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 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应用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也日益严峻,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回避的责任和使命。

而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存在的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强调。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经济价值评价、社会文化价值评价和生态价值评价。

具体方法如下:经济价值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直接价值主要是指原生态资源的经济效益,如森林、水资源、草原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间接价值则是指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如生态旅游、科学研究、气候调节等。

评价方法:1. 采用市场价值法,通过价格计量来测算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价值。

2. 利用生态经济学方法,重点分析生态旅游和科研等方面的经济效益。

3. 运用生态系统服务评价(ESV)方法,定量分析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

社会文化价值评价社会文化价值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非经济价值的组成部分。

它包括美学价值、道德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

这些价值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可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乐趣和文化底蕴。

评价方法:1.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来获取社会文化价值的评价。

2. 利用心理学等科学方法来分析社会文化价值的心理影响。

3. 通过考察当地居民和游客对自然保护区社会文化价值的认知程度和评价来评价其社会文化价值。

生态价值评价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对人类提供的服务、物质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中的有价值可替代性的总和,包括调控生态系统、支撑生态系统和文化生态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和管理不仅能够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能够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评价方法:1. 采用生态系统服务评价(ESV)来测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2. 运用生态复原恢复力建设指标体系,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复原恢复能力加以评估,以进一步确定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评估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评估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评估作者:林少娜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8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迅猛增长,从中也带来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当前全球范围内各个地区生态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导致了一些生物物种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是濒临灭绝,为了有效做好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生物物种对国家经济和建设带来影响,做好自然保护区中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评估十分必要。

本文就有关非使用价值评估方法以及保护区中生物多样性的评估分析展开探究,并对相关改进措施和建议进行对应说明。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一、非使用价值评估方法非使用价值是指某种物品的内在属性,与人们现在是否利用它无必然联系。

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难以利用传统的经济学方法,也就是市场交换实现。

换句话说,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是在不影响生物正常活动以及活动环境范围以外的前提下,生物本身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包括有生态、旅游、政治交流等,从中这也体现了少数物种对国家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

非使用价值评估也可根据保护区中生物多样性的延伸价值等换为一定金额来进行评价,比如说我国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经济价值在2004年约为5242万元,我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经济价值也在6千万左右,这些非使用价值还包括有生态价值,像是河流湖泊,森林湿地对当地气候以及自然资源也带来了巨大财富。

丰富多样的物种还能带给当地居民充足的物质资源,对当地的科研教育等都可有突出贡献。

综合其带来的各个方面的使用意义从而评估并分析其非使用性价值。

二、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评估分析自然保护区中生物多样性评估分析要从生物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来看,比如说熊猫,大熊猫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伞护种,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也保护了与其同域分布的珍稀濒危动植物。

为拯救大熊猫,中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先后在大熊猫分布区建立了67个自然保护区,对大熊猫的有效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策略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策略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策略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是地球上生命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的不断发展和扩张,以及各种污染和破坏性行为,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因此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维护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各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复杂的生态链和食物网,维护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而生态系统的稳定又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生态环境。

2.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的自身生存和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各种生物物种在自然界中互相依存,任何一个种类的灭绝,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发生连锁反应。

而这些物种中也包括了许多对人类非常重要的资源,比如木材、食物、药品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是为了保护这些资源。

3.创造经济价值生物多样性能够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包括旅游业、农业、林业、渔业等,并能够提供第三世界国家的生计。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同时也是为了保护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利益。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面临的一个共同任务,需要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积极合作,采取一系列全面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采取最为直接和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全球各国应积极建立、扩大自然保护区的规模,通过限制人类活动方式、增加动植物关注程度来促进生态的恢复丶大量的率先实现保护控制,将多个自然保护区联合起来,形成更大的生态保护区。

2.整体规范资源利用要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关键也在于整体规范资源的利用。

各国必须制定科学的资源利用政策,控制各种资源的开采量和速度,限制过度的捕猎和采伐等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伤害,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保护生态多样性。

3.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及减缓对策建议

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及减缓对策建议

2020年7月鎳I斜故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14期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及减缓对策建议刘剑钊(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福建福州350001)摘要:分析了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等,严格按照影响评价的原则,以《明溪县夏阳乡紫云村部至杉坂坑公路改建工程对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项目为例,探索了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方法,旨在为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时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并提高建设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明确其保护责任。

