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文学
两汉时期主要文学样式
两汉时期主要文学样式两汉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散文、赋、楚辞体、乐府诗。
一、赋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
它借鉴楚辞,、战过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有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发,将诗歌融入其中。
赋有传统的四言,又有新兴的五言和七言。
它的文体来源广泛,是一种综合性文体。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形成。
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最高成就。
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
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二、楚辞体作品楚辞体作品在汉代没有新的发展,许多作品都是在摹仿《离搔》、《九章》。
汉代盛行解读楚辞的风气,文人对屈原一往情深。
楚辞重在咏物抒情。
发展中慢慢与新体赋合流,总称为辞赋,楚辞被称为骚体赋。
三、两汉叙事散文两汉叙事散文在文体上有较大发展。
《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
《汉书》继承了它的体例,并使之完善。
《吴越春秋》强化了史传作品的文学性,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东汉时期还出现了碑文,是品核人物风气推动下的新文体。
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游记。
汉代政论文承先秦诸子散文的余绪,在形式上没有大的突破。
四、诗歌四言诗在汉代继续沿用,但不在居于主导地位,汉代出现了五言诗。
五言诗在西汉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文人五言诗在东汉大量出现。
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叙事诗有《孔雀东南飞》,五言诗抒情诗的典范是《古诗十九首》。
西汉已出现大量七言诗,附属于汉赋的七言诗通常是句句用韵,反映了早期七言诗的特点。
散文风格多样,有历史散文、政论散文。
其特征为别为前者开辟了新的文体样式,以人物为中心来记叙历史。
而政论散文则主要继承先秦散文的模式,但是却有所发展,散文结构更加严谨质实。
赋的风格是大赋、小赋、骚体赋相辅相成。
特征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一种新体制。
乐府诗风格承载先秦诗歌样式,但又有其鲜明的特点,如有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
两汉文学的重要成就
两汉文学的重要成就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两汉文学的重要成就。
一、儒家经典的创作和传承在两汉时期,儒家经典的创作和传承成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论语》和《孟子》。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和道德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和道德观念。
《孟子》是孟子的著作,强调了人性的善和教育的重要性,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汉赋的繁荣和发展汉赋是两汉时期的一种文学体裁,以其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意象而闻名。
在两汉时期,汉赋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赋作家,如司马相如、杨雄等。
他们的赋作品精美而华丽,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历史记载的丰富和系统化两汉时期也是中国历史记载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著作,如《史记》和《汉书》。
《史记》是司马迁创作的一部系统化的历史著作,对中国历史的记载和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书》是班固创作的一部综合性的历史著作,不仅记载了当时的历史事件,还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对后世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四、道家哲学的流行和发展在两汉时期,道家哲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庄子的著作《庄子》,他以幽默和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他的思想和观点。
庄子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医学文献的创作和整理两汉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医学文献的重要时期。
当时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医学著作,如《黄帝内经》和《难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典籍,包括了医学理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对后世的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难经》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解释,进一步丰富了医学知识。
两汉文学
作品欣赏
乐府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它开诗歌
现实主义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
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 ,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
《上邪》 (YE)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 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鏡,结我红罗裾。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驱!男儿 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胡姬拒绝调戏
本诗描写一个酒家女子勇敢地反抗贵家豪奴的强暴欺侮,显示了胡姬蔑视权 贵,不畏强暴和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抨击了权贵欺压人民的罪行。 全诗用五言,辞藻富丽。
的小赋,篇幅短小、文词清丽,不用问答体,多为抒情作品。
汉赋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等。 2、两司马——指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 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 两司马”之称。
3.“杨马”——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杨雄。杨雄作赋,在形 式上模拟司马相如,旧时常以两人并称。 4.“班马”——也叫“马班”。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的 并称。司马迁作《史记》、班固著《汉书》,两人对历史学都有重 要贡献,并且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5.“班张”——指东汉班固和张衡。两人都擅长辞赋,班有 《两都赋》,张有《二 京赋》都是描写京都的大赋。
这是一首思妇诗。诗中描
青
青
河
畔
草
写一个美丽的青春女子在明媚 的春光中独处深闺,因丈夫久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行不归而过着孤寂的日子。青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you。 春在无聊的等待中虚度。对这
两汉文学汇总
两汉文学汇总笔记
一、两汉概况
“西汉”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
“东汉”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
1.
2.
3.
4.
1.
