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上)
5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一)
![5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一)](https://img.taocdn.com/s3/m/40ebe311866fb84ae45c8da1.png)
2011/12/15
第五讲 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
人类传播主要有五种形态,包括人内传播、人 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这 些传播形态都存在于网络中,它们构成了网络 传播的基本形态。
人际传播
• 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指的是个人与个 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特点
• 渠道多,方法灵活; • 互动性强,反馈及时 • 非制度化传播
初级(直接、基本、首属)群体
次级(次属、间接)群体
正式群体
成员间的互动关系
非正式群体
内群体
所属群体 血缘群体
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
成员的身份归属
群体内人际关系的性质
地缘群体
外群体
参照群体 业缘群体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1/12/15
群体的特征
明确的成员 持续的相互 一致的群体
关系
交往 意识和规范
一定的分工 一致行动的
协作
能力
群体意识
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 群体感情 群体归属感
3
网络传播概论
群体规范
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 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维持群体的同一性 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群体传播
群体意识在群体传播中形成,而形成之后又对 群体传播产生影响,对成员的态度与行为产生 制约。 群体规范对群体传播起到制约作用,将群体内 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同时 对群体外的信息和宣传活动的效果产生影响。
1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
传播主体:可匿名性、多面性 传播手段:多种手段并存,以文字为主 传播范围:广泛性、偶然性
第二节 网络群体传播
网络中的很多应用都促进了人群之间的频繁交流互动, 在这种交流的基础上,网络中的很多人群的交流不再是 偶然的、临时的,而是逐渐变为固定的持续的关系,从 而使这些人群演进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群体。
网络传播的知识点总结
![网络传播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e001e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5.png)
网络传播的知识点总结1. 网络传播的特点网络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传播方式多样、信息保存时间长等。
这些特点使得网络传播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2. 网络传播的形式网络传播的形式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文字是网络传播最基本的形式,它能够传递大量的信息和思想;图片能够直观地展现事物的外观和特点;音频和视频则可以更加生动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不同形式的传播方式可以互相补充和提升,共同构成了网络传播的丰富媒体形式。
3. 网络传播的重要性网络传播在当今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方式。
不仅如此,网络传播还成为了商业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等各个领域的重要工具,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网络传播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未来,网络传播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媒体化,网络传播将更加注重多媒体的融合;二是个性化,网络传播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定制和推送;三是互动化,网络传播将更加注重用户参与和交互;四是全球化,网络传播将更加注重多国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5. 网络传播的挑战网络传播虽然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包括信息真实性、信息泛滥、信息隐私等问题。
在网络传播中,有时会出现不实信息、虚假信息等,这会对人们的认知和判断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网络上的信息泛滥也使得人们难以在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而信息隐私泄露问题也影响了用户对网络传播的信任度。
6. 网络传播的道德问题网络传播虽然提供了便利,但其发展也伴随着一些道德问题。
例如网络欺诈、网络暴力、侵犯他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这些不良现象对网络传播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从网络传播的伦理和道德出发,合理规范网络传播行为,维护网络传播的良好秩序。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3cbbdcb8c77da26925c5b081.png)
一、什么是网页网页是由HTML(超级文本标识语言)或者其他语言编写的,通过IE浏览器编译后供用户获取信息的页面,它又称为Web页,其中可包含文字、图像、表格、动画和超级链接等各种网页元素。
什么是网站网站就是一个或多个网页的集合。
从广义上讲,网站就是当网页发布到Internet上以后,能通过浏览器在Internet上访问的页面。
门户网站职能网站行业网站专业网站企业网站个人网站网页的分类按所处位置分类按表现形式分类按所处位置分类按网页在网站中所处的位置可将网页分为主页和子页两类。
按表现形式分类按网页的表现形式可将网页分为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
网页中的常用术语万维网(www)万维网(www)是World Wide Web的中文简称,也称为3W网,它的本质是一种基于超级文本技术的交互式信息浏览检索工具,是Internet提供的应用最普及、功能最丰富、使用方法最简便的信息服务,用户可通过它在Internet上浏览、编辑、传递超文本格式的文件(即.html格式文件)。
浏览器浏览器是用于阅读网页中信息的一种软件工具,就像使用电脑必须有操作系统一样。
Internet Explorer(IE)Netscape Navigator(NE)腾讯TT浏览器IP地址IP地址用来标识连接到Internet上电脑的指定编号,每一个IP地址对应一台电脑,这与用电话号码标识电话网络中的电话相同。
电脑识别的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值组成,电脑上以十进制数值来显示,一组数值分为4部分,每一部分均不能大于255,中间用“.”分隔,如61.139.2.69。
域名域名就是常说的网址,它也具有惟一性,如百度的网址、网易的网址等就是一个域名,域名由汉语拼音或英文字符加上数字表示,在访问网络时,域名将通过域名服务器转换成IP地址,这种转换是在后台完成的。
起域名的先后顺序:.com//.net/.cn//.org/.info/…超级链接超级链接是网页中最常用的元素之一,网页就是通过无数的超级链接才能组成一个网站。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简洁范本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简洁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37c7f23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1.png)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引言主体1. 网络视频传播网络视频传播是新媒体传播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线视频平台,用户可以、观看和分享视频内容。
