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人生:川端康成《雪国》中的色彩意象解读

合集下载

川端康成小说《雪国》的审美内涵和美学视角

川端康成小说《雪国》的审美内涵和美学视角

川端康成小说《雪国》的审美内涵和美学视角前言《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他在小说中将雪国的美景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使小说在文学和审美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本文将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探讨《雪国》小说中的审美内涵和美学视角。

雪国的美学意义雪国是川端康成小说《雪国》的背景,被川端康成赞誉为“日本最高峰的时代之美”。

小说中,雪国的美景不仅让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其壮美,更让读者领悟到了精神的内涵。

一、雪花的美学价值“雪是一片死寂、寂静而净美的世界”(川端康成)。

在《雪国》中,雪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自然现象,川端康成通过对雪花的描写,大量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来表达雪花的美学价值。

川端康成在小说中对雪花的描写中极度注重细节和感受的传达。

文中对雪花的描写过度详细,简单而精致的文字透露出一种调和中的美感,极富感染力,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美好情感,传达出玄妙的东方美学。

二、雪国的审美意义《雪国》的雪国,是一个孤独而神秘的空间,它是藏匿着感情的地方,也是情感突破的地方。

在小说中,雪国似乎是一面镜子,将主人公的孤独、无助和苦恼映照了出来。

主人公的情感与雪国深度融合,形成了一种超越语言的审美意义。

《雪国》的审美内涵一、静默与情感“她的呼吸着实是轻巧。

他甚至可以闻到她的吐息,她呼吸的节拍,正如一片叶子悄然地翻动。

”(川端康成)在小说中,川端康成通过对静默和情感的处理,让读者与主人公在视觉和感受上产生了共鸣。

通过对两个主要人物的心理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越语言的美感。

静默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准确、深刻地表达心灵的方式。

二、俗世与超脱“生活是皆因存在而感性的,而感性却将人推向了孤独。

”(川端康成)在《雪国》小说中,川端康成通过对主人公生活中的苦恼和痛苦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超脱俗世的美学内涵。

小说中的主人公慕名前往雪国寻找情人,但最终意识到自己与情人之间的隔阂,反而在主人公与一名当地的女孩的相处中获得了一种超脱的体验。

《雪国》中的超脱不是一种放弃,而是一种转化。

《雪国》的自然意象与人物形象分析

《雪国》的自然意象与人物形象分析

037[摘 要] 以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为例,对其中的自然意象与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对小说中雪、山、火等自然元素的象征意义的解读,以及主角岛村、小春等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了川端康成通过作品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

雪在小说中象征着孤独、清洁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相呼应。

通过分析,可以深入理解《雪国》中自然意象与人物形象的关联,以及川端康成在作品中所传达的孤独、渴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通过对《雪国》自然意象与人物形象的深入研究,不仅丰富了对这一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探索空间。

[关 键 词] 《雪国》;自然意象;人物形象;象征意义;文学研究《雪国》的自然意象与人物形象分析尹瀛君一、引言(一)川端康成和《雪国》简介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著名作家,被公认为20世纪日本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独特描写。

其中,《雪国》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雪国》是一部以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情感描写而著称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日本冬季山村,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偏远地区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

小说通过对自然意象和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和心理的描写,深入探索了爱情、孤独、梦想和生命等主题。

川端康成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精准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寂静而充满内心矛盾的世界,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和情感关系的思考。

小说以其独特的氛围、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富有隐喻性的意象,为读者呈现了一部深邃而富有内涵的文学作品。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雪国》中的自然意象和人物形象,以探索川端康成如何通过这些元素来传达其独特的主题和思想。

首先,通过对雪、山、火和镜子湖等自然元素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探讨自然意象在小说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物情感和故事发展。

其次,通过对主角岛村和小春等关键人物的形象分析,揭示他们的外在特征和内心世界,以及他们与自然意象之间的关联。

晕染的丹青——解析《雪国》的色彩美

晕染的丹青——解析《雪国》的色彩美

晕染的丹青——解析《雪国》的色彩美
廖真辉
【期刊名称】《中国报业》
【年(卷),期】2011(0)05X
【摘要】亦梦亦幻的白色、如火如荼的红色,作为陪衬的绿色、黄色和黑色都体现了川端作品中独特的依靠感觉来体验的色彩美。

川端康成用感觉作为画笔,以各式绚丽多姿的色彩为原料,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晕染的美妙丹青,展示了纯洁的心灵对生存的渴望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完美诠释了生命的美丽与憧憬。

