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最新真题)

合集下载

【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核心提示]1.一个特性:客观实在性。

2.两对关系:运动与物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3.四个概念:物质、运动、静止、规律。

[必背术语]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3.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4.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客观规律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答案:①人的意识②客观实在③客观实在性④物质的⑤客观物质性⑥社会⑦变化和过程⑧固有的根本属性⑨承担者⑩无条件⑪永恒⑫有条件⑬暂时,⑭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⑮固有⑯本质⑰人的意志⑱创造⑲固有的规律⑳客观规律○21利用核心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1.世界是物质的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概念提示 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弄清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论界限。

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命题点世界的物质性【预测题型:选择题】(2014·课标Ⅱ·20)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

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

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考点透析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共页教学课件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考点透析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共页教学课件

考试要点: 选择题,运动和物质、运动和静止的区别与联系。 问答题,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角度分析材料。
(答案要点:①运动的角度;②相对静止的角度;③两者 的统一。) 注意:不能混淆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和物质的固 有属性(运动);区分和理解“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辩证法)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相对主 义)
把人的认识当做改造自然的出发点,犯了唯心主义的
错误,④说法错误。故选C。 73、最好的与最坏的创造了历史,平庸之辈则繁衍了种族。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 45、爱对了人固然是运气,若是爱错了,那也叫青春。——独木舟 8.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 导读: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励志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7.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73、最好的与最坏的创造了历史,平庸之辈则繁衍了种族。 8.南方地区水能的开发,三峡工程 5.环境保护部分: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的危害和来源,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原则,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 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检测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7、让我们享受人生的滋味吧,如果我们感受得越多,我们就会生活得越长久。——法朗士 21、什么叫做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菲里浦斯
▪ 例题:
1.(2019.广州调研)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 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 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 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这一论断的方法论要求是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2014年是达尔文诞辰205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嫦娥三号等。

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3.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蔬菜,根据海拔高度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4.2013年4月3日,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由其主持的AMS(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在历时18年实验,已经发现超过40万个正电子,这些正电子有可能来自于脉冲星或者人类一直寻找的暗物质。

这一研究成果,进一步佐证了( )①世界统一于物质②构成世界的物质成分是一样的③客观世界的多样性④物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6.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知能评估(解析版,含2020年最新模拟题) 新人教版必修4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知能评估(解析版,含2020年最新模拟题)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20年潍坊模拟)地壳的剧烈运动会带来巨大破坏,2020年4月14日发生的青海玉树地震再次引起人们对地震的高度关注。

据此回答1~2题。

1.地壳的变化“出人意料”,体现出( )①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③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④意识对物质的存在和变化不会产生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一方面物质具有客观性,同时,意识具有能动性,指导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改造,故④观点错误。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选出A项。

答案:A2.地震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实实在在地作用于人类生活。

关于“客观实在”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人们抽象出来的一切现象D.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的属性和本质解析:客观实在性体现的是万事万物的共同的属性和本质,ABC三项观点均错误。

D项观点正确。

答案:D3.生物进化论指出:现代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马克思主义又进一步揭示,劳动在由古猿向人的进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这说明( )A.生物的祖先是非生物B.没有人自然界依然存在,没有自然界人也能产生C.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解析:材料揭示了人类产生的客观性。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故选D项。

AB两项观点不正确,C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D4.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句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A.对症下药,因地制宜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C.江山易改,本性难移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解析:题干中的诗句揭示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项符合题意。

A项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D两项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答案:B5.当布鲁诺因传播“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地球的转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由此可以得出①②④要选。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和 生理活动: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 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影响人的 身心健康和行为表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意识能够指 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影响实践的 结果和方向
意识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创造 性,能够创造出新的概念、思想 和文化成果
04
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推动人类认 识和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05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起 点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具有具体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真理具有条件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真理具有可变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认识世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人们去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正确性,因为实践是主观见 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实践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高三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总复习 新人教版

高三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总复习 新人教版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总复习新人教版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正确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②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正确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1.正确理解和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先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

(2)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①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

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

②二者是有区别的。

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自身的个别属性。

③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④我们既不能用物质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从而否认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

2020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生活和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共33张PPT)

