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社会工作专业历经100 多年的发展,不但建立了完整的专业服务体系,而且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

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社会工作专业体系更加完整,使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实践效能,而且也逐步确立了社会工作在社会科学学术制度体系中的地位。

社会工作理论不但是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方法和原则。

一、什么是理论一般来说,理论涉及几个相关的名词:概念、观点、理论、原则和模式。

概念是对某类事物共同特点的概括,它反映了该类事物的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

观点是人们观察分析事物的一个角度,是人们关于某事物的看法。

人们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就会得出不同的观点。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较高知识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和变化,是对经验的抽象概括。

理论一旦形成并为人们所认同,就可以帮助人们将纷繁复杂的生活世界简化为易于理解和认识的形式。

社会工作理论也是一样,在实践中,人们对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的事物和现象形成了相对确定的认识,对一些问题形成了相对一致的处理方法,从而具备了理论特征,这便是社会工作理论。

二、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理论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来说,其作用首先在于帮助专业共同体建立权威地位,取得在社会中的合法性。

社会工作专业的权威性和合法性,首先取决于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能否有效地解释和理解人们的需求,并且在实践中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途径。

在这一点上不论基础理论还是应用理论,都要做到能够解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理论与实务之争。

在临床实践中忽视理论的作用,社会工作专业也曾遭到其他学科的贬斥,认为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没有理论的专业。

其实所有这些争论或批评都是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观念基础上的。

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

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

4.3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 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是产生于认知上 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中 的现实治疗法和理性情绪治疗法就基于这样 一种认识,试图帮助案主获得对世界的正确 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 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3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十)“增权”或“倡导”理论
这是从马克思主义变通而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马克思主义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来解决现存 的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现实中许多可行的社会工作 却是与个体、家庭、群体或小型社区有关的。为了 能给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以理论上的指导, 将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大目标 协调起来,一些倾向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工作 者提出了“增权”或“倡导”理论。这种理论主张 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 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 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 的制度或政策安排。

4.3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八)激进的人文主义理论 与一般人本主义不同,它认为人们在“意义 世界”里经历的许多人格的、心理的问题都 只有依据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反人道特征才 能被理解。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与服务 对象一道,通过改造现存的社会秩序,来解 决人们在“意义世界”所遇到的许多问题。 激进人本主义虽然要求改变社会现实,但其 最终关注点却仍然是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 的变化。

4.3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二)认知理论
早期代表人物:韦特海墨(Wertheimer)、 苛勒(Kohler)、考夫卡(Koffka)。 广义的认知:所有形式的认识作用,包括感 觉、知觉、注意、记忆、推论、想象、预期、 计划、决定、问题解决及思想的沟通等。 狭义的认知:可解释为认识或知道,是智慧 活动的最底层,是一种觉醒状态,只要知道 该讯息存在即可。

社会工作的理论讲PPT课件

社会工作的理论讲PPT课件

“三山实验”
采用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 山模型,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 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 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 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 娃娃看到的“山”。
Page 41
➢具体运算阶段(7岁到12岁)
对于具体的事物或情境能够按照逻辑法则进行 推理,但是本阶段的思维运演离不开具体事物的 支持。具体表现为: • 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 • 掌握了包含的观念,即一类物体与其子类的关系。 • 能够完成序列化的问题。 • 思维的去自我中心性。 • 掌握了群集的概念。
Page 25
➢隔离
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Page 26
➢抵消
一旦发生了一些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人们常常以某种象征性或者是 魔幻般的姿态或仪式来抵消由此造成的心理不安。
Page 27
➢合理化
指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 会规范时,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是不 正确的,在第三人看来是不客观或不合逻辑的,但本人却坚持用这些 理由去说服自己,用一种能为自己所接受的理由来替代真实的理由, 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
Page 42
➢形式运算阶段(12岁到17岁)
思考方式已经成熟,懂得试验、假说、推理这类 形式化的思考应用。可以从复杂的资料和信息中, 看出其前因后果关系,得出结论,表现其思考的 成熟。
例如,“比例问题”、“颜色的组合”等。
Page 43
Page 8
2、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 自我
超我
Page 9
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的部分,包括生存 所需的欲望和本能的冲动。毫无理智可言。 遵循的是快乐原则。(id)

