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思想史》阅读报告解析

合集下载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

《地理学思想史》这本书在全息地展示地理学思想史的这样一个辩证的过程,十九世纪以前,地理学的发展无疑是十分缓慢的,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标志出现在1874年的德国——地理学作为一门由专业教师们讲授的高级课在大学设置,自此也开启了地理思想史的近代时期。

在这以前人们对问题的讨论,或者说是这种“辩证”式的发展,表现得还不明显,由于地理学在此前处于萌芽阶段,已取得的成果还无法形成较为深入的对立,加之大学还没有出现,使得这些学者在空间上还无法集聚,讨论还无法经常进行。

但通过洪堡和李特尔的努力,地理学已经为走进大学课堂奠定了知识基础并初步获得成功,特别是为地理学的专门化做好了开启的准备。

他们同在柏林1859年去世后,没有人能够接替他们,再也没有一个学者能够掌握关于地球的全部知识了,古典地理学就此终结。

十九世纪,随着德国学术界的革新,大学作为一个学术机构,在中世纪的欧洲首先创办,大学的创立意义十分深远,不仅通过教育的方式为普及专门知识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使得关于学科知识的讨论经常发生,而且还通过他自己的独特方式把学术成果保存并传承下来。

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在这个时候,真正意义的地理学的“辩证”的发展阶段才正式开始。

直到二战以前,是地理学发展的近代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地理学的发展更多地归功于个人的才能,地理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基于如下五个问题:(弗雷德·勒克曼)①人类应该选择宇宙间的什么事物来观察并记载?②观察它们的最好办法是什么?③对观察到的事物如何进行概括来解释他们在地球上的某种重要几何布局?④如何来解释这些布局模式或言之成理?⑤怎样来交流这些成就?近代地理学丛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开始发轫。

这期间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并不是很频繁,所以形成了一国别为基础的各种流派:德国的新地理学,法国和英国的新地理学,苏联的新地理学,美国的新地理学。

基于地理学思想史中的地理思想方法走向高中地理教学深处——以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为例

基于地理学思想史中的地理思想方法走向高中地理教学深处——以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为例

基于地理学思想史中的地理思想方法走向高中地理教学深处——以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为例摘要:为了将地理学思想史中的地理思想方法与高中地理教学相结合,笔者根据前人的研究分析总结了地理学思想史中的主要地理思想和地理方法,分析了《地理选择性必修1》体现的地理思想方法,最终结合“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节说明了地理思想方法与地理教学的具体结合。

关键词:地理学思想;地理选择性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一、地理学思想史(一)地理学思想史中的主要内容樊志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的地理思想主要有:人地关系思想、空间观念、地理过程思想、因果关系思想、地球观、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思想、区域性思想、区位思想、综合性思想、因地制宜思想等;而地理方法主要有历史思维法、描述法、地图法、野外考察法、观察法、社会调査法、观测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数学方法、综合集成法、发生学方法、专题讨论法、地理实验法、区划法、分类法、案例法、模型法、3S技术等。

[1](二)高中地理教材、教学方法与地理学思想方法地理思想方法正是学生忘掉地理知识时所剩下的东西,这是地理学科教学比起地理知识本身更有价值所在。

中学地理教学中参杂的地理思想是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可以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地理思想观念,以及影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地理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1]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中的地理思想方法该教材首先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课标要求在地理思想方面体现了空间观念、地理过程思想、因果关系思想、地球观、综合性思想等;在地理方法方面体现了描述法、地图法、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法、演绎法、案例法、模型法、3S技术等。

此章主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庞大的宇宙观,以及地球运动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该教材其次通过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构造地貌的形成、河流地貌的法发育来了解地表形态的塑造,再通过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压带和风带以及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来了解大气的运动,最后通过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洋流以及海—气相互作用来介绍水的运动。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第一篇古典时期古典地理学的发轫,作者是用一系列人物的发现及其观点组成,这是人们对地球的初级探索阶段,无论在数学还是文学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并发现问题(如为什么尼罗河的洪峰期与其他河流不同),尽管人们在对问题答案的探索中不断出现错误(如认为赤道地区温度太高而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在南半球因无法倒立而不可能生存),可能有时还有一些野蛮(如“将身上长毛的野蛮男女”残忍的杀害),但我认为这是文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从地球形状的扁平到圆后来又到球,从柏拉图的直觉理论到亚里士多德的注重观察事实,到埃拉托色尼提出地理学并计算出地球圆周长度。

在中世纪,虽然不同的宗教对地理学的影响不同,但总体来说各大陆的人们逐渐开始交流,出现了马可波罗、伊本巴图塔等旅行家,航海和制图等技术也有了显著改进。

对中国古代地理学,作者提到《禹贡》及著名旅行家玄奘等人的成就及著作。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作者重点讲述了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旅行,其获得的空前大量的新资料及制图成就对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还提到地球形状和运动方面的新概念。

古典时期的最后,作者详细讲述了洪堡和李特尔两位地理学开山大师的生平及成就著作,二者的死代表着古典学术的顶峰与结束。

第二篇近代时期对于近代时期地理学的发展,作者首先介绍什么是新地理学,接着对主要国家地理学的发展分别进行论述。

新地理学是1874年在德国开创的,后来德国的新地理学很快传到其他国家,主要是法国、英国和俄国,又(通过其他途径)传到美国。

上述几国对地理学性质这个问题做了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德国的新地理学,作者介绍了佩舍尔、李希霍芬等人的地理思想,并评述了其对区域地理、景观学的各种论说与方法。

