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花卉文化

合集下载

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

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

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从古至今,花卉在各个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宗教仪式、婚礼庆典、节日庆祝,还是在装饰、艺术创作中,花卉都被广泛应用。

每种花卉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通过研究花卉在各个文化中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一、东方文化中的花卉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1.中国文化中的花卉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色彩和形态的传统,花卉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牡丹作为中国的国花,象征着富贵和繁荣。

梅花代表着坚韧和纯洁,被誉为冬季花中“雅者”。

菊花则象征着高洁和坚毅,常被用来庆祝重要节日如中秋节。

2. 日本文化中的花卉日本文化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花道艺术即是其独特的表现方式。

樱花是日本最受欢迎的花卉之一,其象征着短暂而美丽的生命,每年春季樱花盛开时,日本人会进行赏樱活动,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菊花也在日本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日本皇室的花卉标志,被认为是尊贵和长寿的象征。

二、西方文化中的花卉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1. 欧洲文化中的花卉欧洲文化中的花卉象征着浪漫和爱情。

玫瑰花是最经典的爱情象征,不同颜色的玫瑰花传递着不同的情感,红玫瑰代表热情和爱情,白玫瑰代表纯洁和善良。

百合花则在欧洲被视为婚礼的象征,它象征着纯洁和吉祥。

2.美洲文化中的花卉美洲原住民文化中的花卉多与宗教信仰有关。

在墨西哥的传统庆典“死者节”中,著名的墨西哥万圣节玫瑰被用来纪念逝去的亲人,花环和花瓶都是重要的装饰品。

太阳花则在美国被广泛使用,它是自由和希望的象征。

三、其他文化中的花卉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1. 印度文化中的花卉印度的宗教对于花卉的使用十分频繁,许多的宗教仪式和庆典都离不开花卉。

莲花在印度佛教和印度教中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象征着纯洁和新生。

印度人在节日和庆典中喜欢用玫瑰花和茉莉花来装饰场所,以增加喜庆氛围。

2. 非洲文化中的花卉非洲文化中的花卉多与自然和生活密不可分。

蒲公英花在非洲部落中被用作身体涂饰,象征着美丽与自然的力量。

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中国花卉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审美情趣。

中国花卉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和多样的形式,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花卉文化。

历史上,中国花卉文化起源于古代的园林文化。

中国古代园林以它独特的空间布局、建筑装饰和花卉布置而闻名于世。

例如,南方的苏州园林以小巧精致的布局和精心栽培的花卉著称,北方的北京颐和园则以豪华的建筑和艳丽的花卉广受赞誉。

园林不仅是皇家宫殿和贵族府邸的必备元素,也进入了寻常百姓的院落。

花卉成为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种植和布置,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形态,使人们在欣赏园林之余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古代的花卉文化在中世纪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是中国花卉文化的黄金时期,唐朝皇宫兴起了很多园林和花卉种植的专门机构,有2000多种花卉被引进并栽培。

唐朝修建了著名的长安城,城市里各种各样的花卉品种齐聚一堂,成为人们的欣赏和娱乐的场所。

宋代也是花卉文化的重要发展时期,人们开始重视花卉的观赏价值,并开始大规模地研究花卉种植和花卉艺术。

宋代著名的文人画家花卉画经此成为杰作,极大地推动了花卉文化的发展。

现状上,中国花卉文化在现代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中国的园林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同时,中国不仅仅是花卉种植的大国,花卉艺术和园林设计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大量的画家、设计师和园艺师致力于花卉的研究和创新,使得中国的花卉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现代的中国人对花卉的热爱也体现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活动中。

每年的花博会、花卉节以及各种花展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人们在这些活动中能够欣赏到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花卉,体验到中国花卉文化的魅力。

此外,花卉也成为人们赠送礼物和装饰家居的常见选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丽与愉悦。

然而,尽管中国花卉文化发展较为迅速,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花卉文化

花卉文化

一、花卉文化花卉文化,故名释义是花卉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花卉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信息的总和,即可称为花卉文化。

花卉文化的内容。

花卉以其姿色、风韵、馨香飨食人们,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由于文人雅士的生命感悟,把花卉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并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以花卉为载体,寄托人们的追求和希望。

便出现了以花卉为讴歌对象的诗词、故事、传说、记事、绘画、戏剧、音乐、雕塑、电视等文学表现形式。

即是花卉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悠久的花卉文化史中国花卉栽培历史久远。

据说在文字出现之前,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花卉就被利用。

这都可以在商代甲骨文、河姆渡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云纹彩陶花瓶等5000多年前的出土文物找到依据。

近年来,中国出了一个令世界惊喜的发现,证明了世界最早的花在中国。

1990年之夏,孙革、郑少林等人在黑龙江鸡西地区,发现了距今约1.3亿年的被子植物的化石。

并发现被子植物的花粉,美国著名孢粉学家布莱纳教授认为这是全球最早的被子植物花粉。

当时其他科学家们也认为,中国已经找到了打开达尔文迷宫的钥匙。

因为早在100多年之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距今1亿年左右的白垩纪地层中有大量被子植物化石,但在距今1.4亿-2亿年的侏罗纪地层里,只发现了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令他非常困惑不解。

他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没找到任何线索,故称为“讨厌之谜”。

为揭开此谜,世界有关的科学家一直苦于追索,都没获得其所。

这次的辽宁古果,其结构像现在的木兰花,但不像木兰的聚合果那样紧密,种子是被果实包着的。

从古植物学的角度看,果实、种子、花朵是一体的,只是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而已。

实际上看到了果实就等于看到了花。

以往从没有这么早的被子植物化石记录。

1.中国与世界花卉之缘因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多样性,植物资源丰富多彩,是世界上著名的花卉宝库之一。

据资料介绍,世界现有花卉植物27万余种,中国就达25万多种。

花卉的传统和文化意义

花卉的传统和文化意义

花卉的传统和文化意义花卉在人类文化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文化意义。

作为大自然的馈赠,花卉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寓意,既是美的象征,也是文化的体现。

在不同的文明中,花卉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含义和象征,成为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花卉的传统和文化意义,展示这些绚丽多彩的花卉文化。