关键词:建设项目;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S759. 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0)14-0038-061引言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类型比较特殊,是一种以保护生 物与生态系统为重要目的的区域,据不完全统计,其数 量发展至今约有2000多个,由此可见自然保护区在改 革开放以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1~4]。

自然保护区中的 自然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安 全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 重要保障[5]。

当前在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开 展较多的建设项目,而建设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可能对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概 括了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方 法,并提出了减缓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措施和建议,旨在 为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时提供 科学决策依据,并提高建设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明确其保护责任%7]。

2评价目的主要目的包括:①预测建设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可 能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②提出减缓生 物多样性影响的措施和建议;③提高建设方的生物多样 性保护意识,明确其保护责任。

3评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过程由项目相关单位组织有关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 等学科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生物多样性评价专家组,根 据实地勘察、访谈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及当地人民政 府提供的相关材料,就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 性影响进行评估,编制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 样性影响评价报告书》,为主管部门审批项目提供决策 依据。

湖北网湖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

湖北网湖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
Sp e .2 1 0 2
等, 土壤质地 多 为 中壤 至轻 壤 , 沃 、 肥 有机 质 含量 高 , 水底 土壤多 为 白浆 土 ; 护 区属 不完 全平 原 湖 区 , 保 零 碎地貌类 型有 丘 陵 岗地 、 垅 畈 地 、 冲 沼泽 地 和水 域 。 丘陵 岗地 以石灰 岩 、 页岩 和第 四纪 红色 黏 土为 主 , 其 余为河 湖相 冲积 沉 物 ; 护 区保 护 类 型 为 野 生动 植 保 物 、 生态系 统类 型 、 森林 内陆 湿地 和 水域 生 态 系统类 型, 网湖湿地是 典型 的淡水 湖泊 泛 水 沼泽 地 , 浅 湖 是
Da iXi
( col fR suc n ni n na n ier g Wu a nvr t o eh ooy Wu a 30 0 hn ) S ho eo rea dE vr me t E gn ei , h nU iesy f c nlg , h n4 0 7 ,C ia o o l n i T
代西 ・ 湖北 网湖 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
V1 7N o 3 n9 .
Sp 02 e .2 1
根 据层 次 结 构 模 型 , 造 判 断 矩 阵 : j 构 Mi,其 中
Mi 1 M ii≠ ( , = 1 2 … ) j= / j( ) i ,,
( ) 湖 自然 保 护 区周 边 的 居 民较 少 , 本 上 1网 基 没有人 为 经济 活 动 , 上保 护 区管理 局 的宣传 教育 , 加 其 核 心 区没有 受 到影 响 , 自然生 境完 好 , 本 上 处 于 基
v rey ae,rp ee tt e,ae utbly,h ma it ra c ,sa it a it ,rr e rsn ai v ra s i ii a t u n dsub n e tbl y,i r e o ma e e oo ia v u t n b ihe i n od rt k c lgc e a ai y weg td l l o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自然保护区正是维护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

自然保护区是由政府或者民间组织设立的自然景区,一般涵盖生态系统保护、物种保护、自然遗迹保护和生态环境监测等多个方面。

这些保护区不仅保护了大自然的多样性,还为人们提供着大量的生态系统服务,如水资源、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传承、旅游绿道等。

为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何更好地认识、评价和消化服务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福利、健康和经济活动。

常见的服务功能包括调节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等方面,既有物质形态的资源,也有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有基于物质量和数值的方法,也有基于社会经济价值的方法。

其中,比较流行的方法包括纯自然价值法、相对生态价值法和生态脆弱度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最常用的方法是生态脆弱度分析法,该方法侧重于评价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脆弱度,能够全面评价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不仅考虑到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也要考虑维护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价值。

具体而言,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物质资产类别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通常将生态系统的物质资源划分为土地、水资源、林木资源、草地资源、野生动物、水产资源等类别,并对不同类型的物质资源进行评估。

这样做的目的是切实科学地评价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物质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

2、景观和生态系统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还需要对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进行评估,了解区域特色,找到其独特之处,并将其与景观相结合。

这样,就可以有效概述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规范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规范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Technical Criteria forBiodiversity Impact Assessment in Nature Reserve前言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管的职能,妥善处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和《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标准,用于规范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起草。

