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验
病理学实验报告肝癌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肝癌的基本病理学特征。
2. 掌握肝癌的病理学诊断方法。
3. 提高对肝癌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二、实验材料1. 肝癌组织切片。
2. 光学显微镜。
3. 相关病理学图谱及教材。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肝癌组织切片,注意以下特征:(1)肿瘤细胞形态;(2)肿瘤细胞排列;(3)肿瘤细胞与正常肝组织的界限;(4)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象;(5)肿瘤细胞的浸润程度。
2. 对肝癌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诊断,包括:(1)确定肿瘤类型;(2)评估肿瘤分期;(3)分析肿瘤的恶性程度。
四、实验结果1. 肝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1)肿瘤细胞形态:肝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细胞质丰富,核大而深染,核分裂象多见。
(2)肿瘤细胞排列:肝细胞癌的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梁状或腺管状。
(3)肿瘤细胞与正常肝组织的界限: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界限清楚。
(4)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象:肝细胞癌的肿瘤细胞核分裂象多见,表明其恶性程度较高。
(5)肿瘤细胞的浸润程度:肝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可浸润周围正常肝组织,形成卫星灶。
2. 肝癌病理学诊断结果:(1)肿瘤类型:肝细胞癌。
(2)肿瘤分期:根据肿瘤大小、浸润程度等因素,可初步判断肿瘤分期。
(3)肿瘤的恶性程度:根据肿瘤细胞形态、核分裂象等特征,可初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五、实验讨论1.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学特征具有多样性。
本实验中观察到的肝细胞癌特征与教材描述相符。
2.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肿瘤细胞形态、排列、核分裂象等特征,以及评估肿瘤分期和恶性程度。
这些特征对于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3. 在实际工作中,病理学诊断结果应结合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肝癌的病理学特征和诊断方法。
2. 提高了我们对肝癌的认识和诊断能力,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肝癌组织切片的细微特征,以便准确判断肿瘤类型、分期和恶性程度。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病理学的实验研究,探究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相关机制,进一步加深对疾病机理的理解,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 实验方法2.1. 样本采集从临床患者中收集有关病理诊断所需的组织标本,保证标本的新鲜度和完整性,并在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2.2. 组织处理将收集到的组织标本按照标准操作进行固定、清洗、切片等处理步骤,确保标本的质量,为后续的病理学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2.3. 病理学分析采用显微镜观察和病理学染色技术,对组织标本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寻找病理变化的特征,如细胞结构的异常、病变区域的扩展等。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观察结果进行数据记录和统计分析,制作图表,以便对病变特征及其相关机制进行进一步探究。
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病理变化的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在某一组织标本中,细胞核大小增大,染色深度增加,细胞核与胞浆的比例失衡,细胞排列紊乱等。
这些病理变化表明该组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3.2. 病变机制的分析根据病理变化的观察结果以及相关文献资料,我们推测该组织的病变可能与细胞DNA损伤、细胞凋亡失控、细胞周期异常等因素有关。
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还需进行,以进一步验证和探究这些病变机制。
4.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病理学分析,我们确认了某一组织样本具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细胞的异常功能、受损及恶性生长有关。
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揭示这些病理变化的发生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深入的理论依据。
5. 参考文献[1] 作者1,作者2. 文章标题. 期刊名,年份,卷(期):起始页-终止页.[2] 作者3,作者4. 文章标题. 期刊名,年份,卷(期):起始页-终止页.[3] 作者5,作者6. 文章标题. 期刊名,年份,卷(期):起始页-终止页.(总字数:376个字)。
病理学兔子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2. 了解兔子解剖结构,观察并分析兔子器官的病理变化;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病理学实验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动物器官的解剖和观察,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以兔子为实验动物,通过解剖和观察其器官,了解病理学的基本知识。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成年兔子1只;2. 实验器材:解剖剪、解剖镊、解剖刀、解剖板、剪刀、止血钳、生理盐水、解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机、显微镜等;3. 实验试剂:固定液、脱钙液、苏木精、伊红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准备:将兔子麻醉后固定于解剖板上,沿腹部正中线切开皮肤,分离肌肉,暴露腹腔;2. 腹腔脏器观察:观察并记录胃、肠、肝脏、脾脏、肾脏、膀胱等器官的外观、大小、质地等;3. 脏器解剖:依次解剖胃、肠、肝脏、脾脏、肾脏、膀胱等器官,观察其内部结构;4. 脏器固定:将脏器浸入固定液中固定,以便切片;5. 脏器切片:将固定后的脏器进行切片,厚度约为5微米;6. 脏器染色:将切片浸入苏木精染液中进行染色,然后浸入伊红染液中进行复染;7. 脏器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记录脏器的病理变化;8.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胃:胃黏膜上皮细胞呈柱状,排列整齐,细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
在部分切片中观察到胃黏膜上皮细胞出现坏死、脱落现象,提示可能存在胃炎;2. 肠:肠黏膜上皮细胞呈柱状,排列整齐,细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
在部分切片中观察到肠黏膜上皮细胞出现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提示可能存在肠炎;3. 肝脏:肝细胞呈多边形,排列整齐,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在部分切片中观察到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坏死,提示可能存在肝病;4. 脾脏:脾脏红髓和白髓界限清晰,红髓中含有大量血细胞,白髓中含有大量淋巴细胞。
病理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了解常见病理变化的特点,掌握病理诊断的基本方法,提高病理学诊断水平。