【总页数】2页(P48-49)
【关键词】色彩;白色;红色;绿色
【作者】廖真辉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13
【相关文献】
1.数字绘画晕染浓浓的丹青味--谈数位板和画笔在小学国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J], 尚佳;
2.数字绘画晕染浓浓的丹青味--谈数位板和画笔在小学国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J], 尚佳
3.晕染于心的色彩:剪纸红 [J],
4.晕染于心的色彩:锔瓷蓝 [J],
5.晕染于心的色彩:纺织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习《雪国》中的意象与象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雪国》中的意象与象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雪国》中的意象与象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概述《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誉为日本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独特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一个封闭而神秘的世界,在文学鉴赏方面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本文将探讨《雪国》中所运用的意象与象征,并分析如何通过学习这些元素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 意象在《雪国》中的运用•描述自然景物:川端康成通过对雪、冰、风等自然元素进行精细描写,营造出寒冷、清冽与静谧的氛围。

•表达人物内心世界:通过描写人物眼神、表情、动作等细节,川端康成传递出人物内在情感与思想。

2. 象征在《雪国》中的运用•雪和冰:象征死亡、寂静以及无法抵挡时间流逝。

•灯光:象征希望、温暖和照亮内心的力量。

•铁路与隧道:象征分离、孤独和无法逾越的界限。

3. 学习意象与象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力: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象征,学生可以提高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

•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意象和象征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引导他们探索多元化的解读方式。

•增强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中隐藏在意象与象征背后的深层含义,有助于学生升华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4. 教学策略•提供丰富多样的文本材料:让学生阅读《雪国》中关于意象与象征方面的片段或其他相关引用,以加深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引导讨论与思考: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活动形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于具体意象和象征的理解和解读,并与他人分享交流。

•导读深层含义:引导学生将意象与象征联系到小说背后的主题或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和探讨。

5. 结论通过学习《雪国》中的意象与象征,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这种细致观察和多样化解读的能力将使学生在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时更加有洞察力和深度思考,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

同时,通过以《雪国》为例子进行教学,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

从《雪国》中的“红”、“黑”、“白”看现实与非现实的共存

从《雪国》中的“红”、“黑”、“白”看现实与非现实的共存

从《雪国》中的“红”、“黑”、“白”看现实与非现实的共存本文将通过对太宰治的小说《雪国》中颜色符号的分析,探讨现实与非现实的共存。

小说中的“红”、“黑”、“白”三种颜色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在小说中贯穿始终,融入到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中。

通过对这些颜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太宰治对于现实与非现实的态度,同时也能够探讨人们对于现实和虚幻的看待方式。

一、颜色符号在小说中的作用1. 小说中的“红”、“黑”、“白”三种颜色的出现频率分析2. 小说中的“红”、“黑”、“白”三种颜色的象征意义分析3. 小说中人物衣着颜色的象征意义分析二、现实与非现实的共存1. 现实与非现实的对比分析2. 红叶的形象与现实和虚幻的联系3. 日本文化中的虚幻和现实三、现实和虚幻的看待方式1. 对于现实和虚幻的态度分析2. 人们对于现实和虚幻的看待方式分析3. 煤气灯下的现实感与现实主义文学四、自我意识与精神现实1. 人物的自我意识分析2. 《雪国》中人物的精神现实3. 文学叙述力量对于精神现实的表现五、风景、氛围与情感的深层交织1. 雪景和北国的地域气息2. 情感与自然风光的交织3. 情感对于现实和虚幻的感悟六、文学形式与创作手法的分析1. 纪实和想象的交错和转换2. 隐喻的运用和表达方式3. 小说中的意境表达七、现实与美学的融合1. 现实与美学的交融分析2. 《雪国》对于现实主义的批判和追求3. 现实与美学的互动关系八、背景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作用1. 日本文化特色的展现2. 太宰治的现实生活特点对于小说的影响3. 文化背景对于小说的影响九、符号学和象征学在小说中的运用1. 符号学的运用和作用分析2. 象征学的解析方法和理论3. 符号和象征的关系和体现方法综上所述,《雪国》中的“红”、“黑”、“白”三种颜色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符号,通过对这些颜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太宰治对于现实与非现实的态度,也能够探讨人们对于现实和虚幻的看待方式。

小说中的各种角色、情节和文学手法都与现实与非现实的关系密切相关,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道德品位。

川端康成《雪国》意象论

川端康成《雪国》意象论

川端康成《雪国》意象论程睿(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2013级本科1班,陕西汉中723001)指导教师陈一军[摘要]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雪国》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通过“雪国”这个中心意象将文中的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命运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雪国》这部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极具感染力,同时,还折射出了川端康成对生命本身的深沉思索和深切体悟。

于是,“意象美”就成为《雪国》最为突出的特点,这不仅让《雪国》这部作品美不胜收,也使川端康成的艺术风格别具一格。

[关键词]川端康成;雪国;意象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于196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自己和日本文学赢得了崇高荣誉。

《雪国》是川端康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富于抒情色彩,笔调优美,着意表现的是日本文化背景中由“白雪”装点的小村落与活动在其中的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关系。

所以,《雪国》最为独特的地方就在于以景致烘托人物的情感世界,“意象美”就成为《雪国》最为突出的特点。

也就是说,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创造出了情景交融、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具有丰富的人生情趣,读完以后,总会让人深受触动。