目次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24.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2A.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4B.对生物群落(栖息地)的影响7C.对种群/物种的影响8D.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10E.对生物安全的影响11F.对相关利益群体的影响125.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BI)146.生物多样性影响程度分级147.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评价指标权重值168.评价报告提纲17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云南省境内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类别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区边界范围调整、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所开展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也适用于在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或确定为保护区生物走廊带、外围缓冲地带,并由保护区管理部门行使管理权的区域开展的一切基本建设和生产经营性活动所进行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各地区(州)、市、县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可参照本技术规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彭定人-文档资料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彭定人-文档资料
能性分简简要说明说没有010分较小1130分中等3150分较大5170分肯定71100分可能性评分没有010分较小1130分中等3150分较大5170分肯定71100分指标权重和评分指标影响程度评分范围0100指标权重指标得分评分权重e1e2合计10旅游开发项目中的道路旅游开发项目中的道路建设和整地为外来入侵建设和整地为外来入侵植物的蔓延提供了便利植物的蔓延提供了便利飞机草飞机草eupatoriumodoratumeupatoriumodoratum南美蟛蜞菊南美蟛蜞菊wedeliatrilobatawedeliatrilobata旅游开发项目引入的观赏植物旅游开发项目引入的观赏植物可能会挤占土地空间威胁本可能会挤占土地空间威胁本土植物的生存土植物的生存六六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f
种的灭绝。
五、广西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发展概况
自然保护区内保存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尤其是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和旅 游资源。近年来,广西越来越多的水电站、公路、输电线路、旅游开发等 建设项目涉及到自然保护区。
2002年,上林县拟在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新建一座水电站,为此专 门进行了该项目对保护区的影响评价。这是广西首次专门开展的针对建设 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评价。
可能性
评分 简要说明
○没有(0-10分)
○较小(11-30分)
○中等(31-50分)
○较大(51-70分)
○肯定(71-100分)
E2.项目导致保护区遗传资源流失的可能 性有多大?
可能性
评分 简要说明
○没有(0-10分)
○较小(11-30分) ○中等(31-50分)
○较大(51-70分)
○肯定(71-100分)
六 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价值评估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价值评估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价值评估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关键因素。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基因、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生命体系。

这些生命体系提供了人们所需要的资源和服务,比如食品、药物、水源、气候调节等。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生态系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压力,导致了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生态平衡失调等问题。

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显得十分重要。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也是对人类未来的投资,可以保障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1.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和管理有保护价值的自然、文化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生态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而规划划定出来的特定地理区域。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则是为保护原有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专门区域,采取尽可能方式来维护和保护区内物种的栖息地,建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限制人类活动限制个人和企业的非法捕猎、采伐、挖掘、破坏与违法砍伐的行为,严防非法入境的有害物种。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3.加强国际合作采取国际联合行动,共同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确保全球生态环境的稳定。

国家间协力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各国之间的和平与发展。

三、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方法1.经济评价法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的各种功能和商品,这些功能和商品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极大的贡献。

因此,通过经济评价的方法,可以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经济评价法主要包括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偏好法等几种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查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得数据和信息。

2.社会评价法社会评价法主要是考虑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精神和文化的影响,并且通过调查和研究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等。

在这个领域主要包括德尔菲法、问卷调查等方法来分析未来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需求,以及社群对这些需求的感知程度等信息。

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 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 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姓名:学号:201511540915班级:2015级9班专业:野保摘要:如何客观地确定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优先性, 为自然保护区的晋级和确定管理类型提供科学依据, 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已有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对比、专家咨询、评价指标量化处理, 提出了量化评价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的方法。

此评价方法包括了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野生动物、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等量化模型。

同时我们应用此方法对华北暖温带区域的39个自然保护区和东北温带区域的67个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位于华北暖温带区域的河北南大港湿地和辽河源及北京雾灵山, 以及位于东北温带区域的黑龙江镜泊湖、大佳河和翠北湿地等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较高, 可推荐优先晋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保护区之间物种及各类群多样性保护价值的差异, 确定自然保护区保护优先序列。

此外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在不同自然保护地理区和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别。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系统健康和重要性的主要表现形式。

近些年区域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其保护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截至目前, 全球已经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 以期遏制区域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丧失的态势。

如何评价这些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保护优先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人员提出了很多通过样方数据评估物种多样性的指数方法,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保护价值, 包括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等; 但是这些指数在较大尺度的研究中却难以应用。

