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大学建设发展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课题调研方案范文

课题调研方案范文

课题调研方案范文1、摸索出艺术特色走廊环境的教育功能。

2、力争建构彰显本校艺术特色的学校走廊环境。

课题调研资料: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一样,结合教学楼的功能,对主题走廊进行艺术性设计和装饰,可设计不一样主题资料。

调研步骤:达成目标及调研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分析本校艺术教育和学校走廊文化现状,进行有关学校走廊文化建设的调查,明确发展目标,制定课题方案。

调研措施:1.自身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收集有关艺术特色学校走廊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经验文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认识艺术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主动、自觉地开展课题调研工作。

2.落实走廊环境创设调研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会。

3.寻找艺术特色走廊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学校走廊环境的创设应让学生进取参与,我们应在有限的走廊环境中,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注重整体的艺术效果。

一方面以学校《贝壳苑》校本课程为指引,使各种小贝壳成为艺术想象和审美创造的重要素材,装点走廊。

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一样,能够结合学校的各项调研活动,体现各学科的特点及学科的整合,设计不一样主题的走廊、过道,如小小书画家长廊、科技长廊、海防长廊等,使其散发浓浓的艺术气息;使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开阔视野,提高自身审美本事。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调查研究方案”本次研究的直接目的是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大学生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认识、理解、心态及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进一步加强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力度,丰富动员方式和手段提供决策参考,更好地调动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积极性,激励青年深入基层锻炼,不断积累社会经验,为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

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锻炼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服务能力等整体素质,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志愿服务蓬勃发展,针对志愿服务开展的研究也日渐系统和深入。

研究报告范文(优秀模板7篇)

研究报告范文(优秀模板7篇)

研究报告范文(优秀模板7篇)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需求也越来越高,但环保意识却没有加强,现在的环境问题还是很突出,我们的日常生活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环保压力。

环保问题层出不穷,全球变暖、北极冰层断裂、冰川融化使一些岛国淹没等等,一系列重大的环保生态问题威胁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是地球的生存,我们必须重视环境问题!为使我们居住的城市变得更美好,为使我们的国家不再遭受灾难,保护环境、提出低碳从我做起。

近日,我对低碳生活展开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1、上网浏览,了解环保问题有多严重。

2、查阅书籍,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

3、实地调查,了解我们小区的环保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四、结论全球变暖是一个大问题,而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就是平时有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少排放二氧化碳,平时节约一度电,少开一次车,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做到低碳生活、环保生活。

总体来说,这次调查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二氧化碳排放的严重性,了解了“低碳”的方法,而且也知道了我们居住小区的绿化率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从现在开始,我要做到:1、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为节能减排出力。

2、重复使用纸张,双面打印,以发电子邮件形式进行信息交流,保护森林。

3、使用节能电器,电器使用后完全关闭电源,节约用电;适度使用空调,控制一定的温度。

我呼吁:让我们倡导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吧!祝愿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丽,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低碳生活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大家都知道,现在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呢?于是,我对低碳生活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1.上网了解,什么叫做低碳生活。

2.查阅书籍,阅读报刊,想想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

3.做一次家庭调查,了解用电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1)月份总用电量峰电谷电用空调天数6月7月 360 175 185 28(2)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高等理科教育改革调研结果及政策建议报告(一)

高等理科教育改革调研结果及政策建议报告(一)

高等理科教育改革调研结果及政策建议报告(一)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课题组【期刊名称】《高等理科教育》【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12页(P8-19)【作者】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课题组【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一)全球趋势表明:科学、全民学习以及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兴旺之间相互依赖并且共存当前全球范围内,理工科教育在世界各国变得越发重要,大多数国家都非常关注推进国内理工科教育发展,世界各国的政策制定者都将理工科教育列入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有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动态的、强有力的、富有创造力的发展策略。

很多国家对于理工科教育的讨论中,都确认了目前高技术人才的缺乏。

然而,在澳大利亚政府近年所做的一份全球理工教育的咨询报告中很清楚地阐述到:目前并没有经济发达国家出现高技术人才普遍短缺的情况,很多国家仍然存在某些领域偶发的人才短缺现象,比如澳大利亚的工程和计算机人才短缺。

而现实情况是,各国制定的理工科教育的经济政策议程的目的在于满足提高人力资本普遍质量、扩大能够胜任研究工作、商业创新工作的人才队伍以及及时有效应对技术变革的需要。

理工科教育资质(在所有国家普通科学领域以及在一些国家的工程领域)使得毕业生为较为广泛的职业选择做好准备,这些职业选择中也包括管理。

理工学科背景在职业角色中具有普遍性的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进入某些特定领域从事特定岗位的工作。

理工科背景不仅仅局限于满足理工类职业要求,同时也满足其他经济类职业要求。

美国政府的咨询报告中提出:鉴于这种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以及全行业对于理工科教育背景劳动力的普遍需求,会出现理工科相关教育背景劳动力短缺现象。

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讲,政府想要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并且想要吸引大多数学生或者所有学生在中学高年级就选择理工学科(全民科学,science for all)。

因此,确立了理工学科的中心地位。

理工学科被看做是核心,并且被认为可以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以及提高社会创造力。

院校专业调研报告怎么写

院校专业调研报告怎么写

院校专业调研报告怎么写
院校专业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通过对不同院校的专业调研,了解各个专业的设置、发展方向及就业前景,为自己未来的选择提供参考。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选择了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代表的国内顶尖院校,分别对理工类专业和社科类专业进行调研。

调研内容:
一、清华大学理工类专业
1. 专业设置:清华大学的理工类专业涵盖广泛,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这些专业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声誉和质量保证。

2. 专业发展:清华大学的理工类专业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3. 就业前景:因为清华大学理工类专业的实力强大,学生毕业后往往能够找到较好的职业机会,尤其是在科技、工程和相关领域。

二、北京大学社科类专业
1. 专业设置:北京大学的社科类专业涵盖广泛,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这些专业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声誉和质量保证。

2. 专业发展:北京大学的社科类专业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术水平领先。

3. 就业前景:北京大学社科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政府、教育、媒体和其他相关行业找到满意的职位,尤其是在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领域。

结论:
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清华大学的理工类专业在学术实力和就业前景方面具有优势,适合对科技、工程等领域有兴趣的学生选择。

北京大学的社科类专业在学术实力和就业前景方面也表现出色,适合对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感兴趣的学生选择。

