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精密机床的主动隔振系统研究_王加春

超精密机床的主动隔振系统研究_王加春
超精密机床的主动隔振系统研究_王加春

机械机床毕业设计9CA6140横向进给系统及刀架的数控改造

CA6140横向进给系统及刀架的数控改造 学生: 学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电一体化 指导教师: 机电工程系 年六月

摘要 所谓数字控制机床是按照含有机床(刀具)运动信息程序所指定的顺序自动执行操作的过程。而计算机数控机床就是数控机床在计算机监控下进行工作。它的优点很多,可以在同一机床上一次装夹可完成多个操作,生产率显著提高等优点,但它的价格昂贵。由于我国现在使用的机床大多数为普通车床,自动化程度低,要更新现有机床需要很多资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零件加工我们选择机床经济型数控改造。纵向进给机构的改造:拆去原机床的溜板箱、光杠与丝杠以及安装座,配上滚珠丝杠及相应的安装装置,纵向驱动的步进电机及减速箱安装在车床的床尾,不占据丝杠空间。横向进给机构的改造:拆除横向丝杠换上滚珠丝杠,由步进电机带动。总体设计方案:CA6140车床主轴转速部分保留圆机床的手动变速功能。车床的纵向和横向进给运动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最后,根据已知条件对纵向横向伺服进给机构进行设计与计算。 关键词:数控、车床、改造

ABSTRACT Numerical Control (NC) is any machining process in which the operations are executed automaticallu in sequences as specified by the program that contains the information for the tool movement .When Numerical Control is performed under computer supervision, it is called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CNC).CNC machines have many advantages over conventional machines. For example, there is a possibility lf performing operations on the same machine in one setup and production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ne of its disadvantages is that they are quite expensive. In our country conventional machine is used widely. So if the machines are replaced, there is going to need a large money. In order to agre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we can reform the conventional machines. The reformation of the vertical mechanism: we demolish the current smooth leading, leading screw and installing stand. Then replace the ball leaking to the relevant position. The reformation of the horizontal mechanism: we make the horizontal ball lead screw instead of the conventional screw. And Stepper motor drives the screw. The overall master design: the spindle’s gearshift of the CA6140 mechanism controlled by the former operating lever. The moving of the vertical table and the horizontal table is drove by the ball screw, which is drove by the Stepper motors. The last, we design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echanism on the basis of known numbers. Key word: Numerical Control、machining、information

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和横向进给系统的设计1

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和横向进给系统的设计1

1绪论 1.1数控系统的发展简史 1952年第一代数控系统——电子管数控系统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末,完全由固定布线的晶休管元器件电路所组成的第二代数控系统——晶体管数控系统被研制成功,取代了昂贵的、易坏的、难以推广的电子管控制装置。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数控系统——集成电路数控系统。1970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第四代数控系统——小型计算机数控系统,然后,随着微型计算机以其无法比拟的性能价格比渗透各个行业,1974年,第五代数控系统——微型计算机数控系统也出现了。应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组件的数控系统统称为计算机数控系统(CNC)。综上所述,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也随着不断更新,发展非常迅速,几乎5年左右时间就更新换代一次[1]。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科技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品进程,1990年日本机床产值数控化率达75%,美国达70.1%,德国达57%。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多种[2]。 1.2我国数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数控技术状况 目前,我国数控系统正处在由研究开发阶段向推广应用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过渡的时期。 我国数控系统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在重大关键技术(包括核心技术),已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自“七五”以来,国家一直把数控系统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支持,现已开发出具有中国版权的数控系统,掌握了国外一直对我国封锁的一些关键技术。例如,曾长期困扰我国、并受到西方国家封锁的多坐标联动技 当量的超精密数控系统、数控仿型系统、非圆术对我们已不再是难题,0.1m 齿轮加工系统、高速进给数控系统、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都已研制成功。尤其是基于PC机的开放式智能化数控系统,可实施多轴控制,具备联网进线等功能