而且多样性并不能作为评价保护价值的唯一标准, 特有性、分类独特性以及生境代表性等均应该成为评价内容。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价标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价标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价标准是在选择和确定自然保护区时,判断其优劣、取舍以及保护价值、等级的标准。

由于自然保护区类型的多样和条件的复杂性,通常可以采用一系列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常用的指标有:
1. 典型性:自然保护区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反映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2. 稀有性:保护区内是否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生物种类或生态系统,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3. 脆弱性:自然保护区所处的生态环境是否脆弱,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需要加强保护。

4. 多样性:保护区内是否存在多种生态系统和生物种类,体现生物多样性。

5. 面积大小:保护区的面积是否足够大,以满足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需求。

6. 天然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是否天然,人为干扰程度较低,具有较高的自然性。

7. 感染力:保护区是否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科普教育和科研价值,对社会具有感染力。

8. 潜在价值:保护区内是否存在具有潜在价值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对未来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9. 科研潜力:自然保护区是否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能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规范标准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规范标准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试行)Technical Criteria forBiodiversity Impact Assessment in Nature Reserve前言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管的职能,妥善处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和《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标准,用于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工作。

本规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起草。

目次1.主题容与适用围12.规性引用文件13.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24.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2A.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4B.对生物群落(栖息地)的影响7C.对种群/物种的影响9D.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11E.对生物安全的影响12F.对相关利益群体的影响135.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BI)156.生物多样性影响程度分级157.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评价指标权重值168.评价报告提纲181.主题容与适用围本技术规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本技术规适用于省境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类别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区边界围调整、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所开展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也适用于在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或确定为保护区生物走廊带、外围缓冲地带,并由保护区管理部门行使管理权的区域开展的一切基本建设和生产经营性活动所进行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各地区(州)、市、县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可参照本技术规执行。

2.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若下列标准被修订,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 14529-93)3.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科学性:以保护生物学、生态学和相关科学基本理论为依据,结合国际相关领域的行业规,选取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指标;✓层次性:根据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层次,系统地选取相应的指标;✓全局性:考虑保护与发展的在联系,反映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服务于各级政府的战略管理和决策需要;✓客观性:系统、准确地反映生物多样性受影响的客观情况,尽量克服因人而异的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科理论发展的局限性;✓预见性:根据专业知识,在项目建设期和运行期对各项评价指标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预测;✓实用性:考虑到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评估的可操作性,应尽量采用易于获取或预测的指标、参数,并提供相应的参数测定技术。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标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标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标准
一、地理位置和面积
1. 申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位于国土自然资源的分布区域,符合国家自然保护工作的总体布局和战略目标。

2. 申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即原则上不超过3万平方公里。

3. 申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与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相连,形成整体有序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二、生态系统类型和多样性
1. 申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多样性,包括森林、湿地、草原、荒漠等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且各生态系统类型应具有典型性、珍稀性和代表性。

2. 申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拥有一定数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经济物种,以及丰富的地方特有物种。

3. 申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

三、生态功能和价值
1. 申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具有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和较为完整的生态功能,能够有效地发挥生态保护和修复作用。

2. 申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具有一定的生态服务价值,能够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和服务,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等。

3. 申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能够为相关学科研究提供平台和资源,推动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

4. 申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能够为自然生态教育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和资源,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素质。

5. 申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管理水平,具备完善的管理机构和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地球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

地球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

地球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地球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自然保护区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宝贵的区域之一,因为它们不仅提供了众多生物栖息地,还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球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并强调人类应该采取行动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

首先,地球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保护和维持着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保护区内栖息着各种各样的物种,包括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稀有的鸟类和昆虫。

这些物种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些物种,生态系统将被打破,生物链将中断,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进而对人类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自然保护区在水源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常常靠近供应我们饮用水和灌溉作物的重要水源。

通过保护这些区域的植被和水域,我们可以确保清洁的水资源供应。

水源保护不仅对于人类而言至关重要,也对其他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地球自然保护区对于气候调节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帮助抑制温室效应。

森林、湿地和珊瑚礁是重要的碳汇,它们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释放。

此外,草原和湿地还能吸收大量降雨并储存水分,减缓洪水和干旱的发生。

因此,保护自然保护区对于气候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地球自然保护区还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尽管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但对于当地社区来说,这些保护区也是重要的资源来源。