法国学派的特点是自然与人文两者的平衡发展,不像其他国家出现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明显分家。

英国的地理学发展是从探险考察开始的,作者评述了麦金德的大陆腹地说和郝伯森的世界大自然区,并论述了英国区域地理学的研究状况。

地理学思想史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思想史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NO.3,2000地理学思想史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毛 曦 何小莲提 要 对于中国地理学史的研究,我国不断有论著问世,然而对中国地理学思想史的研究却显得较为薄弱。

刘盛佳教授编著的《地理学思想史》在这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当然,作为拓荒之作,其中难免也有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地理学思想史研究中加以注意:需弄清地理学思想与地理思想的区别与联系;在世界范围内考察中国地理学思想史的发展要注意中国地理学的地域特性;研究通史性质的地理学思想史要注意到它的空间范围;要提倡积极开展中国地理学思想史的专门研究。

关键词 地理思想 地理学思想 中国地理学思想史地理学史是地理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学思想史的出现是地理学史研究走向深入的产物,因而,对地理学思想史的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

欧美地理学界对地理学思想史的研究极为重视,不断有著作问世。

如美国的普雷斯顿・詹姆斯著有《地理学思想史》①、德国的阿尔夫雷德・赫特纳著有《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①普雷斯顿・詹姆斯著,李旭旦译,《地理学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和方法》①等。

对于中国地理学史的研究,我国不断有著作问世。

早在1938年,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王庸所著《中国地理学史》。

后来,商务印书馆又于1982年出版了王成组著《中国地理学史》。

科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了侯仁之先生著的《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等。

近年来,有关中国地理学史的著作不断增多。

然而,有关中国地理学思想史的著作却极为鲜见。

1990年11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刘盛佳教授编著的《地理学思想史》在此方面可谓独树一帜,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刘盛佳先生的《地理学思想史》研究了地理学基本理论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指出地理学在当今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该书不仅系统探讨了中国地理学思想史,并且将其纳入世界地理学思想发展史的视野当中加以定位:中国地理学在古代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现代尽管比欧美先进国家落后,但仍取得重大成就,有着长足的进步,因而该书具有独创之功。

《地理学思想史》[美]普詹姆斯杰马丁著读后感

《地理学思想史》[美]普詹姆斯杰马丁著读后感

《地理学思想史》[美]普詹姆斯杰马丁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地理学思想史》[美]普詹姆斯杰马丁著读后感《地理学思想史》是一部关于地理学发展的历史著作,作者是美国地理学家普詹姆斯杰马丁。

这本书详细地阐述了地理学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通过对不同时期地理学思想的梳理,展现了地理学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书中,普詹姆斯杰马丁首先回顾了地理学的起源,古希腊时期的地理学家们,如赫卡泰俄斯、埃拉托色尼等,他们对地理学的贡献。

这些地理学家们不仅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貌、气候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还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们的研究为后来的地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书中接着讲述了地理学在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以及近现代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地理学逐渐从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转变为一门注重理论和科学研究的学科。

尤其是在近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如探险、测量、遥感等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使得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日益丰富。

在书中,普詹姆斯杰马丁还重点分析了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哲学、历史、经济学、社会学等。

他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地理学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其他学科的滋养,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阅读这本书,我对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地理学不仅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更是一门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

正如书中所说:“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的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人在地球上的分布、移动和适应,以及人与地的相互影响。

”第二篇范文:《地理学思想史》[美]普詹姆斯杰马丁著读后感——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审视《地理学思想史》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地理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地位。

地理学思想史第四版总结

地理学思想史第四版总结

地理学思想史第四版总结《地理学思想史(第四版)》是一本系统介绍地理学发展历程和学术思想的重要著作。

作者通过梳理和分析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总结出地理学的发展脉络,揭示出地理学思想的发展演变。

本书分为十个章节,介绍了古代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等各个阶段的地理学思想。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包括古希腊地理学的起源及其代表人物。

其中,作者提到了古希腊的高风亮节,带动了早期的希腊地理学的发展。

此外,笔者还介绍了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这本书对地理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第二章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地理学思想的发展。

这一时期,地理学逐渐从神秘到科学,从探索到知识积累。

笔者从地图制图、探险以及科学革命的角度,概括了文艺复兴时期地理学的特点和贡献。

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介绍了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笔者从自然地理学的起源、地理误差的概念以及地理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地质学、气象学、植物生态学等,以及这些研究方法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介绍了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笔者强调了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性,认为地理学不仅仅是关于自然的,也包括了人文方面。

本章还介绍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以及人文地理学与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交叉。

第七章到第九章分别介绍了区域地理学的发展。

作者介绍了区域地理性质和区域地理研究方法,并列举了一些区域地理研究的案例。

同时,本书还特别关注了亚洲和非洲两个大洲的区域地理学。

最后一章则是对地理学思想史的总结和展望。

笔者认为地理学正日益重视地理空间的概念,并将地理思维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

此外,作者还对当前热门话题进行了展望,包括全球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等。

总的来说,《地理学思想史(第四版)》是一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作者通过梳理地理学的发展脉络,系统阐述了地理学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书还以批判性的思维和广阔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地理学思想的机会。