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集中观照《雪国》的“意象美”,探寻小说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来实现对《雪国》复杂深刻意蕴以及精美独到的艺术品格的深刻理解与把握,进而实现对川端康成这个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以及相关联的日本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一、《雪国》中的“意象”《雪国》作为川端康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一经发表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川端康成赢得了世界声誉。

不过它不是靠缠绵悱恻的爱情和扣人心弦的故事吸引人。

《雪国》备受青睐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小说文本着力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余味无穷的优美意境和拥有丰富审美意蕴的“雪国”世界。

为了凸显这一特征,川端康成甚至有意淡化故事情节的复杂和曲折。

因此,“意象”就成为把握《雪国》这部作品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雪国》中的色彩表现

《雪国》中的色彩表现

关键词:《雪国》; 色彩; 人物 中图分类号: H313. 4
文献标志码: A
Color Expressions in Snow Country
WANG Yan (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Shanghai 200090,China)
96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文科论文专辑
白色光这种 视 觉 冲 突,引 发 读 者 丰 富 的 联 想。 这“洁 白 ” 也为整个故事定下了基调。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少し 中高の円 顔 は ま あ 平 凡 な 輪 郭 だ が、白 い 陶 器 に 薄 紅 を 刷いたよう な 皮 膚 で、首 の つ け 根 か ら も ま だ 肉 づ い て いないから、美人 と い う よ り も な に よ り も、清潔 だ っ た。”[3]将女子的脸 比 作 洁 白 的 陶 器,突 显 了 人 物 的 外 貌 特点。“鏡の奥が真っ白にっているのは雪である。その 雪のなかに女の真赤な頬が浮んでいる。なんともいえ 清潔な 美 し さ で あ った。”[3] 这 句 中 的 白 色 描 写,刻 画 了 驹子梦幻般的美与纯洁的个性特征。男主人公岛村对女 主人公驹子的初始印象就是纯洁如雪,闪烁着耀眼的白 光。白色是 纯 洁 之 色,最 适 合 用 于 描 写 美 丽 的 女 性[4]。 白色如雪,不仅是川端康成对驹子的外貌特征和人物个 性的细致描述,也暗示不管两人的爱情结局如何,都会如 镜中白雪一样消逝得毫无痕迹。“劇場の壁もなければ、 聴衆もなければ、都会の塵埃もなければ、音はただ純粋 な冬の朝に澄み通って、遠くの雪の山々まで真っ直ぐに 叩いて行った ”“窓 の 下 に 眼 を 落 す と、枯 れ た 菊 の 籬 に は寒天のような霜柱が立っていた。しかし、屋根の雪の 解ける樋の音は絶え間なかった。”[3]这两句文中的白色 冰雪描写,被 认 为 是“虚 无 ”,这 是 川 端 康 成 对 读 者 的 暗 示,冰冷的白雪暗示着两位主人公悲凉、虚无的情感最终 是一场徒劳; 也暗示了美的幻灭和驹子无法避免的悲哀 命运。

从《雪国》看川端康成美学中的“悲美”风格

从《雪国》看川端康成美学中的“悲美”风格

从《雪国》看川端康成美学中的“悲美”风格作者:王珺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04期内容摘要:川端康成是日本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

其笔下的代表作品《雪国》,对于研究川端康成美学中的“悲美”风格具有深刻的意义。

本文将从《雪国》着手,从“悲美”风格体现和“悲美”风格的缘由两方面展开对川端美学的研究。

关键词:《雪国》川端康成美学“悲美”风格一.引言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日本传统文学和美学特色为主,融入了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写作手法。

因其另辟蹊径的审美特点与柔和细腻的文学风格在世界闻名遐迩。

在川端康成的小说中,大都是悲情式的结局,以“悲”作为基调,整个故事于无声中缓缓落下帷幕。

平淡而又充满凄切之美,将“美”与“悲”两个看似相对的概念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便成为川端康成文学的核心风格。

二.川端美学“悲美”风格的体现1.女性形象的“悲美”在川端康成笔下的女子有着一种凄美,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作品,都能够从每个少女形象身上找到共性的东西。

每个少女形象都是异乎寻常的美,且是十分纯粹又空灵的美。

千重子纯良娴静,驹子大胆明快、叶子善良清秀······不仅仅面容姣好,她们也拥有纯洁的灵魂。

但她们大多地位低贱、沦落风尘,无法逃避在漂泊中凋零的命运。

虽然她们向往花好月圆的美满,但一切都归于徒劳,所有的希望都是无望,给人一种淡淡的哀伤。

川端康成不止一次感叹她们命运的悲戚。

在悲戚命运的衬托下,她们显得更加娇妍艳丽。

在小说《雪国》中,川端康成笔下塑造的主人公之一的驹子具有闪耀着其与众不同的女性魅力。

故事中的驹子,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与她所面临现实生活时的悲哀感和无力感,在所有情节中就形成了显著的对比。

