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改性土体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微生物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土壤污染是目前全球所关注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针对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中,微生物修复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并着重讨论其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一、微生物修复技术的背景微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代谢能力和活动特性来恢复受污染土壤的功能。

与传统土壤修复技术相比,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更好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在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物、吸附重金属离子、还原酸性土壤等方式来修复受污染土壤。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领域微生物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和农药残留等领域。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将重金属离子还原成不易溶解的形态,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

在有机污染修复中,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物,如石油烃类和农药等。

此外,微生物修复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农业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促进等领域。

三、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机制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机制复杂多样。

例如,菌根真菌通过与植物根系共生,提供对抗污染物的生物防御机制,增加土壤的保育能力。

此外,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分泌酶类,降解污染物为无害的物质。

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协同作用,有效减轻土壤污染导致的环境问题。

四、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需求的增长,微生物修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研究者们通过筛选出具有高降解水平和耐受性的微生物菌株,并对其在土壤修复中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此外,一些基因工程技术也被应用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中。

然而,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修复效果不稳定、修复周期较长和成本较高等。

五、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前景尽管微生物修复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其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

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如能适应多种环境、能够修复多种污染物等。

随着对环境保护需求的增长和新技术的发展,相信微生物修复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微生物对土壤质量改良的研究

微生物对土壤质量改良的研究

微生物对土壤质量改良的研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土壤质量的改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它的肥力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农耕和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土壤质量逐渐受到破坏,急需寻找一种可行的方法来改良土壤。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在土壤质量改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提升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参与养分循环和有机质分解的过程,促进土壤的肥力提升。

首先,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质释放出养分,如氮、磷、钾等,供给农作物生长所需。

其次,微生物通过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态,提供农作物的氮素需求。

此外,微生物还能分解有机质,释放出丰富的有机质,提高土壤的持水保肥能力。

二、微生物对土壤结构的改善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合理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根系扎根和通气,提高养分吸收效率。

研究发现,微生物在土壤结构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微生物通过分泌胶体物质,增加土壤颗粒间的胶凝力,促进土壤团聚结构的形成。

其次,微生物的细菌丝和真菌丝能够侵入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和根系的扎根能力。

此外,微生物还能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的腐殖化,提高土壤的持水保肥能力。

三、微生物对土壤抗逆性的增强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土壤面临着各种逆境的挑战,如干旱、盐碱化等。

微生物通过与植物的共生作用,可以显著增强土壤的抗逆性。

首先,微生物在根际区形成生物膜,提供物理保护层,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轻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其次,微生物通过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菌腐素和胞外多糖,提高农作物的免疫力,增强其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此外,微生物还能促进盐分迁移和转化,减轻盐碱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微生物对土壤质量改良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促进养分循环和有机质分解,微生物可以提升土壤肥力。

通过形成有利于根系扎根和通气的土壤结构,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土体微观结构研究进展

土体微观结构研究进展

土体微观结构研究进展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其微观结构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土体微观结构的研究一直是土壤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土壤微观结构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本文将就土壤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首先,土壤微观结构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间隙大小及其中微生物、有机质等微观成分的分布。

土壤微观结构的研究通常涉及到土壤颗粒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以及土壤孔隙结构等方面。

通过对土壤微观结构的研究,可以了解土壤中各种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而揭示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为土壤肥力、水分保持能力和渗透性等性质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随着电子显微镜、同步辐射X射线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土体微观结构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例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土壤颗粒的形态和大小,可以揭示土壤颗粒的表面特征和细微结构,并了解土壤微生物在土壤颗粒表面的定居情况;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土壤中微生物和有机质的微观结构,可以揭示它们在土壤颗粒间的分布情况,了解它们在土壤中的作用机理等。

同步辐射X射线技术可以对土壤颗粒的结晶状况和孔隙结构进行非破坏性分析,从而揭示土壤颗粒之间的力学性质和孔隙结构的分布规律。

另外,分子生物学、纳米材料科学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也为土体微观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揭示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了解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和作用机制;纳米材料科学的发展则为研究土壤纳米颗粒的形貌、特性和生物效应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土壤微观结构研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土壤微观结构的认识。

总的来说,土壤微观结构的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涉及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过对土壤微观结构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土壤中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为土壤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土壤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及环境问题。

土壤修复作为解决土壤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而微生物作为土壤修复中的重要角色,其应用研究成为了科学家们的热点领域。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并探讨其未来发展前景。

