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山解说词(详本)

合集下载

宝塔山导游词-精品文案范文

宝塔山导游词-精品文案范文

宝塔山导游词宝塔山导游词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

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

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

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

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古塔”。

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宝塔士山”所代替。

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

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

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

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

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8年)铸造。

宝塔山导游词

宝塔山导游词

宝塔山导游词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北宋时更名为嘉岭山,因山上有宝塔一座,故通常称其为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内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回延安》中写道,“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楼顶宝塔山”,热情讴歌了宝塔山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现存宝塔为宋代建筑,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顶。

宝塔底层辟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

北门内有阶梯,可沿梯登临塔顶。

塔内二至八层有一到两个拱形窗,第九层则四面开窗,登临其上,可俯视延安城全景。

自明代以来,延安宝塔已历经了35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了新生。

省市两级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

近年来宝塔和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每到夜晚开灯,宝塔光芒四射,金碧辉煌,景色颇为壮观。

钟亭里悬挂的这口铁钟,铸造于明崇祯元年,即1628年4月。

钟高150公分,直径106公分。

钟的上部是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是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

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处把它移至这里,作为报警之用。

1938年11月日本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还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城炸为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钟亭旁的这个位置,处在延安的中轴线上,视野开阔,是观看延安城全景的最佳位置。

延安古称延州,延安之名始于隋大业三年(607)设立的延安郡,距今已近1400年。

在历史上,延安城曾是一座美丽的山城。

延安市区三山环抱,二水合流。

宝塔山解说词(详本)

宝塔山解说词(详本)

宝塔山(详版)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群山之冠。

它古称丰林山,北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因山上有一座宝塔,故通称为宝塔山。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与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版的第二套人民币贰圆券的下方图案就是宝塔山;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其核心图案也是宝塔山和红五星。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我国当代著名诗人贺敬之在诗歌《回延安》中热情地讴歌了宝塔山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读山能够读出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下面我就带领大家参观宝塔山景区,寻求宝塔山独特的精神内涵。

[宝塔下]:耸立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现存宝塔为宋代重修,原名为“岭山寺塔”,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

宝塔底层辟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

北门内有阶梯,可沿梯直攀塔顶。

您若有兴致,可以登临塔顶一览延安城全貌。

许多前来游览的朋友都曾问过这样的问题:古人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宝塔,它有什么意义?中国古塔建筑,一是起源于佛教,作埋藏经卷和舍利之用。

据《太平广记》载:“延州有锁骨菩萨(即观音菩萨化身)舍利塔”,指的就是延安宝塔。

二是来自风水学说,用于调理阴阳,辟邪降福。

宝塔山地处延安三川之口,山腰地势平缓,有人说地势不完美,有缺空,便造塔弥补。

可以说,延安宝塔的建造兼具以上两个原因。

古人云:“可惜湖山天下好,十分风景属僧家”。

天下名山僧占多,我国的佛寺大都与风景名胜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

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人们在嘉岭山上建“岭山寺”,即以此为寺院标志塔,并予以修葺。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又对该塔进行了维修。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延安。

宝塔山导游讲解词

宝塔山导游讲解词

宝塔山导游讲解词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

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

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

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

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古塔”。

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宝塔士山”所代替。

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

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 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

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

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

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8年)铸造。

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

最新的陕西宝塔山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陕西宝塔山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陕西宝塔山导游词范文宝塔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境内,属于秦岭北麓,距离西安市约100公里。

它以主峰宝塔山为名,海拔达3077米,是陕西省第三高峰,也是秦岭北麓的最高峰。

宝塔山是一座世界名山,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最新的陕西宝塔山导游词范文,让您更好地了解宝塔山的风光、文化和历史。

黑石头首先,我们来到宝塔山的第一站——黑石头。

黑石头,又名土城子石窟,位于宝塔山南麓,距离宝塔山门区大约15公里。

这里是宝塔山区域“峡谷群地貌”的代表之一,是一个集山、河、峡谷、石林、石窟、古堡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黑石头的石峰奇峻、石林奇特、泉瀑古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同时,黑石头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汉朝,黑石头曾是一座重要的战略要塞,唐代时期,其又成为衙署所在地及“长安转运司”的核心管辖地之一,彰显着其历史的重要性。

