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581fb1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e.png)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柱设置规范要求的构建应包括以下方面:
1. 尺寸和形状:规定柱高、柱顶、柱底和柱身的尺寸要求,以确保柱子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此外,还需要规定柱子的形状,如圆柱形、方柱形等。
2. 材料:规定柱子所使用的材料要求,如混凝土、石材、木材等。
要求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柱子自身的重量和外部力的作用。
3. 表面处理:规定柱子的表面处理要求,如涂刷、抛光、雕刻等。
要求柱子的表面光滑、无瑕疵,并能与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
4. 安装方式:规定柱子的安装方式和要求,如固定方式、连接方式等。
要求柱子安装稳固,能够承担起建筑物的重量和外部力的作用。
5. 防火性能:规定柱子的防火性能要求,如使用防火材料、设置防火涂料等。
要求柱子在火灾发生时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6. 美观要求:规定柱子的美观要求,如颜色、纹理等。
要求柱子的外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能够提升建筑物的整体美感。
7. 维护和保养:规定柱子的维护和保养要求,如定期清洁、修复破损部分等。
要求柱子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和美观性。
这些规范要求应根据具体的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确定,以确保柱子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需要与相关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及安全规范等进行协调,确保柱子与其他结构部件的配合和整体建筑的稳定性。
砌体墙构造柱设置规范
![砌体墙构造柱设置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cea514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3.png)
砌体墙构造柱设置规范砌体墙构造柱设置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构造柱的位置:构造柱应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要求设置。
一般来说,构造柱应设置在承重墙上,具体位置应满足结构设计和力学要求,确保其能够承受相应的荷载。
2. 构造柱的尺寸:构造柱的尺寸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一般来说,构造柱的宽度和深度应符合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要求,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3. 构造柱的材料:构造柱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常见的构造柱材料包括混凝土、砖块、钢筋等。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构造柱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和施工方便性等因素。
4. 构造柱的连接方式:构造柱的连接方式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
常见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粘接等。
连接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构造柱的材料和力学要求确定,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5. 构造柱的防水防潮处理:构造柱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以防止水分渗透和影响其强度和稳定性。
这可以通过涂覆防水剂、设置防潮层等方式实现,确保构造柱在湿润环境下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
6. 构造柱的防火处理:构造柱应采取防火措施,以提高其抗火性能。
这可以通过使用防火材料、设置防火涂层等方式实现,确保构造柱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起到良好的防火作用。
7. 构造柱的施工要求:构造柱的施工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构造柱的垂直度、水平度和位置精度等要求,确保构造柱的准确设置和牢固连接。
8. 构造柱的检验和验收:构造柱的质量应进行检验和验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
检验和验收内容包括构造柱的尺寸、材料、连接及防水防潮、防火等处理情况,以及施工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总之,砌体墙构造柱设置规范主要是为了确保构造柱在承受相应荷载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同时满足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要求。
通过合理设置构造柱的位置、尺寸和材料,并采取防水防潮和防火措施,以及严格执行施工要求和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能够确保砌体墙的构造柱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
墙体构造柱设置规范
![墙体构造柱设置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478d35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3.png)
墙体构造柱设置规范如下:
1、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囗边)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2篇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18e69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5.png)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精选2篇(一)柱设置标准要求的构建应包括以下方面:1. 尺寸和形状:规定柱高、柱顶、柱底和柱身的尺寸要求,以确保柱子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此外,还需要规定柱子的形状,如圆柱形、方柱形等。
2. 材料:规定柱子所使用的材料要求,如混凝土、石材、木材等。
要求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承受柱子自身的重量和外部力的作用。
3. 外表处理:规定柱子的外表处理要求,如涂刷、抛光、雕刻等。
要求柱子的外表光滑、无瑕疵,并能与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
4. 安装方式:规定柱子的安装方式和要求,如固定方式、连接方式等。
要求柱子安装稳固,可以承当起建筑物的重量和外部力的作用。
5. 防火性能:规定柱子的防火性能要求,如使用防火材料、设置防火涂料等。
要求柱子在火灾发生时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平安性。
6. 美观要求:规定柱子的美观要求,如颜色、纹理等。
要求柱子的外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可以提升建筑物的整体美感。
7. 维护和保养:规定柱子的维护和保养要求,如定期清洁、修复破损局部等。
要求柱子可以保持长期稳定和美观性。
这些标准要求应根据详细的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确定,以确保柱子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需要与相关的建筑设计、构造设计及平安标准等进展协调,确保柱子与其他构造部件的配合和整体建筑的稳定性。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精选2篇(二)柱植筋是指在建筑物的柱子中嵌入的钢筋,以增加柱子的强度和稳定性。
下面是构造柱植筋标准的根本要点:1. 植筋材料:选择合格的钢筋材料,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钢筋的品质和强度。
2. 钢筋直径和数量:根据柱子的设计要求,合理选择钢筋的直径和数量。
