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起源
中国文化常识填空题
中国文化常识填空题一、起源和发展1.1 中国文化的起源•始于新石器时代,产生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兼收并蓄各个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明。
1.2 中国文化的发展•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经历了各个朝代的变迁与交融;•吸收了西方文化和其他东方文化的精华;•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
二、基本概念2.1 儒家思想•提倡仁义道德,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注重教育培养,尊重师长和孝敬父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政治和道德观念。
2.2 道家思想•追求自然和谐,强调个体的修身养性;•崇尚无为而治,主张自由自在地活在当下;•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3 佛教思想•强调人的超越和解脱,追求智慧和真理;•强调生死轮回,注重修行和善行;•对中国文化和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4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才华和情感;•以唐代和宋代的诗词作品为主要代表;•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顶峰。
三、传统艺术3.1 京剧•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唱、念、做、打等综合艺术形式为基础;•常以历史故事和名著改编为剧目;•以唱腔独特、表演技巧高超著称。
3.2 书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追求笔画的力度、墨色的淡雅;•有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是中国文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追求的体现。
3.3 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以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法;•注重意境和笔墨的表现力;•常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
3.4 传统音乐•以古琴、笛子、二胡等乐器为代表;•有丰富的调式和音律,注重情感和意境的表达;•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节日与习俗4.1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以庆贺新年和祭祀祖先为核心;•有年夜饭、拜年、放鞭炮等独特的习俗。
4.2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以观赏月亮和吃月饼为主要活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家庭团聚的情感。
4.3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纪念屈原;•以赛龙舟和吃粽子为主要活动;•有驱邪、避灾和保平安的寓意。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分期doc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分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或人类化。
有了人就开始有了历史,也开始了文化。
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知道其起源问题。
(1)炎黄文化炎黄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炎黄文化可以理解为中华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狭义的炎黄文化,可以理解为炎帝、黄帝时代的文化或炎黄时代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化。
本讲所说的炎黄文化,主要取狭义,有时也涉及广义的内容。
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二帝伟大历史功绩,早在《逸周书》、〈〈国语〉〉、〈〈周易·系辞〉〉等先秦文献中就有记载。
相传炎黄神农氏率领其部落作耒耜,教种五谷、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倡交易,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者。
据晋皇甫谧《帝王世家》》和南宋王象之《舆地记胜》载:炎帝为民采药治病,来到南方,因误尝“断肠草”“崩葬长沙茶乡之尾,”“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
”即今湖南省株州市炎陵县的鹿原坡。
黄帝的功绩则在于率领其部落养蚕制丝、始作农裳,伐木构材、筑造宫室,创造文字,制造历法并发明指南车,备厂险夷,艰难拓殖,将中华原始文明推想了新的历史阶段。
据司马迁〈〈史记〉〉载,“黄帝驾崩,葬于桥山“,即今天陕西黄陵市桥山区。
同时,炎黄二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功绩还在于,立足中原,建立国家雏形,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统一奠定了基础。
据〈〈国语·晋语〉〉,〈〈史记·帝本纪〉〉载:“昔少典氏娶有娇氏,生黄帝、炎帝。
”少典部族居住在今陕西、甘肃交界处,与有娇氏通婚,生下黄帝和炎帝。
黄帝居姬水,炎帝居姜水。
有学者认为,黄帝生于今陕西黄土高原,炎帝生于今陕西宝鸡姜水一带。
黄帝部落东渡黄河,顺中条山和太行山朝北方向发展,直达山西南部黄河之滨和河北一带。
与此同时,炎帝部落沿渭水,黄河向东发展,直达河南山东一带。
在氏族部落的繁衍过程中,炎帝部落与东南的黎族部落发生冲突,炎帝战败,向黄帝求援。
现代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传承
现代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传承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经历了许多巨大的变革和蜕变,也经历了许多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然而,在这些变革中,中国的文化仍然保有了自己的独特性和魅力,在现代中国文化的起源和传承方面,我们应当探寻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做出努力。
一、现代中国文化的起源现代中国的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的变革和变化。
当时,中国正处于封闭的状态,与西方的文明相对隔离,文化传统已经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给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冲击。
在这个过程中,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映时代变革与思想解放的文化现象,其根据地主要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由一批进步思想家发起。
新文化运动从它的思想观点出发,对旧的文化、旧的道德观、旧的思想观念加以批判,提出了新的人文主义思想。
这些思想包括普及教育、女性解放、推崇个人主义和反对传统观念等。
二、现代中国文化的传承在上个世纪,中国经历了许多的历史事件和种种的困难,在保护和传承文化方面也遇到了许多的挑战。
然而,在这些困难中,中国也做出了许多努力,以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文化。
首先,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各种文化运动和文艺创作。
中国政府在2011年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通过各种举措,鼓励和支持对中国文化进行创新和转化。
其次,中国的城市化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在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城市化意味着文化和文艺的融合,来自不同地区的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人才在城市里推动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空前的机遇。
最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
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同时也鼓励和支持文化遗产的传承。
例如,修建博物馆、文化公园和文化街区等,以此来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文化体系。
二、古代文化的起源1. 文献记载古代文献对中国文化的起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中《尚书》、《易经》等经典著作,以及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出现,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 传统价值观念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密切关联着传统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传入等,对中国文化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等核心价值观念。
三、历史时期的文化变迁1.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标志着中国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
