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与应计异象

合集下载

应计及非正常应计的错误定价——基于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应计及非正常应计的错误定价——基于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Bon 16) 发现了市场对盈余信息在公告 日反应不足 对非正常应计错误定价, r (98 w 应计异象主要是由盈余管理所导 和事后逐渐调整的盈余宣告后股价漂移现象, 开启了会计异 致。其他国家 , 如德国、 韩国、 英国先后发现本国存在应计错
象研究的序幕。
误定价 , 日本还发现存在非正常应计项 目的错误定价, 明 说 了此类现象的普遍性( 陈国辉和赵宇凌 , 1) l 2 0 。 0 8 我国学者刘云中(03 首先利用 19-20 20 ) 98 00年中国
实证 检 验 ”。 ( 0 01 2) W2 1 3


引言
假说提出了质疑。此种意义上,l n 19 ) 提出的应计 S a (96 o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 , 市场通过股价反映了公共可获得的 项目的错误定价又是资本市场中的一种会计异象 , 学界称之
所有信息, 理性投资 者运用公共可获得信息不会赚取超额回 为“ 应计异象” 。运用季度数据 ,oi 和 Hir20 ) Cl s ra(00 l n b
程度 的应计错 误定价 ; 2 运用横截 面 Jns 型分解总应计项 目, 一步检验 , () oe 模 进 A股 市场存在 比较稳 定的非 正常应计 错误 定 价 ;3 剔除亏损样 本后 , () 非正常应计错误定价 经济上更加显著 。文章认 为 A股 市场应计错误 定价部 分源 自于盈余 管理 , 不 但 包含 向下管理盈余 的“ 洗大澡” 况。这一发现将会计 具体 信息与 股票 回报联 系起 来, 助 于我 国会计 信息含 量研 究的进一 情 有
21 0 0年
第1 O期




No 1 2 1 .0 00 Ge e a . . 0 n r 1 No 2 5

《应计异象》课件

《应计异象》课件

外部审计机构负责对企业的财务报表 进行审计,对应计异象进行识别和防 范。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企业的内部控制 进行监督和评价,对应计异象进行审 计和检查。
信息披露与透明度
信息披露制度
企业应按照相关法规要求,真实 、准确、完整地披露财务信息,
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透明度提升
通过加强信息披露的规范和监督, 提高企业的透明度,使投资者更好 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
育,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03 应计异象的实证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
国内对应计异象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研究主要 集中在对应计异象的存在性、形 成原因和影响等方面。
国外研究
国外对应计异象的研究较早,积 累了丰富的实证研究经验,研究 内容涵盖了从理论模型到实际应 用的各个方面。
法规内容
包括会计制度、审计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的 规定,旨在规范企业行为 ,防止应计异象的发生。
监管措施
监管机构通过现场检查、 非现场监管等方式对应计 异象进行监督,对违规行 为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内部控制与审计
内部控制体系
外部审计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 括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全面内部控制 ,对应计异象进行预防和控制。
06 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拓展
拓展研究领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 展,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到新 兴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等领域,探讨 应计异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存在和 表现。
深化特定行业研究
针对不同行业的特性,深入研究应计 异象在该行业的表现和影响,例如高 科技行业、房地产行业等,以提供更 具针对性的投资建议。

导读文章写作格式及范例

导读文章写作格式及范例

股票价格….(题目12号字加黑居中)(空一行)原文作者:Richard G. Sloan 综述作者:张然(10.5号字居中)(空一行)(Sloan, R. 1996. Do Stock Prices Fully Reflect Information in Accruals and Cash Flows about Future Earnings? The Accounting Review 71: 289-315.) (10.5号字居中,格式同参考文献)(空一行)说明:1、全篇中文选用宋体10.5号字,英文选用Times New Roman字体;2、A4纸型,文章不打印页码;3、均为1.2倍行距;4、页边距设为:上2.54cm,下2.54cm,左3.17 cm,右3.17 cm参考文献: (9号字)Every review paper must include a list of references containing only those works cited. Each entry should contain all data necessary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author-date system, use the following format:1. Arrange citations in alphabetical order according to surname of the first author or the name of the institution responsible for the citation.2. Use author’s initials instead of proper names.3. Date of publication should be placed immediately after author’s name.4. Titles of journals should not be abbreviated.5. Multiple works by the same author(s) in the same year are distinguished by letters after the date.Sample entries are as follows: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Committee on Concepts and Standards for External Financial Reports. 1977. Statement on Accounting Theory and Theory Acceptance. Sarasota, FL: AAA.Demski, J. S., and D. E. M. Sappington. 1989.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7: 40–58.Dye, R., B. Balachandran, and R. Magee. 1989. Contingent fees for audit firms. Working pape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IL.Fabozzi, F., and I. Pollack, eds. 1987. The Handbook of Fixed Income Securities. 2nd edition. Homewood, IL: Dow Jones-Irwin.Kahneman, D., P. Slovic, and A. Tversky, eds. 1982.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orcano, T. M. 1984a.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tax policy. The Accounting Review 59: 619–636.————. 1984b. The perceived effects of tax policy on corporate investment intentions.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 6 (Fall): 7–19.Shaw, W. H. 1985.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market impact of the safe harbor leasing law. Ph.D.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Sherman, T. M., ed. 1984.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Cambridge,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文献导读写作注意事项:1、每篇文章导读在2500字左右,比较复杂的文章可以长些2、导读的结构文章在本书体系中的位置及前后关系文章研究的核心问题文章的假设或预测文章选择的研究环境:数据、变量、数据年度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评论:文章的贡献和不足;对未来研究的启示3、写作导读的过程中不必过于重视文章使用的理论模型和复杂的统计,计量方法。