一、微生物的种类及功能微生物是一大类单细胞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在土壤修复中,微生物可以发挥多种功能,如:1. 降解有机污染物某些微生物具有分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它们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降低土壤的污染程度。

2. 吸附重金属一些微生物能够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减少其对环境的毒性影响。

通过微生物吸附,重金属可以在土壤中形成不易迁移、不易释放的稳定形态。

3. 修复土壤结构微生物通过分解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酸碱性和通透性,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和发育。

这对于改良受沙化、盐渍化等问题的土壤至关重要。

二、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涉及到多个方面,以下将重点介绍其中的几个方向。

1. 生物提取生物提取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特性,将污染物从土壤中提取出来。

通过富集、培育特定微生物,可使其代谢产物或酶解代谢产物与污染物结合,从而提取污染物。

2. 微生物降解微生物的降解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修复。

研究者通过筛选和改良具有高降解性的微生物种类,或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提高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3.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是通过引入特定微生物种群到受污染土壤中,利用其代谢活动和生长特性,修复和改良土壤环境,降低土壤污染物的毒性。

4. 微生物辅助技术微生物辅助技术是将微生物与其他技术手段结合,共同应用于土壤修复中。

例如,将微生物生物界面技术与电动力、超声波等物理修复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修复效果。

三、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挑战与前景尽管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进行,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人力资源,而且往往不能完全清除污染物。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土壤修复方法变得迫切而重要。

微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土壤修复技术,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并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挑战。

一、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微生物在土壤修复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微生物可以通过降解有机物和去除重金属等方式降低土壤污染物的浓度。

许多微生物具有优秀的降解能力,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难溶的沉淀物,从而减少其毒性。

其次,微生物可以提高土壤的生物学活性和养分利用率,促进土壤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建立。

微生物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并产生养分,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同时,微生物还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效率。

二、微生物在不同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微生物技术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修复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对于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微生物降解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人工引入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

其次,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微生物还可以利用菌体产生的特殊分子结构吸附和沉淀重金属离子,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在沙漠化地区,通过引入适应干旱条件的微生物,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并促进植被的恢复。

总而言之,微生物技术是一种多功能、高效的土壤修复方法。

三、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相比,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

首先,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

微生物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污染物种类,可以选择性地降解有机物或去除重金属。

微生物菌剂用于农田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菌剂用于农田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菌剂用于农田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摘要:微生物菌剂可以调控土壤微生态平衡和改善农产品品质,也是提升农田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方式。

本文总结了微生物菌剂在农田土壤改良中发挥的作用,指出了微生物菌剂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将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微生物菌剂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菌剂;土壤改良;农产品安全;高效利用近年来,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微生物菌剂可以改良农田土壤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提高农产品产量,对有机绿色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微生物菌剂包含各种有益的功能微生物,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肥料。

现阶段,微生物菌剂较多应用于经济作物种植中,在粮食作物种植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科学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使农作物高产,提高土壤肥力,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1微生物菌剂在农田土壤改良中的作用1.1提升土壤肥力微生物菌剂施入农田土壤中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有机质经过矿化和腐殖化后形成了腐殖酸,能够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数量,有助于土壤节水保肥,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和土壤肥力[2]。

微生物菌剂能够改良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农田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孔隙度,施用微生物菌剂还能够降低土壤容重。

微生物菌剂添加到土壤中后,其中含有的有益功能性微生物,可以有效活化钾、磷等养分元素,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土壤的肥力[3]。

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细菌对碳源的利用率,显著增加农田土壤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菌群的数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的营养物质条件,提高微生物的多样性。

微生物菌剂还能够增加土壤根际微生物的丰度,改善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提升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多样性。

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增强土壤中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保持土壤微生物的较高活性,微生物菌剂还可以促进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等多种酶类的活性[4]。

1.2缓解连作障碍,促进植物生长农田土壤连作障碍会导致土传病害的发生,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基于微生物学的土壤改良技术研究

基于微生物学的土壤改良技术研究

基于微生物学的土壤改良技术研究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壤质量逐渐下降,导致作物生长受限。

为了改善土壤质量,科研人员开始研究基于微生物学的土壤改良技术。

这一技术采用了微生物的多样性来促进土壤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促进植物的生长。

一、微生物学与土壤改良微生物可以说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

微生物包含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多种类型。

这些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中。

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对于土壤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可以利用一些有机物质为食物,将它们分解为更简单的化学物质,然后释放出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将一些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保护土壤环境。