2.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妇吟》《孔雀东南飞》——最长叙事诗
3.战争徭役给人们带来深重的苦难,《十五从军征》
4.乐生恶死愿望,《长歌行》
5.民间欢乐场景,《江南》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二)汉赋
1.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
2.汉大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
3.
1.
2.
(1
三、作品赏析——《史记˙项羽本纪》之《项羽之死》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1)史学成就:①《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叙述了黄帝至汉武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②《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文学成就:①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②乐府诗: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③五言诗: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3)科技成就
①医学:《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东汉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东汉的华佗等擅长针灸、汤药和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
②数学:《九章算术》在代数和几何学上贡献突出,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③造纸术: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两汉文学概况+上邪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首次提出:“凡一 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 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之小 说,皆可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未能继焉者 也”。 王国维(1877年—1927年),汉
族,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 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 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 哲学家,国学大师。1927年6月, 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 “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 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
关于“新乐府”运
《大学语文》课件
动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初唐 乐府诗 ,多沿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另立新 题。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走向衰落。至贞元、元和 年间,社会危机进一步暴露,一些有识之士对 现实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希望革除弊端,中兴 王朝。
反映在文坛上,便出现了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 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大学语文》课件
汉代乐府诗的题材内容
一、反映战争的痛苦
二、反映徭役的承重
三、反映贫困
四、爱情题材
《上邪》抒发一个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 表明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她 以火一般的热情表白: 除了山川崩竭, 天地毁灭之外, 爱情不会终止!
《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 罪恶, 同时热情地歌颂了二人忠于爱情, 宁死不屈的精神。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名作。它首 先历叙秦穆公以来,都以客致富强而成 霸业,以见用人惟材,不必限于本土。
一、两汉散文
《大学语文》课件
政论散文:
贾谊——《过秦论》 晁错——《汉书-艺文志》中有《晁错三十一篇》 王充——《论衡》
史传散文:
司马迁《史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两汉文学)
两汉文学历史文化背景文学发展分期汉代史传文学:史记、汉书汉代诗歌与赋体文学第一讲汉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1、:燔灭文章,历史空白2、汉初:无为之治文学:反思历史关注现实3、武帝:文化交流与思想一统文学:散体赋、史记大气磅礴4、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文学:复古思潮注重模拟5、东汉前期:强化思想统治文学:客观严整由文转质6、东汉后期:社会危机加重文学:抒情小赋发现自己第二讲汉代散文概说与桓宽的《盐铁论》一是汉初的政论文:讨论国策,充满着对国家前途的忧患意识;二是以董仲舒文章为代表:容注重解释封建君主集权的合理性,在形式上则崇尚质拙朴实;三是历史散文巨著《史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终“成一家之言”;四是在西汉末年复古之风:这场复古之风始于歆的学术复古,而文章复古是由扬雄完成的;汉代论辩文代表作桓宽《盐铁论》;五是东汉初期王充《论衡》,对天人感应、灾异祥瑞之说以及今文经学者媚附政治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同时反对复古,主独创,文章深入浅出,反复论证,表现出浓厚的哲学思辩色彩;六是东汉初年班固父子所著的《汉书》,它明显地适应新的封建大一统王朝的需要,在思想上维护当时的儒学统治,在形式上注重语言的锤炼,文风洗练谨严。
桓宽的《盐铁论》:记录“文学”、“贤良”与“臣相”、“御史”关于盐铁问题辩论的论文集,堪称汉代论辩文的代表作。
主要观点:“国不与民争利,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论辩艺术:一是针锋相对,言语直率;二是铺排比,情采并重;三是暗合戏剧、小说因素;第三讲司马迁与《史记》一、生平20岁以前阅读古籍,接受儒家思想;1.壮游天下(壮游路线):“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城,过梁、楚以归。
”(《太史公自序》)宋代马存说:“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
今于其书观之,则其生平所尝游者皆在焉。
两汉文学的重要成就
两汉文学的重要成就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众多文学巨匠和经典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从文学流派、代表作品和创作技巧三个方面来探讨两汉文学的重要成就。
一、文学流派1. 风雅文学:风雅文学是两汉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以《诗经》为代表。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包含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最早的民歌,雅是宫廷乐舞歌曲,颂是祭祀歌曲。
《诗经》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两汉时期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 辞章文学:辞章文学是两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以《楚辞》为代表。