网络视频传播具有以下特点:多样化的内容形式:网络视频可以涵盖各种形式的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短视频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观看。
用户内容:网络视频平台允许用户自己制作的视频内容,使普通人也有机会成为内容创作者。
社交分享:用户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视频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上,使得视频内容能够迅速传播和扩散。
2. 社交媒体传播交媒体,用户可以与朋友、家人和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生活。
社交媒体传播的特点包括:大规模的用户参与:社交媒体平台上拥有大量的用户,用户可以通过分享、评论和转发等方式参与到传播过程中。
实时性和即时性:社交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实时,用户可以即时获取最新的消息和动态。
个性化传播:社交媒体允许用户个性化定制自己的传播内容和接收内容,使用户更加满意。
3. 公众号传播公众号是一种以平台为载体的新媒体传播方式。
公众号的传播方式具有以下特点:精准推送:公众号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进行内容的精准推送,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
品牌宣传:企业和机构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公众号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
个人号传播:个人可以通过开通公众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知识,建立自己的个人影响力。
4. 线上社区传播上社区传播的特点包括:兴趣聚集:线上社区通常以特定的兴趣为主题,吸引有相同兴趣的用户进行交流和分享。
话题讨论:线上社区经常围绕某个话题展开讨论,用户可以通过评论和回复的方式参与到讨论中。
高度参与:线上社区传播方式鼓励用户参与度高,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也可以从其他用户那里获得信息和帮助。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每种传播方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新媒体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演进。
传媒行业需要不断适应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模式,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第三章 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
![第三章 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dd316809866fb84ae45c8d66.png)
一、网站传播的主体及其目标
个人: 大多数个人开办自己的网站,其基本出发点,是满足与分享个人兴趣爱好 。与其他主体所办的网站相比,个人网站一般规模小,内容单一,影响力 相对也较小。但也有一些个人网站具有鲜明的特色,且有很高的人气。 有一些个人网站在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最 终获得投资,进入商业化运作。
五、博客用户的使用与满足
(一)博客写作者的使用与满足 网民从事博客活动,外在表现有种种不同,但是,他们的内在心理机制是 一致的。从总体上看,博客活动表现为三个层面的需求:一是内在的根本 心理需求;二是对博客平台的直接使用需求;三是对社会报偿的需求。三 者相辅相成,博客活动能否持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三个层面的需求是 否能得到很好的满足,个体也会通过自我调节来尽可能使三者达到协调一 致。个体需求的满足还需要一些其他因素的支持。
二、网络论坛的作用
(一)网络论坛对网民的作用 网民使用社会化媒体的动机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自我表现层 面;第二个层面是社会互动层面;第三个层面是社会报偿层面,包括社会 归属与社会资本获取等。论坛也是如此。由于网络论坛的结构与传播特点, 网民在论坛中的突出诉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自我表现与表达、获得社会 归属感、获得环境认知、获得社会认同。
二、即时通信传播的特点
点对点的交流结构 同步的交流时效 交流的可控性 丰富、可切换的交流手段
三、即时通信中的关系网络与公共传播
即时通信交流从微观上看是点对点的,但是,从宏观上看,每一个参与交 流的个体都只是某个庞大而复杂的交流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也就是说,每 一个个体都会通过这个网络与他人产生联系。 与那些固定的交流对象的联系,可以说是一种“强联系”。基于强联系进 行的“点对点”传播,人们之间的信任度较高,因此,信息传播会更有效。 除了“强联系”,即时通信交流网络中的个体还可以通过他人的“中转” 与素不相识的人产生联系,这种联系可以说是一种“弱联系”。
互联网文化的传播方式与效果
![互联网文化的传播方式与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e1cc2f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3.png)
互联网文化的传播方式与效果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对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时空限制,提供了极其广阔的传播平台,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效果的转变。
本文将从互联网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互联网文化的传播方式1. 社交媒体的兴起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成为了最主要的文化传播方式之一。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生活。
这种传播方式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无论是新闻事件还是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给全球各地的人。
2. 在线视频平台的兴起随着互联网带宽的提升,在线视频平台如YouTube、抖音、Bilibili等也成为了互联网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
在这些平台上,人们可以上传、观看各种各样的视频内容,涵盖了娱乐、教育、新闻等方方面面。
在线视频平台的兴起,不仅提供了更为直观、生动的传播方式,还推动了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发展。
3. 在线文学平台的兴起互联网也孕育了独特的文学传播方式,即在线文学平台。
这些平台上汇聚了大量的作家和读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和分享平台。
人们可以在在线文学平台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参与互动评论,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虚拟文学社区。
二、互联网文化的传播效果1. 反映多元文化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得世界各地的文化得以更为深入地传播。
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内容,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2. 加强交流互动互联网文化的传播效果在于其具有互动性的特点。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即时交流和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思想碰撞。