基于微生物学的土壤改良技术主要是通过调整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来改善土壤的生物学性质,从而优化植物生长环境。

二、亚硝酸盐还原菌的应用亚硝酸盐还原菌是一种重要的土壤微生物,其具有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能力。

这些化合物是一些无机肥料中常见的物质,因此亚硝酸盐还原菌的应用非常有前景。

研究表明,亚硝酸盐还原菌可以有效地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并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此外,亚硝酸盐还原菌还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的化肥。

三、腐生菌的应用腐生菌是一种以分解有机物质为能源的微生物。

腐生菌在土壤中的分解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将含碳制物分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并且可以将这些化合物释放到土壤中。

基于微生物学的土壤改良技术中,腐生菌的应用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腐生菌可以有效地分解地下有机质,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四、拮抗菌的应用拮抗菌是一种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群落生长的微生物。

基于微生物学的土壤改良技术中,拮抗菌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一些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促进农业的生产。

研究表明,拮抗菌可以有效地减少根系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并提高植物生长的质量和数量。

中国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中国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中国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中国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研究主要关注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和生态过程,以及它们与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国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首先,中国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显示出高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

研究表明,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地理区域中,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物种。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土壤中的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不同。

此外,研究还发现,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土壤pH、温度和湿度等。

其次,中国的土壤微生物功能研究主要关注微生物在土壤养分循环和有机物降解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固氮、矿质化和有机物分解等过程,促进土壤养分循环。

例如,研究发现,固氮微生物可以通过转化氮气为可利用的氮化合物,提高土壤中的氮素供应。

此外,通过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物降解的作用,可以了解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转化中的重要性。

这些功能研究对于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农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中国的土壤微生物生态过程研究主要关注微生物群落动态和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较高的时空动态性,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研究发现,季节变化和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有显著影响。

此外,研究还探讨了土壤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如微生物与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和其他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研究对于揭示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中的复杂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中国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研究表明,适当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此外,研究还发现,土壤微生物在环境污染物降解和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中国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有效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土壤污染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生产力,是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本文全面地介绍了土壤修复的微生物筛选与降解研究,以及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提出了今后微生物修复研究的工作重点,强调了污染物降解基因的发掘和微生物复合修复技术开发的重要性。

标签:土壤污染微生物筛选微生物修复1简介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局部地区污染严重,目前至少有1300-1600万hm2耕地受到农药污染,约占全国耕地的10%以上,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就达到1200万t,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人民币[1]。

与大气、水体相比,污染物更难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所以土壤污染的治理尤为重要,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也应运而生。

80年代以前,土壤的环境修复主要侧重于研究物理、化学修复理论与技术,80年代后微生物修复受到高度重视。

微生物修复主要利用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或向污染环境补充经驯化的高效微生物,在优化的环境条件下,加速分解污染物,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微生物不仅种类繁多,数量极大,分布广泛,而且具有繁殖迅速,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因而在土壤的环境修复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土壤修复的微生物筛选与降解研究我国土壤污染类型中,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所占比重较大。

自然界中存在能够对重金属或有机物进行降解的菌种和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大多存在于被相应污染物污染的土壤表层。

因此,人们一般以污染土壤为对象,从中筛选相应的降解菌。

为了获得高效镉吸附微生物,刘标等[2]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4株耐镉能力较强的细菌菌株2-1、2-2、4-1、7-1,其中菌株4-1的镉吸附效果最好,并研究分析了其他常见重金属离子对菌株4-1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液中加入Zn2+、Cu2+对菌株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加入100mg/L Pb2+会抑制其生长。

李明顺等[3]研究了微生物对锑的代谢机制,一方面微生物能够利用体内的蛋白如ArsB转运蛋白将锑外排,另一方面微生物能够对锑进行氧化,将毒性较强的Sb(Ⅲ)转化为毒性相对较弱的Sb(Ⅴ)。