宝塔山门区接下来,我们来到宝塔山的正门——宝塔山门区。

宝塔山门区有着优美的山水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里,您可以尽情欣赏具有神秘色彩的独特山峰、雄伟壮观的险峰、秀丽典雅的风景、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门区内,您还可以游览到世界上最长的山中古长城之一——飞天长城,并俯瞰整个宝塔山的壮丽景象。

同时,门区内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瑶华宫,它不仅是古代文化的珍品,也是宝塔山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还有一个坚硬而成熟的珊瑚石概览台,让您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围一切的美景。

藏经洞接下来,让我们来到宝塔山的海拔最高处——藏经洞。

藏经洞,直径约40米,深约20米,是唐代修建的大型石窟。

传说它曾藏有佛教经典9000卷,曾是当时佛教信徒前来朝拜、修行的的胜地。

今天,藏经洞虽已成为一座废墟,但它的文化遗产价值仍然是无法估量的。

这里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让人感受到宝塔山的深刻文化基础和历史厚重感。

结束语综上所述,宝塔山是一座独特而美丽的山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介绍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

介绍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

介绍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介绍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范文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

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8年)铸造。

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

钟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

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部把它移到这里,作为报警之用。

铁钟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30~50公里。

1938年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炸成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全国解放后,市委、市政府在恢复文物遗址中,就将这口铁钟悬挂于原址,供游人参观。

大家向东边看!这座建筑物叫做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作战,就在嘉岭山的最高峰修筑此台。

此台建于最高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好像伸手可滴,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摘星楼。

原楼已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摘星楼周围有一古城寨遗址,至今仍有残缺的城垣和地洞,为当年指挥作战的工事与堡垒。

沿摘星楼往下,向西延伸的这道土畔,是一段古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直到山下,通过南门与凤凰山的城墙相连。

(南门的位置在现在育才小学附近,现在人们仍称“南门坡”现建材公司、凤凰税务所一带仍存有石砌城墙残垣。

)摘星楼的北面,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大平台,这就是东岳庙的遗址。

东岳庙始建于宋代,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延安知府王彦奇予以重建。

宋、元、明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东岳庙在延安周围很有名气,在佛教界也颇具影响。

每年四月二十八日为庙会,据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绍,20世纪20年代,宝塔山的庙会(东岳庙和鬼王庙)还相当兴盛。

由于遭到历次战争的破坏,特别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延安后,东岳庙及宝塔山上的其他建筑物全部被毁。

东北边那个独立的砖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

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通讯报警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白天燃烧柴草或狼粪生烟。

延安宝塔山导游词

延安宝塔山导游词

延安宝塔山导游词延安宝塔山,旧称丰林山,宋时更名为嘉岭山。

如今大家又被称为延安宝塔山。

下边是我为大伙儿梳理的延安宝塔山导游词,热烈欢迎参照!延安宝塔山导游词篇1 延安宝塔山,旧称丰林山,宋时更名为嘉岭山。

如今大家又被称为延安宝塔山。

坐落于延安市城东南方向,海拔高度1135.5米,为周边山川之冠。

延安宝塔山上视线宽阔,树木繁茂,树林新鲜空气,清凉怡人,夏天平均温度较内低3~4℃,是消夏消夏避暑的好去处[2]。

宝塔面板始建唐朝,高44米,共九层,走上塔上,同城面貌可一览无遗。

它是历史名城延安市的标示,是红色教育基地的代表。

在塔边上有一口明朝锻造的铁钟,党中央在延安市时,曾用它来整点报时和警报。

除此之外山顶也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雕岸面齐整,岸石详细,是难能可贵的石雕造型艺术。

山顶已经完工为延安宝塔山生态公园,树木葱翠,优美环境。

延安宝塔山是延安市的地标性建筑,是游玩延安市的必去的地方。

宝塔面板始建唐朝,高44米,共九层,走上塔上,同城面貌可一览无遗。

它是历史名城延安市的标示,是红色教育基地的代表。

延安宝塔山是延安市的地标性建筑,是游玩延安市的必去的地方。

延安宝塔山下也有各代留存下来的摩岩印字好几处,王安石题刻的“嘉岭山”篆书最知名,也有“心中已有数十万甲兵”等题刻。

延安宝塔山是融自然风光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文物古迹与改革原址合二而一的知名旅游景区。