二、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1)病理切片: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淋巴结结核、肾小球波变等。
(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液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大体标本观察肝、肾脂肪变性、心肌褐色萎缩、心肌肥大、肾盂积水、骨折愈合、亚急性黄色肝萎缩、脑液化性坏死、下肢干性坏疽、肝水肿、皮肤愈合等大体标本,了解其形态学特点。
(2)观察病理切片观察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淋巴结结核、肾小球波变等病理切片,了解其镜下特点。
(3)绘图绘制肉芽组织切片,要求比例、颜色、病变组织各部分准确。
(4)病理诊断根据观察结果,对病理切片进行病理诊断。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脂肪变性(1)大体特点:肝体积增大,淡黄色,边缘圆钝,切面油腻感。
(2)镜下特点:脂肪变的细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的球形脂滴,细胞核被挤压偏位。
(3)病理诊断:肝脂肪变。
2. 肉芽组织(1)大体特点: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2)镜下特点: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3)病理诊断:肉芽组织。
3. 淋巴结结核(1)大体特点:淋巴结肿大,质硬,切面呈干酪样坏死。
(2)镜下特点:结核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及朗汉斯巨细胞。
(3)病理诊断:淋巴结结核。
4. 肾小球波变(1)大体特点:肾脏体积增大,表面不平整。
(2)镜下特点: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增生,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出现新月体。
(3)病理诊断:肾小球波变。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常见病理变化的特点,了解了病理诊断的基本方法,提高了病理学诊断水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分析病变特点,准确判断病理诊断。
五、实验体会1.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病理学诊断水平。
病理学实验报告实训目的
一、引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规律的学科,是医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
病理学实验报告实训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本实训报告将详细阐述病理学实验报告实训的目的。
二、实训目的1. 培养学生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病理学实验报告实训通过观察病变组织、细胞和器官,使学生深入了解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从而加深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掌握病变组织的形态学特点、发生机制、病理生理学变化以及疾病转归等知识,为今后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显微镜观察能力病理学实验报告实训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光线的调节、切片的放置、观察角度的调整等。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提高显微镜观察能力,学会观察病变组织的细微结构,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3. 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病理学实验报告实训通过观察病变组织,使学生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根据病变组织的特征,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严谨态度病理学实验报告实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操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实验习惯。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描述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病理学实验报告实训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相互协作、交流意见。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分享实验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6.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病理学实验报告实训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和观察角度。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能够总结实验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1. 观察和描述病变组织、细胞和器官的形态学特点通过显微镜观察,学生能够了解病变组织、细胞和器官的形态学变化,如炎症、变性、坏死、肿瘤等。
组织病理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组织病理学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 观察并分析常见病理组织切片,识别各种病变及其特点。
3. 理解组织病变的机制和临床意义。
二、实验材料1. 组织切片:包括正常组织切片和病变组织切片。
2. 显微镜: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
3. 染色剂:包括苏木精、伊红、碱性品红等。
4. 其他:切片刀、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酒精、丙酮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正常组织切片:首先观察正常组织切片,了解正常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染色特点。
2. 观察病变组织切片:选择特定的病变组织切片进行观察,分析病变的特点、范围和程度。
3. 染色:对病变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以突出病变部位和特点。
4. 图像采集:使用显微镜和图像采集系统,对病变组织进行拍照和记录。
四、实验内容1. 正常组织切片观察- 观察正常肝组织切片:观察肝小叶结构、肝细胞形态和染色特点。
- 观察正常心肌组织切片:观察心肌纤维排列、细胞形态和染色特点。
- 观察正常肺组织切片:观察肺泡结构、肺泡壁和肺泡腔内容物。
2. 病变组织切片观察- 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切片:观察肝细胞胞浆内脂肪滴的大小、分布和染色特点。
- 观察心肌肥大切片:观察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增大和染色特点。
- 观察肺淤血切片:观察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和肺泡腔内容物。
3. 染色- 对病变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变部位和特点。
- 对某些病变组织切片进行特殊染色,如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滴的分布。
4. 图像采集- 使用显微镜和图像采集系统,对病变组织进行拍照和记录。
五、实验结果1. 正常肝组织切片: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呈多边形,胞浆丰富,染色均匀。
2. 肝细胞脂肪变性切片:肝细胞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脂肪滴,染色浅。
3. 心肌肥大切片: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增大,染色深。
