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民间舞蹈
基于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视角下的少数民族舞蹈变迁研究——以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为例
94摘 要:云南民族民间传统舞蹈作为一种显性文化现象,被裹挟在云南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洪流中,正发生着文化变迁。
本文试图以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惯习、场域、资本等相关概念作为理论工具,建构出旅游背景下民族舞蹈变迁的模型,以求探寻到适合云南民族民间舞传承与保护的机制。
关键词:文化再生产;云南民族舞蹈;舞蹈变迁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3)02-094-08收稿日期:2022-11-19项目基金: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东盟边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 21BMZ100)的阶段性成果及2017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旅游背景下的云南民族舞蹈生存现状与传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A2017QW23)系列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彭莉(1978-),女,云南省昆明市人。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艺术人类学与民 族舞蹈研究。
引 言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他用“实践”调和了传统人类学有关结构与行为、文化与人之间的二元对立观,以实践理论考察社会文化现象,认为文化处于一个不断的生产、再生产过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变迁。
①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最初在西方,主要讨论的是教育再生产过程。
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斯沃茨,在《文化与权力:布迪厄的社会学》(陶东风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中,敏锐地提出:文化与权力,乃是布迪厄社会理论的核心。
他对布迪厄的著作,进行了综合性的反思批判。
在《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李猛,李康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中,该书作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华康德,对布迪厄的实践逻辑及其相互关联的核心概念,进行了解读。
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发挥着使社会不平等合法化的功能。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
云南的打歌是一种流行在云南彝族、白族、佤族、布朗族等民间的古老歌舞。白族的打歌 主要流行地是鹤庆西山和洱源西山。他们的打歌活动,多半在举行“本主会”或是婚礼时进行。 打歌时,人们先在广场和彩棚(专供婚礼用的临时建筑)正中烧起一堆篝火。歌舞的人分为甲乙 两方,每方都由一个著名的“歌头”带领,其他的人手中端一碗酒,跟随着歌头。
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
云南民族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每个民族都有自 己独具特色的舞蹈。甚至一个民族,因居住分散,各聚居区的舞蹈,也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不同的类别。如彝族舞蹈的不同类别,最具有代 表性的即可分为:阿细跳月、烟盒舞、罗作舞、打歌、花鼓舞、丝弦舞、 铜鼓舞7大类。而闻名中外的傣族孔雀舞、象脚鼓舞由于艺人们的再创 造,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特色。其他如景颇族的“木脑纵歌”,哈尼族的 扇子舞、扭鼓舞,白族“绕山林”中的霸王鞭、双飞燕,拉祜族的芦笙舞, 纳西族的“哦热热”、东巴舞,藏族的中甸锅庄、德钦弦子,瑶族的铜铃 舞,苗族的跳芦笙,怒族的生产舞,傈僳族琵琶舞,哈尼族、布朗族的 大鼓舞,基诺族的竹筒舞,阿昌族“登娥罗”,德昂族的水鼓舞,独龙族 的剽牛舞,普米族的锅庄舞等。至少有约三百种舞,几百个名称,数以 千计的跳法,包括跳鼓、跳弦、跳歌、跳灯、杂跳六类。许多民族的舞 蹈不仅有整体性、群众性,而且通过节日、仪式和习俗使它们规范化、 制度化而得以世代传承。而且,作为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云南各民族 的舞蹈或多或少都保留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文 化心理特征。从这些舞蹈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部活的舞蹈艺术史, 也可以窥见一部活的文化史。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这里生活着26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在云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其中,民族民间舞蹈作为重要的表达形式,成为了展示云南多元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和魅力。
云南的民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和形式。
这些舞蹈代表着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
例如,云南的彝族舞蹈以其优美的舞姿、多变的舞步和独特的音乐节奏而闻名。
彝族舞蹈中常常加入手风琴和弦乐器等乐器的演奏,舞者的服饰也充满了浓郁的彝族特色,让观众欣赏到了浓厚的彝族民间文化氛围。
另外一个代表性的民族舞蹈是傣族舞蹈。
傣族舞蹈通常以其热情奔放、舞步矫健和高亢的音乐脚步而闻名。
傣族的舞蹈形式多样,既有庄重神圣的宗教舞蹈,也有欢快活泼的民间舞蹈。
其中,水花舞是傣族舞蹈的代表之一。
舞者们手持水花,身姿轻盈地进行翩翩起舞,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场景。
此外,藏族舞蹈也是云南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舞蹈通常以其宏大壮观的场面和奇特的舞步而闻名。
藏族舞蹈常常在节日、婚礼等重大场合演出,表达着人们的喜庆和祝福之情。
藏族舞蹈中的狼王舞是非常著名的一种舞蹈形式。