毕业论文CNC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设计说明

1前言 我国数控车床从20世纪70年代初进入市场,至今通过各大机床厂家的不懈努力,通过采取与国外著名机床厂家的合作、合资、技术引进、样机消化吸收等措施,使得我国的机床制造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产量在金属切削机床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我国在五轴加工技术、高速加工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等方面与国外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有:1缺乏系统深入的科研工作, 难以对各种技术资料进行积累, 设计方法旧。2、缺乏实事的科学精神, 忽视了数控机床本身的技术特点、发展规律, 没有实事地制定数控机床发展的规划, 盲目性大。3、没有合理地运用资源。各个研究所孤军奋战,不通力合作,并且床行业人员素质低, 缺乏各方面人才。4、我国制造业大环境的制约。我国依靠引进和合作生产来发展各类主机, 至今我国许多高性能、新结构的数控机床大都为合作产品, 基本处于仿制阶段。 国产数控机床及其功能部件无论在技术参数上,还是在各种动态指标上,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均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国机床集团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BW60HS/I型系列高速卧式加工中心,并已批量进入市场。该机采用电主轴,主轴最高转速16 000 r/min,由零至最高转速的时间为l s,快速移动速度60 m/min。宁江集团开发的高速加工中心主轴转速高达40 000 r/min。 当前,在数控机床精密化方面,美国的水平最高,不仅生产中小型精密机床,而且由于国防和尖端技术的需要,研究开发了大型精密机床。其代表产品有LLL 实验室研制成功的DTM一3型精密车床和LODTM大型光学金刚石车床,它们是世界公认水平最高的、达到当前技术最前沿的大型精密机床。其它国家也相应研制成功各种类似的装备,如英国的Cran·field、日本的东芝机械等。近年来我国对超精密机床的研制也一直在进行。机床研究所研制成功了JCS一027型超精密车床、JCS一03型超精密铣床、JCS一035型数控超精密车床等。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第一章、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概述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一般结构如图图1-1所示: 图1-1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伺服 由于各种数控机床所完成的加工任务不同,它们对进给伺服系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可逆运行;速度范围宽;具有足够的传动刚度和高的速度稳定性;快速响应并无超调;高精度;低速大转矩。 1.1、伺服系统对伺服电机的要求 (1)从最低速到最高速电机都能平稳运转,转矩波动要小,尤其在低速如0.1r /min或更低速时,仍有平稳的速度而无爬行现象。 (2)电机应具有大的较长时间的过载能力,以满足低速大转矩的要求。一般直流伺服电机要求在数分钟内过载4-6倍而不损坏。 (3)为了满足快速响应的要求,电机应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大的堵转转矩,并具有尽可能小的时间常数和启动电压。电机应具有耐受4000rad/s2以上的角加速度的能力,才能保证电机可在0.2s以内从静止启动到额定转速。 (4)电机应能随频繁启动、制动和反转。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已开始采用高速、高精度的全数字伺服系统。使伺服控制技术从模拟方式、混合方式走向全数字方式。由位置、速度和电流构成的三环反馈全部数字化、软件处理数字PID,使用灵活,柔性好。数字伺服系统采用了许多新的控制技术和改进伺服性能的措施,使控制精度和品质大大提高。 数控车床的进给传动系统一般均采用进给伺服系统。这也是数控车床区别于普通车床的一个特殊部分。 1.2、伺服系统的分类 数控车床的伺服系统一般由驱动控制单元、驱动元件、机械传动部件、执行件和检测反馈环节等组成。驱动控制单元和驱动元件组成伺服驱动系统。机械传动部件和执行元件组成机械传动系统。检测元件与反馈电路组成检测系统。

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和横向进给系统的设计

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和横向进给系统的设计

目录 1 绪论 (3) 1.1 数控系统的发展简史及国外发展现状 (3) 1.2 我国数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 1.3 伺服系统的特点 (4) 1.4 设计的内容、目的和方法 (7) 2 总体方案设计 (8) 2.1 方案设计及总体布局 (8) 2.2 主切削力的计算 (8) 3 横向进给系统 (11) 3.1 已知技术参数 (11) 3.2 滚珠丝杠的计算及选择 (11) 3.3 校核 (14) 4 纵向进给系统 (20) 4.1 已知技术参数 (20) 4.2 滚珠丝杠的计算及选择 (20) 4.3 校核 (21) 5 床身及导轨 (26) 5.1 床身 (26) 5.2 导轨 (27) 6 数控系统选择 (29) 6.1 西门子数控系统的优点 (29) 6.2 数控连线图 (30) 7 数控编程 (31) 结论 (35) 致谢 (36)

1绪论 1.1数控系统的发展简史及国外发展现状 1949年美国帕森公司首先提出了机床数字控制的概念。1952年第一代数控系统——电子管数控系统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末,完全由固定布线的晶休管元器件电路所组成的第二代数控系统——晶体管数控系统被研制成功,取代了昂贵的、易坏的、难以推广的电子管控制装置。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数控系统——集成电路数控系统。1970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第四代数控系统——小型计算机数控系统,然后,随着微型计算机以其无法比拟的性能价格比渗透各个行业,1974年,第五代数控系统——微型计算机数控系统也出现了。应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组件的数控系统统称为计算机数控系统(CNC)。综上所述,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也随着不断更新,发展非常迅速,几乎5年左右时间就更新换代一次[1]。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科技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品进程,1990年日本机床产值数控化率达75%,美国达70.1%,德国达57%。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多种[2]。 1.2我国数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数控技术状况 目前,我国数控系统正处在由研究开发阶段向推广应用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过渡的时期。 我国数控系统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在重大关键技术(包括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七五”以来,国家一直把数控系统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支持,现已开发出具有中国版权的数控系统,掌握了国外一直对我国封锁的一些关键技术。例如,曾 当长期困扰我国、并受到西方国家封锁的多坐标联动技术对我们已不再是难题,0.1m 量的超精密数控系统、数控仿型系统、非圆齿轮加工系统、高速进给数控系统、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都已研制成功。尤其是基于PC机的开放式智能化数控系统,可实施多轴控制,具备联网进线等功能既可作为独立产品,又是一代开放式的开发平台,为机床厂

