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建筑保护调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古建筑保护调研09装潢8班梁媛张琳瑜周静维一、江西古建筑主要分布:

二、江西古建筑风格及特点

1、徽派建筑——婺源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特点: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州村落的选址大多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山水环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山水意境,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受传统风水“水为财源”观念的影响,寄命于商的徽州人尤其重视村落的“水口”,建构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水口园林。徽式宅第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合形式(小型者多为三合

院式),体现了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泽典雅大方。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而散缀各地的各式牌坊,则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江西婺源则是完整的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神韵。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者谓之“武”,方正者谓之“文”,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2、岭南建筑——关西新围、燕翼围

围屋是岭南建筑中的一种。客家围屋(也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是中华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围屋始见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椭圆形状的。围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够见到围龙屋的踪迹,包括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福建省,台湾南部屏东、云林,台中东势等等。

特点:围龙屋大门前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在兴宁花螺墩罗屋就有一座6围的围龙屋。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

关西新围,因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是迄今国内外发现保存最为完好、赣南现存500多座客家围屋中

面积规模最大的一座结构功能最为齐全的一处围屋。

3、书院建筑——白鹿洞书院建筑群、鹅湖书院

书院建筑较封闭,但环境的开拓则十分开敞,两者相互映发,构成有机联系,反映了书院教育的特点,成为沟通天人关系的一种显现。

特点:书院建筑以讲堂为中心,中轴对称,庭院天井组合,布局严整。中轴一般三、四进,即由大门、讲堂、祭殿和书楼,或两者结合,依次排列,亦有增设二门、文昌阁等建筑,多达五、六进,体现了书院以讲学、藏书、供祀的“三大事业”的主体地位。斋舍则对称分列于中轴两侧,或前或后,各成院落,以满足居学读书的需要,少则数间,多则数十、百间。其它厨湢仓廒、亭台楼阁,则因院因地有别,相应配置,不拘一格。书院建筑群力求中轴对称的理想布局,以居中为尊;书院建筑的朴实美,还反映在忠实于材料结构的表现,而不追求雕饰之华。书院外部显露其清水山墙,灰白相间,虚实对比,格外清新明快;内部显露其清水构架,装修简洁,更显素雅大方。远观其势近取其质。既无官式画栋雕梁之华,也少民间堆塑造作之俗,给人自然淡雅的感受。

白鹿洞书院现建筑体均座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在飞阁流丹的古建筑群中,数以百计的历代题咏碑,分东西两碑廊安置其间,为书院凭增了几分古朴的气氛。书院的建筑群,主要建筑均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如果将此建筑比做“凝固的乐章”,那么,其中的台、堂、阁、殿,就是这部乐章中的华彩乐段,充分抒展着一个绵延数百年的主题。

4、赣派建筑——流坑村古建筑群

特点:多为长方形平面,用空半砖墙围合,

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峻的马头墙,半掩

半露的双披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

面,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

可防火,又可防风。入内,其格局左右对

称。木构穿斗式梁架,并依使用目的之不

同,前檐部常做成各式的轩,形制秀美且

富于变化。厅堂没有分层,显得高大宽敞,

气势极为堂皇。室内地面,以长条青砖横

向错缝铺砌。堂前均有较为狭小的天井,

既从采光通风之用,又取四水归堂之意,

无形中把人与天衔接起来,体现了“天人

合一”的情境。

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的民居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楼房,高一层半,格局多为二进一天井,布局简洁,朴实素雅。外看,一般为长方形平面,用空斗砖墙围合,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峻的马头墙,半掩半露的双坡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面。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有阶梯形、弓形、云形,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还能挡盗防贼。

三、古建筑文化保护

1、文化的价值

文化资源蕴藏在历史文化传统之中,弥漫在整个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创造过程之中。如皖南古村落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为研究徽文化提供了众多的实例,是徽州文化的载体。文化内涵提并了徽州古村落的品位,天长日久,徽州实现了村居的园林化。发达的新安文化和徽商经济为徽州村落的规划、布局、美化提供了卓越的创作理论、营造技巧及厚实的物质支撑,同时促成了徽派园林的兴盛。从全局看,徽州古村落乃是一处处文化园景,以村为园,园在村中,而从局部的单体建筑看隐于其间的庭院就是移天缩地的微型园林徜徉于徽州古村的高墙深巷间,被浓郁的文化气息所感染,陶醉其中,渐人佳境。

2、文化的保护

如今,古建筑文化遗产在我国的快速消失,经济发展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文化的拥有者一乡民对自身文化的“自鄙”,使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同弊帚一样被抛弃了、毁坏了,恐怕是更重要的原因。因此我们通过各种手段让文化拥有者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树立文化的“自珍”意识,在目前的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但“自珍”意识一旦建立,又必须防止另一种亲手将宝物毁掉的倾向一文化“自毁”克服“自鄙”心理,树立“自珍”意识,防止“自毁”现象的发生,恐怕是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开发利用的“度”的掌握。目前,中国各地的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以及江南古镇都或多或少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严重的妨碍了遗产地的可持续利用。过度开发的发生,除了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原因外,更主要的问题恐怕还是出在文化拥有者本身,因为物质利益对于每个人都是有诱惑力的。当人们意识到可以利用祖宗留下的遗产赚取大把金钱的时候,通常都会突破某些界限,如置严格的保护规划于不顾,原本是作为生活场所的住所,破墙开店或出租给人做生意等。而古建筑文化的本真特色在于他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如果掺杂进过多的商业气息,无疑是对这种文化的“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