在狼王舞中,舞者们身着华丽的服装扮相,带着面具和骷髅头饰,全副武装地进行战斗动作,展现出狼的威武和勇猛。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多样性和独特性,还在于其能够传承和表达民族文化的内涵。
舞蹈中的服饰、舞步、音乐等元素,都蕴含着深远的意义。
这些舞蹈中的动作和手势都代表着一定的象征含义,通过舞蹈的形式传达出来,非常有趣也很有教育意义。
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演出不仅在于娱乐观众,更是一种对民族传统和习俗的弘扬和保护。
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影响着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和发展。
在云南的边境地区,民族之间的舞蹈元素常常互相借鉴,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
例如,傣族舞蹈中常常融入了泰国舞蹈的元素,藏族舞蹈中也常常加入了新疆舞蹈的特点。
傣族民间舞蹈
傣族民间舞蹈傣族民间舞蹈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舞蹈形式。
傣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主要民族群体,他们以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而闻名。
傣族民间舞蹈作为傣族文化的一部分,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傣族民间舞蹈以其舞姿优美、动作独特和编排精密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傣族舞蹈多以手脚灵活、动作舒展的形式呈现,舞者们身穿鲜艳的传统服装,手持手绢、扇子等道具,配以悠扬的音乐节奏,展现出傣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
这种独特的舞蹈风格烘托出了傣族人民热情奔放、乐观向上的性格特点。
傣族舞蹈有着丰富的题材和多样的形式。
一些舞蹈以傣族传统节日或历史故事为背景,通过舞蹈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傣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
比如《傣妹红》是一支广泛流传的傣族民间舞蹈作品,它描述的是一位善良美丽的傣族妹子与爱人分离后黯然神伤的情感变化,感染了无数观众。
另外,傣族舞蹈还有一些纯粹以舞蹈形式表达情感的作品,通过舞动身体和舞蹈动作的细微变化,传达出对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舞者们在表演中的细腻情感与力量感的诠释,使得傣族民间舞蹈更具观赏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傣族民间舞蹈在创作和演绎过程中,注重舞者的技巧和身姿,讲求动作的协调和完美演绎。
傣族舞蹈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舞蹈技巧,才能准确地表达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因此,傣族舞蹈经常要求舞者兼具优美的身段、灵活的动作和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
在傣族舞蹈的编排中,舞者通过富有创意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的呼应,营造出一种流畅和谐的舞蹈效果,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音乐和舞蹈之间的完美配合。
傣族民间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傣族人民传承、弘扬自己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
傣族民间舞蹈深受傣族人民的喜爱和尊重,被视为一种保护和传承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该舞蹈形式传承至今,得益于傣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努力和对文化传统的重视。
在云南的傣族聚居区,各类舞蹈培训班以及艺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致力于傣族舞蹈的保护与振兴。
民族舞教程:彝族民间舞蹈概况
阿细跳舞 ⼤三弦 巍⼭打歌 烟盒舞 永昌钹舞 彝族历史悠久,是云南少数民族中⼈⼝最众、分布最⼴、⽀系最多、民族民间歌舞最为丰富的⼀个民族。
据1990年⼈⼝普查统计,全国彝族⼈⼝有六百五⼗七万余⼈,⽽云南的彝族就有四百零四万五千余⼈。
云南全省现有⼀百⼆⼗⼋个县(市),彝族在⼀百零四个县(市)均有定居点和聚居村寨。
其中彝族⼈⼝上万的县市有七⼗四个,⾃治州⼆个,⾃治县⼗四个。
据不完全统计,云南彝族有五⼗多个⽀系,⾃称和他称达七⼗七种之多。
新中国建⽴后,根据⼴⼤彝族群众的意愿,正式定名,统称为“彝族”。
彝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
分六个⽅⾔区,四个次⽅⾔区,⼆⼗⼀个⼟语区、⼆⼗⼆个次⼟语区。
尽管各种⽅⾔、⼟语、次⼟语之间有较⼤的差别,但在语法结构、基本词汇和语⾳等⽅⾯都有共同之处。
此外,⼤部分彝族群众⾃古就有使⽤双语(如彝-汉,彝-⽩,彝-哈尼……)和多种语⾔的传统语⾔习惯。
这种庞⼤纷繁的少数民族语⾔现状,构成了⼀个极其奇妙特殊的彝族语⾔⼤系。
彝族有本民族的⽂字,古代史书和民间将古彝⽂称为“倮⽂”、“僰⽂”、“夷⽂”、“毕摩⽂”等。
各个历史时期⽤彝⽂撰写的典籍繁浩,内容涉及哲学、⽂学、科技、医学、天⽂、宗教、农牧、⽂学艺术等各个范畴。
近百年来,关于彝族族源问题众说纷坛,主要有“东来说”、“西来说”、“南来说”、“北来说”、“⼟著说”、“卢⼈说”、“卢戎说”等⼋种学派。
通过近年来对彝族地区⼤量⽥野调查和考古新发现的研究,云南多数学者和⼴⼤彝族⼲部群众较为倾向和所接受的看法是“北来融合说”与“云南⼟著说”。
⽣活在⼀百七⼗万年前的“元谋猿⼈”的化⽯遗址,就在今楚雄彝族⾃治州⼀带的⾦沙江流域。
这⼀带不仅是⼈类进化的⼀个重要基地,⽽且还是⼈类童年时代的⼀个摇篮。
在六千年⾄七千年以前的新⽯器时期,与彝族存在渊源关系的古羌⼈创造了青海⼤通县马家窑舞蹈纹饰的彩陶盆。
这些以畜牧为主,兼事农耕的古羌⼈从河湟流域出发,向四⽅迁徙发展。
云南民间舞介绍
三、舞蹈的特点 1、更加鲜明地突出了舞蹈艺术的特性:精神世界 2、在舞蹈的起源上把过去传统的强调劳动是舞蹈的唯 一起源学说,改为劳动起源为主,融合了性爱说、表情 说等起源论多重的劳动综合论的舞蹈起源说。 3、在舞蹈的社会功能方面,强调审美的愉悦和审美的 功利性的统一,提出了其社会交往,文化娱乐,促进身 心健康的作用。
2、艺术舞蹈
据风格特点
古典舞 民间舞 现代舞 新创舞 独舞、双人舞、 三人舞、群舞、组舞 歌舞、歌舞剧、舞剧 抒情性舞蹈 叙事性舞蹈 戏剧性舞蹈
据表现形式
据反映生活和 塑造舞蹈形象