微生物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微生物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微生物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者:吴楠楠张珂孙晨曦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20年第13期摘要:介绍了土壤污染类型(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及微生物修复技术;综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投菌法、生物通风法、生物培养法、堆制处理法、预制床法、生物反应器法)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微生物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土壤污染;微生物技术;土壤修复Abstract: The types of soil pollution (organic pollution, heavy metal pollution,radioactive pollution) and microbial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were introduced;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the microbial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bacteria method, biological ventilation method, biological culture method, stacking method, prefabricationbed method, bioreactor method) in soil were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microbial soi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were analyzed and the prospect was put forward.Key words: soil pollution; microbiological technology; soil remediation中国的土壤污染问题是由长时间的污染积累和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2016年,国家环保部门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发现,重工业、采矿企业周边环境土壤污染物超标严重,镉、汞、铬占比较大[1]。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新进展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新进展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新进展近年来,随着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土壤微生物生态学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参与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还对土壤酸碱度、水分、养分等性质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因此,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和生态学意义对于维护土壤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一直是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之一。

过去,人们主要通过培养分离技术和生物化学分析方法来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16S rRNA和ITS等分子标记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的方法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分析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还能更好地了解土壤微生物的真实多样性。

同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也日益受到关注。

通过对来自不同土地类型和管理措施的土壤样品进行16S rRNA测序,可以揭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地利用方式、管理方法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土壤微生物对物质循环的影响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物质进行生长代谢,同时,在生长过程中也会释放一部分代谢产物或酶,促进土壤养分处于循环态势。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元素,将其转化为植物能够利用的形式。

这种过程是植物生长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贡献。

与此同时,土壤微生物在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化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微生物可以将其转化为植物能够利用的无机养分,促进土壤中的养分循环和再利用。

三、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的关系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些有益微生物如固氮菌、磷酸解菌、枯草芽孢杆菌等,不仅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和再利用,还可以与植物共生,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效率,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同时,生境的干扰和管理方式的改变可能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土壤修复中的微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土壤修复中的微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土壤修复中的微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同时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的影响,许多土壤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土壤修复成为了当代科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土壤修复中,微生物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修复手段。

微生物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

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酵母等各种微生物群落,它们具有丰富的代谢能力和生物降解能力。

通过调控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可以实现对不同污染物的修复和去除。

微生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例如通过代谢转化、酶解、吸附等方式,减少其对土壤环境的危害。

同时,微生物还可以合成和释放一系列有益物质,如抗生素、生长因子等,促进植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

在土壤修复中,微生物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微生物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土壤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污染形式。

传统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存在着高成本、难以达到彻底修复等问题。

微生物技术通过微生物的降解和解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并实现土壤质量的恢复。

此外,一些微生物种类还可以通过形成沉淀、螯合等方式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有效降低其毒性和迁移性。

其次,微生物技术在油污土壤修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油污土壤是一种常见的土壤污染类型,传统的修复方法效果有限且耗费时间和资源。

微生物技术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可以将油污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

此外,一些特殊的微生物还具有对特定油类的高效降解能力,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油污物实施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

此外,微生物技术在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修复中也有重要应用。

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寻找有效的有机污染物修复方法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微生物灌浆加固土体研究进展

微生物灌浆加固土体研究进展

微生物灌浆加固土体研究进展微生物灌浆加固土体是一种新型的土壤加固方法,通过向土体中注入特定的微生物溶液,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强度和稳定性。

该技术具有环保、高效、可持续等优点,在土壤修复、土地利用、土木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微生物灌浆加固土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介绍微生物种类、灌浆加固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微生物灌浆加固土体中涉及的微生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其中,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是常见的微生物种类。

细菌是微生物灌浆加固土体中最重要的微生物之一。

常见的用于灌浆加固的细菌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等。

这些细菌具有分解有机物质、产生黏聚物质、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等特点,对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真菌也是微生物灌浆加固土体中常见的微生物之一。

常见的用于灌浆加固的真菌有丝核菌、木霉等。

真菌可以分解植物残体,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抗侵蚀性能。

原生生物是微生物灌浆加固土体中另一种重要的微生物。

常见的用于灌浆加固的原生生物有藻类、原生动物等。

原生生物可以改善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养分循环,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抗侵蚀性。

灌浆加固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主要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的地基加固。

随着技术的发展,灌浆加固技术逐渐应用于土壤修复、土地利用等领域。

传统的灌浆加固技术主要依靠化学材料作为固化剂,但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人们开始探索微生物灌浆加固土体的方法。

近年来,微生物灌浆加固土体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室内实验、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等。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们已经成功地探究了微生物灌浆加固土体的机理、影响因素和效果等。