例如,保护区提供了传统的渔业和农业资源,以及旅游和生态旅行的机会。

通过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当地社区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供就业机会,并在不损害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地球自然保护区目前面临着许多威胁。

人类活动、非法猎捕、森林砍伐和城市化等都对这些珍贵的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害。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来保护和恢复这些保护区。

首先,政府和国际组织应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监督和管理。

广东仁化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及保护对策

广东仁化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及保护对策

通讯作者:杨锡涛(
1986—),男,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地管理.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饶世树,等:广东仁化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及保护对策
自然与生态
2.
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野生动物多样性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保护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
X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9944(
2019)
10

0005

04
护区”)位于韶关市境内,是粤北山区生物多样性重点 保
1 引言
主要集中 在 韶 关 (
20 个,
27.
71 万 hm2 )、清 远 (
19 个,
2Leabharlann 17.38万 hm )、梅 州 (
46 个,
14.
88 万 hm )等 地
东省野生动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对 广
[
3]
评价广东省自然 保 护 区 野 生 动 物 多 样 性 保 护 价 值
是自然保护区发 挥 生 物 多 样 性 保 护 优 势 的 基 础. 广 东
合理、管理较科学,生 态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较 显 著 的 网 络
体系 [1].截至 2016 年,广 东 省 林 业 部 门 已 建 立 各 种 类
型、不同级 别 的 自 然 保 护 区 270 个,总 面 积 124.
51 万
[]
hm ,约占全省国土面积 的 6.

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评价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科学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应包括物种多样性的评价。

物种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各种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评价物种多样性可以从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进行。

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生境的物种多样性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

其次,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还应考虑基因多样性的评价。

基因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群体内,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程度。

评价基因多样性可以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杂合度等方面进行。

基因多样性的评价可以为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避免基因资源的丧失和遗传漂变。

另外,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还需考虑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评价。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各种生态系统类型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评价生态系统多样性可以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评价有助于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格局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应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评价,从而全面、科学地评价生物多样性。

建立科学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的建立也有助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及其经济价值评估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及其经济价值评估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及其经济价值评估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环境变化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采取一系列的保护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同时,对于如何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包括保护区划设、物种保护、栖息地恢复等措施。

保护区划设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通过划定保护区域,并在其中限制人类干扰,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物种和栖息地的完整性。

保护区的划定可以根据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情况、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地方居民的意见等因素来确定。

物种保护是另一个重要的策略。

当某些物种受到威胁时,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它们的生存和繁衍。

这可以包括保护栖息地、采取人工繁育和放流等措施,以增加其数量和种群的稳定性。

同时,禁止非法猎捕和贸易也是保护物种的重要手段。

栖息地恢复是另一项重要的措施。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了许多栖息地的破坏和失去,恢复和重建栖息地成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栖息地恢复可以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和恢复、河流和湖泊的治理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重建起各种生物的理想栖息地,为它们提供食物和生存的条件。

除了以上的保护策略,科学研究和教育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面。

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从而制定更有效的保护策略。

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意识,增强保护意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保护行动中。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经济价值评估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对经济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生物多样性是农业和渔业的重要基础。