⑴艺术舞蹈:是指专业和业余舞蹈家,通过对观察、 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像,进行艺术创造, 从而主题鲜明、情感生动,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 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观众欣 赏的舞蹈作品。 ⑵古典舞:是在民民习传统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 专业工作者的提炼、加工、整理、创造,并经过长 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 认为是具有一 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的舞蹈 ⑶民间舞: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不断 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一种 舞蹈形式。
⑸新创舞:根据表现内容 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 一格,借鉴和 吸取各种舞 蹈流派的各种舞蹈风格、 表现手段、表现方法、兼 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 造出不同于已形成的各种 舞蹈风格的具有独创新风 格的舞蹈。
六、舞蹈的起源
1、模仿论: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指出文艺源于 人对自然的模仿,模仿是人的开性和本能,由于的 对象不同,所用的媒介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艺术种 类,舞蹈者的用节奏,他们借姿态的节奏来模仿各 种“性格”感受行动。 2、游戏论: 3、巫术论: 4、表情论 5、性爱论
关于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探究
关于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探究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凝聚着布依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现着他们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布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东南部。
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充满着浓厚的民族特色,而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则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探讨关于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一、背景介绍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布依族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娱乐之中,是布依族人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体现。
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在表现形式、舞蹈动作、音乐伴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质,展现出了布依族独特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内涵,是布依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二、舞蹈的形式和特点1. 舞蹈形式多样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形式多样,包括了生活舞、仪式舞、节庆舞等多种类型。
生活舞以表现日常生活和劳动场景为主题,如《耕地舞》、《搅米舞》等;仪式舞则是在各种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中进行表演,如祭祀仪式中的《祭祀舞》、婚礼仪式中的《迎宾舞》等;节庆舞则是在节日和庆祝活动中表演,如新年庆祝时的《迎新舞》、丰收节庆时的《庆丰收舞》等。
这些不同形式的舞蹈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展现了他们的文化特质和民族风情。
2. 舞蹈动作优美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舞蹈动作优美多姿,明快活泼。
舞者们以舞姿、手势、脚步等配合舞曲的音乐起伏,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舞蹈动作通常包括起舞、扭腰、转身、踢腿等多种形式,舞者们通过肢体语言展现出愉悦、欢快的情感,使人们在观赏之中感受到布依族人民的快乐与幸福。
3. 音乐伴奏悠扬动听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音乐伴奏悠扬动听,多为铜器乐和手工制作的民族乐器所演奏。
竹筒鼓、芦笙等乐器是布依族舞蹈中常见的伴奏乐器,通过悠扬的旋律和节奏感强烈的鼓点,与舞者们的舞蹈动作相辅相成,使整个舞蹈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音乐伴奏不仅提升了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加强了观众对布依族传统舞蹈的感受和理解。
舞蹈《映山红》介绍
舞蹈《映山红》介绍云南,是中国的多民族聚居地,这里的各大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宗教、民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的舞蹈艺术更是其文化传统的一大亮点。
在《映山红》舞蹈中,舞者们通过舞蹈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云南各大少数民族的舞蹈特色,以及他们独特的生活情趣和情感表达。
舞蹈的背景音乐采用了多种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元素,打击乐、弦乐、吹管乐等不同的乐器搭配,让整个舞蹈在音乐上更具丰富的变化和层次感。
音乐中的旋律充满了民族风情,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舞者们一步步展现出不同的舞蹈动作,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舞蹈世界。
在整个舞蹈的编排上,舞者们将云南少数民族的舞蹈元素融入其中,通过各种动作和姿势,展现出彝族女子纺纱、哈尼族少女插花、阿昌族男子耕种等不同的生活场景和习俗。
这种以生活习俗为主题的舞蹈表现形式,使得《映山红》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舞蹈中的服饰也是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不同的舞者穿着不同的民族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展现出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