调研报告的撰写目的在于提供参考信息,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作出最佳选择。

调研报告:理工类高校在新文科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

调研报告:理工类高校在新文科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

调研报告:理工类高校在新文科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当前,我国理工类高校正在从传统的“理工科优先”的发展战略向高水平“文理学科多维建设”的发展模式演进。

随着教育部“四新”建设计划的启动,高校新文科建设开始全面推进。

在此背景下,坚持以问题导向为核心,开展跨学科研究的新文科建设浪潮,为理工类高校迈向双一流大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一、理工类高校在新文科建设中的机遇1.时代需求:建设体现高校学科特色的新文科。

在新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科学技术在未来具有多向度的发展需要。

基于这种内在需要,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已成为新时代理工类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

在新时代的产业变革中,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理念与思维方式可以为理工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方面,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提出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新的学科增长点;另一方面,新文科建设的深度发展也顺应了新•轮科技革命的时代需求。

理工类高校作为我国科技研发的主阵地之一,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力量,又是我国新文科建设实践的关键场域。

新文科建设的发展可以为理工类高校在发展中提供理念引领与方向启示,理工类高校的科研基础也可以增强新文科建设的实用性。

新文科建设的底层逻辑在于学科间的文理兼容、相互促进与优势互补,其着力点在于发挥学科特色。

因此,建设体现高校学科特色的新文科成为新文科建设的时代需求。

新文科建设赋予了哲学社会科学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新时代交叉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理工类学科涉及多种运算、研发、加工、处理等实践过程的组合和运用。

在研究方法上,理工科与传统文科存在较大的区别,但在理念生成、逻辑分析与经验推理的维度中,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及共通之处。

如地理学研究不仅涉及气象预测、结构分析、信息勘探等技术研究,而且涵盖具有历史风情特色的人文地理研究。

所以,对于理工类高校而言,新文科建设在迎合时代需求的同时,也为理工类学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理工科高校在发展特色优势学科方面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研究生调研报告(共4篇)

研究生调研报告(共4篇)

研究生调研报告(共4篇)第1篇:研究生调研报告研究生调研报告2篇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国家“教育兴国”的基本要求。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呈现超常规模发展态势。

到,全国在校硕士研究生达140万人,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的4.95%。

这种大规模增长的趋势仍在持续。

由此,一系列研究生质量问题摆在研究者的面前。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任务、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才能推进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才能真正发挥硕士研究生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l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中所凸现的主要问题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使原本存在的质量问题更加突出。

目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基本上是数量方面的增加,这种数量的增加,对于一个国家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业产生质的进步准备了量的基础。

但硕士研究生教育如果只顾规模的扩大,而不能保证质量,只能导致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贬值。

随着在校研究生和毕业研究生数的迅速增长,研究生质量呈现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考研动机复杂生源质量差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硕士生的生源呈现多样化趋势。

生源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培养质量。

1.1.1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考研近年来,普通高等教育连年扩招,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毕业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本着逃避就业的心态,加入了考研大军。

有些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是因为本科上了一个冷门专业,就业前景不好,希望考研可以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同时延缓了就业压力。

1.1.2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选择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研究生随着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青睐,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众多在职人员因为现有工作不如意,希望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及待遇。

有关XX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报告(2篇)

有关XX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报告(2篇)

有关xx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报告(2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报告课程思政是指以课程为基础,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根本,深入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对大学生进行显性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课程思政主要采用隐性教育方式,实现春风化雨式育人。

高校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专门的政工人员开展的“孤军奋战”模式向全员育人转变,由传统的单一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向包含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在内的全课程转变,但在其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1.教师课程思政综合能力薄弱。

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课程思政的综合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

教师课程思政综合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部分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

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及价值的引领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但部分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教师缺乏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意识,在科研和教学以及其他工作的压力下,他们也无暇进行学习,从而制约了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

第二,部分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理念尚未完全转变。

当前仍有部分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教师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和政工干部的事情,自己只要做好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工作即可,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同样也担负着育人的使命,致使只“教书”不“育人”,只“授业”不“解惑”的状况一直存在。

第三,部分教师挖掘思政元素能力欠缺。

部分其他课程教师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轻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不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和积累,甚至有部分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思政元素,也不知道如何挖掘,更不知道应该如何将其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以及采用什么方式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

调研学校建设情况汇报

调研学校建设情况汇报

调研学校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经过近期对学校建设情况的调研,我向您汇报如下:
一、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教学科研场所均得到了良好的建设和维护。

但在部分实验设备更新和维护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教学科研情况。

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

但在科研项目申报和成果转化方面,还有待加强,需要提高科研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师生发展状况。

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但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四、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学生参与度高。

但在文化活动的长期规划和传承上,需要更加注重文化活动的持续性和传承性。

五、学校管理服务情况。

学校管理服务水平较高,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健全,服务质量得到了学生和教职工的一致好评。

但在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服务创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学校建设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师资队伍建设、文化活动传承和校园服务创新
等方面的工作。

我们将结合调研情况,不断优化学校建设规划,全力推动学校建设迈上新台阶。

特此汇报,如有不足之处,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电子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

电子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

电子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篇1引言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所著名的高校,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受益匪浅。

一、实践背景与目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走进企业,了解社会”,旨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以及社会发展的现状。

通过实践活动,我们不仅能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践过程与内容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团队分组,每组由5-6名学生组成。

每个团队都由一名导师带领,导师都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或企业人士。

我们的实践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参观:我们参观了多家知名企业,如阿里巴巴、华为等。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企业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

通过参观,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企业的创新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

2. 社会调研: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研活动。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了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还培养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团队讨论与展示: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还进行了团队讨论和成果展示。

通过团队讨论,我们不仅总结了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在成果展示环节,我们将我们的实践成果以PPT的形式展示给评委和观众,展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体会与收获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深刻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克服了许多困难。

其次,我学到了许多关于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知识,这些知识将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最后,我还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未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四、建议与展望虽然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我认为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环节,如团队竞技、案例分析等,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6篇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6篇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6篇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篇1在当今社会中,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周围就业环境也日益严峻了起来。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讲,就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及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快的生活节奏。

为弄清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以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供需方面双方出现的问题。

如何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增值,更快地融入企业的发展中,在企业如何有效地发展,我们自发组建了关于大学生寒暑假以及应届毕业就业的暑期实践调研。