《楚辞》是一部以楚国为背景,描绘楚国历史和人民生活的辞章总集。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形式,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切。
《楚辞》的出现开创了汉赋的新局面,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代表作品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两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该小说描绘了一个富贵之家的兴衰历程,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
作品以细腻的描写、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入的思想探讨,展示了两汉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2. 《史记》:《史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篇幅最长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两汉时期最重要的史学著作之一。
该书以清晰准确的史实、犀利的批判眼光和精彩的文笔,揭示了两汉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史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创作技巧1. 辞章运用:辞章是两汉文学的重要创作技巧之一。
辞章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使文字更富有表现力。
例如,《楚辞》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 比兴手法:比兴是两汉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将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表达意义的目的。
比如,《诗经》中的《关雎》一诗,通过将男女之情比喻为鸟的求偶行为,表达了爱情的甜蜜和悲伤。
先秦两汉必读篇目
先秦两汉文学史必读篇目
1.《诗经》:《关雎》《硕人》《伯兮》《静女》《将仲子》《新台》《黍离》《七月》《采薇》《蒹葭》《生民》
2.《楚辞》:《离骚》《湘夫人》《国殇》
3.《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宫之奇谏假道》《晋公子重耳之亡》
4.《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5.《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
6.《论语》
7.《墨子》:《公输》
8.《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9.《庄子》:《逍遥游》《秋水》
10.李斯《谏逐客书》
11.枚乘《七发》
12.司马相如《子虚赋》
13.赵壹《刺世疾邪赋》
14.《史记》:《李将军列传》《刺客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孔子世家》《高祖本纪》
15.汉乐府:《上邪》《羽林郎》《陌上桑》《薤露》《战城南》《十五从军行》《上山采蘼芜》
16. 《汉书》:《司马迁传》
17.《古诗十九首》。
两汉时期的文学成就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当中,古代文学的题目是经常出现的,尽管大部分的题目不算太难,但也有一些题目往往容易弄错,主要是由于对古代文学成就知识理解不够透彻造成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剖析一下两汉时期的文学成就。
一、《史记》说到汉朝时期的文学,不得不提《史记》,《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坎坷,受了腐刑后依然能够不忘初心,坚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从而写下这旷世之作,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史记》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惟一的一部通史。
《史记》无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史学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成就,所以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题目】单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惟一的一部通史,无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史学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成就,后来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 )A.《汉书》B.《周髀算经》C.《史记》D.《后汉书》【答案】C 解析:《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惟一的一部通史。
无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史学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成就,所以后来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本题选C。
二、《汉书》东汉时期的班固看到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的事情停止在了汉武帝太初年间,同时也为了能够继承父亲班彪的意志,终于完成了继《史记》后的又一部大作。
先秦两汉文学复习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上古歌谣和神话、 先秦散文、《诗经》、《楚辞》。 先秦文学的特点:1、创始性。2、综合性。 3、实用性。4、随意性。
二、《诗经》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创 作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为历代诗歌创作所 沿用。 ②章法句式,韵律语言,都成了后世文 人学习运用的范例。
三、《诗经》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
《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 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 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两汉文学
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有汉赋、诗歌、散文。 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综合性与统一性。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 的特点在于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汉赋分为 大赋和小赋。形成和发展经历三个阶段:骚 体赋、散体大赋、小赋。
汉代散文以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最为突出。 两汉诗歌以乐府诗和五言诗成就最为显著。 “乐府三绝”,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
(一)《离骚》的思想内容
1、提出了“美政”理想,要求政治革新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 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世浑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1、塑造了一个高大峻洁的主人公形象 “其志洁”“称物芳”“其行廉”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两汉文学发展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 录
