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专题ppt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一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题材课件
A.首句作者将自己比作漂泊的鸿雁,作者着两个“尽”字抒写思乡之情。 B.“一春憔悴有谁怜”一句承上启下,这一问既问人,亦自问,更显惆怅自怜。 C.“见说”两句用暗喻手法写江头春浪好像对人有情,要送作者回乡。尾句以景结情,营造出一种凄迷朦胧的意 境,离别之情溢于言外,含蓄而轻灵。
2. 请对“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这一联进行赏析。
情感二:描写艰苦猛烈的戍边生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情感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立刻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情感四:愿意戍守边关、期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 情感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羁旅诗语言常见意境术语 1、羁旅诗(词)的语言特色 ①质朴清新。②苍凉低沉。 ③浑厚悲凉。④深沉委婉。 2、意境: 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二、常见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 借景抒情:以“故乡”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 “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① 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 情 2 . 渲染烘 3. 即事写情(叙事抒情) 4. 虚实结合 5 从对方落笔(对写法)
的吐蕃。②空碛:空荡无边的大沙漠。
9.护羌校尉:《汉官仪》曰:护羌校尉,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 西羌。”汉代拿着符节保护西羌的武官叫“护羌校尉”,这里指唐廷守边
译文:
的将领。 10.朝乘障,早晨登上遮虏障。乘障,同乘鄣:谓登城守卫。《汉书·张汤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 传》:“﹝上﹞乃遣山乘鄣。”颜师古注:“鄣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为
2. 请对“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这一联进行赏析。
情感二:描写艰苦猛烈的戍边生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情感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立刻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情感四:愿意戍守边关、期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 情感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羁旅诗语言常见意境术语 1、羁旅诗(词)的语言特色 ①质朴清新。②苍凉低沉。 ③浑厚悲凉。④深沉委婉。 2、意境: 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二、常见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 借景抒情:以“故乡”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 “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① 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 情 2 . 渲染烘 3. 即事写情(叙事抒情) 4. 虚实结合 5 从对方落笔(对写法)
的吐蕃。②空碛:空荡无边的大沙漠。
9.护羌校尉:《汉官仪》曰:护羌校尉,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 西羌。”汉代拿着符节保护西羌的武官叫“护羌校尉”,这里指唐廷守边
译文:
的将领。 10.朝乘障,早晨登上遮虏障。乘障,同乘鄣:谓登城守卫。《汉书·张汤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 传》:“﹝上﹞乃遣山乘鄣。”颜师古注:“鄣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为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共22张PPT)
对某个字的理解: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 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四省联考)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 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的随意状态。
薄暮出城仍有伴, 携壶藉草更无巡。
对某个字的理解:这里的“无巡”当是不停推杯换盏地饮酒,分不清喝了多少巡 (次)。
作者 陆游 李贺 王建 陈与义 杜荀鹤 刘禹锡 陆龟蒙 王安石 陆游 杨巨源 陆游 魏了翁 李白 王勃