队员精心挑选并相互熟悉,成员之间配合密切,灵活性较大,分工十分明确。

有在兼职同时深入企业做调研的,有在暑假专职在工厂做调研人员,有文字处理较好的人员,能第一时间反馈调查结果。

其中张瑜、熊亮、李亚欧、韩传燕利用家乡优势,在当地在家调研工厂现状,发放问卷,了解工厂对学生寒暑假工作的需要状况。

同时利用网络媒体,例如腾讯、朋友网、有我网、社区等大学生网站发放电子问卷。

我是,深入企业一线的同时对工厂进行深入调研的。

原本计划的是在南京统宝光电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企业一线的同时,对工厂进行深入调研。

但,因为种种原因临时转到了上海昌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企业一线做调研,我感觉此番来上海非常不虚此行,我收获了许多,也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进入公司首先接触到得就是中介,一直听人说黑心中介,这次是深深地感觉到了。

首先就是他们组织特别混乱,特别是乱收费,强制性的购买一些不符合物价的东西。

我想这也是阻止大学生寒暑假就业比较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介行业混乱乱收费现象严重。

为了进入公司,跟我一批来的大学生都忍了。

刚进公司是,认识也认识了一些大学生朋友。

其中一个湖北武汉的朋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俩一起上班下班,但做了几天他留下了一句:“哥们,这里不是我的圈子,我走了”。

好朋友走了,给我的打击也是挺大的。

最终也是坚持了下来,后来一次事件差点没让我精神崩溃,我的手机在职工宿舍被偷了。

父母劝我回家,我认为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没说什么就这样坚持了下去。

土木工程调查报告

土木工程调查报告

土木工程调查报告此次调查的内容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大学生就业应具有的素质,调查的地点在大学城附近的工地,通过调查及有关人员的讨论,使我们对土木工就业及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土木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众多产业的振兴发挥了促进作用,工程建设是形成固定资产的基本生产过程,因此,建筑业和房地产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我们通过上网及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建筑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的.发展历程,它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越来越舒适的要求,又促使了相关科学的发展。

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来的土木工程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理论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计算机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引入等都将使土木工程有一个新的飞跃。

大家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大家都很担心将来进入单位后不会被认可。

施工单位的张经理这样对我们说:要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要有较强的自立能力,要热情积极,多到工地上看、学、听,要虚心向前辈学习,莫要心高气傲,要锐于进取,心理承受能力要强。

这样就能学到知识,取得成绩,被单位认可。

监理张工说到:要学会积极从自身找毛病,要搞好群体关系,要合群,积极参加单位里的各种活动,积极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

当同学们问到土木行业的就业及发展前景时,张经理信心满怀的告诉我们:土木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全国的土木行业都缺有用的人才,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到哪都会有人要,而且是高薪。

当同学们问到怎样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当工作中发现问题怎样处理时,费总说道:出现问题大家就要当面讲清楚,事后是不算数的,不论大家争的多麽面红耳赤都没关系,但是大家的共同目的都是想要把事情做好,并不存在像你们想象的事后打小报告的情况。

你们不要把社会想象的那么险恶,社会并不像小说、电影描写的那样复杂。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校园规划调研报告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校园规划调研报告

教室
教室
理想状态 现状 交流 寝室 寝室
食堂
食堂
自行车停放问题:
现状: 全校仅设两个集中自行车停放点,教学楼外和宿舍无附属 自行车停放区域。 由于现今校园面积不大很多学生没有选择自行车作为校内 的交通工具, 自行车停放规划中造成的不便虽然现在并没有体现出来,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园逐渐扩大。这一设计带来的不便 就会为使用带来困扰。 并且其中位于宿舍区的第二自行车棚的设计十分不合理, 该自行车棚位于两栋宿舍之间车棚两边距离宿舍长边外立 面仅7米,完全影响宿舍一二两层楼的采光和视线。 解决办法: 合理规划自行车棚,并依附宿舍、教学楼、办公楼合理规 划自行车停车位。
商业区布置较为均匀,功能比较齐 全,但由于全校师生人数较多,在 高峰期类似于复印店和洗衣店这样 的铺面总会排气长队。AB两区的商 业都是两层。上层是办公区域,下 层是商铺。也就是说商铺,宿舍和 办公设置在了一起,难免会流线重 合,造成不便。
A
B C
A 区
C 区 B 区
体育运动区:
运动区布置相对集中在校园东侧。 由食堂与宿舍将其与教学区隔开。 共有2个足球场、11个篮球场、5个 排球场、6个羽毛球场、一个非露天 的乒乓球区域还有两个没有使用的 游泳池。除了乒乓球区域以外,其 余场地均为露天。
自行车棚
F区宿朝向与间距问题:
现状: F区两栋宿舍楼正东西朝向布置,十分不合理,其中一栋距 离D区宿舍仅十米,采光相当不好。 解决办法: 重新规划
行政办公问题:
现状:
上文已经提到过,锦城学院的行政办公 区布置十分分散。除了A教前面的两栋办公 楼(两层),就是在宿舍商业区二楼上分为 五块。这样的布置不仅分散,还造成了商业, 住宿,办公流线穿插。 解决办法: 规划独立的办公楼。

民办高校工科专业(本科)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工科专业(本科)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工科专业(本科)建设的思考摘要: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何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积极发展工科教育,特别是加强工科专业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已是我国民办本科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调研了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工科专业(本科)的基本设置情况,分析了专业和学科联系与区别,讨论了专业建设的内涵,针对民办高校发展工科教育,提出了加强民办高校进行工科专业(本科)建设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专业建设;工科;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1999年国家实施高校扩招、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经过10多年时间的努力,目前我国已经具有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为快速发展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民办普通高校已经达到297所(其中民办本科院校40多所),具有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318所,两者之和已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33%,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

民办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349.7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的18.5%;此外还有其他民办高等教育机构900多所,注册学生87.3万人。

从规模上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中的工科专业设置相对较少,而且专业力量相对薄弱。

因此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特别是加强工科专业建设,以提高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这是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崭新的课题。

一、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本科专业结构的现状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办学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国家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以及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广开学路,培养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高校科研综合楼集约化建设策略研究——以阜阳师范大学新材料工科实验实训中心项目建设为例