许多农作物和养殖品种来自于自然界的物种。

保护这些物种的多样性可以保证农作物和养殖业的多样性,从而减少作物和养殖业的风险。

其次,生物多样性对药物的研发也有重要价值。

许多药物都来源于自然界的物种,而且仍然有许多未知的潜在药物物种等待被发现。

物种多样性的测定和评估

物种多样性的测定和评估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禁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采取植被恢复、湿地修复等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重点保护。 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发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立自然保护 区:保护野生 动植物的栖息 地,防止人类 活动对其造成
破坏。
制定法律法规: 通过制定相关 法律法规,禁 止非法捕猎、 贩卖野生动植 物及其产品。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CONTENTS
PART ONE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内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分布情况 包括不同种类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以通过物种数量、个体数量、种群数量等参数来衡量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的关键因素,有助于防止单一 物种的灭绝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研究物种多样性 有助于揭示生物 进化的规律和机 制,为生物进化 理论的发展提供
有力支持。
物种多样性能 够提供生态服 务功能,如净 化空气、调节
气候等。
物种多样性能 够为人类提供 食物、药物和 其他资源,促 进经济发展。
物种多样性能够 维护生态平衡, 防止某些物种过 度繁殖或灭绝对 生态系统造成负
面影响。
物种多样性有助于促进 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 为人类提供美学、文化 和科学等方面的享受。
物种多样性是生 物科学研究的重 要领域,有助于 深入了解生物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
物种多样性的研 究对于探索物种 起源、演化、生 态平衡等生物学 问题具有重要意 义。
通过物种多样性 的研究,可以揭 示物种之间的相 互关系和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为 生态恢复和保护 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姓名:学号:201511540915班级:2015级9班专业:野保摘要:如何客观地确定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优先性, 为自然保护区的晋级和确定管理类型提供科学依据, 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已有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对比、专家咨询、评价指标量化处理, 提出了量化评价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的方法。

此评价方法包括了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野生动物、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等量化模型。

同时我们应用此方法对华北暖温带区域的39个自然保护区和东北温带区域的67个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位于华北暖温带区域的河北南大港湿地和辽河源及北京雾灵山, 以及位于东北温带区域的黑龙江镜泊湖、大佳河和翠北湿地等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较高, 可推荐优先晋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保护区之间物种及各类群多样性保护价值的差异, 确定自然保护区保护优先序列。

此外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在不同自然保护地理区和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别。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系统健康和重要性的主要表现形式。

近些年区域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其保护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截至目前, 全球已经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 以期遏制区域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丧失的态势。

如何评价这些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保护优先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人员提出了很多通过样方数据评估物种多样性的指数方法,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保护价值, 包括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等; 但是这些指数在较大尺度的研究中却难以应用。

而且多样性并不能作为评价保护价值的唯一标准, 特有性、分类独特性以及生境代表性等均应该成为评价内容。

“国际重要湿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评估中均就区域保护优先性和保护价值的评价指标和要求等进行了描述。

欧盟通过生境保护指令(要求按照区域内物种的稀有性、地理分布特征等确定其保护重要性, 作为保护区选址的参考。

在我国, 李文华和赵献英(1984)首次提出从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脆弱性等9个方面评价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 并以此确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等级。

郑允文等(1994)参考其指标内容, 提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类和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的评价方法, 并对自然性、多样性和脆弱性等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

而后研究人员基于此方法对我国不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评价等开展了相关研究(宋秀杰和赵彤润, 1997; 张峥等, 2000; 栾晓峰等, 2002; 戚继忠和张吉春, 2004)。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晋级评审中, 采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标准》也应用了相似的评价指标, 并增加了相应的管理指标。

科研人员对保护区保护价值的评价内容和等级划分等进行了很多探讨和实践, 但多停留在定性描述阶段。

主要从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多样性、濒危性、特有性和独特性等方面评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 确定其保护优先性。

近些年, 人们提出了多种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分标准、数量化评估方法等, 并对其进行了应用验证。

但不同的评估方法和模型对各个指标的量化赋值方式略有差异, 且多依赖于定性描述和专家打分等。

因此评价动机和专业背景等的差异可能影响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及其赋值。

崔国发和孙锐以自然保护区水鸟的数量, 以及不同水鸟的重要性等为基础, 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进行了测算和排序, 提出了新的保护价值定量评价途径。

本研究通过对已有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对比, 综合可靠性、可获得性等因素, 提出了一种定量化的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1 评价方法1.1 评价指标的选择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指生物多样性在物种层次所表现的保护优先性。

目前对自然保护区内物种的保护价值评价指标很多, 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主要集中在物种的珍稀濒危特征、地理分布特征和保护等级等方面。

在经过多次讨论和咨询12位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专家的基础上, 本文利用濒危性、特有性、保护等级和多样性(通过物种种类变化反映)等来量化评价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价值。

首先对野生动植物的濒危性、特有性和保护等级3个指标进行量化, 得到其保护重要值。

其中, 濒危性指物种濒临灭绝风险等级; 特有性指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的特有程度及特有等级; 保护等级指物种在我国受法律保护等级。

然后根据自然保护区内物种的种类和每个物种的保护重要值评价该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

1.2 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1)评价指标分级赋值采用等比数列法进行赋值, 即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数为常数, 设定最高赋值为8, 常数为2, 数列为“8、4、2、1”; 具体分级赋值标准见表1。