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

➢仿同
把一个他所钦佩或崇拜的人的特点当做是自己的特点,用以弥补自身 的不足。包括近似模仿和用别人的长处满足自己的愿望等。
(二)认知理论
➢ 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基本原理:已有的知识结构对个体行为和当前
的认知活动具有决定作用。个体在与环境互动的 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会通过同化、顺应使原有图式不断更新。 同化,就是将新经验纳入到原有图式的过程。如 果原有图式不能吸收、同化新经验,就会造成认 知结构的失衡,为了保持平衡,个体就必须要改 变或者扩大原有图式,以适应新情境,这就是顺 应。个体就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实现了认 知的发展。
➢否认
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事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 以此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
➢投射
一般指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等赋予他人,以免 除自责的痛苦。
➢退化
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就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 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退化到困难较少、阻 力较弱、较安全的境地——儿童时期,即无意中恢复对别人的依赖, 害怕再担负成人的责任。
弗诺伊德把人格的发展阶段分为口唇期、肛门 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而人格的本质在 生命的最初五六年就已经形成了。所以儿童的早 年环境、早期经历对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 作用。
人格的发展阶段
• 口唇期 • 肛门期 • 性器期 • 潜伏期 • 生殖期
➢ 口唇期
从出生到18个月。是每个孩子经历的第一个阶 段,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会被婴儿放进嘴里,使自 己的性需要得到满足。这一阶段的创伤经验:吮 吸或者喂养的创伤。
肛门期
• 从一岁半到三岁之间。幼儿从大小便时得到性满 足,这一阶段是对儿童入厕训练的创伤,会导致 肛门期人格的形成。比如过分的爱整洁,固执、 吝啬都属于肛门期的人格特征。

第四章001.社会工作理论(一)

第四章001.社会工作理论(一)

理论社会工作理论第四章社会工作本章知识点:(一)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三)认知行为理论(四)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五)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六)增强权能理论(七)社会支持理论(八)优势视角理论(九)发展性社会工作知识点1:精神分析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1)意识层次理论意识层次包括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

(2)人格结构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如果能够保持和谐平衡的状态,人格就是完善的。

(3)焦虑、防卫机制当个人的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就会发出警告,内部就会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

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防卫机制是为了消除不愉快情绪体验所采取的自我调适方法,包括:否认、替代、认同、投射、合理化、反作用、退化、压抑、升华。

(4)性心理发展弗洛伊德将性心理发展分为5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每个阶段都要获得相应的满足,否则就会表现为问题,就需要治疗。

2.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1)个别化原则。

强调每个人的早期经验都是不同的。

(2)强调与案主签订治疗契约。

(3)治疗者要为案主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

(4)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同理案主的想法与感受,要给予支持和接纳。

3. 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的应用治疗情境治疗关系治疗性对话(自由联想、治疗式倾听、诠释过程)总结:强调童年(或早年)经验对现在生活的影响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例题】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前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要素B.性心理发展是个人心理发展的基础C.超我是本我由经验中发展出来的D.防卫机制是正向的自我调适方法【答案】B【解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将人的性心理发展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

他将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 这一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其对人的行为原因的考察 的理论对社会工作者颇有参考价值。
(三)人文主义理论 人文主义理论是在马斯洛的人本主义 心理学、胡塞尔与舒茨的现象学以及布鲁 默的符号互动主义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 论。
(四)团体动力学 团体动力学也称群体动力学,是社会 心理学中研究群体和群体意识的形成及过 程、研究群体成员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群体行为和群体变迁的动力及其机制的理 论。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回顾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早期 (19世纪)的社会工作者,被称为“提供 财物支持的人”。他们只是行动者,而不 是思想者,也没有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理论 和方法为案主提供服务。只是当社会工作 发展到专业化阶段,理论对社会工作的重 要性才逐步被认识并得到重视。
第二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及结构
二、本土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之路 首先是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或基础 理论的建构。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西方社会工 作理论主要借鉴其他学科,构成社会工作的理论 基础。这种局面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发生了重要 的变化,开始了社会工作理论的整合化努力时期。 这种意图代表了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趋势,但由 于条件的限制,其所取得的结果还是有限的。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及特点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 1.按学科归纳 2.按知识层次 3.综合性归纳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特点 1.社会工作理论的专业性 2.社会工作理论的改良性 3.社会工作理论的操作性 4.社会工作理论的客观性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 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从与社会工作 实践联系的紧密程度来划分,不少学者倾 向于将其划分为两大层次,但提法稍有不 同。提姆斯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理论基 础(外借理论)和实施理论两个层次。大 卫·豪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为社会工作 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两个层次。

