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合集下载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是指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

它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数据库的性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在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时,需要考虑数据的组织结构、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数据的操作方式等因素,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时,需要明确数据的组织结构。

数据的组织结构是指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方式。

常见的数据组织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网状结构和关系结构等。

层次结构是将数据组织成树形结构,每个节点都有一个父节点和若干个子节点。

网状结构是将数据组织成网状结构,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父节点和多个子节点。

关系结构是将数据组织成表格形式,每个表格都有若干个字段和若干个记录。

在选择数据的组织结构时,需要综合考虑数据的特点、查询的频率和数据的维护成本等因素。

在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时,需要考虑数据之间的关系。

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和多对多关系。

一对一关系是指一个实体对应于另一个实体,且每个实体之间只有一个对应关系。

一对多关系是指一个实体对应于多个实体,而多个实体只对应于一个实体。

多对多关系是指多个实体之间存在多个对应关系。

在确定数据之间的关系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实际含义和使用场景,以便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在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时,需要考虑数据的操作方式。

数据的操作方式包括增加数据、查询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等。

在确定数据的操作方式时,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和数据库的性能要求。

例如,如果用户需要频繁查询数据,那么可以对数据库进行索引设计,以提高查询效率。

如果用户需要频繁修改数据,那么可以对数据库进行事务设计,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在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时,需要考虑数据的组织结构、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数据的操作方式等因素,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注意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等问题,以确保数据库的性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数据库设计逻辑csdn

数据库设计逻辑csdn

数据库设计逻辑csdn摘要:1.数据库设计简介2.数据库设计中的逻辑设计3.逻辑设计的步骤4.逻辑设计的方法5.逻辑设计的实践案例6.逻辑设计的优化与调整7.总结正文:数据库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逻辑设计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整个数据库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库设计中的逻辑设计,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逻辑设计的优化与调整方法。

1.数据库设计简介数据库设计是指在计算机中创建、维护和管理数据的过程。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逻辑设计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对概念设计进行逻辑化处理,形成一个可以被计算机理解和操作的数据结构。

2.数据库设计中的逻辑设计逻辑设计主要是对概念设计进行逻辑化处理,形成一个可以被计算机理解和操作的数据结构。

逻辑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数据类型和长度- 定义主键和外键- 确定索引和约束条件- 设计视图和存储过程3.逻辑设计的步骤逻辑设计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分析需求,明确设计目标- 设计概念模型- 将概念模型转换为逻辑模型- 设计物理模型- 验证和优化4.逻辑设计的方法逻辑设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基于ER模型的逻辑设计方法- 基于关系代数的逻辑设计方法- 基于谓词逻辑的逻辑设计方法5.逻辑设计的实践案例以一个简单的电商系统为例,逻辑设计过程如下:- 分析需求,明确设计目标:设计一个可以支持商品、用户、订单等信息的电商数据库。

- 设计概念模型:通过实体关系图(ER图)描述电商系统的概念结构,包括商品、用户、订单等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将概念模型转换为逻辑模型:根据ER图,定义数据类型、主键、外键、索引和约束条件等。

- 设计物理模型:根据逻辑模型,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案。

- 验证和优化:对设计结果进行验证,确保其正确性和合理性,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优化。

6.逻辑设计的优化与调整逻辑设计的优化与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数据类型和长度- 调整主键和外键- 优化索引和约束条件- 调整视图和存储过程7.总结逻辑设计是数据库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整个数据库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数据库设计-逻辑设计

数据库设计-逻辑设计

数据库设计-逻辑设计数据库设计-逻辑设计概念结构设计:定义:将需求分析得到的⽤户需求抽象成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通常的描述⼯具是E-R模型图。

数据库概念模型的设计⽅法:概念设计的步骤:1. 进⾏数据抽象,设计局部概念模式分解法:将⼀个⼤的需求分解成⼀个个的⼩的需求,具体到单个⽤户的基本需求,为每个⽤户或⽤户组建⽴⼀个对应的局部E-R模型常⽤抽象⽅法:聚集:将若⼲对象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组合成⼀个新的对象。

例如:学⽣属性信息(学号,姓名,性别)聚集成⼀个学⽣实体。

概括:将⼀组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对象合并成更⾼层⾯的对象。

例如:对不同学⽣(本科⽣,研究⽣)统⼀概括出共同特征,并抽象成学⽣实体。

2. 将局部概念模式综合成全局概念模式将各个局部概念模式合并成⼀个全局概念模式。

解决冗余问题解决对象定义不⼀致问题:同名异意,异名同意。

概念设计中涉及到的专有名词:关系:⼀个关系对应⼀张表。

元组:⼀个元组对应表中的⼀⾏记录。

属性:⼀个属性对应表中的⼀列记录。

主属性:候选码中出现的属性。

⾮主属性:没有在任何候选码中出现。

候选码:可以唯⼀标识元组的属性组。

主码:候选码之中的⼀个。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分量:元组中的⼀个属性值。

ER图图例说明:矩形:表⽰实体集。

菱形:联系集。

椭圆:实体的属性。

线段:实体与属性之间的联系。

局部概念结构设计:1. 选择局部应⽤:根据系统具体情况,在多层的数据流图中选择⼀个适当层次的数据流图,从该数据流图出发,设计局部E-R模型。

2. 逐⼀设计局部E-R模型:参照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确定每个局部应⽤应该包含那些实体,实体有包含那些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和类型。

