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优质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压强定义,掌握压强计算方法。
2. 解影响压强大小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
3. 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定义及计算,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
难点:压强计算公式应用,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之间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强计、演示用压力分布板、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气球被挤压变形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压力和受力面积对物体形变影响,进而引出压强概念。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压强定义,给出压强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压强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压强计算例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压强计算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结合实际生活中例子,让学生解压强知识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压强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2. 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压力和受力面积,计算压强。
(2)应用题:生活中如何应用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压强计算公式,将压力除以受力面积得到压强。
(2)应用题答案:例如,在自行车轮胎上,通过减小受力面积(轮胎宽度)来增大压强,提高行驶稳定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压强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如建筑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等,提高学生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重点关注。
是实践情景引入部分,这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关键环节。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压强的单位及换算关系;3.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难点:压强单位及换算关系的理解;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用水压泵抽水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容器内的气体压强。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展示讨论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换算关系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给定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计算压强。
(2)根据实际情景,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2. 答案:(1)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压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流体力学、地球物理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压强单位及换算关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能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如何计算液体压强。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盐水、不同高度的容器、测量工具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等。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压力、压强的概念。
2. 利用教具展示液体压强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
2. 实验一: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变化,记录不同深度下的压强值。
3. 实验二:比较不同液体(水、盐水)在相同深度下的压强值。
4. 实验三:观察不同容器(不同形状、不同高度)中液体的压强值。
三、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2. 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四、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的压强是如何产生的。
2. 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p = ρgh。
五、巩固练习(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题目。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反馈。
活动重难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通过课后习题进行自我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重点、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感受压力的效果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讲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
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安排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听讲、思考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明确压力不一定都是重力产生的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二、压强的计算讲述: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米2,P的单位是N/m2称为帕斯卡,符号为Pa。
讲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 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
讲述: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课本24页例题讲评、指正。
讲述:请同学们估算自已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考怎样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学生听讲、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利用公式计算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增大压强?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减小压强?问:课本图11-8、11-9、11-10、11-10、11-11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减小S,当S一定时增大F。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的相关知识点。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 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3.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压强的实际例子,如:为什么石头掉进水中会沉入水底?为什么气垫船能够浮在水面上?2. 知识点讲解:(1)介绍压强的定义。
(2)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3)讲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重量为1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桌面上,求物体的压强。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压强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重量为5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5平方米的桌面上,求物体的压强。
5. 板书设计: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6. 作业设计:(1)请用压强公式计算下列物体的压强:a. 一个重量为8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4平方米的桌面上。
b. 一个重量为12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6平方米的桌面上。
(2)请分析下列现象,说明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a. 为什么石头掉进水中会沉入水底?b. 为什么气垫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掌握了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1压强教案
文档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1 压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9章第1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掌握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3. 能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难点:压强知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海绵、砖块、针筒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步行在沙滩上感觉脚痛,引出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介绍压强的定义,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压强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压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压强。
2. 请列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并说明各个符号的含义。
3. 举例说明压强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压强现象,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内容均符合教学实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压强的相关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压强”的课堂教学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特别关注,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压强的概念及计算至关重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精品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定义、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的单位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九章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应用;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压强计、演示用压强板、压力计、细线、钩码等。
学具:小组用压强计、细线、钩码、剪刀、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用压强板在不同压力下,观察压强计指针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压力与压强的关系。
(2)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与压强有关?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例题讲解: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压强。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给定压力和接触面积下的压强。
(2)小组讨论: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4. 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教师指导: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2.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3. 实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给定压力和接触面积,计算压强。
(2)应用题:生活中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2. 答案:(1)压强计算题答案。
(2)生活应用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2)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3)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4)生活中的压强应用实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1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1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压强变化。
具体内容涉及:1.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 p = \frac{F}{A} \],其中\[ p \]表示压强,单位帕斯卡(Pa);\[ F \]表示力,单位牛顿(N);\[ A \]表示受力面积,单位平方米(m²)。
3. 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4. 压强的测量工具:压强计。
5. 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
2. 学生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压强的实例,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环境下的压强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压强变化规律。
2.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压力计、不同形状的容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生活场景(如踩气球、吸管喝饮料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讲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分析生活中实际的压强例子,如水坝、气垫船等。
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压强计探究不同液体深度下的压强变化。
