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80例
中药对女性月经不调的疗效

中药对女性月经不调的疗效月经不调是指女性月经周期的异常变化或月经量的异常增减。
这是许多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她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被广泛用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的症状和原因。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治疗女性月经不调中的疗效。
一、中药调理月经周期中药在调理女性月经不调中具有独特的疗效。
根据中医理论,月经不调主要是由于气血失调、气虚血瘀、肝郁脾虚等原因所致。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肝理气、养血滋阴等功效,有效地修复和调节月经周期。
1. 舒肝理气中药中常用的舒肝理气的药物包括柴胡、枳壳、香附等。
这些药物能够舒缓肝气郁结,舒展经络,调理肝气,从而改善月经不调引起的情绪波动、胸闷、乳房胀痛等症状。
2. 养血滋阴治疗月经不调中,养血滋阴是中药常用的调理方法。
常用的养血滋阴的药物包括当归、白芍、生地黄等。
这些药物可以滋养肝肾,调节内分泌,改善月经不调引起的虚弱疲劳、面色苍白等症状。
3. 调理气血补气养血是中药调理月经不调的重要方法。
中药中常用的调理气血的药物包括熟地、党参、黄芪等。
这些药物可以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修复和调理气血功能,达到调节月经周期的效果。
二、中药调节月经量不少女性在经期出现月经量过少或过多的情况,这也是月经不调的一种表现。
中药在调节月经量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1. 调节月经过少月经过少常见于气血不足,中医中常用的药物如当归、熟地黄等有补血的功效。
同时,可以结合调理气血的药物如黄芪、党参等,加强体质,提高机体对气血的吸收,增加月经量。
2. 调节月经过多月经过多常见于气血瘀滞,中医中常用的药物如川芎、穿山补等有活血的功效。
这些药物可以调理气血,改善经血淤滞引起的月经过多症状。
三、中药改善月经不适除了调理月经周期和月经量,中药还可以改善月经不适的症状,如经痛、经前综合症等。
对于经痛的症状,中医中常用的药物如红花、延胡索等有活血化淤的功效,可以缓解痛经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纯正中医药一周治愈月经失调

纯正中医药一周治愈月经失调
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沈老师按:黄家戍跟我学了一年中医,悟性较高,刻苦钻研中医,加上老师把关好方向方法,他很快上路,诊治许多疑难杂症竟效如桴鼓。
这也说明,中医只要跟对师父,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快速成才的。
患者家庭不幸,命运多舛。
早年生活艰辛,每起早贪黑忙于家庭内外之事,生活拮据,较常人多尝人间疾苦。
形势之所迫,巾帼亦自强!然劳苦每加于身,久则体不堪其累。
然乎!黎民见疾难,中华有歧黄。
患者经好友举荐,前来问药。
刻诊如下:
43岁,最近几年月经不分周期,不定时来,一个月来好几次。
红色,一点点,无血块,体瘦,以往多熬夜,纳食不佳。
中医辩证:脾虚,气血有亏。
中医治法:健脾,滋养气血。
中医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茯苓、炙甘草、川芎、白术、当归、生地、白芍、丹参、女贞子、栀子、淮山等等
配一个星期的药,服几剂,量增多到正常,身体也舒服了,纳食也香。
后面也介绍了几个相同病症的人。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重视妇科的是唐朝名医孙思邈,很是高见。
一个优秀的中医应该擅长妇科。
因为妇女孕育人类,妇女健康,人类才会健康。
而且,阴平则家平以致天下太平。
我行医多治妇女,是以妇科见长。
我可能所遇都是轻症,根本疗效约百分之九十,少有不能治。
妇科疾病别担心,纯正中医照顾你。
本医案方药、针灸须在中医指导下加减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 END ·。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80例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80例的疗效观察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中医辩证分为脾虚不摄证、肾气不固证、肝经郁热证的月经先期,阳虚寒凝证、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的月经后期,肝气郁滞证、肾气虚弱证的月经先后无定期,给予辩证治疗。
结果80例入组患者中,显效54例、有效25例、無效1例,总有效率98.75%;治疗后28d,入组患者的HAMA、HAMD、SAS、SDS评分HAMA、HAMD、SAS、SDS(13.4±1.9、12.4±2.2、42.9±5.8、43.4±8.3)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中医辩证治疗月经不调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且能够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标签:月经不调;中医辨证;负面情绪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疾病,主要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其病机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时也需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1]。
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符合月经不调的中医诊断,年龄35~47岁,平均(41.7±6.2)岁。
收住院后给予辩证治疗。