延安市古称肤施,是大西北的塞外名镇。

宋朝韩琦、王安石曾在这里驻守。

延安宝塔山为各代守将必去的地方。

宝塔面板塔高44米,9级,为八角形砖塔。

塔体有台阶,可登塔上。

山顶也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私塾、烽火台等名胜古迹。

明延安市县令顾延年益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天,风景都驾鹤西去照中。

塔影例分深树绿,枝叶低映碧流红。

幽僧栖迹沧海坞,野鸟飞归锦秀从。

”塔最底层2个拱形门门匾上还各自刻着“精湛碧落”、“俯瞰尘世”字眼。

塔旁也有钟一口,明崇预年里锻造,击之声彻同城。

宝塔山导游词

宝塔山导游词

宝塔山导游词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北宋时更名为嘉岭山,因山上有宝塔一座,故通常称其为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内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回延安》中写道,“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楼顶宝塔山”,热情讴歌了宝塔山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现存宝塔为宋代建筑,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顶。

宝塔底层辟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

北门内有阶梯,可沿梯登临塔顶。

塔内二至八层有一到两个拱形窗,第九层则四面开窗,登临其上,可俯视延安城全景。

自明代以来,延安宝塔已历经了35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了新生。

省市两级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

近年来宝塔和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每到夜晚开灯,宝塔光芒四射,金碧辉煌,景色颇为壮观。

钟亭里悬挂的这口铁钟,铸造于明崇祯元年,即1628年4月。

钟高150公分,直径106公分。

钟的上部是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是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

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处把它移至这里,作为报警之用。

1938年11月日本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还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城炸为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钟亭旁的这个位置,处在延安的中轴线上,视野开阔,是观看延安城全景的最佳位置。

延安古称延州,延安之名始于隋大业三年(607)设立的延安郡,距今已近1400年。

在历史上,延安城曾是一座美丽的山城。

延安市区三山环抱,二水合流。

延安宝塔山导游词

延安宝塔山导游词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

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

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

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

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古塔”。

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宝塔士山”所代替。

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于 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

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

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

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

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8年)铸造。

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

陕西宝塔山导游词(21篇)

陕西宝塔山导游词(21篇)

陕西宝塔山导游词(21篇)陕西宝塔山导游词(精选21篇)陕西宝塔山导游词篇1宝塔山古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地,延河之滨,在山上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

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称作宝塔山。

宝塔山高米,山上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

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建国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旧址之中。

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文学家贺敬之的名名热情的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宝塔山上,历史文物和现代革命文物星罗棋布,交相辉映,满山绿树成荫,花草争艳。

陕西宝塔山导游词篇2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

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

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

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

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古塔”。

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宝塔士山”所代替。

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陕西宝塔山风景导游词

陕西宝塔山风景导游词

陕西宝塔山风景导游词陕西省宝塔山风景区位于咸阳市兴平市,是一个集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景区。

宝塔山,顾名思义,是以山上的宝塔为主要景点,也是宝塔历史文化的象征。

宝塔山是我国佛教文化古迹的重要之一,据历史记载,南朝梁代大慧禅师曾在此开宝禅寺。

宝塔山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当时宝塔山上有多达九座佛塔,随着岁月的流变,大部分佛塔在战乱中被毁,现在只剩下了北魏时期的“勤劳塔”和现今乔迁新居的“大塔”。

登上宝塔山,可以俯瞰咸阳平野,远处的秦岭山脉,向南眺望的还有兴平汉唐遗址,纵览群山的背后,掩映着一座新建的七层宝塔,金光闪闪,富丽堂皇,被誉为“四海名塔”。

除了宝塔和佛塔,宝塔山的古建筑群十分丰富。

寺庙、殿堂均现存,其中大雄宝殿为古建筑中的精品。

辉煌的殿堂、古老的寺庙,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让人在徐徐古韵之中叩问着人类的智慧与情怀。