【社会工作】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十)“增权”或“倡导”理论
是从马克思主义变通而来的一种社会工 作理论。 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 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 向现存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 会结构作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 政策安排。
相关概念
权力 :权力是指人们拥有的能力 。 无权 :和权力相对的,无权就是缺乏这些能力 增权:(操作性定义)
标签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的界定和产生。 自我形象是透过与他人互动而产生, 而他人的标签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主要内容 ① 对越轨行为成因的重新解释 ② 标签的张贴是有选择性 ③ 越轨行为的养成是一种被辱的过程。
越轨行为理解为越轨行为者和非越轨行为者之 间的一种互动过程。 《社会病理学》一书中,勒麦特将越轨划分为 “初级越轨”和“级次越轨”
(六)沟通理论
是以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 中有关人际沟通的一些理论为基础而形成 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 重要性。 认为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帮 助人们清楚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使人 们的相互沟通得以顺利完成。
(七)人文主义理论
是以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胡塞尔与 舒茨的现象学与布鲁默的符号互动主义等为 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意义世界”中, 而每个人的“意义世界”都是通过自己对这 个世界的“理解”或“解释”建立起来的。 认为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去努力“理解”这 些人(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及其内在 矛盾,帮助他们顺利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
(八)激进的人文主义理念
是以早期马克思与现代批判立论家(如 葛兰西、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的某些 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在“意义世界”里经历的许多人 格的、心理的问题都只有依据现代资本主 义社会的反人道特征才能被理解。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一、什么是理论p87理论涉及的几个相关名词:概念、观点、理论、原则和模式。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从较高知识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和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社会工作理论就是关于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实践的知识体系或系统化观点。

社会工作理论包括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论和作为(实践)模式的实践理论。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功能(在社会实务中的作用)第一,解释,即社会工作者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及其产生的原因等问题作出解释和判断;第二,预测,即社会工作者可以依据理论对服务对象可能发生的变化、影响服务对象的各种因素的作用、社会工作者所提供服务对服务对象可能产生的效果等进行预测;第三,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即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理论找到助人的办法和途径;第四,发展新的理论,即社会工作者可以发展或创建新的理论(一方面借助于社会工作实践来充实理论,另一方面,对原有的理论的质疑也会产生新的理论)。

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社会工作理论分类可以有两种方法:其一是英国的社会工作学者大卫.豪的根据内容将社会工作理论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

.前者指对社会工作所涉及的要素进行解释的理论,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后者指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论。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又是彼此贯通的。

其二是另一位社会工作学者马尔科姆.佩恩根据本体论和方法论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

前者认为知识来自经验或观察,强调价值中立和客观性。

后者则认为知识只是人类用象征性的观念、词语对现实进行的表述,不是中立和客观的,强调知识是权力的反映。

(一)大卫.豪对社会工作的分类1、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简单,实则涉及事物根本属性的问题需要回到。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了一个社会工作者怎么去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并可能决定所服务的结果。

第四讲社会工作理论PPT课件

第四讲社会工作理论PPT课件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 要观点
• 1、潜意识理论 • 意识 • 前意识 • 潜意识
• 2、人格理论 • 本我 • 自我 • 超我
(三)精神分析相关技术
• 自由联想 • 治疗性倾听 • 诠释过程
四、认知行为理论
• (一)由来 • 1、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学说
• 2、行为主义心理学: • 心理/行为 • 行为通过学习得来
为社 来自心理学、提供认识人、 如何解释人与
会工 社会学、医 社会以及社会 社会
作的 学、经济学 工作自身的理
理论 等
论和方法
社会 来自一般经 解决一个社会 如何改变人与
工作 验的积累 工作实践的原 社会
的理
则和方法问题

