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辽文学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金辽文学研究综述

以上初陈梗,对两年间宋金辽文学研究的特点存在问题作了简要介绍,下具体来对这些研究状况作一述,以期给读者一个完整而晰的印象。

一、宋代学研究

本期的宋代学研究总的说来成较大,同时也呈现出若的不均衡性。为便叙述,遂分为诗、词、文、话等方面进行介绍。于诗论、词论、文论等究成果,分别融于诗、、文等的叙述中,严羽诗论外,不单独标目。此,两年间出版了多部专著,影较大者亦择其精要而述之。

宋诗究

在这两年的宋代文学究中,宋诗和诗论占很大的比重,发表了一批立意颖,视角独特,材料翊实,论充分的论文和专著,内容涉到宋诗与文化、理的关系,江西诗派、江湖诗,欧、苏诗歌美学思想,严羽诗论诸多方面,成就斐然。

宋诗文化、理学的关系,是长期来学人们探讨的一个老问题近年来尤为热门,经过这两年的研,又取得不少成果。卢斯《寓物说理而不腐——谈熹的哲理诗》〔4〕一文,通过对体诗人哲理诗的评述说明宋诗好说理、好寓理的点。卢文认为,理性是艺术的基本性之一,它蕴含在史上各种艺术形式的秀作品之中。南宋是理学盛行的代,理学家常常运用诗的形式来说明道理,形成宋不同于唐诗的一道独特的景观。朱是其中成就最为突出一位。从他的大量哲理诗中,可看出他的宇宙观、人观和对道德修养的见解及治学方面的体会。“寓物理而不腐”,

至今仍持着鲜活的生命力。陈新璋《阳修的唐诗观及其影响》〔5〕文阐释了欧阳修的诗观及其对北宋诗学的历史影响认为欧阳修推崇韩及中晚唐诗的用意在于抵制西昆习,开创有宋一代诗风。他推崇李诗歌,但并无扬李抑杜之说。后人为欧阳修将李杜分出劣,是不符合他的本意的。然欧阳修的唐诗观并不系统和面,但对北宋诗学起到了导的作用,滋养了一代的诗歌学者对宋代诗风的形成,贡献尤大。外,在这方面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裕锴的大著《宋代诗学通论》〔6。新时期的宋代诗学研究取了不少进展,但就整体性纵深度来看,还是落后于代诗学的研究,尤其宋代诗学实际上所取得的就与其历史地位极不相称。《代诗学通论》可以说是打破了宋代诗学缺乏整体究的局面,全面建构出代诗学的理论体系。全书共分诗、诗法、诗思、诗格和诗艺五大,各篇的许多章节,也都是按照宋诗学原有的范畴和重论断来设置的,基本上反映出宋代诗学的面貌。作者是把宋诗看做是宋型文化的折光而整体论的。他认为,宋诗的每一个命题,都与宋型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宋代诗学通论试图从理论范畴的角度,向剖析宋学的各个层面使宋代文化精神在宋诗学中得到更鲜明更觉更集中的体现。《论》作者走出误区,肯定宋型文、宋诗、宋人的诗性智慧为追求目标,所采取的历态度是可取的,借用西方诗学的某范畴来阐释古典诗学的探索方法是正确的。应该指出是,作者虽然重视“宋型文化”对代诗学的影响,但对宋型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对宋诗与禅学的关系,缺论述。不过白玉微瑕,《通论》仍失为一部宋代诗学研究的力。胡明《关于宋诗》〔7〕一文,以说是为世纪末的宋总体研究暂时

划上了一个句号。文就历来对宋诗的界定质性、评价等关键问题的论争对宋诗的门户、流派、源流等关键物的评价入手,全面考察了种观点,通过分析比较,辨伪去,厘清了种种似是非的说法。他认为,宋诗不仅仅是指宋人写的诗,确的说是一种独特的“宋调”,它有“于物无所不收、于无所不有、无情无所畅,于景无所不取、滔莽莽,有若江河”的特。真正的“宋诗”是在宋六、七十年后,“白体”、“昆体”、“晚唐体相继退出诗坛,沿王称,梅尧臣到欧阳修始露出面,直至王安石、苏轼和黄坚等三大家走上诗坛,诗才瓜熟蒂落,真正成。对于宋诗的三个关键人王安石、苏轼和黄庭坚胡文均做了具体分析,以轼为例,他谈了三点:1.苏轼人格高,可谓双绝。其诗特点赵翼所言:“大放厥词,别开生。”诗中好用典、好用书、好显学、好负材力、好逞辨博。其二以一人之力打通文一一词三界,可谓空前绝后之。其三、苏轼同王安石一样诗才连带诗体及身而绝,下文士虽多,终无个能承其嫡传,探其真髓。另,胡文对江西诗派,江湖派,理学派等作了概要论述,对宋的两个历史必然作了详尽分,并对其文化走向作了合理性的预测。这篇文章本期宋诗研究论文中不可多的优秀之作。

关于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历来褒贬不,聚讼纷纭。台湾成大学教授张高评先生在其著《宋诗之新变与代雄〔8〕一书中,从变代雄的角度回答了宋诗在文史上应有的地位和贡。这种思想观点突出地现在他的自序《新变代雄宋诗之文学史地位》一文中。文认为,革故鼎新,消相因,是中国传统哲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潮,文化的深层结构,投射到文学上,呈现出“诗文代变,文屡迁”的客观事实。宋人于唐人之

后,虽不越过横亘在面前的唐诗高峰但宋人善于新变,其学古变古之道在形式上作选择、琢磨、加、改换;批判性继承外,在内上又做建设性之嫁接、交融借鉴、整合,故能“创前有、传后无穷”。变唐贤之已能,发唐诗之所未尽。这,不但突破动摇了唐诗塑造的诗学色而且又系统建构了宋调的新典范。标新求变、自成一家”之宋诗,足以唐诗相颉颃。这固然是“文代变,文体屡迁”的内在衍化,是一代学风思潮的具体映。为了更充分地明宋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章作者还引用了胡适、钱玄同、陈秀、赵铁寒、吴小如对宋诗的有关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宋诗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的仅次唐诗的地位。文章旁博引,论证充分,廓清一直以来人们对肩负传承,勇开拓,又影响深远的宋诗存在的无谓的错会与偏见。

本期内,有关黄庭坚和西诗派研究论文不少,其中有篇值得注意。一是凌佐义的黄庭坚诗学体系论》〔9,一是刘德重的《宋代话与江西诗派》〔10〕。对于黄庭坚诗歌理的研究,从本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经历了两个转,一是由否定到肯定的转变,是由简单到全面的转变。所谓简到复杂的转变,凌文认为指论者不再停留于“点成金”,“夺胎换骨”、不“邻骂座”等问题上而是对黄庭坚的诗法他的审美理想等诸方面有了新的研究,范围大地拓宽了。作者指出,黄庭虽然没有建构一部诗歌理论的专著甚至也没有一篇诗歌论的千字文,但是在的题跋、序文、诗、书札之中存在着的关于诗创作和鉴赏的大量信息,略梳理,便可以构成一个诗体系。作者分之为本论、诗人论、作法论、格论和鉴赏论等五部分,对每一部分均进行了翔实的分论证。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