一、花卉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在古代文化中,花卉被视为珍宝,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庙宇、园林等场合。

无论是中国的牡丹、菊花,还是西方的玫瑰、百合,花卉都常被用来装饰宫廷和庙宇,以展示财富和尊贵。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花卉还经常被作为礼品馈赠给皇帝或者贵族,以表达尊敬和欣赏之情。

而在西方文化中,花卉在宗教仪式和庆典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婚礼、葬礼和圣诞节等场合都需要使用花卉。

二、花卉的象征意义花卉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美丽存在,更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牡丹代表着富贵和华丽,菊花象征着高洁和忍耐,梅花则寓意坚贞和美丽。

而在西方文化中,玫瑰被赋予了爱情和浪漫的象征,百合象征着纯洁和守贞。

这些花卉的象征意义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艺创作中,成为了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三、花卉在诗词文学中的表现花卉在诗词文学中常被用来描绘美景、表达思乡之情和抒发情感。

从中国古代的《诗经》到近代的诗人,花卉都是他们诗意乡情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写梅花的凌寒傲雪,表达了他对祖国强大和繁荣的向往之情。

而西方文学中,诸如莎士比亚的《暗夜行路人》中的晚香玉和《哈姆雷特》中的紫罗兰等,也是花卉作为文学意象的典型例子。

四、花卉的审美价值和养生作用除了传统的文化意义,花卉还具有美的价值和养生作用。

无论是欣赏花卉美景,还是在花园中栽培花卉,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研究表明,与花卉接触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促进身心健康。

因此,现代社会中的花卉养生热潮也逐渐兴起,人们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打造自己的花园,以追求美和健康。

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花卉是人们常说的“绿色之美”,它们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从古至今,花卉在中国的文化中一直持续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雅趣生活的元素,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本文将探寻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一、古代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在中国文化中,花卉文化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易经》里的“六爻花果”就将花卉和果实与阴阳六爻连接在一起,是最早的花卉文化记录之一。

而且,先秦时期的花卉在一定程度上与神灵崇拜联系起来,例如,李花、桃花、梅花、芙蓉等具有神秘色彩的花朵常被赋予神话色彩。

到唐代,花卉文化开始进入了全盛期。

作为中国历代文化中的颠峰时期之一,唐代不仅在诗词歌赋、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表现十分出色,而且还有盛大的“花会”等于盛大花卉文化活动。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赏花十绝》中写道:“君看橙黄菊,花满公卿屋,若非公卿宅,谁共赏花趣?”自唐代以后,花卉文化更加繁荣发展。

北宋末期,著名的画家翁方纲在《十二钗图》中将花卉作为题材,更进一步弘扬了中国的花卉文化。

二、现代中国花卉文化的现状在现代中国,花卉文化依然继承并发扬光大。

如今,花卉文化不仅是国家的文化名片之一,更成为城市美化、景观打造、产业提升以及旅游推广的重要元素。

作为世界上首个“花卉小镇”,中国浙江省苍南县玉海镇是一个坐拥美丽自然风光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集花卉种植、储运、销售、服务、展示、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区。

小镇内的花卉产业和旅游业融合紧密,形成了独特的花卉文化旅游体验。

除此之外,如今还有许多城市及地区都大力发展着花卉产业,以推动当地花卉文化的发展。

例如,北京市海淀区的北京植物园、浙江省宁波市的东钱湖湿地公园等都是值得一去的花卉文化植物园。

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特色主题花卉小镇和花卉小镇群纷纷落地,成为中国花卉文化重要的推广平台。

三、农业种植与生活绿化工程花卉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种植业的升级,改进了种植技术和规模,促进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花卉文化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亦为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

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

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也就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

1.中国花卉文化形态1.1花—一种物质文化(1)花卉食品在中国已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不仅在平民百姓家里时有鲜花食品摆上餐桌,寺院素菜中也常见鲜花的成分。

这种美味佳肴甚至还传入皇宫御膳,成为宫廷莱肴的一个很重要类别——花卉鲜果菜。

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美味的花卉食谱。

例如:花卉粥、花卉甜食与点心、花卉酒、花卉饮料、花卉菜等,不胜枚举。

(2)香花疗法??香花疗法与中医药学上以花卉入药而防病治病的途径不一样,它主要是利用正在生长、开放的鲜花,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品种,或种植于庭园,或盆栽于室内,让病人密切接触,而发挥其康复作用。

香花疗法是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康复学上的一个重要方法。

它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的”园艺疗法”颇为相近,香花疗法的处方比较齐全,适应症甚广。

例如:解郁方、宁神方、益智方、散寒方、清热方、止血方、散血方、醒酒方等。

1.2花—一种精神文化(1)中国花卉文学??翻开中国文学史,从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泪、白居易咏莲吟柳,乃至林逋梅妻鹤子……,中国竟有无数风流文人为花卉草木所倾倒,创造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作。

历代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更是多得不可胜数。

这些花卉文学作品中,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是咏花诗词。

迄于清代,前人留下来的咏花诗词,估计不下3万首。

除诗词以外,以花为题材的小说、戏剧作品也颇多名篇佳作。

例如,明代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剧中以花名作为唱词问答,多次提到了桃花、杏花、李花、杨花、石榴花、荷花、菊花、丹桂、梅花、水仙花、迎春花、牡丹花、玫瑰花等,其中《冥判》一折,就涉及花名近40种。

花与人文探索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

花与人文探索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

花与人文探索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在人类社会中,花卉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作为装饰品、礼物,还是用于研究和药用,花卉都在不同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用途。

本文将探索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以揭示其在人文中的重要性。

一、花卉在东方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在中国文化中,花卉一直被视为吉祥和美好的象征。

例如,菊花在中国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气质,因此成为了文人雅士的喜爱。

同时,菊花还用于庆祝重要节日如中秋节。

另外,中国人还喜欢用花来装饰家居和办公场所,以创造一个愉悦和温馨的环境。

而在日本文化中,樱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花卉。

每年春天,数以万计的游客涌向日本,观赏樱花盛开的壮丽景象。

樱花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美丽的瞬间,也象征着友情和爱情。

此外,日本人还把花作为一种心灵抚慰的方式,通过欣赏花卉,来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二、花卉在西方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在西方文化中,花卉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玫瑰花在西方被广泛使用作为表达爱情和浪漫的象征。