2020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生活和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共33张PPT)
• A.规律在一定条件下是可C以被人们认识 的
• B.规律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C.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 D.顺应自然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 谐相处
• 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 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
幼儿园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保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 学的观点。
(随堂检测)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 中“客观实在”是( ) A.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20XX年宣传部长个人述职述廉报告总 结 我于1998年底调来任县委常委,xx年12月至今 任县委 宣传部 长,分管 宣传思 想工作 、 宣教战线和交通工作。我能坚持加强 学习和 修养,不 断强化 宗旨观 念和公 仆意识,服
务中心做好本职工作,做到勤政廉政,分 管工作 都取得 了一定 的新成 绩。 一、注重学习,不断的加强自身建设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1.(2019·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 考)2018年9月18日17时,台风“山竹”已造成广东、 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省(区)近300万人受灾,5人 死亡,1人失踪,160.1万人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据 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台风“山竹”还造成5省 (区)的1 200余间房屋倒塌,800余间严重损坏,近3 500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74.4千公顷,其中

高考政治 (必修ⅳ)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政治 (必修ⅳ)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 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 意识现象。
13
2.哲学的运动概念 (1)哲学的运动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这 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 动的唯心主义。
9
考点1 哲学的物质概念和运动概念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哲学的物质概念。哲学上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 观实在性。
(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 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19
3.古希腊诡辩论者提出“飞矢不动”,指出飞行着的箭在 飞行轨道上的每一个点上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飞行的箭是不动
的。该观点( ) 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绝对运动
而否认相对静止 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的表现 ④把相 对静止绝对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割裂了运动与 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②与题意不符,①③④ 符合题意。 [答案]D
[尝试解题]D 【指点迷津】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 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制定、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28
[解析]荀子的话说明天地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 好恶而改变,D 项符合题意。A 项强调世界的本原,B 项强调 自然界的产生,与荀子的话不一致。C 项体现的是唯心主义观 点,应排除。

(完整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一)含答案

(完整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一)含答案

C.②④
D.①②
A.运动
B.客观存在性
C.客观实在性
D.规律性
9.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2. 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发生
18.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的观点
第1页共3页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to only one thing at a time
13.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两寓言反映同一哲理是
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5.“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客观实在
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4.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A.运动是相对的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静止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变害为利。”这个观点
12.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因为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4 探索世界的本质精品学案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4 探索世界的本质精品学案

2020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4 探索世界的本质(必修4)【高考目标定位】考点点击热点提醒1 自然界的物质性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4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5 规律的概念6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 自然界是客观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2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60年的辉煌成就,进一步证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3 结合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等问题,说明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础知识梳理】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

(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①区别:A、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②联系:A、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B、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020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共 46张PPT)课件

2020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共 46张PPT)课件
解析:相对于10年前的你,你仍然作为“你”而存 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因为任何事物都 存在相对静止(根本性质一定时期不变)。
F
解析:这一表述混淆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客观 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 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 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 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 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 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 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
试做2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 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 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 的美人。”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C( )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有时候客观存在的事物就是客观实在的事物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 解质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朱自 清A.对①荷②花B的.①描③写都C是.②对④客观D存.③在④的荷花的反映,这一反映 受制于作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②④符合题意;客观存在 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形式的差异性,①说法错误;③表述错 误,客观存在的事物有时可能指向的是精神的东西(例如某 些人充满了对邪恶势力的仇恨,这是外人无法直接改变的),
侧重点 ▲2.认识运动 把握规

①物质与运动、运动与
静止的关系(b);②规律
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
要求(c);③人能认识和
利用规律(b)
28 29 28 27
26 27
重点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规律的客观性、普遍 性及其要求(c);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b)

2020版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四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020版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四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运动是宇宙间的一切事 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③运动是物质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④没有 不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不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 C。②选项表述的是运动的定义,与题意不符。③选项 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题目中,有关专家指 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这告诉我们运 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 质不存在。故①④选项入选。选 C。
命题点二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武汉是汇聚南腔北调的大都
市,由于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学校教学用语的影响,许多武汉孩子更喜 欢说普通话。但是,武汉方言仍然富有生命力。近几年涌现出的许多 新词“搞人”“掉得大”“装精”,都带有浓郁的武汉特色。从哲学的角度 看,武汉方言的变化体现出( )
②本质的: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规律通过 各种现象表现出来,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能够被人的 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质无法被直接感知,人们可以运用抽象思维 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必然的、稳定的:是说规律不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偶然建立起来 的联系,而是必然发生的、确定不移的和相对稳定的联系。
易错点 对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理解错误 易错典例 (2018·安徽省淮南市高三二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在改革开放 40 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 70 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 97 年 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 170 多年的历史进 程中得来的,是在中华文明 5 000 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从唯物 论角度看,该论述( )