4. 肺淤血切片: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容物增多。
六、实验讨论1. 肝细胞脂肪变性可能是由于长期高脂饮食、糖尿病等原因引起的。
大鼠的病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大鼠病理学实验实验目的:1. 学习观察和识别大鼠常见病理变化。
2. 掌握病理切片的制作和染色技术。
3. 培养病理学实验操作技能和病理学诊断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材料:1. 大鼠尸体2. 石蜡切片机3. 刀片4. 梯度乙醇5. 苏木素染液6. 伊红染液7. 盐酸酒精8. 脱水剂9. 明胶10. 显微镜实验步骤:1. 解剖与组织处理:- 将大鼠解剖,取出所需观察的组织。
- 将组织置于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
- 将固定后的组织进行脱水处理,使用梯度乙醇逐步脱水。
- 将脱水后的组织进行透明处理,使用明胶进行透明化。
- 将透明后的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制成石蜡块。
2. 切片制作:- 使用切片机将石蜡块切成5微米厚的切片。
- 将切片放置于载玻片上,进行展片处理。
3. 染色:- 将切片放入苏木素染液中染色5分钟,然后用盐酸酒精分化。
- 将切片放入伊红染液中染色1分钟。
- 用自来水冲洗切片,去除多余的染液。
4. 脱水与透明:- 使用梯度乙醇进行脱水处理。
- 使用二甲苯进行透明处理。
5. 封片:- 将透明后的切片放入盖玻片下,滴加封片剂。
6. 观察与记录:- 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记录观察到的病理变化。
实验结果:1. 大体观察:- 大鼠外观健康,无明显的病理改变。
2. 组织切片观察:- 心脏: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未见明显的病变。
- 肝脏:肝小叶结构清晰,未见明显的炎症或坏死。
- 肺:肺泡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的肺气肿或纤维化。
- 肾脏:肾小球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的肾炎或肾小球硬化。
- 大脑:神经元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的神经退行性病变。
讨论:本次实验通过对大鼠的病理切片观察,未发现明显的病理改变。
这可能是因为实验动物处于健康状态,或者是实验时间较短,未能观察到病理变化。
在病理学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固定方法、切片技术等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因此,在进行病理学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024年病理学实验教案(带目录)
病理学实验教案(带目录)病理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3.掌握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1.病理学总论:包括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
2.系统病理学: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淋巴造血系统等的病理学。
3.病理学技术:包括病理标本的制作、染色技术、显微镜的使用等。
三、实验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讲解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方法。
2.示教:演示病理学实验的操作过程。
3.学生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病理学实验操作。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病例讨论,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四、实验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等。
2.期末考试: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
五、实验安排1.实验室安排:确保实验设备齐全,实验环境安全。
2.实验课时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实验课时。
3.实验材料准备: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标本、试剂等。
六、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生物安全、化学安全和物理安全。
2.实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实验报告撰写: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实验效果评估1.学生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病理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3.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1.及时总结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2.加强师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注重实验教学的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病理学实验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理论讲授1.系统性:理论讲授应该按照病理学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病理学实验报告
学生病理学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学实验是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病理机制以及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关系。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组织切片,掌握正常和病理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思维。
实验目的1. 理解病理学与临床诊断、治疗的关系;2. 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3. 培养学生的组织切片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1. 动物组织(实验动物为小鼠);2. 生理盐水;3. 麻醉剂;4. 组织切片染色试剂。
方法:1. 将小鼠置于适当的缓冲盐水中麻醉;2. 取出小鼠后,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选择相应组织进行取样;3. 将组织切片并制作玻璃载片;4. 根据需要进行不同染色试剂的处理;5. 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6. 记录观察结果,并按要求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本次实验选取了正常心脏和癌症病理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
正常心脏组织切片观察在正常心脏组织切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心肌细胞呈纵横交错排列成束,之间由间质连接。
心肌细胞呈长条状,内含多个核,有丰富的线粒体。
正常心脏组织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形态结构明确,排列整齐。
癌症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在癌症组织切片中,我们观察到细胞无序增生,核较大且异型性明显。
细胞核分裂活跃,存在核分裂像。
细胞密度增加,细胞排列混乱,形成不规则团块。
病变组织中可以观察到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讨论通过对正常心脏组织和癌症组织的观察与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癌症组织的异常特征和正常组织的区别。
癌症组织的细胞增殖失控,核分裂活跃,细胞形态异常,导致组织结构紊乱。
正常组织结构整齐,细胞排列有序。