读书报告地理学思想与方法

读书报告地理学思想与方法

研究生课程读书报告院系名称城环学院课程名称地理学思想与方法任课教师李专业自然地理学学号2012207**姓名刘日期2012年12月25日西北大学研究生院制《地理学思想简史》读书笔记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曾对大学地理教育提出警告和建议:“大学生的自学必须多样化。

……但是许多人都把他们的地理基本教育局限于听讲课和教科书,那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他们随时都应该辅之以各种好的专门著作和经典的旅行记等等读物;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完全钻进地理学的思想中去”。

读过这本《地理学思想简史》后发现专门著作对我们的学习和科研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从古自今介绍了地理学的思想史。

开篇主要介绍了地理知识、地里记载和地理学的概念以及地理学史的基本概念。

书中说到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前史和历史,地理学也不例外,地理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产生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在有了文字以后,人们将地理知识记录下来便是地理记载。

记载是知识的进一步发展,但不能说一切地里记载都是地理学。

地理学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

“地理学史是人类对周围地理环境认识、记载和概括的历史”,是地理学学说的发展史。

传统的地理学,不仅包括古代和近代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记载,还指传统理论和方法的有用方面。

地理学是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地理发现史——人类由已知地区向未知地区推进,从而获得新的地理素材和知识的过程;地理图籍史——地图是地理学的特殊语言,从原始的地图到最紧密的地图,均表示了人类对周围世界的了解程度,有广度也有深度;地理学思想史——是人类对其居住地球表面认识的历史,是地理学学说的发展史。

一、古代地理学思想古代地理学是近代地理学出现前的全部时期,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一般把它分成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

古代早期地理学指的是地理思想和地理著作出现于世的历史时代的地理学,大体上是奴隶社会的中后期,这一时期人们对地理学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

读《地理学思想史》(刘盛佳)有感城环学院曹阳2009210006 地科一班[摘要]之前就被刘盛佳教授的事迹所感染,对他的钻研精神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一次我走进了他的《地理学思想史》可谓是如同与哲人交谈,收获颇丰,在此与大家分享几分我的收获与感悟。

本文主要讲了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的起源,新大陆的发现,刘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中国地理学说的出现以及中国的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单源说双源说地理大发现沈括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1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的起源美国学者P.詹姆斯认为“开头是好奇心引起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故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了解是凡人类皆必须有的,世界上地理知识的产生,不受地域国界的局限,正是因为人们好奇心,推动着人们不断的探索发现,对地理环境的认知不断加深,地理学一步步向我们走近。

对于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的起源,刘教授提出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单源说,也是地理学家赫特纳所持的观点,他认为地理知识和地理学起源于希腊。

而另一种是地理学发双源的学术观点,近年来,日本学者野间三郎、松田信、海野一隆、高桥正在新纂人文地理学著作《地理学的历史和方法》中将地理学的历史分“东洋”和“西洋”两部分叙述,这种双源观点较单源观点更进步,更确切些。

这两种观点让我对地理学的起源有了更新的认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杂乱无章。

2中国与地理大发现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然而在这本书中,刘教授又一次提到了是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美洲,这也是有证据的。

因为亚、美两大陆相隔的最近点是只有86公里,而这86公里的白令海峡又有漫长的结冰期,无需航行就可互达。

在此还不得不联系到中国的航海事业,中国可谓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这绝对不是没有根据。

航海事业的发展有两个必备的要素,一是造船技术,二是导航技术。

众所周知,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海上事业由于指南针的应用,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使我国成为古代最大的航运国,而且跻身于印度洋的航运大国,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也是值得今天的中国人骄傲的。

地理学思想史指要_杰弗里_马丁_所有可能的世界_地理学思想史_评介

地理学思想史指要_杰弗里_马丁_所有可能的世界_地理学思想史_评介

地理学思想史指要———杰弗里·马丁《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评介叶超,蔡运龙(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A REVIEW ON ALL POSSIBLE WORLDS:A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SYE Chao,CAI Yun-long(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geographers to know and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s.The relative research findings about the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thoughts are not enough in China,and it has been ignored for a long time.The scholars who study the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s should not only master and state the geographical ideas and knowledge,and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m,but also by way of this knowledge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geography.In his book,Geoffrey Martin holds that the dif-ference of the Earth's surface is the keystone of geography,and the main task of geographers is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it.The whole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phases:the classical and modern times.The demarcation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stage is in1859,because the founders of modern geography,Humboldt and Ritter died in this year.Although geography has common object and sub-ject all over the world,geography of each country has its own trad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ifferent stages.Geographers should absorb experiences from the history of ideas and learn from the professional coun-terparts,and avoid the dualism.In the future,geography will focus on some major issue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ty in the21st century.In order to know and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the geographical thoughts,geographers should more profoundly understand"history"and"thought"in the end,and not be lim-ited in a field of geography.For scholars who study the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thoughts,they should combine tightly geography with history and thought,achieve the final goal that theorizes those historical facts of geo-graphical thoughts.After all,geography is a kind of philosophy,because all geographers are influenced by some philosophical ideas.Judged by the level of philosophy and theory,the work of Martin's is traditional, broad and meticulous,but not enough deeply concerned with theory and philosophy and modern thoughts. Key words:geography;the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s;classical geography;mode of country;dualism文章编号:1003-2398(2009)06-0010-06提要:地理学思想史研究对地理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地理学思想史》一书,作者罗马·切尔菲(ROMANO GHERARDI)是意大利帕尔马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历史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书中涵盖了地理学的诸多方面,内容充实广泛,思维独到,精彩纷呈。

