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物化工产品的开发及生产技术

合集下载

化工生产技术PPt课件00绪论

化工生产技术PPt课件00绪论
• 化工三废治理和安全、环保措施。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绪 论
《化工生产技术》的主要内容
化工产品生产技术必然要有一个合理的、先进 的、经济上有利的“工艺流程”,这个流程要保证从 原料进入流程直至产品下线,过程顺畅、经济合理, 原料的利用率高,能耗和物耗较少。而这个流程是通 过一系列设备和装置体现出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流水 线,在流水线上设备串联或并联其中。因此,微观上 的工艺流程形成了宏观上的硬件设备设施。
按产品的用途和产品形态等可分为:国防化工 、环境化工 、食品 化工 、日用化工 、农用化工 、能源化工 、信息化工 、材料化工 、 冶金化工 、药物化工 、硅酸盐化工 、建筑化工等。
按产品归大类分为:无机化工 、有机化工 、高分子材料化工 、 精细化工 、炼油化工等。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绪 论
化学工业的发展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保证安全,即保证人身安全和 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遵守卫生标准和要求,在保证先 进、合理、经济、安全的同时,要求保护环境、杜绝公 害、减少污染,对产生的污染一定要综合治理,这也是 化工产品生产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工生产技术》的主要内容
三大块:原料块、原理块、工艺块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工程观念、工艺意识
1. 理论上的正确性 2. 技术上的可行性
3. 操作上的安全性
4. 经济上的合理性
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研究怎样创造 最优化的生产条件和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是工 程技术人员的职责,也是必备的观念。
怎样减少生产过程的物料损失和能量损失, 提高能量的有效利用率,保证设备的综合性能 是是工程技术人员经常考虑的课题。

第四章生物化工产品的开发及生产技术2

第四章生物化工产品的开发及生产技术2
2021/3/6
柠檬酸的消费领域: 饮料行业占40~45% 食品添加剂等占15~20% 洗涤剂占20~30% 医药占5% 其它占10%
2021/3/6
2、乳酸——聚乳酸牵头发展
• 具有广泛用途的有机酸。世界乳酸的总产量 约为20万吨左右,日本和美国两国的乳酸需 求量3.5万吨。我国的乳酸目前已形成了约4 万吨的生产能力。
2021/3/6
6、琥珀酸——产量不大
琥珀酸在食品工业中应用较少,也属医药工业的 常用原料之一。主要用于生产难溶药物的水溶性 盐——琥珀酸盐。全球琥珀酸总产销量约在1万2万吨左右。我国的琥珀酸生产仍以化学合成为 主。未见发酵法生产琥珀酸的报道。
2021/3/6
7、衣康酸
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晴纶化纤、树脂、 橡胶、涂料、造纸、制药、农药、轻工、食品等 领域(合成树脂或在工业上用作除垢剂等)。世 界年需衣康酸5-6万吨。主要生产国美国、日本、 俄罗斯。我国以发酵法生产衣康酸,年产量 5000t。大部分内销。因技术存在问题,产品质 量不过关。外销困难。
▪ 是生物体代谢产物之一,广泛分布于自然
界、动物及人的器官中。无色透明或半透
明晶体,或粒状、微粒状粉末,无臭,具
有强烈的酸味,但令人愉快。稍有涩味。
2021/3/6极易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乙醚。无旋光
1、柠檬酸的应用
(1)食品方面:柠檬酸被称为第一食用酸味剂 饮料——不仅赋予饮料水果风味,而且具有增

2021/3/6

–国内主要生产商有蚌埠丰源集团、无锡中亚罗 氏公司以及青岛扶桑化学公司等。其总产量即 达20万吨左右。墨西哥、日本和美国的生产企 业相继关闭其柠檬酸生产线,我国柠檬酸将在 国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

合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生物制造中的应用

合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生物制造中的应用

合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生物制造中的应用第一章:引言合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将生物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致力于构建新颖的生物系统,实现对生物体内某些功能的精准调控。

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它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尤其是在生物制造领域。

本文将针对合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生物制造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第二章: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2.1 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定义与特点合成生物学技术(Synthetic Biology)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交叉学科领域,它的定义较为广泛,但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设计、构建和操纵生物体内的分子机器,实现对生物过程的精准控制。

合成生物学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可编程性: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生物分子进行精确地设计和控制,实现对目标生物体形态、功能和代谢过程的精准调控。

2)可重复性:由于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实验操作具有高度标准化,因此其实验结果能够得到高度的重复性。