同时,服饰中的流苏、刺绣等细节处理也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细腻的手工艺和美学审美。
在整个舞蹈的编排和表演上,舞者们表现出了极高的舞蹈技巧和舞台表现力,翩翩起舞,身姿优美,神情自然,完美地展现出了云南各大少数民族特色舞蹈的魅力。
他们的动作舒展大气,瞬间的快慢变化让人眼前一亮,令观众不由得赞叹不已。
总的来说,《映山红》是一支展现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优秀作品,无论是在音乐、舞蹈、服饰还是舞台表演等方面都展现出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丰富多彩。
观看这样一场舞蹈作品,不仅能够感受到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更能够加深对云南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是一场文化交流、心灵享受的盛宴。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11级云朵中的尔玛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11级云朵中的尔玛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民族民间舞蹈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是一个旨在评定舞蹈者技艺水平的考试制度。
其中,11级云朵中的尔玛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
下面,我将从舞蹈的起源、舞蹈动作的特点、节奏音乐与舞蹈的联系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详细介绍11级云朵中的尔玛这一民族民间舞蹈作品。
11级云朵中的尔玛舞蹈起源于中国的云南省。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舞蹈艺术。
尔玛舞蹈正是源自于彝族文化,传承了彝族人民的舞蹈智慧和情感表达。
舞蹈的名称“尔玛”在彝族语中意为“美丽的姑娘”。
尔玛舞蹈以独立的个体形象为主题,通过舞蹈展现着彝族女性的优雅和内在的力量。
舞蹈中表达的多是爱情、家园、自然和生活等主题,呈现出彝族人民热情开朗的性格和对生活的感悟。
尔玛舞蹈的动作特点非常独特。
它以手臂和手的动作为基础,在空间中创造出流畅而具有张力的舞蹈形态。
舞者的手臂往往配合着身体的旋转,创造出自由、优雅而又富有张力的形象。
此外,尔玛舞蹈还注重舞者的身体语言表达,舞者往往通过身体的姿态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舞蹈与节奏音乐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舞蹈的灵魂。
尔玛舞蹈的节奏音乐多采用传统的彝族音乐,如芦笙、葫芦丝、木鱼等乐器。
舞蹈与音乐之间通过节奏和音调的组合来形成密切的联系,舞蹈者往往根据节奏和音乐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舞蹈动作和表现形式。
尔玛舞蹈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舞者常常穿着彝族传统服饰,搭配精美的首饰和头饰,展示彝族传统服饰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舞者的舞台布景一般是以云朵为主题,舞者往往在云朵的环绕中展开舞蹈动作,给人以富有想象力的画面感受。
此外,舞蹈中还融入了一些动作道具,如彩绸、蝴蝶等,进一步丰富了舞蹈的艺术效果。
总体而言,11级云朵中的尔玛是一首具有深厚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
它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的结合,展现了彝族文化的魅力和舞者内心的情感表达。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云南,一个美丽多彩的省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拥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这也让云南在文化和艺术方面具有了独特的地位。
在民族民间舞蹈方面,云南更是闻名遐迩,其多姿多彩、艳丽夺目的舞蹈,不仅反映了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更展现了云南人民勤劳勇敢、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
一、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概述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既有宗教、祭祀、节庆、习俗等方面的,也有歌舞、戏曲等艺术形式,但以其他艺术形式表达不出的节奏感、激情和热烈氛围,却是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特有特点。
云南的民族民间舞蹈独具民族特色,其特点是动作大开大合、旋转多花式、身段灵活、姿态矫健,并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意象,如蛇、虎、鹰等。
由于云南许多地方气候湿热,因此云南的舞蹈以跳舞为基础,如田园舞、草毡舞、跳火、脚印等,跳动的音乐、舞动的身姿、喧闹的喜气洋洋形成了独具民族特点的舞蹈风格。
二、云南常见的民族民间舞蹈1、彝族芦笙舞彝族芦笙舞是云南地区一种非常古老的舞蹈,它是彝族人民在祭祀、婚礼、迎客、宴请、家庭等一系列场合中都非常重要的习俗之一。
用笙、萨克斯、小提琴等乐器演奏,配合芦笙舞的节奏变幻莫测,富有情感,艳丽多姿,表达了彝族文化中的美好愿景和向往。
2、傣族梨花舞傣族梨花舞是云南傣族的代表性舞蹈之一,它最早讲述了一个传说,讲述在传说中,大象是云南百象之王。
它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舞蹈中多用梨花作为舞蹈道具,梨花紧紧相扣,象征傣家人的感情紧密,舞蹈动作婀娜多姿,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
3、苗族踩竹竿苗族踩竹竿是一项集体技能与勇气、协同性与灵活性的艺术表演活动,在云南苗族历史上有着极为悠久的传承历史。
苗族踩竹竿的节奏强烈、舞蹈动作激烈,表达了苗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4、哈尼族狮子舞哈尼族狮子舞是哈尼族人民在传统节日、婚礼、祭祀等重要场合中表演的一种舞蹈。
狮子舞形态生动逼真、神韵灵动,它演绎出了哈尼族人民视狮子为祥瑞的文化特点和崇拜之情,常常在舞蹈表演中呈现出浓郁的民族文化和原始生活习俗。
七级云南花灯舞蹈讲解
七级云南花灯舞蹈讲解七级云南花灯舞蹈是传统的云南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彩的表演内容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讲解七级云南花灯舞蹈的起源、特点以及表演形式。