通常情况下,采用环形植筋方式,钢筋的直径一般为12mm到25mm之间,详细数量根据柱子的尺寸和荷载需要来确定。
3. 植筋深度:根据柱子的高度、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确定钢筋的植筋深度。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植入深度应超过柱子截面的1.5倍,以确保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良好粘结。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1d84a51172ded630b1cb6df.png)
构造柱设置规范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构造柱设置规范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 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设计规范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1]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砖墙构造柱设置规范
![砖墙构造柱设置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6ef7f8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6.png)
砖墙构造柱设置规范砖墙构造柱设置规范为保证砖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砖墙构造柱的设置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
下面是砖墙构造柱设置规范的相关内容:1. 构造柱的选择:构造柱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砖柱或者钢筋混凝土柱。
砖柱的砖块应为坚硬、质地均匀、无明显裂缝的砖块;钢筋混凝土柱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构造柱的尺寸:构造柱的尺寸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计算,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和验算。
一般来说,构造柱的高度应不少于墙体高度的1/3,并根据墙体的厚度和结构要求确定其宽度。
3. 构造柱的间距:构造柱的间距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一般情况下,构造柱的间距不宜超过6米,以保证砖墙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4. 构件与构造柱的连接:构造柱与其他构件的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采用扣件、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连接件应符合相关规范和强度要求,并经过必要的质量检验和试验。
5. 构造柱的施工要求:构造柱的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砖墙的垂直度、水平度和表面平整度,以保证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美观度。
6. 构件与构造柱的固定:构造柱与其他构件的固定应采用合适的固定方式,保证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在施工过程中,应使用专用的固定材料和工具,确保固定效果满足要求。
7. 构造柱的检验和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必要的检验和验收。
检验内容包括构造柱的尺寸、坚固性、垂直度、水平度等。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作。
总之,砖墙构造柱的设置是砖墙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墙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要保证砖墙构造柱的设置符合规范要求,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选择和施工,同时进行必要的检验和验收。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砖墙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构造柱规范设置原则
![构造柱规范设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b880e86561252d381eb6e48.png)
蒸压加气块/烧结空心砖构造柱设置原则:
1、填充墙超过5m时,墙体中部应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间距宜不大于20倍墙厚且不大于4m。
2、非抗震设防地区的填充墙有大洞口时,洞口两侧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2.1m,≤3m)或构造柱(>3m)
3、抗震设防地区的填充墙有较大洞口d1时,洞口两侧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有大洞口d2时,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
4、较长内外墙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5、端部无连接的端悬墙,长度大于3倍墙厚时,应设置构造柱。
1.填充墙端部无连接,长度大于3倍墙厚但不大于L1时,应在端部设置边框;长度
大于L1时设置构造柱
2.转角填充墙短边大于L1时,转角应设置构造柱
6、抗震设防时,宽度较小的窗间墙应设置边框或者构造柱
1.洞边墙长度小于240mm,窗间墙小于310mm时,宜采用混凝土浇筑
2.窗间墙长度不小于310mm,不大于d3时,两端应设置边框
7、当窗裙墙或者砌筑栏板高度较大且长度大约3m时,中部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应不大于2.5m
8、屋面女儿墙高度较大时应设置女儿墙构造柱,女儿墙构造柱间距不大于2m。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3220ed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b.png)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1.适用于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可根据实际工程采用单排布置、多排布置和混合布置。
2.当采用单排布置时,应根据施工技术条件和抗震设防要求确定间距;当采用多排布置时,间距宜为每米4~6m。
3.当设置构造柱有困难时,可在梁柱节点处构造柱与框架柱的交叉点或柱端设置构造柱。
4.当采用双排布置时,应在相邻两个抗震等级之间增设一道抗震缝。
5.剪力墙结构的水平向构造柱间距应满足建筑平面设计要求;竖向构造柱的间距可按有关规定执行。
6.高层建筑结构中,竖向钢筋不宜少于1/3,剪力墙底部钢筋不宜少于2/5。
在地下室、多层民用工程中,不得超过地下室高度的2/5;在多层民用建筑中,除考虑抗震外不得超过4m。
7.当住宅建筑高度小于24m时,采用剪力墙结构;小于22m 时,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大于22m时,采用砌体结构;在框架-剪力墙立面相交处应设置构造柱(当不具备设置构造柱条件时)。
7.对建筑平面设计有特殊要求或抗震设防要求可能变化的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等应采取适当的措施。
8.对于大跨度和超长跨度的超高层建筑可根据不同的抗震设防要求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当不能设置竖向构造柱时应在剪力墙底部设置平面尺寸不小于60 cm×60 cm、高度不低于100 cm、长度不超过200 cm的抗侧力钢筋网。
10.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高度为100m 或12层及以上时,其水平向钢筋网宜沿结构高轴方向布置;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10、高度为12层以下时,其水平向钢筋网宜沿纵墙或横墙面对称布置;当抗震设防烈度为10及以上且地震作用较大时,除考虑其水平向钢筋网外应适当加密。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dddf90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4.png)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有规范要求,具体如下:一、构造柱的设置构造柱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要求无论房屋层数和地震烈度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
