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主要内容:
本文写在中__秋__夜里, 一群孩子(“我”和弟弟 妹妹)_寻__找__月__亮___的故事。
孩子们的活动:
院中盼月
_镜__中_
看月 院中望月 河
中_寻__月_
眼中见月
_沙__滩__赏__月_
孩子们所见、想象及心理变化:
过程
所见
院中盼月 好久不见出来
镜中看月
一个白道儿、半 圆、圆亏消失
1.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 爷爷的锨刃儿上。
2.河的上湾、河的下湾、河的 每一处。
3.在“我们”的眼睛里。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如何理解这句话?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 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 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 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 真童趣。
“我们”追寻月亮实际上是在追寻 什么?“月迹”指的是什么?
“月亮”指我们心中的理想;“月 迹”是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
“月亮是每个人 的。”它是属于我们 的,每个人的。
强调月亮是属于每个人 的,说明人人都有追求美好 事物的权力,人人也都能实 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人物分析
1.“我们”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1)好奇、求知欲强。 (2)拥有纯真的童心,向往美好
24* 月 迹
作者简介
贾平凹 原名贾平娃,1952年 生,陕西省丹凤人。当代著名作 家,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 《秦腔》《高兴》《心迹》《爱 的踪迹》《浮躁》等,曾多次获 文学大奖。
பைடு நூலகம்
字词识记
读一读
qiǎo
léi
悄没声儿 累累 面面相觑
niǎo
chánɡ é
jí dù
倏忽 袅袅 嫦 娥 嫉妒
cí
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
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
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拟人
符合儿童的心理,体现了儿童 丰富的想象力。
自读第3-14自然段,思考:
1.奶奶说月亮上有什么?“我”听后想到了什么?
桂树、嫦娥。
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 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 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童心,对生活充满激情。 (3)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引
导他们探索自然,用巧妙的方法调解孩子们 的矛盾,把他们的心灵带进更高的境界。
板书设计
盼月亮
月迹 寻月亮
赏月亮
镜中 看月
院中 河中 眼中 望月 寻月 见月
沙滩 赏月
美属于每一个人
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 现了一派美丽醉人的月色,赞扬了孩子们美好 纯洁的童心,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 真愿望,并由此启发人们:美属于每一个人, 人人都可以向往美、拥有美。
瓷
锨刃 噢 掬着
词语解释
1.慢慢地。( B ) 2.接连成串的样子。( A ) 3.很快地,忽然。( C ) 4.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D )
A.累累 B.款款 C.倏忽 D.袅袅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想一想:
1.本文写了什么? 2.文章以月迹为线索,分别写了孩子们的哪
些活动? 3.寻月过程中孩子们看见了什么?他们的心
纯真的童心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第8自然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月亮?
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
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
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
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联想
通 感
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视觉
嗅觉、触觉
朗读第19-23自然段,说一说“我们”在 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
满院子的白光,玉 院中望月 玉的,银银的;里
边有个什么东西
想象
心理
渴望
原来月亮是 高兴→
长了腿的
失望
似乎已在月里 了;银铺地, 玉砌墙;月亮 属于自己
“羡慕” “嫉妒” “争执”
过程
所见
想象
心理
河中寻月
哪一处的水里都 有月亮
“来了 兴趣”
眼中见月
每个人的眼睛里 都有月亮
沙滩赏月
白光光的,在天 空上
只要你愿意, “竟是 它就有了哩 这么多”
月亮和天空都 是我们的
满足
课文品读
说说你对课文第一句话的理解。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 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指出孩童好奇、求知欲 强的特点,为下文写几个孩 童追寻月亮预设了心理基础。
第2自然段写月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
事物。 (3)大胆、善于观察、想象奇特。
2.奶奶为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
(1)讲故事,并提醒孩子们月亮进来了。 (2)解答孩子们提出的疑问,引发了孩子们强
烈的好奇心和神奇大胆的想象。 (3)调解孩子们的争执,并引导孩子们去寻月。
启发孩子们赏月、寻月
3.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1)慈爱、和蔼。 (2)关爱孩子,尊重孩子,了解
主要内容:
本文写在中__秋__夜里, 一群孩子(“我”和弟弟 妹妹)_寻__找__月__亮___的故事。
孩子们的活动:
院中盼月
_镜__中_
看月 院中望月 河
中_寻__月_
眼中见月
_沙__滩__赏__月_
孩子们所见、想象及心理变化:
过程
所见
院中盼月 好久不见出来
镜中看月
一个白道儿、半 圆、圆亏消失
1.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 爷爷的锨刃儿上。
2.河的上湾、河的下湾、河的 每一处。
3.在“我们”的眼睛里。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如何理解这句话?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 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 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 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 真童趣。
“我们”追寻月亮实际上是在追寻 什么?“月迹”指的是什么?