七级云南花灯舞蹈起源于云南省的民间习俗,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传说在古代,云南地区常年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人们为了祈求平安和丰收,便创造了花灯舞蹈这一形式来祭祀神灵。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灯舞蹈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具有艺术性的表演形式,并传承至今。
七级云南花灯舞蹈的特点有很多,首先是其独特的舞蹈动作。
舞者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服装,手持花灯,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他们的舞姿优美、灵动,舞动中仿佛化身为花灯中的精灵,给人以惊艳的感觉。
其次,七级云南花灯舞蹈注重舞蹈与音乐的结合。
舞者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展现出不同的舞蹈动作,给人以视听的双重享受。
此外,七级云南花灯舞蹈还注重舞台布景的设计。
舞台上会搭建一个巨大的花灯舞台,舞者们在舞台上舞动,与花灯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
七级云南花灯舞蹈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经典的有“灯会游园”和“花灯表演”。
在“灯会游园”中,舞者们手持花灯,穿梭在游园中,向观众展示花灯的美丽与神秘。
在“花灯表演”中,舞者们以花灯为道具,通过灯光的变化和舞蹈的表演,将故事情节展现出来,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赏体验。
无论是哪种表演形式,七级云南花灯舞蹈都能够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与听觉享受,让人流连忘返。
七级云南花灯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彩的表演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它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通过七级云南花灯舞蹈的表演,人们可以感受到云南的独特风情,了解到云南的传统文化。
同时,七级云南花灯舞蹈也成为了云南省重要的旅游项目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七级云南花灯舞蹈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舞蹈形式,它以其精彩的表演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通过七级云南花灯舞蹈的表演,人们可以领略到云南的美丽风景和丰富文化。
关于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探究
关于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探究布依族是一个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布依族民间舞蹈作为其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质。
首先,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在布依族的生活、习俗、民俗中,舞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布依族的舞蹈中,往往会展示出地域性的特色,例如在《风雨桥上》这一舞蹈中,演员以樟树、竹林为背景,舞蹈动作则是模仿风雨交加的场景,非常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了布依族山区的风景和气候特点,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其次,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布依族舞蹈以单独舞蹈为主,如《马上青山》、《倾盆雨》等。
布依族的舞蹈中饱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节奏明快、激情澎湃,让人颇感热血沸腾。
例如在《马上青山》这支舞蹈中,演员以仿马的跳跃为动作,节奏明快、跳跃有力,杂技表演也凸显了舞蹈节奏的韵律感。
第三,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充满了民间传说和神话。
布依族是一个非常有历史的民族,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布依族的传说和神话,这些故事往往是舞蹈编排的基础。
舞蹈动作常常具有象征意义,如《宝藏》这支舞蹈,讲述的是布依族的传说故事,在舞蹈中表现出寻找宝藏之路的艰难险阻和宝藏的珍贵与神秘,极具情感张力。
最后,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充满了质朴和原始的美感。
布依族的舞蹈并没有华丽的服装和舞台布景,但却充满了质朴和原始的美感。
演员的服装多采用民族特色的纹样和颜色,舞台背景则以自然为主,从而强调演员和舞蹈本身的美感。
总之,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因其地域特色强烈、节奏感和韵律感强烈、充满了民间传说和神话、充满质朴和原始的美感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质。
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要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文化遗产,需要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
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当代审美观念中的传承与发展以云南传统舞蹈为例
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当代审美观念中的传承与发展以云南传统舞蹈为例在当代社会中,审美观念的演变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承载着历史和人民的情感,不断在当代审美观念中传承与发展。
本文将以云南传统舞蹈为例,探讨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当代审美观念中的传承与发展。
一、云南传统舞蹈的历史与特点云南作为中国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云南传统舞蹈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舞姿和表演元素成为了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重要内容之一。
云南传统舞蹈受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常常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农耕生活为题材,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祈福的愿望。