这有利于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 影响意识形态互联网文化的传播方式广泛且便捷,它为各种观点、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渠道。
人们通过互联网接触到不同的观点,思想碰撞产生的冲击会对人们的意识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4. 扩大文化影响力互联网的特点使得传播方式更加广泛、快速,从而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
网络传播知识集锦
![网络传播知识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50f8fe1fa300a6c30c229f91.png)
钱天白“中国上网第一人”;首先进行电子化尝试的报纸是《杭州日报》;《神州学人》是第一家走上互联网的媒体;《中国日报》开先河;网站的类型:门户网站、垂直网站。
一、网络传播方式(1)、网络中的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
【特点】文字交流为主;广泛性;偶然性;匿名性;多重性。
(2)、网络中的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为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而进行的传播,如BBS等。
(3)、网络中的组织传播:可以通过书面文件、会议、电话、传真、组织内公共媒体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等进行。
实现组织传播主要通过:组织内联网和互联网。
(4)、网络中的大众传播: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活动。
二、网络传播功能三、网络成瘾——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四、网上论坛:BBS(1)BBS中二级传播模式:媒体——受众1——BBS——受众2(2)BBS塑造舆论的多元空间:①在BBS中不同媒体的议程设置彼此冲突;②媒体议程设置受到二级传播的重构;③媒体议程设置还受到其他公众议题的影响,网民可以自己制造议题;④双向传播提供丰富广阔的舆论讨论空间。
五、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在国内更多被认为是社交网站,如人人网、开心网等。
其理论依据是六度理论。
六度理论——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于20c60s最先提出——在人际脉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六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
六、微博客特点:①草根性更强;②多平台: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③可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④注重用户体验;七、只有国家批准的四类网站可以从事网络新闻登载业务:①中央新闻单位网站;②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新闻单位网站;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单位网站;④综合性非新闻单位网站。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65f2de13f18583d0496459c2.png)
网络传播网络传播(Network Publishing / Internet Communications)什么是网络传播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传播形式。
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
同时,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
同时受众接受信息时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可以主动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而且,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
网络传播的优劣势网络传播的优势:1.信息多元化:网络信息中运用了flash、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这些技术不像网络上单一的flash、视频、音频等形式那样,而是通过组合的应用配以精彩的内容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观刺激和互动参与的欲望,这是单一的技术表现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也是网络信息对读者的吸引力所在。
而正是基于此,网络聚集了庞大的用户群体,让用户在阅读内容、感受网络的感观刺激。
网络信息涉及到了游戏、时尚、服饰、汽车、音乐、体育、影视等多个行业,给受众带来强烈的冲击。
网上不仅可以平等地发布信息,还可以平等地开展讨论与争论。
报纸可以通过座谈的形式开展讨论,电视也有了话题节目供观众现场摆擂台,但这些讨论一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二不是随时可以参加,三不时所有话题都可以讨论,四还不能完全给参与者以“言者无罪”的保证。
然而,关于这个世界的所有话题,用户都可以在电子论坛里找到,并随时参与发表意见。
如新闻组作为因特网上个人向新闻服务器投递电子函件的集合,可以随时把网民的文章或贴子向世界范围公布。
在电子公告板上,用户则可以就不同的主题下贴帖子,参加讨论。
更关键的,这种参与是匿名性质的,即没有任何人知道用户的身份和个人资料,成为网上论坛极其活跃和可以畅所欲言的根本原因。
当代互联网文化的传播方式分析
![当代互联网文化的传播方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84df4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0.png)
当代互联网文化的传播方式分析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也对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当代互联网文化的传播方式。
一、从线上到线下的传播互联网文化从一开始就是在线上传播的,无论是社交媒体、博客还是在线影视平台,都是网络传播的典型代表。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发展,线下传播方式也开始崭露头角。
比如,大量的网络表情符号、梗和流行语等开始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这些互联网文化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二、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社交媒体是当代互联网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之一。
人们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生活,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
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进行传播。
三、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方式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使得视频成为了互联网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
通过短视频平台,人们可以发布自己制作的短视频,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才艺、生活和观点。
同时,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短视频也可以在平台上迅速传播。
四、博客和自媒体的传播方式博客和自媒体是个人创作的重要渠道。