这些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心脏正常组织切片和癌症组织切片,加深了同学们对疾病的病理变化和机制的理解。
通过实验,我们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思维,提高了病理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水平。
临床病理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临床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常见病理切片的观察和病理诊断技巧,提高病理学知识水平和临床病理诊断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切片:正常组织切片、病理组织切片(如肺癌、乳腺癌、肝癌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切片机、染色机、切片架、载玻片等。
3. 实验试剂:HE染色液、苏木精染液、伊红染液、酒精、盐酸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正常组织切片(1)首先观察正常组织切片,了解正常组织的形态结构。
(2)观察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基本结构。
(3)注意细胞排列、细胞间质、血管、淋巴管等组织结构。
2. 观察病理组织切片(1)观察病理组织切片,了解病理变化。
(2)观察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结构的异常变化。
(3)注意病变组织的形态、分布、浸润范围等。
3. HE染色(1)取病理组织切片,放入染色机进行HE染色。
(2)染色过程中注意控制染色时间,避免过度染色或染色不足。
(3)染色完成后,用自来水冲洗切片,去除多余的染液。
4. 显微镜观察(1)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调整焦距。
(2)观察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结构的异常变化。
(3)注意病变组织的形态、分布、浸润范围等。
5. 病理诊断(1)根据观察结果,结合病理学知识,对病理组织进行诊断。
(2)分析病变组织的特点,如细胞异型性、细胞核分裂象、肿瘤标志物等。
(3)提出可能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组织切片观察正常组织切片显示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结构清晰可见。
2.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切片显示细胞核增大、深染,细胞质减少,细胞器破坏,细胞排列紊乱,出现浸润现象。
3. HE染色结果HE染色后,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结构更加清晰,有利于病理诊断。
4. 病理诊断根据观察结果,结合病理学知识,对病理组织进行诊断,提出可能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对临床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病理学知识水平和临床病理诊断能力。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病理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掌握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加深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原理,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通过对病理学实验的开展,可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次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包括病理标本、显微镜、染色试剂等。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组织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实验步骤:1. 取得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切片;2. 进行染色处理,以便观察细胞结构和病变情况;3. 将染色后的标本放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4. 记录观察到的病变情况和细胞结构特点。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病理标本中存在明显的病变情况,包括细胞结构异常、细胞增生、炎症反应等。
这些结果为我们进一步分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病理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疾病的病理变化,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掌握了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验总结,病理学实验是临床医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病理学实验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病理学知识水平。
实验的意义,病理学实验是医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结语,通过本次病理学实验,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疾病的病理变化,还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病理学知识水平。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通过本次病理学实验,旨在观察和识别各种疾病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加深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材料1、病理切片:包括各种组织器官的炎症、肿瘤、变性、坏死等病变切片。
2、显微镜:双目显微镜。
3、绘图工具:铅笔、橡皮、绘图纸等。
三、实验方法1、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领取病理切片后,将其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切片的全貌,找到病变部位。
3、然后转换到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染色特点等,注意病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
4、对于典型的病变区域,进行绘图记录,并标注出病变的特点和名称。
四、实验结果(一)肝细胞脂肪变性1、低倍镜下观察:肝小叶结构尚清晰,肝细胞索排列紊乱,部分肝细胞体积增大。
2、高倍镜下观察: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空泡边界清晰,将细胞核挤向一侧。
这些空泡即为脂肪滴,经苏丹Ⅲ染色后呈橘红色。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1、低倍镜下观察:肾小球数量减少,部分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所属肾小管萎缩、消失。
2、高倍镜下观察: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基底膜增厚、皱缩,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部分肾小球内可见新月体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水肿、脂肪变性等。
(三)肺结核1、低倍镜下观察:肺组织内可见多个结节状病灶,病灶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区,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2、高倍镜下观察:干酪样坏死区内细胞结构消失,呈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
在病灶周围,可见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等结核结节的典型细胞。
(四)子宫颈癌1、低倍镜下观察:子宫颈上皮层内可见癌细胞巢,突破基底膜向深层浸润。
