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论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中苏论战
一、中苏两党发生矛盾的根源。
1、国家利益的巨大矛盾。
中国的切身利益与苏联国际战略需要上的尖锐矛盾是
中苏关系变化的现实基础与基本原因。
苏联在5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变化而调整了对外战略构想。
苏联领导人认为社会主义将有可能通过竞赛战胜资本主义,由此确定苏联对美新政策—减少对抗、争取妥协、争取国际局势缓和,实行和平共处。
苏联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构想,加强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控制,不惜牺牲其他国家的民族利益。
中国认为,苏美合谋主宰世界,却以出卖中国利益为前提,最终必将导致与中国的巨大矛盾。
2、国家关系上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苏联大国主义政策与中国独立自主原则的
尖锐矛盾是中苏盟国间矛盾分歧的根本原因。
苏联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由来已久,他一向将自己的利益完全等同于社会主义的利益,把任何兄弟对其命令的不服从都视为反叛。
在中国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苏共的不平等的关系模式一直存在,并且愈演愈烈。
面对这些不平等和控制,中共为维护本国人民利益,力图摆脱苏联控制,最终独立自主地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意识形态因素。
苏共20大之后,赫鲁晓夫提出“三和论(和平共处、和平竞
争、和平过渡)”和“三无论(争取建立一个没有武器、没有军队、没有战争的世界)”。
并且苏共主张对内缓和阶级矛盾,对外缓和国际关系,这些观点,让毛泽东认为苏共与赫鲁晓夫已经是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因为毛认为不讲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背叛。
并且一直以来,毛泽东及中共都以掌握着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的正统自居。
这种意识形态的分歧必然将导致两党矛盾的加深。
二、中苏论战的影响和后果。
1、积极方面:苏论战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各国共产党改变过去国际共运中党派关系上不正常做法的迫切要求。
通过论战,中国共产党不仅维护了自己的民族尊严及独立地位,打破了苏共一统天下的格局,而且大大增强了其他要求独立自主的党的信心,使平等协商、独立自主真正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这是中苏论战最显著的积极意义。
2、消极方面:在国际上,论战一方面导致了有的国家共产党组织的瘫痪、瓦解;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极左思潮的局部泛滥,给一些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失。
特别是中苏两国,由于全身心地投入论战,不能不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这一时期,双方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改革或中断,或变形、改向。
在世界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中苏两国都坐失了经济发展的良机。
在中国国内,中苏论战造成的消极影响极为深刻、长远。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上,苏联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抨击和讥讽,强化了中共领导坚持“三面红旗”,和“苏联对着干”的决心,也促使中共领导层内对经济战略的不同意见上升到路线斗争的高度。
在与兄弟党关系及外交上,由于在论战中把世界革命放在了高于一切的地位
上,改变了统一战线策略路线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确主张。
在军事方面,中苏交恶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导致双方领土争端加剧与激烈的边界军事冲突。
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的军事威胁迫使中国转入“时刻准备打仗”的战备状态,为适应战备要求,中国增加军费、扩充兵力、大搞三线建设,深挖洞、广积粮,整个国家进入临战状态,严重影响了国内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大大偏离了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正常轨道。
这种局面严重损害了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苏论战最为深远、严重、惨痛的恶果表现在政治方面。
由于把对所谓“苏联现代修正主义”激烈抨击、批判中的思路和观点来反观分析国内,毛泽东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极其严重的错误估计。
与对苏共的批判、结论相呼应,他认为“城市和农村都存在着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并得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赫鲁晓夫式的人物现正睡在我们身边”这样极端错误的政治论断,从而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奠定了政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