4. 随堂练习:现场出题,让学生即时解答,加深对压强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压强的定义。
2. 压强的计算公式。
3. 影响压强的因素。
4. 压强的实际应用例子。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 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的压强现象。
3. 根据压强公式,分析一个受力面积为2平方米的物体,受到10牛顿的力时,压强是多少?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介绍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压强的计算: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即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探讨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包括压力和受力面积。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介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影响压强大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气球、海绵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压力锅、气垫船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问题。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6. 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情况下压强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影响压强大的因素:1. 压力: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2. 受力面积: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2.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桌面上;(2)一个重为1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5平方米的桌面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定义、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大气压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2. 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3. 了解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压强演示仪、液体压强计、气球等。
学具:直尺、铅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气球,让学生挤压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形,提出问题:为什么气球会发生变形?从而引入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3)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通过压强演示仪,展示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下压强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3.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在水平桌面上的压强。
(2)分析不同情况下压强的变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生活中常见的压强问题,如体重对脚底压强的大小等。
5. 液体压强与大气压强:通过液体压强计实验,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如吸管吸饮料等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液体压强与大气压强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列物体的压强。
(1)一个质量为50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2平方米,求物体的压强。
(2)一个装有水的容器,底面积为0.5平方米,水的深度为2米,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 答案:(1)压强= 50kg × 10N/kg ÷ 0.2平方米 = 2500Pa(2)压强= 1000kg/m³ × 10N/kg × 2米 = 20000P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1 压强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1 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1节《压强》。
本节课主要介绍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 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p = F/S,其中 F 表示受到的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影响压强大的因素,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影响压强大的因素,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力计、海绵、滑轮组、细线、砝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压强的概念,通过展示压力计的示数变化,让学生感受压强的存在。
2. 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3. 影响压强大的因素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探讨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讲解: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讲解如何通过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板书设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影响因素、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7. 作业设计:(1)请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压强。
(2)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个物体受到的压力为20N,受力面积为0.01平方米时的压强。
(3)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压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2. 能够通过实例说明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海绵、重物、尺子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现象,如踩在海绵上的感觉、用力压扁气球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压强的含义。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际应用,如汽车轮胎的压强、气压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公式:P = F/S关系: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有关应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压强的概念。
2. 运用压强公式,计算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平板上的压强。
3. 举例说明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答案:1.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P = 20N/1m² = 20Pa3. 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教材,第九章的第一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受力,S 表示受力面积。
3.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反之,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力计、海绵、玻璃板、细线、滑轮等。
2. 学具:笔记本、笔、三角板、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用手指按压海绵,让学生观察海绵的形变,感受压力的作用。
(2)学生分组实验,用压力计测量不同压力下的海绵形变,引导学生发现压力与形变之间的关系。
2. 概念讲解:(1)教师介绍压强的定义,解释压强的计算公式。
(2)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压强的含义,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如:“一个重为1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桌面上,求物体对桌面的压强。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巩固压强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一个重为5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5平方米的桌面上,求物体对桌面的压强。
”(2)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教师通过实验和实例讲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压强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计算公式:p = F/S单位:帕斯卡(Pa)增大压强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压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本节课主要介绍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受力,S表示受力面积。
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提问:为什么我们在行走时要穿鞋子?(2)分析:鞋子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避免脚底疼痛。
2. 知识点讲解:(1)介绍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
(2)讲解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3)讲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桌子上,求物体的压强。
(2)分析:已知受力F=20N,受力面积S=1m²,代入公式p = F/S,计算得到压强p=20N/1m²=20Pa。
4. 随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一个重为15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5平方米的桌子上,求物体的压强。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压强:p = F/S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1. 压力的大小2. 受力面积的大小增大压强的方法:1. 增大压力2. 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1. 减小压力2. 增大受力面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重为3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2平方米的桌子上,求物体的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1《压强》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影响压强的因素,以及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海绵、尺子、水杯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压强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概念,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意义。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影响压强的因素。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压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受力面积、介质密度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增大介质密度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介质密度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9章第1节《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9章第1节《压强》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受到的压力,A表示受力面积。
3. 压强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Pa = 1N/m²。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反之,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5. 压强与生活: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自行车轮胎的充气、吸管喝饮料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掌握压强的单位。
2. 学会运用压强公式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 难点:压强公式的运用和生活中有关压强问题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压力计、海绵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自行车轮胎的充气,引出压强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有关压强的问题,如吸管喝饮料的原理。
4. 课堂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
3.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5. 压强与生活:自行车轮胎的充气、吸管喝饮料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已知一个压力为1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m²的受力面积上,求压强。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在上完《压强》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但感觉效果并不理想。我意识到,对于这类抽象的物理概念,可能需要更多的生活实例和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
其次,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表现得相当积极,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操作实验时,对变量的控制不够严格,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有较大偏差。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如何科学地设计实验,严谨地对待实验数据。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我会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压强这一物理概念。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压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探究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压强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压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