宝塔山不仅是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自然风景的胜地。

宝塔山的植被覆盖率达到了90%。

山上有不少自然溶洞,瀑布等景观,其中以莲花洞和仙人洞最为知名。

莲花洞由山峰侵蚀和雨水侵蚀形成的,其内部有一条长廊,迂回曲折,悬崖峭壁,令人叹为观止。

洞内还有一个可以容纳两千余人的大厅,每年春节期间会举办莲花洞灯会,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寻觅。

仙人洞则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演出场所。

洞内有五彩缤纷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各种形态的石构成了不同的场景,组成了一部洞中景观的艺术史。

夜晚时还会有舞台演唱会等文艺活动在此举行。

宝塔山的美景美食同样也不容错过。

山下就有着悠久的“宝塔豆腐”,又香又嫩的豆腐、酸辣厚筋、宽粉等美食,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更能感受到陕西省的民俗韵味。

总之,宝塔山景区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美食于一体,是一处惬意、安静、具有历史文化与现代人文交融之美的风景区。

而它的未来,必将因着更多人的到访,而更加的灿烂和美丽。

关于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

关于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

关于陕西宝塔山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的是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宝塔山。

宝塔山既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宝塔山区域位于宝鸡市中心区,是一座半岛状的山岗。

宝塔山由五座陵墓和五座古建筑组成,分别是大雁塔、法门寺塔、小雁塔、飞虹台和小秦楼。

首先介绍的是大雁塔。

大雁塔是唐代建筑,建于公元652年至656年之间。

它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为“舍利塔”而修建的,目的是保存佛教先贤的舍利和经典。

这座塔高64.5米,共有13层。

它的建筑风格简约大方,整体在中部向外挑出,下部略呈方形,上部流畅呈圆锥形。

大法师玄奘法师经过多年的游历印度回国后,陈述了他的“西天取经”之旅,并为大雁塔提供了使佛教史学体系化的法藏。

现在,大雁塔已经成为了佛学交流中心,为全球佛教徒提供高质量的佛教文化交流。

其次,是法门寺塔。

法门寺塔是北魏时期的古建筑,在公元490年至534年之间建造。

法门寺塔高56.6米,共13层。

它的建筑风格和大雁塔相似,但是它的主体部分是正方形的,四周是夯土墙壁。

这座塔很特别,它的前后两面刻有佛教雕刻艺术,是佛教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这些雕塑以各种妙趣悠长的姿态,表现了人、神、仙三界的情感、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法门寺塔的修建也标志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遭遇了历史性的突破。

接下来是小雁塔。

小雁塔是唐代建筑,建于公元707年至709年之间。

它是当时的天福皇帝为纪念自己的母亲而修建,并收藏了来自南亚和中国大陆的佛教文献和佛教文物。

虽然小雁塔的大小比大雁塔小,但是它构造合理、形态华丽,具有较高的建筑技术与精湛的建筑技艺。

小雁塔是唐朝加强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也是佛教文化在中国史上留下的重要遗产。

继续向大家介绍的是飞虹台。

飞虹台是明代建筑,建于公元1701年,位于宝塔山的半山腰,是“中国秀美名人”袁继咏女士的花园。

作为古代中式花园新典范,飞虹台是以山水、建筑、植物和文化为一体的复合式景观。

飞虹台建筑采用木和砖和瓦相结合的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理念和现代建筑的技术。

陕西宝塔山导游词范文3篇

陕西宝塔山导游词范文3篇

陕西宝塔山导游词范文3篇宝塔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因山上建有宝塔得名。

站在宝塔山上,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

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陕西宝塔山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让大家喜欢。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

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

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

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

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古塔”。

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宝塔士山”所代替。

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

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 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

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

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宝塔山我是小小讲解员介绍250字

宝塔山我是小小讲解员介绍250字

宝塔山我是小小讲解员介绍250字欢迎人人去到这里,上面我去为人人介绍一下!宝塔山,今称歉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位于延安乡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上视野合阔,林木兴隆,山林空气清新,风景宜人,冬日仄均气温较内乱争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2]。

宝塔修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齐乡风貌可一览无余。

它是汗青名乡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

在塔旁边有同心专心亮代铸制的铁钟,中共中口在延安时,曾用它去报时以及报警。

另外山上另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以及碑林,石刻岸面整合,岸石完整,是可贵的石刻艺术。