在研究成果方面,微生物灌浆加固土体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减少土壤侵蚀等。

基于微生物固化技术的土壤改良及应用研究

基于微生物固化技术的土壤改良及应用研究

基于微生物固化技术的土壤改良及应用研究摘要: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固化技术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并介绍了微生物固化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应用条件以及评价方法。

通过对微生物固化技术的研究分析,发现其具有工艺简单、经济实用、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土壤改良与修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固化技术;土壤改良;微生物固化剂;作用机理引言土壤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和过度耕作等原因,不仅使得土壤质量逐渐恶化,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重视土壤改良与修复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微生物固化技术是一种将特定的微生物添加到土壤中,利用其代谢活动使得土壤中的一些物质发生固化作用的生物技术。

近年来,微生物固化技术在土壤改良和修复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对微生物固化技术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并介绍其常用的微生物固化剂、作用机理、应用条件和评价方法。

一、微生物固化剂的种类微生物固化剂是微生物固化技术的核心,其主要的作用是引发土壤中的特定固化反应。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微生物固化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代谢基质为碳水化合物的细菌,如枯草杆菌、链霉菌等;另一类是代谢基质为有机酸的微生物,如醋酸菌、硝化细菌等。

使用不同微生物固化剂对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改良需求,有着不同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二、微生物固化剂的作用机理微生物固化剂在土壤中的代谢活动,往往会导致土壤中的无机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促进土壤的固化。

以枯草杆菌为例,其作用机理主要通过代谢将其代谢产物丙酮酸、乳酸等有机酸化合物与土壤中的无机离子结合,形成铝酸盐、铁酸盐等固化物质,使土壤裂隙消失,提高土壤的密度。

此外,微生物固化剂还能通过分泌菌丝、胞外聚合物等方式,形成遍布于土壤中的网状结构,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微生物固化技术的应用条件微生物固化技术虽然具有很好的土壤改良和修复效果,但是其应用需满足一定的条件。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课程论文摘要针对2014年4月环境环保部公布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撰写我国最严重的耕地污染中主要污染物镉、砷、滴滴涕和多环芳烃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关键词土壤污染;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和%。

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中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迫在眉睫的主要污染物为镉、砷、滴滴涕和多环芳烃[1]。

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所培养的功能微生物群,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促进或强化微生物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降低有毒污染物活性或降解成无毒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它已成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2]。

由于我国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在农田耕地中重金属污染物镉、镍、砷、有机污染物滴滴涕和多环芳烃超标最严重,对这些污染物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所以,本文重点阐述针对这5种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是土壤的活性有机胶体,比表面大、带电荷和代谢活动旺盛,在重金属污染物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微生物可以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固定、移动或转化,改变它们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可促进有毒、有害物质解毒或降低毒性,从而达到生物修复的目的[3]。

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主要包括生物富集 (如生物积累、吸附作用)、生物转化(如生物氧化还原、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以及重金属的溶解和有机络合配位降解)、生物固定(如与S2-的共沉淀)、生物滤除(如细菌的淋滤作用)等作用方式。

镉污染将具有重金属吸附能力的天然蛋白或人工合成肽展示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可以提高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

微生物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作物生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的耕作和不恰当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逐渐下降,致使农作物产量减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微生物作为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对于土壤改良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关注微生物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二、微生物对土壤改良的作用1. 有益微生物的介绍有益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它们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土壤的质量。

例如,固氮细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态,提供植物生长的营养。

2. 改善土壤结构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胶结土壤颗粒等方式,改善土壤的结构。

有机物质降解生成的胶体物质可以增加土壤容重,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和透气性。

3. 提供植物养分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和矿物质,释放出植物所需的养分。

例如,磷溶解菌可以将磷矿物质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磷酸盐,提高土壤的磷素含量。

4. 促进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微生物可以调节土壤中的氧气、水分和温度等因素,促进土壤中其他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同时,它们也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三、微生物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案例1. 有机肥料中添加益生菌通过将益生菌添加入有机肥料中,可以促进有机肥料的分解和转化,提高养分释放效率。

益生菌还可以抑制土传病原菌的生长,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2. 土壤修复中的微生物应用在受污染的土壤修复过程中,利用具有降解污染物能力的微生物可以加速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例如,使用石油降解菌可以有效降解石油及其衍生物,恢复土壤的原有功能。

3. 微生物肥料的使用微生物肥料中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建立和恢复。

这种肥料具有低毒性、高效性和环境友好的特点,成为土壤改良的一种重要手段。

四、微生物在土壤改良中的挑战与发展方向1. 技术研发和应用难题目前,微生物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仍面临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难题。