高校科研综合楼集约化建设策略研究——以阜阳师范大学新材料工科实验实训中心项目建设为例

第39卷第1期2024年2月安 徽 工 程 大 学 学 报J o u r n a l o fA n h u i P o l y t e c h n i c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 .39N o .1F e b .2024文章编号:1672-2477(2024)01-0071-05收稿日期:2023-01-20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基本建设学会2022-2023年科研项目(2205-17);安徽省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21j yx m 1116);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23A H 052853)作者简介:刘宗志(1980-),男,安徽潜山人,高级工程师,硕士㊂高校科研综合楼集约化建设策略研究以阜阳师范大学新材料工科实验实训中心项目建设为例刘宗志,吴 玲,张 苛(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安徽阜阳 236032)摘要:高校校园经历大规模㊁高速度的建设之后,全面转向追求集约化发展方向㊂基于学科交叉融合背景和实验室管理模式变化下的高校科研综合楼建设理念,与传统高校教学实验及学科研究类建筑已存有较大差别㊂本文以阜阳师范大学新材料工科实验实训中心项目的建设为例,对高校科研综合楼集约化建设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高校工程建设提供参考㊂关 键 词:科研综合楼;功能布局;集约化中图分类号:T U 86.3 文献标志码:A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四五”规划中指出,我国教育事业需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建设的步伐,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推动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注重 量”的递增逐步转变为追求 质”的提升[1]㊂为积极响应规划目标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教育部等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考虑重点支持建设一批高校科研综合楼项目㊂为了有效缓解校园用地紧张局面,聚焦高校学科交融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尝试探索出适应当下国内高校科研综合楼集约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思路㊂1 高校教学实验及学科研究类建筑建设现状前期校园建设中,传统科研实验类相关建筑在建筑设计时通常考虑按二级学院划分使用空间,教学实验㊁科研㊁院系办公等用房均呈独立形式㊂高校采取粗放式扩张发展模式可以在短期内解决学生入学问题,但也遗留了诸多问题,包括建筑空间功能的单一㊁室外过渡空间无法有效利用㊁学科发展和融合在校园空间上无法整合优化等诟病[2]㊂相对单一的功能布局,使不同学院学科之间交流在空间上也处于封闭㊁割裂状态,影响学科交流互融互通,制约学术水平提升发展,同样也不利于校园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3]㊂2 高校科研综合楼集约化建设背景和内涵校园集约化建设,是指在对功能需求的统筹组织基础上,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优化组织建筑㊁结构及设备等全专业设计和施工,整合建筑布局与空间形态,力求紧凑㊁高效㊁有序㊁节约型的效果[4]㊂面对当今信息社会多元化的要求,高校科研综合楼集约化建设在探讨教育模式自身发展的需求基础上,具有开放㊁综合㊁多元的特点,注重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以及功能的整合优化与复合升级㊂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的高校科研综合楼,是以教学实验和科研功能为主,兼顾办公㊁会议㊁展览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5]㊂内部设置必要公共空间及相应功能空间,创造高效的科研和教学实验平台,以提高研究及学习的环境质量,同时注重各功能紧密联系,方便师生交流㊁疏散,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下综合全面发展的要求[6]㊂3 高校科研综合楼集约化建设思路高校校园集约化建设着重体现在校园布局紧凑㊁功能和空间的复合化程度高,通过提高用地效率打造㊃27㊃安 徽 工 程 大 学 学 报第39卷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高密度㊁高效率㊁高品质校园[7]㊂3.1 切合校园总体规划要求,做到整体集群协同宏观上形成的相关学科链㊁产业链,在科研综合楼群体布局时赋予了丰富的空间形式,在空间关系上倾向于联合与集聚[8]㊂鉴于此,应从校园规划层面和学科群层面,做好整体协同,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符合校园规划㊂高校科研综合楼选址应符合校园规划分区,作为校园科研教学的中心,紧密联系师生活动,场地周围和建筑空间内均可预留弹性空间[9],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㊂(2)切合周边环境㊂基于融入城市环境,丰富城市风貌,独创城市新景观的设计理念,高校教育类建筑须遵循现代㊁简约㊁典雅㊁庄重及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原则[10]㊂亲切宜人的校园空间环境的形成,需要考虑建筑与校园肌理及整体环境的契合㊂高校集群化的科研综合楼体量较大,建筑立面设计应简洁㊁庄重㊁大方,注重空间的阳光感㊁流动感及体量感㊂需要推敲建筑尺度和比例,协同处理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免造成空间失衡[11]㊂(3)满足相关要求㊂科研综合楼的废气㊁废水及声㊁光㊁热㊁粉尘㊁病菌㊁辐射等影响环境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必须符合科研建筑设计标准要求[12]㊂3.2 注重学科组合交叉共融,做好功能布局协同高校科研综合楼功能复杂,不仅包含多学科的科研实验功能,同时也包括各学院行政管理和学生服务功能,建筑平面设计着重强调功能布局,力求功能合理,垂直交通方便,水平交通顺畅,多样协同㊁交流共融的原则[13]㊂根据功能区别可以将实验室分为通用实验室和学科专业实验室,通用实验室可以打通使用,满足不同专业或学科没有特殊要求的实验;设立独立的学科专业实验室以解决具有学科和功能差异性的实验需要㊂对学科专业实验室根据差异性的配置需求进行相对集中设置,通用实验室可以考虑使用便利的前提下灵活设置[14]㊂3.3 实验单元模块化布局,有效应对科研空间发展变化实验室模块化布局是结合建筑设计,确定一个标准化的空间单元,配备通用的实验辅助设施,达到空间上的通用性㊂(1)可以有效简化建筑平面布局设计过程㊂根据建筑平面布局中确定的基本实验室模块,可以快速地布置和优化实验室平面[15]㊂(2)可以有效应对科研和实验空间的室内布置动态变化㊂模块化实验室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当特定使用功能调整变化时,可以根据具体使用需求,调整单独实验室模块的开间及进深,将实验室分隔成小空间的实验室,或拆除隔墙合并成大空间的实验室[16]㊂3.4 高效整合交通组织空间,打造复合功能的公共空间(1)梳理优化交通流线设计㊂作为垂直交通设备的电梯,资源的集约利用需要考虑㊂结合各功能分区人流疏散需求,集约整合垂直交通流线,以降低主交通流线的疏散压力,并能减少不必要绕行[17]㊂(2)打造复合功能的走廊空间㊂设计时可通过将走廊整体加宽㊁局部突出㊁端部放大等方法,形成有趣的节点空间,来营造一种交流开放的空间氛围[18]㊂(3)营造氛围融洽的交流空间㊂我们可以将公共交流空间营造整合成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研讨室㊁会议室㊁多功能厅,也可以将门厅㊁中庭这样的大尺度空间进行功能复合化,用以策划学术沙龙㊁成果展示等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多学科间的信息互通交流[19]㊂4 高校科研综合楼工程集约化建设实践分析阜阳师范大学新材料工科实验实训中心工程为该学校新建科研综合楼项目,整体项目占地面积约为23726.40m2,在局促的用地条件下,校园内建筑均遵循集约化的设计理念,集科研㊁实验㊁教学㊁办公等功能于一体,总建筑面积59523.16m2,旨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并且基于高密度条件下创造舒适的空间环境㊂4.1 统筹考虑总体布局与功能整合项目建设符合学校总体规划,建筑整体与南侧规划建设的未来教育与产教融合发展中心相呼应㊂西南角地块总体形成 两区” 三轴” 二心” 多点”的结构布局㊂在组团庭院的设计基础上,结合基地情况,维持学校校园的布局完整和景观系统,打造不同的室内外环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交流中心㊂整个建筑融入了6个学院的7个创新研发㊁检测实验类平台及办公等功能,由4栋功能建筑通过中庭相连通,追求灵动的空间组合㊂该建筑综合体在满足校园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学科之间的共性联系和个性需求,可以将物理材料楼㊁生物医学基础实验楼㊁化学基础实验楼以及化工学院整合在一幢综合体里㊂通过对空间的处理和流线的组织,形成了有机结合的空间布局,使各个单元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实现实验资源共享㊂在妥善解决功能布局的基础上营造了有特色的建筑群体空间,为日后学科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预留空间㊂建筑单体分层平面功能布局楼层单层面积/m 2(含保温)层高/m 建筑功能布局-1F4740.274.30机动车库㊁变配电室㊁消防泵房等设备用房1F11067.424.10成果展示厅㊁光电材料试验中心㊁生物质转化制备实训室㊁精密光学测量间等2F8880.133.90生物基新材料加工实训室㊁土壤分析检测室㊁矿物成分分析室㊁理化元素分析室㊁化学气相沉积室㊁固体样品制备件等3F8846.703.90材料成型加工实验室㊁超净工作间㊁应力发光暗室㊁功能陶瓷制备室㊁光电寿命系统测试室㊁电学性能测试室㊁液体制剂实验室㊁光电催化实验中心㊁计算仿真室等4F8799.613.90人造大理石研发室㊁仿生复合材料实验室㊁区块链研究开发实验室㊁质量检测实验室㊁虚拟实验仿真平台㊁生物监测实训室㊁食品安全毒理及功效分析区等5F8720.643.90光电材料研发㊁太阳能电池㊁荧光检测㊁5G 无人机技术研发中心㊁集成电路前后端仿真验证㊁3D 设计制造与电磁仿真设计实验室㊁材料研发实验室等6F7645.783.90智能材料创客实验室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㊁智能机器人创新实验室㊁科学计算与智慧大数据实验室㊁材料合成制剂实验室等R F 822.612.50设备机房层总计59523.16图1 