兵马俑的发现、长城的修筑,以及汉字的统一等,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诗词、绘画、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诗人杜甫、王维,画家吴道子、郎世宁等,都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3.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局限。
但同时,中国仍保留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特点,如文人画、戏曲、茶文化等,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现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 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需要历代人民的传承与培育。
古代的书院、文化艺术家的辗转流传,以及现代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等,都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文化。
2. 文化创新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电影、音乐、文学等领域,不断地融入新元素,吸纳外来文化,通过创新的形式表达和传播中国文化。
五、中国文化的影响与传播1. 世界影响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对世界各国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如中国的书法、茶道、武术等,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
2. 文化传播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文化正积极参与到国际文化交流中。
传统文化的节庆活动、华语电影的国际影响,以及中国传统医药的国际推广等,都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厚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遗址和文物,这些见证了古老的文明。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出现了先民的生活痕迹。
他们通过狩猎、采集和农耕生活,逐渐形成了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种原始文明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商代、周代等历史时期的兴起,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逐渐完善和发展。
商代的青铜器、周代的礼乐制度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古老文化符号在当今仍然闪耀着光芒,为后来的文化传承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文化形态,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传承产生了影响。
秦汉时期的统一战国,唐宋时期的繁荣开放,明清时期的皇权荣耀,每个时期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些历史变迁,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不同哲学思想。
儒家注重礼仪和道德,弘扬“仁、义、礼、智、信”五德;道家强调自然和虚无,倡导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佛家则提倡戒、定、慧的修行,追求超脱世俗的解脱之道。
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人民心中的精神依托。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不仅体现在思想理念上,还体现在文学艺术、建筑雕刻、传统医药等多个领域。
唐诗宋词、京剧昆曲、敦煌壁画、木雕石刻等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风采。
中医、太极拳、茶道、园林造景等传统技艺,传承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工匠精神。
这些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需要继续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其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见证,更是我们心灵的根基和支撑。
只有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起源故事
中国文化起源故事
中国文化起源故事可以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据传说,伏羲和女娲是中国文化的创始人。
伏羲被认为是中国人的祖先之一,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说人物。
相传,伏羲是黄河流域的一个部落首领,他发明了八卦符号,为中国古代的文字系统奠定了基础。
他还创立了卜卦术,用来预测未来和解答问题。
而女娲,则是中国神话中的女神,也被认为是人类的创造者。
相传在古代,世界是一片混沌的状态,没有人类存在。
女娲用神奇的手法创造了人类,并教给了他们农耕、养殖和制作工具的技术。
她还创造了太阳、月亮和星星等天体。
此外,中国文化还深受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影响。
周文王和周武王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君主,他们建立了周朝,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周文王以仁义为治国原则,被尊奉为中国文化的典范。
周武王则以推翻暴虐的商朝而闻名,他的君主形象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英雄。
这些起源故事、传说和历史人物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根基。
中国文化在后来的发展中融合了儒家思想、道教哲学、佛教信仰等各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
其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远古时期,经历了多个朝代和历史阶段的演变与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做一简要探讨。
【远古时期的萌芽】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了文化的创造与积累。
他们以生产生活为基础,创造了简单的语言文字、舞蹈乐器、器皿工具等。
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原始的宗教观念、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夏商周时期的充实】夏商周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历史正式进入文明社会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化成就,如甲骨文、六艺、诗经等。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人类历史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记录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信息,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中国帝王贵族的必备修养,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最高水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夏商时期社会的风俗民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秦汉魏晋时期的繁荣】秦汉魏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在文学、艺术和科技领域,达到了巅峰。
诸葛亮、陶渊明、司马迁等一批杰出的人才相继涌现,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兵法、医学、数学等学科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后世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唐宋明清时期的继承】唐宋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保留了古代文化的精华,还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这段时期里,诗词、绘画、戏曲、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成就,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瑰宝。
唐代诗人杜甫、李白、宋代画家米芾、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清代建筑大师李纯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自古以来,中国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观、道德准则以及艺术表现等的总和。
它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和文明传承。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
那个时候,祖先们主要依靠狩猎为生,逐渐形成了部落文化。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耕文化逐渐取代了部落文化,人们开始聚居在一起,形成了最早的氏族制度。
这种氏族制度在后来的夏、商、周等朝代得到发展和完善,奠定了中国社会和文化制度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学说相继出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家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