三、精神分析取向社会工 作理论
•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 • 20世纪20-60年代 • 精神分析洪流时代 • 心理社会诊断和心理社会治疗 • 社会工作焦点集中于个人层面
• 存在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治疗过程: • 觉醒:自我意识 • 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 • 选择的自由 • 对话的必要性 • 实行
• 抗逆力
• 帮助一个人承受因逆境而生的许多负面 影响的一系列品质。
• 自尊、对自我效能的信任、主动性、信 仰和道德、信任他人、依恋、一个稳定 的基础、有意义的角色、自主、认同、 洞察力以及幽默。
• 3、认知学派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认知的重要性 • 错误的行为来自错误的认知
我们经常纠结于各种非理性的认知中
(二)相关技术
• 理性情绪疗法 • 认知行为疗法
五、社会支持理论
• (一)理论发展的历史 • 精神医学领域:早期关系(与父母关系)的重
要性 • 20世纪60年代:用于临床治疗,如家庭治疗 • 20世纪70-80年代:社区支持计划,如精神病

第四章_社会工作理论+

第四章_社会工作理论+
27
23:21
(二)功能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1 功能主义思想的演变 早期涉及“功能”的思想:孔德、斯宾塞、 涂尔干; 早期提出功能主义:马林诺夫斯基; 功能主义系统化:以帕森斯为代表; 修正功能主义:默顿等。
28
23:21
2 功能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观点
工业化、都市化、科层化是导致社会结构 功能分化的原因。传统社会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出现是社会结构功能 分化的功能性反应。社会福利社会问题 社会福利制度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技术 方面的因素。
20
23:21
2 社会工作的中观理论
它属于宏观理论与实践理论的中间层次,又可 分为解释性理论与介入模式理论两个部分。其中解 释性理论是对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某一方面作具体 解释,像解释社会问题的标签理论、儿童发展理论 等。介入模式理论是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 目的、过程等进行一般说明,像危机介入模式、任 务中心模式等。
33
23:21
二、经济学的社会福利理论
(一)福利经济学 通过增加国民收入和国民收入再分配来增加 全社会的福利。(旧) 在收入分配不变的情况下,只要每个社会成 员根据各自的偏好花费其收入,获得效用的 最大值,就可以推论整个社会的效用或福利 最大化。(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4
23:21
(二)凯恩斯主义 提高有效需求的途径:一是提高人口出生 率,摆脱人口危机;二是刺激生活水平的提 高。 国家可以通过广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来实 现这两个目标。
3
23:21
(二)理论的内涵
⑴理论是一种经得起时间、空间考验的、 合乎逻辑的概念; ⑵理论是由一群在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概念 所组成,用以解释一种或一系列的社会或自 然现象; ⑶理论是一组可被验证,或已经被验证事 实间关系的逻辑解释。

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

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

• 四、系统理论
• 一般系统论 • 生态理论 • 生态系统理论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
• 有关助人过程、方法的理论模型或实务模型,其目 标是帮助社会工作者完成诊断、计划、干预、评估 的任务。是社会工作者用来达到案主人格乃至社会 体系变迁的模型或作理论的总结与发展
一、虚心学习与研究西方国家各种社会工作理论 二、概括与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理论
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 • 社会工作理论是对社会工作中知识架构的概括, 涉及到社会工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理论知识。 因此,它并不是一般科学的纯理论,而是指社会 工作实施之理论化,或者是其他理论运用于实施 上。总之,社会工作理论是对社会工作实践和经 验进行的概括和抽象。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过程
(一)第一个阶段称为“调查” 阶段。1917年《社会诊断》 (二)第二个阶段为“精神分析”阶段。19世纪20、30年 代 (三)第三个阶段为“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主义者学派” 并立的阶段。20世纪40年代 (四)第四个阶段为“获得”阶段。20世纪60年代 (五)第五个阶段为“盘点”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 (六)第六个阶段为“理论统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 (七)第七个阶段为“理论归类”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 一、社会学的社会福利理论
• 功能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 冲突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 二、经济学的社会福利理论
• • • • • 福利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 新剑桥学派 马克思主义 新保守主义
• 三、心理学相关理论
• • • • 精神分析学 社会学习理论 人文主义理论 团体动力学
第二节 社会工作理论范围及结构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及特点
范围:有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知识;有关社会福利与 社会服务体系的知识;有关社会工作实施的知识。 巴勒特1958 特点:专业性、改良性、操作性、客观性