1.2辨证及治疗方法1.2.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d以上,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①脾虚不摄证:表现为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体倦、食少便溏,给予补中益气丸或人参归脾丸治疗;②肾气不固证:表现为经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给予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治疗;③肝经郁热证:表现为经量或多或少、色或紫或红、或有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烦躁易怒,给予加味逍遥丸治疗;1.2.2月经后期月经周期推迟7d以上,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①阳虚寒凝证:表现为量少色暗、或有血块、小腹冷痛、喜温,给予少腹逐瘀丸或艾附暖宫丸治疗;②气血亏虚证:表现为经量少色淡、面色萎黄、皮肤不泽,给予八珍益母丸或十全大补丸治疗;③气滞血瘀证:表现为量少色暗、夹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给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
月经不调的中医外治妙法

月经不调的中医外治妙法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失去正常规律性,期、量、色、质等发生异常变化,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量多、月经量少等,是一组月经异常的总称。
中华民间中医网收集整理了实效经典外治妙法69首,以供临床参考选用。
(一)中药外治妙法1.通经散(1)处方:桃仁、红花、当归、香附、肉桂、白芍、吴茱萸、小茴香、郁金、枳壳、乌药、五灵脂、香砂仁、蒲黄、熟地黄各等份。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为细末,储瓶备用。
用时取药散适量,以酒调和成裔状,敷于脐中,外盖纱布,以胶布固定,2日1换。
2.化经散(1)处方:当_30 g,川芎16 g,白芍、五灵脂、延胡索(醋浸)、肉苁蓉、苍术、白术、乌药、小茴香、陈皮、半夏、白芷各9 g,柴胡6 g,黄连、吴茱萸各3 g。
月经先期者加黄芩、丹参、地骨皮各6 g;月经后期者加肉桂、干姜、艾叶各6 g;干血痨者加桃仁、红花、大黄、生姜、大枣(血瘕者再加马鞭草)各6 g。
(2)方法:将上药烘干,研为细末,过筛,装瓶备用。
治疗时取药粉适量,用醋或酒调成膏,纱布包裹后敷于神阙、丹田,外敷塑料薄膜,以纱布、胶布固定,再加热熨,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
3.香药散(1)处方:乳香、没药、白芍、牛膝、丹参、山楂、广木香、红花各15 g,冰片 1 g(2)方法:以上方药除冰片外,均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再将冰片末调人重研一遍,装瓶备用。
治疗时取药末20 g,用适量生姜汁或黄酒调为稠膏,敷于神阙及子宫,上置塑料薄膜,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 日换药1次。
连用至月经干净,3个月为1个疗程。
4.归红散(1)处方:当归30g,红花、川芎、月季花各15 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为细末,储瓶备用。
每取适量药散,用茶叶水调和成膏,于月经来潮前一日敷于胳中,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连敷5—7日,至月经千净为止。
5.温经散(1)处方:鹿茸3 g,当归9 g,白芍5 g,肉桂、红花、川芎、干姜各6g(2)方法:将各药混合,共研为细末,储瓶备用。
中药学论文 中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处方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中山市中医院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处方分析二级学院中药学院专业中药学(中药分析与鉴定方向)班级2011级(3)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5年4月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年月日目录摘要............................................. I-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 (1)2资料与方法 (1)2.1资料来源与选择条件 (2)2.2处理方法 (2)3结果与分析 (2)3.1月经不调患者的年龄分布统计结果与分析 (2)3.2处方中多频使用中药统计结果与配伍分析 (3)3.3处方中多频使用中药分类统计结果与分析 (5)3.4月经不调的基本临床诊断症型统计结果与分析 (6)4讨论 (16)4.1月经不调患者的年龄组成讨论 (16)4.2月经不调常用药物的讨论 (16)4.3对月经不调的临床诊断和症型统计进行讨论 (18)4.4月经不调的用药总结 (18)参考文献 (19)综述 (21)致谢 (29)中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处方分析摘要:目的通过统计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门诊处方的用药情况,探讨用药规律,对各常见中药、中药类型、药对进行药性、药理、配伍等系统分析,为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市中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两个月妇产病区门诊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门诊处方,对单味药使用频率、中药类型、辨证分型药物配伍等用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处方中最多使用的四种中草药分别是当归、熟地、党参、丹参。
其中药类型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居多。
结论本院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施治,针对脏腑经络对症用药,临床应用与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关系密切。
中医草药治疗月经不调调理女性生理周期的秘诀

中医草药治疗月经不调调理女性生理周期的秘诀女性的生理周期是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不仅与身体的健康状况相关,还与生殖能力息息相关。