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提倡达观宽容的生活态度。
墨家注重以爱互利为原则的宽容与和平。
这些思想体系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逐渐形成中国人民独特的思想观念。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宋、元、明、清等朝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并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封建王朝通过儒家思想维系社会秩序,同时也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许多局限性。
然而,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民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中国的文化发展有两个重要特点,即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结合,以及和谐共生的观念。
中央集权使中国保持了较高程度的统一,同时又给地方政府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这种政权结构为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和谐共生的观念则体现在中国人民对待自然、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态度上。
这种观念促进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为中国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影响深远。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家庭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互助与和谐关系被视为最重要的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起源
中国文化的起源一、概述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深厚的文化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远古时期。
中国文化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艺术表达以及社会习俗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重要性。
二、远古时期的贡献在远古时期,中国的文化起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史前文化:早在约7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出现了最早的农业文明,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等。
这些文化形态以农业为基础,以陶器、农具等实物文物为主要表现形式。
2. 传统宗教信仰:在远古时期,中国人民信仰着原始的宗教信仰,如巫教、崇拜自然等。
这些宗教信仰对于后来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文字的诞生:中国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商代,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石。
文字的出现使得知识和经验可以被记录、传承,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三、夏商周时期的发展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大大丰富和深化,形成了许多经典的文化元素。
1. 礼、乐、封建制度:夏商周时期,社会逐渐形成了以礼、乐为核心的人伦道德观念,并建立了严格的封建制度,将社会秩序进一步规范化。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老子、庄子等,他们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文化经典的形成:在夏商周时期,中国文化形成了众多经典文化作品,如《诗经》、《周礼》、《论语》等,这些作品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
中华民族的形成源于华夏族的血脉,并融合了其他华夏族后裔的血统。
这种血脉的融合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中国文化成为独特、多元且包容的重要原因之一。
1. 母系氏族制度:中国古代的母系氏族制度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促进了各个部落和氏族之间的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早期共同认同。
中华传统文化由来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由来简介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精神积淀。
它包括了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等多种形式,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下面就让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由来。
1. 文字的起源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
中国象形文字最早的形态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如龟甲文和兽面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象形文字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可以追溯到最早的文字,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2. 儒家思想的兴起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
孔子被称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倡“仁者爱人”、“君子务本”,主张以德治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伦理规范。
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奠定了基础。
3. 音乐舞蹈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音乐舞蹈也具有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乐舞是宫廷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如《大儿女》、《广陵散》等,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而古代的舞蹈作品如《梨花颂》、《寿桃》等,则展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4. 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中华传统文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建筑。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在设计、施工和装饰上都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意境。
如故宫、颐和园、长城等建筑都代表着中国传统建筑的高峰,展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精神世界的变迁。
总结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从象形文字到儒家思想再到音乐舞蹈、传统建筑,中华传统文化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传承。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心灵家园,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
相信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华传统文化必将继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愿中华传统文化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断焕发新的活力,传承千年文明,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与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与起源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的根源与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这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与起源,包括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社会制度等。
一、哲学思想的根源与起源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老子等伟大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
孔子的儒家学说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为后世的政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老子的道家学说则提倡自然和谐,并追求心灵的宁静。
这些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文学艺术的根源与起源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诗经和楚辞。