读完本书,我对地理学的思想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本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漫长的人文传统、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地球科学、20世纪的地理思想。

其中,漫长的人文传统一章,文字流畅易懂,从远古时期开始,按时间顺序阐述了人们在地理学方面的认知和思考,如早期的地图绘制、古希腊的自然地理学、罗马的实用地理学等。

我最为关注的是第二部分的内容,作者详细讲述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地球科学,这一时期,地球本身开始成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科学的诸多学科逐步形成,人们对地球的认知史无前例地加深了。

而在这个时期,欧洲各国的探险家、地理学家勇往直前地探索着未知的大陆、未知的海洋,开展了一系列地理探险活动。

其中,英国的达尔文和德国的亚历山大·冯·洪堡是两位地理探险家和地球科学家。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追问了生物起源和演化的问题,提出了物种选择的理论,这一理论激发了后来的生态学研究;而亚历山大·冯·洪堡则通过实地考察和大量的测量工作,发现了物质的等量变换规律,推动了地学、气象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

再来说一说本书最后一部分,作者将20世纪的地理思想分为5个主题进行阐述。

其中,文化地理学对我影响很大,它将地理和人文文化相结合,从这个视角来认知地理空间、地域发展和人文活动。

文化地理学提出了人文-自然相互作用的观点,强调地理要素的空间联系和相互影响,预示着地理学的全面转型和广泛应用。

人与空间之间的联系和作用被提上了议程,地理学也不再只是在某一科学范畴内被研究,而是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更好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总之,读完《地理学思想史》这本书,我深感地理学作为人文与自然研究领域,对人类的认知和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掌握地理学知识,具备地理学思维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生态环境,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也能帮助我们做好区域规划和开发,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法国地理学思想史法国地理学发展史:其中我们一般认识的就是2个人,维达尔·布拉什和戴维斯,一个是人文地理学法国始祖,一个是在地貌学上以轮回侵蚀理论著称。

他们都是法国地理学的牛人。

另外通过读书,也同时认识到另外几个知名人物。

阿德芒戎和白吕纳,德马东。

其中阿德芒戎和白吕纳都是维达尔的徒弟,在人文地理上上贡献有所不同。

其中白吕纳主张区域的观点,而阿德芒戎曾经和德马东分别主持《法国地理卷》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部分。

回到本书中,诞生(1872-1905),直觉(1905-1939),分化(1939-1969),重组时期(1969-1994)。

总的说来,就是地理学的自己的经历发展过程,并不是单单的法国的地理学过程。

曾经自己说道地理学没有自己专业的研究对象,对自己学科的定义也没有一个完整权威的定义。

而这些现象在这本书也提到了,可见地理学危机不是单单中国,法国问题,而是全球地理学的问题。

而我读完这本书后,书中说道2种思路可以缓解危机(注意是缓解,并不是根治)。

1是用地理学观点介入到其他工作或者专业学习中,毕竟地理学观点在很多方面对决策是起重要好区域作用的。

比如说规划决策,项目策划等等。

或者参与其他研究项目中。

2是地理学自己研究对象的重组,结合自己兴趣爱好结合导师等等多方面因素,选择自己特长或者兴趣重点。

这一点我可以结合我们学院的情况来说。

目前地理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的老师,大多数都有专业分工和协作。

保罗·韦雷说:“专门化无疑造成地理学一分为二的趋势,久而久之,会走向其否定的。

但是,人民可以期望一种研究的分工。

地理学必然地要走前演进,不必为此惊慌失措。

况且,这种演化还可能带来有益的事实,如果我们能从中汲取。

”而老师分工中,我大概可以提及一下:薛德升老师负责工业地理,社会地理等,比较全面的老师;刘云刚老师是政治地理学和地理学思想史和方法论方面,李志刚老师和何深静老师是偏社会地理学方面,但是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读书笔记-法国地理学思想史

读书笔记-法国地理学思想史

法国地理学发展史:其中我们一般认识的就是2个人,维达尔·布拉什和戴维斯,一个是人文地理学法国始祖,一个是在地貌学上以轮回侵蚀理论著称。

他们都是法国地理学的牛人。

另外通过读书,也同时认识到另外几个知名人物。

阿德芒戎和白吕纳,德马东。

其中阿德芒戎和白吕纳都是维达尔的徒弟,在人文地理上上贡献有所不同。

其中白吕纳主张区域的观点,而阿德芒戎曾经和德马东分别主持《法国地理卷》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部分。