二、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传承与发展1. 传承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传承不仅体现在艺术形式上,更体现在舞蹈的内涵和精神层面上。
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艺术家们注入了新的创意和想象力,丰富了舞蹈表达的形式和方法。
同时,云南传统舞蹈在云南的各级教育机构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2. 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审美观念的变化,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也在不断发展。
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艺术家们引入了现代舞蹈、音乐和舞台技术,使演出更具现代感和观赏性。
同时,云南传统舞蹈也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度融合,创作出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种传承与发展的方式不仅使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当代审美观念对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影响当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对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统的审美观念注重内涵和情感的表达,而当代的审美观念更加注重形式和观赏性。
在云南传统舞蹈中,艺术家们融入了当代审美观念的元素,使舞蹈更加生动、多样化。
同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使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更具视觉冲击力,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关于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探究
关于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探究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是云南省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质。
下面将从舞蹈题材、舞蹈形式、舞蹈技巧和舞蹈表演特点等方面进行探究。
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题材广泛,涉及人物、动物、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
舞蹈中常常表现布依族人民劳动、生活、婚恋、战争等各个方面的场景和情感。
比如《布依歌舞》以布依族的生活为题材,通过舞蹈形象地展现了布依族人民的欢乐和生活情感。
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形式多样,有群舞、对舞、独舞等。
群舞是最为常见的形式。
群舞多以圆圈、排队、对角线等排列形式出现,舞者的身体线条流畅,舞动节奏感强烈,给人一种欢快、热烈的感觉。
《布依锦舞》就是一种典型的布依族群舞,舞者们手牵着手,围成一圈,舞动中彼此交错、穿插。
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技巧独特。
舞蹈中常常运用手、脚、头、肩等身体部位的特殊动作和姿势来表达情感,使舞蹈更加生动活泼。
在舞蹈技巧方面,布依族传统舞蹈注重上半身的柔软灵动和下半身的稳健有力。
在《布依锦舞》中,舞者们灵活舒展的手臂动作和飘逸的舞姿,与下半身节奏感强烈的脚步声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独特的视觉效果。
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表演特点鲜明。
舞蹈动作流畅、优美,舞者在舞台上展现出热情奔放、开朗豪爽的性格。
音乐和舞蹈紧密结合,彼此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在舞台布置方面,舞蹈常常以布依族特有的装饰物、衣饰元素等进行装点,烘托出浓厚的布依族风情。
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题材、多样的形式、独特的技巧和鲜明的表演特点,展现出布依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通过舞蹈,布依族人民能够传承和弘扬自己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丰富了云南省多民族舞蹈的艺术形式和内涵。
关于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探究
关于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探究云南布依族是中国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在云南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布依族的传统民间舞蹈是其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质。
本文将通过对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进行探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一、舞蹈动作的独特韵律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动作具有独特的韵律感。
在舞蹈中,舞者们以独特而优雅的姿势表现出各种情感和意境。
舞蹈动作流畅而有力,舞者们的身体协调运动,舞步节奏感强烈,给人以美的享受。
舞蹈中常见的动作包括转身、扭腰、摇手、踏足等,这些动作形态优美、饱满,展现了布依族人民的活力和生命力。
二、舞蹈服饰的独特装饰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服饰十分讲究装饰效果。
舞蹈服饰多采用丰富的颜色和精美的刺绣图案,以突出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和美感。
舞蹈服饰通常由上衣、裙装和头饰组成,上衣装饰有丰富的手工刺绣,裙装则以蓬松的摆裙和丰富的装饰物为特色。
头饰是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丝带、花朵和装饰物组成,它们在舞蹈动作中摇曳飘动,给整个舞蹈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和韵味。