这两部古代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文学呈现出多样的形式,包括诗歌、散文、戏曲等。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思想境界。
传统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反映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理念。
三、社会制度的根源与起源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中的君主专制和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封建社会中的儒家思想将人伦道德视为社会秩序的基石,强调君臣、父子、兄弟和夫妻间的义务和责任。
这种社会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数千年,直到近代社会变革。
四、宗教信仰的根源与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与起源还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有儒教、道教和佛教。
儒教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人伦道德,对整个社会的伦理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教追求自然之道和内心的宁静,强调消除欲望和追求自由。
佛教则强调人们通过超越欲望和苦难实现解脱和救赎。
这些宗教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到了守护和引领的作用。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与起源来源于悠久的历史背景和多元的文化传承。
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中国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一、中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1.中国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是指源自中国古代、经历漫长发展、形成独特风格的文化体系。
2.中国文化的内涵:包括语言文字、思想哲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礼仪习俗、传统节日、科技经济等各方面。
二、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五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是在华夏族群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2.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变迁,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三、中国文化的特点和核心价值观:1.中华民族精神:包括勤劳、勇敢、和谐、善良、仁爱、孝顺等传统美德。
2.儒家文化:强调仁爱、礼义廉耻、忠恕、孝道等价值观念。
3.道家文化:主张自然无为、顺乎自然,追求心灵的平和与自由。
4.佛家文化:强调慈悲、般若智慧、解脱生死、修行菩提。
5.文人雅士文化:重视文学艺术、诗词书画,追求自由与独立的精神。
6.中华传统礼仪:包括尊敬长辈、敬重师长、悌道等传统礼仪规范。
7.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吸纳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多元文化格局。
四、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文学艺术传统:包括诗词歌赋、戏曲曲艺、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形式。
2.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长城、故宫、南京明城墙等历史文化遗迹。
3.饮食文化:包括八大菜系、茶文化、粤菜川菜等传统饮食文化。
4.服饰文化:包括汉服、唐装、襦裙等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中医药文化:包括针灸、草药、按摩、气功等传统医学文化。
五、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挑战:1.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2.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如何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3.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积极谋求民族文化自信。
六、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1.增强文化自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前提。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化之一,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和智慧。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不断吸纳外来文化,最终成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
1. 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先民社会。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石器,开启了文明的起源。
他们通过狩猎、采集和农耕生活,逐渐形成了最初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
这些原始社会的经验和智慧逐渐积累并传承下来,为后来的文化奠定了基础。
2. 发展随着先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形成。
商代和周代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商代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它的兴衰和物质文化的变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周代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黄金时期,包括了封建社会的建立、礼乐制度的确立等重要事件。
周代的思想家们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孔子、老子等。
3. 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以“仁者爱人”为核心,强调人伦道义和社会秩序。
这种思想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重心,注重社会稳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除了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了道教、佛教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多元而丰富的文化体系。
4. 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塑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强调了家庭、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等重要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也对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对世界其他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共存。
5. 传承与发展传承与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
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变革,传统文化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才能继续发扬光大。
在传承方面,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传统文化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以创新的方式在新的领域发展,提高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吸引力。
中国文化概况精读笔记
中国文化概况精读笔记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中国文化概况的精读笔记哈。
一、中国文化的起源。
咱中国文化那可是源远流长呀!从远古时期就开始慢慢发展起来啦。
比如说那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像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啥的,虽然是传说,但也反映了咱老祖宗对世界起源和自然现象的好奇与想象呢。
而且呀,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有了简单的生产生活方式,像狩猎、采集,慢慢也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这些可都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哟。
二、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
这可是中国文化里超级重要的一部分哈。
先说说儒家吧,孔子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呀,他提倡“仁爱”“礼义”,主张人们要互相尊重、遵守社会秩序。
孟子呢,又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强调了老百姓的重要性。