1. 实体的定义:现实世界中事物。

例如:学⽣2. 属性的定义:描述实体的性质。

例如:学号,姓名,性别联系的定义:实体之间的关系:⼀对⼀;⼀对多;多对多。

例如:⼀个学⽣对应⼀个班级,⼀个班级对应多个学⽣,多个⽼师对应多个班级。

全局概念结构设计:1. 合并局部E-R模型,⽣成初步的全局E-R图。

数据库设计中的数据库逻辑设计方法研究

数据库设计中的数据库逻辑设计方法研究

数据库设计中的数据库逻辑设计方法研究在数据库设计中,数据库逻辑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将概念设计转换为可实现的逻辑模型。

本文将研究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一些常用方法,以帮助读者在设计数据库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下面将进行详细的说明。

数据库逻辑设计是将概念数据模型转化为可实现的数据库模式的过程。

它的主要目标是定义和组织数据库的结构,以便于存储和访问数据。

在逻辑设计阶段,需要将实体、属性和关系转化为实际的数据库模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逻辑设计方法和技术:1. 关系模型方法:关系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它使用表格和关系来组织数据。

在这种方法中,概念模型中的实体转换为表格,实体属性转换为表格字段,实体之间的关系转换为表格之间的关系。

通过使用关系模型方法,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2. 实体-关系模型方法:实体-关系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它通过使用实体和关系来描述数据。

在这种方法中,实体用于表示现实世界中的对象,关系用于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通过使用实体-关系模型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更准确的数据库设计。

3. 数据字典方法:数据字典是一个详细的数据库描述文档,它包含了数据库中所有的实体、属性和关系的定义和描述。

通过使用数据字典方法,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信息,提高数据库设计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 范式方法:范式是一种数学规范,用于评价数据库设计的质量。

通过应用范式方法,可以帮助设计者避免冗余和不一致的数据,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常用的范式方法包括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

5. 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基于对象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它使用对象、类和继承来组织和描述数据。

通过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对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更灵活和可扩展的数据库设计。

在实际的数据库逻辑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使用上述方法来设计一个符合需求的数据库。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主要步骤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主要步骤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主要步骤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数据库逻辑设计的那些主要步骤。

你说这数据库逻辑设计啊,就像是盖房子打地基,可得稳稳当当的!首先得明确需求吧,这就好比你要知道自己要盖个啥样的房子,是小别墅还是大高楼。

你得把各种业务需求、数据关系都摸得透透的,不然设计出来的东西可不就歪七扭八啦。

然后呢,就是概念设计啦。

这就像给房子画个蓝图,把各种实体、属性、关系都给整明白。

你想想,要是这蓝图都画得乱七八糟的,那后面还能好吗?接下来就是逻辑设计啦。

这时候就得把概念设计转化成数据库能懂的语言,什么表啊、字段啊,都得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就好比给房子搭架子,得结实,还得合理安排空间,不能这儿挤那儿空的。

再之后呢,就是优化啦。

就跟你装修房子一样,看看这儿能不能再改改,让它更漂亮更实用。

对数据库的逻辑设计进行优化,让它运行起来更顺畅,效率更高。

还有啊,可别小看了验证这一步。

就跟房子盖好后得检查检查有没有问题一样,得确保数据库逻辑设计没问题,不然等用起来出了岔子,那可就麻烦大了。

你说这数据库逻辑设计重要不?那肯定重要啊!要是没做好,后面的数据存储、查询、更新啥的不都得乱套啦?这就跟盖房子一样,地基没打好,房子能稳吗?所以啊,咱在做数据库逻辑设计的时候,可得认真仔细,一步一步来,不能马虎。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你想想,要是数据库出了问题,那影响可大了去了,就像房子塌了一样严重。

咱得像对待宝贝一样对待数据库逻辑设计,让它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坚实可靠的支持。

总之啊,数据库逻辑设计的这些主要步骤,一个都不能少,都得好好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高效、稳定、好用的数据库。

这可不是我瞎吹,你自己好好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数据库逻辑设计阶段,常用的模型

数据库逻辑设计阶段,常用的模型

数据库逻辑设计阶段,常用的模型1 数据库逻辑设计阶段数据库逻辑设计阶段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是通过检查系统业务要求,以及通过提取数据模型,充分理解企业的业务运行流程,以及确定应用程序所需的数据要求,系统的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从而来完成最终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在数据库逻辑设计阶段,常用的模型包括实体模型、关系模型、数据流模型等。