主题 爱国 乐观 坚定 美育 品格 劳动教育 友情 批判性阅读 耿介正直 积极乐观 劳动教育 国泰民安 深厚友情 个人价值4
命题价值导向
近五年来,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主题基调是
昂扬明媚的,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非常注意所选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首句用词平易而含蕴丰富,写出了诗人与 友人重逢的感受,也体现出二人友情的深厚。 B. 诗人在称赞友人品行的同时对其处境表示 了担忧与同情,并告诫友人要适时曲意逢迎。 C. 二人河上相会,花朵争艳,鸟声此起彼伏, 生机盎然,烘托出了友人聚会的欢快之情。 D. 全诗情、景、理交融,既写出了对友人的 关切,也富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引人思考。
B.“花舞大唐春”写鲜花迎来的不是小 山村的春天,而是整个大唐的春天,尽显诗 人的胸襟与气魄。
C.“三径”运用典故写居处荒芜而内心 凄凉,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 的用法相近。
D.尾联卒章显志,诗人毫不掩饰地抒发 了自己喜悦的心情,祝愿年年岁岁风物常新。
【答案】C 【解析】“迷三径”有回家的路被萌发的春草遮蔽之意,但全诗洋溢着家
歌作品与教材相关内容的关联,也非常注意和学生生活实际 中的日常场景对接,尽可能营造一种令学生感到熟悉的生活 情境,真正考察学生的解读诗歌的能力。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课件
3、命题内容: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知识梳理
结合备考及阅卷大数据,考生在复习古代诗歌答题中,容 易出现以下失误:
1 理解词句含意不准确 2 把握意象意蕴不深入 3 分析情感及态度偏颇 4 赏析技巧失误 5 赏析语言风格失误 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信息含量大,涵盖对语言、 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的赏析,且常常在细微处设误。 因此答题时,考生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仔细分析, 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置的错误点,就有助于顺利作答。
借此表明了自己内心的寂静。
2 把握意象意蕴不深入
• 想起长安处处草萋萋,上天对此也
故都①[唐]韩偓
迷惘怀[注疑]①。此诗是诗人受权臣朱温嫉恨,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野被外驱塞逐出雁朝偷廷入,宫在中外宿地听,到宫迁院都乌的鸦消留 塞掩天雁鼻涯已计烈侵④士池成空籞终垂y不ù涕觉②,,宿地冯,下谖宫强⑤鸦魂无犹必路恋噬学女脐鸣墙③鸡啼。恋•恨。。天矮 悔息竹自计涯墙 没后篱己:壮啼 及写笆的楚的之肚王士。 。。类脐夫白。来人②白比郑池③空喻袖籞噬流悔用:脐泪恨“宫:莫掩中以,及鼻池人无。之塘不辜计周能④死”围咬掩者除的到鼻饮
2025届诗歌鉴赏之
选择题
•
第一课时
一、复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命题角度和设误角度。 (考什么?怎么考?)
2.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怎么解?)
3.提高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得分能力。
二、考点解读
1、题型的变化: 由两道主观题变为选择题(4选1)+主观题
2、考查侧重点的变化: 由单纯的考查鉴赏能力到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的鉴赏。
2.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怎么解?)
三、知识梳理
结合备考及阅卷大数据,考生在复习古代诗歌答题中,容 易出现以下失误:
1 理解词句含意不准确 2 把握意象意蕴不深入 3 分析情感及态度偏颇 4 赏析技巧失误 5 赏析语言风格失误 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信息含量大,涵盖对语言、 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的赏析,且常常在细微处设误。 因此答题时,考生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仔细分析, 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置的错误点,就有助于顺利作答。
借此表明了自己内心的寂静。
2 把握意象意蕴不深入
• 想起长安处处草萋萋,上天对此也
故都①[唐]韩偓
迷惘怀[注疑]①。此诗是诗人受权臣朱温嫉恨,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野被外驱塞逐出雁朝偷廷入,宫在中外宿地听,到宫迁院都乌的鸦消留 塞掩天雁鼻涯已计烈侵④士池成空籞终垂y不ù涕觉②,,宿地冯,下谖宫强⑤鸦魂无犹必路恋噬学女脐鸣墙③鸡啼。恋•恨。。天矮 悔息竹自计涯墙 没后篱己:壮啼 及写笆的楚的之肚王士。 。。类脐夫白。来人②白比郑池③空喻袖籞噬流悔用:脐泪恨“宫:莫掩中以,及鼻池人无。之塘不辜计周能④死”围咬掩者除的到鼻饮
2025届诗歌鉴赏之
选择题
•
第一课时
一、复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命题角度和设误角度。 (考什么?怎么考?)
2.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怎么解?)