山上现已修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劣美。

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修建,是游览延安的必往之地。

宝塔修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齐乡风貌可一览无余。

它是汗青名乡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

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修建,是游览延安的必往之地。

宝塔山下另有历代遗留下去的摩崖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另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

宝塔山是融制作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汗青文物与革命原址开两而一的著名光景名胜区。

延安今名肤施,是西南的边塞重镇。

宋代韩琦、范仲淹曾在此镇守。

宝塔山为历代守将必往的地方。

宝塔塔高44米,9级,为八角形砖塔。

塔内乱争有阶梯,可登塔顶。

山上另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奇迹。

亮延安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夕照中。

塔影例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

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从。

”塔底层二个拱门门额上还星散刻有“高超碧落”、“仰视红尘”字样。

塔旁另有钟同心专心,亮崇预年间铸制,击之声彻齐乡。

党中口在延安时,曾以此报警。

另外山上另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以及碑林,石刻岸面整合,岸石完整,是可贵的石刻艺术。

山上现已修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劣美。

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修建,是游览延安的必往之地,但您若是想拍摄宝塔的齐景,还得上清凉山才行。

2023宝塔山导游词

2023宝塔山导游词

2023宝塔山导游词2023宝塔山导游词1延安古名肤施,是西北的边塞重镇。

宋代韩琦、范仲淹曾在此镇守。

宝塔山为历代守将必去之处。

宝塔建于唐代(一说明代),塔高44米,9级,为八角形砖塔。

塔内有阶梯,可登塔顶。

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古迹。

明延安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

塔影例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

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从。

”塔底层两个拱门门额上还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字样。

塔旁还有钟一口,明崇祯年间铸造,击之声彻全城。

党中央在延安时,曾以此报警。

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

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

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但你若是想拍摄宝塔的全景,还得上清凉山才行。

宝塔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成了人们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2023宝塔山导游词2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

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

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

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

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古塔”。

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宝塔士山”所代替。

宝塔山讲解词00

宝塔山讲解词00

宝塔山讲解词(接待)欢迎各位领导来宝塔山视察指导工作,我是宝塔山景区的讲解员,很荣幸为大家做讲解服务。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向,海拔1135.5米,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北宋时改名“嘉岭山”,后因山上有宝塔一座,人们在习惯上称它宝塔山。

宝塔山始建于唐代,宋代又进行了重修,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的楼格式砖塔,宝塔底层开辟南北两个拱北,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

北门内设有阶梯,可沿梯登临塔顶。

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与象征。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空袭延安17次,投弹1700枚,然而在多次的轰炸中延安宝塔却奇迹般的幸存了下来。

全国解放后,陕西省和延安市先后于1959年、1984年、和2014年三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维修。

主要是替换风蚀残砖,填补弹洞,增设楼梯,加固塔基,在1956年,延安宝塔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看到钟亭里悬挂的这口铁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铸造于1628年,钟的上部是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则是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这口钟原在对面清凉山上的太和山道观里的,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处把它移至于此做为报警之用的。

我们延安市一个典型的丘陵峡谷城市,三座山,两条河,分别是清凉山、凤凰山、以及我们所在的宝塔山。

两条河分别是南川河和延河。

我们现在所看到商厦林立的这就是我们最早的延安城。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操场是我们延安的体育场,延安的大型活动都是在这里召开的,这个操场在陕甘宁边区时期就已经形成,后来又进行了翻修,1996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活动就是在这里的。

背景就是我们的宝塔山。

我们看到凤凰山脚下有一条街道,我们叫它南关街,延安的市委市政府、党政机关的工作地方就是座落在南关街上的。

延安下辖12县、一个区,我们山脚下看到的这个方形院子就是延安宝塔区区政府办公的地方。

我们现在在山体上看到的这些就是我们之前老百姓在这里居住的窑洞,窑洞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在1938年日本飞机轰炸延安时,延安军民特别贫困,就在山体上挖出了一排排整齐的土窑洞。

宝塔山导游词

宝塔山导游词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

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

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

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

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古塔”。

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宝塔士山”所代替。

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于 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