然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导致月经不调的问题频繁出现,给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很大负担。
而中医草药作为传统的调理方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月经不调的秘方。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医草药治疗月经不调的秘诀,并为您提供一些常用的中草药配方。
一、月经不调的原因及危害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异常、经期和经血性状等出现变化,表现为月经提前、推后、间隔时间不确定或不规律,经血过多或过少等。
常见的月经不调类型有经期延长、经期提前、经量过多、经量过少等。
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包括生活压力大、情绪波动、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等。
月经不调不仅会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贫血、不孕等严重后果。
二、中医草药调理月经不调的原理中医草药治疗月经不调主要基于中医理论中的“调气补血”的观点,通过调理女性体内的气血平衡,达到调理月经不调的目的。
中医草药可以分为药食同源的中草药和纯中药两类。
药食同源的中草药主要是一些常见的食材,如红糖、山药、黄豆等,通过煮汤或熬粥的方式食用,具有收敛补血的作用。
纯中药则是以中草药为原材料,制成汤剂或片剂,通过口服或外用的方式起到调理月经不调的作用。
三、常用的中草药配方1.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传统的经典方剂,主要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和川芎组成。
它具有补血养血、调理气血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
煎服四物汤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的症状,调理女性生理周期。
2.益母草汤益母草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方剂,主要由益母草、木瓜、川芎、当归等中草药组成。
它具有活血行气、调理经络、平衡内分泌的作用,适用于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等月经不调情况。
3.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一种具有温补活血作用的养生汤品。
主要由当归、生姜、羊肉等食材组成,具有暖宫补血、活血调经的作用。
适用于寒凉性体质或经期推后、经量过少的女性。
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激素治疗月经不调60例临床观察

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激素治疗月经不调6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对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激素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月经不调患者60例,收治时间均在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经过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给予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激素治疗(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好转概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激素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实施。
【关键词】中药周期疗法;激素;月经不调;临床疗效月经不调在妇科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月经周期紊乱或月经量异常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同时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及其余全身症状[1]。
月经情况是对女性生殖系统是否健康的主要反映,长时间月经不调极易对患者的容貌产生影响,同时可引发患者的生殖系统出现炎症,使患者出现早衰症状,严重可导致不孕等,因此临床中需给予月经不调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将疾病危害降至最低。
我院为探究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激素对月经不调的应用效果,特选取60例月经不调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见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对我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60例(2014.3-2015.8)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
对照组:3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29.78±4.04)岁;平均病程为(1.93±0.31)年;其中包括9例月经提前患者,14例月经推迟患者,4例月经量过少患者及3例月经量过多患者。
研究组:3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30.08±4.72)岁;平均病程为(2.01±0.62)年;其中包括8例月经提前患者,15例月经推迟患者,4例月经量过少患者及3例月经量过多患者。
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月经不调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统计学不具有意义。