2020届高考政治人教一轮课件:必修4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2020届高考政治人教一轮课件:必修4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必修4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真题体验·学情自诊
考点扫描·分层突破
-9-
考点一
考点二
哲学的物质、运动概念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是什么——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 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 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 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普遍 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 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 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

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

客观 性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 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题规范 选A。“新常态”中“新”体现绝对运动,“常态”体现“相对
静止”,①当选;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速度、结构、动力都
是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体现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②符合
必修4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真题体验·学情自诊
考点扫描·分层突破
-8-
12345
答案 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 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 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 解析 要求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说 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现象。 “成功”的原因一定是正确地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 结合,而“失败”的原因一定是没有将两者正确结合。分清“成功”与 “失败”两个角度,正确运用哲学原理,就可以较容易地组织起完整的 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
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
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回答下面两题: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区 别
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 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客观实 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 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 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看不 见、摸不着的
有生有灭
①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 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
联 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 系 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物 主体载体 运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

动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错误
根本属性
存在方式
命题角度1 物质与运动 明朝诗人钱宰在《拟古》中
写道:“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 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 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 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 间,少壮须努力!”下列与诗中 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展示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哲学的物质 概念:自然界的物 质性;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
知识概览
2.哲学的运动
概念:运动和物质
的关系;绝对运动 物
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 规律: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 普遍性。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运动和物质、 静止的关系
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 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 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 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 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 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 在方式
“银幕上人物几 秒钟的静止实际上 是由放映机播放的 数十张胶片上相同 的画面形成的”, 说明静止是运动的 特殊状态,排除B、 C、D三项,A项符 合题意。
(3)人们所改变的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是物质。 上述观点混淆了这两个概念。
【2014上海卷】►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 实在性”是指 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质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命题角度1 世界是物质的 康德在其撰写的《宇宙发展
②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误区警示】物质是可以被创造和改变的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
(2)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 创造出许多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
①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②根本属性:运动性——相对于其他属性而言,是最根
本的。 ③其他属性:
可知性——物质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世界上没有 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永恒性——物质不生不灭,以不同的具体形态存在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具体的物质形态
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是指具有特定性质、确定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形态的具体事物
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一些原来只 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这提醒我们 ①改造自然应当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②改造自然必须认识、尊重和保护自然 ③要重视意识对人们改造自然的决定作用 ④要看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具有相对性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信息警示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 规律办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①②正确;③说法 错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④与题意无关。

美国斯坦福大学制 造出双极量子费米 子气体,体现了A。 B错误,物质的唯 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性;C错误,物质 的根本属性没有改 变;D错误,人们 不可以改变或创造 物质。
2、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 发展的,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根本前提是 承认自然的客观性,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联系实际】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主要是: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 们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方法论意义】 承认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否定人 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
按客观规 律办事
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
不依赖于人 的意识, 并能 为人的意识 所反映的客 观实在
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无论人们 是否感受到或者是否承认它的存在, 它都客观的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 所认识。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3、静止的含义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 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 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 特殊的运动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哲学上所讲的运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
含 动,是指宇宙间 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
区义 别
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 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特 征
运永恒动的是、无绝条对件的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 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 止的统一;
联系 ②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 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史概论》中指出,给我物质,我 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一观 点( ) A.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的,世界统一于物质 B.否认了意识现象的存在,陷
入“一元论”的泥潭 C.认为意识能够创造物质,是
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了自然界的物质性,把
宇宙看成是意识的产物
“给我物质,我就 用它造出一个宇宙 来”,表明物质是 形成宇宙万物的基 础,世界统一于物 质,属于唯物主义 观点,A正确。B、 C、D是对题干中康 德观点的错误理解。
运动的特征: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或承担者,脱离
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可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
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 点。
【特别提示】正确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 运动的原因也在于物质自身,在于物质内部存在的矛盾。 运动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于物质的。 (2)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 限性等许多属性,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中,运动属性 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3)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 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 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 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 在方式。
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 于它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是物质的 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 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
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注意】反对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
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注: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不同表述: ①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世界统一于物质;④世界是物质的。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 (2015天津文综)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 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 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 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 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哲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克服 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内 涵
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 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
在,它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它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
是第一性的东西
而言,具有真实性
外 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即客 区 延 观物质世界 别 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具有
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 包括意识现象;不仅指客 观世界,而且指主观世界
③承认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误区警示】运动和静止是物质的两种存在方式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
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离 开运动,物质就无法存在。
(2)静止只是运动的一种状态,它并非绝对 不动,只是相对于其他参照系而言,它没有发生特 殊运动或者在某一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