1.1 实体模型实体模型是最简单基本、最易于理解的数据模型。

实体模型由若干个实体及其关系组成,实体属性反映了某一实体中信息描述的要素。

实体模型有直接图形化展示和记号符号展示两种表达方式,它们均可通过实体-关系模型转换,但是通常由实体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1.2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由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数据模型,有时也称之为实体-关系模型。

它们通过记录将实体和关系表达出来,将实体模型中各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成一个矩阵或表。

关系模型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数据库模型,已经成为数据库开发的标准,它的建立实质上就是在分析系统的功能之后将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来描述实体和它们之间的信息关系。

1.3 数据流模型数据流模型是为了更有效地描述过程及过程间的数据流,而使用的模型。

它们能够清楚地表示数据从一个地方流到另一个地方,它也可以用于表示数据处理过程,因为它可以表示一系列活动之间的流程关系,可以描述过程间传递的数据,以及表示数据从一处到另一处所经过的路线和要经过的活动节点。

数据库逻辑设计阶段是组成数据库应用程序的重要一步,最常用的数据模型主要有三种:实体模型、关系模型以及数据流模型。

它们可以将系统的业务要求和所需分析的元数据做出相应的抽象,从而有助于完成最终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步骤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步骤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步骤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那些事儿!你可别小瞧了这玩意儿,就好像盖房子得先有个稳固的框架一样,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那也是至关重要的呢!首先呢,得好好分析需求。

这就好比你要去旅行,得先搞清楚自己想去哪儿,想看啥风景,对吧?得把业务需求摸得透透的,知道都要存啥数据,数据之间有啥关系。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得花心思,费脑筋呢!要是需求没搞清楚,那后面不就乱套啦?然后呢,就是概念结构设计啦。

这就像是给房子画个设计图,把大概的样子勾勒出来。

把各种实体、属性还有它们之间的关系都理清楚。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啊,得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就像拼图一样,一块一块地把它们拼凑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模型。

接下来呀,就是逻辑结构设计啦。

这可就是真正开始搭建房子的框架啦!把概念模型转化成数据库能够理解的逻辑结构,比如表啦、字段啦啥的。

这可得小心谨慎,不能有丝毫差错。

就好像盖房子用的钢梁,得坚固无比才行呢!再之后呢,就是优化啦。

就像给房子装修一样,得让它更漂亮、更实用。

看看表结构合不合理呀,有没有冗余呀,性能好不好呀。

这可不能马虎,得精益求精,让数据库运行得又快又好。

你想想看,要是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不好,那以后用起来得多别扭呀!就好像走在一条坑坑洼洼的路上,磕磕绊绊的。

所以呀,每个步骤都不能马虎,都得认真对待。

比如说,要是需求分析没做好,那后面不就全错啦?那不是白费力气嘛!再比如,概念结构设计得乱七八糟,那逻辑结构能好到哪儿去?这就好比根基没打好,房子能牢固吗?总之呢,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得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做。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都得用心去琢磨。

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个完美的数据库逻辑结构,让我们的数据能够安全、高效地存储和使用。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软件系统数据库设计中的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软件系统数据库设计中的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软件系统数据库设计中的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在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数据库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则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阶段,它决定了数据库的结构是否合理、数据是否易于管理和使用。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主要是将现实世界中的业务需求转化为数据库中的逻辑模型。

这个过程需要对业务流程和数据关系有清晰的理解。

比如说,一个电商系统,需要管理用户信息、商品信息、订单信息等。

我们要明确这些信息之间的关联,比如用户可以下多个订单,一个订单可以包含多个商品。

在进行逻辑设计时,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与相关人员沟通,了解业务的运作方式、数据的来源和去向、数据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等。

以一个学校的成绩管理系统为例,老师需要录入学生的成绩,学生可以查询自己的成绩,学校领导要统计各班级的成绩情况。

那么我们就要明确这些不同角色对数据的操作和需求。

接下来,就是概念模型的设计。

概念模型通常使用 ER 图(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实体关系图)来表示。

在 ER 图中,实体代表系统中的对象,如学生、课程、成绩等;关系则表示实体之间的关联,如学生选修课程、课程有相应的成绩。

通过绘制 ER 图,可以直观地看到系统中各个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优化数据结构。

完成概念模型设计后,就进入了逻辑模型的设计阶段。

常见的逻辑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目前,关系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如 MySQL、Oracle 等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基于关系模型的。

在关系模型中,数据被组织成一张张二维表,表与表之间通过主键和外键建立联系。

在设计逻辑模型时,要确定每个表的字段(属性)、数据类型、约束条件等。

字段的选择要根据需求来确定,只包含必要的信息,避免冗余。

数据类型的选择要考虑数据的取值范围和存储效率。

例如,整数类型适合存储数量、年龄等整数数据;字符串类型适合存储姓名、地址等文本数据。

数据库逻辑设计

数据库逻辑设计

数据库逻辑设计
数据库逻辑设计是数据库系统开发的重要环节,是数据库系统开发效率及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文从数据库逻辑设计的定义、逻辑设计的过程以及特点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什么是数据库逻辑设计以及它的作用。