通过博客和自媒体平台,人们可以撰写文章、发布图片和视频等形式的内容,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
同时,通过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博客和自媒体的内容也可以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和传播。
五、网络漫画和网络小说的传播方式网络漫画和网络小说是互联网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漫画网站和小说平台阅读、评价和分享自己喜欢的作品。
同时,网络漫画和网络小说也会通过社交媒体、电视剧、电影等渠道进行更广泛的传播。
六、网络直播的传播方式网络直播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各个直播平台,人们可以实时观看音乐会、体育比赛、游戏直播等各种节目。
而且,通过弹幕互动、打赏等方式,观众也可以参与到直播节目中,与主播进行实时互动。
第七章 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
![第七章 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86b862fe856a561252d36fb2.png)
14
15
符号互动论的第三代代表人物欧文· 戈夫曼 的“拟剧理论”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运 用符号预先设计或展示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即如 何利用符号进行表演,并使表演取得良好效果。 在戈夫曼看来,我们全都是一些假戏真做、 装腔作势的骗子。人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 在演戏,目的是赢得观众的认可乃至喝彩。戈夫 曼认为,我们是为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 希望的印象而表演。
20
21
(四)影响博客、微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时间与精力 2、个人特长 3、外在环境
22
二、博客、微博受众的需求及满足机制 (一)寻找社会归属感是博客、微博受众 的主要心理动因 (二)博客、微博受众与传播者的使用诉 求相呼应 (三)社会报偿成为博客、微博受众流向 的重要调节因素
5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 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 超过六个,也就是说, 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 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 生人。这就是六度空 间理论,也叫小世界 理论。
6
1967年,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就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他将一套连锁信件 随机发送给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160个人,信中 放了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信中要求每个收信人 将这套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那个股票经纪人的朋友。 朋友收信后照此办理。最终,大部分信在经过五、六个步 骤后都抵达了该股票经纪人。六度空间的概念由此而来。
18
芙蓉姐姐做客央视 《奋斗》 瘦身成功被 赞“励志女神”
19
近日,网络红人芙蓉姐姐做客央视大型励志脱口秀节目《奋斗》,当 天芙蓉姐姐以一袭罕见的中型装扮再次颠覆以往风格惊艳亮相,国际 范十足。现场芙蓉更是即兴舞诗,S曲线不减当年,在谈到现在被大 家称为“励志女神”是何感受时,芙蓉姐姐坦言很喜欢这个称号。 此次节目组精心设计了三个篇章“芙蓉前身,芙蓉传奇,芙蓉未来” 来讲诉网络追梦人芙蓉姐姐八年的奋斗历程,央视是这么形容芙蓉姐 姐的“如今,历经八年的抗战,她从最早的疯狂谩骂和嘲讽,摇身一 变,成了正牌明星。她不再抓住曾经那一片谩骂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而是再次把握住了时代的风向标,开始瘦身、拍电影、出单曲、开公 司、做慈善,变得知性、高贵、典雅。完成了瞩目的蜕变,成为了现 在的励志女神。” 专访中,芙蓉姐姐首次讲诉了自己如何在网络坚守8年,如何把旁人 的不理解变成了前进的动力,如何从一个平民草根到现在的励志偶像, 最后芙蓉姐姐留下了自己的奋斗感言“只要用心去征服蓝天,任何人 都可以飞翔。”并以一首原创单曲《芙蓉说》结束了长达一个半小时 的专访。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777a10c60029bd64793e2c09.p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目 录
01
网络传播的介绍
02
网络传播的特点
03
网络传播的类型
04 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
05
网络传播小贴士
PART 01
网络传播的介绍
1.1 定义 1.2 研究方向
1.1 定义
定义
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认为,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 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 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 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 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 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网络传播的普及使得大多数人 都能够获得信息量的增长,但 是那些经济条件好的、有一定 文化的人能够比那些经济条件 差的人获得更多的信息,随着 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知识 鸿沟”可能反而会越来越大。另 外,那些没有经济和技术条件 来接触和应用网络的人有一种 被社会隔离的感觉,他们对网 络感到压抑和沮丧,对整个世 界有陌生感和技术恐惧感,甚 至放弃自己的个人责任和社会 责任。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 家之间的“知识沟”和“数字沟”也 许不但没有因为网络传播的原 因而缩小,反而拉大了。
的形象。但是,网络中的交流技巧与在现实中的交流技巧是很不一样的,一些人习惯
了网络交流的方式与语言,回到现实世界里来,难免会有不适应的感觉,这也会减少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人际交流的愿望。
3.2 网络群体传播
介绍
网络中的很多应用,都促进了人群之间频繁的交流互动。在这种交流的基础上,网络
1
中的很多人群的交流不再是偶然的,而是逐渐变为固定的、持续的,这些人群进而演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方式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bf1bec0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f.png)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是互联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之一。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家人、同事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观点和感受。
例如,微信、微博、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信息、传播观点,与他人进行互动和讨论。
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使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
同时,社交媒体也为企业、政府等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宣传和推广渠道,增强了他们与公众的互动。