社会工作概论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概论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五个阶段:盘点阶段 第六个阶段:理论统一阶段 第七个阶段:理论归类阶段 第二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自学) 第三节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 (一)心理分析学理论
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 是迄今 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 它认为 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 与“超我”所控制的。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 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
认为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去努力“理解”这些人 (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及其内在矛盾,帮助他 们顺利人文主义理念 激进的人文主义认为人们生活在一个“意义世界”当 中,但是这个世界又充满了不公正的事实。它认为在 “意义世界”里经历的许多人格的、心理的问题都只 有依据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反人道特征才能被理解。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与服务对象一道,通过改造 现存的社会秩序,来解决人们在“意义世界”所遇到 的许多问题。 (九)马克思主义理论 它主张从社会存在、经济基础、阶级压迫中寻找社会 问题产生的根源。 主张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与服务对象一起,通过阶级 斗争或其他集体行为改变现有的社会现实来解决这些 社会问题。 有的社会现实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更多地关注社会结构本身的改变,而较 少关注服务对象心理、意识状态上的变化。 (十)“赠权”或“倡导”理论 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 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社会结构争取权利, 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作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 或政策安排。 (十一)女权主义理论
它主要关注女性所受到的压抑,认为女性所遭遇到的 许多生活问题都是性别压制的结果。 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探索并消除社会中由于性别主义所 造成的女性痛苦,促使她们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大的 能力去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整理归类 第四节 总结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 总结和发展中国的 社会工作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重点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重点

第四章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1.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2.社会工作理论的功能(1)解释问题;(2)预测与判断;(3)确定干预模式和方法;(4)指导服务实践;(5)发展新的理论。

3.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1)大卫·豪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①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是指那些对社会工作所涉及的要素进行解释的理论,包括关于人及社会本质的理论,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人类心理与行为的理论,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理论等。

②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理论是关于社会工作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论。

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是相互依存的,又是彼此贯通的。

支持社会工作理论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关于人及其关系的理论解释和支持。

而社会工作实务的原则、方法、技巧则来自社会工作理论。

(2)马尔科姆·佩恩的分类马尔科姆·佩恩根据不同理论背后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特征。

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实证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

①实证主义理论实证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来自经验或观察.强调价值中立和客观性。

②后现代理论后现代理论认为知识只是人类用象征性的观念、词语对现实进行的表述,不是中立和客观的,强调知识是权力的反映。

第二节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史《精神分析导论》《自我与本我》1.从人类的性欲原欲本能阐述人类心灵的运作;2.提出潜意识是个人行为的决定因素、人格结构的组成一级个人发展阶段等主要理论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一)意识层次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无)意识三个层次。

意识即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

前意识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

潜意识(无意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第四节 社会支持理论
一、社会支持理论主要观点 1、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 中的作用 2、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 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 3、工具性支持指运用人际关系作为手段来实现某种实 际的目标,它是有形的解决问题的行动,如借钱、找 工作。 4、表达性支持指涉及分享感受、发泄情绪和挫折、寻 求对问题了解、肯定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和尊严方面的 支持,如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
2、马尔科姆· 佩恩的二分法
实证理论:强调人和世界是客观的。如精神 分析、认知行为、系统生态、社会支持网络 理论 后现代理论:强调人和世界是主观的。如人 本主义、存在主义和增权理论
第二节 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
一、精神分析理论历史 1、精神分析理论创始人弗洛伊德 2、20世纪20年代精神分析理论开始被应用于社会 工作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 1、潜意识理论:童年经验决定潜意识,潜意识决定 现在的行为 2、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3、性心理理论: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 生殖器期五阶段论
例题:2013-19
赵大姐的丈夫去世后,留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和几十 元的债务。在与社工的初次接触中,赵大姐多次强 调自己很没用,连孩子的日常生活都照顾不好,感 到很愧疚。在深入交谈之后,社工发现,赵大姐当 初为了筹钱给丈夫治病曾多方奔走,为了减免医疗 费用也和医院进行过多次沟通。根据认知行为理论。 赵大姐现在的自我认知主要是由于()造成的。 A.选择性认知 B.自我防卫 C.自动化思考 D.自我 了解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与功能
一、理论在社会工作的功能 1、解释 2、预测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模型 (根据抽象程度) 宏观理论: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机制的 说明。 佛洛依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功能主义。
解释性理论:对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某方面进行 专门解释。 中观理论: 标签理论、儿童发展理论。 介入模式理论:对社会工作事件本身的性质、过 程等进行一般说明。 危机介入模式、任务中心理论。 实践理论:社会工作的具体技巧、操作方法等。 自由联想法、批判式提问法等。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政法系 13级社工
一、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 (一)社会工作需要理论 1.个体的差异并不能否定共性与普遍性的存在。 2.个人经验与理论知识需要相互补充、相互加强。 • (二)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1.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会工作者将要 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原因。 2.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所做的解 释,设定社会过程的工作目标。 3.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技巧及 模式。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与逻辑结 构
•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 1.“调查”阶段。 从事实际工作,扮演“调查者”角色 2.“精神分析学”阶段。 20世纪20至30年代,仅此一种。 3.“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主义学派”并立的阶段。 心理疾患vs当前情景 4.“获得”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各学科理论大增。 5.“盘点”阶段。 6.“理论统一”阶段。 “一元化”理论框架的愿景。 7.“理论归类”阶段。 多元理论并存成为事实,如何有序 化成为目标。
三、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及其归类
• (一)理论流派 • 1.心理分析学理论
是以佛洛依德及其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基础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 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时 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 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 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社会工作的主要 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回复平衡。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28
第四节 社会支持理论
• 一、社会支持理论发展的历史 • 二、社会支持理论的主要观点
• 三、运用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服务对象的实 务模式 • 四、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 用
29
一、社会支持理论发展的历史
1.鲍尔拜首先在精神医学领域提出了依附 理论(attachment theory),强调早期关系 (特别是与父母的关系)的重要性。 2.20 世纪70 年代,柯伯和卡塞尔通过实 证研究,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工具性支 持和情绪性支持 3.美国研究社会支持理论的进程。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1
• • • • • • •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 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 第三节 认知行为理论 第四节 社会支持理论 第五节 生态系统理论 第六节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 第七节 增强权能理论
2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
• 一、理论 • 二、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 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30
二、社会支持理论的主要观点
• 1.社会支持的概念
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 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 支持。 (1)工具性支持:包括引导、协助、有形 支持与解决问题的行动等 (2)表达性支持:包括心理支持、情绪支 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认可等
31
二、社会支持理论的主要观点
23
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 中的应用
• 1.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 (3)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
①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 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 ②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 ③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④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4
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 中的应用