数据库逻辑设计一般指的是一种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法,它将用户对数据库系统的要求以逻辑模型形式表示出来。

逻辑模型是一种抽象概念,它将外部主题(如用户、项目等)及其关系表示出来,数据库系统将根据逻辑模型制定数据库设计及数据存储规范。

数据库逻辑设计是一个有系统的过程,有别于物理设计,它不会直接参与实际数据存储介质的选择及映射。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数据的组织形式、建立概念模型、定义数据元素及其结构、建立关系模型及关系表、分析及确定数据依赖关系等。

数据库逻辑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象性。

数据库逻辑设计是逻辑模型的抽象,它不会涉及底层实现的细节。

2.容易调整。

逻辑模型的构建不会局限于特定的物理实现,主观开发者可以轻松调整以适应新的需求。

3.于编程。

由于已经定义了数据的结构及关系,程序开发者可以轻松的在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编程。

以上是有关数据库逻辑设计的概况,它是数据库系统开发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部分,只有正确合理的逻辑设计,才能保证后续的
物理设计及程序开发能够得到正确的运行效果,因此数据库逻辑设计活动在创建和维护数据库系统中占据重要比例。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关系模型与ER模型:(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
关系模式:→二维表
ER模型:→ER图
2、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教师(教师编号,A, B,姓名,性别,所在系)--主表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上课教师,教师编号)--从表
关系名: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
元组----记录---行(非空)
字段----数据项---列(属性)
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
二维表:
①将实体转为关系表
(实体名--关系名,实体属性--关系属性,即列,实体键--关系键)
②将实体的联系转为关系表(关系模式)
1:1的联系--可以转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一实体合并
1:n的联系--可以转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实体合并
m:n的联系--可以转为一个关系模式
多值依赖:
平凡与非平凡依赖:
7、逻辑结构设计过程:
①写出关系模式,绘制ER图
②对关系模式转为2维关系表,并进行范式规划化,使其达到3NF
③对2维表中关系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8、练习3
1NF:实体中的属性不能再分解
实例:
学生1(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系部代码,入学时间,家庭成员)不属于1NF
更改后:
学生1(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系部代码,入学时间,家庭)
家庭(学号,家庭成员姓名,亲属关系)
2NF:实体中的非键属性完全依赖键属性
实例:
选课1(学号,课程号,系部代码,出生日期,成绩)属于1NF,不属于2NF
分析: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入学时间---由学号唯一决定
系部代码,系名,系宿舍楼----不是由学号唯一决定,相互递推出来不属于3NF
(例如:系部代码----由学号或者系名或者系宿舍楼推出)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是指在数据库物理设计之前,对数据库进行概念上的设计,包括数据模型的选择、实体关系图的绘制、数据属性的定义等。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数据库的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扩展性,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逻辑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模型的选择数据模型是数据库逻辑设计的基础,它描述了数据之间的关系和约束条件。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

在选择数据模型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复杂性、应用的需求、数据的可扩展性等因素。

2. 实体关系图的绘制实体关系图是逻辑设计的重要工具,它用于描述数据实体之间的关系。

在绘制实体关系图时,需要确定实体、属性和关系,并定义它们之间的约束条件。

实体关系图的绘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以确保图形的清晰、简洁和易于理解。

3. 数据属性的定义数据属性是指数据实体所包含的属性,包括数据类型、长度、精度、默认值等。

在定义数据属性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扩展性,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4. 数据库的规范化规范化是指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分解成更小的、更简单的数据结构,以消除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

规范化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维护性,但也需要考虑数据的可用性和查询效率。

5. 数据库的安全性设计数据库的安全性设计是指在逻辑设计阶段考虑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安全性设计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备份和恢复等措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总之,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性能、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逻辑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和数据的特点,以确保数据库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一、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指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首先阶段,它是建立数据库之前的阶段,它是一种宏观的设计,它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数据库需要的逻辑结构,包括数据库的数据项、文件和联系。

数据库概念设计的目的是使概念模型能够表达数据库需要存储的信息,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数据库概念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用户信息的需求和现有信息资源情况:首先分析用户需求和现有的信息资源情况,收集用户应用需求,以确定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的类型及数量;2.建立概念模型:通过分析用户需要的信息资源,然后建立概念模型,在这个步骤中,要确定数据的含义、结构和联系,从而建立表示数据的逻辑模型;3.建立实体模型:在建立概念模型后,就可以建立实体模型,实体模型是由实体、属性和联系组成的模型;4.确定实体和联系的属性:确定实体和联系的属性,就是确定数据要存储的信息,这是建立数据库的基础。

二、逻辑设计逻辑设计是指把数据项、文件和联系在数据库中形成一种新的逻辑结构的设计过程,在逻辑设计过程中,重点是解决怎样实现一个逻辑结构,更具体的说,就是怎样把实体和联系的数据项、文件和联系放到合适的表中,以实现一个数据库的有效结构。