阜阳师范大学新材料工科实验实训中心项目整体布局模型图4.2 交通流线清晰便捷项目平面采用4个功能区和 工”字型走廊的结构,通过建筑单体中间的中庭相连通,其中4个功能区单体每层设置2部疏散楼梯及3部电梯,中间中庭位置设置的2部疏散楼梯及2部室外疏散楼梯,建筑平面布局高效㊁流线清晰㊁使用便捷㊂疏散路径清晰,走廊㊁楼梯疏散宽度符合规范要求㊂在内部交通流线组织上,将4栋建筑各功能分区走廊相连的中心位置设为中庭,这种做法可以使在交通区域内的人们随时感受到中庭的丰富空间带来的趣味性,同时也利于内部空间的相互联系㊂室外设环形道路,满足消防及车辆通行需求㊂㊃37㊃第1期刘宗志,等:高校科研综合楼集约化建设策略研究4.3 实验单元模块化布局模数化的轴网作为 骨架”可以容纳多种空间模块,具有针对于科研建筑使用功能的高度适应性,具有很好的资源集约化价值㊂对于建筑平面设计,优先选用模块化布局,考虑采用基本模块的组合和变化,兼顾整体性和内部功能的有机联系,以满足实验室适用性和未来功能调整的需要㊂在最大限度满足学校各使用单位功能需求基础上,结合用地规划和空间布局,并经多方调研会商,基本模块轴线尺寸最终确定为9.3m×10.5m㊂ 图2 阜阳师范大学新材料工科实验实训中心项目内部共享大厅效果图4.4 打造粘合性的链接”空间,有机联系各功能分区空间科研人员群体侧重于智力成果研究,应更加注重使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㊂交往空间既是集群建筑中的链接元素,也是交流㊁休闲㊁休息空间功能叠加区,满足多层次人员的交往和交流,促进学科间信息互通和灵感的迸发㊂在新材料工科实验实训中心项目设计实践中,已考虑将入口灰空间㊁庭院空间等设置成各建筑单体之间的有机结合体,以促进各学科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融合;将内部的中庭空间,结合现代高校科研实验建筑的发展趋势,打造成新颖高标准的成果展示区,立意于有特色的建筑内环境;将内部平台㊁走廊以及露台建设成特色交流平台功能区,彰显人性化设计的亮点㊂4.5 基于B I M 技术的全过程项目管理,为集约化建设全力做好保障以全局管理的思维,创建了基于B I M 技术的新材料工科实验实训中心项目多视角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于工程全过程的项目管理㊂依据土建和安装工程模型及碰撞检查报告,有针对性地对土建预埋预留与管线综合进行深化优化;利用B I M 5D 平台文件共享功能进行土建㊁机电㊁幕墙㊁钢结构㊁室外工程等专业的深化设计协同工作㊂B I M 技术应用效果效益显著,为建设单位集约化建设中的全过程项目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㊂图3 阜阳师范大学新材料工科实验实训中心项目管线与模型图5 高校科研综合楼集约化建设的思考新时期高校科研综合楼将多学科实验㊁研究㊁办公㊁交流展示等功能归集于一体,改变了以往封闭㊁独立的建筑规划与建设理念,为高校不同学科的交叉㊁融合提供了物质基础㊂顺应了当前高校理工类科研综合楼类建筑建设发展的动向,更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㊁提高使用效率㊁适应功能的弹性变化增长[20]㊂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㊂高校科研综合楼集约化建设同样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模数化设计中采用的标准化实验室模块是否真的具有普遍的可适用性?地方性高校在资源共享与跨学科交流方面深入的程度,是否能和当前学科发展同频共振?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思考,促进集约化理念在高校建设中更加走向成熟㊂㊃47㊃安 徽 工 程 大 学 学 报第39卷参考文献:[1] 江立敏,潘朝辉,张佳,等.大学校园空间进化的四个维度面向未来的整体观建构[J ].时代建筑,2021(2):6-14.[2] 何镜堂. 两观三性”论[N ].中国建设报,2019-08-12(004).[3] 周曦,张芳.建筑与绿化一体化设计的理念㊁技术及空间类型[J ].华中建筑,2020,38(8):32-36.[4] 李憬君.不断生长的 知识枢纽”关于斯坦福大学校园空间的设计研究[J ].时代建筑,2021(2):5+4.[5] 许懋彦,刘铭.城市型大学的集约化发展模式观察[J ].城市建筑,2012(2):22-25.[6] 郭钦恩,谌珂.大学集群式公共教学楼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1):300-301.[7] 何镜堂.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8] 叶依谦,杨超英.北航新主楼设计回顾[J ].建筑创作,2006(12):106-125.[9] 支文军.当代大学校园空间研究[J ].时代建筑,2021(2):1.[10]何镜堂,陈文东.高校集群化实验楼设计初探[J ].建筑学报,2007(5):71-74.[11]吴桐,苏剑鸣,杨剑雄,等.高校教学建筑中非正式学习空间研究 以西敏斯学院为例[J ].建筑与文化,2015(11):158-159.[12]赵霞.现代科研实验建筑的设计实践 几个科研实验建筑的设计比较[J ].工业建筑,2006(3):14-17.[13]邓巧明,刘宇波,纪绵.与科研信息偶遇的校园浅谈规划设计如何促进大学校园中的跨学科交流合作[J ].时代建筑,2021(2):30-35.[14]江立敏,杨一秀,孙天元.激发交流合作的沉浸式学习空间 澳大利亚大学校园创新型教学空间研究[J ].建筑技艺,2019(5):53-57.[15]张鸿武.创新㊃融合㊃动态场景 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设计[J ].建筑学报,2005(9):43-45.[16]宋振宁.高校建筑节能探讨[J ].资源环境与节能减灾,2009(9):131.[17]张永和,王志磊.通用建筑学与张永和谈学科基础㊁教育模式及校园设计[J ].时代建筑,2021(2):40-47.[18]聂亦飞,杨豪中.赫曼㊃赫兹伯格的 多价性”建筑设计[J ].工业建筑,2014,44(2):161-165.[19]王琰,孙祥,邹雷蕾,等.专业设备导向下的高职院校实训空间设计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2(1):113-120.[20]丹尼斯㊃派普斯,罗米尔㊃谢思,张韬,等.反思校园的未来[J ].时代建筑,2021(2):22-29.I n t e g r a t e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S t r a t e g y o fR e s e a r c h C o m p l e x e s i nU n i v e r s i t i e s :T a k i n g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P r o j e c t o f N e w M a t e r i a l sE n g i n e e r i n g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T r a i n i n g C e n t e r o f F u y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a s a nE x a m pl e L I UZ o n g z h i ,WU L i n g,Z H A N G K e (I n f o r m a t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F u y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F u y a n g 236037,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f t e r t h e l a r g e -s c a l e a n dh i g h -s p e e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u n i v e r s i t y c a m p u s e s ,t h e r e i s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s h i f t t o w a r d s t h e p u r s u i t o f i n t e g r a t i v e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c o n c e p t o f r e s e a r c hc o m p l e -x e s i nu n i v e r s i t i e s ,b a s e d o n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c r o s s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i n t e g r a t i o n a n d t h e c h a n g e s o f l a b o r a t o -r y 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 ,i s g r e a t l y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t h a t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t e a c h i n g l a b o r a t o r y a n dd i s c i p l i n e r e -s e a r c hb u i l d i n g s i nu n i v e r s i t i e s .T h e p a p e r t a k e s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o j e c to fn e w m a t e r i a l se n g i n e e r i n g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t r a i n i n g c e n t e ro fF u y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a sa ne x a m p l e ,a n dc a r r i e so u ta ni n -d e p t h s t u d y o n t h e i n t e g r a t e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o f r e s e a r c h c o m p l e x e s i n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s o a s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s i m i l a r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u n i v e r s i t i e s .K e y w o r d s :r e s e a r c hc o m p l e x e s ;f u n c t i o n a l l a y o u t ;i n t e g r a t i o n ㊃57㊃第1期刘宗志,等:高校科研综合楼集约化建设策略研究。