二、构造柱的构造1.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通。
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的楼层设置配筋砖带。
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它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级。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毫米,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米或伸至洞口边。
3.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毫米,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并不得小于15mm,也不宜大于25mm。
纵向钢筋应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圈梁和构造柱的交接处,圈梁钢筋应放在构造柱钢筋的内侧,即把构造柱当作圈梁的支座,这样对结构有利。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地下500mm,宜在柱根设置120mm厚的混凝土座,将柱的竖向钢筋锚固在该座内,这样有利于抗震,方便施工。
当有基础圈梁时,可将构造柱竖向钢筋锚固在低于室外地面下50mm的基础圈梁内。
若遇基础圈梁高于室外地面(室内、外高差较大),仍应将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在柱根设置120mm厚的混凝土座。
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置深度应大于沟的深度。
三、构造柱的配筋1.构造柱纵筋不宜小于4φ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φ14。
七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9febcff6c85ec3a86c2c5c4.png)
构造柱设置规范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
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编辑本段设计规范第2。
1。
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edf814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4.png)
构造柱设置标准要求构造柱的设置标准要求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涉及到砌体构造、框架填充墙和抗震设计几个方面,详细内容均自以下建筑标准,由于内容较多,标准可以上网自行查找,尽量查找最新的标准,不方便查找的也可以参看以下内容。
方法/步骤砌体构造设计标准(GB50003-2023)10.2.4 各类砖砌体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其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 50011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 构造柱设置部位应符合表10. 2.4的规定;2 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10. 2.4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3 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10.2.4的要求设置构造柱。
当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本条2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4 各层横墙很少的房屋,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设置构造柱;5 采用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的砌体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仅到达普通黏土砖砌体的70%时(普通砂浆砌筑),应根据增加一层的层数按本条1~4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6 有错层的多层房屋,在错层部位应设置墙,其与其他墙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在错层部位的错层楼板位置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当房屋层数不低于四层时,底部1/4楼层处错层部位墙中部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2m。
注:1 较大洞口,内墙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允许适当放宽,但洞侧墙体应加强;2 当按本条第2~5款规定确定的层数超出表10.2. 4范围,构造柱设置要求不应低于表中相应烈度的最高要求且宜适当进步。
10.2.5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以下构造规定:1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为18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180mm×190mm);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直径可采用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当6、7度超过六层、8度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程度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d0c902a6c85ec3a87c2c561.png)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
钢筋混凝土带的1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 。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7。
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
12g614-1第18页如图所示:窗间墙不得小于1000mm!否则采取1、加钢筋砼独立柱;2、把该处的圈梁改成连梁设置等加固措施。
高层在高规6.1.1.2中有明确规定,若是两个相邻房间的窗,窗间墙不得小于1200mm!GB50011-2010第13.3.4-4与12G614-1中墙长规定似乎有点矛盾。
二、砌体结构:关于多层砖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规定:第7.3.1条:1、楼电梯间的四角2、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3、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4、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5、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6、较大洞口两侧。
(内墙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洞口侧墙体应加强。
)构造柱最小截面240×180mm,纵向钢筋4根12,箍筋间距不宜小于250mm,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做马牙槎,并每隔500mm设置2根6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1m,构造柱下端伸入室外地面以下不小于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的地圈梁相连。
外墙构造柱间距
![外墙构造柱间距](https://img.taocdn.com/s3/m/6ce1eef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c.png)
外墙构造柱间距一般为6到8米设一构造柱或附墙柱。
构造柱设置要求:
1.按照抗震规范要求,构造柱主要设置于抗震墙中。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
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
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