逻辑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1.建立数据库的结构:根据实体模型和联系模型,确定数据库结构;2.划分文件:将实体和联系的数据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划分在同一个文件中;3.确定表中存储的信息:这是指在除了字段和索引以外,还应该考虑表中存储的信息,使数据库的表达性更强;4.记录分析:记录分析是指对数据库中每一个实体和联系的建立的文件,仔细分析其中的记录,以确定记录字段的内容和大小;5.约束条件分析:数据库中存在的约束条件和冲突问题也必须作出分析,以避免存在多余的信息,必要时可以使用额外的约束措施。

数据库概念设计 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

数据库概念设计 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

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三个阶段。

它们分别对应着数据库设计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设计流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分别介绍这三个阶段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全貌。

1. 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个阶段,主要目的是确定数据库的总体结构和基本组成,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等。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明确需求分析、数据流图和实体关系图等内容,为后续的逻辑设计提供基础。

数据库概念设计的核心是数据模型,常用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通过数据库概念设计,我们可以建立起对数据库整体架构的初步认识,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2. 逻辑设计逻辑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二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将概念设计阶段所得到的数据库模型转化为具体的数据表结构和约束条件。

逻辑设计需要考虑数据库的性能、安全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等方面,通常需要使用ER模型和ER图来描述实体、属性和关系之间的联系。

在逻辑设计中,我们要考虑到数据的用途和访问方式,适当地进行范式分解,避免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

逻辑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步骤,对数据库的性能和适用性有着重要影响。

3. 物理设计物理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将逻辑数据模型转化为实际的数据库对象,包括数据表、索引、存储过程、触发器等。

在物理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数据库的存储结构、索引策略、分区方案、数据备份和恢复等方面,以保证数据库系统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物理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确定最佳的实现方式,包括数据库引擎的选择、存储引擎的配置、内存和磁盘的分配等。

物理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最终成果,直接影响着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三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数据库设计的完整过程。

给出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给出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给出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一、引言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是数据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方式、数据的存储结构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

一个良好的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能够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和效率,使得数据的访问更加方便和快速。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二、数据库逻辑结构的基本概念1. 表(table):是数据库中最基本的逻辑结构,用来表示实体或概念的集合。

每个表由若干个字段(field)组成,每个字段表示表中的一个属性。

2. 关系(relation):是表之间的关联,它描述了表之间的连接条件和依赖关系。

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关系。

3. 主键(primary key):是表中用来唯一标识一条记录的字段,它保证了表中的每条记录都具有唯一性。

4. 外键(foreign key):是表中用来引用其他表中主键的字段,它用来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5. 索引(index):是数据库中用来提高数据检索速度的一种数据结构,它可以加快数据的查找和排序操作。

三、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步骤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分析:在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要求。

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需要存储和管理的数据,并确定数据之间的关系和约束条件。

2. 概念设计:在概念设计阶段,将需求分析得到的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常用的概念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其中,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概念模型,它将数据组织为二维表格的形式。

3. 逻辑设计:在逻辑设计阶段,将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库的逻辑模型。

逻辑模型是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方式和存储结构的描述。

常用的逻辑模型有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和半结构化模型。

4. 数据库表设计:在数据库表设计阶段,根据逻辑模型设计数据库中的表结构。

需要确定每个表的字段、数据类型、长度以及约束条件等。

数据库设计逻辑设计

数据库设计逻辑设计

数据库设计逻辑设计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

数据库的设计和逻辑设计是数据库开发的关键步骤,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和逻辑设计两个方面来探讨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

一、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需求和目标,确定数据库的结构、表和字段的定义、关系和约束,合理地组织和安排数据存储的过程。

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扩展性。

1. 需求分析:在数据库设计之前,首先要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理解。

这包括确定数据的类型和关系、数据的访问频率、数据的一致性要求等。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数据库中需要包含哪些表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

2.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主要是通过E-R图(实体-关系图)来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E-R图中,实体用矩形表示,关系用菱形表示。

通过定义实体和关系的属性,可以确定数据库中的表和字段。

3. 逻辑设计:逻辑设计是指将概念设计转化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理解和操作的数据模型。

常用的逻辑设计方法有关系模型、层次模型和网络模型等。

其中,关系模型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表和关系来表示数据的组织和关系。

4. 建立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数据库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用于记录数据定义和字段属性。

数据字典中应包含表的名称、字段的名称和类型、约束条件等信息。

通过建立数据字典,可以规范和统一数据库的结构和数据的定义,方便后续的数据库管理和维护。

二、逻辑设计逻辑设计是在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功能,对数据库的表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调整,以满足系统的需求。

1. 表的设计:在逻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数据库的需求和目标,确定表的数量和结构,并分配字段和约束。

表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如每个表只包含一个主键、表和字段的命名要规范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表之间的关系,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关系。

2. 索引的设计:索引是数据库中用于提高查询性能的一种数据结构。

数据库详细设计范文

数据库详细设计范文

数据库详细设计范文1.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在逻辑模型设计中,需要定义数据库中的所有实体和属性,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