3)可预测性:合成生物学技术通过对生物分子进行数学模型化,可以实现对生物过程的行为进行精确的预测。

2.2 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历程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末,科学家开始初步尝试利用黄色链球菌基因组进行DNA序列重组。

2000年,科学家们完成了对酵母菌全基因组的测序,为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3年,Craig Venter和他的团队成功将蛇类基因序列嵌入到一种细菌的染色体中,用于合成人造生命体。

2005年,Chandra Krintz 和她的团队提出了基于JavaScript的生物计算机编程语言(Bacillus),该语言为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实际应用开创了新的道路。

自此,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始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领域广泛应用。

第三章:合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制造中的应用3.1 合成生物学技术在药物制造中的应用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根据生物标志物的特征,设计并构建合成生物体来生产各种药物。

精细化工产品的纯化技术研究

精细化工产品的纯化技术研究

精细化工产品的纯化技术研究第一章:绪论精细化工产品是化工领域中的一种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医药、食品、电子、光学等。

然而,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常常受到纯度和杂质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发展有效的纯化技术对于提高精细化工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精细化工产品的纯化技术,分析不同的纯化方法及其应用范围以及优缺点,以期为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第二章:晶体分离法晶体分离法是一种常用的纯化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晶体的溶解度规律实现分离纯化目标产物。

通常使用的晶体分离方法包括溶剂结晶、蒸馏结晶和半块结晶法等。

溶剂结晶法适用于产物和溶剂溶解度差异较大的情况。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晶体生长速度快的特点。

但同时也存在晶体形态不规则、杂质难以去除等缺点。

蒸馏结晶法适用于产物和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的情况。

该方法具有高纯度、操作简单的特点。

但需要专业设备,且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半块结晶法是一种半固态的结晶方法,通过设置界面将溶剂与产物分离。

该方法具有产物纯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但需要专业的实验室仪器,并且需要对产物的溶解度曲线作出准确的预估。

第三章:萃取法萃取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方法,通过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

通常使用的萃取方法包括固相萃取、液-液萃取和超临界萃取等。

固相萃取法适用于目标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含量较低的情况。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等特点,但受取样量限制。

液-液萃取法是一种经典的分离技术,它利用产物在另一种溶剂中的特定溶解度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

该方法适用于目标物质与其他成分的溶解度比较大的情况。

该方法出样方式简单,操作灵活。

超临界萃取法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产品的制备中。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实现产物的高效纯化,而且操作简单、反应快速,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萃取技术。

第四章: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一种具有高效性和低耗能特点的纯化技术,它通过半透膜的分离效应实现物质的分离。

生物质资源转化与利用第四章生物质液化技术ppt课件

生物质资源转化与利用第四章生物质液化技术ppt课件

脱氧
缩合 环化 聚合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主要液 左旋葡萄来自 化产物乙酸、甲酸、 糠醛
芳香化合物
纤维素
半纤维素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溶剂种类的影响
使用溶剂的目的:分散生物质原料,抑制生物质组分分解得 到的中间产物再聚合。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生物质高压液化的影响因素
工艺条件
原料种类 溶剂选择 催化剂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反应压力 液化气氛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4.3.1 生物质高压直接液化
优点: ➢原料来源广泛 ➢不需要对原料进行脱水和粉碎等高能耗步骤 ➢操作简单,不需要极高的加热速率和很高的 反应温度 ➢产品含氧量较低、热值高
溶剂
催化剂
生物质
干燥
粉碎
直接 液化
收集 生物油

(完整版)生物工业下游技术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生物工业下游技术习题(附答案)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习题第一章绪论1、何为生化分离工程?其主要研究那些内容?下游加工过程(下游技术):对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或由微生物发酵过程、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或酶反应过程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发酵液、培养液、反应液),经提取分离、加工精制成有关生物化工产品的过程(技术)。

由不同生物化工单元操作组成。

研究内容:产品的分离纯化,从混合物(发酵液等)中用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产物的高得率、高纯度)。

2、试述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特点及应遵循的原则。

特点:发酵液等为复杂多相系统,属非牛顿性液体,成分复杂多样,固液分离困难。

产物起始浓度低(发酵液起始浓度较低而杂质又较多),常需多步纯化操作;产物(生物物质)通常很不稳定:遇热、极端pH、有机溶剂会引起失活或分解;发酵或培养都是分批操作,生物变异性大,各批发酵液不尽相同,下游加工应有弹性;发酵液不宜久存,应尽快提取。

原则:时间短;温度低;pH适中(在生物物质的稳定范围内);严格清洗消毒。

基因工程产品,生物安全问题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其包括那几种主要分离方法?4、简述生化分离工程的发展趋势。