会计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会计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会计前沿讲座心得体会【篇一:会计前沿讲座(资料)】《会计研究》2012 年第1—12 期总目录综合携手同心共创未来———《会计研究》编辑部新年献辞本刊编辑部(1.3)公允价值计量在新兴经济体中的应用: 问题与对策———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兴经济体工作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综述杨敏等(1. 4) 第三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综述陈美华等( 1. 89)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的迈进王军( 3. 3) 推进中国会计研究的国际化———中国会计学会会刊《中国会计研究》第一届研讨会会议综述祝继高张晨宇( 89)创新与本土特色相结合的中国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2012 年学术年会综述陈红等( 8. 91)会计准则、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相关问题研究———海峡两岸会计学术交流动态章永奎刘峰( 10. 87)繁荣会计理论研究拓展对外学术交流余蔚平( 11. 3)加强会计指数研究全面提升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王化成等( 11. 7)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数编制: 意义、思路与实现路径赵德武等( 12. 3)企业会计准则美国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策略选择研究与启示朱琳( 2. 23)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的动因探索———基于问卷调查与因子分析李英等( 2. 28)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评析与前瞻———以金融工具、合并报表和收入准则为例王霞( 4. 8)套期会计原则缺失问题研究———iasb 套期会计征求意见稿评述杨模荣( 6. 25)综合报告国际发展动态及我国应对举措杨敏等( 9. 3)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国际经验与研究启示王守海等( 12. 12) 会计理论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应有历史使命感杨雄胜( 2. 18)文化对会计的影响: 文献述评及未来研究展望潘爱玲等( 4. 20)我的碳会计观王爱国( 5. 3)会计学研究视角与研究领域拓展———基于国际期刊的研究张先治张晓东( 6. 3)论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的传导作用刘慧凤( 6. 32)企业制度演变与会计发展付磊( 7. 3)会计信息可比性研究评述及未来展望袁知柱吴粒( 9. 9)会计伦理决策影响因素研究 6.———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检验谭艳艳汤湘希( 9. 24)丧失相关性的会计与会计的持续性变革李心合( 10. 3)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变革、盈余持续性与市场定价行为研究陆宇建蒋玥( 1. 58)代理问题、公司治理模式与业绩自利性归因倾向———基于美、中、日三国的数据比较孙蔓莉等( 1. 68)所有权类型、政治寻租与公司社会责任报告: 一个分析性框架黎文靖( 1. 81) 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基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实证研究张兆国( 2. 37)公司治理质量、投资者信心与股票收益雷光勇等( 2. 79)税收规避与财务报告成本的权衡研究———来自中国2008 年所得税改革的证据盖地胡国强( 3. 20)财务会计的信任功能雷宇( 3. 26)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 文献回顾、述评与未来展望孙光国杨金凤( 3. 31) 首发上市盈利预测制度变迁与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王克敏廉鹏( 3. 72)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会计问题研究杨敏等( 4. 3)控制权、媒介功用与市场治理效应: 基于财务报告重述的实证研究贺建刚魏明海(4. 36)基于分层动态随机规划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郭茵任若恩( 5. 39)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的“应计异象”研究———来自中国a 股市场的经验证据饶育蕾等( 5. 59)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场波动胡奕明刘奕均( 6. 12)会计信息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述评逯东等( 6. 19)盈余储备、投资决策与信息含量———来自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1995 - 2010 年的经验证据刘媛媛刘斌( 6. 38) 投资者注意力、应计误定价与盈余操纵权小峰吴世农( 6. 46)高管持股、择时披露与市场反应张馨艺等( 6. 54)产权保护、收益计量与会计制度改革龚光明陈若华( 7. 8)董事长个人特征、代理成本与营收计划的自愿披露———来自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万鹏曲晓辉( 7. 15)风险投资、联合差异和创业板ipo 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胡志颖等( 7.48)股权性质、环境不确定性与会计信息的治理效应申慧慧吴联生( 8.8) 基于gone 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洪荭等( 8. 84)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吗?———兼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差异杨海燕等( 9. 16)盈余管理方式选择、行为隐性化与濒死企业状况改善———来自a 股特别处理公司的经验证据蔡春等( 9. 31)媒体关注、制度环境与盈余信息市场反应———对市场压力假设的再检验于忠泊等( 9. 40)剩余收益模型与股票未来回报饶品贵岳衡( 9. 52)不确定环境下的项目融资租赁租金计量模型研究———基于出租人视角宋晓华等( 10. 21)捆绑披露是隐藏坏消息吗?———来自独立董事辞职公告的证据吴冬梅刘运国( 12. 19)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基于资源配置的公司治理策略分析———以2006 ~ 2010 年上市的公司为例黄志忠( 1. 36)先投后融,抑或先融后投———基于对我国企业产权制度的分析李芸达等( 1. 43)r&d 投资迎合行为: 理性迎合渠道与股权融资渠道?———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肖虹曲晓辉( 2. 42)董事网络: 定义、特征和计量谢德仁陈运森( 3. 44)金字塔结构、业绩波动与信用风险张瑞君李小荣( 3. 62)并购目标识别: 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张金鑫等( 3. 78)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的实地研究周琳等( 3. 85)再论公司财务概念框架曹越( 4. 44)大型央企集团财务治理模式及其制度创新罗乾宜( 4. 50)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 被动回应还是主动嵌入高汉祥( 4. 58)中国情境下的管理会计研究: 热点、趋势与方法———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1 年学术年会综述王秀芬董红星( 4. 65)组织间业绩评价的理论发展与平衡计分卡的改进: 基于战略联盟情景支晓强戴璐(4. 79)高管薪酬、公司成长性水平与相对业绩评价———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胡亚权周宏( 5. 22)企业集团财务管控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研究纳鹏杰纳超洪( 5.29) 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周仁俊高开娟( 5. 50)价值链成本管理为基础的跨组织资源整合: 一个实地研究穆林娟贾琦( 5. 67) 激励、福利还是奖励: 薪酬管制背景下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定位困境———基于泸州老窖的案例分析辛宇吕长江( 6. 67)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的发展方向探析丁保利等( 6. 76)异质预期、群体演化与资产价格波动机制聂慧丽等( 7. 65)上市公司的地理特征影响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决策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宋玉等( 7. 72)社会信任、政治关系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张敦力李四海( 8. 17)成本管理信息租金、内部冲突与控制绩效———基于施工项目的实验研究王新等( 8. 25)政府干预、大股东资产注入: 支持抑或掏空章卫东等( 8. 34)证劵发行管制下的地方“护租”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风险化解章铁生等( 8. 41) 股权激励与股利分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肖淑芳喻梦颖( 8. 49)市场地位、商业信用与企业经营性融资张新民等( 8. 58)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陈德萍曾智海( 8. 66)资产专用性、声誉与企业财务契约自我履行: 一项实验研究雷新途李世辉( 9. 59) 过度投资、债务结构与治理效应———来自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黄珺黄妮( 9. 67)高管薪酬激励会关注债权人利益吗?【篇二:学科前沿讲座的心得与体会】学科前沿讲座的心得与体会0911370137 俞白兮本学期共有五位赫赫有名的教育学者给我们进行了六次学科前沿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现金周转期异象:来自中国A股的证据