造物主对驹子是优待的,给予了她美丽的外表,但这却也是她的悲哀。

虽然拥有美丽却无法得到绽放,无人懂得欣赏,在爱人岛村面前的爱情总是无法得到相应的心灵回应,悲伤而徒劳的爱。

川端康成《雪国》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川端康成《雪国》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川端康成《雪国》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川端康成《雪国》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川端康成 (18991972) 日本著名现代主义作家。

关于川端康成的文学美在《雪国》中的表现

关于川端康成的文学美在《雪国》中的表现

关于川端康成的文学美在《雪国》中的表现摘要:川端康成是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文学作品数不胜数,著名文学作品也有很多,《雪国》这一文学作品是川端康成最为出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使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之一。

《雪国》被称为是“近代日本抒情小说经典”,其已被30多个国家翻译并出版,也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

川端康成的出名作品还有大家所熟知的《千鹤》和《古都》。

文章是在作者对《雪国》细读的基础上,通过对川端康成对艺术美在文学作品中的展现的领略,体现出了川端康成对文学的美的表现,将爱情、纯真、女性美以及死亡等这些够融合在了这一作品中,分析了《雪国》这一文学作品中主题格调、语言色彩、神话色彩、自然风景等不同的美的体现。

关键词:川端康成;文学美;《雪国》一、川端康成文学特性分析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评委赞誉为具有敏锐感觉并且能够将叙事技能运用到极其高潮的文学家,他的观察能力是在作家中算顶级的了。

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能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细微观察,将这种景物的细致的其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东方的美,也无时无刻展现出了西方的美。

川端康成在其一生的发展中,在不断的继承日本古典文学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对西方现代派作家写作手法的借鉴和运用,使得其文学作品更加独具特色,让人耐人寻味。

川端康成无疑是日本文坛中踊跃而出的佼佼者,在日本的文坛中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他也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的核心人物之一。

川端康城的文学作品从方方面面体现出了自己的独特性格,其别具一格的写作特征和其一生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川端康成的一生可以说是在路上,经常旅行是其的生活风格。

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影响,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使得他的心情经常处于苦闷和忧郁之中,这一特点也导致了他的文学底色大多体现出了无尽的伤感和悲哀。

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早期和晚期有着不同的文体素材,早期大多数作品是以写生活在下层的女性的纯洁和她们不幸的生活遭遇为主体的,后来,在其文学作品中也融入了变态心理学的格调,写作手法浑然天成,别具一格。

川端康成《雪国》:人生是一次无常之旅,我们可一路欣赏物哀之美

川端康成《雪国》:人生是一次无常之旅,我们可一路欣赏物哀之美

川端康成《雪国》:人生是一次无常之旅,我们可一路欣赏物哀之美前几日,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寺庙和尚发出感慨:“一切终将是虚无。

”也许你认为他是出家人,看破红尘,自然觉得世间种种都是虚空。

其实,积极拼搏的尘俗之人,何尝不会产生虚无之感?人生无常,似梦幻泡影,又短暂易逝,如露亦如电。

活在这世间,每个人都在寻求归属感与存在感。

由此,我想到作家川端康成与他的虚无主义作品,以及作品表现出来的美学思想。

他在一篇散文里写道:“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

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之美。

”这种将物哀美学融入日常生活的态度,在他的代表作《雪国》中,则展示得淋漓尽致。

1968年,《雪国》与《千只鹤》、《古都》这三部小说,让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日本人。

在这作品中,作者以敏锐的感知能力、超群的写作技法,表现了日本文人的精神:人生是一次无常之旅,我们可一路欣赏物哀之美。

领奖中的川端康成1. 人生无常,令人感到无限悲伤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川端康成的身世非常凄惨,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出他感伤阴郁的性格,也决定了他创作风格与思想的走向。

参加葬礼的名人,这是外界给予川端康成的称号。

因为,在他3岁时,父亲病逝,4岁时,母亲病逝,10岁时,姐姐病逝,15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祖父去世。

从那之后,他开始寄人篱下。

坎坷的经历,人生的无常,练就他一颗敏感哀伤的心。

他以祖父去世为契机,开始踏上写作之路,为之探索一生。

从故事结构看,小说《雪国》同样流露出浓烈的无常色彩。

男主人公岛村是位舞蹈艺术研究家,他继承丰裕的祖产,不必为生存奔波劳累。

电视作品《雪国》剧照岛村前往雪国旅行,在那里的温泉旅馆结识艺妓驹子。

他被她的洁净、隽秀、婀娜所迷恋,每年都会去雪国,与之幽会。

第二次去雪国,在列车上,岛村偶遇少女叶子,他被她空灵、忧戚、无法形容的美深深吸引。

这样的因缘际遇,让三人之间产生微妙的情感牵扯。

浅析川端康成《雪国》中的余情美

浅析川端康成《雪国》中的余情美

浅析川端康成《雪国》中的余情美

川端康成的《雪国》是一部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小说”的经典作品,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余情美学。