大学生毕业就业现状调研报告怎么写

大学生毕业就业现状调研报告怎么写

大学生毕业就业现状调研报告怎么写5篇大学生毕业就业现状调研报告怎么写(精选篇1)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

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小组做了一次网上问卷调查,共有548位大学生参与了回答。

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

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

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

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

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

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

我国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_刘亚荣

我国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_刘亚荣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3
68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点, 何时又需要较多的分权”②。
从调研结果看, 在 35 所高校中, 有 5 所高
基于以上理论的认识以及实际管理者的管理 校仍完全实施 “一级管理”体制, 人事、财物和

只能作为典型调查结果。
明校院两级管理分权内容和分权程度。下面分别 告
3、所调研高校校院两级管理分权状况。
就这三项内容的调查结果表述如下。
表- 1 所调研高校学科类别分布表
高校学科
理工 经济
综合性
师范类 农林类 医科类 合计
类别
科类 管理类
数 量 (所 )
15





33
比例(%) 45.5 24.2 12.1 12.1
考 学生教育管理经费和第二课堂费、研究生管理工 校由校级承担, 但有 6 所高校的学院承担投资比

表- 5 日常行政办公运行费状况表

日常运行费状况 校拨经费充足 校拨经费不充足, 校拨经费不充足, 合计

学院自筹经费补充 学院无经费补充

数 量 (所 )

20

34

比 例 (%)
20.6
58.8

校院两级管理的改革基本处于 “事权下移, 财权、人权和重大事权仍然集中在校级”的状

态, 呈现出管理中的 “职能分权”特征, 仍然是一种集权状态。这种管理状态与我国高校和

政府存在密切的、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直接相关。因此, 我国高校很难实行真正的学院分权

高校走访调研报告

高校走访调研报告

高校走访调研报告高校走访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高校走访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现状,以及师生的需求和评价,为改进和优化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面谈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量数据,同时进行面谈深入了解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

2. 调研过程:(1)确定调研范围:选择了10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调研,包括综合大学、理工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等。

(2)问卷设计:设计了针对师生的问卷,包括教学质量、课程设置、教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3)问卷发放和收集:通过高校的教务部门或学生会组织进行问卷的发放和收集。