2、高倍镜下观察:癌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
癌组织内可见角化珠形成。
五、实验讨论(一)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脂肪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变化,常见于酗酒、肥胖、糖尿病等情况。
动物病理学实践报告
动物病理学实践报告一、实验概述本实验旨在通过家禽(鸡)和家畜(兔)的病理剖检程序,以及病理组织切片的制备、染色和观察,使学生全面掌握动物病理学的基本技能和诊断方法。
同时,通过动物尸体的消毒和无公害化处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通过剖检记录的整理分析和病理报告的撰写,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过程(1)家禽(鸡)的病理剖检程序•实验准备:穿戴好一次性口罩和手套,准备好手术刀、骨钳、镊子、手术剪等器械,以及瓷盘、消毒水和10%福尔马林等实验材料。
•体表检查:观察鸡的羽毛、皮肤、眼睛、鼻孔等外部特征,记录异常表现。
•鸡的处死:采用适当的方法(如颈椎脱位法)快速、无痛地处死鸡。
•鸡体的剖检:按照先外部后内部、先胸腔后腹腔的顺序进行剖检,观察各器官的形态、颜色、质地等变化。
•病理组织学材料的摘取和固定:摘取病变明显的组织或器官,用10%福尔马林进行固定,以备后续制作病理切片。
(2)家畜(兔)的病理剖检程序•实验准备:与家禽剖检类似,准备好相应的器械和实验材料。
•体表检查:观察兔的毛发、皮肤、耳朵、眼睛等外部特征,记录异常表现。
•家兔的处死:采用适当的方法(如静脉注射空气法)处死兔。
•家兔的剖检:按照先外部后内部、先胸腔后腹腔的顺序进行剖检,注意观察各器官的病理变化。
•病理组织学材料的摘取和固定:同样摘取病变明显的组织或器官进行固定。
(3)病理组织切片的制备、染色和观察•取材:从固定的组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切片。
•固定:继续用福尔马林固定切片材料。
•脱水透明:通过酒精梯度脱水,再用二甲苯透明处理。
•浸蜡、包埋:将透明后的组织浸入石蜡中,然后包埋成蜡块。
•切片、贴片:使用切片机将蜡块切成薄片,贴在载玻片上。
•染色和封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染色)进行染色,然后用封片剂封片。
•显微镜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的形态结构,进行疾病诊断。
(4)动物尸体的消毒和无公害化处理•动物尸体的消毒:使用消毒水对尸体进行喷洒或浸泡消毒。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课主题:观察常见疾病组织的病理变化二、实验目的:1.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
2. 熟悉常见疾病组织的病理变化特征。
3. 理解病理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三、实验内容:1. 观察正常心脏组织切片。
2. 观察心肌梗死组织切片。
3. 观察慢性胃炎组织切片。
4. 观察肝癌组织切片。
5. 观察肺结核组织切片。
四、实验步骤:1. 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内容,介绍病理切片观察的基本方法。
2.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按顺序观察各个切片。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切片中的细胞结构、组织形态等特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病理变化,并进行小组讨论。
5. 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五、实验课评价:1. 学生显微镜操作的正确性。
2. 学生观察切片的能力,如能否准确描述病理变化特征。
3. 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能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如提问、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的积极性。
注意:本教案为初步设计,具体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实验课前,请确保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并对显微镜的使用有一定了解。
六、实验课主题:肾脏疾病病理学观察六、实验目的:1.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肾脏疾病病理切片。
2. 了解肾脏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
3. 掌握肾脏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
七、实验内容:1. 观察正常肾脏组织切片。
2. 观察肾小球肾炎组织切片。
3. 观察肾病综合征组织切片。
4. 观察肾细胞癌组织切片。
5. 观察肾盂肾炎组织切片。
八、实验步骤:1. 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内容,介绍肾脏疾病病理切片观察的基本方法。
2.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按顺序观察各个切片。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切片中的细胞结构、组织形态等特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病理变化,并进行小组讨论。
5. 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九、实验课评价:1. 学生显微镜操作的正确性。
病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组织切片观察及病理诊断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目的:1. 掌握组织切片的制作技术。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
3. 熟悉常见病理变化,提高病理诊断能力。
实验原理:组织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将组织切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变化,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实验材料:1. 组织切片:正常组织切片、病变组织切片。
2. 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3. 显微镜附件:切片夹、切片盖、光源、载玻片、盖玻片等。
4. 染色剂:苏木精、伊红、碱性品红等。
实验步骤:1. 切片制备:- 将组织块固定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24小时。
- 将组织块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处理。
- 将组织块切成5微米厚的切片。
- 将切片展平,用苏木精染色5分钟,然后用1%盐酸酒精分化,最后用伊红复染。
2. 显微镜观察:- 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用切片夹固定。
- 调整显微镜光源,使视野明亮。
- 依次观察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切片。
3. 病理诊断:- 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如细胞核增大、核仁明显、细胞浆减少等。
- 分析病变组织的类型,如炎症、肿瘤、坏死等。
实验结果:1. 正常组织切片:- 观察到组织细胞形态规则,细胞核大小一致,细胞浆丰富,细胞间连接紧密。
- 组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 病变组织切片:- 观察到组织细胞形态异常,细胞核增大、核仁明显,细胞浆减少。
- 组织结构紊乱,层次不清。
讨论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组织切片的制作技术,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
2. 我们熟悉了常见病理变化,提高了病理诊断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正常组织切片和病变组织切片在细胞形态、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1. 组织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组织切片可以判断疾病类型。