边)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构造柱设置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40064666137ee06eff918aa.png)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一、框架结构填充墙:1、抗震规范第13.3.4: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1、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 ;实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低于MU2.5 ,空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MU3.5 ;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 设 2A6 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沿墙全长贯通。
4、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 2 倍时,宜设钢筋构造柱;墙高超过 4m 时,墙体半高宜设设置与柱相连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5、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6.3:框架填充墙:考虑水平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按《抗震》非结构构件的规定计算。
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填充墙的使用年限和主体结构相同,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填充墙的构造设计规定:1、轻质块体材料其强度等级:自承重的空心砖、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空心砖: MU10 、 MU7.5 、 MU5 、 MU3.5 ;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MU10 、 MU7.5 、 MU5 、MU3.5 ;2、填充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M5 ( Mb5 、 Ms5);3、填充墙的墙体厚度90mm ;4、用于填充墙的夹心复合砌块,两肢块体之间应有拉结;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开脱或不开脱方法。
有抗震设计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开脱的方法。
(不开脱是指框架与砌体之间有砌体加钢筋相连接,梁和墙顶也紧密连接,反之为开脱)采用开脱的方法:1、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填充墙顶面和框架梁之间流出20mm 的间隙;2、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20 倍墙厚,且4m,柱宽 100;柱竖向钢筋A10,箍筋宜为RA 5,竖向间距 400;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30d,焊接时(单面焊)10d;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15 的缝隙,用硅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 2100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50 的单筋混凝土柱;3、填充墙宜卡入设在梁板底及柱侧的卡口铁件内,墙侧卡口板的竖向间距500,墙顶卡口板的水平间距1500;4、墙体高度超过 4m 时,应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通的水平系梁。
墙体转角处构造柱设置要求
![墙体转角处构造柱设置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e1fae9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5.png)
墙体转角处构造柱设置要求在建筑结构中,墙体转角处的构造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
因此,对于墙体转角处构造柱的设置,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首先,对于内外墙交接处的构造柱,其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在一字型墙体尽端,应沿两个方向设置构造柱,且其间距不应大于4.0m。
2.在丁字型墙体尽端,当墙的长度不小于3.0m时,应沿两个方向设置构造柱,且其间距不应大于4.0m。
3.在L型、Z型、U型等形状的墙体转角处,应沿两个方向设置构造柱,且间距不应大于4.0m。
其次,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构造柱,其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当外墙长度不大于3.0m时,应沿外墙的内外交接处设置构造柱。
2.当外墙长度大于3.0m时,应在转角处设置构造柱,且间距不应大于4.0m。
另外,对于不同厚度墙体的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在砌体结构中,不同厚度墙体的交接处通常需要进行加强处理,以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具体做法是:在交接处增设构造柱,并采取拉结措施将两个墙体连接起来。
同时,应注意保证构造柱的位置和间距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施工中,构造柱的位置和间距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因此,在进行构造柱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施工条件,并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确保构造柱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墙体转角处构造柱的设置要求是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
在实际应用中,应注重构造柱的位置、间距、材料和施工工艺的选择和控制,确保构造柱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能。
同时,也需要注意构造柱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风压、地质条件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墙体转角处构造柱的设置要求也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进行墙体转角处构造柱的设置时,应根据当地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围墙构造柱设置要求
![围墙构造柱设置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ff85f2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d.png)
围墙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的设置通常需要考虑以下要求:
-抗震规范:构造柱主要设置于抗震墙中。
-墙高和开洞宽度: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
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墙长: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高布置。
围墙构造柱的设置要求可能因地区、建筑类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建议你咨询专业的建筑设计师或结构工程师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1339c9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3.png)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柱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根据功能区划分柱的位置:柱可以用来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比如餐厅区、休息区、办公区等。