1 两汉背景及文学发展史 2 东汉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 3 西汉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
两汉背景及文学发展史
请输入标题
两汉时期即汉朝时期,分 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汉朝(前202—220年 ) 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 朝,楚汉相争后,刘邦正 式称帝,因曾被项羽封为 汉王,便以“汉”为国号, 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
东汉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
请输入标题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 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 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 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请输入标题
谢谢观看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 汉,定都长安,又 称前汉。汉室宗亲 刘秀称帝,诛杀刘 玄,为汉光武帝, 沿用汉朝国号,称 建武元年,定都洛 阳史称东汉。
请输入标题
汉朝在文学史上一般分为东汉西汉。 东西之分是国都所在地来命名的。 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 文,诗歌。从文化上看,汉代文学 有着浓厚的因袭复古之风,此与整 个汉代以五经为祖祢,以圣贤为准 则,和重师法传承、章句治经的学 术风气有关。这也就造成了后世一 些文学史家批评汉代文学的双向模 式,即儒家正统思想支配下的教化 文学观是复古保守的,道家异端思 想支配下的自然文学观是创新进取 的。
西汉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
请输入标题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 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 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 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 的历史。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请输入标题
两汉文学赏析
李延年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 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 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 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 王。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怜闵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及卫思后废后 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 武皇后。《汉书•外戚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求凰》 其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1,班固的《咏诗》是现存东汉最早的的完整五言诗。 2,张衡是在班固之后继续创作五言、七言诗的文人, 代表作品有《同生歌》、《四愁诗》 3,秦嘉的《赠妇诗》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 标志。 4,此外,还出现了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无名 氏的作品,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五言之冠冕”
思妇闺怨诗: 《行行重行行》 《迢迢牵牛星》《庭中有奇树》 《凜凜岁云暮》 《青青河畔草》《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 游子思乡诗: 《明月何皎皎》《去者日以疏》《涉江采芙蓉》 游宦诗: 《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回车驾言迈》 友朋诗:《西北有 高楼》《明月 皎夜光》 感生诗:《东城高且长》 《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 (思妇、 游子等主题也往往与感生相伴) 婚嫁诗:《冉冉孤生竹》
2)诗词来找茬 请从AB两项中选择诗句完全正确的一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汉赋(一)骚体赋1.概念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
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
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
2.《吊屈原赋》《吊屈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作品。
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及渡湘水,历屈原放逐所经之地,对前代这位竭诚尽忠以事其君的诗人的不幸遭遇深致伤悼,遂作此赋。
此赋描写出一个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现对屈原深深的同情。
作者也流露出对自己无辜遭贬的愤慨,但他不赞同屈原的以身殉国,认为屈原最终的不幸在于他未能“自引而远去”。
作者主张“远浊世而自藏”,以此保全自己,这才合乎“圣人之神德”。
此赋是汉初文坛的重要作品,是以骚体写成的抒怀之作,也是汉人最早的吊屈之作,开汉代辞赋家追怀屈原的先例。
3.《鵩鸟赋》《鵩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赋作,为贾谊谪居长沙时所作。
此赋借与鵩鸟问答以抒发了自己忧愤不平的情绪,并以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以自我解脱。
全赋情理交融,文笔潇洒,格调深沉。
作者因物兴感,由感生理,由理见情;且笔力劲健,一气呵成。
4.《招隐士》《招隐士》是汉代淮南王刘安门客淮南小山的作品(一说为淮南王刘安所作)。
其主要内容为陈说山中的艰苦险恶,劝告所招的隐士(王孙)归来。
全赋采用铺叙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荒山溪谷的凄凉幽险,渲染出令人怵目惊心的艺术氛围,显现隐士幽居的寂寥艰危,急切地表达“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向,通篇感情浓郁,意味深长,音节和谐,优美动人。
此赋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美学价值,历来为人所称道,堪称汉代骚体赋的精品。
(二)散体大赋1.《七发》《七发》是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作,有浓厚的黄老道家色彩。
这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
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于是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乃霍然而愈。
作品的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
此赋是汉大赋的发端之作,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它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连写七件事的结构方式,为后世所沿习,并形成赋中的“七体”。