赠送红玫瑰表示热情和爱意,而白玫瑰则表示纯洁和无尽的爱。

此外,花束也常常作为送礼的方式,用于庆祝生日、婚礼等各种场合。

另外,在西方文化中,花卉还有一些特定的用途。

例如,在草药学中,许多花卉被用作药材。

比如,洋甘菊被认为具有镇静和舒缓的作用,常被制成花草茶用于调节情绪。

此外,一些花卉还被用于研究和科学实验,以揭示其潜在的药用价值。

三、花卉在其他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除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花卉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着独特的意义和用途。

例如,印度文化中,莲花被广泛使用,被视为神圣和纯洁的象征。

莲花还被用于印度教的仪式和庆典中,与宗教信仰紧密相关。

在阿拉伯文化中,茉莉花和玫瑰花都被广泛栽培和使用。

茉莉花象征着美丽和高雅,常被用作香料和精油。

而玫瑰花则在阿拉伯文化中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被用来表达爱情和温馨的情感。

结语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花卉在各个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以其独特的意义和用途,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论中国花卉文化的繁荣状况 发展进程 历史背景和民族特色

论中国花卉文化的繁荣状况 发展进程 历史背景和民族特色

一、民族精神的内涵
1、精神特征: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注重和谐、谦虚、礼让、道义等品质,强调 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纽带,推崇仁爱、忠诚、正义和勇敢等价 值观念。
一、民族精神的内涵
2、价值取向: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责任,强调个人对家庭、 社会和国家的忠诚和奉献。同时,也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自律,追求人的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比如,梅花代表坚韧 不拔,兰花代表高雅淡泊,竹子代表气节和虚心,菊花代表清雅高洁,牡丹代表 富贵荣华,等等。这些象征意义使得花卉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载体。
三、中国花卉文化的艺术表现
三、中国花卉文化的艺术表现
中国花卉文化在艺术方面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花鸟画、盆景、插花等都是 表现花卉文化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花卉的自然美,也体现了人 们对花卉的情感和认知。
一、繁荣状况
一、繁荣状况
近年来,中国的花卉文化在国内外均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国内方面,花 卉产业不断完善,花卉文化已成为旅游、园艺、艺术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卉市场也日益繁荣,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花卉产品。此外,随着 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花卉的装饰、庆典和礼品功能也逐渐被重视,花卉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四、现实意义
四、现实意义
古代中国民族精神对现实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首先,弘扬中华民族精 神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古代中国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可 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其次,古 代中国民族精神中的和谐、谦虚、道义等品质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二、历史进程
二、历史进程
古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这个时期,儒家、道 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开始形成,这些思想学派奠定了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础。 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朝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古代中国民 族精神。

中国文化中的花卉哲学原理

中国文化中的花卉哲学原理

中国文化中的花卉哲学原理
花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美的象征和哲学的表达。

以下是中国文化中花卉哲学原理的一些例子:
1. 莲花的哲学原理:莲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纯洁和高尚,它的莲座出污泥而不染,象征着在困境中保持清白的品质。

莲花的开放过程也被视为生命转变和修行过程的象征。

2. 梅花的哲学原理: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赞美为“傲雪寒梅”,代表坚韧不拔和不畏艰难。

梅花能在严寒的冬季开放,传递出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3. 菊花的哲学原理: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坚贞不屈和不为外物所动的象征。

菊花多在秋季绽放,表示能从繁华的夏季转入寂静的秋季,反映出人们应保持内心的坚定和淡泊。

4. 玫瑰花的哲学原理:玫瑰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爱情和美丽,同时也传达出爱情的坚韧和维护。

玫瑰花的刺表示爱情中的坎坷和挫折,但人们仍然愿意追求爱情的美好。

5. 荷花的哲学原理:荷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赞美为“芙蓉出水”,象征着崇高和纯洁。

荷花扎根于泥潭,但仍能在水面上盛开,寓意着人们可以在凡尘世界中保持纯澈的心灵。

这些花卉哲学原理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应用于诗词、绘画和传统文化中,传递着人们对于生命、美与哲学的思考和追求。

花香的传说不同文化中的花卉意义

花香的传说不同文化中的花卉意义

花香的传说不同文化中的花卉意义花香的传说:不同文化中的花卉意义花朵是大自然的奇妙创作,具有丰富的色彩和香气,承载着人们对生命、美好和故事的诠释。

在不同的文化中,花朵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不同文化中的花卉意义,领略花的美丽传说。

一、中国花卉文化中国花卉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莲花作为君子的象征,代表纯洁和高尚的品质。

古人常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将莲花视为品德高尚的象征。

而牡丹则是中国传统的国花,寓意富贵和昌盛。

牡丹花瓣繁盛,被誉为百花之王,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之一。

二、日本花卉文化日本人对花卉有着深厚的热爱和崇敬,花卉文化在日本乃至整个东亚地区都占据重要的地位。

樱花是日本最受喜爱的花卉之一,它象征着美和瞬息即逝的生命。

每年春季,日本举行盛大的樱花观赏活动,人们聚集在一起赏花、唱歌、跳舞,共同庆祝花开的欢乐。

此外,菊花在日本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它被视为国花,象征着高洁、忍耐和长寿。

三、西方花卉文化在西方文化中,每一朵花都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

玫瑰是西方最为经典的花朵之一,不同颜色的玫瑰代表着不同的情感。

红玫瑰通常象征着热烈的爱情,粉色玫瑰则代表着友情和感激,白玫瑰则象征纯洁和无邪。

在西方的婚礼上,新娘常常手持白色的向日葵花束,因为向日葵代表着光明和快乐。

四、印度花卉文化在印度文化中,花卉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莲花在印度教中被视为神圣的象征,代表着启示、发展和繁荣。

莲花常常与印度教的女神相联,成为祭祀和宗教仪式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另外,在印度的婚礼上,新娘通常会将郁金香作为装饰,因为它代表着爱情和优美。