现金周转期异象:来自中国A股的证据

现金周转期异象:来自中国A 股的证据王鹿鸣(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摘要〕现金周转期(Cash Conversion Cycle ,CCC )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衡量公司管理效率及其外部融资需求的指标。

来自美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显示,公司现金周转期与其股票收益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买入公司现金周转期较低的股票、卖出公司现金周转期较高的股票的套利组合具有显著的正异常收益率,即存在现金周转期异象。

本文采用组合价差法和Fama-MacBeth 回归考察了中国A 股市场中现金周转期异象的存在性及其成因解释。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A 股市场存在与美国股市不同的现金周转期异象,公司现金周转期指标与其股票收益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买入公司现金周转期最高的10%股票并卖出公司现金周转期最低的10%股票的市值加权组合,每月可获得1.035%的超额收益和0.307%的异常收益;中国A 股市场中现金周转期异象可以用公司的融资风险和股票错误定价两个方面来解释。

〔关键词〕现金周转期异象;异常收益;融资风险;错误定价;组合价差法中图分类号:F832.51;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22)01-0050-13一、引言现金周转期(CCC ),也称现金周期、现金循环周期,指从公司付出现金购买原材料到卖出产品收到现金之间的时间跨度,其表示一个公司的现金在其经营活动中占用的天数。

大多数情况下,原材料采购和商品销售都是赊账形式的,这种商业惯例使得存货和应收账款产生了一个占用资金的时间。

无论从融资成本还是机会成本的角度,这一时间都会造成相当大的财务负担,所以公司会尽可能缩短现金周转期,以提高资金周转率,避免这种成本负担。

现金周转期最早在1980年由Richard 和Laughlin [1]提出,用作公司流动性分析中的一个动态指标。

正如Cagle 等[2]所指出,现金周转期是一种包含时间的度量指标,它弥补了使用静态流动性度量,诸如流动比率的许多缺点。

行为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1_6章)

行为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1_6章)

第1章概论一名词解释行为金融: 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认知、感情、态度等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复杂的、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中投资、储蓄、价格变化等经济现象的学科,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组合。

经济心理学: 是关于经济心理与行为研究的学科,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对象为个体及群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强调经济个体的非理性方面及其重要影响。

信息加工心理学: 或狭义的认知心理学。

它是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来研究、解释人类认知过程和复杂行为的科学。

实验经济学: 是在可控的条件下,针对某一现象,通过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决策者的行为并分析实验结果,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目的是通过设计和模拟实验环境,探求经济行为的因果机制,验证经济理论或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