“月亮”指我们心中的理想;“月 迹”是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
“月亮是每个人 的。”它是属于我们 的,每个人的。
强调月亮是属于每个人 的,说明人人都有追求美好 事物的权力,人人也都能实 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人物分析
1.“我们”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1)好奇、求知欲强。 (2)拥有纯真的童心,向往美好
24* 月 迹
作者简介
贾平凹 原名贾平娃,1952年 生,陕西省丹凤人。当代著名作 家,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 《秦腔》《高兴》《心迹》《爱 的踪迹》《浮躁》等,曾多次获 文学大奖。
பைடு நூலகம்
字词识记
读一读
qiǎo
léi
悄没声儿 累累 面面相觑
niǎo
chánɡ é
jí dù
倏忽 袅袅 嫦 娥 嫉妒
cí
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
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
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拟人
符合儿童的心理,体现了儿童 丰富的想象力。
自读第3-14自然段,思考:
1.奶奶说月亮上有什么?“我”听后想到了什么?
桂树、嫦娥。
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 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 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童心,对生活充满激情。 (3)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引
导他们探索自然,用巧妙的方法调解孩子们 的矛盾,把他们的心灵带进更高的境界。
板书设计
盼月亮
月迹 寻月亮
赏月亮
镜中 看月
院中 河中 眼中 望月 寻月 见月
沙滩 赏月
美属于每一个人
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 现了一派美丽醉人的月色,赞扬了孩子们美好 纯洁的童心,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 真愿望,并由此启发人们:美属于每一个人, 人人都可以向往美、拥有美。
瓷
锨刃 噢 掬着
词语解释
1.慢慢地。( B ) 2.接连成串的样子。( A ) 3.很快地,忽然。( C ) 4.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D )
A.累累 B.款款 C.倏忽 D.袅袅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想一想:
1.本文写了什么? 2.文章以月迹为线索,分别写了孩子们的哪
些活动? 3.寻月过程中孩子们看见了什么?他们的心
纯真的童心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第8自然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月亮?
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
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
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
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联想
通 感
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视觉
嗅觉、触觉
朗读第19-23自然段,说一说“我们”在 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
满院子的白光,玉 院中望月 玉的,银银的;里
边有个什么东西
想象
心理
渴望
原来月亮是 高兴→
长了腿的
失望
似乎已在月里 了;银铺地, 玉砌墙;月亮 属于自己
“羡慕” “嫉妒” “争执”
过程
所见
想象
心理
河中寻月
哪一处的水里都 有月亮
“来了 兴趣”
眼中见月
每个人的眼睛里 都有月亮
沙滩赏月
白光光的,在天 空上
只要你愿意, “竟是 它就有了哩 这么多”
月亮和天空都 是我们的
满足
课文品读
说说你对课文第一句话的理解。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 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指出孩童好奇、求知欲 强的特点,为下文写几个孩 童追寻月亮预设了心理基础。
第2自然段写月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
事物。 (3)大胆、善于观察、想象奇特。
2.奶奶为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
(1)讲故事,并提醒孩子们月亮进来了。 (2)解答孩子们提出的疑问,引发了孩子们强
烈的好奇心和神奇大胆的想象。 (3)调解孩子们的争执,并引导孩子们去寻月。
启发孩子们赏月、寻月
3.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1)慈爱、和蔼。 (2)关爱孩子,尊重孩子,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