中药调周疗法治疗月经不调经验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第14卷第4期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以猝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蹇涩流涎、偏身麻木为主症,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
笔者2009年1月~2011年1月采用药物治疗及针刺结合治疗脑梗死7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观察患者为陕西省洋县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71例,男34例,女37例;年龄52~73岁;病程2个月~12年。
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诊断要点》[1]的脑梗死恢复期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中风,并排除其它疾病所导致的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蹇涩流涎、偏身麻木见症患者。
1.2剔除标准依从性不良者;中途退出临床观察者;不能按时复查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者。
2治疗方法2.1药物治疗①西药:予丹参注射液20ml、维脑路通5mg/d、尼莫地平10mg/d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口服阿斯匹林片、维生素C、维生素E片剂,每日各1片。
②中药:予口服补阳还五汤。
药物组成:生黄芪120g,当归9g,川芎9g,赤芍6g,地龙6g,红花6g,桃仁6g,乳香3g,没药3g。
随证加减(用量根据症状轻重决定):肝阳上亢者加天麻、代赭石、夏枯草;阴虚者加墨旱莲、麦冬、太子参;血虚者加熟地黄、阿胶。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2.2针刺治疗近端选穴(患侧):上廉泉、金津、玉液、地仓、颊车。
远端选穴(患侧):百会、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风痰盛者,加太冲、丰隆,肝阳上亢加太冲。
刺法:上廉泉向舌根方向刺入,不留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其它穴位留针30min;足三里穴用补法,太冲穴用泻法,早晚各治疗1次。
以上治疗8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自拟)优:语言表达准确,可单独行走,上肢可抬高过头,生活能够自理,感觉无异常者;良:语言表达较清楚,可单独行走,上肢可抬高但不能过头,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四肢偶有不适感觉但不明显者;好转:言语表达欠准确,但尚可表达大概意思,四肢肌力增强但功能恢复欠佳,生活仍需别人照顾者;差: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中医医案——月经不调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滋阴益肾法为主治愈月经不调两例病案一:董某,30岁。
初诊:1984年9月7日。
主诉及病史:月经错乱,净后10天复转,于7月28日至今持续淋沥未净,腰酸腹胀,更衣难下。
诊查:情绪烦躁,脉象弦细,舌质偏绛艳红。
辨证:证属阴虚内热,经夙失调。
治法:治用三黄忍冬藤汤化裁。
处方:制军炭10g 黄芩炭6g 川柏炭6g 忍冬藤炭12g 生地榆10g 丹皮9g 茜草9g 当归炭6g 木贼草9g 炒贯众10g 马齿苋10g二诊:9月12日药后经量反增多,色转鲜红,腰酸腹胀有改善,脉细缓,舌质偏绛,改用生地龙牡汤。
处方:炒生地15g 煅牡蛎30g 煅龙骨15g 旱莲草10g 黄芩炭6g 荆芥炭6g 川断炭10g 狗脊炭10g 冬桑叶12g三诊:9月19日经淋已净,仅感口干咽燥,腰脊酸楚,夜寐不酣,肢软头晕,舌质偏绛干燥,脉细,改用养阴生津补肾调冲。
处方:制玉竹10g 制首乌10g 制黄精10g 怀山药12g 桑寄生10g 炒杜仲10g 川石斛10g 炒知母9g 潼疾藜12g四诊:9月28日。
前用养阴生津补肾法,诸恙大有好转,食欲正常,夜寐已安,口干咽燥已除,脉细,舌质润。
前方药继服,以防复发。
病案二:汪某,32岁。
初诊:1984年4月18日。
主诉及病史:月经先期,半月一行已年余,量多如崩,色鲜红,夹有血块,伴腰酸、带多、头晕。
经子宫内膜诊刮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诊查:脉弦细,舌质红绛。
辨证、治法:为肾阴亏损,冲任失固。
治用补肾固摄。
处方:炒生地20g 陈萸肉12g 川断炭9g 煅牡蛎30g 煅龙骨15g 旱莲草13g 炙龟板30g 狗脊炭9g 制黄精12g二诊:前投养阴补肾之剂,经期推迟4天,血量减少,5天净。
惟觉潮热、头晕、腰酸,舌脉如前,治宜秦艽鳖甲汤。
处方:地骨皮12g 炒知母9g 陈青蒿9g 柴胡9g 天花粉9g 川秦艽9g 茯神12g 当归9g 大生地12g三诊:经期已转正,潮热已退,脉细缓,舌质红,拟原方继进,善后之治。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过少98例的临床疗效

1.1 一般 资料 选择 2010年 6月至 2011年 2月 于河 北联 合 大 学
附属 医 院 中医科 门诊 就 诊 的 98例 月 经 过 少 患 者 为 研 究 对 象 ,并 按 照人 院顺 序 随机 分 为研究 组 ( 一50)和 对 照组 ( 一48)。本 组 患 者 年 龄 为 24~ 43岁 ,平 均 为 33.8岁 ;病 程 为 3~ 48个 月 ;有 人 工 终 止 妊 娠 术 史 患 者 为 9例 ,有 避 孕 药物 使 用 史 为 17例 。纳 入 标 准 :确 诊 月 经过 少 ,有 性 生活 史 。排 除标 准 :妊 娠 、精 神疾 病 、 严 重原 发性 心 、脑 血管 疾病 ,对 多种 药物 有变 态 反应 史 及 不 能按 规定 完成 疗 程 (本 研 究 遵循 的 程序 符 合 本 院 人 体试 验 委员 会 所 制 定 的 伦理 学 标 准 ,得 到该 委 员 会 批 准 ,分组 征得 受试 对 象本 人 的知情 同意 ,并 与 之签 署 临床研 究 知情 同 意 书)。两 组 患 者 年 龄 、病 程 、症 状 等 方 面 比较 ,差异 无统 计学 意 义 (P>0.05)。 1.2 方 法 1.2.1 诊 断标 准 月 经过少 诊 断标 准 ]:① 月经 周 期 正 常 ,为 (28~35)d,月 经量 明显 减少 (<30 mL),甚 至 点滴 即止 ;②月 经 期 < 2 d;③ 症 状 持 续 > 3个 月 经 周 期 。 1.2.2 治疗 方 法 研究 组接 受 中药周 期疗 法 治 疗 ,持 续 3个 月 经 周 期 。其 具 体 分 期 及 治 疗 方 法 如 下 。 将 1个 月 经周 期 (28 d)分 为 4期 ,经后 期 :即卵 泡期 ,月 经 周 期 第 5~14天 ,采用 当归 地黄 饮加 减 (当归 、熟 地 、山 茱 萸 、山 药 、杜 仲 、牛 膝 )治 疗 ,0.5剂 /次 ×2次 /d×