二、短视频的流行短视频是近年来新媒体传播方式中的热门形式。
通过短视频平台,人们可以轻松地制作、发布和观看短视频内容。
例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了年轻人追逐时尚、表达自我的重要平台。
短视频的流行,与人们对于碎片化信息的需求密切相关。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获取信息和娱乐。
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门槛相对较低,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创意和观点。
同时,短视频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宣传和推广机会,成为了一种新的营销方式。
三、直播的盛行直播是互联网时代的另一种新媒体传播方式。
通过直播平台,人们可以实时地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点。
例如,斗鱼、虎牙等直播平台,已经成为了游戏、音乐、体育等领域的重要传播渠道。
直播的盛行,与人们对于实时互动的需求密切相关。
通过直播,人们可以与主播进行实时互动,提问、评论和点赞,增强了参与感和沟通效果。
直播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宣传和推广机会,增强了品牌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四、个性化推荐的智能化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不仅改变了传播的形式,也改变了传播的内容。
网络传播05网络传播的方式--1302
![网络传播05网络传播的方式--1302](https://img.taocdn.com/s3/m/c5070963b307e87101f69648.png)
1.12 13 14 15第五章网络传播的方式作为一种新型传播类型,网络传播主要通过网站(包括社交网站、博客和微博)、电子邮件、即时通讯、BBS论坛、新闻组、FTP和RSS以及P2P等方式来实现网上传递和交流信息。
5.1网站互联网发展至今,网站已成为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网络传播方式,它主要是利用Web网页组成的网络站点来发布各种信息、提供各种服务并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的一种传播方式。
受惠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网络传播的其他一些方式也大多可以嵌入网站之中,使得网站在网络传播活动中颇具一统天下之势。
互联网上的网站林林总总、不计其数。
若按网站创办、经营者划分,可分为机构组织网站和个人网站两大类。
其中个人网站规模往往较小,但主题明确和富有特色,有的甚至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若按网站内容和功能划分,可大致分为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网站、社区交流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四大类型。
当然,四种类型的网站在内容和功能上有时也并非界限十分清晰,彼此都有交叉和融合。
5.1.1机构组织网站的构成●传统媒体网站传统媒体按其媒介形式大体可分为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两类。
因此,由传统媒体筹建的网站也相应分为印刷媒体网站和电子媒体网站两种类型。
⏹印刷媒体网站:印刷媒体,或叫做纸质媒体,是传媒业中最早的媒介形式,主要包括报纸和期刊这两种类型,迄今仍占据重要地位。
但印刷媒体由于自身媒体形式的桎梏,存在着出版周期长、发行速度慢、受众面窄等缺陷与不足。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印刷媒体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这一新的媒介形式突破原有技术障碍,使自己的信息及时、快捷、方便和广泛地传播到受众那里。
1987年,位于加州硅谷的《圣何塞信使报San Jose Mercury News》率先将印刷版内容放在互联网上,从而开启了传统媒体“触网”的新纪元。
如今各个国家绝大部分印刷媒体都建有自己的网站。
而依托于报纸和期刊而建立起来的网站则是网络媒体中的中间力量。
第八章 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 - 副本
![第八章 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cfdfbac09ec3d5bbfd0a74e5.png)
二、RSS传播的特点
1.相对稳定的多来源组合式传播主体。 2.消费个性得到体现的受众。 3.定向、高效的推送式传播。 4.无“版面语言”的简单传播界面。
六、中国网络社区案例分析
(一)强国论坛 “强国论坛”带给我们的启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天时地利人和是“强国论坛”立足的三个支点。 2.松紧有度、亦张亦弛是“强国论坛”的制度保障。 3.交流渠道的疏通是“强国论坛”的实践价值之一。 4.国情民意的晴雨表是“强国论坛”的实践价值之 二。 5.公共话语空间是“强国论坛”个案的理论意义。
二、即时通信传播的特点
1.点对点的交流结构。 2.同步的交流时效。 3.交流的可控性。 4.丰富、可切换的交流手段。 5.以个人为节点的复杂的交流网络。
三、即时通信传播带来的社会影响
(一)即时通信工具与娱乐化倾向和流行文化的传播 (二)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与社会人群的分化 (三)即时通信传播与舆论的传播及表达 (四)即时通信传播与社会动员
一、网站传播的基本原理
一个网站是由若干用HTML(或XHTML等) 语言编写的网页构成。一个网页可以由多种形式 的信息构成,这些信息依据一定的编排意图被整 合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而这些网页依照一定的 结构方式构成网站整体。
二、网站传播的主体及其目标
利用Web网站进行传播主要有以下三个目标: (1)将政府网站作为政府发言的直接渠道。 (2)将政府网站作为塑造政府形象的窗口。 (3)将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平台。
1.自我形象塑造是博客活动的深层心理动因。 2.多样化的活动体现多元化的使用诉求。 3.社会报偿成为博客活动的外在追求。 4.支持系统是影响博客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网络传播的类型
![网络传播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fdd47cdb76eeaeaad1f33034.png)
1.电子邮件的特点 2.电子邮件原理 3.保证电子邮件的安全
二、网上聊天
网上聊天室是互联网上最为普遍的一 种人际传播手段或交流场所,大多数网站 都拥有一个甚至几个属于自己的聊天室。
1.网上聊天的网民数量越来越多且出现低龄化 2.网上聊天的特点 3.脆弱而危险的网恋
第二节 网络群体传播与 网络组织传播
第一节 网络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网络中最常见的传播形态之 一。对网上人际传播的需求,使网络日益成 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际 传播也与网络中 的其他传播形态相互交融、相互作用。今天, 网络上的人际传播也是十分频繁的。在互联 网上,人和人的互动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 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
一、电子邮件
三、正式组织中的网络传播
1.组织内的网络传播 2.组织外的网络传播
第三节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 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大众为 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互联网亦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其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酝酿发展阶段(1995年10月至1997年5月) 2.加速发展阶段(1997年5月至2000年) 3.大浪淘沙阶段(2001年至2004年) 4.娱乐化阶段(2005年至今)