2.《子虚赋》《子虚赋》是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早期游梁时所作,有着浓厚的黄老道家色彩。
《子虚赋》作于司马相如为梁孝王宾客时,时在汉景帝年间,其主题是以这一时期以虚静为君的道家思想为指向的,但是景帝不好辞赋并没有得到景帝的赏识。
却为后来的汉武帝所赏识。
此赋写楚国之子虚先生出使齐国,子虚向乌有先生讲述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及楚国,极力铺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云梦不过是其后花园之小小一角。
乌有不服,便以齐国之大海名山、异方殊类,傲视子虚。
其主要意义是通过这种夸张声势的描写,表现了汉一代王朝的强大声势和雄伟气魄。
此赋极铺张扬厉之能事,词藻丰富,描写工丽,散韵相间,标志着汉大赋的完全成熟。
它与《上林赋》构成姊妹篇,都是汉代汉族文学正式确立的标志性作品。
3.《上林赋》《上林赋》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创作的一篇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
此赋先写子虚、乌有二人之论不确来引出天子上林之事,再依次夸饰天子上林苑中的水势、水产、草木、走兽、台观、树木、猿类之胜,然后写天子猎余庆功,最后写天子悔过反思。
全赋规模宏大,辞汇丰富,描绘尽致,渲染淋漓。
4.《解嘲》《解嘲》是扬雄于在西汉末年(公元5年)写的一首赋。
《解嘲》立足汉代,对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审视,展开纵横捭阖的评说,从中抒发了作者的愤懑之情与落拓之志。
《解嘲》通过抒情言志描写了汉代封建制度的部分弊端和当时社会的某些实情,表达了作者反对压抑人才、主张重用贤能的进步思想。
(三)抒情小赋1.《归田赋》《归田赋》是东汉辞赋家张衡的代表作之一。
它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反映了作者畅游山林,悠闲自得的心情,又颇含自戒之意,表达了作者道家思想的超脱精神。
《归田赋》文句平淡清丽、结构短小灵活,开了骈赋的先河,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篇章。
是一篇短小明畅的抒情小赋,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一洗汉大赋铺采缛文、繁重凝滞、虚夸堆砌的规矩,转为文句平淡清丽、结构短小灵活的风格,语言自然清新,洗练优美,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是难得的赋作佳篇。
2.《刺世嫉邪赋》《刺世疾邪赋》是汉代文学家赵壹的代表赋作。
此赋是一篇讽刺不合理的世事,憎恨社会上邪恶势力的作品,在四百余字的篇幅中,层层深入地活画出了具有东汉末世时代特点的从舐痔拍马的谄佞,到掌握大权的执政宦官,再到昏庸皇帝的那种极端腐败的政局,表达了作者决不愿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以谋取个人荣华富贵的可贵精神。
全赋写得感情强烈,语言犀利,具有极大的气势和高超的讽刺艺术。
3.《青衣赋》《青衣赋》是东汉末年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所作的一首抒情赋。
该赋细致地刻画了一出身卑微,但容貌美丽端庄,心灵高尚纯洁的青衣女子形象,以细腻的笔触、真挚坦白的言辞、自身亲历的口吻追叙自己的一段恋情,寄托了对出身低微之青衣婢女的赞赏爱慕。
全篇文辞清丽,感情真挚,摹写女子形象尤传神动人。
(四)汉赋的发展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汉初的赋家,继承楚辞的余绪,这时流行的主要是所谓“骚体赋”,其后则逐渐演变为有独立特征的所谓散体大赋,这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赋最兴盛的阶段;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
汉赋的这种发展变化过程,与汉代社会状况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汉文(一)《天人三策》元光元年,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策贤良,在内外政策上进行一系列变古创制、更化鼎新。
针对汉武帝的征问,董仲舒连上三篇策论作答,因首篇专谈“天人关系”,故史称“天人三策。
(或《贤良对策》)” 《天人三策》被班固全文收录在《汉书·董仲舒传》中。
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二)《移让太常博士书》《移书让太常博士》,是汉代经学史上一篇重要文献。
它首先肯定了孔子与六艺的关系,认为孔子正乐、《雅》、《颂》,修《易》,序《书》,制《春秋》,“以纪帝王之道”,“夫子薨而微言绝,经历战国和暴秦”,“道术由是遂灭”。
汉兴七八十年间,虽然经书颇出,广立学官,建置博士,但是,“离于全经,固已远矣”。
接着,书中披露了孔壁古文《尚书》与《逸礼》发现的事实,介绍了秘府所藏左丘明撰的《春秋》古文本,指责太常博士们“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最后强调指出,根据汉宣帝广立《毅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的成例,“义虽相反,尤并置之”,应当将古文经列为学官。
“若必专己守残,党同门,嫉道真,违明诏,失圣意,以陷于文吏之议,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三)《报任安书》《报任安书》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作者在信中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
文章发语酸楚沉痛,笔端饱含感情,是一篇不可多得奇文,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全文结构严谨,层次井然,前后照应;说理和叙事融为一体,清晰透辟;语言丰富而生动,句子或长或短,以排比、对偶句穿插其间,使文章更富于感情色彩。
(四)《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五)《史记》《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1.史学价值《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和史传文学传统。
2.文学价值《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
戏剧方面,由于《史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因而自然而然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
在传记文学方面,由于《史记》的纪传体为后代史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
3.人物描写艺术在汉代以前,还没有出现完整的人物传记,人物形象的刻画,总的说来也还比较简略。
《史记》在这样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把中国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划时代的新高度。
(1)将人物置于冲突的旋涡之中,通过他们各自的行动显示性格特征。
(2)善于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揭示人物的性格及内心世界。
(3)多角度地烘托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
(4)通过外貌和神情,人物的对话、独白,成功地显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声音笑貌。
4.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是对《史记》在史学和文学史上卓越成就的精辟评价。
《史记》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三、汉诗(一)乐府民歌1.乐府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
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