机电一体化课程C6140数控车床纵向进给传动机构..

C6140卧式车床纵向进给系统数控化改造 设计设计说明书

一、绪论3 1.机床数控改造的意义3 2.数控改造的主要内容3 3.车床数控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4 二、课题任务及要求4 1.题目:C6140卧式车床纵向进给系统数控化改造设计4 2.主要技术要求4 三、进给系统的改造与设计方案5 四、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计算5 1.脉冲当量的确定5 2.切削力的计算5 3.滚珠丝杆螺母副的计算和选型6 4.同步带减速箱的设计7 5.步进电机的计算与选型9 6.同步带传递功率的校核13 五、绘制进给系统的装配图13 六、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14 七、步进电机驱动电源选用17 八、总结19

一、绪论 1.机床数控改造的意义 普通卧式车床应用广泛,约占车床类总数的65%。卧式车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调整范围大,工艺范围广,能进行多种表面的加工。但其结构也有不足之处,如刚度低,抗震性差,传动件间存在间隙,精度不足,且受操作人员技能的限制较大。而数控机床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在机械制造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很好地解决了现代机械制造中结构复杂、精密、批量小、尺寸多变零件的加工问题,且能稳定产品的加工质量,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但从目前企业面临的情况看,因数控机床价格较贵,一次性投资较大而使中小型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机床的数控化改造由于其投资少、周期短,改造后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并且能有效地利用机床的剩余价值,成为中小型企业的首选。 a.节省资金 机床的数控改造同购置新机床费相比,一般可节省40% ~ 60% 的费用,大型及特殊设备尤为明显。一般机床改造只需花新机床购置费的1/3,即使将原机床的结构进行彻底改造升级,也只需花费购买新机床60% 的费用,并可以利用车间现有的基础。 b.性能稳定可靠 因原机床各基础件经过长期时效,几乎不会产生应力变形而影响精度。 c.提高生产效率 机床经数控改造后,即可实现加工的自动化,效率可比传统机床提高3~7 倍。对复杂零件而言,难度越高,功效提高得越多。且可以不用或少用工装,不仅节约了费用,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准备周期。 2.数控改造的主要内容 对卧式车床进行改造,主要是将纵向和横向进给系统改成用微机控制的、能独立运动的进给伺服系统;将手动的刀架换成能自动换刀的电动刀架。这样,利用数控装置,车床就可以按预先输入的加工指令进行切削加工。由于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参数、切削次序和刀具都可以按程序自动进行调节和更换,再加上纵、横

CA6140普通车床横向进给系统的数控化改造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 CA6140普通车床横向进给系统的数控化改造(经济型) 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 2010 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1.工作台重量:W =300N (粗估) 2.滚珠丝杆导程:T =4mm (供参考) 3.行程:S =190mm 4.脉冲当量: =0.005mm 5.快速进给速度:min /5.1m V =快 6.快速进给速度:min /5.0m V =进 7.时间常数:t ≤100ms 学生应完成的工作: 1.机械结构装配图 A1图纸2张,要求视图基本完整、符合标准。 2.数控系统组成框图(或画在设计说明书里面) A2图纸1张。 3.数控系统电气原理图 A1图纸1张。 4.软件框图(或画在设计说明书里面) A2图纸1张 目前资料收集情况(含指定参考资料): 1.机床设计图册 哈工大 华中纺织工业大学 2.机床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3.机械设计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4.微机接口设计参考书 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 1.方案论证 1.5天 2.机械部分设计 6.5天 3.电气部分设计 3.5天 4.软件设计 1.5天 5.编写说明书 1天(约8000字) 6.准备答辩及答辩 1天 任务下达日期 2013 年 12 月 23 日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 (签名) 学 生 (签名)