04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2)[42页]

04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2)[42页]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及特点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
3 .综合性归纳
巴勒特在1958年提出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包括九个方面,其观点被广泛引用。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知识,即从个人与其环 境(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交互影响来考察人 格发展与行为特征; (2)人际互动心理学; (3)表达内在感受的语言、手势和活动的沟通技巧; (4)影响个人、群体行为的团体过程; (5)影响个人、群体、社区的文化因素,包括宗教
继早期功能主义学者之后,帕森斯 、默顿 、戴维斯和莫尔 、斯梅尔瑟等对功能主义理论有 了更进一步的发挥。帕森斯是将功能主义更系统化的社会学家。他认为“社会体系”才是社会学所 要探讨的主题,唯有通过社会体系的理论才能建立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默顿在批判帕森斯有关 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修正功能主义”。斯梅尔瑟的功能主义理论应用了“结构分化”的概 念来解释社会变迁,后被引用来解释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
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社会工作理论开始出现多元化。在这一时期,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 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都介入了社会工作领域,成为社会工作训练和实务的基本的理论来源。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对贫穷救济政策的反思,导致了社会工作的危机和转机。在这个时期,政 治学、经济学、公共行政等学科知识纷纷为社会工作所采用。
一、社会学的社会福利理论
(二)功能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2.功能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可对功能主义社会福利理论的要点做如下归纳: ( 1)工业化、都市化与科层化等三种力量(因素)导致社会结构功能发生了分化———从传统社 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或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过渡到都市社会)。 ( 2)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是一种社会结构功能分化后的功能性反应。 ( 3)导致社会福利制度出现的基本或深层原因在于经济与技术方面的因素。 ( 4)科层化的发展,民主参与的扩大,使下层群众的需求能够通过民主参与获得反映,也影响了 社会政策的制定。 ( 5)在工业化、都市化、科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福利制度。在前期,一般出现选 择型社会福利制度;而到了后期,各国相继选择了普遍型社会福利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压抑:对自我构成威胁的放在潜意识 中(他是谁,我不认识)
(2)否定:拒绝相信或感知现实状况(这 不是真的)
(3)退化:采取前一阶段的行为(女学生, 自从被班上同学嘲笑后。每当要上学时, 就会肚子痛而无法上学 )
(4)替代:将感受与行为转换到另一个替 代对象。(丈夫被上司批了后回家将怨气 出在孩子上)
(5)认同:有意识或部分有意识地接受另 一人的特质,以降低自我贬抑的感受(如 自我形象低的学生可能与能力强的学生扯 上关系以寻求满足感)
(6)投射:将自己无法接受的特质归诸他 人(发现自己自私,而批评别人自私)
(7)合理化:为自己无法接受的行为寻找 编码但合理的解释以维持自尊(容貌平凡 的女子特别爱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红 颜是祸水”;追不到女朋友的男孩说“这 种女人品德不端、水性杨花,嫁给我,我 都不要”。 )
(七)人文主义理论