2. 熟练掌握组织切片制作技术和显微镜观察方法是病理学诊断的基础。
病理学实验报告组织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2. 了解常见病理变化的特点和表现。
3. 培养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病理实验室四、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显微镜、切片、切片夹、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擦镜纸等。
2. 试剂:苏木精、伊红、盐酸酒精、酒精、蒸馏水等。
五、实验对象选取具有典型病理变化的组织切片。
六、实验步骤1. 切片观察:(1)将切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切片位置,使其处于视野中央。
(2)调整显微镜焦距,使切片清晰可见。
(3)观察切片,记录病变部位、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2. 染色观察:(1)将切片放入盐酸酒精中浸泡,进行脱钙处理。
(2)取出切片,放入蒸馏水中漂洗。
(3)将切片放入苏木精中染色,观察细胞核染色情况。
(4)取出切片,放入蒸馏水中漂洗。
(5)将切片放入伊红中染色,观察细胞质染色情况。
(6)取出切片,放入蒸馏水中漂洗。
(7)将切片放入酒精中进行脱水处理。
(8)取出切片,放入二甲苯中透明处理。
(9)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观察染色效果。
3. 总结分析:(1)根据观察结果,描述病变部位、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2)分析病变原因、发展过程及病理机制。
(3)结合理论知识,对病变进行分类和命名。
七、实验结果(1)观察到的病变部位:肝脏。
(2)病变形态:肝脏出现多发性结节,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
(3)病变大小:结节直径约为1-3mm。
(4)病变颜色:结节呈灰白色,边缘模糊。
(5)病变原因:疑似为慢性肝炎。
八、实验讨论本次实验通过观察肝脏切片,发现多发性结节,疑似为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由于病毒、酒精、药物等因素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严重后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掌握了切片观察、染色观察等技能,提高了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九、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病理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本次病理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各种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加深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1、病理切片:包括各种组织器官的炎症、肿瘤、变性、坏死等病理切片。
2、显微镜:用于观察病理切片。
3、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三、实验方法1、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然后,领取病理切片,将其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焦距和光线,进行观察。
3、观察过程中,结合教材和老师的讲解,认真辨认病理切片中的各种组织结构和病理变化。
4、对于观察到的病理变化,做好记录和描述,包括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病变分布等方面。
四、实验结果(一)炎症1、急性阑尾炎在切片中,可以看到阑尾壁明显增厚,血管扩张充血,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黏膜上皮部分坏死脱落,形成溃疡。
阑尾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
2、慢性胆囊炎胆囊壁明显增厚,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黏膜上皮部分增生,胆囊腔内可见胆色素沉积。
(二)肿瘤1、鳞状细胞癌癌组织呈巢状分布,癌细胞呈多边形,核大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癌巢中央可见角化珠形成。
2、腺癌癌细胞形成腺样结构,排列不规则,细胞大小不一,核异型性明显。
(三)变性1、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出现大量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细胞核被挤向一侧。
2、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样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浆疏松淡染,细胞核形态正常。
(四)坏死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呈灰白或灰黄色,质地干燥,与周围健康组织界限清楚。
2、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呈液态,可见多核巨细胞和泡沫细胞。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一)炎症的病理变化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因子的防御反应。
急性炎症以渗出性病变为主,表现为血管扩张、充血,白细胞渗出等。
慢性炎症则以增生性病变为主,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
病理病例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病理学切片观察,分析病理病例,了解疾病的病理特征,提高病理诊断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病理切片:包括肝细胞脂肪变性、肉芽组织、慢性肺淤血、混合血栓、肾贫血性梗死、纤维素性心包炎等病理切片。
2. 显微镜:用于观察病理切片。
3. 病理学教材、图谱:用于对照学习。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切片:观察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
2. 观察肉芽组织切片:观察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间质疏松水肿,有较多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常为有突起的星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疏松,染色浅,核仁明显。
3. 观察慢性肺淤血切片:观察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肺泡壁增厚。
肺泡腔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后者胞浆内含多量棕色颗粒。
部分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及淡粉色的蛋白质水肿液。
4. 观察混合血栓切片:观察闭塞静脉内可见粉染带状、条索状或块状的血小板梁,有分枝相互连接,其间有粉染丝状纤维素网,网眼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血栓周边可见肉芽组织长入。
5. 观察肾贫血性梗死切片:观察梗死区为淡粉色,无细胞核结构,但仍可见肾组织结构轮廓。
梗死区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
6. 观察纤维素性心包炎切片:观察心包表面为纤维素渗出,纤维素为粉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呈网状分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细胞脂肪变性:切片中可见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
这表明患者可能患有脂肪肝。
2. 肉芽组织:切片中可见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病理学实验的报告