二、设计要求 2.1总体方案设计要求 总体方案设计应考虑机床数控系统的类型,计算机的选择,以及传动方式和执行机构的选择等。 (1)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后应具有定位、纵向和横向的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功能,还要求能暂停,进行循环加工和螺纹加工等,因此,数控系统选连续控制系统。 (2)车床数控化改装后属于经济型数控机床,在保证一定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应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因此,进给伺服系统采用步进电机开环控制系统。 (3)根据普通车床最大的加工尺寸、加工精度、控制速度以及经济性要求,经济型数控机床一般采用8位微机。在8位微机中,MCS —51系列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功能强、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因此,可选 MCS —51系列单片机扩展系统。 (4)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微机数控系统中除了CPU 外,还包括扩展程序存储器,扩展数据存储器、I/O 接口电路;包括能输入加工程序和控制命令的键盘,能显示加工数据和机床状态信息的显示器,包括光电隔离电路和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此外,系统中还应包括螺纹加工中用的光电脉冲发生器和其他辅助电路。 (5)设计自动回转刀架及其控制电路。 (6)纵向和横向进给是两套独立的传动链,它们由步进电机、齿轮副、丝杠螺母副组成,其传动比应满足机床所要求的分辨率。 (7)为了保证进给伺服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平稳性,选用摩擦小、传动效率高的滚珠丝杠螺母副,并应有预紧机构,以提高传动刚度和消除间隙,齿轮副也应有消除齿侧间隙的机构。 (8)采用贴塑导轨,以减小导轨的摩擦力。 (9) 原机床的主要结构布局基本不变,尽量减少改动量 ,以降低成本 缩短改造周期。 (10)机械结构改装部分应注意装配的工艺性,考虑正确的装配顺序,保正 安装、调试、拆卸方便,需经常调整的部位调整应方便。 Y 向 X 向 微 机光电隔离 功率放大 步 进 电机 光电隔离功率放大步 进电机 上拖板 下拖板

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和横向进给系统的设计

1绪论 1.1数控系统的发展简史及国外发展现状 1949年美国帕森公司首先提出了机床数字控制的概念。1952年第一代数控系统——电子管数控系统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末,完全由固定布线的晶休管元器件电路所组成的第二代数控系统——晶体管数控系统被研制成功,取代了昂贵的、易坏的、难以推广的电子管控制装置。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数控系统——集成电路数控系统。1970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第四代数控系统——小型计算机数控系统,然后,随着微型计算机以其无法比拟的性能价格比渗透各个行业,1974年,第五代数控系统——微型计算机数控系统也出现了。应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组件的数控系统统称为计算机数控系统(CNC)。综上所述,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也随着不断更新,发展非常迅速,几乎5年左右时间就更新换代一次[1]。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科技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品进程,1990年日本机床产值数控化率达75%,美国达70.1%,德国达57%。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多种[2]。 1.2我国数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数控技术状况 目前,我国数控系统正处在由研究开发阶段向推广应用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过渡的时期。 我国数控系统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在重大关键技术(包括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七五”以来,国家一直把数控系统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支持,现已开发出具有中国版权的数控系统,掌握了国外一直对我国封锁的一些关键技术。例如,曾长期困扰我国、并受到西方国家封锁的多坐标联动技术对我们已不再是难题,0.1m 当量的超精密数控系统、数控仿型系统、非圆齿轮加工系统、高速进给数控系统、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都已研制成功。尤其是基于PC机的开放式智能化数控系统,可实施多轴控制,具备联网进线等功能既可作为独立产品,又是一代开放式的开发平台,为机床厂

车床纵向进给系统设计

目录 一、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概述 (1) 二、主要设计任务参数 (3) 三、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传动的方案设计 (3) 1、纵向进给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3) 1、带有齿轮传动的进给运动................................... (3) 2、经同步带轮传动的进给运动 (4) 3、电机通过联轴器直接与丝杠联接 (5) 四、运动设计 (5) 1、降速比计算 (5) 2、减速齿轮的确定 (6) 五、丝杠螺母机构的选择与计算 (6) 1、动载强度计算 (6) 2、静强度计算 (7) 3、临界转速校核 (8) 4、额定寿命的校核 (8) 六、动力计算 (8) 1、传动件转动惯量的计算 (8) 2、电动机力矩的计算 (9) 七、丝杠螺母机构的传动刚度计算 (10) 八、结构设计 (11) 1、滚珠丝杠的支承 (11) 2、滚珠丝杠螺母副间隙消除和预紧 (12) 九、主要结构性能及特点的分析 (12) 十、总结与体会 (13) 参考文献 (14)