理性人:在决策时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并能够对已知信息做出正确的加工处理,对市场做出无偏估计的人。

有限理性: 人们在认知与判断上存在很多局限性,其活动受到自身的心理活动、个人情绪的影响.二问答题1行为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回报原则。

那些经常给行为主体带来回报的行为比那些不带来回报的行为更可能被主体重复;(2)激励原则。

那些曾诱发了回报行为的外界激励比那些不曾诱发回报行为的外界激励更容易诱发主体的同类行为;(3)强化原则。

行为主体在没有获得对其行为的预期回报,甚至为此遭到惩罚的时候,会被激怒,进而强烈地要施能够补偿损失的行为。

相反,如果某类行为给行为主体带来了出乎意料的回报,或没有带来预期的惩罚,行为主体将更主动地实施同类行为。

2行为经济学具有哪些特点?行为经济学具有三个重要的特点:(1)其出发点是研究一个国家中某个时期的消费者和企业经理人员的行为,以实际调查为根据,对在不同环境中观察到的行为进行比较,然后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2)其研究集中在人们的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的决策过程,而不是这些行为所完成的实绩;(3)它更重视人的因素。

有限套利能否解释A股市场资产增长异象

有限套利能否解释A股市场资产增长异象
步性 所 体 现 的 套 利 风 险 、 三年 期 操 控 性 应 计 所 体 现 的 公 产 增 长 异 象 的 风 险 解 释 主 要 包 括 Q理 论 、实 物 期 权 及
a n g 【 2 从 Q 理 论 出 司信 息 透 明度 及 Amu hu i d的 非 流 动 性 指 标 所 体 现 的 套 投 资 同 宏 观 经 济 风 险 变 量 的 关 系 。 Zh 利 成 本 ,均 能 解 释 这 种 异 象 , 而 体 现 投 资 者成 熟 度 的 机 发 ,认 为 期 望 收 益 率 较 低 时 ,理 性 经 理 人 会 增 加 投 资 ; 构 投 资 者持 股 比 例 并 不能 对 这 种 资产 增 长异 象做 出解释 。 期 望 收 益 率 较 高 时 ,理 性 经 理 人 会 缩 减 投 资 ,这 意 味 着 关键词
增 长异 象 。 本 文 以 2 0 0 0 -2 0 1 0年 A 股 上 市 公 司 为 样 本 ,
司进 行 资 产 剥 离 、 股 票 回购 、偿 还 债 务及 支付 现 金 股 利
实 证 考 察 了资 产 增 长 异 象 在 A 股 市 场 的 表 现 形 式 , 并 考 等 规 模 收 缩 活 动 后 的股 票 收 益 往 往 较 高 , 川 也 即公 司 资
r l S o n等 [ 3 认 资 产 增 长 异 象 ;套 利 成 本 ;套 利 风 险 ;非 投 资 同 随 后 股 票 收 益 间 存 在 负 向关 系 。Ca
为 ,在 位 资 产 价 值 加 上 成 长 期 权 价 值 为 公 司 总价 值 ,实 物 投 资 执 行 了风 险 较 高 的 实 物 期 权 ,致 使 该 公 司 的 系 统 性 风 险 降 低 。 Co o p e r 和 P r i e s t l e r [ 4 认 为 ,公 司投 资 同实

第八章-套利交易

第八章-套利交易

第八章套利交易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套利的概念、原理和作用,掌握套利的种类和运用方法。

学习重点:套利的种类和运用方法第一节套利概述一、套利的概念1.套利是利用不同(可以是时间不同,也可以是地区不同或品种不同)市场之间的不合理价格差异来谋取低风险利润的一种交易方式。

书P2282.套利,也叫价差交易。

套利指的是在买入或卖出某种期货合约的同时,卖出或买入相关的另一种合约,并在某个时间同时将两种合约平仓的交易方式。

3.(书上描述)套利是指利用相关市场或相关合约之间的价差变化,在相关市场或相关合约上进行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以期价差发生有利变化而获利的交易行为。

4.套利分为两种:1.期现套利(Arbitrage):利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价差进行的套利行为。

2.价差交易(Spread):利用期货市场上不同合约之间的价差进行的套利行为。

5.在交易形式上与套期保值相同,只是套期保值是在现货与期货两个市场上同时买进卖出合约。

套利只限于在期货市场上买卖合约。

6.套利的潜在利润不是基于商品价格的上涨或下跌,而是基于不同合约月份之间价差的扩大或缩小,从此构成其套利的头寸。

7.套利者是一种与投机者和套保者都不同的独立群体。

二、套利与普通投机交易的区别1、普通投机交易:利用单一期货合约价格的上下波动赚取利润。

套利:从不同的两个期货合约彼此之间或不同市场之间的相对价格差异套取利润。

普通投机者关心和研究的是单一合约的或不同市场之间涨跌,而套利者关心和研究的则是不同合约之间或不同市场之间的价差。

与价格波动方向无关。

2、普通投机交易:在一段时间内只作买或卖,方向明确;套利:在同一时间在不同合约之间或不同市场之间进行相反方向的交易,买入并卖出期货合约,同时扮演多头和空头的双重角色。

