏蒸剂:溴甲烷、磷化氢、硫酰氟、环氧乙烷、氯化苦。

20.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主要包括3大类别:检疫性植物病原物、检疫性害虫、检疫性杂草。

21、检疫性植物病原物分为检疫性植物病原真菌、检疫性植物病原细菌、检疫性植物病原线虫、检疫性植物病原病菌。

22、发证时间指检疫结果出来的时间。

23、炭疽二类动物疫病,病原菌:炭疽杆菌。

最常见临床表现:败血症。

简答题1.什么是动植物检疫?请简述动植物检疫的主要目的。

答:动植物检疫指借助于立法和法规对来自疫区的可疑动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应检物品,实行强制性的检查和处理,以防止疫情传播蔓延,从而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保证人体健康的活动。

主要目的:1)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及扩散;2)保护农、林、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3)促进国际及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

2.什么是检疫审批?请简述动植物检疫审批的目的。

答:检疫审批: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的法定程序。

动植物检疫审批的目的:为了保护中国农、林、牧、渔业的生产安全,降低外来有害生物随进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它检疫物传入中国的风险。

3.检疫处理应按哪些原则办理?答:1)检疫处理必须符合检疫法规的有关规定,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2)检疫处理措施应当是必须采取的,应设法使检疫处理所造成的损失减低到最小。

3)检疫处理方法必须完全有效,能彻底消灭限定的有害生物,完全杜绝限定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展。

4)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应当安全可靠。

5)凡涉及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农药管理、商品检验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措施,应征得有关部门的认可,并符合各项管理办法、规定和标准的要求。

6)检疫处理应该快速,尽量减少对正常贸易的影响。

7)检疫处理必须在检验检疫机关的监管下实施。

4.实施动物检疫的主要手段和措施有哪些?答:1)禁止进口措施;2)检疫审批(动物的审批分为:一般审批、特许审批)3)实施检查和检验;4)隔离检疫;5)检疫处理;6)检疫监督;7)疫情监测与预警(注意各负责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兽医技术机构对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情况应进行监测;省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根据预测及时发出动物疫情预警;接到预警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