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上册《善用法律》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 善用法律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 善用法律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6316a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2.png)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3 善于法律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逐步提供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知识目标:明白未成年人活动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不要硬拼,要智斗;明白法律援助的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青少年如何与违法行为做斗争难点:诉讼的种类及作用三、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情景再现2020年8月28日,杭州市西湖派出所接到报警,有10余人聚集在杭州市国资委门口反映诉求,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情况,派出所警力立即赶赴现场维持秩序。
这些群众是因为投资问题,与杭州市国资委下的某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产生了矛盾纠纷。
现场民警查明情况后,依法劝导他们走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并劝返他们有序离开现场。
然而,28日13时许,人群再度聚集,并且现场有人情绪失控,做出了过激行为,不仅对证国资委的大门进行冲撞,还对门口的保安员拉扯、殴打,导致国资委大门损坏和保安员受伤。
后经调查取证,多人因扰乱公共秩序且殴打他人导致其受伤,被依法行政拘留6天。
思考:1、只为维权,为何被公安机关拘留?2、可以通过哪些手段和途径依法维权呢?参考:1、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为行政违法行为,需要承担行政处罚2、警方提醒:如果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应当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寻求帮助,通过正当途径来消除不法侵害,维护合法权益。
如果采取极端手段企图达到自己诉求的,警方将依法严惩。
展示课题: 5.3 善用法律(二)出示本课学习目标:1、寻求法律救助的途径和方式。
2、诉讼(含义、作用、类型)。
3、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4、做守法公民的要求(三)案例分析1我叫刘媛媛,今年13岁,2020年6月3日爸爸妈妈离婚后,我随爸爸和奶奶生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善用法律》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善用法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162d0e3968011ca3009161.png)
《善用法律》教案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与人打交道;能够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勇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依法维权意识,树立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P57“运用你的经验”)1.思考: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教师总结、过渡:保安的行为是侵犯小华权利的表现。
我如果是小华的朋友,可以告诉他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
引出课题《善用法律》。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一)依法维权活动一: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结果(学生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1.思考: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村民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你从这两则事例中明白了什么?教师讲述:王某纠集他人将打伤自己弟弟的李某打成重伤,违反了法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村民们依照法律规定同村干部论理、论法,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由此可以看出,非法维权受惩罚,依法维权终受益。
教师总结: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二:法律救助帮维权(学生阅读教材P58—59“阅读感悟”)活动三:诉讼维权最权威(学生阅读教材P59“探究与分享”)思考: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你了解这种维权方式吗?教师讲述:小峰通过诉讼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总结:(什么是诉讼?)(1)含义: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特点: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使用情况: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善用法律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善用法律](https://img.taocdn.com/s3/m/2a22824f58fb770bf78a55d2.png)
善用法律一、教学目标:1.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2.知道非诉讼手段及它是维权的常用有效手段。
3.知道诉讼手段的含义、类型以及它是维权的最权威、最正规、最有效的方式。
4.知道保护自己的几种有效的方法和技能。
5.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怎样与侵权行为作斗争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导入:熊丽案例导入1、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会选择自认倒霉吗?教师总结:要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1.结合课件:想一想,说一说,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做呢?教师总结: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
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结合刘丽丽时间分析,在了解了相关法律知识之后,丽丽觉得毕竟是亲生爸爸,虽然他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不想用法律手段,她还可以求助哪些组织机构?教师总结:1、法律服务所2、律师事务所3、公证处4、法律援助中心这些我们统称为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事件又有了不一样的情况:虽然丽丽通过非诉讼手段让爸爸答应让她上学,但父亲却只是口头答应,不见实际行动,丽丽又向妇联求助,爸爸却说:“我没有钱,上什么学。
”非诉讼手段仍不能解决问题,丽丽应该用什么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教师总结:诉讼手段(打官司)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3.合作探究:出示材料刘丽丽与母亲取得联系并商议:决定不追究爸爸虐待自己的责任了,只想由母亲抚养自己,但父亲必须付给抚养费和教育费。
刘丽丽向人民法院提出转移抚养权的诉讼。
通过上面材料的分析,我们来分组探讨以下这两个问题(1)丽丽采取哪种手段来维护合法权益?(2)这是哪一种诉讼?教师总结: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善用法律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善用法律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eeaae1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f.png)
八上道法《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课题《5.3 善用法律》册别八年级上册班级课时1课时备课人时间教学目标道德修养:践行以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法治观念: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有助于他们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责任意识:提升他们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教学重点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教学难点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活动: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男子讨债不成欲亲生》。
设问:你怎样看待男子的行为?你会给这名男子哪些建议?引导学生通过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顺势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结合视频内容,回答相应问题。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学习道法课的兴趣。
环节二:探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做法活动1:材料分析。
展示两则材料:材料一为中学生王某被人打伤;材料二为村委会欲撕毁与村民的橘园承包合同。