(4)面谈调研:针对一些重要问题,选取了部分师生进行深入的面谈调研。

三、调研结果1. 教学质量: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不满意。

其中,一些学生表示在某些专业的教学中缺少实践环节,希望能够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

2. 课程设置:调研结果显示,高校的课程设置相对完善,大部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和设置感到满意。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对某些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希望能够加强实践性课程的开设。

3. 教师评价: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高校的教师满意度较高,认为教师教学水平较高、关心学生、有责任心。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某些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态度表示不满意,希望教师能够更加耐心和细致地讲解课程内容。

4. 教育管理:大部分学生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较为满意,认为学校管理规范、制度健全。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存在一定的不满意,认为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四、结论和建议1. 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继续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的开设;3. 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4. 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实验用房管理现状与实践研究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实验用房管理现状与实践研究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实验用房管理现状与实践研究摘要:高校实验用房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关键资源,其优化配置和科学使用是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创建节约型高校的关键。

本文分析了高校在实验用房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验用房管理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方向,为优化高校实验用房管理提供有益的尝试,从而助力高校创建节约型校园和推动“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双一流”,节约型校园,高校实验用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将高校“双一流”建设作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通过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带动高等教育整体内涵发展,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创建节约型校园是指在学校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约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

实验用房作为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关键资源,是高校师生从事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的重要场所,对高校发展建设和成果产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对公用房管理、实验室建设各方面要求的日益提升,高校对实验用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科学管理和优化配置实验用房是推动“双一流”建设和创建节约型高校的关键所在。

一、高校实验用房管理现状(一)普遍开展定额管理目前,我国众多高校正在积极进行改革,制定了公用房管理办法和实验用房定额核算标准,旨在通过推行定额配置,提高实验用房的利用效率,促进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

各“双一流”高校纷纷出台学院实验用房定额核算和有偿使用管理制度,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调“定额免费、超额有偿、协议约束”作为学院用房管理原则,而南京大学则主张“定额配置管理、超额有偿使用”来规范学院用房。

在国内“双一流”高校进行的实验用房管理改革中,主流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分类分级管理、定额配置和超额有偿的实践。

学校将房源配置到各学院,为促进资源灵活运用,学院被赋予了自主调配权限,并可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行制定院内配置及收费标准。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理工类)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理工类)
较粗糙较软Βιβλιοθήκη 较暖和较热较干
较纯
>1000
10
100
>56
<10
100
很粗糙
很软
很暖和
很热
很干
很纯
本课题涉及到物体硬度的研究,上表中,硬度B指通过人体皮肤在物体表面的作用,感知物体表面受力时的变形程度,从而通过人脑知识库判别物体性质。
另外,本课题提到的微创介入手术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手术方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与传统的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有着减少手术创伤!缩短病人康复周期等诸多的优点。但是在这些优点以外又存在着一些问题,传统手术中医生直接操作手术器械,器械与人体组织的接触信息可以直接传给医生,而微创手术中医生手术中的触觉信息由于手术器械的关系大多很难得到"因此,在微创手术中,医生由于缺少了触觉信息而使得手术增加了危险,可能因操作不当或过猛损坏了病人的器官。基于以上的原因,需要引入医用触觉传感器,这能够减小这方面的危险。本课题研究的传感器也涉及这方面的研究,也就是对肌肉组织的测量,确定它的硬度。硬度这特性也能体现人的健康状态,对于医生来说也是需要的。
[4]陈建强,高国伟。高灵敏度金属—压电陶瓷触觉传感器[J]。压电与声光,1993,15(1):35-37。
[5]王焕然。微创手术导管侧壁触觉传感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1-81。
[6]单保祥,王琪民,杨浩涌。微型触觉传感器敏感单元的分析和测试[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9,29(4):415-420。
一、对课题任务的学习与理解
触觉是人体皮肤通过与物体表面的接触,对物体的粗糙度、硬度、导热性、温度、湿度、锐利性、振动、触觉力、触觉压力等物理性能的综合反映。所以触觉是一个综合性指标,触觉的组成要素包括物体的粗糙度、硬度、导热性、湿度、温度、锐利性、振动、触觉力、触觉压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理工参考2010年第4期(总第22期)长沙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办(院校研究中心)2010年6月18日国内部分理工类大学建设发展的调研报告为了解相关高校建设发展情况,编制好我校“十二五”规划,推进学校科学发展,5月19日至28日,校党委书记王耀中,校长郑健龙,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洪源渤,副校长付宏渊、杨伟军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集中调研了北京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六所高校。

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报告如下:一、调研内容及过程本次调研以正在编制的学校“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及相关子规划为核心,主要调研内容包括:学校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战略重点、步骤;学校“十一五”发展的主要成就与经验体会;“十二五”建设发展的思路、举措;学校改革创新方面的主要经验与体会;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建设、信息化、国际化方面的思路与举措等。

调研分二批进行。

第一批主要赴北京调研,时间为一天,由校长郑健龙带队,成员包括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洪源渤,发展规划办主任余小波,人事处处长卢毅,教务处处长李录平,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胡秀英,国际交流处处长、外国语学院院长潘卫民。

5月19日上午,郑健龙校长一行人员来到北京交通大学,该校校长宁滨、副校长张星臣以及教务处、信息中心、学校办公室、研究生院、人事处、宣传部、国际交流处、基建处等部门负责人与我校校长郑健龙一行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该校宁滨校长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建设发展概况,副校长张星臣详细介绍了该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与专业建设、国际交流、大学文化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重点介绍了该校自1999年以来的几次大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教授岗位设置情况。

随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对口交流。

5月19日下午,校长郑健龙一行人员来到华北电力大学,该校党委书记吴志功、副校长安连锁、校长助理兼党办、校办主任孙忠权以及党委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国际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与我校一行就调研选题进行了座谈。

吴志功书记对郑健龙校长一行人员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安连锁副校长介绍了该校建设发展概况和“十一五”期间实现的“三个转变”(即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由单科性、应用型向多科性、研究型的转变,由传统式、经验型的管理向开放式、科学化管理的转变),还介绍了该校建设高水平大学“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和学科建设、人才工程、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校园及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创新“六项”战略任务。

座谈会后,双方就调研项目进行了对口交流并参观了校园。

第二批主要赴成都、西安调研,时间为三天,由校党委书记王耀中带队,成员包括副校长付宏渊、杨伟军,发展规划办主任余小波,人事处处长卢毅,财务处处长伍海泉,研究生部主任曾胜,重点学科建设与人才工程办主任刘煊。