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药方 月经不调中药治疗处方

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药方月经不调中药治疗处方我国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更讲究标本兼治,对于像月经不调这种容易受影响的疾病最适合用中医方法来治疗了,那么中医是怎样治疗月经不调的呢?整理了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药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脾肾气虚型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冷坠,纳呆便溏,夜尿多。
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无力,尺脉弱。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调经。
方药:举元煎合归肾丸加减。
党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熟地20克,川续断15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20克,艾叶10克,首乌30克,当归12克。
方解:本方用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熟地、补骨脂、菟丝子、川续断补肾,艾叶温经止血调经,首乌、当归养血调经,炙甘草调和诸药。
痰湿型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质粘腻。
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燥湿调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加减。
法夏15克,陈皮6克,茯苓2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胆南星12克,香附12克,枳壳12克,当归12克,川芎9克。
方解:本方用法夏、陈皮、茯苓化痰燥湿,和胃健脾,苍术、白术燥湿。
腔脾,胆南星燥湿化痰,香附、枳壳理气行滞,当归、川芎活血调经。
湿热型主证: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暗红,量或多或少,质粘腻,可有臭秽,平时带下量多,色黄白,小腹疼痛,胸闷呕恶,口腻纳呆,小便黄短,大便烂,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调经。
方药:四妙散加减。
黄柏10克,苍术10克,薏苡仁30克,绵茵陈15克,赤芍15克,丹皮12克,香附12克,车前子15克,败酱草20克,银花藤20克。
方解:方中用黄柏、绵茵陈、败酱草、银花藤清热解毒利湿,薏苡仁、车前子利水渗湿,苍术燥湿健脾,赤芍、丹皮清热凉血,香附理气调经。
中药汤剂联合雌孕激素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临床观察

•3436•光明中医2020 年11 月第35 卷第21 期CJGMCM November 2020. Vol 35.21中药汤剂联合雌孕激素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临床观察秦卫茹张丽萍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雌孕激素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一2019年10月确诊为 月经不调的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8例。
对照组(27例,1例脱落)给予雌孕激素周期疗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27例,1例脱落)给予中药汤剂水煎服,2组均治疗24 d。
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2.828,P=0.005 < 0.05)。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月经量证候积分、月经周期证候积分、总体中医证候积分更低(P<0.05)。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 E2、C D4 +、C D4/C D8 更高(P< 0.05), F S H、L H、C D3 +、C D8 +、IgA、I g G、IgM 更低(P< 0.05)。
结论中药汤剂联合雌孕激素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的效果较好,能调理月经周期,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改善内分泌调节功能、免疫功能,利于预后。
关键词:经乱;中药汤剂;月经不调;炎症因子;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中西医结合疗法doi:10. 3969/j.issn. 1003-8914.2020.21.046 文章编号:1003-8914(2020)-21-3436-03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可能与寒冷刺激、器质性病变或饮食不节、情绪波动等有关[1’2]。
西医认为月经不调的病因复杂,病理基础是雌激素代谢失调,故主张激素治疗,但其治疗效果往往并不稳定,尤其远期治疗效果特别差[3]。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属“经乱”范畴,通过历代中医家的深人研究,总结出可通过养血益气、通经血、补益肝肾、调冲任等方法纠正月经周期紊乱及经质异常[4]。
针灸理疗配合中药治疗女性月经紊乱80例