三、套利的特点与作用(一)套利的特点1.风险较小:类似套期保值2.成本较低:佣金和保证金较少套利的佣金支出比一个单盘交易的佣金费用要高,但又不及一个回合单盘交易的两倍。

创业板存在应计异象吗?——基于创业板前78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创业板存在应计异象吗?——基于创业板前78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面 的差 异 , 就会 “ 能 锁定 ” 当期 净 利润 . 而高 估 未来 功 于 进
在下期 就 会 出现 负 的股票 收 益率 . 即产 生应 计异 象 另一 方面 , 国 的各 层 次 资本 市 场 经 过 多 年 的发 展 . 着机 构 我 随
应计 异象 和外部 融 资异 象联 系起 来 . 并认 为应计 异 象超 过 盈 利 和股 价 。从 统 计 上看 , 存在 较 高 当期应 计项 目的公 司
04 0 0 .6
模型 1
0 91 . 34
模型 2
0.3 5 92
模型 1
07 9 7 .6
1 本 选 择 文 选 取 的 所 有 样 本 数 据 都 取 自锐 思 数 .样 本
C ntn (.8 ) (.8 ) ( . 14 (.7 ) o s t 07 68 04 77 O7 ) 04 16 a 5
1 6 1 6
表 1 变量 均值描 述 性统 计表
AC C B Ml B M2 LV E SZ IEl SZ 2 IE
- . 6 0 0 3 6 0 3 6 8 0 2 5 1 219 9 0 2 . 8 00 20 .9 . 9 . 6 .7 0 4 7 3 — . 2 2 0 1 8 6 0 6 9 5 O 1 5 7 218 4 9 2 _ 7 0 O1 . 4 . 0 .7 .3 0 3 1 9
0.O1 2 1
检 验 创 业板 公 司 的股 票超 额 回报 与其 应 计项 目之 间 的关
系 。回归模 型如 下 :
R T 0 BA C IL V I E : 【 1C + 2E +3 + 3  ̄M+3 IE e ISZ + , () 1
B M2

套利不对称性、融资融券制度和波动率效应

套利不对称性、融资融券制度和波动率效应

如果说特质波动率代表了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的
套利风险,则整体波动率代表了未经风险调整的收
益的套利风险。根据套利不对称性理论,特质波动
率越大则经定价模型调整的阿尔法收益的套利风险
越大,对于特质波动率越大的股票,投资者越难以
2021. 14 财会月刊 ·141 ·□
从套利的角度消除错误定价;同样,整体波动率越 大则未经定价模型调整的股价收益的套利风险越 大,投资者也越难以从套利的角度消除错误估值。 既然套利不对称性理论可以解释特质波动率与未来 阿尔法收益的负相关关系,那么也应该能够解释整 体 波 动 率 与 未 来 股 价 收 益 的 负 相 关 关 系 。所 以 , “波动率效应”也应该呈现出“特质波动率效应”类似 的特征,即整体波动率在低估组合中呈现出正效 应,在高估组合中呈现出负效应,且负效应显著大 于正效应。由此提出本文的第一个研究假设:
率效应”的类似特征。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波动 率效应”确实呈现出上述特征,套利不对称性理论 也适用于解释“波动率效应”。为了便于比较,本文 还针对“规模效应”和“价值效应”进行了相同检验, 发现这些异象并不具备上述特征,套利不对称性理 论不能解释非风险因子所导致的异象。进一步的稳 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制度改革确实减弱了 “波动率效应”,提高了市场效率。
型为例,对整体波动率和特质波动率两者的正相关
关系进行了分析。FF 三因子回归模型的表达式通
常如下:
Rt-Rf =α+βMKTMKTt+βSMBSMBt+
βHMLHMLt+εt
(1)
其中,被解释变量 Rt-Rf 为各股票或者组合的
超额收益;MKT、SMB、HML 分别代表市场、规模、
价 值 三 因 子 的 因 子 暴 露 ;α、βMKT、βSMB、βHML、εt 分别表示截距项、各因子的回归系数及残差;τ 为回

市场上存在的金融异象及相关解释..

市场上存在的金融异象及相关解释..
Company Logo
市场上存在的金融异象

一、股票溢价现象
根据这个经典理论,风险和报酬是同方向变化的。这就是我们 平时说的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
但是,行为经济学家通过对历史上证券的分析,发现风险与投
资的正比关系并不是严格的。高风险的股票获得低于理论上的 收益,低风险的股票获得高于理论上的收益。这些差值已经超 过了统计学上可以容许的程度,也超过了CAPM模型能够解释 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概括的“股价溢价异象”。
金融异象综述
现代行为金融对传统金融理论提出了三个质疑:
----投资者是否是理性的?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是否随机发生?
----套利行为能否没有限制的发挥作用?
实证中发现的金融异象
早期的实证结果(2O 世纪80 年代之前)儿乎都是支持弱 式市场和半强式市场假设成立的。20世纪80年代之后, 学者们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 证券的市场收益存在 偏离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 (EMH)的异常现象,这些现象被经典型论的支持者们 通称为异象( anomalies) 现实市场中,大量异象的存在无疑对理性理论弱式和半强式 假设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对行为金融研究范式则提供了 有力的实证支持。
市场上存在的金融异象
以上三个结论是坎贝尔和希勒论文的主要结论和贡献。显然,这 个结论简单的说就是:红利和价格的比率上升,套利者没有让股 价趋于平稳,反而上涨。这就出现了股票价格的“过度波动异 象”。
事实上,在现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我们发现每天的股票价格波 动是非常频繁的,波动幅度也非常大。
例如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沪市大盘指数就从1700点左右上 升到2300点,随着回落到1300点这个信心指数以下,2005年又 到了 1000 点大关。这种巨大幅度的波动,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的中国也没有避免,可见有限市场理论存在着一定的解释不足。 国外的典型案例除了上面论述的外,经济大萧条、 1987 年股市 大崩盘等现象也都是证据。