再看看道家,老子主张顺应自然,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也很有特色哟。
还有法家,强调用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像韩非子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啦。
三、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
这方面的内容那叫一个丰富多彩呀!从诗词歌赋到小说戏曲,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就说唐诗宋词吧,李白的诗豪迈奔放,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气势简直绝了;杜甫的诗又很写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宋词呢,有柳永的婉约,也有苏轼的豪放,各有各的风味。
再说说中国的戏曲,京剧、越剧、黄梅戏等等,演员们在舞台上唱念做打,那精彩的表演让人看得入迷。
还有中国的绘画,水墨画那意境美,几笔勾勒就能展现出山水的神韵。
四、中国的传统节日。
咱中国的传统节日可多啦,每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习俗。
春节那肯定是最重要的啦,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贴春联,热热闹闹的。
端午节呢,是为了纪念屈原,大家会包粽子、赛龙舟。
中秋节的时候,一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感受那份团圆的氛围。
还有重阳节,要登高、插茱萸、赏菊花,尊老敬老。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咱中国人情感的纽带呀。
五、中国的传统建筑。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貌。
本文将从起源与发展两个方面来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的出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在农耕社会的基础上,中国古代的先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
他们崇拜自然,尊重神灵,形成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这种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为后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多个阶段。
古代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提倡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和道教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强调解脱和慈悲,道教强调自然和谐与修炼,与儒家思想形成了互补的关系。
佛教和道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其更加多元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达到了巅峰。
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以诗词、曲艺、小说等形式存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
这些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尽管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但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根基。
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许多传统文化活动和节日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传统戏曲和曲艺的演出,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文化是指发源于中国并在中国境内演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饮食习惯、艺术文化等多个方面。
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一直延续至今。
本文将从中华文化的起源、历史发展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等方面,逐步展开和探究。
一、中华文化的起源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先民开始使用石器、木器、骨器等简单工具进行生产,并开始探索生存和社会的方法,逐渐形成原始社会。
随后,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逐渐进化为农业社会,出现了水稻种植、铜器制作等技术,人们开始定居并形成聚落和城市。
尧、舜、禹三代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社会制度和文化的改革与建设,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
随着周朝的建立,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这个时期,中国文化逐渐走向繁荣和兴盛。
诗经、春秋、礼记等文学经典,从此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华文化的发展演变在中国文化的演变历史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转变,出现了众多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如孔子、老子、墨子、庄子等,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在秦汉时期,中国各项制度都逐渐走向完备和规范,如儒家思想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和影响,显著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唐宋时期,则被认为是中华文化史上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诗词、文学、绘画、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如唐诗、宋词、宋画、宋瓷等,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和较高的地位。
清末民初,中华文化的封建传统逐渐式微,并在近代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变革。
这个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革新和发展。
三、中华文化的影响与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的特色,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文化的起源
公元2世纪:混乱中的美丽 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儒家文化产生冲突,刺激了道教的产生,进入后汉代的魏晋时期,政治的分裂和混乱,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空间,各种不同精神文化汇在一起,玄学兴起和文学摆脱政治束缚,虽混乱却很美丽, 魏晋人物和晚唐诗是大风流的展现,魏晋人物身上展现了巨大的自由,却也很悲凉,这时期的最大特点是人格文化的建立,
崇尚家庭观念
农业以家庭集体为生产单位,也便于家庭劳动;农业需要人力和土地的投入,所以,中国人要求多子多孙,生殖崇拜、重男轻女,
崇尚集中与集体力量
农业要求土地的相对集中以便于灌溉,要求家族集体财产制度,避免个人所有和土地分散,
崇尚权威主义,
农业技术的传授需要长辈的教授,生产的组织,特别是人工灌溉的建设,需要集中家庭力量,需要家长权威的指挥,家长制,权威主义、祖宗崇拜、敬老尊老,家族血缘的集体主义可以说是农业经济的社会制度保障,
1、经营农耕的人们, 有必要组织武装力量, 以占有温暖的地域, 肥沃的土地, 获取充分的水源以生产粮食, 2、为了要保护辛劳的成果不被侵夺及毁损, 也有必要武装起来,小武装集团在强有力者的领导下, 逐渐扩成为大集团及部落,战争促成产业发达, 组织能力提高, 3、水源是农业的重要条件, 为了有效控制水源, 开凿渠道、蓄水库以弥补降雨量的不足, 或为了维护渠道及合理的分配用水,要有众多人力去修建, 更需要有效组织及统一号令去执行,这都会激起建立中央集权政府的需要和愿望, 在中国, 国家组织的建立和农业的高度发展, 可以说始终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㈡.中原说:正统学说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五帝的功德:
《史记· 五帝本纪》
尧: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二 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 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 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 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㈡.中原说:正统学说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五帝的功德:
㈡.中原说:正统学说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②三皇:
一是天皇、地皇、人皇, 二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以后者为主。
三皇的功业:
燧人氏:“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具去毒”;
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 始定人道”;
神农氏:“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 土尧 高下, 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三、龙的传人
㈠.龙是什么?