针灸理疗配合中药治疗女性月经紊乱80例李海松【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cupuncture therapy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woman's menstrual cycle disorder. Methods 80 cases with menstrual disorder patien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 data obtained using the chi-square test.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effective rate was 95%, and the control effectiveness 80%, P<0.01.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ale menstrual disorder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目的探讨针灸理疗结合中药治疗女性月经周期紊乱的疗效.方法月经紊乱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理疗结合中药治疗,所获数据采用2检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80%,且P<0.01.结论针灸理疗配合中药治疗女性月经紊乱效果明显高于中药治疗组.【期刊名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5(027)003【总页数】2页(P62-63)【关键词】针灸/治疗应用,理疗/治疗应用;中药/治疗应用;女性月经紊乱/治疗【作者】李海松【作者单位】定陶县人民医院,山东定陶 27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51;R27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给她们带来的压力也越大,使她们心理、生理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月经周期紊乱较常见[1]。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按周期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50例符合月经过少诊断的患者,分别按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四个阶段给予口服不同的方药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后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50例月经过少患者中痊愈40例(80%),好转7例(14%),未愈3例(6%),总有效率为94%。
结论: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过少优势显著,无远期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月经过少;中药周期疗法;四个阶段“月经过少”既是各类妇产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又是妇产科的常见疾病。
现代女性因精神压力过大,流产次数增多及各种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等因素,导致月经过少人数逐年上升。
该病进一步加剧,甚至可发展为闭经,不孕等病症。
月经为孕育之本,近年来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妇科门诊要求通过中药调理月经过少妇女明显增多。
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通过激素人工周期疗法,但该疗法副作用显而易见,远期并发症多,无法长期服用。
祖国医学治疗则通过辨证论治,依据患者个体化特征进行辨证用药,优势显著,为广大患者所认可。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0例月经过少患者为观察对象,年龄为22~40岁,平均年龄32.9岁;有生育史32例,其中有流产史15例,有口服避孕药史10例;无生育史18例,其中未婚有性生活史10例,无性生活8例;病程为6个月~3年,平均病程1.45年。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诊断标准:月经周期正常(28~35天),经量少于20mL,或行经天数少于2天,甚至点滴即净者。
1.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依从性好且随访有效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1)治疗期间妊娠者;2)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者;3)有生殖器官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结核,多囊卵巢综合征者;4)合并精神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者;5)无法完成治疗疗程者。
1.5 治疗方法按以下四个阶段给予口服不同的方药治疗,连续服用中药3个月经周期(依据患者个体情况的差异加减不超过三味药):行经期:月经来潮第1~4天,予当归15g、川芎6g、赤勺9g、泽兰9g、益母草15g、牛膝15g、丹参12g、柴胡12g、香附9g、绿梅花9g、川断15g、桑寄生15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6g。
月经失调中医药周期疗法治愈临床观察

月经失调中医药周期疗法治愈临床观察
李虹
【期刊名称】《中医学报》
【年(卷),期】2010(25)4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周期方法治疗月经失调的疗效。
方法:观察330例年龄17-48岁,月经周期提前、月经周期延后(甚者闭经)、月经周期前、后不定期的妇女,用测量基础体温的方法(部分结合"B"超监测排卵情况及对性激素水平测定),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内进行中医辨证,用中药进行周期治疗。
结果:服药2-3个月经周期后,月经正常,显效者117例,服药期间月经正常,有效者204例,有效率97.27%。
结论:中医、药周期治疗月经失调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调整月经周期的疗效。
【总页数】2页(P769-770)
【关键词】月经失调;中医药;周期辨证治疗
【作者】李虹
【作者单位】桂林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911.51
【相关文献】
1.中药周期疗法配合肝炎灵治疗乙肝合并月经失调的临床观察 [J], 徐伟
2.中医药周期疗法治愈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 [J], 邓飞