花朵是不同文化的纽带,承载着人们的感情和思绪。

无论是中国的莲花、日本的樱花、西方的玫瑰,还是印度的莲花和郁金香,它们都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自己的传说和寓意。

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可以通过欣赏花卉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美和智慧。

随着世界日益互通的趋势,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花卉文化也逐渐融合在一起。

花香的文化不同国家中的花卉传统

花香的文化不同国家中的花卉传统

花香的文化不同国家中的花卉传统花香的文化:不同国家中的花卉传统花卉作为自然界的美丽产物,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同国家中,花卉传统各具特色,通过对花卉的种植、赏析和运用,人们传承和延续了自己的文化。

本文将从亚洲、欧洲和非洲三个地区出发,介绍几个国家中的花卉传统。

一、亚洲国家花卉传统1. 中国花卉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花卉传统,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著名的传统花卉有牡丹、菊花、荷花、梅花等。

中国人十分喜爱牡丹,将其视为国花,并将之比喻为富贵和美好的象征。

而菊花则象征坚贞和忠诚。

除此之外,每年春节期间,人们会用桃花、杏花和迎春花装饰家中,寓意新年的到来和万事如意。

2. 日本花卉文化日本人对于花卉的热爱可见一斑,他们倡导一种独特的宁静与美的生活方式——“和风”。

樱花是日本人最喜爱的花卉之一,每年春天,赏花活动成为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此外,日本人还注重插花艺术,并将之称为“花道”(Ikebana)。

花道强调自然和谐的美,追求简洁、素雅的造型,通过花卉的排列组合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二、欧洲国家花卉传统1. 英国花卉文化英国被誉为花园的王国,盛产着众多优美的花卉。

长久以来,英国人注重为居住地和公共场所打造园林,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景观。

著名的英国传统花卉有玫瑰、康乃馨、郁金香等。

玫瑰花代表着爱情和纯洁,被英国人广泛栽培和使用,甚至有专门的玫瑰节庆祝。

康乃馨则象征着敬爱和感恩,常常在母亲节期间送给母亲。

2. 荷兰花卉文化荷兰被誉为花卉之国,以其盛产的郁金香而闻名于世。

每年春天,荷兰的郁金香盛开的景象令人惊叹,吸引了全球游客的关注。

除郁金香外,荷兰还以其他花卉种植而闻名,如风信子、康乃馨等。

荷兰人骄傲地将这些花卉种植成美丽的花海,形成浪漫的风景线,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三、非洲国家花卉传统1. 肯尼亚花卉文化肯尼亚的花卉传统以玫瑰为主。

肯尼亚玫瑰通过高海拔、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现代种植技术,成为了国际市场上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花卉与文化不同和地区的花卉文化介绍

花卉与文化不同和地区的花卉文化介绍

花卉与文化不同和地区的花卉文化介绍花卉作为一种自然界中的美丽与多样性的代表,与人类的文化密不可分。

不同地区的花卉文化因地域、气候、民俗风情和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而产生了独特的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不同地区的花卉文化,并探讨花卉与当地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中国的花卉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花卉文化在这里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统中国的花卉文化强调了花卉与人文精神之间的融合。

人们常用花卉来表达自然美和美的情感,同时也赋予花卉以象征意义。

中国的名花众多,其中以牡丹、兰花、菊花等著名。

牡丹被誉为中国的国花,象征着富丽、高贵和繁荣;兰花则被称为“君子兰”,象征着高洁和高尚的品格;菊花则寓意坚贞不屈和长寿。

此外,中国的花灯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花卉文化之一。

每年农历的元宵节,人们会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灯中多以花卉造型为主题,锦上添花地展现了花卉文化的魅力。

二、日本的花卉文化日本的花卉文化以精致和雅观著称,强调自然美与和谐的相融合。

花卉布置在日本的庭院、茶室和庙宇等场所,是展示自然之美和提供人们平静心灵的重要元素。

樱花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花卉之一,每年春季,日本人都会举办盛大的赏樱活动。

樱花的美丽和短暂性被视为人生的象征,通过欣赏樱花,日本人追求着生命的短暂但美好的价值。

此外,茶道中也融入了花卉文化的精髓。

日本人在享受茶道的过程中,会使用花饰点缀室内,以增加自然之美和艺术氛围。

花卉的选择和摆放方式都被认为是具有独特意义的艺术表达。

三、印度的花卉文化印度的花卉文化独具魅力,并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关系。

花卉在印度被视为神圣和洁净的存在,因此它们经常用于各种宗教仪式和庆典。

玫瑰花被印度人视为最喜欢和最神圣的花卉之一,被用于供奉神灵和教堂的装饰。

印度木槿花也是非常受欢迎的花卉,它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和迷人的花朵形状,被赋予了爱情和美的象征意义。

印度的婚礼仪式也离不开花卉的装饰。

新娘通常戴着鲜花的花环,并将花朵插在头发上,这被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中国花卉背景介绍

中国花卉背景介绍
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背景。以下是中国花卉背景的一些介绍:
1. 历史渊源:中国花卉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了专门研究花卉的著作。中 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诗人、文人墨客都喜欢以花卉为题材,将花卉视为艺术的灵感和表达的对象 。
2. 文化象征:中国花卉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不仅仅是作为美丽的装饰品存在。例如,牡丹 被视为中国的国花,象征富贵和繁荣;菊花则被视为高洁和坚韧的象征;梅花被赞美为坚强和不 屈的象征。
5. 艺术创作:中国的绘画、书法、陶瓷等艺术形式中,花卉常常被作为主题和表现对象。 中国画中的花卉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展现出花卉的美感和内涵。
中国花卉背景介绍
总体来说,中国花卉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美丽的花朵,更是人们对生活、情感和美好的追求和 表达。
中国花卉背景介绍
3. 传统节日:中国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都与花卉有关。例如,春节期间,人们会用桃花、 梅花等花卉来装饰房屋,寓意新春的到来和吉祥如意。清明节时,人们会到墓地祭扫,也会 用花卉来装点墓地,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4. 园林艺术:中国园林艺术中,花卉起到了重要的角色。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和私人园林 都注重花卉的布置和搭配,追求自然、雅致和意境的表达。