第四节
博 客
博客具有网络群体传播和网络大众传播 的双重特点。
一、博客的概念
博 客 是 英 文 单 词 Blogger 的 音 译 。 Blog是Weblog的简称,即Web和Log的组合 词,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 形式,简称“网络日志”。
二、博客的特点
博客从形式到内容都是自由和开放的, 个人的思想与言论在这里可以得到原初的 呈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社会 环境、社会角色、社会地位与社会关系的 制约,而在具体的场域、不同的情境说各 种不同的话。
3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一)
![3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一)](https://img.taocdn.com/s3/m/0b81a610866fb84ae45c8dfe.png)
第三讲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研究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应该关注的是技术所营造的实在传播模式和传播情境,而不是技术本身。
这些典型形式也互有交叉,体现了网络传播的复杂基础与机制。
第一节网站传播一、网站传播的基本原理技术基础:HTML;XML;结构:树状基础上的网状结构主页频道1栏目1标题1正文标题2栏目2频道2频道3二、网站传播的主体综合性网站•新浪•腾讯专业网站•和讯网•新华网搜索引擎•Google•Baidu网络社区•天涯•猫扑电子商务•淘宝•京东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机构与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个人三、网站传播的特点控制权强受众相对不确定有一定的互动性四、网站传播策略网站规划功能规划用户服务关系建设用户分析市场开拓内容规划核心服务特色服务形式规划版式、导航、色彩、风格四、网站传播策略编辑策略推荐手段排行榜推荐类栏目弹出窗口新闻强势字体、颜色动态效果位置表现方式第二节即时通讯传播一、即时通讯传播的功能人际交流资源共享人脉积累形象管理二、即时通讯传播的特点•点对点•一对多•多对多结构•同步•异步时效•可以选择对象、时间、手段、节奏可控性•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方式•强联系•弱纽带社会性网络三、即时通讯传播的社会影响流行文化舆论表达社会动员流行文化舆论表达舆论放大器扩散迅速态度表达倾向于简单的二元取向易出现从众现象和沉默的螺旋效果MSN红心签名活动社会动员第三节搜索引擎传播人际动员模式扁平结构的动员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与网络群体性事件一、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2009.12—2010.12 各类网络应用使用资料来源: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国外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1990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Archie,FTP1991年,明尼苏达大学,Gohper,分布型文件搜集获取网络协议1994年4月,斯坦福大学,戴维·费罗和杨致远,Yahoo,超级目录索引1996年,斯坦福大学,佩奇、布林,BackRub1998年9月,正式创立Google国内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1998年2月,搜狐推出分类目录搜索引擎1999年9月,雅虎中国网站正式开通1999年底,百度以超链接分析技术为基础,推出新一代中文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趋势从文字搜索到多媒体搜索从普通搜索到专业化搜索从单纯搜索到与社区相结合从被动提供搜索结果到主动整合满足搜索需要二、搜索引擎传播的特点搜索引擎对传播者的集中化、显性化和序列化以需求为主导,网民搜索能力直接影响传播效果•搜索引擎使用率与网龄、学历等存在正相关关系三、社会化搜索引擎利用人工力量来补充搜索引擎的不足,将人的智慧与电脑的智能结合起来,精确满足人们的搜索需求。
网络新闻的传播
![网络新闻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c61be05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8.png)
网络新闻的传播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广泛和互动性强等优点,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和传播的方式。
本文将从传播的途径、传播的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探讨网络新闻的传播。
一、传播的途径网络新闻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进行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 新闻网站:新闻网站是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平台,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新闻内容,如社会、经济、政治、娱乐等。
在新闻网站上,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浏览器阅读新闻,网站通常会按照分类整理新闻,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感兴趣的内容。
2.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新闻传播途径。
用户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Facebook等社交平台,获取即时的新闻信息。
这种传播方式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和互动性,用户可以对新闻进行评论、转发和分享,形成更广泛的传播效应。
3. 视频平台:随着视频的普及和互联网带宽的提高,视频平台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
在视频平台上,用户可以观看新闻直播、新闻短片等形式的新闻报道。
视频的直观呈现方式和多样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新闻传播的吸引力。
二、传播的特点网络新闻的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快速性:相比传统媒体,网络新闻的传播速度更快。
只需要一部手机或电脑,用户就能够即时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
新闻发布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新闻内容,用户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2. 信息广泛性: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闻的传播范围更广。
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等媒体平台无时无刻不在不同的渠道传播新闻内容,用户可以通过多个平台获取新闻信息。
这种广泛性使得新闻的传播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3. 互动性强:网络新闻的传播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与新闻内容进行互动,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互动性使得新闻传播更具参与性,也促进了用户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
导言
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共同起作用于某些传播形式之
中。本章将从网络传播的几种典型形式入手,进一步分析网络中的传播现
象。 这些典型形式是由一些技术手段支持的,但研究网络传播的典型形式应该 关注的是技术所营造的实在传播模式和传播情境,而不是技术本身,因为 技术是通过这些情境来发挥作用的。这些典型形式也互有交叉,它们体现
按钮广告
什么叫按钮广告?