设问:遇到类似情形,你会怎么应对?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出:权益受到损害,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活动2:观察图片。
分别展示四副图片,分别对这些图片中的法律服务和帮助机构进行简要分析,让学生了解其不同的功能,学会合理运用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权益。
活动3:案例分析。
案例内容:某中学通过打官司维护自己的著作权。
思考:该学生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出:通过诉讼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围绕材料、图片和案例内容,展开探究,回答问题;跟着老师的节奏,完成相应知识笔记。
本环节通过设置材料分析、观察漫画、案例分析等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既锻炼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又挖掘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攻破知识点: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环节三:探究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做法 活动1:观察图片。
分别展示三副图片:图片一为国家保护和鼓励见义勇为;图片二为见义勇为改为见义智为,图片三为采取策略勇救溺水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927e3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1.png)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善用法律》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还有一定的欠缺。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法律的基本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法律运用,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法律的作用。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模拟实践材料,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庭、律师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消费者维权、校园欺凌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模拟实践。
如模拟消费者维权、校园欺凌等情况,让学生实际操作,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邀请律师或法律工作者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5e1a5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2.png)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3》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理解还比较片面,抽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的作用,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运用法律,增强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道具,用于实践操作。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举例说明。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
如模拟购物时遇到侵权,如何维权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尊重法律。
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善用法律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善用法律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f3fbe5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c.png)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政治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 懂得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要见义勇为。
法治观念: 树立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观念。
健全人格:知道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责任意识: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1.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2.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当我们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寻求法律救助呢?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小结:1.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2.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教师讲解:(1)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2)诉讼:①含义—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②地位—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③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二、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1.教师:展示情境。
情境:“叮铃铃,叮铃铃……"放学铃声响了。
八年级(2)班的小清、小涛、小华同学结伴回家。
出了校门,拐进一条较为僻静的小路后,小涛突然拉住小清,指着前面说道:“慢,好像有人在前面干坏事,别出声。
”小清循着小涛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前面不远处,两个手持凶器的歹徒正在对一位同学搜身。
三人往后退到拐角处,离开歹徒视线后,商量对策。
小华说:“这不关我们的事,我们赶快离开这是非之地吧!”小清说:“小涛,走,我们冲上去和两个歹徒拼了!”小涛说:“不行,这样做的话,可能我们会受伤害的,你在这儿盯住歹徒,我去学校向老师报告。
”请你简要评析上述三位同学的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小华同学面对他人受到侵害时,采取逃避的态度,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这样做势必助长侵害者的嚣张气焰,使侵害继续延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8947e18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b.png)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善用法律》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本章节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但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2.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2.制作课件,以便进行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庭、律师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对法律有什么了解?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校园欺凌、盗窃等,让学生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找出问题,并思考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个案例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作用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27a3e42af90242a895e5f6.png)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版的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三框的内容,本框共有“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二目组成。
本框题向学生介绍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帮助学生掌握维权的法律途径,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所以本课在整个的法律板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维权机构和维权方式;2.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过程与方法目标:当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或寻求法律救济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全民守法学法用法的氛围;2.培养法律意识,善用法律知识。
三、学生特征分析未成年人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各方面都还不成熟。
