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营力以及不合理人为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地表侵蚀和水的损失。

水土流失的危害::(1)威胁生态安全,危及人类生存空间;(2)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3)滑坡、泥石流严重,影响公共安全;(4)毁坏耕地,影响粮食安全;(5)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威胁饮水安全;(6)恶化人居环境。

内营力: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外营力: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流水。地下水,重力,波浪,冰川,风沙。

风化作用:指矿物、岩石在地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产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在大气及生物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剥蚀作用:各种外营力作用(包括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

加速侵蚀:由于人们不合理活动,再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土壤侵蚀速率超过正常侵蚀速率,导致土地资源的的损失和破坏。

正常侵蚀:指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土壤侵蚀速率小于或等于土壤形成速率的那部分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的形式:击溅侵蚀、面蚀、沟侵蚀、山洪侵蚀

按发生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发生程度不同,面蚀分为:层状面蚀、砂砾化面蚀、鳞片状面蚀、细沟面侵蚀。

沟蚀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1)浅沟侵蚀。特点:在初期与细沟侵蚀相同,下切深度在0. 5 m以下,逐渐加深到1m。沟宽一般超过沟深,以后继续加深加宽。浅沟侵蚀是侵蚀沟发育的初期阶段,其特点是没有形成明显的沟头跌水,正常的耕翻已不能复平,不妨碍耕犁通过,但已感到不便。由于耕犁作用,沟壑斜坡与坡面无明显界限。

(2)切沟侵蚀。特点:横断面呈“V”字形,沟头有一定高度的跌水,长宽深三方面的侵蚀同时不同程度地进行,即因水流的不断冲刷,使沟头前进和沟底下切。加之重办作用,沟岸亦不断坍塌。沟头进行溯源侵蚀,跌水高度变大,这种跌水是切沟最活跃的侵蚀部分,跌水既冲刷它所跌入的沟底面,又击溅或淘刷水面。跌水面的底部被冲蚀淘空之后,使留下来的上部土体悬空,悬空的土体很快崩塌,随之出现一个新的垂直跌水面,开始新的循环。切沟侵蚀是浸蚀沟发育的盛期阶段,是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均甚激烈的阶段,所以,这时是防治沟蚀最困难的阶段。

(3)冲沟侵蚀。特点:切沟侵蚀进一步发展,使水流更加集中,下切深度越来越大向两侧扩展。横断面呈“U”型并逐渐定型。沟底纵断面与原坡面有明显差异,上部较陡,下部已日渐接近平衡断面。

(4)停止阶段。特点:在这一阶段,沟顶接近分水岭,沟底纵坡接近于或相当接近于临界侵蚀曲线,沟岸大致接近于自然倾角,因此沟顶已停止朔源侵蚀,沟底不再下切,沟岸停止扩张。

风力侵蚀:指土壤颗粒或沙粒在气流冲击作用下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过程,以及随风运动的沙粒在打击岩石表面过程中,使岩石碎屑剥离出现擦痕

和蜂窝的现象。

风力侵蚀形式:吹蚀和磨蚀。

吹蚀作用:是指风力将地表的松散沉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产物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的作用。

磨蚀作用:指的是疏松物质在搬运过程中对周围边界的机械侵蚀、磨削作用。重力侵蚀:是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的一系列现象。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为块体运动。

重力侵蚀的形式或类型:

(1)陷穴。特点:有时单个出现,有时呈珠串状从坡上部向坡下部排列且下部连通,为侵蚀沟的发育创造了条件。(2)泻溜。特点:常发生在黄土地区及有黏重红土的斜坡上,在易风化的土石山区也有发生。(3)滑坡。特点:滑坡体与滑床之间有比较明显的滑坡面,滑落后的滑坡体层次虽然受到严重扰动,但其上下之间的层次未发生改变。(4)崩塌与坠石。特点:崩落面不整齐。(5)崩岗。特点: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一些花岗岩地区。(6)地爬(土层蠕动)。特点:(7)岩层蠕动。特点:主要出现在页岩、片岩、千枚岩等柔性岩层组成的山坡上,少数也可以出现在坚硬岩石组成的山坡上。(8)山剥皮。特点:山体变成岩石裸露的不毛之地。

泥石流侵蚀形式:(1)石洪,(2)泥流,(3)泥石流

冻融侵蚀:冻结、融化现象频繁进行,不断使裂缝加深扩大,以致岩体崩裂成岩屑,称冻融侵蚀。也称冰劈作用。

化学侵蚀:土壤中的多种营养物质在下渗水分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和溶解损失,导致土壤肥力降低的过程。

化学侵蚀形式:(1)岩溶侵蚀,(2)淋溶侵蚀,(3)土壤盐渍化

土壤侵蚀量:通常把土壤、母质及地表散松物质在外营力的破坏、剥蚀作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质量,称为土壤侵蚀量。

土壤侵蚀速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产生的土壤侵蚀量,称为土壤侵蚀速率(或速度),或称为土壤侵蚀模数,量纲是t/km2·a。

土壤流失:所至指的仅为在水力侵蚀中,由于地表径流导致的土壤面蚀部分(包括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沙粒化面蚀和细沟状面蚀),因此土壤流失量(amount of soil loss)所指的也就是由于发生土壤面蚀所流失的土沙数量。

土壤侵蚀程度: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土壤侵蚀强度:指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分析:1气候因素;2地形因素;坡度,坡长。3地质因素;4土壤因素;

5植被因素;6人为因素。

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各区的特点:

1西北黄土高原区: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七省(区)。.土层深厚疏松、沟壑纵横、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土壤侵蚀强度之大、流失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2.东北黑土区:松花江、辽河两大流域。地形多为漫岗长坡,顺坡耕作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冻融侵蚀较剧烈,冻融侵蚀与水力侵蚀、重力侵蚀交织在一起。3.北方土石山区:涉及海河、淮河、松辽、黄河四个流域。该区降雨集中,土层浅薄,山丘区一半以上耕地土层厚度小于50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