一、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概述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一般结构如图图1-1所示: 图1-1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伺服 相对于传统机床,数控机床有以下明显的优越性: (1) 提高生产率。数控机床能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增加切削加工时间的比率。 采用最佳参数和最佳走刀路线,缩短加工时间,从而提高生产率。 (2) 数控机床可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稳定产品质量。由于它是按照程序自 动加工不需要人工干预,其加工精度还可以利用软件进行校正及补偿,故 可以获得比机床本身精度还要高的精度和重复精度。 (3) 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大的灵活性。通过改变程序,就可以加工新产品的零 件,能够完成很多普通机床难以完成或者根本不能加工的复杂型面零件的 加工。 (4) 可以实现一机多用。一些数控机床,可以自动换刀,一次装卡后,几乎能 完成零件的全部加工部位的加工,节省了设备和厂房面积。 (5) 可以进行精确的成本计算和生产进度安排,减少在制品,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经济效益。 (6) 不需要专用夹具。采用普通的通用夹具就能满足数控加工的要求。节省了 专用夹具设计制造和存放的费用。 (7) 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2]。 因此,采用数控机床,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一个人可以看管多台机床),减少工装,缩短新产品试制周期和生产周期,可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 此外,机床数控化还是推行FMC (柔性制造单元)、FMS (柔性制造系统)以及CI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基础。数控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和 数控装置控制介质测量装置 伺服系统机 床

普通型车床纵向进给系统数控升级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普通型车床纵向进给系统数控升级设计

前言 我国目前机床总量为380万余台,而其中数控机床总数只有11.34万台,这说明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不到3%。我们大多数制造业和企业的生产、加工设备大多数是传统机床,而且半数以上是役龄在10年以上的旧机床。用这种机床加工出来的产品普遍存在质量差、品种少、成本高等缺点,因此这些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缺乏竞争了,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提高机床的数控化率。 在过去的几十年,虽然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变化不大,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制造业向自动化和精密化方向发展,而刀具材料和电子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技术进步,运用到控制系统中,既能帮助机床的自动化,又能提高加工精度。这些都要求对旧机床进行改造。另外,在经济方面,用机床的数控改造比更新设备节约50%的资金。再加上市场的原因,由于目前机床市场供给无法满足大量的机床设备的更新需要,因此更显示出机床数控改造的必要性。 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大批量的购置数控机床是不现实也是不经济的,只有对现有的机床进行数控改造。数控改造相对于购置数控机床来说,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潜力,改造后的机床比传统机床有很多突出优点,由于数控机床的计算机有很高的运算能力,可以准确的计算出每个坐标轴的运动量,加工出较复杂的曲线和曲面。其计算机有记忆和存储能力,可以将输入的程序记忆和存储下来,然后按程序规定的顺序自动去执行,从而实现自动化。数控机床只要更换一个程序,

就可以实现另一工件的加工,从而实现“柔性自动化”。改造后的机床不象购买新机那样,要重新了解机床操作和维修,也不了解能否满足加工要求。改造可以精确计算出机床的加工能力,另外,由于多年使用,操作者对机床的特性早已了解,操作和维修方面培训时间短,见效快。另外,数控改造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地基,不必像购入新机那样需要重新构筑地基,还可以根据技术革新的发展速度,及时地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档次,将机床改造成当今水平的机床。 数控技术改造机床是以微电子技术和传统技术相结合为基础,不但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同时在应用上比其他传统的自动化改造方案有较大的通用性和可用性,且投入费用低,用户承担得起。由于自投入使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已成为我国设备技术改造中主要方向之一,也为我国传统机械制造技术朝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过渡的主要内容之一。 普通型车床纵向进给系统数控升级设计 一、设计任务 将普通车床改造成用MCS-51系列单片机控制的经济型的数控车床,要求该车床纵向有直线和圆弧插补功能。系统分辨率为:0.01mm/puls。

课程设计--CA6140普通车床纵向进给系统的数控化改造(经济型)

目录 目录 (1) 一、设计任务书 (2) 二、设计要求 (3) 2.1总体方案设计要求 (3) 三、机械部分的改造设计和计算 (4) 3.1进给系统机械结构改造设计 (4) 3.2纵向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的计算与选型 (5) 3.2.1、传动计算 (5) 3.2.2、切削力计算 (5) 3.2.3、滚珠丝杠设计计算 (6) 3.2.4、步进电机的选择 (7) 四、单片机型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9) 4.1 设计内容 (9) 4.2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 (9) 4.3硬件电路的组成: (10) 4.4选择电气元件及电路设计 (10) 4.4.1微机机型和扩展存储器的选择 (10) 4.4.2确定I/O接口 (12) 4.4.3键盘接口设计 (12) 4.4.4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13) 4.4.5 其它辅助电路设计 (13) 五、系统控制软件的设计 (14) 5.1 系统控制软件的主要内容 (14) 5.2 软件设计 (14) 5.2.1 系统控制功能分析 (14) 5.2.2 系统管理程序控制 (15) 5.2.3步进电机控制子程序设计 (15) 5.2.4 编语言程序设计 (18) 六、心得体会 (22) 七、参考文献 (23)