浅谈中国花卉文化

浅谈中国花卉文化

浅谈中国花卉文化浅谈中国花卉文化摘要:任何一种物质现象,只有经过提炼、升华,注入精神和社会的内容,才能称之为文化。

而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就是花卉文化,中国花卉文化的源头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花卉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主要有花卉的食用和插花艺术,精神文化则是通过文学作品及泛人文主义表达对花卉的欣赏和寄情。

中国花卉文化与外国花卉文化相比式微,亟需促进现代花卉产业,弘扬中华花卉文化。

关键词:中国花卉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现状与发展文化是经过提炼、升华,注入精神和社会的内容的物质现象,而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就是花卉文化。

中国花卉文化的源头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代,随着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花卉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花卉文化。

我国有组织地开展花文化研究应是以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标志。

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团结花卉界和与花卉有关的各界人士, 发掘、研究中国灿烂的花文化资源, 提出研究目标和重点攻关项目, 组织科研、教学单位进行分工与合作研究,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花文化体系[1]。

1中国花卉物质文化1.1 食花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种气候类型并存,因而花卉资源相当丰富。

中国花卉文化源远流长,食花之风,古已有之,更是有很多历史证据可考: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可见距今两千年前的古人已经在食用菊花、兰花等;晋朝顾徽《广州记》云“平兴县有华树似槿有似桑,四时长有花,可食,甜滑无子,此葬木(即木槿花)也”;唐朝《云仙杂记·凉物》:“房寿六月招客,刳椰子为杯,捣莲花制碧芳酒”;宋元时期时兴花卉糕饼和饮料,如宋人林洪《山家清供》等有详细介绍[2]。

1.1.1 古代食花文化以宋代花卉食用为例,有关花卉入馔的记载较为丰富。

花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花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花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中国独有的传统花卉文化中国传统花卉文化的独特形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花卉的物质文化,另一种是花卉的精神文化。

1)花卉的物质文化。

有些花卉可以食用,制作药物,小仅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会使人们心情愉悦。

例如,将花卉加入药物中会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还有香花疗法等等。

中国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花卉题材作品也是非常多的,如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中以花卉为题材的剪纸艺术作品极为广泛,以花卉为题材的剪纸作品小仅美观,而且制作工具很常见,只要掌握剪纸技法,加以熟练运用便可进行艺术创作。

民间艺术家的作品非常精美。

例如,“民间工艺美术家”连德林的《博古花卉。

团花》在纸上的镂空有疏有密,结合小同花卉的形状特点,创作的作品小仅深受人们喜爱,同时也多次获奖。

民窑中的花卉纹样经典美观,如明清时期青花瓷的花卉纹样跟剪纸的纹样有着极为相似的艺术特点。

还有古代建筑中花卉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

故宫中的地板、家具、柱子、床的雕刻等等也有极为精致的花卉纹样。

在中国人心目中,花卉是美好的象征,在为花卉起名的时候,常把美好的品质赋予在花卉的名字里,如“君子性情”的君子兰等。

2)花卉的精神文化。

在中国数不尽的文人墨客以花卉题材创作了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千古佳作。

这些精彩的花卉题材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温暖、滋润了人们的内心。

这些作品不但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而且使花卉的文化内涵更加充实。

各式各样的花卉为文人提供了数小胜数的创作题材。

例如,《红楼梦》六十三回中贾宝玉生日,玩抽签游戏,十二位姑娘各自的代表花卉,小但代表了每个人的气质性情,还暗喻了每位姑娘的命运。

又如第二十七回,林黛玉这一多愁善感,悲观心态的人物形象由于“葬花”这一情节的设计,使其更加深入人心。

再如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中,很多情节的人物形象都是花仙、花精。

中国花卉知识

中国花卉知识

中国花卉知识中国花卉知识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花卉资源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花卉文化。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中国花卉的知识。

一、中国传统花卉1. 菊花:菊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秋季最具代表性的花卉之一。

菊花被誉为“秋之华”,在古代被视为高雅之物,常被用于文人墨客赋诗作画。

2. 梅花:梅花是中国传统四君子之一,也是冬季最具代表性的花卉之一。

梅花不仅美丽,而且寓意着坚贞不屈、高洁清贵。

3. 红枫:红枫是秋季最具代表性的落叶树种之一,其红色的叶子在秋季时节变得十分鲜艳美丽。

红枫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重要地位,常被用于描绘秋天景色和表达生命热情。

二、中国名优花卉品种1. 月季:月季是中国著名的优良花卉品种之一,被誉为“花中皇后”。

月季的颜色丰富多彩,形态各异,香气浓郁。

2. 牡丹:牡丹是中国著名的传统花卉之一,也是国花候选。

牡丹的颜色繁多,形态各异,具有高雅、典雅、华贵等特点。

3. 菊花:菊花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著名的优良花卉品种之一。

菊花的颜色多样、造型奇特,寓意着高洁、清雅、坚贞不屈。

三、中国盆景文化盆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过去被视为高雅之物。

盆景通过对树木和景观进行精心修剪和摆放而成为一种艺术品。

盆景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四、中国花市中国有许多著名的花市,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北京市场街和上海豫园。

这些市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和盆景,并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购买。

五、中国花卉节日1.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也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

在这一天,人们会到墓地扫墓、献花,同时也会种植树木和花卉。

2.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赏月和品尝月饼的好时机。

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献花,并且常常会用菊花来装饰家园。

3.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喜欢用各种鲜花来装饰房间,其中以桃花、梅花和兰花最为常见。

中国古代花卉文化与艺术精华

中国古代花卉文化与艺术精华

中国古代花卉文化与艺术精华中国古代花卉文化源远流长,其源头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古代中国人从采摘、栽培到赋予各种花卉特定的文化涵义,将花卉文化升华为艺术精华。

这些经典的花卉文化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所传承发扬。

一、古代花卉文化的起源古代花卉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类已经懂得了植物的利用价值,大量栽培花卉。

在古老的祭祀仪式中,花卉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人们从最最原始的采摘花卉到慢慢栽培,从意识中生成对花卉的敬畏与热爱。