三、舞蹈音乐的独特魅力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音乐也是其艺术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音乐通常由传统乐器和布依族人民的歌唱组成。
传统乐器有锣鼓、笛子、板胡等,这些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节奏感,为舞蹈表演提供了独特的音乐伴奏。
布依族人民的歌唱通常是激情澎湃的,歌声高亢激昂,给整个舞蹈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和力量感。
舞蹈音乐和舞者们的动作紧密结合,彼此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景。
四、舞蹈意象的独特塑造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通常以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和故事为主题,通过舞动身体和表现表情来诠释故事的情节和意境。
舞蹈意象富有独特的布依族民族特色,常涉及到布依族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生活场景。
舞蹈中的形象可以是动物、花卉、山水景色等,也可以是布依族人们的生活场景,如田野劳作、婚礼庆典等。
关于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探究
关于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探究云南布依族是中国民族之一,传统文化深厚。
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是该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本文探讨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
一、舞蹈特征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广泛流传于该族的各个地区,形式各异,但都以原始朴素的行动形态、优美流畅的舞步以及饱含感情的表现手法而著称。
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傩舞滑稽、独具特色布依族傩舞是该族所独有的民间舞蹈类型,是一种神秘的仪式表演,通常在农历正月节日进行。
傩舞以花面舞、虎面舞、龙面舞等为代表,形态夸张、动作滑稽,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地域风情。
2. 轻松自然、和谐美丽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通常以轻松自然、和谐美丽的舞蹈节奏和舞步为标志。
在表现节日欢乐、生活场景、儿女情长等主题时,布依族舞蹈都能以富有感染力的形式,通过精湛优美的舞姿来表达对生命、自然和人文的感悟。
3. 喜庆欢快、富有生活情趣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大多以庆祝节日、祈求丰收等主题为背景,表现形式多样,既有庄重肃穆的宗教仪式和婚礼习俗,也有欢快、轻松的集体舞以及夜晚的民俗俱乐部表演等。
这些表演都具有极强的生活情趣,能够深入民间的情感世界,折射出布依族民间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舞蹈创作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创作是一种有机融合了原有文化传统和现代表现手法的过程。
由于现代文化对于布依族文化的影响,这种传统的舞蹈表演形式也不断发展和改变,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1. 以形式创新为突破口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在现代化的影响下,更加注重形式创新,拓宽表演方式,同时也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音乐、服装、舞台效果等。
这些变化使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在新时期发挥更广泛的表现力,增强了舞蹈表演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2. 强调文化传承虽然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在创新的同时也与时俱进,但一定程度上也注重对文化传承的保护和弘扬。
在舞蹈创作中,通常会加入传统文化元素,或在形式的改变中保留传统特色等方式,以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关于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探究
关于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探究云南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布依族自治县和其他地区。
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布依族独特的艺术特质。
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以韵律感强、动作矫健而流畅著称。
舞蹈动作灵活多变,富有节奏感,能够准确地表达布依族人民的情感和意念。
舞蹈动作中的跳跃、转身、摆动等运动方式非常灵活,给人一种优美的视觉享受。
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注重表现布依族丰富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内涵。
舞蹈题材广泛,包括纯洁的爱情、劳动生活、战斗、宗教仪式等。
布依族舞蹈通过动作的编排和表演者的表情、姿态、动作语言等手段,将布依族人民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艺术感受。
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强调群体的协作和合作。
在布依族的舞蹈表演中,常常有大型舞蹈团队参与,舞者们通过密切的合作和默契的配合,完成各种复杂的身体动作和编舞要求。
这不仅展示了布依族人民的团结协作精神,也体现了布依族社会的互助风格。
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在音乐和服饰上表现独特。
舞蹈音乐通常由传统乐器伴奏,如竹笛、木鼓、木琴等,音乐节奏独特,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舞者的服饰也是布依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采用布依族特有的传统服饰,如花哨的蓝色臂罩、色彩鲜艳的长裙等,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以韵律感强、动作矫健而流畅、富有生活情感和文化内涵、强调群体合作、音乐独特和服饰独特等特点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