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 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

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

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

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8年)铸造。

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

宝塔山导游词(通用5篇)

宝塔山导游词(通用5篇)

宝塔山导游词(通用5篇)宝塔山篇1说到延安,随即想起宝塔山。

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到延安,不可不去宝塔山。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诗人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这一佳句,满怀深情,颇为感人,现在引入导游介绍延安的。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山顶上的那座宝塔,始建于唐代,现为明代建筑,高44米,共九层,为平面八角形,楼阁式砖塔。

北宋时,韩琦、范仲淹等一代名将在宝塔山屯兵设寨,戍边御敌,留下众多古迹。

近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洞察世界风云,创建了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大本营。

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

据导游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派飞机来轰炸宝塔山,结果误炸别处,宝塔山完好无损。

“此乃天意!”闻者无不感慨。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配得上“巍巍”二字。

山上遍布各种名贵乔灌木,林木茂盛,空气清新,登上山顶,凉风拂面,暑气顿消。

山顶视野开阔,放眼望去,枣园优美的风景衬映着高大的伟人雕像,杨家岭红旗飘飘,王家坪绿树行行,一处处红色遗址流动着人潮,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宝塔山下,滨河花园旁的闹市街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宝塔山犹如一位历史老人,见证了延安沧桑巨变,与祖国同步发展,日新月异,高歌猛进。

宝塔山导游词篇2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

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2]。

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

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

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

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

宝塔山导游词

宝塔山导游词

宝塔山导游词篇一:宝塔山导游词宝塔山导游词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北宋时更名为嘉岭山,因山上有宝塔一座,故通常称其为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内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回延安》中写道,“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楼顶宝塔山”,热情讴歌了宝塔山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现存宝塔为宋代建筑,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顶。

宝塔底层辟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

北门内有阶梯,可沿梯登临塔顶。

塔内二至八层有一到两个拱形窗,第九层则四面开窗,登临其上,可俯视延安城全景。

自明代以来,延安宝塔已历经了35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了新生。

省市两级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

近年来宝塔和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每到夜晚开灯,宝塔光芒四射,金碧辉煌,景色颇为壮观。

钟亭里悬挂的这口铁钟,铸造于明崇祯元年,即1628年4月。

钟高150公分,直径106公分。

钟的上部是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是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

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处把它移至这里,作为报警之用。

1938年11月日本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还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城炸为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钟亭旁的这个位置,处在延安的中轴线上,视野开阔,是观看延安城全景的最佳位置。

延安古称延州,延安之名始于隋大业三年(607)设立的延安郡,距今已近1400年。

在历史上,延安城曾是一座美丽的山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塔山(详版)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群山之冠。

它古称丰林山,北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因山上有一座宝塔,故通称为宝塔山。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与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版的第二套人民币贰圆券的下方图案就是宝塔山;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其核心图案也是宝塔山和红五星。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我国当代著名诗人贺敬之在诗歌《回延安》中热情地讴歌了宝塔山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读山能够读出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下面我就带领大家参观宝塔山景区,寻求宝塔山独特的精神内涵。

[宝塔下]:耸立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现存宝塔为宋代重修,原名为“岭山寺塔”,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

宝塔底层辟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

北门内有阶梯,可沿梯直攀塔顶。

您若有兴致,可以登临塔顶一览延安城全貌。

许多前来游览的朋友都曾问过这样的问题:古人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宝塔,它有什么意义?中国古塔建筑,一是起源于佛教,作埋藏经卷和舍利之用。

据《太平广记》载:“延州有锁骨菩萨(即观音菩萨化身)舍利塔”,指的就是延安宝塔。

二是来自风水学说,用于调理阴阳,辟邪降福。

宝塔山地处延安三川之口,山腰地势平缓,有人说地势不完美,有缺空,便造塔弥补。

可以说,延安宝塔的建造兼具以上两个原因。

古人云:“可惜湖山天下好,十分风景属僧家”。

天下名山僧占多,我国的佛寺大都与风景名胜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

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人们在嘉岭山上建“岭山寺”,即以此为寺院标志塔,并予以修葺。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又对该塔进行了维修。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延安。