土壤微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土壤微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土壤微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第一章:概述土壤微生物学是农业、环境科学和地球生态学中的重要分支。

它主要研究土壤中生存、繁殖和相互作用的微生物群落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有机物分解、养分循环、抗生素生产、生物防治、环境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本学科也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对土壤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第二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众所周知,土壤微生物群落密度和种类非常丰富,对土壤活性有机质的转化及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至关重要。

传统的土壤微生物研究基于细菌和真菌培养的方法,但是由于只有约10%的微生物可以在实验室中培养成功,所以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基于分子技术的方法。

最常用的是16S rRNA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同时,还可以将其应用于检测土壤污染和环境中的微生物菌株。

第三章:土壤微生物的功能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种多样,可以用于有机质降解、养分循环、生物防治、土壤调控、环境修复以及分解有害物质等。

例如,一种丰富的土壤微生物,根瘤菌,可以感染根部特定的植物,通过共生形成根瘤,从而使该植物获得了额外的氮素,这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微生物在养分循环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氮、磷和硫等元素的转化。

第四章:土壤微生物对环境的响应生态环境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代谢功能的影响是复杂的。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土壤生化物质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例如,土壤中的温度、水分和养分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活性有直接影响。

同时,人类活动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造成了很大影响。

城市化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种植密度过高,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土壤微生物生态学和土地利用的关系非常重要。

土壤改良技术的最新进展

土壤改良技术的最新进展

土壤改良技术的最新进展《土壤改良技术的最新进展》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增长和对土地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土壤质量的保持和改良变得愈发重要。

近年来,土壤改良技术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新进展。

一、生物改良技术的创新微生物菌剂的优化以往的微生物菌剂在功能上相对单一。

现在,科学家们通过基因编辑和筛选技术,培育出了多功能的微生物菌剂。

这些菌剂不仅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释放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还能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增强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例如,一些新研发的根瘤菌菌剂,除了固氮功能之外,还能分泌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在微生物菌剂的存活和繁殖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研究人员开发出了特殊的载体材料,能够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延长菌剂在土壤中的有效期。

这种载体材料可以根据土壤的不同类型和环境条件进行定制,提高微生物菌剂在各种土壤中的适应性。

蚯蚓养殖与土壤改良蚯蚓一直被认为是土壤的“工程师”。

现代土壤改良技术更加重视蚯蚓的作用。

大规模的蚯蚓养殖技术得到了改进,通过精确控制养殖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饲料供应,提高了蚯蚓的繁殖效率。

蚯蚓的活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

它们在土壤中穿梭,形成大量的孔隙,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蚯蚓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经过消化后排出的粪便富含营养物质,这些粪便中的养分更容易被植物吸收。

而且蚯蚓的活动还能带动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二、物理改良技术的新发展土壤电修复技术土壤电修复是一种新兴的物理改良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在土壤中插入电极,施加直流电场,使土壤中的污染物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

对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电修复技术能够有效地将重金属离子向电极方向聚集,然后通过专门的收集装置将其去除。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处理速度相对较快,而且对土壤的扰动较小。