一、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 CA6140普通车床纵向进给系统的数控化改造(经济型) 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 2010 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1.工作台重量:W =800N (粗估) 2.滚珠丝杆导程:T =6mm (供参考) 3.行程:S =640mm 4.脉冲当量: =0.01mm 5.快速进给速度:min /3m V =快 6.快速进给速度:min /1m V = 进 7.时间常数:t ≤100ms 学生应完成的工作: 1.机械结构装配图 A1图纸2张,要求视图基本完整、符合标准。 2.数控系统组成框图(或画在设计说明书里面) A2图纸1张。 3.数控系统电气原理图 A1图纸1张。 目前资料收集情况(含指定参考资料): 1.机床设计图册 哈工大 华中纺织工业大学 2.机床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3.机械设计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4.微机接口设计参考书 5.现代机械设计师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 1.方案论证 1.5天 2.机械部分设计 6.5天 3.电气部分设计 3.5天 4.软件设计 1.5天 5.编写说明书 1天(约8000字) 6.准备答辩及答辩 1天 任务下达日期 2013 年 12 月 23 日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 林利红 (签名) 学 生 (签名)

普通型车床纵向进给系统数控升级设计说明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课程设计讲明书 设计题目:一般型车床纵向进给系统数控升级设计

前言 我国目前机床总量为380万余台,而其中数控机床总数只有11.34万台,这讲明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不到3%。我们大多数制造业和企业的生产、加工设备大多数是传统机床,而且半数以上是役龄在10年以上的旧机床。用这种机床加工出来的产品普遍存在质量差、品种少、成本高等缺点,因此这些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缺乏竞争了,这直接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进展。因此必须提高机床的数控化率。 在过去的几十年,尽管金属切削的差不多原理变化不大,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展,要求制造业向自动化和周密化方向进展,而刀具材料和电子技术的进步,特不是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技术进步,运用到操纵系统中,既能关心机床的自动化,又能提高加工精度。这些都要求对旧机床进行改造。另外,在经济方面,用机床的数控改造比更新设备节约50%的资金。再加上市场的缘故,由于目前机床市场供给无法满足大量的机床设备的更新需要,因此更显示出机床数控改造的必要性。

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大批量的购置数控机床是不现实也是不经济的,只有对现有的机床进行数控改造。数控改造相关于购置数控机床来讲,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潜力,改造后的机床比传统机床有专门多突出优点,由于数控机床的计算机有专门高的运算能力,能够准确的计算出每个坐标轴的运动量,加工出较复杂的曲线和曲面。其计算机有经历和存储能力,能够将输入的程序经历和存储下来,然后按程序规定的顺序自动去执行,从而实现自动化。数控机床只要更换一个程序,就能够实现另一工件的加工,从而实现“柔性自动化”。改造后的机床不象购买新机那样,要重新了解机床操作和维修,也不了解能否满足加工要求。改造能够精确计算出机床的加工能力,另外,由于多年使用,操作者对机床的特性早已了解,操作和维修方面培训时刻短,见效快。另外,数控改造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地基,不必像购入新机那样需要重新构筑地基,还能够依照技术革新的进展速度,及时地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档次,将机床改造成当今水平的机床。 数控技术改造机床是以微电子技术和传统技术相结合为基础,不但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同时在应用上比其他传统的自动化

CA6140车床进给系统的数控化改造

新乡学院 2013届毕业论文题目:CA6140车床进给系统的数控改造 姓名:李兵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班级:09机自本四 学号:11053012050 指导老师:徐秀芬 2013年05月03日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普通数控机床中CA6140车床进给系统的设计改造过程,主要为机械元件的设计,包括滚珠丝杠、轴承、步进电机、和齿轮传动比的计算、选择与应用。针对现有常规CA6140普通车床的缺点提出数控改装方案,提高加工精度和扩大机床使用范围,并提高生产率。改造后的机车,主运动实现自动变速,纵向、横向进给系统进行数控控制,并要求达到纵向最小运动单位为0.01mm每脉冲,横向最小运动单位0.005mm每脉冲,刀架要是自动控制的自动转位刀架,要能自动切削螺纹。 关键词:齿轮;进给丝杠;步进电机;改造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cise language had the stress in the introduction ordinary numerical control engine bed the economy numerical control tool machine entered for the design process, mainly for mechanical part design, including ball bearing guide screw, bearing, stepper motor , and synchronized tooth profile belt computation, choice and application. To remedy the defects of ordinary lather CA6140, a design of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its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ystem program is put forward to raise the processing pre cision and extend the machine’s usage, and to improve production rate. so the Motorcycle been reformed, the lord exercises realize to change speed automatically. lengthways, horizontal enter to proceed to system the number controls the control, and request to attain lengthways minimum sport unit as 0.01 mm/ pulse, horizontal minimum sport unit as 0.005 mm/ pulse, knife must be the automatic control a knife which is turning automatically, and it is able to slice the thread automaticall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numerical control reform, and explicit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mechanical and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 reforms. Key word: numerical control; ball bearing guide screw; stepper motor; reform design