投资者注意力和应计异象

投资者注意力和应计异象

李 小 晗 张 鸣
一 、
引 言
会 计 盈 余 是 对 公 司 当期 经 营 成 果 的反 映 , 资 本 市 场 上 最 重 要 的 也 是 投 资 者 是
最 为 关 注 的 信 息 之 一 。 计 盈余 信 息 的 任 何 内在 特 征 都 有 可 能 导 致 投 资 者 的 反 应 会
( a h 2 0 )。 Z c, 03
在对应计异象成 因的解释 中 , 基于行为金融学角度出发的由于投资者注意力不
足 导致 对 盈余 信 息 解读 不 完 全是 广 为 接受 的 原 因之 一 。 资 者对 信 息 的加 工处 理 需 投
要 时 间和 成 本 , 由于 投资 者 的 有 限理 性和 有 限 注意 力 , 往 不 能够 正 确 、 往 充分 地 理
偏估计量 。 应计制过程涉及的会计估 计导致 了暂时性盈余 , 与现金收付制相 比更容
易 出现估 计误差 。 计估 计偏 差 主要 体 现在 应 计 项 目上 , 且 具有 均 值 回归 的 特征 会 并
( t, 9 3 De o , 9 4 这一特性将导致盈余 的应计成分的持续性低于现金流 Wa s 19; c w 19 ), t h
象 (ah 20 ; ehw a dG , 0 5 。 Z c, 03 D co n e 2 0 ) 然而 , hn(05 所使用的风险四因素没 K a 20 ) 有坚实 的理论基础 , 也缺乏实证上的经验支持 。 对应计异象的第二类解释是基于非 有效市场的基础上 , 认为应计异象的存在是投资者错误定价 、 市场缺乏有效性的证
投资者注意力和应计异象
李小 晗 张 鸣术
摘 要
本 文 基 于认 知心 理 学领 域 中关 于 注 意力 分 配 的研 究 , 考察 了投 资者 在不 同周历

上市公司应计异象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上市公司应计异象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上市公司应计异象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摘要] 应计异象是利用会计应计信息构造投资组合,为将来获取超额回报的现象。

影响应计异象发生的因素主要来自于退市制度、业绩预告制度、企业成长性、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

应计异象产生的后果是质疑有效市场假说并影响企业价值、造成会计准则制定的质量问题、降低资本市场效率并影响投资者的盈余定价能力。

减少或防止上市公司应计异象,政府应加快完善退市制度和业绩预告制度,加大提高资本市场监管力度,从而降低应计异象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 上市公司;应计异象;影响因素;对策分析Sloan(1996)把应计异象定义为,投资者在根据已有的盈余信息来预测未来盈余的时候发生了系统的偏差,从而利用会计应计信息构造投资组合从而在未来获取超额回报的现象。

国外学者已经在一些海外资本市场发现应计异象存在的证据,国内学者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同样能观察到应计异象的存在。

应计异象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质量,同时影响机构投资者的盈余定价能力,并对有效市场假说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提出了质疑,所以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对应计异象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规避应计异象具有一定意义。

一、上市公司应计异象的影响因素1.退市制度因素退市制度包括退市的标准和退市的程序两个方面:从退市标准层面看,我国现行的退市标准,只是针对“连续亏损”一种情况对上市公司暂停上市、终止上市进行了规定。

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退市,管理层有动机在亏损当年对利润进行操纵,以规避监管机构的监管,躲避监管机构的严厉惩罚。

而一旦亏损很难避免,上市公司则会采取洗大澡的措施,使得来年更容易扭亏。

这就导致了亏损公司的会计应计比例更低,这些公司的扭亏或“洗大澡”行为会严重干扰下一年的回报率,而投资者的套利策略是买入会计应计比例低的公司股票,这样导致投资者无法利用现金流量和会计应计持续性的差异套利,使得我们无法在中国市场看到应计异象的现象,这不能反映投资者看透了财务报表,并认识到会计应计和现金流的持续性差异,而是由于退市制度的存在,亏损公司为了避免亏损导致退市而利用利润操纵行为造成的。

投资者情绪、有限套利与股价异象

投资者情绪、有限套利与股价异象

投资者情绪、有限套利与股价异象投资者情绪、有限套利与股价异动近年来,股市的快速变化和股价的异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投资者情绪和有限套利被认为是导致股价异动的两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投资者情绪和有限套利对股价异动的影响,并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这种影响。