此外,还需要确定实体的主键和外键。

2.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是根据逻辑模型设计的结果,将其转换为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直接支持的物理模式,也就是关系模式。

物理模型设计可以采用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络模型或者面向对象模型等。

在物理模型设计中,需要将逻辑模型中的实体和属性转换为数据库中的表和字段,并确定它们的数据类型、长度、约束等。

此外,还需要确定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如主外键关系,以及索引的创建和优化策略。

3.表结构设计:表结构设计是指定义数据库中的表以及表中的字段、数据类型、长度、约束等信息。

在表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需求分析和逻辑模型设计的结果,将实体和属性转换为表和字段。

在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字段的数据类型及其长度,如整型、字符型、日期型等,以及采用何种约束,如唯一约束、非空约束等。

此外,还需要确定表的主键和外键,以及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4.数据库安全设计:数据库安全设计是指确定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和安全策略,以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修改。

在数据库安全设计中,需要定义用户和角色,并为其分配不同的权限。

在数据库安全设计中,需要考虑用户的认证和授权机制,如用户名和密码的设置,以及用户的访问权限。

此外,还需要定义访问控制策略,如访问控制列表(ACL)、视图等。

5.数据库性能设计:数据库性能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物理模型设计、索引的创建、查询优化等手段,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在数据库性能设计中,需要考虑数据库的存储结构、索引的选择和使用,以及查询的优化等。

在数据库性能设计中,可以使用分区表、分布式数据库、缓存技术等来提高数据库的并发性和响应速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维护和优化数据库,如重新组织索引、收集统计信息等手段,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总结:数据库详细设计是对数据库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的过程,包括逻辑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表结构设计、数据库安全设计和数据库性能设计等内容。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它的设计涉及到两个关键方面: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是指定义数据的逻辑模型和关系,而物理结构设计则是选择适当的存储结构和索引来支持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逻辑结构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

在逻辑结构设计中,我们需要定义实体、属性和关系。

实体是现实世界中可区分的对象,属性是实体的特征,关系则是实体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实体、属性和关系的定义,我们可以建立起数据库的逻辑模型。

逻辑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体间的关系。

关系可以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关系。

在确定关系时,我们需要考虑实际需求和实体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一个学生和课程的关系中,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而一门课程也可以有多个学生选修。

因此,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多对多关系。

除了实体和关系,逻辑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属性的定义和约束。

属性定义了实体的特征,而约束则规定了属性的取值范围和限制条件。

例如,一个学生的属性可以包括姓名、年龄和性别,而姓名必须是字符串类型,年龄必须是整数类型。

物理结构设计是在逻辑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涉及到选择适当的存储结构和索引来支持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常见的存储结构包括堆文件、顺序文件和索引文件。

堆文件是最简单的存储结构,数据按照插入的顺序存储,但是检索效率较低。

顺序文件按照某个属性的值进行排序存储,可以提高检索效率。

索引文件则是建立在顺序文件上的索引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检索效率。

在选择存储结构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索引的设计。

索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数据,提高检索效率。

常见的索引结构包括B树索引和哈希索引。

B树索引适用于范围查询和排序操作,而哈希索引适用于等值查询。

根据实际需求和数据特点,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索引结构。

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步骤。

通过合理的逻辑结构设计,我们可以建立起数据库的逻辑模型;通过合适的物理结构设计,我们可以提高数据的存储和检索效率。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1.引言1.1 概述引言是一篇文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为读者提供了对后续内容的概览和背景信息。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是指如何将现实世界的数据抽象转化为数据库模型的过程,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实现数据库的高效管理。

在数据库中,逻辑结构描述了数据之间的关系和约束,以及数据的组织方式和访问方法。

它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用性。

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首先,我们将介绍数据库逻辑结构的定义和重要性。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逻辑结构对于数据库功能和性能的影响,并解释为什么设计良好的逻辑结构是构建高效数据库的关键。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步骤。

这些步骤包括需求分析、实体-关系图设计、关系模式设计、范式化和索引设计等。

我们将逐一介绍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方法,并提供相关的示例和实践建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设计原则。

最后,我们将对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设计步骤的重要性。

一个合理和高效的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能够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维护性,降低数据冗余和错误的风险,并提供用户友好的数据访问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希望读者能够理解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和优化实际的数据库系统。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数据库管理员,都可以从本文中获得有关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宝贵信息和实用建议。

为了更好地说明我们的观点和理论,我们将使用一些实际案例和示例来支持我们的论述。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在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呈现信息的组织方式和篇章的逻辑结构。

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逻辑性。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对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整体的概述,明确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知框架。

数据库设计逻辑结构设计

数据库设计逻辑结构设计

数据库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需求和目标,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构建出适用于特定业务场景的数据库结构。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关注数据库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的组织方式。

本文将从概念设计、实体关系模型、关系规范化和物理设计四个方面介绍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一、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它的目标是确定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