3.提高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得分能力。
二、考点解读
1、题型的变化: 由两道主观题变为选择题(4选1)+主观题
2、考查侧重点的变化: 由单纯的考查鉴赏能力到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的鉴赏。
2.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怎么解?)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简析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 本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有两点: ❖ 一是情景交融, ❖ 二是动静结合。 ❖ (要适当联系诗句进行分析)
例题示例2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 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 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 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 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 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 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 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
非常传神,它能逼真流露羁縻出抒情主 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 么?。
❖ 参考答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 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
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好像看到
注:笙这种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 宛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能,诗人是怎样 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案示例:第四句 “疑有碧桃千树花”一个 “疑”字,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 从奏乐的环境着想,想象其繁缛绚丽的景象! 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别具一格。
专题01诗歌鉴赏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
• 读评论就是读题审 题,找到评论中的 关键性词语和答题 要求关键词,确定 考查的角度和考查 范围。
读诗找对应
• 读诗句、找对应;细 梳理,条理化。
• 题干所指的评论(评 价)是一理论性的观 点表达,考生要将这 一观点结合诗句进行 具体解读,在诗中找 到对应的思考点,整 合答案,分条陈列。
作答要规范
• 整合答案,分条 陈列,规范答题。
• 答案构成:解读 评语含义;连接 评语观点与原文 (即结合具体诗 句分析);总结 结论。
谢谢欣赏
第一步:审题明思路——读评论,明含义,找关键,定思路
16.南宋沈义父《乐府指迷》主张“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 意”。请结合本诗的尾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评语含义:诗歌结句要拓展开来,言有尽而意无穷,令读者联想、回。味。
题目关键词: 有余不尽之意——情感
。
答题思路:言不尽之意,即言不尽的情感是什么?如何到达这种效果。?
作答要规范
• 整合答案,分条 陈列,规范答题。
• 答案构成:解读评 语含义;连接评语 观点与原文(即结 合具体诗句分析); 总结结论。
四、典例讲授
次韵几复和答所寄① 北宋:黄庭坚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②。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画更曲肱③。 作个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菜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 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路】
读诗找对应
• 读诗句、找对应;细 梳理,条理化。
• 题干所指的评论(评 价)是一理论性的观 点表达,考生要将这 一观点结合诗句进行 具体解读,在诗中找 到对应的思考点,整 合答案,分条陈列。
作答要规范
• 整合答案,分条 陈列,规范答题。
• 答案构成:解读 评语含义;连接 评语观点与原文 (即结合具体诗 句分析);总结 结论。
谢谢欣赏
第一步:审题明思路——读评论,明含义,找关键,定思路
16.南宋沈义父《乐府指迷》主张“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 意”。请结合本诗的尾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评语含义:诗歌结句要拓展开来,言有尽而意无穷,令读者联想、回。味。
题目关键词: 有余不尽之意——情感
。
答题思路:言不尽之意,即言不尽的情感是什么?如何到达这种效果。?
作答要规范
• 整合答案,分条 陈列,规范答题。
• 答案构成:解读评 语含义;连接评语 观点与原文(即结 合具体诗句分析); 总结结论。
四、典例讲授
次韵几复和答所寄① 北宋:黄庭坚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②。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画更曲肱③。 作个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菜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 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路】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物象”鉴赏课件
共同运用了借物抒情和对照手法。 (1)感情 白诗托“西角荒园”的春柳发人才不得其位之慨, 李诗托清秋之柳发迟暮之叹; (2)对照 白诗以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作对照, 李诗以春日之柳与秋日之柳作对照。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练习五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练习二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居高声自远,
注:緌(ruí)缨子,
流响出疏桐。 非是藉秋风。
形象特点— 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不
须借秋风声音自然远扬。
所言之志—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
须任何外在凭借。
手法分析— 托物言志。
练习三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问题:分析诗中葡萄的形象 及抒发的情感。
此诗通过描写柔弱,杂乱攀附,需 要照料葡萄的形象。表达自己仕途困
顿,期望有人引荐的心情。
练习三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面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 “成尘”为喻,形成对照,用“纵被”和“绝 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 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2)
分 析 刻 画 物 象 的 作 用 及 方 法
作用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象征
艺 术 手 法
描写
正面描写 比喻 拟人 对照 夸张 (直接)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
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往往呈现 出不同语言风格。
朴素自然 沉郁顿挫 通俗易懂 豪迈飘逸 旷达豪放 大方悲壮 朦胧隐晦 绮丽香艳
李白 陶渊明 杜甫 辛弃疾 白居易 温庭筠 苏轼 李商隐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
杜甫沉郁顿挫
白居通俗易懂
李白豪迈飘逸
苏轼旷达豪放
辛弃疾大方悲壮
李商隐朦胧隐晦
典型例题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 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202X 天津卷)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参考答案一】 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几声, 直言笛声多。“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 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 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炼
举 例
中的几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 “纤纤”写素手之修长,“札札”写机杼之声,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
叠
在情景的细致描画,又是诗人内心真挚感情的奇妙抒发。
词
①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节奏感。
作 用
②摹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
6.