③龙的特性
《周易》中,《乾》卦以六龙象征宇宙变化,其中 龙与乾均为男性之象,即所谓“乾道成男,坤道成 女”。《系辞上》:“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 直。” 《说文》曰: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 长”。 王逸注《天问》,也说:“龙,能高能下,能小 能巨,能幽能明,能短能长。” 现代语:“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㈡.中原说:正统学说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盘古有事功,三皇有功业,五帝有功德。 ●三皇只是教人谋生的手段,而五帝则是 养民惠民,所体现的是道德政治。 ●三皇只是文化的创始人,五帝则是文明 的缔造者。
一、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之学说
㈠. 西来说 ㈡.中原说:正统学说 ㈢.怀疑说:顾颉刚的“层累说”
三、龙的传人
为什么中国人选择做龙的传人? ㈠.龙是什么?
中国文化概况廖华英选择题
中国文化概况廖华英选择题摘要:一、前言二、中国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三、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四、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五、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六、结语正文:【前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发展,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文明体系。
本文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概况进行概述,以展示其魅力与内涵。
【中国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包容性强、不断创新。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中国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文化遗址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开端。
2.发展:夏商西周时期,礼乐制度逐渐完善,为后世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汉唐时期,中国文化走向繁荣,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宋元明清时期,文化更加多元化,市民文化兴起,民族文化融合。
【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技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间风俗等。
【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1.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四大发明、中医、瓷器等,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文化交流:通过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途径,中国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影响了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
3.现代中国文化输出:近年来,中国电影、中国文学、中国艺术等逐渐走向世界,赢得了广泛关注与赞誉。
【结语】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 八卦文字 • 《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即伏羲氏)之王天 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 • 伏羲创立八卦的目的,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情”,即揭示天地化生的奥妙,类概万物的性情。以八卦作 为一种哲学工具,用以观察、认识、预测和反映自然、社会 现象,解释和排解人们的疑窦。 • 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书·艺文志》 • 汉人许慎《说文解字·叙》在叙述了庖羲氏(伏羲)始 作八卦,“以垂宪象”后云: •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háng,兽迹)之迹,知分理之 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
中国远古人类生活的旧石器时代,其 主要的文化成就是: • 一是学会了制造工具,并在长期的生 产和生活实践中掌握了精细加工的技巧; • 二是学会了使用火和管理火; • 三是产生了审美观念和宗教观念,创 造了我国历史的早期精神文明。
二、新石器时代
•
• • •
•
•