在进行概念设计时,我们需要收集用户需求,分析业务过程,并将其转化为数据库中的实体和属性。

实体是现实世界中具有独立存在和唯一标识的事物,属性是实体的特征或描述,它们之间通过关系进行连接。

在进行概念设计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准则,如确定实体的完整性约束、属性的数据类型和长度等。

二、实体关系模型实体关系模型是描述实体、属性和关系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

在实体关系模型中,实体用矩形框表示,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关系用菱形表示。

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关系。

在进行实体关系模型设计时,我们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和规范化理论,将实体和关系进行适当的划分和组织。

三、关系规范化关系规范化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步骤,它的目标是通过消除冗余和保持数据一致性,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关系规范化的基本原则是将一个复杂的关系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关系,并通过外键进行连接。

在进行关系规范化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准则,如满足第一范式、消除传递依赖、消除部分依赖等。

通过逐步规范化,我们可以获得高效、可靠和易于维护的数据库结构。

四、物理设计物理设计是将逻辑设计转化为物理存储结构的过程。

在进行物理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数据库的性能、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其中,性能设计包括索引设计、数据分区和数据压缩等;安全性设计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和备份恢复等;可扩展性设计包括分布式架构和数据集群等。

通过合理的物理设计,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数据库的潜力,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a

E1
r
E2
h b
s
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则与该联系相关的实体的码及其本身的 属性均转化为关系的属性

R1(k,a),R2(h,b),R3(k,h,s)

与某一端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则在关系中加入另一关系的码和 联系的属性

R1(k,a,h,s),R2(h,b)
1:1联系转化例
病人
1

每个事务在各关系上运行的频率和性能要求
7.5.2 关系模式存取方法的选择

DBMS常用存取方法

索引方法

目前主要是B+树索引方法 经典存取方法,使用最普遍
– –
聚簇(Cluster)方法 HASH方法
索引方法一定优于无索引的方法?

选择索引存取方法的一般规则



如果一个(或一组)属性经常在查询条件中出现,则 考虑在这个(或这组)属性上建立索引(或组合索引) 如果一个属性经常作为最大值和最小值等聚集函数 的参数,则考虑在这个属性上建立索引? 如果一个(或一组)属性经常在连接操作的连接条件 中出现,则考虑在这个(或这组)属性上建立索引

1:n联系的转化
K a

E1
1
r
n
E2
h b
s

转化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 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 的码为n端实体的码 与n端的关系模式合并 R1(k,a),R2(h,b,k,s)
1:n联系转化例
学生
n
属于
1
班级
学号 姓名 性别 出生
班号
班名
人数
职务
7.4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
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E-R图转 换为与选用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 符合的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设计的步骤
7.4.1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要解决的问题
– –
联系向模式转化

一般地,实体均可转化为关系模式
确定模式的属性和码
1:1联系的转化
聚簇的适用范围
2. 当通过聚簇码进行访问或连接是该关系的主要应用, 与聚簇码无关的其他访问很少或者是次要的时,可以 使用聚簇。

尤其当SQL语句中包含有与聚簇码有关的ORDER BY, GROUP BY,UNION,DISTINCT等子句或短语时,使用聚 簇特别有利,可以省去对结果集的排序操作
设计候选聚簇

充分了解所用RDBMS的内部特征,特别是系 统提供的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
选择物理数据库设计所需参数

数据库查询事务
查询的关系


查询条件所涉及的属性 连接条件所涉及的属性 查询的投影属性
选择物理数据库设计所需参数

数据更新事务
被更新的关系
每个关系上的更新操作条件所涉及的属性
修改操作要改变的属性值
聚簇的适用范围
1. 既适用于单个关系独立聚簇,也适用于多个关系 组合聚簇
例:假设用户经常要按系别查询学生成绩单,这一查询 涉及学生关系和选修关系的连接操作,即需要按学号 连接这两个关系,为提高连接操作的效率,可以把具 有相同学号值的学生元组和选修元组在物理上聚簇在 一起。这就相当于把多个关系按“预连接”的形式存 放,从而大大提高连接操作的效率。
数据模型优化的步骤


确定函数依赖关系 消除冗余 确定范式 对于不满足要求的范式进行分解 一般要求第三范式 对关系模式进行必要的分解,提高数据操作的 效率和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例:在关系模式 学生成绩单(学号,英语,数学,语文,平均成绩) 中存在下列函数依赖: 学号→英语 学号→数学 学号→语文 学号→平均成绩 (英语, 数学, 语文)→平均成绩

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 确定系统配置
数据存放位置的设置原则

基本原则

根据应用情况将

易变部分与稳定部分分开存放 存取频率较高部分与存取频率较低部分,分开存放

例:

数据库数据备份、日志文件备份等由于只在故障恢复时才使用, 而且数据量很大,可以考虑存放在磁带上 如果计算机有多个磁盘或磁盘阵列 ,可以考虑将表和索引分别 放在不同的磁盘上,在查询时,由于磁盘驱动器并行工作,可 以提高物理I/O读写的效率
– – –
对经常在一起进行连接操作的关系可以建立聚簇 如果一个关系的一组属性经常出现在相等比较条 件中,则该单个关系可建立聚簇 如果一个关系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上的值重复率很 高,则此单个关系可建立聚簇。即对应每个聚簇 码值的平均元组数不太少。太少了,聚簇的效果 不明显
优化聚簇设计
– –


从聚簇中删除经常进行全表扫描的关系; 从聚簇中删除更新操作远多于连接操作的关系; 不同的聚簇中可能包含相同的关系,一个关系可以在某 一个聚簇中,但不能同时加入多个聚簇 从这多个聚簇方案(包括不建立聚簇)中选择一个较优的, 即在这个聚簇上运行各种事务的总代价最小
7.5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称为数据 库的物理结构,它依赖于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为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 的物理结构的过程,就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7.5.1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设计数据库物理结构的准备工作

对要运行的事务进行详细分析,获得选择物理 设计所需参数

关系上定义的索引数过多会带来较多的额外开 销
– –
维护索引的开销 查找索引的开销

聚簇

为了提高某个属性(或属性组)的查询速度,把这个 或这些属性(称为聚簇码)上具有相同值的元组集中 存放在连续的物理块称为聚簇
聚簇的用途
大大提高按聚簇码进行查询的效率
例:假设学生关系按所在系建有索引,现在要查询信息系的 所有学生名单。 信息系的500名学生分布在500个不同的物理块上时,至少 要执行500次I/O操作 如果将同一系的学生元组集中存放,则每读一个物理块可得 到多个满足查询条件的元组,从而显著地减少了访问磁盘 的次数
入住
1
病床 长度 高度
病号 姓名 性别
病因
床号

1:1联系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上,1:1联系可以向任意一方合并,但是 但在一些情况下,与不同的关系模式合并效率 会大不一样。因此究竟应该与哪端的关系模式 合并需要依应用的具体情况而定。由于连接操 作是最费时的操作,所以一般应以尽量减少连 接操作为目标。 例如:上例中,如何经常要查询某病人的入院时 间(用于结账),若将联系并入病床方显然会 降低效率。
选择HASH存取方法的规则

当一个关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时,可以选择HASH 存取方法


该关系的属性主要出现在等值连接条件中或主要出现在相 等比较选择条件中 该关系的大小可预知,而且不变; 或 该关系的大小动态改变,但所选用的DBMS提供了动态 HASH存取方法
7.5.3 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聚簇的用途
节省存储空间 聚簇以后,聚簇码相同的元组集中在一 起了,因而聚簇码值不必在每个元组中 重复存储,只要在一组中存一次就行了
聚簇查询方法一定优于相同关键字设置的索引查询?
聚簇的局限性
1.
2.
聚簇只能提高某些特定应用的性能 建立与维护聚簇的开销相当大

对已有关系建立聚簇,将导致关系中元组移动其物理存储位 置,并使此关系上原有的索引无效,必须重建 当一个元组的聚簇码改变时,该元组的存储位置也要做相应 移动
提问
7.4.3 设计用户子模式(视图)
定义用户外模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包括三个方面: (1) 使用更符合用户习惯的别名 (2) 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定义不同的View ,以满足 系统对安全性的要求 (3) 简化用户对系统的使用
[例] 关系模式产品(产品号,产品名,规格,单价,
生产车间,生产负责人,产品成本,产品合格率,质量等级)
教授 课程
具有相同码的关系模式可以合并

例如 班级(班号,班名,人数) 班主任(班号,姓名,性别)

课本第223页
提问
7.4.2 数据模型的优化


得到初步数据模型后,还应该适当地修改、调整 数据模型的结构,以进一步提高数理论为指导
m:n联系的转化
K a

E1
m
r
n
E2
h b
s
直接转化为一个关系,包括与联系相关的实体的码以及 本身的属性 R(k,h,s)
m:n联系转化例
n m
学生
选秀
课程 课名 学分
学号 姓名 性别
出生
课号

多元联系的转化 三个或三个以上实体间的一个多元联系转 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包含了相关实体的码 及其自身的属性 班级 教师

例(续):

可以将比较大的表分别放在两个磁盘上,以加快存取速度,这 在多用户环境下特别有效 可以将日志文件与数据库对象(表、索引等)放在不同的磁盘 以改进系统的性能
确定系统配置

DBMS产品一般都提供了一些存储分配参数
– – – – – –
同时使用数据库的用户数 同时打开的数据库对象数 内存分配参数 使用的缓冲区长度、个数 存储分配参数 …….
为一般顾客建立视图: 产品1(产品号,产品名,规格,单价) 为产品销售部门建立视图: 产品2(产品号,产品名,规格,单价,车间,生产负责人) 顾客视图中只包含允许顾客查询的属性 销售部门视图中只包含允许销售部门查询的属性 生产部门则可以查询全部产品数据 可以防止用户访问不允许他们查询的数据,保证系统的 安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