语言风格更是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如热情奔放、 沉郁顿挫、委婉含蓄等等。
鉴赏诗歌语言常见题型: 1. 炼字类 2. 炼句类 3. 语言风格类
“ ”—
见
工诗
轼拙
赋 以
一 苏字
赏诗 字 之歌
炼鉴
学习目标
1、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查方式,掌握解题思路和 解题方法。 2、通过练习及讲评,合作归纳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做题步骤。 3、体会汉语言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 的能力。
朴素自然 沉郁顿挫 通俗易懂 豪迈飘逸 旷达豪放 大方悲壮 朦胧隐晦 绮丽香艳
李白 陶渊明 杜甫 辛弃疾 白居易 温庭筠 苏轼 李商隐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
杜甫沉郁顿挫
白居通俗易懂
李白豪迈飘逸
苏轼旷达豪放
辛弃疾大方悲壮
李商隐朦胧隐晦
典型例题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 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202X 天津卷)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参考答案一】 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几声, 直言笛声多。“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 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 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炼
举 例
中的几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 “纤纤”写素手之修长,“札札”写机杼之声,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
叠
在情景的细致描画,又是诗人内心真挚感情的奇妙抒发。
词
①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节奏感。
作 用
②摹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
6.
语言风格更是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如热情奔放、 沉郁顿挫、委婉含蓄等等。
鉴赏诗歌语言常见题型: 1. 炼字类 2. 炼句类 3. 语言风格类
“ ”—
见
工诗
轼拙
赋 以
一 苏字
赏诗 字 之歌
炼鉴
学习目标
1、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查方式,掌握解题思路和 解题方法。 2、通过练习及讲评,合作归纳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做题步骤。 3、体会汉语言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 的能力。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课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遣悲怀三首①(其二)
元稹
往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①《遣悲怀三首》是元稹吊唁亡妻韦丛的组诗,共三首。韦丛出身名门,委身下嫁 尚处下僚的元稹,虽生活清贫,但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②行看尽:眼看将要完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照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2.本诗前两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 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②远近结合。首联写 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 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③视听结合。首联下句是听觉,颔联下句 是视觉描写。 (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艳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 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③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苏轼《寒食雨二首》
④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苏轼《寒食雨二首》
⑤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
杜甫形象:生活贫苦、热情真诚、率真纯朴的诗人形 象。 曹操形象:求贤若渴、惜时如金、具有一统天下理想 的志士形象。 陆游形象:客居京城、百无聊赖、落寞孤独、看透世 态炎凉、始终矢志不渝的爱国斗士形象。 李清照形象:天涯沦落、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女子 形象。 周瑜形象:年轻有为,从容闲雅,雄才大略的儒将形 象。 劳动者形象:辛勤劳动,吃苦耐劳、以农事为重的农 民形象。 士兵形象:渴望建功立业、力竭苦战、不畏生死、不 顾荣誉、思亲念家的战士形象。 离人形象:思家念亲、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归家 遥遥无期的孤独寂寞的离人形象。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插秧歌杨万里 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 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 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宋
[答案] 琵琶女 年老色衰 沦落江湖 作者(白居易) 怀才 不遇 沦落江湖 忧愁痛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2024年全国三套试卷均未涉及形象内容,属于轮考题型。
人物形象p247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 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 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依据。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题点3语言技巧题课件(共45张PPT)
这 时这日里两蹉个有跎字时、是日一“蹉久事”跎无“又,一成”。的事①意无“思成久。的”含万意有里思万作。里客③作,光客珠阴、虚久:度绣离,着忽故然珠乡又饰的到的愁了苦单秋。衣风②,代萧“又指飒”
歌 的表季舞达节了女,对表子时面。日看④蹉,只摩跎是诃、抒池光写:阴摩留虚诃滞度池异、即乡年的汙华客池老愁,在去和的锦对感城时慨西序及。更一迭为事的隋无悲将成叹军、,实萧壮际摩志上未诃包酬
效果 品词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拟物、双关、通感、夸张
从内容(突出描述对象的……特点)、情感(表达……情 感)、结构(照应……、承上启下、线索等) 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含蓄蕴藉、韵律和谐
答题 答题时一般先解析字义,再指出其手法和表达效果(生动形 模板 象、词约义丰、含蓄蕴藉、平添诗歌韵味等)
专题六
专题六
题点3 语言技能题——品味语言,鉴赏技能
梳理·核心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规范·解题思路
-9-
一
二
三
2.紧扣技能本身赏效果 不同的表达技能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重在生动 形象,借景抒情使情感抒发委婉含蓄,反衬、对照到达突出强调之 效果。因此,赏析表达效果在紧扣诗歌本身的同时必须兼顾表达技 能的自身效果。而这部分效果多以术语出现,如生动逼真、自然贴 切、新奇别致、耐人寻味、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别开生面等,且 大多是固定的。虽说在使用这些术语时有贴标签之嫌,但没有这些 术语表达是不到位的。
专题六
题点3 语言技能题——品味语言,鉴赏技能
梳理·核心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规范·解题思路
-7-
一
二
三