不过,目前该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能耗较高,在处理大面积土壤污染时成本较高。

但是,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降低能耗的方法,例如优化电极材料和电场分布等。

微生物改性土体研究进展

微生物改性土体研究进展

微生物改性土体研究进展
苗晨曦;李亚梅;郑俊杰;黄杰
【期刊名称】《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年(卷),期】2012(029)001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学科交叉在处理一些科技前沿问题上逐渐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微生物生命活动及代谢产物可以改变土体微观结构从而改善其工程性质.本文综述了基于MICP( 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的土体加固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研究现状,从理、化、生角度较系统地总结了微生物对碳酸盐沉积的作用及改性机理,比选了几种常见的MICP方式,指出了微生物在土木工程中巨大的应用前景及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比了传统地基处理方式与微生物处理方式.
【总页数】5页(P25-29)
【作者】苗晨曦;李亚梅;郑俊杰;黄杰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49
【相关文献】
1.微生物改性土体研究进展 [J], 苗晨曦;李亚梅;郑俊杰;黄杰
2.聚苯胺在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改性中的研究进展 [J], 韩金枝;赵文元
3.微生物加固土体技术研究进展 [J], 李津达
4.纳米材料在土体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J], 王施涵;牛富俊;张恒
5.中药材的微生物发酵改性研究进展 [J], 董建伟;蔡乐;李雪娇;丁中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 , 业 内对新 的 、 行 可持 续发 展 的土壤 加 固方 法 的
收 稿 日期 : 0 11 —0 修 回 日期 :2 1 -1 1 1 —01 2 0 1l- 0
人 工材 料 , 其在 机 械作 业 及 材 料 生产 过 程 中都 需 要 动力 的持 续供 应 。化学 注浆法 中除 了硅 酸钠外 的所 有 化学浆 体 都 是 有 毒 的 , 因此 其 所 带 来 的 环 境 隐患令 人担 忧 _ 。此外 , 前所 有 的注 浆 方法 2 j 当
( 的消 耗提 高 了 P H H)
C 2) O ( +H2 HHc q +H q g 0 O ) ) () 1
C ̄) H 0 ) 0 ) CC 3s + 2 () a + c q+ H q= aO() HO 2 q .
异养 型微 生 物 通 过 代 谢 碳 源 ( 酸盐 、 萄 醋 葡
第2 9卷第 1 期 21 0 2年 3月









V0 . 129 No. 1 Ma. r 201 2
J u n lo ii En i e rn n n g me t o r a fC v l gn e g a d Ma a e n i
微 生 物 改 性 土 体 研 究 进 展
P s ui 在砂 土 中可较 快析 出具有 胶结 作用 的碳 at r ) e i 酸钙 沉淀 。钱 春香 等通 过为成 岩微 生物 提供充 分 适 宜 的活化 反应 条 件 , 用 其酶 化 作 用 沉 积 出 的 利
( 的消 耗提 高 了 P H H)
() 4 硫酸盐 还原
CH3 COO 一 +2H + s 0 一 一 HS一 +2H 2 +2 0 C02