《雪国》中的余情美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的欣赏,二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首先,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描述了大自然的美丽,如雪景、青山、白云,以及湖面上的月光。

这些都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而这种美丽也是人们对生活的向往。

其次,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人生应该珍惜,应该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种余情的思考也是读者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

总之,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表达了一种深深的余情美学,它既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又思考人生的意义,让读者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热爱生活。

《雪国》与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

《雪国》与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

《雪国》与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摘要:《雪国》是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作品之一。

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物哀、风雅的美学思想,是作者美学追求的最高峰。

作者以纤丽唯美的自然景物为背景,将人情美融入到自然美之中,在孤独、哀愁、深沉的情感基调上,以细腻含蓄的笔触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并浸透着佛教禅宗的虚无主义思想。

作品塑造了年轻、美丽、纯洁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女性美。

作者在人物悲惨命运的叹息中,流露着悲悯与伤怀的物哀之情;在人物纯净心灵的探索中,寻找着寂静与永恒的虚无状态,使人沉浸在淡淡的哀伤中不断体会其余韵,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颤。

本文将分别从自然美、物哀美、虚无美与女性美四个方面来阐述《雪国》体现的川端康成的日本美学思想。

关键字:《雪国》;川端康成;美学思想Aesthetic ideology of "Snow Country" and YasunariKawabataAbstract:"Snow Country" is one of the novels of Yasunari Kawabata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Works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Substance Sadness Japa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the elegance of aesthetic ideas of aesthetic pursuit of the highest peak. Qian Li and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human beauty into natural beauty, loneliness, sadness, deep emotional tone, delicate and subtle brush strokes to depict the inner world of characters and imbued with Zen Buddhism of Nihilism . Work shaped the young, beautiful, pure image of women, embodies the feminine beauty. Of the sigh of the tragic fate of the characters, giving it a matter of compassion and sad sad feelings; the character pure spiritual exploration, looking for stillness and eternal state of nothingness, people immersed in a touch of sadness in the experience of the rest of the rhyme tremor, gives a strong mind. This article from the natural beauty, physical sorrow, nihility aesthetics and the female beauty in four areas to illustrate the Japanese aesthetic ideas embodied in "Snow Country" Yasunari Kawabata.Key words:"Snow Country";Yasunari Kawabata;Aesthetic Thought《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作品充分体现了川端康成文学创作的特点。

雪国川端康成评价鉴赏

雪国川端康成评价鉴赏

雪国川端康成评价鉴赏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日本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川端康成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塑造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

他以雪国为背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孤独,以及对爱与死的思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雪国进行评价和鉴赏。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巧妙地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象征,使整个小说充满了诗意。

他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比如,小说开头就描写了雪国的严寒和寂静,以及雪花的纷飞。

这种描写不仅仅是为了刻画自然景观,更是为了表达人物心灵的冰冷和孤独。

川端康成还通过对月亮、寺庙、雨等意象的运用,进一步加深了小说的意境和情感。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刻画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

主人公黑发的妻子,自以为是的雪国人,神秘的蛇女,以及黑发和白发之间的爱情纠葛,都让人印象深刻。

川端康成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和心理分析,展现了他们内心的挣扎和追求。

尤其是黑发和白发之间的爱情,既充满了悲剧性的冲突,又蕴含着对爱与死的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也探讨了一系列的哲学问题,使小说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他通过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死亡的描绘,探讨了人类的存在意义和生命的脆弱性。

小说中黑发和白发的对话,以及黑发的妻子的死亡,都让人不禁思考生命的可贵和短暂。

川端康成还通过对爱情和性的描写,探讨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无法言说的内心世界。

这些哲学问题的探讨,使小说超越了个人的经历和情感,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意义。

总的来说,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一部经典之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孤独,以及对爱与死的思考。

川端康成巧妙地运用了意象的象征和细腻的描写,使整个小说充满了诗意。

他刻画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

此外,雪国中还探讨了一系列的哲学问题,使小说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川端康成通过雪国这个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引发人们对生命、爱与死的思考。

《雪国》的色彩美探析

《雪国》的色彩美探析

《雪国》的色彩美探析
邱博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3(0)07Z
【摘要】《雪国》是一部描写北海道风情的著名小说,由享誉盛名的小说家川端康成创作的。