有学者用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说,将中国新 石器时代的文化划分为几个特色不同的文化区: 1.黄河中下游文化区 一是黄河中游以中原为中心,北达河套及长城 沿线,南接鄂西北,东至豫东,西抵黄河上游甘、 青接壤处的考古文化区。 代表文化有磁山文化、裴里岗文化、大地湾下 层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等。 二是以黄河下游的泰山为中心,南至淮河,东 至大海,北至无棣即先秦时期的济水及海岱地区。 代表文化有后李文化、青莲岗文化、北辛文化、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等。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起源
• 中国文化起源时期的区域分布特点
一、旧石器时代
• • • • 目前,中国南北各地发现的数百个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代表了中国旧石器时代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其基本特点是: 以向背面加工的石片石器为主体特色的小石器传统贯穿 始终,形成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基本特征。 石片和以石片制造的各种石器在全部石制品中数量最多, 以石核石器偏少;各类石器的加工方法以向背面单面加工为 主;主要器型为刮削器、尖状器和砍斫器,尤以刮削器居多。 这种情况与非洲和欧洲旧石器时代以砾石石器和石核石 器为主,器物类型以砍斫器和手斧为主的技术风格明显有别。 旧石器中、晚期石器工艺进一步发展,导致装柄石斧、 梭标、骨柄石刃刀具和弓箭等复合工具以及磨制、穿孔技术 的相继发明,由此引发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腾飞,开始 向新石器时代过渡。
• •
原始畜牧业是受到狩猎中对较小动物
豢养的启发,从原始农业中分化出来的。
最早的畜牧业,所养牲畜应是多种多 样的,在长期畜牧实践中,人们才将狗、 猪、牛、羊等作为主要的畜牧品种。
二、手工业与交通制造
• • • 手工业也是关系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产业部门。围绕生产及人们的食、 衣、住、交通,中国原始先民的成就有5个方面,内容相当丰富: 一是器具制造业 除前述生产工具外,还有石磨盘、石磨棒、鼎、鬲、盎、簋、豆、鬹(音 guī)、甗(音yán),先民用精调的泥巴捏制或用轮制成杯、碗、壶、缸、 缽(音bō)、瓶、盆、甑、瓮、盘、尊等红、黄、褐、橙、黑、灰、白陶 或彩陶、印纹陶等陶器,以作日常的烹饪、取水、饮食、贮蓄等生活用具。 龙山文化有一种釉面薄陶,薄如蛋壳,俗称蛋壳陶。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铜器和铜渣,有斧、刀、匕首、镰、 凿、钻头、镜、指环、铜饰等。其中有红铜也有青铜,制造技术有冷煅也 有冶铸。 种类繁多,形制复杂,花纹富有地方特色的陶、铜器具,是先民生产、 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制陶、冶铜以外,还有传世已久的石器、骨器、木器、蚌器、玉器等 制造业。
• 4.华南文化区 • 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包括今两广、 闽台、江西在内的东南沿海地区文化。 • 早期的重要遗址有江西的仙人洞、广西的豹 子头、广东的西樵山、台湾的大盆坑文化遗址等。 • 晚期遗址有江西修水山背文化、广东石峡文 化、福建昙石山文化、台湾凤头鼻文化、圆山文 化、卑南文化等。 • 云贵高原有黔西观音洞文化、云南白羊村文 化。 • 西藏昌都有卡若文化等。
• 5、北方游牧与渔猎文化区 • 指东北北部、蒙古高原、阿拉善高原 和塔里木盆地东缘等地以细石器为代表的 考古遗存。 • 以黑龙江为例,其新石器文化可分为 西部铜钵好赉文化、中部昂昂溪文化和东 部新开流文化等。
原始先民的物质文化
• 一、农业与畜牧业 • 农业发明于原始采集业中人对自然的观察, 但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先民就已经在黄河流 域和长江流域创建了比较稳定的农业经济形式。 • 考古发现证明,当时黄河流域盛行的是旱地 农业,作物品种主要有黍、稷、麦、菽等。 • 长江流域则主要是水田农业,作物以稻为主。
•
1954年西安半坡出土的110多件陶器口沿上, 共有32种刻划符号 • 陕西姜寨发现130多件陶器,共约有40多种刻 绘符号。 • 此外,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宁阳堡头、莒县 陵阳河、诸城衣寨等遗址,以及良渚文化的上海 马桥等遗址,还出土现了更具图画特征的另一类 象形符号。 • 在早于仰韶文化的泰安大地湾、裴李岗文化 的舞阳贾湖遗址,仰韶文化的半坡、姜寨、宝鸡 北首岭、柳湾马厂等遗址,龙山文化的章丘城子 崖、永城王汕坊、登封王城岗等遗址,一直到接 近于殷商文化的偃师二里头文化中,都有陶器刻 绘符号的发现。
南湖骨笛
甘肃玉门火烧沟新石器文化遗址出 土的陶埙
•
在早于仰韶文化的泰安大地湾、裴李岗 文化的舞阳贾湖遗址,仰韶文化的半坡、姜 寨、宝鸡北首岭、柳湾马厂等遗址,龙山文 化的章丘城子崖、永城王汕坊、登封王城岗 等遗址,一直到接近于殷商文化的偃师二里 头文化中,都有陶器刻绘符号的发现。