首先,投资者情绪是股价异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投资者情绪是指投资者对市场的情感态度和预期。

情绪的波动会导致投资者行为的不稳定,从而引发股价的异常波动。

例如,当投资者情绪乐观时,他们更愿意购买股票,从而推动股价上涨;而当投资者情绪悲观时,他们更倾向于抛售股票,股价就会下跌。

这种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异动的影响可以从群体行为的角度解释。

当大多数投资者情绪出现共振时,股市就容易产生集体行为,并导致股价的异常波动。

其次,有限套利也是造成股价异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限套利是指利用不同证券之间的价格差异进行套利交易。

投资者通过买入低价证券,同时卖出高价证券,从中获取利润。

当有限套利机会存在时,投资者会纷纷参与套利交易,从而导致股价异动。

有限套利的出现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全竞争所致。

例如,当某只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其真实价值时,投资者将迅速买入该股票,从而推动股价上涨。

反之,当某只股票的市场价格高于其真实价值时,投资者将迅速卖出该股票,从而推动股价下跌。

这种有限套利对股价异动的影响可以从市场效率的角度解释。

当市场存在有效的套利机会时,投资者会通过套利交易来推动市场的价格回归到股票的真实价值,从而引发股价的异常波动。

为了验证投资者情绪和有限套利对股价异动的影响,我们选择了某股票市场的案例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投资者情绪在短期内对股价异动的影响较大。

当市场出现投资者情绪的聚集时,股价会大幅波动。

其次,有限套利在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套利机会的存在会促使投资者进行套利交易,从而引发股价的异常波动。

最后,投资者情绪和有限套利之间存在相互关联。

投资者情绪的波动会激发有限套利的出现,而有限套利的出现又会进一步影响投资者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股价的异常波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Jensen’s α
如果一个投资组合中的资产足够分散,那么非系统风险 将相互抵消,最后剩下的是无法分散的市场系统风险, 这种系统风险可以在CAPM模型中用 β系数表示。
E( RP ) Rf p ( Rm Rf )
Jensen测度可以通过下面的回归方程得到:
Rp Rf p p (Rm Rf ) p
3.3
向投资组合倾斜
Table 4
Panel A: ACC D1 long position tilt portfolio’s performance
Variable Exrt 标题 Ϭ(exrt) α Sharpe ratio c_Sharpe ratio M2 c_M2
0% 11.26%
20% 12.94%
1.4 Jensen’s α
Rpt Rft p p (Rmt Rft ) s p SMBt hp HMLt d pUMDt pt
其中: Rpt R ft :应计组合p的第t月的月度回报率超过无风险回报率的部分
Rmt R ft:第t月的超额市场回报,即市场风险溢价
PPT模板下载:/moban/
为什么套利不能阻止应计异象的存在?
特质风险和交易成本的作用
Christina Mashruwala Shivaram Rajgopal Terry Shevlin
content
1 2 3
背景介绍和问题提出 特 质 风 险 倾斜的投资组合 交 易 成 本 总 体 分 析 结 评 论 述
剔除了封闭式基金(Close-end Funds)、信托投资
基金( investment trusts )、外国公司和 SIC 编号为 6000-6999的金融类公司。同时,还剔除了那些没有
充分数据来计算财务变量、股票回报、套利风险等的
观测,最终获得了32299个公司年度观测。
1.3
应计项目计量
02
买入高特质风险低 应计项目,卖出高 特质风险高应计项 目
特质风险的大小确实 影响了应计异象的存 在,特质风险越高套 利就越不容易实现
3
倾斜的投资组合 Tilt portfolios
3.1
数据与定义
套利者如何通过将其投资组合从 依据市场指数倾斜于应计策略从而利 用应计异象。也就是通过讨论投资者 对利用应计策略的倾向程度来观察套 标题 利行为。 倾斜的程度随投资策略中所获 得增量收益的增加而增加,而因特 质风险和对未来期间能否持续获得 收益的信心缺失而减少。
Accruals (CA Cash) (CL STD TP) Dep
其中:
CA:流动资产的变化量 Cash: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变化量 CL:流动负债的变化量 STD: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的变化量 TP:应交所得税变化量 Dep:折旧与摊销费用
1.3
应计项目计量
标题
3.3
向投资组合倾斜
Sharp比率 =[E(Rp)-Rf]/σp
C_Sharpe —— (Exrt-cα )/σ(exrt) M2 ——代表活跃的投资组合与无风险资产相结合 的超额回报(和市场组合有相同的标准差) 。能够 标题 与同期市场平均回报比较来估计一个活跃的投资策 略是否能在风险调整的基础上战胜市场基准,即 Sharpe×σ C_ M2 ——则是c_Sharpe×σ
ACC D 10的回报对对 冲策略的超额回报的贡 献率 =0.2%/0.9%=22.2%
2
β的大小
1
样本选择
3
科技股牛市
ACC D 10的回报对对 冲策略的超额回报的贡 献率 =0.3%/0.7%=42.9%
作者还按应计项目分为 5 组进行分析,这个结论
也仍然成立。
在后续的一些分析中,作者采用将股票按应计项
Ϭ(exrt)
a
标题
22.30% 21.67% 21.24% 21.10% 21.01% 20.99%
0.00% 50.5 50.5 11.3 11.3 1.36% 56.6 53.4 12.6 11.9 2.72% 62.4 56 13.9 12.5 3.40% 65.2 57.1 14.5 12.7 4.08% 67.8 58.1 15.1 13 5.44% 72.6 59.7 16.2 13.3
Tuckman and Vila(1992)研究发现套利者不 能找到可以完美替代目标价值的股票,套利 者使自己每个时期遭受这种特质风险并且这 种风险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积累。
2.1
特质风险
Pontiff ( 1996 )将所有可供选择的替代证券和目
标证券的超额回报进行回归,每个替代证券的回归 系数可以近似作为套利组合中各个替代资产的比例。
ε p:投资组合的残差风险。
该论文所用的替代变量
2.2
套利风险代理变量
描述统计
0.025 0.02
0.015
0.01 0.005 0
ACC D1 ACC D2 ACC D3 ACC D4 ACC D5 ACC D6 ACC D7 ACC D8 ACC D9 ACC D10
ARBRISK
2.3
高风险组合的Jensen’s α
SMBt :代表规模,可称为第t月的市值(Size)因子的模拟组合收
利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对以上公式进行修正,得到如下公式:
益率(Small minus Big)
HMLt :代表账面市值比,可称为第t月的账面市值比因子的模拟
组合收益率(High minus Low)
UMDt :指过去赢者和输者回报的差异
回归方程的残差就是套利者必须承担的风险,也就
是特质风险。
Wurgler 和 Zhuravskaya(2002) 提出,来 自于标准市场模型的公司股票的特殊的风
险对于不能对冲的风险来说是恰当的代理
变量。
2.2
套利风险代理变量
α p : 套利者预期超过市场回报率的超额回报。 βp:投资组合的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β系数。
目分为5组的方法。这是因为将观测分为5组后,
关注应计项目最高组和应计项目最低组,可以对 更多的观测进行分析,使得结果更加经得起检验。
2
特质风险 Idiosyncratic risk
2.1
特质风险
在理想的无风险套利假设下,投资者通过买 空和卖空证券而构建零净值投资组合,此时 证券回报的波动残差就应该为零。如果套利 者不能找到完美的替代目标价值的股票,那 么就要承担特质的风险。
Variable Exrt
向投资组合倾斜
Panel C: ACC D10 short position tilt portfolio’s performance 0% -20% -40% -50% -60% -80% -100% 16.24%
11.26% 12.26% 13.25% 13.75% 14.25% 15.24%
21.19%
6.79% 76.6 60.6 17.1 13.5
Sharpe ratio c_Sharpe ratio M2 c_M2
3.3
向投资组合倾斜
标题
C-M2与Variable的关系
3.3
Variable Exrt
向投资组合倾斜
0% 20% 40% 50%

