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财政支出日益受到各方面关注。如何优化财政支出框架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重点问题。我国财政支出框架存在财政的支出范围不够规范、经济建设支出占比偏高、行政支出占比严重偏大、文教卫生支出占比上升缓慢、农业支出实际占比偏低及调控不力、社会保障支出明显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一系列主要问题,应采取一些相应的优化对策,优化财政支出机制与框架,创新支出管理方法,严控行政支出,创新支出效用评价机制。
[关键词]财政支出;评价机制;优化对策1 前言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我国在实施了一系列积极政策后经济率先回升,2010年实现了GDP增长103%,位列全球第二,中国实力有了空前提高。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全国财政支出108930亿元,比上年增加19056亿元,增长212%,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体育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39339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361%,比上年增长35%,支出框架得到进一步优化,加大了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了民生。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财政支出日益受到各方面关注。按照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要求,积极开展财政支出效用评价,对落实财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政策,促进经济与社会事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存在需求压力大,规模不断膨胀,收支矛盾加剧,框架不合理,财政支出管理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何优化财政支出框架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重点问题。
2 我国财政支出框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11(地方版)》指出,满意度最高的公共服务是义务教育,其次是公共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医疗卫生满意度最低。此外,环境保护、治安和司法、社会保障三项的得分也相对较低。我国财政支出框架存在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经济建设支出占比偏高、行政支出占比严重偏大、文教卫生支出占比上升缓慢、农业支出实际占比偏低及调控不力、社会保障支出明显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1)财政的支出范围不够规范。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然打破了财政统收局面,但依旧存在往昔的国家承揽一切的分配思想和财政统支的现象,财政的支出范围并无相应的大幅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财政支出分配方式。具体表现是:财政的资源配置定位模糊,财政支出责任与职能范围没有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2)经济建设支出占比偏高。我国的经济建设支出内部框架不大合理,政府参与的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即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不足。显然从公共财政总体上及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占比仍然较高。在经济事务上的财政支出,2008年已达到212%,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最高,远远高于发达工业国家5%~10%。这几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府的经济事务支出占比有增无减。
(3)行政支出占比严重偏大。我国行政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行政支出占比从“六五”时期的785%上升到现在的30%左右,增长速度
已超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及GDP的增长速度。而美国、德国、英国、韩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仅占财政支出的10%以下。行政支出的增长有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的一面,由于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员过多以及普遍存在的行政事业部门公用经费支出的浪费,以至于增长过快、占比过大。1998年以后年年高于10%的国际平均水平,到2005年,我国各级行政机关用于公车、接待的费用已经高达6千亿元,占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20%,相当于全民教育投入的5倍。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力度和公车治理力度的加大,行政管理费增长势头得到遏制,从2006年到2009年在全国财政支出中的占比趋于下降,但此后又有反弹。据估计,近两年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出国“三公”支出每年高达1万亿元左右。过高的政府运行成本和过高的行政支出占比,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4)文教卫生支出占比上升缓慢且明显偏低。我国文教卫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仅从“六五”时期的1974%上升到现在的2238%,增长速度远低于行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由于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以及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多维持在较高水平,美国、日本更是占20%以上,而我国的这一占比较低,在4%以下。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极低的水平,也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极不适应,可见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尚待提高。在医疗卫生支出上,我国也处于支出程度较低的水平,占GDP的比重仅为135%。
(5)农业支出实际占比偏低,调控不力。最近几年虽然中央对农业的发展一直比较重视,中央财政农业支出在本级财政总支出中的占比是上升的,然而不少地方财政则为了本地区经济的片面增长,一再减少对农业的投入,而主要把资金投入到投资少、见效快的其他产业上。又由于地方财政占比大,所以尽管中央一再提高财政农业支出的占比,但一些深入农村了解实情的人发觉,很大部分财政农业支出都是有名无实,没有真正到位,农业支出实际占比存在下降势头,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6)社会保障支出明显不足。我国目前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不足15%,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较低水平,才接近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但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却还不如当时的西方发达国家,(1969年美国GDP为9844亿美元,人均485558美元,2011年我国GDP为606959亿美元,人均45048354美元,考虑到物价上涨与美元贬值等因素,如果按大米等生活必需品平均价格折算,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无论按总量还是人均都还不如1969年的美国)这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还任重道远。(三)导师制的作用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否有必要?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我院04、05级93人中,有79%的学生认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对于本科生培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82%的教师认为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友谊。可见,绝大多数师生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四)结论
通过调查和比较分析,我院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本科生导师制形式化程度较浓厚,活动方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