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战斗生活了十三个春秋,杨家岭、枣园不眠的灯火,孕育了一个崭新的民族精神。

从此,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活力,成为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熊熊火炬和航标灯。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成为二十世纪初中国大地上最令人神往的壮丽景观。

也就是在“延安时期”,延安宝塔已经被反复地吟唱。

陈毅元帅当年有《延安宝塔歌》,借歌颂宝塔,用塔尖与塔基的关系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袖与人民群众互为依存的鱼水关系。

这首诗歌是这样吟唱的:“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

高耸入云端,塔尖指方向。

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塔尖喻领导,备具庄严相。

犹如树战旗,敌军胆气丧。

又如过险滩,舵手平风浪。

又如指南针,航海必依傍。

再视塔尖下,千万砖块放。

层层从地起,累累逾百丈。

大小不同等,愈下愈稳当。

塔脚宽且厚,塔腰亦粗壮。

方知塔尖高,群砖任鼎扛。

塔尖无塔脚,实在难想象。

塔脚无塔尖,塔亦不成状。

延安劳模会,真理正一样。

君不见劳动经验有万科,模范创造应讴歌。

条条经验个人得,系统推行领导多。

吾党军政善料理,而今生产执斧柯。

新人新物新政策,抗建由我不由它。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之后,延安宝塔还一度承担过飞机导航的功能。

延安宝塔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

全国解放后,陕西省和延安市两级政府先后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维修。

主要是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增设了楼梯,加固了塔基,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

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宝塔和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每当夜幕降临,宝塔光芒四射,流光溢彩,成为圣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钟亭旁]:钟亭里的这口铁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铸造于明崇祯元年(即1628年)。

钟高150公分,直径106公分,上部是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是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

这口铁钟声音清纯,余音久绕,可传方圆三至五公里。

此钟原在延河对面的太和山道观中,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处把它移置于此,作为报警之用。

1938年,日本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曾被敲响,为保卫延安做出过特殊贡献。

[在中轴线上对延安城全貌的介绍]:钟亭旁的这个位置处于延安的中轴线,视野开阔,是观览延安全景的最佳位置。

因此,游客们普遍形成了“不上宝塔山就等于没到延安”的共识。

现在我简要介绍一下延安的基本情况。

延安位于陕西北部,距西安350多公里,总面积37037平方公里,下辖13个县区,总人口210万。

延安海拔800-1800米,平均海拔为1200米。

延安土地资源丰富,宜于农、林、牧业,延安的小米、苹果、红枣与羊肉都十分有名。

延安的工业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石油储量4.3亿吨,煤炭储量71亿吨,天然气储量33亿立方米。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以“两黄两圣”为主体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

“两黄”指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两圣”指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中国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有各类文化文物遗迹5808处,其中革命旧址35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

延安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是典型的丘陵峡谷城市,三山环抱、二水合流是延安的市区特点。

大家顺着我的手势看,延安的三山是指东北的清凉山,西面的凤凰山和东南的宝塔山。

二水是指延河与南川河,南川河由南向北,两河在宝塔山脚汇合,东折流经延长县,注入黄河。

所以人们称延安城是“襟三山带两河”。

清凉山在古代就非常有名,山上有著名的万佛寺石窟、太和山道观,可以说它是佛道合一的名山。

清凉山也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祥地,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新华通讯社、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等新闻单位的所在地。

当时的清凉山承担着“新闻山”的功能,把革命真理源源不断地传送全国各地。

陈毅元帅有诗云:“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

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道出了清凉山的重要地位。

清凉山就是中国革命的智慧之山,它给中国革命输送了丰富的思想与营养。

如今,清凉山麓建有延安新闻纪念馆,是我国唯一的一座革命旧址纪念馆,也是我国唯一的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

清凉山向北,是延安的北郊,那里遍布着延安的革命旧址。

由南向北依次有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还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一号工程——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城北郊也是延安著名的“文教川”。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大学——延安大学就在杨家岭,前些年中央组织部新建的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就在枣园村。

此外,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延安中学、延安市委党校、延安卫校等大中专院校也在这一带。