回到本书中,诞生(1872-1905),直觉(1905-1939),分化(1939-1969),重组时期(1969-1994)。

总的说来,就是地理学的自己的经历发展过程,并不是单单的法国的地理学过程。

曾经自己说道地理学没有自己专业的研究对象,对自己学科的定义也没有一个完整权威的定义。

而这些现象在这本书也提到了,可见地理学危机不是单单中国,法国问题,而是全球地理学的问题。

而我读完这本书后,书中说道2种思路可以缓解危机(注意是缓解,并不是根治)。

1是用地理学观点介入到其他工作或者专业学习中,毕竟地理学观点在很多方面对决策是起重要好区域作用的。

比如说规划决策,项目策划等等。

或者参与其他研究项目中。

2是地理学自己研究对象的重组,结合自己兴趣爱好结合导师等等多方面因素,选择自己特长或者兴趣重点。

这一点我可以结合我们学院的情况来说。

目前地理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的老师,大多数都有专业分工和协作。

保罗·韦雷说:“专门化无疑造成地理学一分为二的趋势,久而久之,会走向其否定的。

但是,人民可以期望一种研究的分工。

地理学必然地要走前演进,不必为此惊慌失措。

况且,这种演化还可能带来有益的事实,如果我们能从中汲取。

”而老师分工中,我大概可以提及一下:薛德升老师负责工业地理,社会地理等,比较全面的老师;刘云刚老师是政治地理学和地理学思想史和方法论方面,李志刚老师和何深静老师是偏社会地理学方面,但是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太多了,下次有空在全面的学习写一下)总的说来,如此的团队,在规划实务中的有着很大的优势。

《地理学思想史》阅读报告

《地理学思想史》阅读报告

第三篇现代地理学
第十五章居住空间的概念
现 代 时 期
第十六章观察与分析的新方法
第十七章创新与传统
现代时期地理学
▼在居住环境一章中,论述了六十年代以来解释学派的论点 和计量革命的意义,说明了因果关系、函数关系和概率论 在地理学上的应用。以及如何在普通系统论的哲学基础上 根据同型性概念、利用地理模式来研究人口地理、城市地 理与经济、贸易等方面的问题。 ▼关于新的观察与分析方法作者在观察方法中列举了测量制 图新技术、航空摄影制图和利用雷达和红外线的遥感技术 所摄取的地球卫星图象等。在新的分析方法中讲到了数理 统计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程序,并列出了在地理学研究中所 应用的八项主要程序。
个人阅读体会之二
• 一门学科发展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 苏联的建设地理学,他们绘制全苏景观类型图,不仅用于 教学目的,而且也为经济区划提供基础。 • 美国新地理学当中对土地分类的研究,水利资源的规划, 还有对拓荒带的研究,这不完全着眼于开辟新垦地的可能 性,也可能看到从非优良农地撤退的必要性。此外也有零 售店的地址选择问题。
美国新地理学
• 作者把戴维斯推崇为美国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不仅创立 了地貌发育的侵蚀轮回说,还发起了成立美国地理学会等 学术机构,接着作者评述了杰斐逊、鲍曼、亨丁顿、森普 尔、布里格姆、约翰逊和史密斯等人的工作与观点,他介 绍了戴维斯以后在美国所出现的各种地理思潮,如人类生 态论(巴罗斯),区域分异说(哈特向)、连续居住的序 列说(惠特尔西)和空间系统理论。
著作的基本框架
◆本书共十七章,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序言和第一章,他强调是从20世纪70年代的观 点来看地理学历史思潮,主要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世界各国 的。他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的概念和地理学研究方法和基本 理论问题 ◆第二部分是古典时期 ◆第三部分是近代时期 ◆第四部分是现代时期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

研究生学位课程读书报告封面科目地理学思想史专业自然地理学学号 201000000 姓名□□□日期 2010年00月00日西北大学研究生处制中国自然地理研究现状及进展——读《2008-2009地理学学科发展报告(自然地理学)》非常有幸能上□□□教授和□□□副教授讲授的《地理学思想史》,亦缘于此,阅读了《2008-2009地理学学科发展报告(自然地理学)》。

为了更好的理解,还先后阅读了郑度院士的《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瞻》,郑度和陈述彭院士合著的《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杨勤业研究员、郑度院士、吴绍洪研究员和葛全胜研究员合著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进展》,宋长青主任和冷疏影研究员的《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倪绍祥教授的《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自然地理学研究》等一系列综述性文章。

原本信心满满,以为阅读大牛巨著后就能站在“巨人的肩上”,鸿篇阔论。

然落笔时却显生怯,地理学究竟是什么?我们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本质是什么?……是的,有太多的“明确的答案”:“地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科学”;“地理学是研究时空组合”;“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以智慧圈为核心”……诸如此类。

但没有一个可以让地理学人“扬眉吐气”的定义,亦因为此,地理学从哈佛等著名高校消失,钱学森同志成为了中国地理科学的“擎天一柱”,地理学一心往国民经济核心部门靠拢往往却靠边、靠后站……自然地理学毕业生出了可怜巴巴的几个研究院所和高校外,几乎就业无门。

面对这样的窘境,中国自然地理学发展的怎样?应该怎样发展?一、提出地表过程研究,把握住时代脉搏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黄秉维先生提出综合研究地表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与生物过程的方向。

国内一般认为,这比发达国家在全球环境变化中开展类似的研究约早20多年。

也正是这一前瞻性的指导,使得中国自然地理在经过描述阶段(自然现象的整编)后,能够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前,竺可桢引领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入“格物”之门,那么,黄先生的地表过程研究则属于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之举,当然,中国由于阶级斗争错过了“计量运动”的命中注定,使得谢费尔对例外主义方法论进行挑战之时,中国也开始了地理学究竟算不算一门科学的争论。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doc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doc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法国地理学思想史法国地理学发展史:其中我们一般认识的就是2个人,维达尔·布拉什和戴维斯,一个是人文地理学法国始祖,一个是在地貌学上以轮回侵蚀理论著称。