在汉代之前的春秋时期就有了红杏、桃花、牡丹等的图像,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美化艺术价值。

二、古代花卉文化与道德风尚的关系在古代中国文化中,花卉具有很高的道德价值。

花开富贵、草木逢春、四季常青是人们对花卉的期许和寄托。

古代王朝也经常将名贵的花卉作为礼品,成为了表达友谊、消弭矛盾的工具。

著名文化人物陈寅恪说:“以物表情,足足栽花二十年,其目的在于将花香渗透到自然生活中去,以点滴之善收事纳物,以消除祸乱,化解人心。

”三、花卉文化的艺术表现古代花卉文化被赋予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大量的诗词、绘画和雕刻等作品中都以花卉为素材,呈现出美妙绝伦的艺术形象。

在诗词中,花卉被经常拿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和温柔,如《水调歌头》中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片孤城一片愁,三千里河东人断肠,天涯孤旅一何长!肠断万重山更高,愁闻天上月若何?”中的“梧”指鱼藤,用以喻指柔美的女性,而“月”则和女性的柔美相匹配。

在绘画中,古代绘画大师们则运用灵动的笔触,将花卉的形态、气息和生命力发挥到极致。

金代画家马远的花卉画堪称绝品,把荷花、兰花、菊花、梅花等花卉的形态、色彩特点、生命气息完全体现出来,并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在雕刻中,以花卉为主题的雕刻作品种类繁多,表现形式也非常多样化,其中以青铜雕刻最具特色。

四、花卉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现代虽然已经具备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手段,但是古代花卉文化的精华依然为人们所喜爱。

花卉文化

花卉文化

中国花卉文化的特点花卉文化的特点1-闲情文化中国花卉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东方式的闲情文化。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美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劳碌者,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悠闲者”。

中国人把养花叫“玩花”,这一个“玩”字,表明养花弄草是一种闲暇活动。

文化本来就是空闲的产物。

花文化更是在悠闲的玩花活动中形成的。

中国人把花卉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它与中国传统的艺术门类结合起来,由此产生了颇富东方情调的中国花文化。

花卉文化的特点2-多功能性中国的花卉资源是那样的丰富,用途是那样的广泛,以致于在中国人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花的存在。

据古籍记载,神农氏遮尝百草百花,使花草成为华夏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物和药物来源。

中国人的发生、存在和壮大,都与花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人现代生活中的的衣、食、住、行、玩都离不开花卉。

花卉文化的特点3-泛人文观中国的文化,充满着泛人文主义色彩。

泛人文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现实人生联系起来。

中国的花文化就具有这一明显的特征。

人们认为,宇宙间三种活的生物:人、禽兽、花木并无等级上的差别。

他们都是天、地的产物。

花木、动物和人类在生命形式这一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严肃认真地把花木当作像人一般的生灵对待,认为花木也和人一样有智有能。

在中国的许多古代典籍中,出现了许多木神花仙,就连花木命名也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君子兰、含羞草、仙人掌、罗汉松、美人蕉、湘妃竹,仅从这些人格化的名称,就可见人与花木亲密相间。

赏花之道花的欣赏,也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

按照中国的习惯,一般从色、香、姿、韵四个方面来品赏花卉。

赏花之道-色彩美色彩,是花卉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与花卉打交道,就等于生活在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里:在宁静的绿色王国中,那鲜红的玫瑰、黄色的菊花、血红的杜鹃、洁白的玉兰、金黄的茶花、火红的石榴,还有那娇如红靥的桃花、灿若明霞的紫薇、万紫千红的月季、繁星点点的霞草……,组成了一幅幅璀璨夺目、绚丽多采的大自然图画。

花卉与中国文化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卉意象

花卉与中国文化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卉意象

花卉与中国文化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卉意象花卉与中国文化: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卉意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卉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它们以各种方式出现在文学、绘画、建筑等艺术领域中,不仅为人们带来观赏的愉悦,更深刻地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理解。

本文将从花卉的种类、象征意义以及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三个方面,探讨花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部分:花卉的种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卉种类繁多,每一种花卉都有其独特的美丽和象征意义。

在绚丽多彩的花卉世界中,梅花、菊花、兰花和牡丹等被誉为“四君子”,具有特殊的地位。

首先,梅花以其傲骨和坚强的品性,成为中国“志士”的象征。

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依然能够盛开,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

其次,菊花以其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生命力,被赋予了坚忍不拔、寂寞高远的意象。

作为秋季的代表花卉,菊花在寂静的季节中盛放,与中国儒家思想中的“无欲则刚”的精神相呼应。

再次,兰花以其高雅的仪态与清香深受喜爱,被誉为“君子兰”。

兰花主张清静高雅的生活,寓意人们追求心灵的纯净和完善。

最后,牡丹以其富丽堂皇的花朵和令人陶醉的香气,被尊奉为中国的国花。

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意义。

第二部分:花卉的象征意义花卉作为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融入了中国文人雅士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

梅花象征坚贞高洁的精神品格,菊花象征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孤独高远的境界。

兰花的形象被用来比喻君子的品质,即清雅高洁、君子敦厚的环境。

牡丹作为富丽堂皇的象征,象征着吉祥富贵、繁荣昌盛。

不仅如此,若干其他花卉如梨花、桃花、荷花等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象征意义。

花卉的象征意义不仅仅限于个别的品种,还涉及到花色、花形、花期和花语等方面。

不同色彩的花朵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寓意,红色代表热情和喜悦,白色代表纯洁和祥和,黄色代表快乐和丰收,蓝色代表深沉和理智。

花卉的花形和花朵的盛开时间也常被用来传达特定的意义,如寿桃、吊兰等具有吉祥和长寿的寓意。

中国花文化(精简总结版,适合选修课期末论文)

中国花文化(精简总结版,适合选修课期末论文)

浅谈中国的花文化花是天地灵秀之所钟,美的化身。

花是日月交替,气候变换的见证。

花是思乡怀情,感时伤怀的寄托。

花是祝福,花是想念,花是情结,花是大自然的精灵。

中国的花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花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赏花、爱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各种花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国的文化传统也赋予了她们不同的文化品格。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不仅观赏花的秀韵多姿,而且更在赞美之余,还要品尝花的美味,领略大自然的精灵,在食文化中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亦对花情有独钟,留下了不少流芳千古的佳句和画作。