三、紧扣“效果”赏析技能 1.紧贴诗歌本身赏效果 (1)紧扣目的。所有的表达技能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表达技 能+表达目的”就等于表达效果。在具体诗歌中,表达目的包括写景、 状物、造境、写人、叙事、抒情等方面。所谓赏析表达效果,就是 运用这种技能,看它写出了什么样的景,把景物描写得如何;描画了 什么样的事物,使该事物的形象如何;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刻画 了人物的什么形象,使人物形象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使 思想感情表达得如何。在众多目的中,抒情是根本目的。几乎任何 表达技能都与抒情有联系,几乎任何表达效果都少不了对抒情目的 的分析。而且,无论分析哪种目的,都不可笼统,应紧扣诗歌内容分 析得具体、细致、深入。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共27张PPT)
6
示 例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万里”“百年”的数字夸张,描绘出了辽阔无边的画面,极力抒发 分析
了诗人悲怆的感情 ①如实描绘,精练传神,诗意隽永,回味无穷; 效 果 ②虚化烘托,夸张突出特点,增强表现力; ③虚实相生,小大对比,强化情感抒发效果。
✓ 数词的出现往往伴随强调突出的作用。因此鉴赏时要抓住数词强调突出的对 象特点,把握数词的内涵。
✓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
Hale Waihona Puke 到具体的诗(词)句之中,并结合全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
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特点2或024年表可用达课件技巧。
11
诗 眼
所谓“诗眼”往往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 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 统摄全诗或某句的字词,具体表现为句中“眼”和诗中“眼”两 种形式。
分析 两个动词使用拟人手法,赋予花鸟人的悲喜,生动营造出国家动乱,万物同 悲的深痛哀伤。 ①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效 果 ②描摹情态,突出特征; ③表达传神,蕴含手法。
2024年可用课件
5
示 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直”和“圆”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 分析
诗
歌
第三讲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鉴赏
2024年可用课件
1
TIP
诗歌语言常见考察方向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
过语言来表现的。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
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高考专题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5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下)课件
·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 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 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 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 明手法。诗人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首句起兴,奠_,表达了诗人
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2. 述内容。诗人用这种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红叶、黄花,深秋,寂寥悲凉
3. 析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远行之人
1. 明手法。 2. 述内容。 3. 析情感。
首句起兴,奠定感情基调,渲染 红叶、黄花,深秋,寂寥悲凉 思念远行之人
·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 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的三、四两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通过描写“青苔”、“红树”“雨”等意象,营造出寂 寥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思亲怀人、孤寂愁苦的思想 感情。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 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 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严思琪
1. 诗歌的艺术手法之结构技能 2. 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答题技能
4 诗歌的结构技能
规范答题
提问方式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 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 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 明手法。诗人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首句起兴,奠_,表达了诗人
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2. 述内容。诗人用这种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红叶、黄花,深秋,寂寥悲凉
3. 析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远行之人
1. 明手法。 2. 述内容。 3. 析情感。
首句起兴,奠定感情基调,渲染 红叶、黄花,深秋,寂寥悲凉 思念远行之人
·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 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的三、四两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通过描写“青苔”、“红树”“雨”等意象,营造出寂 寥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思亲怀人、孤寂愁苦的思想 感情。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 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 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严思琪
1. 诗歌的艺术手法之结构技能 2. 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答题技能
4 诗歌的结构技能
规范答题
提问方式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杜诗镜铨》认为结尾写愁“结有远神”。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愁”的原因。
①首句“强饮”不仅写出自己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 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表现出诗人年老体衰、 穷愁潦倒的愁苦。 ②借用“鹖冠”一典,点出作者身不在官,壮志难酬 的忧愁之情。 ③“老年花似雾中看”,既直接表明作者暗自伤老之 情。 ④以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反衬诗人困居舟中的忧思。 ⑤“愁看直北是长安”表明诗人心系国运安危,担忧 时局多难的情怀。 ⑥以“舟中作”为题,既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年漂泊 困苦的处境,又从自身想到了国家的动荡不安。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首联中“强饮”一词是痛快豪饮的意思,表明诗人晚 年要纵酒人生。
B.颔联写诗人在船上所见所感,春来水涨,江流浩瀚, 自己老眼昏花。
C.颈联运用叠词,具有韵律美,写景由近及远,由蝴蝶 而鸥鸟,层次分明。
D.尾联总收全诗,诗。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 “B”。 (1)首联写春望之景,用“东风”“却望”“千门”照应题目
(___A____)
(2)“草色闲”中的“闲”字精巧,与诗人愁情形成对比。
(__A_____) (3)颔联写春望之思,间接抒发了诗人思乡望归之情。(___B____) ((4_)__B尾__联__写)春望之感,表现感时伤乱、归隐田园的主题。 ((5_)_A_全__诗__虚)实结合,浅吟低唱,让人读后产生情感共鸣。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1.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