5月26日上午,王耀中书记一行人员来到西南交通大学,该校常委副校长蒋葛夫、副校长陈志坚,以及校长办、发展规划处、计划财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处、人事处、教务处等部门负责人与我校王耀中书记一行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常委副校长蒋葛夫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建设发展概况及“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特别是详细介绍了该校三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和茅以升学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本硕博连读,二年内不选专业)的经验,相关部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各部门工作经验。

座谈会后,在该校副校长陈志坚的陪同下,王书记一行人员实地考察了该校的轨道交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听取了实验室负责人关于实验室建设情况的介绍。

26日下午,王耀中书记一行人员来到成都理工大学。

该校党委书记谭书敏、副校长倪师军,以及党政办、宣传统战部、计划财务处、研究生部、人事处等部门负责人与王耀中书记一行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谭书敏书记介绍了成都理工大学建设发展概况,副校长倪师军介绍了该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引进、教学与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重点介绍了该校划转地方后“两个服务,两个面向”的发展经验,以及学术上的“大学院制”设置(26个学院整合为12个学院)和管理上的实行“大部制”改革的情况(如宣传统战部、学生工作与招生就业处)。

随后,该校相关职能部门分别介绍了有关情况。

学校主体原成都地质学院和成都理工学院曾是原地质矿产部和国土资源部所属高校,2000年划转四川省管理为主,现已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其中1个与西南石油大学共建)。

会后调研组重点考察了该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该校抢抓发展机遇,从实际出发打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艰苦创业精神给调研组下了深刻映象。

27日上午,王耀中书记一行人员风尘仆仆赶赴西安,下午来到长安大学,与该校党委书记雷达,副校长沙爱民,以及发展研究中心、教务处、计划财务处、研究生部、人事处、高层次人才引进办等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

该校党委书记雷达对王书记一行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副校长沙爱民详细介绍了学校概况及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重点介绍了该校师资队伍建设的“52311”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即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各5个,拔尖人才20个,基础扎实的中青年专家30个,青年学术骨干100个,教学名师10个),以及建立人才库并全程追踪,教师从博士毕业入校到院士阶段都有相应支持政策的经验。

随后,相关职能部门分别介绍了有关情况。

28日上午,王耀中书记一行人员来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该校党委书记陈治亚致欢迎辞并介绍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情况,陈平副校长运用PPT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现状、发展目标定位和二大步走的战略部署,重点介绍了西电办学的IT特色、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特色,也客观分析了该校发展中存在的学科面窄、人才引进难、管理体制机制等制约因素。

随后,该校发展规划处、人事处、财务处、研究生部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负责领域的情况,并与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对口交流。

二、调研收获及启示1、加强了交流,增进了感情。

开放办学是现代大学的客观要求,广泛加强与国内兄弟院校的联系,是开放办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次调研我们共走访了六所国内大学,通过与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座谈和实地考察,加强了与这些学校的联系,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

本次调研的对象,大都是与我校学科专业接近,但发展水平高于我校的相关学校,特别是长安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更是原来与我校同属交通部和电力部的行业“大哥”级学校,它们的学科专业与我校相似相近,一直以来,学校的学科专业发展、平台建设以及相关评审鉴定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过这些学校的大力支持,今后仍然需要依靠它们的支持和扶持。

通过本次调研的登门学习取经,加强了我校与这些学校的交流和联系,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对学校今后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调研期间,调研组还在百忙中会见了部分校友,密切了学校与校友的联系。

2、开拓了思路,增长了见识。

为确保调研成果的有效可用性,本次调研在对象选取上,突出中西部地区、理工科为主、水平高于我校的“选点三原则”,通过座谈、实地考察、对口交流等多种形式,广泛学习了各校的成功经验,开拓了思路,增长了见识。

如北京交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国际化、博士化、工程化”;华北电力大学“深化改革、全面提高、重点突破、科学发展”的建设发展16字方针;西南交通大学“强势工科、应用理科、特色文科”的学科建设经验;成都理工大学立足西部,面向全国,依托行业,服务地方,走特色发展之路;长安大学重视学校所需的相关人才信息,建立人才资源库,实行师资队伍建设的“52311”人才培养计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注重办学的IT特色、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的经验等。

3、学习了经验,获得了启示。

调研的主要启示有四:一是发展为第一要务。

学校发展首先是要扎实基础,苦练内功,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强化科研和社会服务,同时,也要敢于和善于抢抓发展机遇,否则机遇稍纵即逝。

例如,华北电力大学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适时将学校主体迁入北京,努力进入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并大手笔地投资六亿建设新的主校区教学科研综合楼群,筑巢引凤,为学校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是发展必须着力长远,系统谋划。

所调研的几所学校都有对学校建设发展的长期战略部署和系统谋划,如西南交通大学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03-2010;第二步2011-2015;第三步2016-202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两大步”战略部署(第一步2003-2020;第二步2020-2040)等;三是改革创新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动力。

如北京交通大学的教授四年必须新开一门课,新升教授必须具备博士学位、有国外学习经历和六个月以上的工程实际经验;西南交通大学推行学术事务的决策和咨询权力在学术委员会,成员民主选举的办法;成都理工大学管理上的“大部制”和学术上的“大学院”整合经验;长安大学推行师资队伍建设的“52311计划”,教师从入校到院士阶段都有相应政策支持等,这些改革创新都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发展。

四是建设发展与民生问题统筹兼顾。

所调研学校大都较好地处理了发展与民生的关系,为学校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学校建设发展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支持和响应。

否则,学校领导的精力就会被牵制在应接不暇的群体事件中,学校的建设发展和正常工作秩序就会受到影响。

4、统一了思想,增强了信心。

调研过程中,调研组采取白天调研,晚上集中研讨的方式,边学习调研,边总结调研成果。

大家一致认为,不同地区的不同高校其实是各有优势与不足。

如北京地区高校具备人才储备充足的优势,但面临着发展空间的严重制约(如北京交通大学目前仅有占地面积不足千亩,且被分割为两块,目前发展面临着空间制约的突出问题,学校领导几乎一半时间是在考虑如何拓展学校的办学空间);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空间相对充裕,但面临着人才引进和稳定的困难(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队伍的断层问题突出)。

我校原来的基础较薄弱,与这些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但自2003年并校以来,我校把握了几次关键的发展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夯实基础,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校就一定能够实现更高水平上的发展。

地址:云塘校区一办公楼402 本期责编:余小波联系人:王映莲电话:85258342 E-mail:***************.c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