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架构研究(doc 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架构研究(doc 7页)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架构的探讨
傅平董丽花
摘要:分析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对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并就课程体系中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方面提出一些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办学思路、办学模式的一次大胆改革创新,它是由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与社会力量采用新机制、新模式联合举办的,以开展普通本三层次学历教育为主的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随着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办学的六个独立要求,各独立学院逐步从母体分离自主办学。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同时,高等数学课程是理工类、经管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既能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但是,如何针对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架构、设计高等数学的课程体系?这里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简单化。认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只是简单的降低各项要求,从而影响学生培养质量;二是类同化。把对本一、本二的教学体系,尤其是母体高校的照搬到独立学院的学生上,没有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最终也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笔者结合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教学实践,对独立学院高等数学的课程体系的架构提出几点看法,以供探讨。
1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突出问题
1.1 缺乏独立且完善的教学体系
行调整和优化,其构建的原则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2.1 坚持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原则
所谓素质教育,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教育,具体到高等数学课程,则是以培养数学素质为灵魂。强调体系构建必须遵循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原则,直接反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不主张为完成核定的教学内容疲于赶教学进度、不考虑实际对象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也不主张“够用”原则:即专业课需要的内容就讲,否则就不讲;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往往是:只注重某些知识与方法,而很少体察数学知识所反映出的思想方法及其对人的总体素质的重大影响。久而久之,数学教学形成了一种浅薄的实用主义观念,大大降低了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因此,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准则,在体系构建时即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重点选择一些能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
2.2 坚持以“应用”为特征构建教学体系
目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多数为应用型复合人才。所以课程体系应依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自身的特点。理论教学体系应坚持以“应用”为特征,教学所追求的应是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各类课程的相对独立性及综合化。应用性不仅反映在专业课上,作为基础的高等数学课程,也必须紧紧为学习专业课服务,根据专业课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来设定,而不是为了理论和学术本身拓展深度、广度服务。在此原则下,高等数学课程的授课应精选内容,做到重视基础、突出应用、反映前沿。
2.3 坚持整体性、系统性构建原则
一门课程的教学体系的形成不是孤立的,他都是作为某个专业的课程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组成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的材料(教学内容)至少能保证其邻接科目的学习。即在构建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时,不能脱离一个专业的整个培养体系,所讲内容、所开课程尽量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如对计算机专业应开设离散数学、数值计算等课程,以此奠定学生对计算机研究和应用的数学基础。
3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树立了高等数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与能力培养为灵魂的思想后,
如何将它落到实处,如何突出体系的“应用”特征,真正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当务之急,就是通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建立起符合独立学院教学实际,适应教学形式发展的课程体系。为此,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几个方面来谈一下体系构建中的基本设想与方案。
3.1 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革的方案主要有两类:一是分级教学模式,二是分模块教学模式。在突出以“应用”为特征的课程体系背景下,主张在独立学院采用分模块教学模式为宜。根据各方面对高等数学的要求,可以将数学课程分成几个模块。以高等数学为例,将其内容分成以下几个模块:通用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选修模块,文化科学素质选修模块。这里主要谈一下前两个模块以说明问题。
其中通用基础模块为高等数学中最基本、相对稳定经典的内容,其理论性相对较高、基础要宽。这些内容,教师应该精讲细讲,使学生彻底弄懂。如高等数学的研究贯穿始终的方法:极限方法,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积分思想等。同时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学生对数学素质与能力培养方面,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运算推理能力、应用转换能力)和思维品质(善于抓住本质、灵活变通迁移、主动创新求异)。如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极限和导数的概念绝大部分工科学生在高中就已经学过,不能简单的重复讲授,而要在突出他们的数学思想和基本方法上下功夫。注意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重要公式产生背景、应用背景作介绍,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高等数学内容体系结构的框架脉络。
专业基础模块为各专业后续课程中需要利用的高等数学内容,或者是通用基础模块中为了专业的应用需要重点讲授的内容。该部分内容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其内容确定可以由相关数学老师和专业老师共同商定,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专业基础模块。教师在讲授数学理论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的是强调“应用”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讲授专业例子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正是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切入点,符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在上述教学模式中,不必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去赶进度,完成所有内容,这也是时间和课时所不允许的。建议在基本保证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优先完成通用基础模块的教学工作,并针对各专业完成相应的专业基础模块。这一方面可解决高等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另一方面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和专业应用都能得到保证,从而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3.2 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等数学课程作为基础课,具有通用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其教学内容也相对不变,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学内容的改革。1995年,国家教委高教司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特别指出,要重点解决大学数学课程体系和内容更新问题,使学生掌握现代数学的内容和计算,努力加强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所以,首先需要对经典内容进行精选,如极限的概念和方法、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同时,取消一些特别抽象的内容或易引起抽象的论证以及实际中不再适用的技巧性运算等。为突出教学内容的现代性和应用性,在教学中应着重引入以下一些教学内容:
3.2.1 来源于生活中的数学模型
许多高校的实践证明,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思维素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融数学建模思想于各门数学课程之中,利用数学建模思想加强了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导数、积分等数学概念;用连续函数性质解决椅子能否平放问题;利用极值理论解决如何度假问题、能否完成扫雪问题等。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给出合理假设,建立数学模型。既可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 有专业代表性的实际问题
高等数学教材都是按学科类别编写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会遇到的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并充实到相应的数学教学内容中去,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经验和示范。不仅使学生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而且了解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认识了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例如,对经济学等需要较多数学知识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