他们都是法国地理学的牛人。

另外通过读书,也同时认识到另外几个知名人物。

阿德芒戎和白吕纳,德马东。

其中阿德芒戎和白吕纳都是维达尔的徒弟,在人文地理上上贡献有所不同。

其中白吕纳主张区域的观点,而阿德芒戎曾经和德马东分别主持《法国地理卷》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部分。

回到本书中,诞生(1872-1905),直觉(1905-1939),分化(1939-1969),重组时期(1969-1994)。

总的说来,就是地理学的自己的经历发展过程,并不是单单的法国的地理学过程。

曾经自己说道地理学没有自己专业的研究对象,对自己学科的定义也没有一个完整权威的定义。

而这些现象在这本书也提到了,可见地理学危机不是单单中国,法国问题,而是全球地理学的问题。

而我读完这本书后,书中说道2种思路可以缓解危机(注意是缓解,并不是根治)。

1是用地理学观点介入到其他工作或者专业学习中,毕竟地理学观点在很多方面对决策是起重要好区域作用的。

比如说规划决策,项目策划等等。

或者参与其他研究项目中。

2是地理学自己研究对象的重组,结合自己兴趣爱好结合导师等等多方面因素,选择自己特长或者兴趣重点。

这一点我可以结合我们学院的情况来说。

目前地理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的老师,大多数都有专业分工和协作。

保罗·韦雷说:“专门化无疑造成地理学一分为二的趋势,久而久之,会走向其否定的。

但是,人民可以期望一种研究的分工。

地理学必然地要走前演进,不必为此惊慌失措。

况且,这种演化还可能带来有益的事实,如果我们能从中汲取。

”而老师分工中,我大概可以提及一下:薛德升老师负责工业地理,社会地理等,比较全面的老师;刘云刚老师是政治地理学和地理学思想史和方法论方面,李志刚老师和何深静老师是偏社会地理学方面,但是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浅析地理学思想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地理学思想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二 、地 理 学思 想史在 中学地 理教 学 中的意 义


个学科的思想史能帮助你真正理解 这门学科
是什么东西 ,帮助你了解 自己在干什么事情 ,而且知道 自己在一个学术长河 中的位置。”f 4 将地理学思想史渗
透到 中学地理教学 中,能够很大程 度上解决学生们普 遍的疑惑 “ 这门课程对我以后有什么用?” “ 这些知识 是如何得来的?”当学生认同课程对 自身今后发展有益 时 ,对于学习的态度就会变得更加主动。讲解知识 由来 发生的趣事也能增加课堂的吸 引力。之所以出现学生认 为现阶段所学的知识除了应对升学 ,对 以后发展无关紧 要 ,是因为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重知识的教育 ,且
并且深 受鼓 舞 。
“ 课程标准 ”规定要 以人地关系思想 为主线进行
教材编写,并将人地关系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特色的重要 体现和教学重点的核心内容 。但是 ,高中地理教材对人 地关系要点的编制 尚不够全面 ,内容比较隐晦 ,使教师


引言
高的层次看待 问题 。所 以,将地理学思想史引入中学地 理课堂 ,不仅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地理科学发展的思想领
德 国地理学 家赫特纳在 《 地理学—— 它的历史 、
性质和方法 》中指出 : “ 要完全理解现在 ,永远只有从
历史出发才有可能。同样 , 要充分理解一种科学 ,也永 远只有详细研究它的历史发展 ,才有可能 。”Ⅲ “ 相比 地理事实的发现和空间位置的确定 ,思想和知识具有更 高层次。” 地理学思想史作为地理学史中最有价值的
阶段是 学生初识地理的阶段 ,诸如对地球仪 、地 图这些
教 具 在 生活 中 虽有 接触 和 简单 的 了解 ,但是 对 它们 的确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

《地理学思想史》(詹姆斯著)读书笔记一、古典时期古典地理学的发轫,作者是用一系列人物的发现及其观点组成,这是人们对地球的初级探索阶段,无论在数学还是文学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并发现问题(如为什么尼罗河的洪峰期与其他河流不同),尽管人们在对问题答案的探索中不断出现错误(如认为赤道地区温度太高而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在南半球因无法倒立而不可能生存),可能有时还有一些野蛮(如“将身上长毛的野蛮男女”残忍的杀害),但我认为这是文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从地球形状的扁平到圆后来又到球,从柏拉图的直觉理论到亚里士多德的注重观察事实,到埃拉托色尼提出地理学并计算出地球圆周长度。

在中世纪,虽然不同的宗教对地理学的影响不同,但总体来说各大陆的人们逐渐开始交流,出现了马可波罗、伊本巴图塔等旅行家,航海和制图等技术也有了显著改进。

对中国古代地理学,作者提到《禹贡》及著名旅行家玄奘等人的成就及著作。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作者重点讲述了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旅行,其获得的空前大量的新资料及制图成就对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还提到地球形状和运动方面的新概念。