• 二 天文历法 • 《尚书·尧典》: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 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 其做法是:“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 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 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 “日中”、“宵中”(指昼夜平分);“日 永”、“日短”(分别指白昼最长、最短的日子) • 《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 四时成岁”
•
•
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各地古 文化遗存存在着明显的地方差异,呈现出分区发展的态势。 •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中国各地的古文化发展,至 少存在着三个不同的文化区域: • 第一个文化区:以西侯度文化为代表,包括蓝田人文 化等文化遗存,分布范围大体上包括山西西部、陕西东部 和河南西部。这数百处遗址类型以旷野遗址为基本特征, 洞穴遗址只有南海峪一处。石器类型以大石片砍斫器和大 三棱尖状器为主,石球亦属常见。 • 第二个文化区:以北京周口店为代表,包括河北阳原 小长梁、东谷坨和辽宁营口金牛山下层文化等。分布范围 广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辽宁西南部带。遗址的突出特 点是以洞穴类型为主。石器类型较为复杂,个体偏小,刮 削器占绝对优势,缺乏大三棱尖状器和典型的石球。
• 2.长江中下游2个文化区 • 长江中游文化区,指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南 至洞庭湖,西尽三峡、渝东,北达豫南与黄河中 游文化区相交错的自成体系的考古学文化区。 • 代表文化有屈家岭文化、彭头山文化、城背 溪文化和石皂文化等。 • 长江下游文化区指以太湖平原为中心,南到 杭州湾,北以宁镇地区为中心,包括苏皖接壤地 的文化区。 • 代表文化有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松泽 文化、良渚文化等。
•
•
•
• •
河北磁山遗址发现的大约8000年前原始先民 遗存的88个灰坑有稷的遗迹,据测原存可达10万 斤以上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了整罐的黍类作物 。 甘肃东乡林家遗址的一个窖穴内发现了堆积2立方 米的黍类遗物 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出土了5000年前大麦、 小麦的炭化籽粒 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类遗存,同时还发 现人工栽培的葫芦籽遗存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发现芥菜和白菜籽遗存
• 五是特技制作业。 • 包括雕刻、乐器、玉器等。 • 良渚文化出土有成套的礼玉 • 查海文化遗址出土了10余件真玉制品,包括 工具和装饰品。还发现了最早的龙纹图像,兴隆 洼文化也有玉制品出土。 • 查海、兴隆玉器是中国已知最早的自成系列 的玉制品。 • 牛河梁女神庙发现的陶人像 • 弓箭 :山西朔县峙峪村遗址中,发现有石镞, 是当时已发明弓箭的证明。
• •
• •
• 二是纺织、缝纫业。 • 考古学家在贵州普定穿洞,辽宁海城红土洞 旧石器遗址及新石器时代的北京山顶洞,甘肃大 地湾、永靖大河庄等原始先民遗址中,都发现了 骨针、骨锥、角锥、石纺轮、陶纺轮、麻布印迹 等衣饰工具和材料,说明至迟到新石器时代,先 民已掌握了纺织、缝纫技术。 • 氏族成员的衣着就是用兽皮、毛布、麻布等 裁缝而成。 • 传世的许多陶器上有绳纹、布纹的印痕。甘 肃永靖县大河庄发现的布纹痕迹,粗的每平方厘 米有经纬线11根,细的几乎与现代麻布一样了。
• 四 艺术 • 这一时期先民的艺术创造主要表现在音乐、 图画和装饰、造形等方面。 • 清人辑佚的《世本》中,有伏羲造琴瑟,神 农造琴,女娲造笙簧,随制竽、笙,无句等制磬, 垂等制钟,巫咸等制鼓,舜制箫,夔制乐,伶伦 制作律吕的记载。 • 贾湖骨笛(河南省舞阳县),距今约8000年, 不仅远远早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古墓出土的笛 子,也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陶制器皿状笛子和 在化妆版上刻画的类似后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形 象早。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称为 我国笛子的鼻祖。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个文化区:以观音洞旧石器遗存为代表,其分布范 围位于西南地区。石器特点是类型繁多而不固定,个体大小 相差悬殊,精细加工的传统初露端倪。 旧石器晚期,由于技术的进步导致社会生产水平的显著 提高。 其标志是: 弓箭、梭标和复合刀具的发明与使用,使人们猎取飞禽 和大型走兽、游鱼更富有成效,大规模的围猎也成为可能。 骨针和缝制技术的发明,使得人们得以穿上皮衣。 学会火的管理,人类走出原始的洞穴,落脚于四面八方 也成为了可能。 目前,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西 起青藏高原,东达台湾,北抵黑龙江漠河,南至云贵、两广, 遍及全国各地。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的中国各地古文化区域,由于发展的 不平衡,日益显现出鲜明的地方性差异,这便是后来我国新 石器时代文化多元发展的历史文化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