在进行柱的设置时,应该根据功能需求将柱放置在适合的位置,以便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分隔。
2.综合考虑结构和美观:柱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筑的结构,所以在确定柱的位置时应综合考虑其结构性能。
同时,柱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也应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以保证美观性。
3.控制柱的数量和密度:柱的数量和密度应该根据具体场所的需求进行控制。
在一些需要大空间的场所,柱的数量应尽量减少,以便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灵活性;而在一些需要加固支撑的场所,柱的密度则应相对较高。
4.确保柱的尺寸和间距合理:柱的尺寸和间距应该根据建筑的功能和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柱的尺寸要符合建筑的结构强度和外观效果的要求,间距则要考虑到建筑使用者的活动需求和安全性。
5.柱与室内布局的协调:柱的设置应与建筑室内布局相协调,避免对活动空间的影响和阻碍。
可以通过合理的柱形设计来避免柱子在空间中成为障碍物,减少对活动空间的占用。
6.利用柱子进行功能扩展:柱的设置可以不仅仅是作为结构支撑,还可以用于功能扩展。
例如,在柱子上设置展示架、照明灯具等,能够在起到结构支撑的同时达到实用和美观的效果。
总的来说,柱的设置要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结构特点和美观性进行
综合考虑。
合理的柱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和美观度,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舒适性和功能性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柱设置规范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
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
编辑本段设计规范
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
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1]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
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
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构造柱不作为主要受力构件
编辑本段设置原则
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
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
(2)较大洞口的两侧,
(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
(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
(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
(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
(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构造柱是保证墙体的稳定,和梁有关系。
(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2)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及内框架砖砌体中,它的作用一般为:加强纵墙间的连接,是由于构造柱与其相邻的纵横墙以及牙搓相连接并沿墙高每隔500mm 设置2 (6 拉结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1000mm。
一般施工时先砌砖墙后浇筑混凝土柱,这样能增加横墙的结合,可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承载能力10 % —30 % ,提高的比例幅度虽然不高但能明显约束墙体开裂,限制出现裂缝。
构造柱与圈梁的共同工作,可以把
砖砌体分割包围,当砌体开裂时能迫使裂缝在所包围的范围
之内,而不至于进一步扩展。
砌体虽然出现裂缝,但能限制它的错位,使其维持承载能力并能抵消振动能量而不易较早倒塌。
砌体结构作为垂直承载构件,地震时最怕出现四散错落倒地,从而使水平楼板和屋盖坠落,而构造柱则可以阻止或延缓倒塌时间、以减少损失。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又可以起到类似框架结构的作用,其作用效果非常明显。
在砌体结构中其主要作用一是和圈梁一起作用形成整体性,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二是减少、控制墙体的裂缝产生,另外还能增强砌体的强度。
在框架结构中其作用是当填充墙长超过2倍层高或开了比较大的洞口,中间没有支撑,纵向刚度就弱了,就要设置构造柱加强,防止墙体开裂。
编辑本段抗震作用
以唐山地震为例:唐山地震后,有3幢带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且与圈梁组成封闭边框的多层砌体房屋,震后其墙体裂而未倒。
其中市第一招待所招待楼的客房,房屋墙体均有斜向或交叉裂缝,滑移错位明显,四、五层纵墙大多倒塌,而设有构造柱的楼梯间,横墙虽也每层均有斜裂缝,但滑移错位较一般横墙小得多,纵墙未倒,仅三层有裂缝,靠内廊的两根构造柱都遇破坏,以三层柱头最严重,靠外纵墙的构造柱破坏较轻。
由此可见,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多层砌体房屋应按抗开裂和抗倒塌的双重准则进行设防,而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抗震构造措施。
黑龙江省的许多地区基本裂度为6~7度,位于这些地区的多层砖混建筑均需设防,抗震构造柱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其设置根据房屋所在地区的烈度、房屋的用途、结构部位、和承担地震作用的大小来设置。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断面不必大,但
须同各层纵横墙的圈梁连接,无圈梁的楼层亦须设置配筋砖带,才能发挥约束作用,关于抗震柱的设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作了详细的规定。
抗震设计时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 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 的基础圈梁相连。
5 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表7.1.2的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
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2. 当外纵墙开间大于
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
内纵墙
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2]
编辑本段马牙槎
与构造柱连接处的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应超过300mm或5皮砖高,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应先退后进,进退相差1/4砖。
编辑本段工程量
构造柱是为加固墙体,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柱子。
首先,根据图纸统计图各种型号构造柱的数量,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
1.混凝土工程量:
柱高*断面面积*柱根数=(m3)
式中: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面高度,或自地圈梁顶面至屋顶圈梁顶面高度。
2.钢筋工程量:
主筋:主筋长*根数*比重(kg/m)*柱根数=(kg)
箍筋:(柱断面周长-8*保护层厚度+2弯钩增加长度)*((柱高-2*保护层厚度)/箍筋间距@)*比重(kg/m)*柱根数=(kg)
式中主筋长=柱高+伸入地圈梁长+上下的直钩长+42.5dn (n 为层数)
3.有马牙槎的构造柱
有的构造柱有马牙槎,其宽一般为60mm。
其模板面积=(构造柱宽+马牙槎宽)*柱高
混凝土体积=柱底面积*柱高=【(柱截面长+2*马牙槎/2)*墙
厚】*柱高
4.构造柱的计算规则:
1,构造柱只适用先砌筑墙后浇注的情况,如构造柱为先浇注后砌墙者,不论断面大小,均按周长1.2米以内捣制矩形柱定额执行。
墙心柱按构造柱定额及相应说明执行。
2,构造柱按全高计算,与砖墙嵌接部分的体积并入柱身内体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