认识能力较低,社会阅历较浅,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八年级的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有限,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都较淡薄,对日常生活中的违法侵权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也不能坚决有效斗争,更不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制止违法犯罪。
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维权机构和维权方式。
难点: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五、教学方法:情景法、小组讨论法、体验法、比较法、探究法、问答法等。
六、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七、板书设计:善用法律1、依法维权的途径:①②2、诉讼(打官司)的分类:①②③3、有勇有谋(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八、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小军身上的一系列故事来展开学习如何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更佳的生活化,趣味化、具体化,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与总结将知识升华。
教学中将法律知识生活化,大胆的放手让学生感悟和体验、讨论和总结。
5.3 善用法律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3 善用法律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8b7ef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6.png)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课时善用法律一、教学内容分析八年级上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本场域,以社会生活、社会规则、责任奉献和家国情怀为主题,四个单元的层次循序渐进。
“善用法律”所在第二单元从社会规则的功能入手,引导学生懂得社会规则对个人、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理解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推动社会进步。
其落脚点在于增强学生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和本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懂得依法维权,但对于怎样依法维权、依法维权的途径有哪些却比较模糊的;对学习法律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但法律知识比较匮乏。
八年级的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与违法犯罪作斗争存在两种普遍的情形:一是胆怯,另一是鲁莽,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方法还比较欠缺。
三、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增强法治意识,增强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政治认同。
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树立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学会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树立起敢于并善于斗争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案例:通过外卖平台点餐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在消费过程中发生损害了怎么办?2022年1月,小陈通过外卖点餐平台在某餐馆下单购买了一份酸辣螺蛳肉、一份米饭、一瓶罐装饮料。
平台优惠9元,小陈共支付了16.08元。
后外卖骑手按订单地址将上述食品送至位于雁峰区某网吧。
小陈在食用时,因菜品内有一块小石头导致其右下后牙磕破。
小陈遂至衡阳某医院治疗牙齿,医院为小陈做了拔牙及牙冠植入手术,花费治疗费3100元。
思考:如果你是小陈,接下来你会怎么做?你是忍气吞声?还是打击报复?学生分享交流。
教师总结: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通过合法方式来解决,要善用法律。
那么具有有哪些解决方式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67e21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b.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3善用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法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法治观念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善用法律,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学会在生活中善用法律。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用法律的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实践活动,提高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模拟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法律来解决这些问题?法律在这个案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操练(2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如何运用法律来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让学生参与模拟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过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法律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在生活中善用法律?通过总结和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善用法律》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善用法律》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ff71d47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e.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善用法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善用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法律的作用和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如何寻求法律帮助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于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仍有一定的困惑。
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学会如何寻求法律帮助,提高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如何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难点: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法律场景,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2.制作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
3.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讨论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法律的作用和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5.3《善用法律》表格式教学设计(2024年)
![(核心素养目标)5.3《善用法律》表格式教学设计(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368ccbe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3.png)
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常见方法: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⑤保护好作案现场。
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通过庭审查明,卖家有责,可以认定案涉月饼属于假冒美心月饼的产品,客观上对原告构成欺诈,战先生要求被告赔偿的诉讼请求,理应得到支持。
据此,法院一审判决被告商行向原告战先生支付三倍赔偿价款共计6768元。
议一议:战先生最终选择了哪一种维权方式?这一方式有何特点?
提示: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或称:打官司)
健全人格 :当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或寻求法律救济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责任意识 :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
教学
重点
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教学
难点
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过程
导入
猜猜它是谁?
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议一议:战先生与卖家协商无果,经12315消费者协会调解未果,可以寻求哪个国家机关的帮助?