作品中无论是关于女性的描写,还是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色彩纷呈的。

通过描写北海道一年四季自然景物的不断变换,来体现一种自然的色彩美。

通过描写女性和周围景致的相互映衬,来体现人物的色彩美。

川端康成通过《雪国》中色彩美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独具风格的审美情趣。

【总页数】2页(P29-30)
【关键词】北海道;《雪国》;色彩美;探析
【作者】邱博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13.074
【相关文献】
1.《雪国》禅宗境界虚无美之特征探析 [J], 李文刚
2.试论《雪国》的色彩美 [J], 车才良
3.唯美世界中的景象美和形象美——简论川端康成《雪国》的境界美 [J], 周江
4.晕染的丹青——解析《雪国》的色彩美 [J], 廖真辉
5.《雪国》自然的色彩美 [J], 邓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雪国》中的色彩表现

《雪国》中的色彩表现

《雪国》中的色彩表现
王艳
【期刊名称】《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3)0z1
【摘要】《雪国》是川端康成最著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借助色彩描写展示了雪国世界,传情达意,突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色彩是人们对于周围环境产生的视觉效应,对环境的反应越敏锐,色彩的感知就越丰富.色彩的应用既暗示人物的命运又映射作者的内心写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分析了川端康成如何巧妙地将自然中的白、红、黑3种色彩与小说《雪国》中的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预示、暗示或象征了故
事中人物的命运发展和结局,体现出作品的自然美、人物美与意境美.
【总页数】3页(P95-96,100)
【作者】王艳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上海2000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3.4
【相关文献】
1.雪国:乌托邦的构建和毁灭——论《雪国》中“雪”的意象 [J], 刘静;张向超
2.浅析品牌设计中的色彩表现 [J], 陈冉
3.浅谈舞台美术设计在《和平颂》中的应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色彩表现 [J],
吕程
4.居室环境中传统材质和新兴材质在色彩表现中的差异 [J], 刘延琪
5.商场宣传海报中的色彩表现 [J], 屈高瑾;李光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雪国》的音乐叙事艺术与自然色彩解读

《雪国》的音乐叙事艺术与自然色彩解读

Interpretation of Music Narrative Art and Natural Colors of "Snow Country"
作者: 邱田[1]
作者机构: [1]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822
出版物刊名: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68-71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3期
主题词: 川端康成;《雪国》;音乐叙事;色彩解读
摘要:《雪国》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在1957年初次登上大银幕后,收获了深远的社会反响.在松散的情节之上,电影《雪国》以其别具一格的音乐叙事、丰富多样的景物色彩以及层层渗透的物哀情怀成功地将原著中的"雪国身姿"原原本本地展现在观众眼前.通过对电影《雪国》中音乐语言的把握和色彩景观的运用进行研究,从影视作品改编的角度阐释了纯文学语言通过音乐叙述的合理阐释完成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白人生:川端康成《雪国》中的色彩意象解读作者:全晓云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2期摘要:概观《雪国》中的色彩世界,红白是两大主色调。

红色是整部作品的焦点色,是驹子的象征色。

白色则是理解整部作品的关键色调,是叶子的象征色。

白色不仅是女性洁净美及死亡的象征,更是被幻化为虚幻虚无的象征。

《雪国》中两位女主人公的红白人生恰好从色彩意象的角度印证了川端心目中“美的永恒=虚幻=死亡”的审美倾向。

关键词:川端康成;《雪国》;色彩意象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2010303《雪国》是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获奖作品之一,被誉为“川端作品群中的高峰杰作”[1]105。

对这部集川端之大成的作品,却鲜有学者将色彩与川端文学、色彩与川端康成的精神世界等命题纳入研究视野。

实际上,色彩经由川端看似闲闲之笔实则匠心独具的信手点染,已经成为氤氲出日本传统之美、自然审美及女性审美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段。

对比,笔者曾对《雪国》中的色彩世界、红色的运用技巧、红色与主题的关联等进行过考察。

考察结果显示:红色是整部作品的焦点色;红色是驹子的象征色;红色与“发现最高美、最美的生存方式、生命的美与悲”的作品主题直接关联[2]。

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关注使用频率居前三位的红、白、黑三色,尤其通过色彩运用及意象分析,通过白色意象分析,兼与红色比对,试图从另一视角解读整部作品的主题,进而走入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川端康成的精神世界。

一、《雪国》中的色彩运用及意象分析参考白鸟幸代[3]的研究方法,笔者对《雪国》中色彩使用频率居前三位的红、白、黑三色分别进行了例句析出。

统计结果显示:《雪国》中的红色使用例共计36处,除叶子1例、自然2例、植物3例、火光3例、其他2例外,其余20例均用于驹子脸颊和面部表情的描写;黑色使用例共计25处,用于驹子身上的有9例(睫毛、头发、眸子、服饰),其他除1例描写驹子给岛村介绍的艺妓、1例动物和4例道具外,主要用于凸显自然环境(夜色2例、山容5例、雪中圆石1例、火场黑烟1例);白色使用例共计30处,其中用于驹子身上的有13例(白粉2例,肌肤4例,脸2例,头发、脖颈、肩背、脖颈上的白色围巾各1例);其他除叶子1例、岛村3例、俄国姑娘1例、植物3例、动物1例、道具1例外,6例均为描写自然景物或凸显氛围。