Panel A
Panel D: ACC D1 long and ACC D10 short position tilt portfolio’s performance
过程(对冲交易)纠正错误定价,维护市场有效状态。
应计异象为什么不能通过套利加以消除呢?本文通
过实证的方法给出了两个解释: (1)缺乏完美的证券替代品——特质风险 (2)交易成本
1.2 样本选择
作 者 收 集 了 1975—2000 年 在 NYSE 、 AMEX 和 NASDAQ上市的公司公布的年报。
在每个会计年度,都按应计项目的高低将全 部股票划分为 10 个小组,进一步计算这个 小组在下一年度的买入并持有回报以及规模 调整超额回报。
每组的投资回报是该组中所有股票回报 的平均。某股票的规模调整超额回报是 该股票的买入并持有回报和该股票所属 的规模组合的买入并持有回报之差。
ACC D10的回报对对 冲策略超额回报的贡 献率 =5.7%/12.7%=44.9 %
讨论
KS (2003)
3.1 2.1
数据与定义
Sharp比率= [E(Rp)-Rf ]/σp
E(Rp):投资组合的预期报酬率 Rf :无风险利率 标题 σp :投资组合的标准差 将加权平均市场投资组合按比例 0%-100% (每
20% )慢慢倾斜向应计投资组合,随之市场投资组合
的比率慢慢下降为0。当Sharp比率达到最大时,是最 优的倾斜组合。
9.27%
50%
8.78%
60%
8.28%
80%
7.29%
100%
6.29% 27.76% -6.79%
11.26% 10.27%
Ϭ(exrt)
22.30% 23.11% 24.08% 24.61% 25.19% 26.42% 0.00 -1.36% -2.72% -3.40% -4.08% -5.44%
而投资者则根据基金最近的业绩情况选择进入或退出基金。一个
交易策略的近期的差的业绩将会导致投资者从基金撤资,要求基 金放松头寸且遭受损失,因此导致套利难以实现。 KS(2003)用c来代表套利者对交易策略是否会重现的怀疑信心 缺失程度。相应地根据c来衡量投资组合的绩效。作者在分析中假 定c为0.5。
60% 80% 100%
11.26% 11.68% 12.09% 12.30% 12.50% 12.92% 13.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