我国人民自古就喜爱花,对花有着深厚的感情。

早在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就已培植荷花、金粟兰及香蒲作为观赏植物。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描绘花、赞美花、歌颂花伴随着人们生活当中的一切喜怒哀乐,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并且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形成了在世界文化殿堂占有独特一席的中国花文化。

中国花文化从一出现起,就深受中国绘画,书法,文学,艺术,造园工艺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并随之而发展,所以中国花文化是在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人赏花,不仅欣赏花的颜色、姿容,更欣赏花中所蕴含着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

在中国人看来,花是有灵之物。

人们赏花,除了欣赏它那静态的外部形态美之外,还善于观察它那动态的生命变化之趣。

另外,中国人还认为花是有情之物,不仅娱人感官,更撩人情思,能寄以心曲。

中国人对花的这种看法和情感是观花之后由悟性而得来的一种艺术境界。

对花产生了更深一层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寄托。

中国人世世代代爱花赏花,认为花能使人赏心悦目,花能畅神达意,陶冶情操。

花中蕴含着中国文化,花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品德和节气。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花卉文化摘要:任何一种物质现象,只有经过提炼、升华,注入精神和社会的内容,才能称之为文化。

而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就是花卉文化,中国花卉文化的源头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花卉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主要有花卉的食用和插花艺术,精神文化则是通过文学作品及泛人文主义表达对花卉的欣赏和寄情。

中国花卉文化与外国花卉文化相比式微,亟需促进现代花卉产业,弘扬中华花卉文化。

关键词:中国花卉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现状与发展文化是经过提炼、升华,注入精神和社会的内容的物质现象,而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就是花卉文化。

中国花卉文化的源头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代,随着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花卉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花卉文化。

我国有组织地开展花文化研究应是以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标志。

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团结花卉界和与花卉有关的各界人士, 发掘、研究中国灿烂的花文化资源, 提出研究目标和重点攻关项目, 组织科研、教学单位进行分工与合作研究,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花文化体系[1]。

1中国花卉物质文化1.1 食花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种气候类型并存,因而花卉资源相当丰富。

中国花卉文化源远流长,食花之风,古已有之,更是有很多历史证据可考: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可见距今两千年前的古人已经在食用菊花、兰花等;晋朝顾徽《广州记》云“平兴县有华树似槿有似桑,四时长有花,可食,甜滑无子,此葬木(即木槿花)也”;唐朝《云仙杂记·凉物》:“房寿六月招客,刳椰子为杯,捣莲花制碧芳酒”;宋元时期时兴花卉糕饼和饮料,如宋人林洪《山家清供》等有详细介绍[2]。

1.1.1 古代食花文化以宋代花卉食用为例,有关花卉入馔的记载较为丰富。

宋代周密的《武林旧事》一书中就记述: “果子”一项中记载了琥珀蜜和玉屑糕等42种,“菜蔬”一项中记载了脂麻辣菜和薤花茄儿等21种,“粥”一项中记载了七宝素粥、五味粥等9种,“凉水”一项中记载了荔枝膏水等80余种,“糕”一项中记载了重阳糕等19种,“蒸作从食”一项中记载了鞭蓉饼等56种。

宋代的花馔可分为食用和饮用文化,食用又有主食、菜肴之分,同样饮用又有制酒、制茶、制汤之分。

主食有饼、面、粥和糕点。

饼是宋人最喜爱的主食之一,特别是加入桂花、菊花等花卉制成的饼味道更独特,经过烘烤制作后叫烧饼,在笼中蒸成的馒头叫笼饼;《山家清供》中记载有百合面、甘菊冷淘和梅花汤面等多种花卉面条,当时以加入了百合花和莲花等花卉制作而成的云英面最为出名;粥在宋代最为普遍,《武林旧事》中所载的菊花粥和桂花粥等花卉粥类就有多种,《山家清供》中也记载有荼靡粥和暗香粥(梅花粥)等多种花卉粥类制作方法,当时普及较广的是暗香粥;另外,还有糕点制品,比较著名的有广寒糕、梅花糕、莲糕和雪露糕等,特别是广寒糕,即桂花糕,喻义“广寒高甲”,象征着“蟾宫折桂”的好运,用来赠予应试举子。

宋代最著名的花卉菜肴有以下几类: 梅花馔肴有蜜渍梅花、梅花汤、醒酒菜等;菊花馔肴有黄菊煎、紫英菊等;栀子花馔肴有詹卜煎;芙蓉花馔肴有芙蓉豆腐等。

宋代饮用文化主要有制酒、制茶和制汤。

荼蘼酒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苏轼有诗云: “下腾赤蛟身,上抽碧龙头。

千枝蟠一盖,一盖簪万球。

花开带月看,香要和露收。

一点落衣袂,经月气未休。

一摘入酿瓮,经岁味尚留。

”茶叶“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咸造其极”,中原地区的饮茶之风十分盛行,以至于当时的人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汤种类很多也很普遍,见于史籍的主要有橘汤(橘花)、暗香汤(梅花)、天香汤(桂花)、茉莉汤(茉莉花)、甘菊汤(甘菊花)等[3]。

加入花卉和药材,使得各种汤饮不仅有生津止渴、解暑消夏的作用,更有防病治病、养生益寿的功能。

1.1.2 现代食花应用用花卉加工生产的食品作为被海内外热捧的21世纪消费新潮流,不需要添加色素或香精就可以赋予食物独特的色泽和风味,既满足了人们的食欲,保养滋补,还属于纯绿色食品。

从当前来看,我国花卉食品加工开发龙头还是集中在即食方面,其中又以烹饪为主,花卉主要作为主料和配料,如川菜中的兰花鸡丝、菊花肉片、鲜花豆腐;粤菜中的菊花龙凤骨、大红菊;鲁菜中的桂花丸子;苏菜中的荷花白嫩鸡、桂花糖大栗;闽菜的菊花猪肝汤;泸菜中的桂花干贝、荷花栗子、茉莉汤等。