就色彩的物理属性而言,红、白是色相对比极为鲜明的两种颜色,黑、白则属于七种光谱色之外的另色,属无色之色。

恰恰是这三色,经由作家挥毫泼墨式的信手点染,不仅氤氲出《雪国》的自然之美、女性之美,而且成就了川端色彩与文学交融的无与伦比的艺术之美。

首先,川端将色相对比极为鲜明的红、白、黑三色集中用于驹子身上,完成了对女主人公驹子形象的塑造。

黑色描写睫毛、头发和眸子;白色描写脸、肌肤、肩背、脖颈、白粉、光线映照下的头发及脖颈上的白色围巾;红色则集中于驹子的脸颊和面部表情的描写。

川端通过对驹子身体各个部位、服饰等的描写,突出了驹子艳丽、清新、洁净的姿容,同时又精彩地捕捉到驹子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将驹子的魅力、小女人的风韵和美艳、恋爱中女人的任性和依恋展露无疑,突出了驹子热情、纯真及顽强生活的性格之美。

可见,驹子身上的黑色重白描,白色则成为纯洁、洁净美的象征,红色则是热情、纯真、顽强生活和生命力的象征。

其次,营造自然美和环境氛围,揭示故事的主题和创作意图。

描写自然的9处黑色用例中有7处是描写夜色和山容;描写自然的6处白色用例中有4处是描写各种形态的皑皑白雪以及晾在地上的白麻等。

川端主要运用黑白色彩搭配、多重色彩融合等绘制出色彩斑斓的夜色和山容等寒冬夜景的图画,为我们展现了白茫茫又黑黝黝的环境氛围,以此渲染环境、营造氛围,凸显《雪国》的自然之美,同时也暗合驹子和叶子的悲惨宿命。

比如,作品中写道:“她(驹子)的背影,好像给吸进黑黝黝的山底”,“那边的白雪,早已被黑暗吞噬了”等,读罢一种冷寂、凄怆的感觉陡然升起,也暗示和象征着岛村去探望驹子的不祥未来,对情节的发展做了有力的铺垫。

此外,在色彩用例析出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雪国》中白色的运用技法更为特殊和含蓄,意象也更为朦胧。

它不仅是单纯的触目可见的白色,而是整体氛围上的纯粹的感觉,是被幻化了的白。

比如:《雪国》的开篇第一句便采用无色彩的色彩表达方式为故事的发展营造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此处的白色是一种神秘梦幻式的色彩;《雪国》的结尾部分——叶子葬身火场,火场中叶子脸色的苍白代指了生命征兆的消失,白色成为死亡的象征,而那“白蒙蒙的烟雾”更是现实世界和虚幻世界相互关联的一种被幻化了的白色。

此外,叶子在作品中是一个若明若暗的人物形象,她拥有一具“透明的肉体”,留在读者印象中的仅仅是那清澈得近乎悲戚的声音和刺人的美丽的眼睛。

川端在叶子身上笼罩的是一种整体氛围上的纯粹之感,是被幻化了的白色光辉。

总之,概观《雪国》中的色彩用例,黑色运用技法相对简单,多以白描手法营造自然美和环境氛围,暗合人物的悲美命运;红、白则构成了整部作品的两大主色调。

川端将驹子纳入了象征着生命的红色板块之中,使驹子实化为肉体的存在,成为现实美的象征;将叶子纳入朦胧纯粹虚无而又至纯无彩的白色氛围之中,使叶子升华为理想美的化身——“异样美的虚像”[4]104。

可见,红—白、驹子—叶子、现实—理想成为镶嵌在作品中的两两成行的存在。

因此,如果说红色是整部作品焦点色的话,那么白色则是理解整部作品死亡与虚无主题的关键色调了。

二、白色与死亡之美川端一生偏爱死亡与美的主题,死亡与美也是川端个人最终实践的目标,他最终也是以自杀身亡的形式使自己定格于日本文学的洪流之中。

在川端的文学理念中,死是最高的艺术,艺术的极致就是死亡。

在对死亡与美的关系的处理上,作者一方面使其笼罩着恐怖的气氛,渗透着对美的死亡深深的悲哀,另一方面又受日本传统之幽玄美意识的影响,倾向于以含蓄的笔调来表达死亡的主题,使其呈现出亦真亦幻的“物哀美”情调。