3.中医周期疗法治疗黄体不健性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陈丽丽;
4.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激素治疗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 [J], 李文花
5.中医周期疗法治疗黄体不健性月经失调临床观察 [J], 刘艳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80例
勉生有 郭晓霞 杨彩秀 宁夏彭阳县人民医院(75650)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
方法:月经初期服补肾养血汤,月经中期服理气活血汤,月经后期服活血促经汤。
结果:治愈59例,总有效率为93%。
结论:以月经周
期改变为主的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患者,采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可获
得良好效果。
主题词 月经失常/中医药疗法 补肾剂/治疗应用 活血药/治疗应用 疏肝药/治疗应用 补脾药/治疗应用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
笔者以月经周期改变为主的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患者,对治疗获良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均为本院门诊诊治患者,其中14~24岁者12例,25~39岁者50例,40~48岁者18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年。
经B超检查子宫、双侧附件均无异常。
在进行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前,都经过口服中成药,中药或肌肉注射黄体酮等治疗,效果不甚满意而改用此方法治疗。
治疗方法 根据月经周期的初、中、后3个不同时期拟方: 补肾养血汤:紫河车、党参、丹参各10g,当归、熟地各20g,肉苁蓉、菟丝子、淫羊藿、仙茅各15g,月经干净后第1d开始服药,每天1剂,共服5剂。
理气活血汤:香附、当归、牛膝、茺蔚子、郁金、赤芍各10g,桃仁6g。
在月经干净后第12d在起服药,每天1剂,连服4剂。
活血促经汤:党参、赤芍、茯苓、川芎、白术、香附、牛膝、泽兰各10g,肉桂2g(研末冲服)。
在月经干净后的第22d服药,每天1剂,连服5剂。
以上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疹断疗效标准》,治愈:月经提前或错后均小于7d,停药后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好转:月经提前或错后7~10d;无效:经治疗未能达到以上标准。
治疗结果 80例中,治愈5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4岁,已婚。
2007年8月28日初诊。
自诉平时月经周期量、色、质均转正常,2007年3月于经期剧烈活动后,月经淋漓不尽15d,服止血药后经净。
此后月经周期紊乱,曾自服当归调经丸等药物,效果不明显,末次月经于2007年6月9日,无其他不适。
就诊时查尿HCG阴性,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
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停药4d,月经来潮,量中等,色暗红,经期偶感小腹坠胀,6d经净后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患者共经3个疗程治疗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每次4~5d/25~30d,1年后随访,诉无异常。
讨 论 正常月经周期的建立有赖于丘脑下部一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以及靶器官子宫内膜对性激素的周期性反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可以导致月经周期紊乱。
中医学认为月经的产生与调节受脏腑气血盛衰,经络通畅的直接影响,其中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中药周期疗法就是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通过养肝肾,补气血,调冲任,活血通经从而纠正紊乱月经,建立正常月经周期。
其中补肾养血汤温肾补血,增强能量代谢,服药后可感全身温热,精神振奋。
理气活血汤促进血管扩张,舒通血液循环,消散瘀血。
活血促经汤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增强子宫肌肉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脱落的作用。
另外,在治疗中,还必须根据妇女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分别重视肾、肝、脾三脏的作用,故青春期,肾气初盛,机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此时月经异常,当责之于肾;中年妇女因经、孕、产、乳数伤于血,肝为藏血之脏,血伤则肝失所养,肝气横逆,易致月经不调,因此中年妇女应不忘调肝;至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的更年期,气血皆虚,故应当重视健脾。
因此,不论何种月经失调,调经一是要注重补虚,补益气血;二要调理肝肾;三要和血行血;四要疏肝补脾。
(收稿2008-05-21;修回2008-08-04)
《甘肃中医》 杂志由甘肃省卫生厅主管,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
主要栏目有丝路医药、民族医药、专题笔谈、论著、专家论坛、研究生论坛、实验研究、老中医经验、古医籍研究、中西医结合、临床报道、古方新用、针灸经络、康复保健、护理园地等。
国外邮发代号:BM4431,国内邮发代号:54-78,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订阅,每册4.50元,编辑部可代办邮购,每册另加1.00元邮费。
编辑部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安西路518号,邮编: 730050。
1458陕西中医2008年第29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