2 6・









21 02年
灌浆 点 附近 1 2m 范 围内有效 , ~ 考虑 到诸 多不 确 定性 只能 选择偏 保 守 的设 计 。 进入 2 世 纪 以来 , 科 间交叉 在处 理一些 前 1 学
( ) 素 的水解 1尿
NH2 C0一 NH 2+3H2 ÷ 一 0_ 2NF4 +H CO3 + OH 一 I + -
执行 力 较差 , 即未 必 能 按设 计 目的在 场 地 产 生较 理想 的处 理 效果 。一般 来 说 , 学 处 理 方 法 只在 化
18 一 , 山东鄄城人 , 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固化软土技术 ( m i: ec ac@13 tm) E al m rhny 6 .o 作者简 介:苗晨曦 (9 9 ) 男 , 16 一 , 湖北武汉人 , 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及隧道 工程( m i zeg @h s eu c ) E al hn j ut d .a : j . 通 讯 作 者 :郑俊杰 (9 7 ) 男 ,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10 10) 5 0 84
碳 酸 钙 短 时 间 内 将 散 体 材 料 胶 结 起 来 J 。 DJn l等 通过 固结 不排 水三 轴剪切 试 验发 现微 eog8 生物诱 导碳 酸 盐 沉 积 ( C ) 以显 著 提 高 砂 土 MIP 可
的剪 切 刚度和 极 限 承载 力 , 砂 土试 件 剪 切 破 坏 且
Ab t a t n t e 21 t c n u y,i t r icpl r n e r t n s o i n r a i l to g o eiie e s i s r c :I h s e t r n e d s i i y i tg a i h ws t i c e sngy sr n c mp t v n s n na o s t d ai g wih s me c t n d e o ce i c is s e n t o u t g e g f s int sue .The mea oi c iiis o c o e c n sg i c nt le l i i f t b lc a t t fmir b a i nf a l at r v e i y
s i r i fr e n e h i u sba e n MI ol e n o c me ttc n q e s d o CP. Re e r h r s ls a tt s i o h d me tc a n e n to a s a c e u t nd sau n b t o si nd i tr ain l a e s a e ic s e . Th r l f mi r o g n s i c lie r cp tto a t d fc to me h n s r a r d s u s d e o e o c o r a im n a ct p e i iai n nd he mo i ain i c a im i s s se t al umma z d fo t e s e tv s o h sc y t mai ly s c i r e r m he p rp ci e fp y is,c e sr n i lg ,r s c iey.Co a s n h mity a d b o o y e pe t l v mp r o i a e e to fs v r lMI nd s lc in o e e a CP t o sa e ma e a d g e ta l ai n pr s c ft e i to u t n o c o e me h d r d n r a ppi to o pe to h n r d ci fmi r b c o i i i e gn e n n r b e ih a e ur e ty n e e o b ov d a e d s rb d Fi al n cv l n i e r g a d p o l ms wh c r g n l e d d t e s le r e c e . n y,a c n r s i i l o ta t wa d ewe n ta i o a oli s ma e b t e r d t n ls i mprv me tmeho n c o ilte t n p r a h s i o e n t dsa d mi r ba r ame ta p o c e .
需求 日益 迫切 ¨ 。 因此 , 过 技 术 创新 来 实现 土 J 通
壤改性 过 程 中的环境 友好 及经 济节 约应该 作 为一
种社会 需求 引起 国内外研 究者 的关 注 。
当前 大量 的地基 处理 技术是 利 用大 型机械 及
平 面上 升此 类环 境 问题也 在逐 渐 压缩人 类 的生存 空 间 。水 泥 作为 一种 常用 的土 木工 程材 料 大量用 于地 基处 理 中 , 生 产 过 程 中会 伴 随 着 大 量 矿石 其 燃 料 的燃 烧 即温 室 气 体 的 释放 , 球 每 年 有 总投 全 资超过 6 0亿美 元 的 4 00多 个 地 基 处 理 项 目展 00
MI O C e —i L am i Z E u -e HU N i A hnx , IY — e, H NGJ n , A G J i f e
( col f i l n ier gadMeh nc ,H a ghn nvr t o cec n eh o g , S h o o v gnei n c a i C iE n s u n zo gU i sy f i ea dT c nl y e i S n o Wu a 3 0 4 C ia h n4 0 7 , hn )
沿 问题 上展 现 出 了强 大 的竞 争 力 , 用 微 生物 可 利 以在 多孔介 质 中生 长 、 移 和 繁殖 等特 性 进 行 土 运 体 改性 , 仅是 全新 的理论 突破 和技术 创新 , 且 不 而
对生 态环境 和可持 续 发 展 将 带来 深 远 的影 响 。 许朝 阳研 究表 明 , 生 物 与周 围环 境 介 质 问相 互 微
( H一 O 的生成提 高 了 P H)( ) 硝 Nhomakorabea 作用 2反
CH 3 CO0 一 +2. 6H + 1. N03一 6 -
2C02+0. N2+2. H2 8 8 0
( 的消耗提 高 了 P H H)
() 3 三价 铁还 原
C 3O H C 0一+ F ( H)㈨ d+ H O 7 8 e O 3 ) 6 C f+ H
8Fe CO3 1、+2 (i 。d 0H2 0
作 用可 以极 大改 善 土体 强 度 、 刚度 和 渗 透性 等 宏 观 力学 性质 L 。周 芳 琴 等探 讨 了 由 于 环 境 因素 4 j 变 化诱 发 的微 生 物 对 坝基 岩 土 体 工 程 性 质 的影 响 E 。Fshr 等 发 现 巴 氏 芽 胞 杆 菌 ( aiu s i e I c B cls l
中 图分 类 号 :U 4 T 4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50 8 (0 2 0 -05 5 29 - 5 2 1 ) 1 2 - 9 0 0
Re e r h o r s f M i r b a n c d S i M o i c to s a c Pr g e s o c o i lI du e o l d f a in i
苗晨曦, 李亚梅, 郑俊杰, 黄 杰
( 中科技大学 华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 院,湖北 武汉 4 07 ) 30 4

要: 进入 2 世纪 以来 , 1 学科交叉在处理一些科技 前沿问题上逐渐表现出强大 的竞争力 , 生物生命活 动及 微
代谢产物可 以改变 土体 微 观结构 从 而改善 其工 程性 质。本 文综述 了基 于 MIP mi oil idcdcroae C ( c b l n ue abnt r ay peiit n) rc t i 的土体加 固技术 的国内外研究成果 、 pao 研究 现状 , 从理 、 、 角度较系统地 总结 了微 生物对碳 酸盐 化 生 沉积 的作 用及改性机理 , 比选 了几种常见 的 M C I P方式 , 指出了微生物在土 木工程 中巨大的应用前 景及未来亟 待解 决的问题 , 并对 比了传 统地基处理方式与微生物处理 方式 。 关键 词 : 微生物 ; MIP 土体加 固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