在这种文学理念下,川端的作品也从始至终不停地纠缠着“死”与“美”的主题。

《雪国》这部集川端之大成的作品自然也不例外。

栗原雅直[5]14—15曾将统计学引入文体分析,得出了在川端文学中白色预示和象征着死亡的结论。

借此,笔者有意从“白色”出发来解读《雪国》的死亡之美。

《雪国》中共出现了三次死亡,分别是恩主之死、行男之死及叶子葬身火海。

驹子的恩主之死是小说中第一次交代的死亡,川端只是一笔带过,没有用过多的笔墨。

行男之死是作品中第二次死亡描写,对行男的描写依然着墨不多,只是他青黄色的手暗示了他的死亡预期,行男将死的信息也是通过叶子及驹子脸色的苍白来预告的。

因此,在川端笔下,行男同岛村一样是个道具式人物,行男的死暗示着驹子追求的幻灭,也预示着叶子未来的幻灭。

行男肉体的毁灭与岛村灵魂的虚无,皆是人生徒劳的象征。

与恩主和行男的死相比,叶子葬身火场的描写是川端精心安排的。

众所周知,《雪国》是川端前后历时十四年,先是以相对独立的短篇形式发表后经过精心修订成定稿本的,最后两章的标题分别是《雪中火场》和《银河》,整部作品以雪中火场仰望银河的一幕戛然而止。

可见,川端精心安排了叶子葬身火海的结局,描写笔致细腻又带有虚无幻化之趣味,成为整部作品的压轴之笔。

在雪中火场的描写中,直接使用的白色用例并不多,但川端对白色的运用技法极为含蓄巧妙,“明亮、澄明清澈、犹如极光”的银河、对着屋顶喷出的宛如映着银河光芒的白濛濛的烟雾、夜色笼罩下的银装素裹的雪国,在这种澄明朦胧带有幻化色彩的白色光辉的笼罩下,叶子完成了对美永恒的定格和再现。

从川端对驹子和叶子的形象处理技巧来看,在《雪国》中,驹子是现实美的化身,叶子是理想美的化身。

在人物塑造上,川端将红色聚焦于驹子,用象征着生命力的红色作为驹子的象征色,同时用零星的黑白点缀,特别是用零星的白色来象征驹子的清丽和纯洁,完成了对驹子女性美的塑造。

不可否认的是,川端是把现实美的化身驹子纳入红色板块之中的,用象征着生命的红色使驹子实化为肉体的存在,成为现实美的象征。

与此相对,白色作为红的对比色,被集中赋予了叶子。

而叶子的白,并非是实在触目可见的白色,而是整体氛围上的朦胧纯粹虚无而又至纯无彩的氛围,在这种被幻化的白色光辉笼罩下,叶子升华为精神的存在,成为理想美的化身。

最后,叶子葬身火海,驹子疯掉。

极富生命感、积极认真生活的驹子疯掉,不仅展示了什么是最高美和最美的生存方式,也给美蒙上一层深深的物哀情调;理想美的化身叶子的死亡,使得小说的哀愁氛围升华,叶子的陨落是那么的柔和、优美、自由与超脱,无异于内在生命的变形、转折与升华,使美在躯体生命的逝去中获得了一种超乎生死的永恒之美,恰好符合川端“死是生的延伸,是美的一种表现,是最高的艺术”[6]这一审美倾向。

三、白色与虚无之美在《雪国》中,死亡被幻化成一个伟大而美丽的主题,唱响了最高美的哀歌和颂歌。

在川端的心目中,死亡并非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指进入一种虚无的世界。

川端在《雪国》创作时,不仅追求精神上超现实的虚幻世界,同时又以纤细、柔美的人物形象塑造来展示物哀情调的悲美,实现虚无缥缈的抽象概念。

在这一过程中,色彩在川端笔下更好地发挥了“借客观之色言主观之情”的效果,尤其是白色不再仅仅是一种视觉感受,而是被川端神奇地幻化,为作品营造了一种朦胧虚幻的氛围,直通作品人生无常、生命虚无的主题。

首先我们看《雪国》的开篇。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开篇第一句简洁而又意味深长。

雪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白,雪国自然让人联想到白茫茫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作者开篇便用由物引发联想式的色彩表现方式,为故事的发展营造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甚至使人产生从压抑的现实世界逃离到澄明的幻想般的世界中去的冲动。

译文第二句“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其日语原文如果直译的话是“夜的底部变白了”。

这句话首先可理解为岛村坐了一夜火车到达雪国的时间是黎明,即这里的“夜”是时间上的概念,“变白”代指黎明。

其次“底”是一种空间概念,在这里作者采用了“时间概念+空间概念”的方式,交代了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5]41—43,作者正是在这种神秘虚幻的雪国世界中,将故事娓娓道来。

同时,这里的“底”不仅仅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概念,而且是介于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心理范畴的空间,作者以空间变白赋予作品某种朦胧虚幻的味道。

为此,川端还特意安排了一只眼睛作为由现实世界观察虚幻世界的窗口——“镜子”。

“镜子的衬底,是流动着的黄昏景色,就是说,镜面的映像同镜底的景物,恰似电影上的叠印一般,不断地变换。

出场人物与背景之间毫无关联。

人物是透明的幻影,背景则是朦胧逝去的日暮野景,两者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不似人间的象征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