它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意义世界”中, 而每个人的“意义世界”都是通过自己对 这个世界的“理解”或“解释”建立起来 的。

认为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去努力“理解”
这些人(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及其 内在矛盾,帮助他们顺利重构自己的“意 义世界”。
(八)激进的人文主义理念
(六)沟通理论
认为许多的行为问题都出在人际沟通上, 如不能恰当地接受、选择与评估信息, 不能很好地给予或接受信息反馈。
认为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
帮助人们清楚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使 人们的相互沟通得以顺利完成。
沟通中断 时间限制 对主题不了解 过去的经验 职位差距 没兴趣或过分关切 选择性的认知偏见与假设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
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 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该理论的内涵
(三) 行为主义理论
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问题任务就是对服 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
关心的只是个体的外显行为。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服务对
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它 们能投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五)标签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 题的人,是以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 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 的。

认为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要通过一种
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 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成为“正常人”。
满足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该理论的内涵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互动关系:
超我在监督控制主体按照社会道德行事。 自我对上按超我的要求去做,对下吸收本我的
动力,调整其冲动欲望,对外适应现实环境, 对内调节心理平衡。
自我服侍三个主人:外部世界、超我和本 我
心理防御机制:
如说谎、幻想、投射等等。
联系:相互依存;逻辑上相互蕴含;
三分法模型
理论抽象程度
结构部分
内容
实例高ຫໍສະໝຸດ 宏观理论:对人与社会的本 弗洛伊德主义、
质 人的行为 马克思主义、结
与社会运行机制 构功能主义等
进行综合性的说

中观理论: a)解释性理论
对人的行为与社 会过程某一方面 进行专门解释
标签理论、儿童 发展理论等
b)介入模式理 论
(8)反作用:压抑自己或社会无法接受的 冲动并替代以相反的感受,如以爱代替恨 (明明很喜欢对方,却表现很冷淡)
(9)升华:个人将不被社会认可的动机或 欲念,以符合社会标准的方式表现出来. (失恋的人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上)
(二) 认知理论
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 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作业:
谈谈你对社会工作以及大学生活的认识和 规划
预习第64页(一、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流派)
第一节
理论在社会工作的地位
一、社会工作需要理论
社会工作有理论吗? 社会工作需要理论吗?
案例:
医疗事故 老年社会工作
二、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功 能
(1)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会 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原因。
(2)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 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 作目标。
(3)提出一套达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 技巧及模式。
第二节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和逻辑结构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1、“调查”阶段 2、“精神分析学”阶段 3、“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主义者学派”
并立 4、“获得”的阶段 5 “理论统一”阶段 6、“理论归类”阶段 ◆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 结构
大卫·豪(两分法模型)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 “社会工作的 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与为社会工作理论
为社会工作理论:对人与社会本质、人的 行为与社会机制解释的部分;
社会工作理论是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说 明
区别:内容不同,功能不同;地位互不相 同;与社会工作联系紧密程度不同;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服务对象的变
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 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
超我 自我 本我
位置
特点
原则
最高原则 确定道德行为的标 至善原则
层面
准和良心,监督和
控制自我
核心部分 既满足本我要求, 现实原则
又按超我原则去行 事
最下层的 无意识、无理性、 快乐原则
基础
要求无条件的得到
对社会工作实践 本身的性质、目 的、过程等进行 一般说明
危机介入理论、 任务中心理论等

实践理论:
自由联想法、批 判式提问法等
第三节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
(一) 心理分析学理论
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 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 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该理论的内涵
治疗方法:
厌恶疗法 系统脱敏法 满灌疗法
(四) 社会系统理论
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 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 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于维持的基本条件, 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认为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要帮助恢复
它认为在“意义世界”里经历的许多人 格的、心理的问题都只有依据现代资本主 义社会的反人道特征才能被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