通过对云南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质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布依族文化,增进对少数民族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梭人的“打跳”或“锅桩舞”。甲搓舞的起源,传说是古代摩梭 人在受到外族侵犯时,部落首领发动族人在村口坝场上燃起一堆堆熊熊 大火,并围着火堆呐喊跺脚,制造声势,助长威风。打退敌人后,又围 着火堆唱歌跳舞以示庆祝胜利。甲搓舞演变成了群众性娱乐舞蹈。
今天,人们为了庆祝丰收,欢度节日,祈祝神灵等,都要跳起欢快 的甲搓舞,青年年男女也借机谈情说爱,结交阿夏。甲搓舞舞姿粗犷, 节奏刚健明快,令人畅快淋漓。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 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 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阿细跳月 也称“阿西跳月”、“跳乐”。它发源于云南省弥勒市 西山阿细人聚集区,流行于云南弥勒、路南、泸西等地。 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式。男舞者弹大三弦或吹笛子,女 子合着节拍与男对舞。或者牵手围圈,左右摆动,拍掌 踹脚,旋转而舞。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主要动作有三 步一蹦跳、拍掌、跳转等。节奏鲜明,情绪欢快。
云南的打歌是一种流行在云南彝族、白族、佤族、布朗族等民间的古老歌舞。白族的打歌 主要流行地是鹤庆西山和洱源西山。他们的打歌活动,多半在举行“本主会”或是婚礼时进行。 打歌时,人们先在广场和彩棚(专供婚礼用的临时建筑)正中烧起一堆篝火。歌舞的人分为甲乙 两方,每方都由一个著名的“歌头”带领,其他的人手中端一碗酒,跟随着歌头。
刀舞是景颇族民间男子的舞蹈。长 刀是景颇族男子形影不离的好伙伴,红 毛线织成的长刀背带,再加上五彩缤纷 的小绒球,把景颇的男子汉们打捞得英 俊又威武。长刀不仅是人们防身和劳动 的用具,还是他们心爱的装饰品,刀舞 是在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赋予刀术 劳动、战争、庆祝等社会生活内容,从 而使刀长成为—种表现思想感情的舞 蹈——刀舞。景颇族刀舞的跳法主要有3 种:—是反映生产过程的。二是反映战 争格斗的刀舞,主要形式是单刀舞,也 有双刀舞。三是节日欢庆的刀舞。
石屏彝族烟盒舞又称“跳弦”、“垄偬”、 “跳三步弦”等,是云南彝族支系尼苏泼的一种 群众性民间舞蹈。流传于滇南个旧、石屏、建水、 蒙自、开远、通海、元江等地的彝族聚居区,元 明时期趋于成熟,清代和民国时期达到鼎盛。舞 蹈时,因每人两手各拿一个竹或木棉蝗烟盒弹跳 起舞而得名。彝族人民极为喜爱烟盒舞,不论小 孩和老人都爱跳。
保山县的布朗族在举行婚礼时也要“打歌”。歌舞一开始,主人用托盘端出一只煮熟的猪头, 于是领舞的人便唱起《猪头调》,接着把猪头放在堂屋的供桌上。随后,这位领舞人走到一 块空地上,弹起三弦或是吹起芦笙、笛子,带领着青年男女们绕着圆圈,边舞边唱。他们唱 的调子有《串花调》、《小翻身》、《大翻身》、《跺脚调》、《阉鸡摆尾》等。待年长者 退场后,青年男女们开始对唱情歌,一直延续到天明,人们将猪头切碎后分食,“打歌”活动才 宣告结束。
刀舞的伴奏乐器,有的只用笛子, 有的用木鼓或象脚鼓,也可用硭和镲, 或是各种乐器齐伴奏。刀舞的笛子曲调 并不固定,只要有跳跃旋律的曲调就行。 但打击乐器的伴奏却有固定的格式,为 了使小硭发出半音,伴奏的人要捏着硭 敲。
清人桂馥 在《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续笔》中 记载“夷 俗男女相 会,一人 吹笛、一 人吹芦笙, 数十人环 绕踏地而 歌,谓之 踏歌。”
拉祜芦笙舞是拉祜族的传统广场舞蹈,具有宗教祭祀与自娱相结 合的特点,因其伴奏乐器为芦笙而得名。芦笙是拉祜民间最为普及的 乐器,男性中无论大人小孩都必备无缺。芦笙舞也是拉祜民间最为普 及的舞蹈。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在民族节日和重大的庆典 活动中表演,要求按一定的程序跳完所有的套路,属于宗教礼仪活动。 另一种是在婚丧场合和一般娱乐场合进行,没有固定程序,可以随心 所欲,任意增减。宗教性的芦笙舞主要于农历八月十五在寨子的“神 林”里表演,春节期间在寨内家庭和广场举行。舞蹈的主持者家长或 村寨首领选定一位德高望重、舞技全面的老人或是成年人担任领舞。 主持人先在家里摆一张篾桌,桌上放一箩谷种,一对粑粑(象征太阳、 月亮),一对蜂蜡,一对香,一壶酒和一块猪肉,这便是敬献给神灵 的供晶。接着,主人为领舞的人拴线、敬酒,然后,所有的舞蹈者围 着供桌跳起了《嘎祭》,之后由一人端供桌,其余的舞蹈者跟着他跳 到了庭院外,继续跳着祭祀舞蹈,表现生产生活的舞蹈和模拟动物的 舞蹈,此时,其他的人可以随意加入到舞队中参与舞蹈。
表演的程序大致是:甲队的“歌头”唱一句,甲队全体齐声应和;乙队“歌头”答一句,乙队 齐声应和。双方一问一答,唱一段歌喝一口酒,大家边唱边绕着篝火,以带有舞姿的步伐前 行,一直唱到对方答不上来为止。白族打歌的唱腔比较简单,没有乐器伴奏,调子宏亮中包 含着深沉的蕴味,所唱的内容多半是《创世纪》。《打虎歌》、《放羊歌》、《采花歌》等, 是一种歌、诗、舞三结合的具有原始风味的艺术形式。佤族的打歌,多半在节日到来时以村 寨为单位举行。人们先按男子在内、女子在外的规则围成两圈,每一队舞蹈者由吹葫芦笙的 人引导,大家边歌边舞跟在领舞者身后。在两个舞队的正中,有几个人吹笙、吹笛或是弹三 弦作为伴奏。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
云南民族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每个民族都有自 己独具特色的舞蹈。甚至一个民族,因居住分散,各聚居区的舞蹈,也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不同的类别。如彝族舞蹈的不同类别,最具有代 表性的即可分为:阿细跳月、烟盒舞、罗作舞、打歌、花鼓舞、丝弦舞、 铜鼓舞7大类。而闻名中外的傣族孔雀舞、象脚鼓舞由于艺人们的再创 造,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特色。其他如景颇族的“木脑纵歌”,哈尼族的 扇子舞、扭鼓舞,白族“绕山林”中的霸王鞭、双飞燕,拉祜族的芦笙舞, 纳西族的“哦热热”、东巴舞,藏族的中甸锅庄、德钦弦子,瑶族的铜铃 舞,苗族的跳芦笙,怒族的生产舞,傈僳族琵琶舞,哈尼族、布朗族的 大鼓舞,基诺族的竹筒舞,阿昌族“登娥罗”,德昂族的水鼓舞,独龙族 的剽牛舞,普米族的锅庄舞等。至少有约三百种舞,几百个名称,数以 千计的跳法,包括跳鼓、跳弦、跳歌、跳灯、杂跳六类。许多民族的舞 蹈不仅有整体性、群众性,而且通过节日、仪式和习俗使它们规范化、 制度化而得以世代传承。而且,作为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云南各民族 的舞蹈或多或少都保留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文 化心理特征。从这些舞蹈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部活的舞蹈艺术史, 也可以窥见一部活的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