病理学实验的报告1. 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了解病理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提高对疾病形态学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对病理学实验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常见疾病的诊断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如下: - 熟悉病理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操作流程; - 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 学习病理标本的制备和染色技术。
3. 实验器材和试剂•显微镜•病理切片标本•常用染色剂(如血液片、组织片的Giemsa染色、伊红染色等)•化学试剂4. 实验步骤步骤一:观察病理切片1.将病理切片放置于显微镜下,调节镜头使图像清晰可见。
2.注意观察病理标本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态、结构以及是否有异常变化。
步骤二:制备病理标本1.取适量的新鲜组织标本或血液标本。
2.将组织切片或制备血液涂片。
3.对组织切片进行固定和脱水处理。
4.将标本染色以增强细胞或组织的对比度和可见性。
步骤三:染色处理1.根据需要选择相应染色剂,如Giemsa染色、伊红染色等。
2.将标本浸入染色剂中,控制染色时间。
3.将标本从染色剂中取出,并用去离子水洗净。
4.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标本,记录下染色效果。
步骤四:病理形态学分析1.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和染色效果的分析,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相关病理形态学特征。
2.比较正常组织和异常组织的差异,寻找疾病的病理特征。
5.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病理形态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某疾病的标本显示出明显的异常细胞形态和结构; - 某种疾病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是某个细胞或组织的异常增生或恶性转化; - 染色技术能够增强病理标本的可见度,帮助病理学家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病理学实验的结果和讨论为进一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6. 实验总结本次病理学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学习了病理形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通过制备病理标本和染色处理,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和分析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理特征。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病理学实验旨在通过对各种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形态学变化以及相应的病理机制,从而巩固和拓展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1、病理切片:包括肿瘤切片(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等)、炎症切片(如肺炎、肝炎、肾炎等)、心血管疾病切片(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以及其他常见疾病的切片。
2、显微镜:用于观察病理切片。
3、实验教材和图谱:辅助对病理变化的识别和理解。
三、实验方法1、首先,在显微镜下选择低倍镜对病理切片进行初步观察,了解组织的整体结构和病变的大致分布。
2、然后,转换到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排列方式以及细胞间的关系,注意病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
3、对照实验教材和图谱,对观察到的病理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确定病变的类型、程度和特点。
四、实验结果与观察(一)肺癌切片在低倍镜下可见肿瘤组织呈结节状或团块状分布,与周围正常肺组织界限不清。
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核大深染,核仁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肿瘤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肺泡结构,部分区域可见癌巢形成,并伴有间质的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细胞浸润。
(二)乳腺癌切片低倍镜下,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破坏周围正常乳腺组织。
高倍镜下,癌细胞呈腺样或条索状排列,细胞大小不等,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可见部分区域有坏死和出血,周围间质中有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三)肺炎切片观察到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浆液和纤维素性渗出物。
肺泡间隔增宽,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部分肺泡内可见红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的细菌。
(四)肝炎切片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可见气球样变、脂肪变性和点状坏死。
汇管区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肝小叶内可见纤维组织增生。
(五)冠心病切片冠状动脉内膜增厚,可见粥样斑块形成,斑块内有大量的胆固醇结晶、泡沫细胞和纤维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肌肉蜡样坏死——教1207 • 坏死的肌肉纤维肿胀、断裂、横纹消失, 胞浆均质红染或崩解成颗粒状,胞核消失 。间质水肿增宽,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和 单核细胞、浆细胞等浸润。 • 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教3227 • 病灶处原有的组织结构崩解消失,成为均 质、红染、颗粒状的无结构物质,有的病 灶中心已发生钙化,外周有结缔组织包裹
• 牛耳尾干性坏疽:牛耳、尾的皮肤组 织坏死后,由于水分被蒸发,被毛脱 落变成干固皱缩棕黑色,坏死组织与 周围组织分界明显,以后可因腐离脱 落。 • 肺湿性坏疽:肺坏死处湿润,呈污灰 、灰绿或暗褐色,坏死组织有腐败臭 味。 • 肌肉气性坏疽:此标本取自马恶性水 肿的臀部肌肉。肌肉呈棕黑色,触之 有捻发音。
• 5 实验报告
• 根据病理组织切片慢性肝淤血 (教学片1115),用红蓝铅笔 绘出中央静脉及肝小叶中央区 肝窦扩张淤血,小叶周边区肝 细胞脂肪变性等主要病变。
实验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细胞肿胀、脂肪 变性、玻璃样变及坏死的眼观变化及镜 下变化,掌握鉴别诊断水泡变性和脂肪 变性的要点;掌握各类变性和坏死的基 本病变特征。
4.1.3 梗死
• 马肾贫血性梗死:梗死区呈灰黄或灰 白色,略向表面突起,干燥,质地脆 弱,切面呈锥形,锥尖向肾门部。梗 死区周边有红色充出血反应带。 • 猪脾出血性梗死:脾脏边缘部有高梁 籽至黄豆大小黑红色突起。 • 肝出血性梗死:表面见有大小不等, 形态不规则的暗红色斑块。
• •
4.2 切片标本 慢性肝淤血——教1115
• 出血性淋巴结炎:此标本取自猪瘟 。淋巴结体积显著肿大,表面呈暗 红色,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 外观。 • 出血性肠炎:粘膜肿胀、呈暗紫红 色,有点状或圆形出血斑块。 • 猪出血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弥 漫性出血,粘膜肿胀,呈紫红色。
• 4.1.3增生性炎 • 血吸虫性结肠炎:肠壁显著增厚,粘膜 皱壁粗大,表面呈颗粒状。此为肠粘膜 及结缔组织增生所致。 • 副结核性小肠炎:标本取自绵羊副结核 病。小肠壁增厚,粘膜皱壁粗大形成脑 回样外观。 • 寄生虫性胆道炎:因胆道内肝片吸虫寄 生,引起胆道慢性炎症。肉眼可见胆管 壁及周围结缔组织增厚,表面呈灰白色 粗大条纹,断面呈灰白色圆管状。 • 结核性肉芽肿:见大小不等的增生结节