凤凰山远看就像凤凰展翅欲飞的样子,故而得名。

但从凤凰山的地理构造上看,它更像一位慈祥的老者,把大半个延安城揽在自己的怀抱中,为这里的黎民百姓遮风挡雨。

凤凰山上土城墙遗址依稀可见,城墙从凤凰山南端的土梁起在今南门坡地段与石砌城墙相连,经南川河、延河一直到现在的西沟,与凤凰山北端的那道土梁相连,构成了古代的延安府城。

陕甘宁边区时期,这里还有较完整的城墙,后来逐渐被拆除了。

当初的延安城只有两条街道,中间的这条叫二道街,现在商厦林立,热闹非凡,是繁华的商业中心。

二道街有著名的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的旧址。

抗大与黄埔军校并称为现代中国两所最伟大的军事院校。

中心街有陕西省地市级城市中仅有的两家四星级饭店——“延安宾馆”与“延安旅游大厦”,延安的许多重要接待都在那里。

前些年,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来延时就下榻在“延安宾馆”。

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城,延安老城变成一片瓦砾。

但短短的几个月之后,延安军民硬是用镢头在各个山脚挖出了一排排整齐的土窑洞,使延安成为名副其实的“窑洞之城”。

那时的延安,物质上虽然贫穷,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无比丰富,充满激情与活力,到处是歌的海洋。

每到夜幕降临,延安土窑洞里的煤油灯光,就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好看,当时在文人的眼睛里,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凤凰山麓有凤凰山革命旧址,是1937年1月13日毛主席进入延安后的第一个落脚点。

凤凰山麓有个浅沟,沟口下面的三角地带是现在的延安育才学校。

它的前身很有名,是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成立于1938年,有“马背上的摇篮”之称,后几经分合成为北京、西安、延安三所同名的育才学校。

延河发源于榆林市靖边县天赐湾乡的周山,全长286.9公里,在延安市域的流经长度达62公里。

历史上的延河,曾经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也叫“清水”。

党中央到达延安时,延河还碧波荡漾,城中居民多取河水饮用。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和八路军战士经常在延河边散步,操练习武,读书学习,思考问题。

延河养育了中国革命,成为当之无愧的革命母亲河。

因此,延河虽然在自然形态上列不到著名河流的名录当中,但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我们看到的延河,它由北而来,在宝塔山下拐了一个近乎直角的弯度,然后流向东方,注入黄河,汇入大海,似乎昭示着这里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果然,历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选择延安是正确的,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大家看到,横跨延河、沟通延安东西的大桥,就是延河大桥。

延河大桥建于1959年,为空腹式三洞结构,是我国第二座“空腹式”石拱大桥,桥身总长114米,高13米。

大桥的平面、延河水的纵线和宝塔山的几何隆起,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空间序列和分割比例,是一个经典的美学造型。

它们的组合已经成为延安的名片,成为延安的标志和象征。

每当人们在荧屏上、画面上看到宝塔山和延河大桥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曾经辉煌的延安往事。

过了延河大桥便是东关。

东关是延安的商贸工业中心,那里有延安最大的汽车站——东关汽车站,还有热电厂、供电局、电信公司等企业。

以前的东关民用机场,如今扩建成“百米大道”,目前是延安城中最宽敞、最漂亮的街道。

1936年12月17日,周恩来等就是在这里登机前往西安帮助解决“西安事变”的;1945年8月,毛泽东也是在这里乘飞机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著名散文家方纪先生的《挥手之间》就详细描写了当时的场面。

现在的飞机场已经迁至东二十里铺。

大家注意到,东关的楼房不是太高,这主要是从飞机升降安全的角度考虑设计的。

据悉机场下一步将搬迁至南泥湾附近的山塬上,届时机场一带将进行大规模地开发。

距延安城东5公里处的桥儿沟,就是东面有教堂的那个山沟,是著名的鲁迅艺术学院及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旧址。

当年的延安鲁艺培养了一大批文艺骨干,被称为“新文艺的圣殿”,桥儿沟对新中国文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延安东川有著名的210国道,可直达内蒙古的包头市。

革命烈士谢子长的家乡子长县、中国大陆上第一口油井所在地延长县,著名作家路遥的家乡延川县,均在延安的东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