古典时期的最后,作者详细讲述了洪堡和李特尔两位地理学开山大师的生平及成就著作,二者的死代表着古典学术的顶峰与结束。

二、近代时期对于近代时期地理学的发展,作者首先介绍什么是新地理学,接着对主要国家地理学的发展分别进行论述。

新地理学是1874年在德国开创的,后来德国的新地理学很快传到其他国家,主要是法国、英国和俄国,又(通过其他途径)传到美国。

上述几国对地理学性质这个问题做了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德国的新地理学,作者介绍了佩舍尔、李希霍芬等人的地理思想,并评述了其对区域地理、景观学的各种论说与方法。

法国学派的特点是自然与人文两者的平衡发展,不像其他国家出现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明显分家。

英国的地理学发展是从探险考察开始的,作者评述了麦金德的大陆腹地说和郝伯森的世界大自然区,并论述了英国区域地理学的研究状况。

读《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

读《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

读《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正如一句名谚“地理学就是地理学家所做的事”所揭示,地理学家之间,地理学与地理学家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补充和促进的关系。

杰弗里·马丁通过提供了古代、中世纪以及现代西方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地理观念的演变史,并且介绍了它们的地理学与地理学者的概况,让我们对世界范围的地理学研究和实践有了跨文化理解。

杰弗里·马丁是美国著名地理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地理学史和地理学思想史。

他是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教授和名誉教授。

除了《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他还著有《地理学的性质》等。

该书总共有20 章,分为3 大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包括前言和第一章,可以算作全书的导言,概括介绍地理学思想史的性质、阶段划分以及地理学学科的总括介绍;第二部分是古典时期的地理学发展历史,叙述了从古典地理学的萌芽、中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和李特尔(Carl Ritter)时代的地理学沿革与演变;第三部分是近现代时期,作者以国家学派为主,着重介绍了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瑞典、日本、美国的地理学发展,而尤以美国介绍为多(3 章),并用 2 章专门介绍应用地理学以及新的观察和分析方法,最后总结和展望了地理学的传统和创新。

在什么是地理学的关键问题上,杰弗里·马丁赞同著名地理学家赖特(John Wright)“地理多样性”(Geodiversity)的提法,即认为地球表面的差异性是地理学的关键。

这是因为,感受地方差异可以说是人的本能之一。

从洪堡和李特尔时期直到赫特纳(Alfred Hettner)和哈特向(Richard Hartshorne),都把区域作为地理学的主要或核心的研究对象。

美国地理学家威廉·帕特森曾在《地理学的四个传统》一文中归纳了地理学的四个传统:自然地理学、人地关系、区域研究、空间分析。

读书报告 地理学思想史

读书报告 地理学思想史

5
第三篇现代时期(1945—1972)共分为三章, 介绍了二次大战以后的最近三十年来地理学的新 动向。作者把这个时期成为地理学的革命时期。 这一篇中,詹姆斯阐明了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空 间的范式,探索了区域一词的含义、区域分析的 方法、区域类型与级别,阐明了通论和区域地理、 描述与解释的关系,论述了六十年代以来解释学 派的论点和计量革命的意义。另外,作者还专门 介绍了现代地理学中所采用的新的观察与分析方 法。
8
3、地理学思想史指要—杰弗里· 马丁《所有可能 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评介。 作者:叶超,蔡运龙。 主要内容:(1)地理学与地理思想史 地理学思 想史是地理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 说是地理学史的精华,它渗透并体现在地理学史 的发展过程中。地理学思想史的研究对地理学至 关重要,它是了解地理学内容和理解地理学性质 的必然路径。通过了解地理学思想史,我们可以 把握地理学的关键并抓住它的突出特点。
12
二是近代地理学阶段---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时期, 以洪堡《宇宙》——自然地理学、李特尔《地学 通论》——人文地理学、 李希霍芬:用综合的观 点研究自然界、 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理研究为主 要代表,标志着综合自然地理学萌芽时期。 三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20世纪四十年代理论 体系的形成,主要以并列斯尼克《普通地理学原 理》 、伊萨钦科《自然地理学原理》为主。
作者:宋长青,冷疏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会地球科学部,北京 100085 ) 文章主要论述了地理学的学科战略地位、地理学 的发展概况、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自然地 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
15
文章摘要主要谈到面对当前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 世界性科学问题,地理学家根据学科特点和领域优势,抓 住机遇、迎接挑战。 目前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各界面间的物理、化学、 生物及人文过程,探讨多种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探求人 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地理 学以“格局—结构—过程—机理”的研究思路贯穿始终。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以及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实 验测试数据质量的提高和数据量的增加,当今地理学的研 究在空间尺度上同时向微观、宏观两个方向扩展,模型研 究不断科学化,已具备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总体上,表 现为部门地理研究深化,区域综合研究加强。长期以来, 中国地理学在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地表自然过程研究、 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以及面向社会现实的应用基础研究 等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作的基本框架
◆本书共十七章,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序言和第一章,他强调是从20世纪70年代的观
点来看地理学历史思潮,主要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世界各国 的。他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的概念和地理学研究方法和基本 理论问题 ◆第二部分是古典时期 ◆第三部分是近代时期 ◆第四部分是现代时期
本书的评价
☆优点:本书对任何地理专业的工作者来说都是值 得一读的书。它是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地理学思 想发展过程的著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于新的观察与分析方法作者在观察方法中列举了测量制 图新技术、航空摄影制图和利用雷达和红外线的遥感技术 所摄取的地球卫星图象等。在新的分析方法中讲到了数理 统计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程序,并列出了在地理学研究中所 应用的八项主要程序。
个人的阅读体会之一
• 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有一批勤于思考,勇于提出 自己的新见解敢于挑战权威的学者。
• 近代的德国地理学的发展中,李特尔出版了《比 较地理学》之后佩舍尔出版了《地理学史》这本 书引起了在区域比较方法上的争论。佩舍尔指出 李特尔在整个大陆或大陆的主要部分之间进行比 较,这种大区单位实在是复合的概念,是不能进 行恰当的比较的。他认为应该集中注意某一种特 殊地形进行比较。
个人阅读体会之二
美国新地理学
• 作者把戴维斯推崇为美国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不仅创立 了地貌发育的侵蚀轮回说,还发起了成立美国地理学会等 学术机构,接着作者评述了杰斐逊、鲍曼、亨丁顿、森普 尔、布里格姆、约翰逊和史密斯等人的工作与观点,他介 绍了戴维斯以后在美国所出现的各种地理思潮,如人类生 态论(巴罗斯),区域分异说(哈特向)、连续居住的序 列说(惠
• 法国新地理学的引路人是白兰士,他创立了独特的国家学 派,承继人有德马东、白吕纳和德芒戎等。法国学派的特 点是自然与人文两者的平衡发展,不像其他各国出现自然 与人文的明显分家,也没有发生过区域地理与通论之间的 方向性的分歧,最后作者介绍了法国的《世界地理》巨著, 和战后法国地理学者联系实际的务实作风。
第二篇近代时期
第七章什么是新地理学
第八章德国的新地理学
第九章法国和英国的新地理学
第十章苏联的新地理学