数控车床纵向进给传动系统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XXXX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专业: 题目: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职称: 职称:

任务书 学院专业班级学生: 题目: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从20** 年12 月22 日起到20** 年 1 月 5 日 1、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课程设计的内容: (1)设计 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传动设计; 结构设计; 主要零件设计(选择一个主要零件轴或齿轮) (2)编写设计说明书 主要内容包括:机床的用途及主要技术参数,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传动的方案设计、动力计算、结构设计、零件设计、结果分析 、设计体会及今后的改进等设计过程 设计要求: 车床控制精度:0.01mm(即为脉冲当量);最大进给速度:V max=5m/min。 设计参数: 最大加工直径为D max=400mm,工作台及刀架重:110㎏;最大轴 向力=160㎏;导轨静摩擦系数=0.2;行程=1280mm;步进电机:110BF003;步距角:0.75°;电机转动惯量:J=1.8×10-2㎏.cm.s-2; 主要参考资料: 机床课程设计指导书,挂图,机床设计手册、数控机床等教材 2、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实物等硬件要求〕: (1)图纸

进给系统装配图A1一张; 消隙齿轮箱装配图A1 一张; (2)说明书 方案设计、运动设计、结构设计、零件设计、结果分析、体会及今后的改进、参考资料 3

目录 一、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概述 (1) 二、主要设计任务参数 (3) 三、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传动的方案设计 (3) 1、纵向进给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3) 1、带有齿轮传动的进给运动................................... (3) 2、经同步带轮传动的进给运动 (4) 3、电机通过联轴器直接与丝杠联接 (5) 四、运动设计 (5) 1、降速比计算 (5) 2、减速齿轮的确定 (6) 五、丝杠螺母机构的选择与计算 (6) 1、动载强度计算 (6) 2、静强度计算 (7) 3、临界转速校核 (8) 4、额定寿命的校核 (8) 六、动力计算 (8) 1、传动件转动惯量的计算 (8) 2、电动机力矩的计算 (9) 七、丝杠螺母机构的传动刚度计算 (10) 八、结构设计 (11) 1、滚珠丝杠的支承 (11) 2、滚珠丝杠螺母副间隙消除和预紧 (12) 九、主要结构性能及特点的分析 (12) 十、总结与体会 (13) 参考文献 (14)

679 经济型数控车床横向进给系统设计

0、绪论 本设计课题为:经济型数控车床横向进给系统设计 。因为我们没有精良的 加工工具或者是自动化系数等各方面远远的不及西欧等国家。 所以我国的机械制 造业与他们的有着很大的差距的原因,。制造业是关系到国际民生的大事,是富 民强国的必要因素,我国要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形成我们自己富有特色的现代化 制造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数控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数控机 床及其系统己成为现代化机器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面对我国目前机床 拥有量少、工业生产规模小的特点,突出的任务是用较少的资金迅速改变机械工 业落后的生产面貌,使之尽可能地提高自动化程度,保证加工质量,减轻劳动强 度,提高经济效益。 “横向进给系统”“主传动系统”和“纵向进给系统”被称为车床的三大核 心系统,其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了。三大系统的精确性、准确性、必将影响加工 产品的性能。而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的、基本的途径就是普及应用经济型数控机 床,并对原有的机床进行数控改造。而这就是我们课题的目的。 前提条件:1.床身上最大回转直径?400mm 2.快移速度x轴4m/min 3.定位精度 x 轴0.035mm 4.重复定位精度x轴0.0075mm,刀架 0.010mm 设计要求: 设计课题要求: 横向进给运动设计时, 电机与丝杠采用柔性结构, 电机选用伺服电机,对电机的大小选择进行验证,及对滚珠丝杠直径和支承形式 选择进行强度较核,设计精度达原始数据。 本课题所设计的进给系统是针对经济型中档数控车床的, 该系统设计成功一 旦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将使工厂的生产的数字化水平加强,生产力水平显著提 高 ,劳动强度减轻,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根据自己三个多月来的设计过程,编写了这本《设计说明书》, 其中,书 中肯定存在着相当的一些问题,期望领导、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和横向进给系统的设计