4.1.3血栓
• 猪心瓣膜上白色血栓:二间瓣血血流面有 一干燥灰白色赘生物,表面粗糙不平,呈 花椰菜样外观。 • 动脉内白色血栓:马前肠系膜根部管腔扩 大,管壁肥厚,内膜粗糙不平,内膜上附 有灰白色血栓物质。 • 牛肺静脉红色血栓:肺内扩张的静脉内有 一血块,中心红色,边缘淡黄。 • 肝内混合血栓:肝内扩张的血管内有一血 栓,部分灰白,部分暗红,呈层状。
低倍镜下,肝小叶中央部的窦状隙和中央静脉扩张, 充满红细胞,肝索受压萎缩甚至消失,小叶周边肝索排列 紊乱;高倍镜下,小叶周边部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有 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脂肪变性) • 慢性肺淤血——教1114 • 低倍镜下,肺内小静脉、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扩张, 充满红细胞。肺泡及间质内见有淡粉红色的浆液、数量不 等的红细胞和有核细胞成分。高倍镜下见肺泡内的细胞成 分主要是巨噬细胞,胞浆内吞噬有黄褐色含铁血黄素颗粒 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
• 4、方法与步骤 • 4.1大体标本观察 • 4.1.1变质性炎症
• 急性变质性肾炎:肾肿大,浑浊,质脆, 表面散在有小点出血。在眼观上与单纯的 变性或出血不易区别,应做组织学确诊。 • 变质性肝炎:肝脏体积肿大,暗红,表面 和切面散在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黄白色或 灰白色坏死灶。
• 4.1.2渗出性炎症 • 牛皮肤浆液性炎:标本有口蹄疫患牛的舌 、瘤胃。在舌侧面,瘤胃肉柱上可见有大 小不等的水泡,呈灰白色突起,部分水泡 破裂后形成圆形溃疡,表面覆有黑褐色结 痂。 • 猪皮肤浆液性炎:猪发生水泡病时常在蹄 叉部和嘴、鼻部皮肤发生浆液性炎,形成 突出于皮肤表面的水泡,内含有淡黄色浑 浊的液体,水泡破裂后形成烂斑。 • 浆液性肺炎:肺体积肿大,颜色紫红或灰 红色,质地变硬、易碎。切面流出多量带
• 5 实验报告
• 根据组织学切片坏死பைடு நூலகம்织细胞 核变化(教学片1208),用红 蓝铅笔绘出细胞核浓缩、碎裂 及溶解的形态变化。
实验三、炎症类型
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变质性炎、渗出 性炎和增生性炎的眼观变化及镜下变 化,掌握各类炎症的基本病变特征。
• 2、实验器材
图像教学系统 大体标本 切片标本
动物病理学实验
主讲教师: 钟妮娜 耿毅 彭西
实验一、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 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充血、出血、血栓、 梗死及水肿的眼观变化及镜下变化,掌握 鉴别诊断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充血 和出血的要点;掌握血栓、梗死和水肿的 基本病变特征。
• 2、实验器材
图像教学系统 大体标本 切片标本
• 4、方法与步骤 • 4.1大体标本观察 4.1.1 充血
• 急性卡他性胃炎:胃粘膜潮红,肿胀,常 伴有小点出血,粘膜表面覆有大量灰白半 透明的粘液性渗出物。 • 浮膜性肠炎:猪大肠粘膜上有多量黄白色 纤维素膜,易于剥落,剥落后见粘膜完整 ,有充血、肿胀等炎症变化。 • 固膜性肠炎:猪大肠粘膜上有多处突起于 表面粗糙的痂样物,呈黄白色或灰黄色。 结痂为渗出的纤维素与坏死组织的混杂物 ,因坏死常波及深层组织,故难以剥离, 若强行剥离,则形成出血的溃疡面。
马肝脂肪变性:肝脏体积肿大,质地 松软脆弱,整个肝脏呈灰黄色或黄色;切 面结构模糊,触之有油腻感,因脂变程度 有差异,色彩不均匀。 鸡脂肝症:鸡肝体积肿大,呈土黄色 ,质地松软易脆,组织中见有血凝块。鸡 脂肝症由嗜脂因子缺乏引起,导致肝弥漫 脂化,患鸡常因肝破裂出血死亡。
• 结缔组织透明变性:肝表面见有多量粟粒 至高梁籽大的坚硬、灰白色、半透明小结 节。此标本取自马肝沙粒症,肉眼所见结 节为马圆形线虫的幼虫及外围透明变性的 结缔组织构成。 • 牛肝淀粉样变性:肝体积增大,被膜紧张 ,边缘钝圆,质软易脆,色灰褐。 • 牛肺粘液样变性:肺内有儿头大小的灰白 色凉粉样物质蓄积。
• 猪脾出血——教1104 • 镜下可见脾窦扩张,充满红细胞。脾索 及白髓内均有大量红细胞出现。 • 鼠肺出血——教1414 • 肺脓肿的另一端,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红 细胞。羊脾混合血栓——教1108 • 低倍镜下见脾脏充血出血,在一至二个 极度扩张的脾窦内见有血栓物质。血栓 由粉红色索状物和大量红细胞构成。高 倍镜下,粉红色血小板条索间见有少量 粒细胞。血栓边缘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
• 纤维素性心包炎:此标本为牛创伤性心包 炎。渗出的纤维蛋白附着在心外膜上,由 于心脏病搏动,纤维蛋白形成无数的绒毛 状物覆盖于心脏表面,故称“绒毛心”。 • 化脓性肺炎:肺体积增大,质度较硬,切 面上见有黄白、浑浊、大小不等的化脓灶 。加压时,由病灶实质和气管中流出黄白 浑浊的斑点,即为脓汁。 • 化脓性淋巴结炎:淋巴结体积肿大,切面 见淋巴结的正常结构完全消失,被膜增厚 ,其内充满黄白色豆腐样物质,淋巴组织 被脓汁完全取代。
4.1.3血栓
• 猪心瓣膜上白色血栓:二间瓣血血流面有 一干燥灰白色赘生物,表面粗糙不平,呈 花椰菜样外观。 • 动脉内白色血栓:马前肠系膜根部管腔扩 大,管壁肥厚,内膜粗糙不平,内膜上附 有灰白色血栓物质。 • 牛肺静脉红色血栓:肺内扩张的静脉内有 一血块,中心红色,边缘淡黄。 • 肝内混合血栓:肝内扩张的血管内有一血 栓,部分灰白,部分暗红,呈层状。
• 肝淀粉样变——教1212 • 镜下见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萎缩,变形,胞核浓 缩或消失。在肝索和肝窦之间沉着有均质状的淡红色物 质,此为淀粉样物质。 • 坏死组织细胞核变化——教1208 • 先用低倍镜找到肝脏的坏死灶,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坏 死细胞胞核的如下三种变化: • 核溶解:多发生于细胞肿胀的情况下,胞核首先肿大, 核染色质溶解,染色变淡,进而仅见核的轮廓,最后完 全消失。通过此切片可体会核溶解的全过程。 • 核浓缩:细胞核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染色加深呈深 蓝色。 • 核碎裂:染色持集聚集变为小的着色深的不均匀的颗粒 状物,散布于核内或靠近核膜,随核膜破裂而分散有胞 浆中,呈现大小不等的碎块状。
• 结缔组织透明变性——教1205 • 镜下可见肝组织内数个大小不等的幼虫结节, 结节中心为红染,均质无结构物质,散见有蓝 色粉未状钙化物沉着,此为死亡的幼虫;虫体 外围有粉红染,均质透明玻璃样外观的物质环 绕,其中有少数残存细胞核,此为虫体外结缔 组织透明变性。 • 肾小球透明变性——教2610 • 此切片组织取自肾盂积水。低倍镜下见肾皮质 萎缩,肾小管减少导致肾小球相对集中。高倍 镜下见,肾小球的正常组织结构完全丧失,整
• 2、实验器材
图像教学系统 大体标本 切片标本
• 4、方法与步骤 • 4.1大体标本观察 • 4.1.1变性
• 猪肾肿胀: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边缘钝 圆,颜色苍白浑浊呈水煮样外观。切面, 皮髓质界线不清,质脆易碎。 • 猪肝脂肪变性:肝体积增大,质软易碎, 呈黄褐色、灰褐色或土黄色。肝脂变可发 生在小叶中心或小叶周边。若小叶周边脂 肪化,小叶中心区淤血,则形成红黄相间 的外观,称槟榔肝。
• 4.2 切片标本 • 猪肝水泡变性及颗粒变性——教1202 • 低倍镜下见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红色着 染不均,肝窦贫血,狭窄闭锁。高倍镜下见 某些肝细胞内充满多量微细颗粒,一些肝细 胞体积显著增大,胞浆淡染,清亮,其间有 残留的胞浆基质。胞核肿大淡染。 ) • 马肝脂肪变性——教1210 • 低倍镜下,肝索排列紊乱,肝窦狭窄或 闭锁;肝组织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高倍 镜下,见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 ,病变严重者,整个胞浆为脂滴占据,胞核
• 肺微血栓形成——教1111 • 镜下见肺内间质及肺泡隔上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多数血管中见有交织成网状的纤维素,其中网罗有红 细胞。此为全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表现。 • 羊脾出血性梗死——教1105 • 低倍镜下见脾脏红白髓界线不清,组织结构被破坏,小 血管和血窦扩张充血,大量红细胞堆积于组织内,在一 极度扩张的血管内见有一混合血栓。高倍镜下见脾脏淋 巴细胞显著减少,大量红细胞之间散在有细胞核碎片。 • 肺间质水肿——教1106 • 肺胞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淡粉红色浆液 和数量不等的细胞成分;间质扩张,胶原纤维解离、断 裂,漂浮于水肿液中,淋巴管扩张充满大量淋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