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 动。
2.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 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 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 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 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 多用典故) (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 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 梅等意象) (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 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 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 觉的描写
并没有表现“诗人身处恶劣环境的痛苦与 悲伤”
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 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一、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 为官。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问: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 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3.问: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 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春夜洛城闻笛》运用想象和夸张,突出 笛声的无处不在,借抒发离情别绪的《折杨 柳》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题目类型及答题 方法指导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 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1.离别类: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
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 草(离愁别恨),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达了诗人对边 塞奇异壮美风光的喜爱之情。
• B.“湿罗幕”“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 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军营将士的艰苦生活。
• C.“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犁红旗冻不翻”,大雪纷纷、天寒 地冻,表现诗人身处恶劣环境的痛苦与悲伤。
B.三、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小溪的幽静与林间的 喧嚣热闹。
C.“飞云当面化龙蛇”形象地写出了飞云在空中飘舞、变 幻的景象。
D.本词语言清新明丽,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色 彩的画面
8.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花动一山春色”中的“动”字作鉴赏。
8.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花动一山春色”中 的“动”字作鉴赏
5.其他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 (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 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 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 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 励。
(6)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 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 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 品性的情怀。
(7)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 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 或讴歌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借景抒情,借回乐峰、 受降城、丘陵下的沙地等月下景色。戍边将 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 象联想)与实写; 2.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 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 (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景物的动静角度: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 静写动;(高考常考) 5.观察的层次: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 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调动感觉的角度:视觉(形和色),听觉(声), 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2.爱情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 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3.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 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4.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 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 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 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 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描述并概 括画面特点。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长安城中, 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家乡: 浮云缭绕,遥不可及,宫阙:错落有致,落 日笼罩。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 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 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 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 的田园生活气息。
5.“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6.“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 诗句说明理由。
一个“动”字,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 为动态,写出了春雨的播撒催发满山的 野花,山花烂漫,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②鹖(hé)冠:传为楚隐 者鹖冠子所戴的帽子。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 去世前半年多。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 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
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 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峰回路转,武判 官的身影已消失不见,诗人依然深情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