提示: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以案说法——中秋节消费维权典型案例(三)
在交涉未果后,战先生以“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涉嫌构成消费欺诈”,将该商行告上了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商行退还价款2256元,并赔偿十倍价款22560元。
5.3 善用法律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3 善用法律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5e7314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0.png)
第三框善用法律【设计依据】完善制度和法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运用制度和法律解决问题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制度和法律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所以公民要树立法治观念,学法、守法、用法,要善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养成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
”“初步了解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尊重司法的意识。
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的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本框,引导学生知道要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及法律服务机构,知道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了解诉讼的三种类型。
2.通过本框,引导学生明白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正确认识见义勇为,提高辨别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3.通过本框,引导学生感受法律权威,提高法治意识,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重点难点】1.教学重难点:遇到侵害,学会依法求助。
2.突破策略:本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教师鼓励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形成个人的微型研究成果,为本框的学习打下基础。
对于“法律服务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学生比较陌生,理解起来也比较有难度。
学习该内容时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比如学生可以提前走进这些机构,提前感受和学习。
对于“诉讼”这一维权途径,教师可以用如下几种教学方式处理:其一,教师结合当地实际,选择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如带领学生走进法院,旁听人民法院的审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等活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3fc9117cd184254b353542.png)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课时善用法律1.知识目标:了解依法维权的有效途径;知道诉讼的三种类型;知道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能力目标: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学会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重点: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
一、导入新课2016年王娜娜被顶替上大学事件再起波澜,十年寒窗却被冒名者“偷”走了进入大学学习、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这刺痛了社会公众的神经。
思考:王娜娜应该怎样解决她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助出主意。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法律是我们维权的有力武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法律保护自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同时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环节一:王娜娜维权求助抱着纠结的心情,王娜娜打通了“假王娜娜”的电话,没想到对方这样回复:“你这样折腾有啥用?你就算当年上了那个学校,你也不一定当得上老师!你折腾到联合国我们也不怕!”然后,“假王娜娜”换了手机号码。
思考:(1)王娜娜应该怎样维权?(2)如果不清楚如何维权,可以向谁求助或咨询?学生回答:(1)王娜娜的合法权益被侵害,应该依靠法律维权。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教师补充】“我国刑法对于替考有‘代替考试罪’,但是对越过考试直接冒名顶替上大学,却无相应罪名。
”韩骁律师说,“刑法并非对此行为没有规制,现在虽然没有‘顶替身份罪’,但其冒用手段如涉及伪造户籍、身份证的,则涉嫌伪造国家公文罪、伪造居民身份证罪。
”韩骁律师指出,即使不构成刑事犯罪,该行为也构成民事侵权。
被侵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等,冒名者所获得各种国家许可应予以撤销。
5.3《善用法律》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3《善用法律》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700fb1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a.png)
《善用法律》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学生能够理解法律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认同我国法律体系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法治社会的认同感。
2.通过学习诉讼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司法制度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从而坚定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信心。
健全人格:1.培养学生在面对非法侵害时,保持冷静、理智的心态,避免因冲动而采取不当行为,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2.鼓励学生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塑造勇敢、坚强的人格品质。
责任意识:1.让学生明确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做到既保护自己又维护社会正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法:包括通过法律服务机构维权以及寻求国家法律救济的具体方式。
2.诉讼的含义、地位和类型:使学生深刻理解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并能准确区分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
3.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让学生明白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责任,又要掌握有勇有谋的斗争方法。
难点:1.正确引导青少年在面对违法犯罪时的行为选择:如何在鼓励学生勇敢斗争的同时,让他们明白自身的局限性,做到善于斗争,避免受到伤害。
2.对不同诉讼类型的准确判断:一些案例可能涉及多种法律关系,需要学生准确分析并判断属于哪种诉讼类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案例:小明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他的父母非常生气,想要直接去找欺负小明的同学算账。
提问学生:小明的父母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在遇到侵害时,正确的处理方式不是以暴制暴,而是要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
2.展示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遇到欺诈行为,应该如何维权等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善用法律。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2.5.3善用法律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2.5.3善用法律](https://img.taocdn.com/s3/m/51701daae45c3b3566ec8b05.png)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框善用法律一、设计根据1.学情根据由于中学生涉世不深,缺少社会经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后,要么忍气吞声,要么私自报复。
学生亟需理解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保证他们的人格尊严等各种权利,使其安康快乐地成长。
2.内容根据本课所根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课程目的〞中的“才能〞和“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详细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别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进步运用法律的才能〞。
本课所根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
详细对应的内容是“增强青少年依法标准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才能〞;“初步认知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等概念〞。
二、核心素养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擅长斗争的才能,进步公共参与意识。
三、教学目的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2.才能目的:逐步进步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才能。
3.知识目的: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探究式学习法。
五、教学重、难点遇到损害,依法求助。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2.4国家宪法日〞视频导入师:自十八大提出的的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的以来,宪法和人们的生活越发亲密,为了进步人们善用法律和维权意识,我国将12月4日定为法制宣传日,下面通过视频来理解一下。
活动一:出谋划策出示材料:刘丽丽事件1.假如你是刘丽丽,还应该怎么做?学生总结:遇到损害,依法求助〔板书:“法〞字〕〔二〕讲授新课一、遇到损害依法求助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善用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d9cc6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b.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善用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教育学生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自身合法权益。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法律的定义、作用、种类,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法律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遵纪守法,但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作用和种类,增强法治观念。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法律,维护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成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2.如何正确使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法治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资料2.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3.安排教学场地和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定义、作用和种类,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案例,分析法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法律作用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c65302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d.png)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法律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
2.理解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寻求法律帮助。
3.掌握几种法律救济途径:调解、协商、仲裁和诉讼。
4.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教学重点1.法律在身边。
2.如何寻求法律帮助。
3.法律救济途径。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树立依法维权意识。
2.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几种法律救济途径,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场景中,是否存在侵权行为?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常见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二)新课学习1.法律在身边【教师讲解】介绍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强调法律在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观看PPT展示的法律案例和相关图片,理解并记忆法律在身边的特点和作用。
结合实际例子,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运用了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法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对法律在身边的认识,明确法律在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是否运用了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法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2.如何寻求法律帮助【教师讲解】详细讲解当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和方法,包括调解、协商、仲裁和诉讼等。
强调及时寻求法律帮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用法律》教案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P57 “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
教师总结、过渡:保安的行为是侵犯小华权利的表现。
我如果
是小华的朋友,可以告诉他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
引出课题《善用法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一)依法维权
活动一: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P58 “探究与分享”)
1.思考: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村民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你从这两则事例中明白了什么?