对花卉的饮用文化的应用主要是各种花卉饮料。

除了对鲜花进行干制,需要饮用时可以即取即泡的方式以外,还有瓶装的各类花茶饮料,如“茉莉清茶”、“茉莉蜜茶”、“洛神花茶”等。

不同的花卉茶根据其本身含有的色素不同,泡出的茶水色彩斑斓,兼具饮用和欣赏价值,为多数人特别是年轻女性所钟爱。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花卉的应用进一步扩展,花卉还被用于提取天然色素和芳香油。

当前我国批准使用的天然色素已达40多种,是世界上使用天然色素最多的国家。

玫瑰、茉莉、鸢尾、白兰花等提取的芳香油,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

从近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已经开始逐渐了解到食用花卉的功效,食用花卉的消费群体将越来越大,未来花卉加工品的市场空间会逐渐庞大起来。

1.2 插花艺术插花艺术是表现植物自然美的造型艺术,即以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加工,运用艺术构图原理,经过构思设计,剪裁将花枝、叶片或其他装饰材料插入适当的器皿中或其他固定材料中,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展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艺术作品。

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融入了我国儒家以自然平和为美的古代哲学思想,从我国博大雄奇、明媚秀丽的自然山水中吸取艺术精华,触发创作灵感;它与我国古代的建筑、园林、诗词、绘画、书法等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1.2.1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表现重点为“自然之真”、“人文之善”、“宗教之圣”和“艺术之美”,这些表征恰好对应了生命的重重境界,所以可以说这些就是传统插花艺术的内涵所在。

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为:不仅讲究容器与安置和点线面多种素材的综合运用,还讲究插剪结合、不做过多刻意的雕琢与编排,也就是所谓的“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讲究结果,但是更看重过程,注重整个过程既要实现自我身心的调养,又要给人以审美享受[4]。

1.2.2 近代中国插花艺术近代中国的插花艺术受到日本花道和西洋式插法的影响,取长补短,为中国插法增添了新意。

较常见中国式插花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图案式插花、自然式插花、线条式插花、盆景式插花及野味式插花。

图案式插花又称“规则式插花”,是一种较规范的插法,且艺术要求也较高,常用于盆式插花;自然式插花要求在花枝、花果、叶各部位之间,符合对称平衡,使其造型给人自然之美感,盆插、瓶插均可;线条式插花又称“弧形式插花”,要求造型保持一定的弧形线条和艺术的完整性,线条表现力十分丰富,显示了一种无形力量的存在,各种不同风格的线条表达不同的内涵,可用高瓶;盆景式插花着重意境,构思雅致,不要求色彩华丽,插花时注意视点宜略高,盆内需设花座(花针),以固定花枝用于正面欣赏;野味式插花是一种新的艺术插花形式,它突破了过去以花枝为主的传统,而表现出大自然的风气,用野花、野果、野草,尤其是野生、水生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插花材料,别具一格[5]。

中国插花艺术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插花艺术后进一步发展,表现手法更趋灵活,表现力更丰富,更富有时代美。

2中国花卉精神文化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首次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形成的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以许多花卉草木为题材的,成为中国关于花卉文学和音乐的最早形式。

从《诗经》中关于花卉的描述,如“摽有梅”,“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等诗歌中不难看出,那时人们已将花木用于社交礼仪,以梅、芍药等植物来传达爱情了。

从这一时期的吴王夫差在太湖之滨的离宫为宠妃西施欣赏荷花修筑玩花池,及此后的秦、汉时代开始将梅、桃等花木用于建造帝王宫苑,中国的花卉便正式进入以观赏为目的的精神领域了。

2.1 有关花卉的文学作品翻开中国文学史,从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泪、白居易咏莲吟柳,乃至林逋梅妻鹤子……中国竟有无数风流文人为花卉草木所倾倒,创造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作。

形形色色的花卉草木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题材,而花卉在文人的笔下更具风采。

《诗经》中记载了大量有关花卉的诗歌,以后历朝历代的骚人墨客,无不以大量笔墨用于吟颂花卉:“何止千年老干屈如铁,一夜东风都作花”,颂的是花的坚韧;“小小闲花分外红,野人篱落自春风”,道出了花的平实;“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赞的是花的宏大;“小雨轻风落糠花,细红如雪点平沙”,“点”的是花的精粹;“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以花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心境;“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借花的凋零,倾吐了壮志未酬的无奈[6]。

除了诗歌词赋,古往今来大量的散文、小说、传奇、书画,也都记载着浩如烟海的花文化,可谓“文山墨海花世界”。

2.2 花卉的泛人文观中国的文化,充满着泛人文主义色彩。

泛人文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现实人生联系起来,中国的花文化就具有这一明显的特征。

中国古人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由于受道家思想(包括黄帝、老子、庄子)的影响,在潜意识深处把花木当成与自己一样的有生命的生灵看待,他们认为花木和人一样有志有能。

在中国的许多古代典籍中,出现了许多木神花仙,连花木命名也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君子兰、含羞草、仙人掌、罗汉松、美人蕉、湘妃竹……仅从这拟人化的名称,就可见人与花木亲密相间的程度。

花卉的泛人文观衍生出了“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花中十二师”(牡丹、兰花、梅花、菊花、桂花、莲花、芍药、海棠、水仙、蜡梅、杜鹃、玉兰),“花中十二友”(珠兰、茉莉、瑞香、紫薇、山茶、碧桃、玫瑰、丁香、桃花、杏花、石榴、月季),“花十二婢”(凤仙、蔷薇、梨花、李花、木香、芙蓉、兰菊、栀子、绣球、罂粟、秋海棠、夜来香),“花王花相”(牡丹、芍药)等等说法[7]。

这些说法表现了以花比人、以人比花、把花当人、把人当花的观念,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古人往往把自身的价值取向,也强捺在花木身上,将花木分成帝王、宰相、君子、师长、朋友、仆人的等级赋予了人格化的内涵。

3中国花卉文化现状及发展进入现代,花卉的经济功能已经被绝大多数国人所认识。

花文化的作用,也渐渐受到重视,如引导花卉消费,举办各种各样的花会和花博会、园展会吸引游客、扩大影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