按钮广告即图标广告,这是网络广告最早的和 常见的形式。通常是一个链接着公司的主页或 站点的公司标志,并著名“Click me”字样, 希望网络浏览者主动来点选。
旗帜广告
什么叫旗帜广告?
旗帜广告是一个表现商家广告内容的图片,通常大小为468*60像素,或120*60像素,一般是 使用GIF格式的动态图像文件,可以使用静态JPG图形,也可用多帧图像拼接为动画图像。 也可是Flash形式lity
搜狐网的首页特色
2.搜狐的招牌那就是视频。 3.搜狐主页的分类分为主题分类和科学分类。
三大门户网站
1 2
3 4
网易 搜狐 雅虎
Click to add title
网易的广告形式
1 2 3
文字链接广告
旗帜广告
4 对联广告
文字链接广告
什么叫文字链接广告?
通过一般性的简短文字链接,可直接链接客户的 广告内容页面。
由于网站传播与传统大众传媒有很多近似之处,而在某些方面又具有自己
的优势,因此,媒体也是利用网站进行传播的主要力量。 政府: 对于政府来说,利用Web网站进行传播主要有以下几个目标: (1)将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直接渠道; (2)将政府网站作为塑造政府形象的窗口; (3)将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平台。
网络论坛的定位 互动传播与管理
• 网络论坛,又称讨论区或讨论版等等,是一种提供 在线讨论的程序,或由这些程序创建的以在线讨论 为主的网站。虽然在技术上代替了BBS,很多论坛还 保有“BBS”的名称 (/forum.php 阜南新闻网 论坛)。
网络论坛利用网络手段开展了一种多对多
• 3、专业式论坛:以某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 为讨论内容的论坛。
特点:内容专一、成员稳定、知识性强
二、从管理方式、权限上看
• 1、
有限制式:
无表达权,以小型论坛为主。 • 2、半限制式: 注册用户+“游客”均可发言。 • 3、无限制式: 允许随意发言,可完全匿名式 评论和回复。
三、从功能性上看
一键登陆的快捷方式,方便又简洁。 4.采用“同”字结构布局,将导航区置于页面顶端,栏 目条等内容置于页面两侧,中间为主体内容,不但有条 理,而且直观,有视觉上的平衡感 。
搜狐网的层次结构
• 搜狐网也属于网状型层次结构
搜狐网的首页特色
1.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通栏广告,搜狐以教育类为主,搭配房地产、汽车 等。
• 网易网也属于网状层次型结构
网易的首页特色 1.首页简洁清晰,以白色为底色,文字以深 灰和红色为主,让人一目了然。
网易的首页特色
2.邮箱起家,也拥有着庞大的用户群。 3.网易最出名是评论。网易给自己的定位是“有态度”,所以网易的重点不 是新闻本身,而是新闻观点。
腾讯网的层次结构
• 腾讯网属于线性型层次结构
O2O即Online To Offline(在 线离线/线上到 线下),是指 将线下的商务 机会与互联网 结合
一、网站传播的主体及其目标
个人: 大多数个人开办自己的网站,其基本出发点,是满足与分享个人兴趣爱好。与其 他主体所办的网站相比,个人网站一般规模小,内容单一,影响力相对也较小。
但也有一些个人网站具有鲜明的特色,且有很高的人气。
新浪首页
优势推广资源介绍
客户专享优势资源
新浪广告
新浪重点主力频道:新浪首页、新闻中心、财经频道等。
1. 浪首点击1.3亿
30-45岁60%将新浪网设为首页 客群属性:高素质、高关注度、高频上网习惯
2. 新浪新闻中心点击9300万
关注新闻以新浪为决策参考的人群 客群属性:高学历、高敏感度、高传播能力
日均流量:18053万点击
日均独立访问用户:1034万人 定向深莞惠
新浪财经广告资源—通栏
新浪广告
新浪财经:中国网络财经 影响力的最佳体现
日均流量: 9500万次点击 日均独立访问用户:1000万人 定向深莞惠
其他大客户专享 新浪乐居 全屏广告
新浪广告 我们还会给您更多
新浪乐居 皮肤广告
四大门户网站的层次结构
IAP,即互联网接入商。它以提供网络接入服务为主,包括专线、拨号、
无线等方式,并提供网上信息增值服务和市场推广等。
ICP,即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它以提供各类网络信息为主,并围绕内容开 展各种服务,包括综合性网站、专业网站、搜索引擎类网站、电子商务网 站、社区型网站等。
一、网站传播的主体及其目标
媒体:
新浪网的首页特色
3 . 不过在新浪首页的正中位置,新浪用了最好的位置大面积地放置广告。
新浪网的首页特色
4. 新浪网站特色是新浪体育,在新浪体育里观看足球、 篮球等赛事直播。 5. 新浪主页与微博相连接。微博这一快捷入口会即时 显示未读新消息,包括私信、评论和回复,有一定 的用户粘性。
。
网易的层次结构
3. 新浪财经频道点击8700万
聚集高端客群并以新浪为重大决策参考的行业领袖 客群属性:高阶层、高收入、高需求、高地位……