操作集成化(减少步骤,提高收率);方法集成化;大分子与小分子分离方法的相互渗透;亲和技术的推广使用和配基的人工合成;优质层析介质的开发;基因工程对下游过程的影响;发酵与提取相耦合。

5、简述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流程。

按生产过程划分,下游技术大致分为4个阶段:a)预处理(发酵液或培养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b)提取(初步分离纯化);c)精制(高度纯化);d)成品加工(最后纯化);第二章预处理与固-液分离法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预处理:a)预处理目的:改变发酵液的性质,利于固液分离。

b)方法:采用酸化、加热、以降低发酵液的粘度;或加入絮凝剂,使细胞或溶解的大分子聚结成较大颗粒。

目的:分离菌体和其他悬浮颗粒,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和改变滤液性质,利于提取精制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菌种不同、发酵液特性不同,预处理方法选择也不同。

(完整word版)化工的发展进展

(完整word版)化工的发展进展

第一章、化工的发展历程回顾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1)随着产业革命在西欧开始,首先无机化学工业开始形成及发展。

1740年英国人Wald制得硫酸;1749年Roeback在英国建立了用铅宝法生产硫酸的工厂(第一个化工工业产品),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典型的化工厂的诞生,是近代化学工业的开始。

1771年吕布兰获取以食盐为原料制的纯碱,副产氧化氢至盐酸、氧气、漂白粉等,纯碱又可经苛化生成烧碱。

18世纪后期,炼铁用焦碳量大大增加,使煤化工产生。

1763年在英国产生了蜂窝式煤气炉,提供了大量焦碳。

1792年开始用煤生产民用煤气。

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2)-煤化工的发展1812年,欧洲干馏煤气用于街道照明。

1816年,美国煤干馏法生产煤气。

1825年,英国人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苯、甲苯、萘等。

19世界中叶,欧洲已有许多国家建立了炼焦厂,德国成功建立了有化学品回收装置的炼焦炉,由煤焦油中提取了大量的芳烃,作为医药、农药、染料等工业的原料。

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3)-三大化工材料工业的开始1839年,美国人固特异用硫磺硫化天然橡胶,应用于轮胎及其他橡胶制品-第一个人工加工的高分子橡胶产品。

1872年,美国开始生产赛璐珞,被认为是第一个天然加工高分子的塑料产品-开创了塑料工业。

1891年,在法国建立了人造纤维(硝酸酯纤维)工厂,其产品质量差,易燃,虽未能大量发展,但仍被认为是化学纤维工业的开始。

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4)-炼油工业开始1854年,美国建立最早的原油分馏装置。

1860年,在美国第一个炼油厂是炼油工业。

19世纪后期,在世界已建设了许多炼油厂或炼油装置,主要生产照明用的煤油,而汽油及重质油还是用处不大的“副产”,直到80年代,电灯的发明大大减少了煤油的重要性、汽油和柴油因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成为主要炼油产品。

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5)-传统与化学制药及染料工业等19世纪初至60年代,科学家先后从传统的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纯的化学成分。

生物制氢技术

生物制氢技术

优点:清洁,节能,不消耗矿物资源,可再生等。 利用太阳能通过生物质制氢是最有前景的制氢途径。
生物质为可再生资源,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和物质转换,在常温常压下通过酶的催 化作用得到氢气;太阳能可以作为产氢的一次能源,降低生物质制氢成本。
氢的储存
氢的储存比固态煤、液态石油、天然气更困难。 一般,氢可以以气体、液体、化合物等形式储存。
目前氢的储存方式主要有: 常压储氢、 高压储氢、 液态储氢、 金属氢化物储氢、 非金属氢化物储氢
氢的利用
(1)用做内燃机燃料
氢内燃机与汽油内燃机相比,系统效率高,发动机寿命长,环境 友好,使用经济。目前氢内燃机汽车还在示范阶段,困难在于没 有适宜的车载储氢技术; 氢内燃机飞机和氢燃料火箭前景更好。
热化学转化法制氢原理
生物质超临界转化制氢
生物质超临界转化制氢是将生物质原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 合,置于超临界条件下(压力22. 15 MPa,温度347℃) 发生热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含量较高的气体和成分。
水在超临界状态下溶解性类似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临界温度下几乎所 有的有机物都可以溶解,无机盐等极性物质溶解度很低
(2)用做燃料电池
是氢能利用的最理想方式,是电解水制氢的逆反应。 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系统较简化且可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但氢 的储存量有限,目前正在研究合适的储氢方式。 燃料电池还可用在固定式电站,也可用作小型或微型便携电源。
(3)用于热核反应
氢的同位素氘和氚是核聚变反应最为常见的原料。
地球上海水中含有的氘超过4.0×1013 t。1L海水中的氘,经过核聚变产生的 能量,相当于300 L汽油燃烧后释放的能量。如果把自然界的氘和氚全部用于 核聚变,其产生的能足够让人类用100亿年。