教师讲述:王某纠集他人将打伤自己弟弟的李某打成重伤,违反了法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村民们依照法律规定同村干部论理、论法,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由此可以看出,非法维权受惩罚,依法维权终受益。
教师总结: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
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二:法律救助帮维权
(学生阅读教材P58—59 “阅读感悟”)
活动三:诉讼维权最权威
(学生阅读教材P59 “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你了解这
种维权方式吗?
教师讲述:小峰通过诉讼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总结:(什么是诉讼?)(1)含义: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特点:是处理纠纷、
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使用情况: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
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目标导学二: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二)有勇有谋
活动四:见义勇为是责任
(展示材料)
小周是小区保安。
一天,他为抓抢劫犯罪嫌疑人,被摩托车撞伤,他忍住剧痛将犯罪嫌疑人制服,并将其交给民警。
因此,他被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观点一:小周的做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观点二:如果他在与歹徒搏斗时把歹徒撞伤了,他就不会获得
光荣称号了。
思考与讨论:请你对这两个观点发表看法。
教师讲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
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
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小周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
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
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小周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是可以获得“见义勇为”称号的。
活动五:智勇双全斗歹徒
(展示材料)
材料一:在武汉,有一个10岁女孩被 3 名歹徒劫持后,利用歹徒吃夜宵之机,趁歹徒不备,一面向饭店老板暗指 3 名歹徒,一面表情痛苦地用双手卡自己的脖子,老板明白后立即设法报警,几分钟后,3名歹徒被民警抓获。
材料二: 3 月14 日当晚7 点20分左右,15岁的小张用手机打着电话,沿和平路旁边一条小巷子往虎门巷华谊苑小区里面走,全然没有注意到一名男子尾随而来。
走到巷道一黑暗处时,尾随而来的男子突然掏出一把匕首将其抵住,让其把身上值钱的东西都交出来。
小张将手机和钱包递给了对方。
看到钱包里总共只有7 元零钱,持刀男子心有不甘,继续挟持着小张往小区里面走。
快到小区入口的值班岗亭时,看到里面有 2 名保安正在值班,小张对持刀男子说:“我有个包裹在岗亭里,要去取一下。
”觉得顺便再劫个包裹也不枉此行,持刀男子放开了小张,让他走进了岗亭,自己站在不远处等候。
来到保安身旁,小张低声将自己遭遇持刀抢劫的经历告诉了保安,让其立即报警求援。
随后, 2 名保安人员出门叫住持刀男子,趁其不备将他制服,并交给了闻讯赶来的巡逻
后经审讯,持刀男子姓吴,贵阳市人,今年24 岁。
对于持刀抢劫的犯罪事实,吴某供认不讳。
说起被擒经过,吴某表示,他见受害人整个过程中都比较配合,根本没料到他会以取包裹的名义向保安求助,以至于保安来到他身旁都毫无防备。
1.思考: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2.面对歹徒行凶,你会怎么做?教师讲述: 1.作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
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面对歹徒行凶,可以:(1)设法稳住歹徒。
(2)记住歹徒相貌。
(3)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当我们遭遇违法犯罪时,首先要观察分析双方的力量对比。
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宜与犯罪分子硬碰硬,而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道了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懂得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时,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
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3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