本节课主要介绍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含义,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
2. 通过对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的探究,使学生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压强计、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冰块能漂浮在水面上的?2. 探究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压强计的示数变化,从而理解压强的含义。
3. 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利用公式 P = F/S,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4. 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在不同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下压强的变化。
5. 应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概念2. 压强的计算方法:P = F/S3.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重为2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压强,受力面积为0.01m²。
答案:P = F/S = 20N / 0.01m² = 2000Pa2. 题目:一个重为10N的物体放在桌子上,桌子受力面积为0.02m²,求桌子的压强。
答案:P = F/S = 10N / 0.02m² = 500P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第1节《压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压强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理解压强与力、面积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采用实验与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并积极探索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
三、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2.压强与力、面积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白板、针管、气球;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形式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复习力的概念和单位,引发对压强的思考和猜测。
2. 引入新知(10分钟)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观察气球被针扎破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使用针头时更容易扎破气球。
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压强的概念。
3. 复习与讲解(15分钟)通过对比力和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压强与力、面积的关系。
并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P)=力(F)/ 面积(A),并介绍压强的单位——帕斯卡。
4. 实践探究(20分钟)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并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应用压强的知识,如列车轮子与轨道的接触面积、船只在水中的浮力等。
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应用的兴趣。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通过提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回顾,并评价学生在探究和应用中的表现。
七、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思考并总结生活中的压强应用,并写在笔记本上。
八、板书设计压强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压强(P)=力(F)/ 面积(A)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形式引入压强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实践的探究,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新课标第一网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情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完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绝大多数学生能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会对获得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教学重点: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单位●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讨论与交流实、讲授法。
并运用情景、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教具:钉板、砝码、石粉、铅笔、海棉、橡皮泥、铁钉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课文图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强二.合作探究(一)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大小: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有时不等于重力2.突破难点的方法:练习:利用如图1几种情况分析压力的作用情况来巩固所学的压力的知识。
(图1)(二)压强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压强的学习1.提出问题2.进行假设和猜想3.设计方案(实验)4.进行实验(学生探究)5.分析现象6.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三、交流展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 )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强的公式:如果用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SF P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 ) 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平方米( m 2)1Pa = 1N/m 2压强的物理意义:以P=20Pa 为例,P=20Pa=20N/ m 2,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20N 。
讲解例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压强及有关计算(特别是公式的应用和单位的统一) 通过列举相关的实例(啄木鸟、图钉、刀等),提出问题,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感受、经验进行讨论并总结和归纳:减小压强的方法:(1)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方法:(1)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练习:小李的质量是65Kg ,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4.5dm 2,当小李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他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约是多少?四.归纳小结:五.当堂训练1、长江学案:P30 必做1---9 选做102、阅读课本P 32 动脑筋学物理六.教学后记: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学情分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而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能流动而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教材在通过课本中的演示说明现象之后,把重点放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上.采用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得出结论的办法,以加深印象和培养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应用●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讨论学习法、演绎推导。
●教具: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连通器、水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通过潜水艇等实例,用塑料袋装水时塑料袋会胀起来等引入液体会产生压强,引出本课课题——液体的压强二.合作探究(一)液体压强的特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1.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有何特点,让学生感知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演示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三、交流展示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4)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同一浓度,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练习:(二)、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
4.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三峡船闸。
四.归纳小结五.当堂训练:1、长江学案:P32 必做1---9。
必选做102、阅读课本P38动脑筋学物理六.教学后记:第三节大气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4)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中关于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及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经探究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但托里拆利实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点。
由于个体差异,需要对一部分同学课下进行辅导,以加深理解。
●教学重点:大气层的测量●教学难点:大气层的测量●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精讲、点拨●教具:空饮料盒或罐、弹簧测力计、吸盘、托里拆利实验装置、金属盒气压计、抽水机模型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通过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吸盘、用吸管吸饮料、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
空气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存在大气的压强?这节课就来研究大气压强。
二.合作探究(一)大气压的存在1.演示吸盘、用吸管吸饮料、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水、纸板托水。
2.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3.得出结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
强调: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1.估算大气压强的数值:课本P87页“想想做做”2.通过演示介绍“托里拆利实验”(1)强调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出大气压数值的是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
(2)观看托里拆利实验提出问题:大气压的数值是多大?为什么实验中换用不同大小的管来测,结果是否相同?将管提起一些(始终未露出液面)、压入一些,结果是否相同?将管倾斜,结果是否相同?分析大气压强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三、流展示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P0 = 760mmHg =1.013×105Pa。
3.大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受天气的变化而变化;(2)大气压随大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4.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介绍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5.大气压的作用:(1)抽水机(2)用吸管吸饮料四.归纳小结:五.当堂训练:1、长江学案:P34 必做1----9 选做102、阅读课本P43动脑筋学物理教学后记: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学情分析:学生在本章的前三节学习中,已经对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有了深入的认识,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伯努利定律有关的现象并不十分清楚,这也正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
●教学重点: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班级师生交流。
●教具:硬币、铅笔、纸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通过课本P44图9.4-1实验硬币“跳高”比赛,提出问题,是什么力使得硬币向上“跳”起来了?引出本节课来研究§9.4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合作探究(一)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上述实验的原理,硬币向上“飞”的过程中,只有空气与它接触,是不是硬币上下的压强不一样使它向上运动?由于吹气,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是不是与流速有关系?是不是由于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变得比下面小了?于是下面的空气把硬币托起来了?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提出问题2.猜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6.得出结论三、交流展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练习:(二)飞机的升力如图课本: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不一样,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