新浪首页
新浪广告
[产品]首页文字链
[资源投放特色] 新浪首页介绍:新浪网的全流量入口, 网友呈现高职位、高学历、高收入的三 高特点,每日点击量超过3亿次,独立用 户数超过2000万。
即时通信:基于关系网络的点对点 传播 4 博客: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化 舞台 5 维基:协作式知识生产系统
9 10
移动视频直播:在场、表演与陪伴
1
网站传播:大众传播的延续
一、网站传播的主体及其目标
ISP,意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指向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口与相关服务的机
构。一般来说,ISP又可分为IAP与ICP两类。
搜狐的广告形式
1 2 3
文字链接广告
旗帜广告
按钮广告
文字链接广告
旗帜广告
按钮广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雅虎的广告形式
1 2 3
文字链接广告
旗帜广告
按钮广告
文字链接广告
旗帜广告
按钮广告
对比分析
雅虎 搜狐 网易
文字链接广告 旗帜广告 按钮广告 文字链接广告 旗帜广告 按钮广告
文字链接广告 旗帜广告 按钮广告 对联广告
就是一种专题论坛。这种论坛往往是 综合式论坛。大多数网站采用的是这种方式,如“强国论坛”“天涯论坛” “猫扑社区”等。当然,这些论坛里通常又可进行类别区分,形成分论坛, 但总体来说,每一个分论坛的内容仍然是综合的。 专业式论坛。此类论坛通常专注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这类论坛的人 员构成同样是较为稳定的。
的交流方式,是网民意见表达的主要渠道, 也是网民评论的主要栖息地。 虚拟的社区,真实的交流!
• 一、从技术手段、内容上看
1、专题式论坛:基于某个新闻事件或话题开 设的论坛,新闻跟帖是最典型的专题式论坛。 特点:集纳性、深度性、运动性、临时性 代表:新浪、搜狐等门户网推出的专题论 坛
2、综合式论坛:即由综合内容构成的网站。 多数门户网站所采用的都是这种方式,如人民
网的“强国论坛”、凤凰论坛、天涯、猫扑等 特点:综合性、长期性、成员构成稳定。
“强国社区” 1999年5月8日凌晨,我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北约 导弹袭击。翌日,人民网开设了“强烈抗议北约暴 行BBS论坛”,6月19日晚改版为“强国论坛”。 此后,作为一个时政性新闻论坛,“强国论坛” 吸引了一大批关心国家政治大事的网友,对台关系、 中美关系、国企改革、反腐败等,成为这个论坛经 久不衰的话题。“强国论坛”的出现,也引起了海 内外许多媒体的关注,一些媒体称其为“改革开放 的实验者”、“中国的网上言论特区”等。
网络论坛的功能
网页层次的分类 • 线性结构:指网页之间是单线联系的。 • 树形结构:指网页之间是分层联系的。 • 网状结构:指网页之间是呈网状联系的。
新浪网的层次结构
• 新浪网属于网状型层次结构
新浪网的首页特色
1.通过新闻,微博的形式传播信息,信息 量大,更新的速度快。 2.新浪网具有全面性,在顶头的导航栏,可以看到体育、新闻、 博客、财经、娱乐等资讯。
一、网站传播的主体及其目标
机构与组织: 机构与组织利用网站传播的目标,与政府是相似的,包括以下几个:
(1)将网站作为机构或组织信息发布的直接渠道;
(2)将网站作为塑造机构或组织形象的窗口; (3)将网站作为对外办公的平台; (4)将网站作为内部办公的平台。 企业: 与政府、各类机构和组织一样,Web网站也是企业对外信息的发布渠道,是企业形象的塑 造窗口。但是,在企业网站的建设中,更应该注重它与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结合。企业网 站更多应该是营销的一个平台,注重营销手段的革新。
• 1、教学型论坛: 这类论坛通常 如同一些教学 类的博客。或 者是教学网站, 中心放在对一 种知识的传授 和学习,在计 算机软件等技 术类的行业, 这样的论坛发 挥着重要的作 用 。
• 2、推广型论坛:论坛的广告形式,遭网民排斥。 特点:论坛形式,商业性质;宣传为目的;寿命短;
成员多为受雇佣的“托儿”。 • 3、地方性论坛:地方性论坛是论坛中娱乐性与互动性 最强的论坛之一。不论是大型论坛中的地方站,还 是专业的地方论坛,都有很热烈的网民反响。如: 师大路论坛、 白鸽论坛等。 • 4、交流性论坛:交流性的论坛又是一个广泛的大类, 这样的论坛重点在于论坛会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所以内容也较丰富多样,有供求信息,交友信息, 线上线下活动信息,新闻等,这样的论坛是将来论 坛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