1绪论 1.1数控系统的发展简史 1952年第一代数控系统一一电子管数控系统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末, 完全由固定布线的晶休管元器件电路所组成的第二代数控系统一一晶体管数控系统被研 制成功,取代了昂贵的、易坏的、难以推广的电子管控制装置。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数控系统一一集成电路数控系统。1970年,在美国芝加哥国 际机床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第四代数控系统一一小型计算机数控系统,然后,随着微型计算机以其无法比拟的性能价格比渗透各个行业,1974年,第五代数控系统一一微型计算机数控系统也出现了。应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组件的数控系统统称为计算机数控系统(CNC)。综上所述,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也随着不断更新,发展非常迅速,几乎5年左右时间就更新换代一次⑴。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科技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品进程,1990年日本机床产值数控化率达75%,美国达70. 1%,德国达57%。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多种[2]。 1.2我国数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数控技术状况 目前,我国数控系统正处在由研究开发阶段向推广应用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过渡的时期。 我国数控系统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在重大关键技术(包括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七五”以来,国家一直把数控系统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支持,现已开发出具有中国版权的数控系统,掌握了国外一直对我国封锁的一些关键技术。例如,曾长期困扰我国、并受到西方国家封锁的多坐标联动技术对我们已不再是难题,0.1 J m当量的超精密数控系统、数控仿型系统、非圆齿轮加工系统、高速进给数控系统、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都已研制成功。尤其是基于PC机的开放式智能化数控系统,可实施多轴控制,具备联网进线等功能既可作为独立产品,又是一代开放式的开发平台,为机床 厂及软件开发商二次

c6140普通卧式车床数控化改造之横向进给系统(X)轴设计

数控系统课程设计 C6140普通卧式车床数控化改造之横向进给系统(X)轴设计 ----xxxx 一·车床横向进给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C6140车床横向进给系统在连续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等原因,使丝杠与丝母间隙过大,产生轴向窜动,影响进给精度。通过调整可消除丝杠与丝母间的间隙,但实践证明,这种调整方法只消除了丝母的磨损间隙,而没有消除丝杠的磨损间隙。如果按丝杠磨损较大部位调整丝母,则在丝杠磨损较小部位可能因间隙过小而使进给手柄转动太沉。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发现几乎所有的机床都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进给机构精度因磨损而严重下降的问题。普通车床的横向进给机构因其使用频繁且承受很大的切削力,所以,磨损程度较其它机床严重,如果能够有效地解决车床的进给精度问题对其它类似的机构都有指导意义。 几十年来,国内外车床一直采用上述的传统结构,操作者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常进行调整,并把这项工作列入一级保养内容。因此,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即使这样也不能很好地保证设备的精度。 常见改进方案及存在问题 针对普通车床横向进给机构的进给精度问题国内外专家多采用以下三种解决方案。 1.在中修或项修过程中,更换新的横向进给丝母。必要时,对横向进给丝杠进行修复,然后再配作丝母,这种办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横向定位精度问题。机床只是在修复后最初阶段能够保障横向进给精度,数月后就进人反复调整阶段.而且加大了维修成本。

2.有的专家试图用改进横向进给丝杠支承结构或减小丝杠变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案仅提高了丝杠的刚度,虽然能够间接地减缓丝杠和丝母的磨损,但仍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改造的成本和维修费用很大。 年代中期,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国内外的专家们纷纷采用数控或数显技术对机床进行改造。采用数控技术改善机床进给机构精度,尤其是采用闭环控制,很好地解决了进给精度问题。但是这种技术改造成本太高,一般企业无法承受。采用数显技术改善机床进给精度的实例在国内比较多,虽然这种方案比数控技术改造投资小,但考虑到投资收益比,也不适合普通车床这类造价较低的设备改造,一般企业仅把这项技术应用于精、大、稀设备的改造,最常见的是造价几十万元的镗铣床改造。 二·摘要 此设计是经济型中档精度数控车床横向进给系统。面对我国目前机床数量少、工业生产规模小的特点,突出的任务是用较少的资金迅速改变机械工业落后的面貌。而数控车床(及其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机器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的、基本的途径就是普及应用经济型数控机床。 进给系统是由伺服电机经滚珠丝杠拖动工作台来完成的所以设计涉及伺服电机的选择,滚珠丝杠设计等。目前绝大部分的机床的横向进给均是采用滚珠丝杠来传递运动的,传动的精确性主要取决于丝杠支承形式,丝杠与伺服电机的联接方式。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这两个问题,并且,设计精度须达原始数据。 卧式车床经数控化改造后属于经济型数控机床,在保证一定加工精度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因此,进给伺服系统常采用步进电机的开环控制系统。 根据技术指标中的最大加工尺寸、最高控制速度,以及数控系统的经济性要求,MCS-51系列的8位单片机作为数控系统的CPU。MCS-51系列8位机具有功能多、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高等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