(2)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计算计算每种野生植物的保护重要值和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VP), 公式如下:式中, VPi为野生植物i的保护重要值, 其取值数列为“1、2、4、8、16、32、64、128、256、512”, 数值越大表明物种的受威胁程度、地理分布特有程度和重点保护级别越高, 其保护价值越高, 应予以优先保护; TPi为野生植物i的濒危性赋值; EPi为野生植物i的特有性赋值; PPi为野生植物i的保护等级赋值; n为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植物种数。

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本底调查情况, 可选择维管束植物或高等植物作为评价对象。

1.3 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1)评价指标分级赋值同样采用等比数列法进行赋值, 即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数为常数, 设定最高赋值为8, 常数为2, 数列为“8、4、2、1”; 具体分级赋值标准见表2。

(2)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计算计算每种野生动物的保护重要值和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VA), 公式如下:1.4 珍稀濒危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VPT)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VPi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i的保护重要值; p为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种类数, 包括《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 2013)中极危和濒危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及极小种群植物。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VAT)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VAi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i的保护重要值; q为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类数, 包括《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蒋志刚等, 2016)中极危和濒危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是确定自然保护区重要性和保护优先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目前很多保护区体系均倾向于通过评估保护区(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所具有的保护价值, 来确定是否将其纳入保护名单或网络中(李霄宇, 2011; 魏永久等, 2014)。

目前对物种多样性的评估主要围绕濒危性、稀有性、特有性, 以及保护等级等方面开展, 本研究围绕以上评价内容, 构建了一种定量评价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的方法。

但受数据来源限制, 在珍稀濒危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的计算过程中目前未包含珍稀濒危物种的个体数量, 而其个体数量的差异将直接影响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的高低, 在未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考虑加入此指标, 将“公式(5)”改进为VPT∑pi=1VPi×QPi−−−−−−−−−−−−√VPT∑i=1pVPi×QPi, QPi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i的个体数量。

而在保护对象独特的自然保护区, 其生境的不可替代性较高, 这些保护对象是该自然保护区内生境保护的旗舰种。

可以从其旗舰种的保护重要值、种群个体数量和生境重要性等方面评价自然保护区旗舰种的保护价值, 计算公式如VF=V×HR×QR, VF为自然保护区内旗舰种的保护价值指数, V为自然保护区内旗舰种的保护重要值, HR为自然保护区内旗舰种的生境重要性, QR为自然保护区内旗舰种的相对数量; 将评价结果与具有相同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进行比较, 确定其保护优先性。

本研究中以自然保护区公开的野生动植物名录为依据, 主要来自于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和总体规划。

在物种名录整理过程中, 未考虑各项资料之间的出版年代差异, 也无法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 有些地区可能未包括进一步调查所发现的新分布物种。

但是这些数据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可能是有限的, 而且目前许多评估也仅以已知调查数据或公开数据资料为依据。

对华北暖温带区域和东北温带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进行评价时, 发现一些自然保护区在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上的差异很大, 特别是内陆湿地与水域类型自然保护区。

因此在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和排序时应考虑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自然地理景观之间的差异。

由于以保护湿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中迁徙候鸟较多, 鸟类分布较集中, 其脊椎动物种数普遍高于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且珍稀濒危脊椎动物种数也高于其他类型。

东北温带区域的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普遍高于华北暖温带区域, 这可能与我国东北温带区域仍保留有大面积的天然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 以及人类干扰程度较华北暖温带区域更弱等有关, 因此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的比较应该在相同地理单元内进行。

物种种类数的多少对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有一定的影响, 但并不能直接决定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评价结果也与该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物种和保护物种等的构成有关。

如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总数低于黑龙江镜泊湖和翠北湿地自然保护区, 但其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较多, 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高于这两个自然保护区。

4 结论(1)本研究提出了从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角度量化评价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的数学模型和方法。

该方法主要选择濒危性、特有性和保护等级三项指标来量化评价物种的保护重要值, 再依据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种类来评价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和珍稀濒危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等。

(2)通过案例分析, 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模型和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 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均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保护区之间物种及其各类群多样性保护价值的差异, 确定保护优先序列, 能为自然保护区晋级和管理类型的确定等提供依据, 并可以为保护成效评估提供参考。

此外, 其研究结果也可以反映不同自然保护地理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和保护优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