第十一章世界其他各国的地理学


第十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的新地理学 点

第十三章美国新地理学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本

世纪中叶
第十四章应用地理学
近代地理学之德国新地理学
• 德国的新地理学,作者介绍了德国大学教授佩舍尔、李希 霍芬、拉采尔的地理思想,详细评述了德国的地理学者对 区域地理(赫特纳)、景观学(施吕特尔、帕萨尔格、柯 本)的各种论说与方法及其在通论地理学上的应用,反映 了两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地理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批 评了豪斯豪弗的地缘政治学思想。
英国新地理学
• 英国新地理学的创始人为牛津大学的麦金德教授,作者也 介绍了赫伯森的世界大自然区,接着论述了英国区域地理 学者如弗勒、纽比金、福西特、罗士培等人的区域地理研 究和区划工作。在地理应用方面,作者着重介绍了斯坦普 的英国土地利用图,最后还提到了战后计量地理学派创立。
苏联新地理学
• 苏联地理学是从罗蒙索诺夫讲起的,以谢苗诺夫·天山斯 基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俄国地理学的奠基人,以沃耶科 夫、道库恰耶夫和阿努钦三人为开山大师。十月革命以后 苏联地理学的研究与教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地理学研究结 合经济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的各 自独立发展是苏联地理学的发展特点。近年来苏联对计量 地理学和城市地理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视。
• 一门学科发展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 苏联的建设地理学,他们绘制全苏景观类型图,不仅用于
教学目的,而且也为经济区划提供基础。 • 美国新地理学当中对土地分类的研究,水利资源的规划,
还有对拓荒带的研究,这不完全着眼于开辟新垦地的可能 性,也可能看到从非优良农地撤退的必要性。此外也有零 售店的地址选择问题。
第六章继往开来 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卡尔·李特尔
古典时期概述
• 地理学发轫于古希腊,古希腊学者荷马被希腊地 理学者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古典哲学家柏拉图 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很大, 同时还介绍了地理学之父埃拉托色尼对数理地理 的贡献。地理大发现时代对地理学的发展有着重 要影响,介绍了墨卡托卡西尼等的制图成就还有 航海家对地理大发现的贡献.洪堡和李特尔则被作 者认为是科学地理学的开山祖师他们是由古典地 理学到新地理学之间的继往开来的人物,李特尔 是研究人文地理学的始祖。
《地理学思想史》阅读报告
[美]普雷斯顿·詹姆斯著 李旭旦译
汇报人:陈晨
作者简介
普雷斯顿.詹姆斯:生于1899年,美国地理学者。早年就读 于哈佛大学地质—地理系,获学士及硕士学位,其后又获 克拉克大学哲学和文学博士以及东密执安大学的科学博士。 锡拉丘兹大学地理系荣誉教授。一生受过许多特颁的奖金 和荣誉,著有《拉丁美洲》一书,编写过多种中小学地理 课本,并在各种地理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
第三篇现代地理学
第十五章居住空间的概念

第十六章观察与分析的新方法



第十七章创新与传统
现代时期地理学
▼在居住环境一章中,论述了六十年代以来解释学派的论点 和计量革命的意义,说明了因果关系、函数关系和概率论 在地理学上的应用。以及如何在普通系统论的哲学基础上 根据同型性概念、利用地理模式来研究人口地理、城市地 理与经济、贸易等方面的问题。
☆不足:本书对西方地理学的介绍过于偏重,尤其 是有关美国的篇幅偏多。对其他各国尤其是亚非 拉各国的记载不免相形见绌。作者的哲学思想受 唯心主义的影响,以人类的心里形象来解释地理 思想史的发展。
第一篇古典时期
古 典 时 期
第二章地理学的发轫 第三章中世纪的地理学 第四章地理大发现时代 第五章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