第四章__酶工程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详解

第四章__酶工程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详解

(2)离子吸附法。通过离子效应,将酶分子固定到 含有离子交换基团的固相载体上。 常见的载体:DEAE-纤维素、 DEAE-葡聚糖凝胶、 CM-纤维素、DOWEX-50等。 优点:操作简单,处理条件温和,能得到酶活回收 率较高的固定化酶。 缺点:酶与载体的结合力较弱,当离子强度高、缓 冲液种类或pH值发生变化时,酶容易脱落。
酶工程一般工艺流程示意图
胞外酶
胞内酶 菌种→基因改造→发酵→发酵酶液→预处理→细胞分离→细 胞破壁→碎片分离→提取→精制→酶制剂及其改造 酶制剂 ↓ 原料→前处理→杀菌→酶反应器→反应液→产品提取→成品
(二)酶工程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50~60年代早期的酶工程技术,主要是从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原料中提取、分离、纯化制造各种 酶制剂,并将其应用于化工、食品和医药等工业领域。 2.20世纪70年代后期,酶的固定化技术取得了突破, 使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与生物传感器等 酶工程技术迅速获得应用。 3.目前,各种酶工程技术已用于制造多种精细化工 产品和医药产品,并且在食品工业、化学检测和环境保 护等各个领域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
(二)非机械破碎法 1.酶溶法 加酶法:常用的有溶菌酶、蛋白酶、糖苷酶等,它们 对细胞壁或细胞膜进行酶解,使细胞破碎。 自溶法:在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控制一定条件, 诱发微生物产生少量的溶胞酶或激发自身溶胞酶的活力, 以达到细胞自溶的目的。 2.化学渗透法 用有机溶剂、变性剂、表面活性剂、抗生素或金属 螯合物等处理,使细胞壁或膜的通透性(渗透性)改变, 从而使胞内物质有选择地渗透出来。
(三)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方法 1.离子交换层析 根据被分离物质与分离介质(离子交换剂)间异种电 荷的静电引力的不同来进行物质分离的。不同离子交换剂 上的可解离基团对各种离子的亲和力不同,而使不同物质 分离。 离子交换剂根据活性基团的性质分为阳离子交换剂和 阴离子交换剂。酶具有两性性质,可用阳离子交换剂,也 可用阴离子交换剂进行酶的分离纯化。

第四章 化学合成工艺的设计与选择01

第四章 化学合成工艺的设计与选择01

发展迅速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基本骨架相似,合成以 多取代苯胺为原料,构建吡酮酸环。 构建方法是在诺氟沙星(norfloxacin)和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等早期品种的合成经验基础上发展而来 的,是典型的模拟类推法的应用实例,如氟罗沙星 (fleroxacin)和加替沙星(gatifloxacin)的合成工艺路 线。
一、 类型反应法 将已知的经典合成方法用于产品或中间体合成路线设 计的方法,称为类型反应法。 类型反应法主要应用于那些没有现成的合成方法可供 参考或已知的合成方法不够合理的场合。 研究内容包括分子骨架的形成、官能团的引入与转换 以及敏感基团的保护与脱保护等。
药物克霉唑为三芳甲基咪唑类化合物,由反合成 分析,可将其切断为合成等价物2-氯苯基二苯基氯甲 烷和咪唑。
第四章 化学合成工艺的设计与选择
一个产品常常可以由多种工艺路线合成。 化学工业中,选择先进、可靠、经济、安全的化合 物合成方法是实现化学合成产业化的第一命题。 工艺路线:一个化学合成产品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 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 称为该产品的工艺路线。 在化学合成产品的工艺研究中,首先是工艺路线的 设计和选择,以确定一条经济而有效的生产工艺路线。
2专利即将到期的产品化工产品的专利到期后其它企业便可以仿制化工产品的价格将大幅度下降成本低价格廉的生产企业将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设计选择合理的工艺路线显得尤为重3产量大应用广泛的产品某些老产品社会需求量大应用面广如能设计选择更加合理的工艺路线简化操作程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可为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设计与选择合成工艺的一般方法: ①收集(类似)化合物的文献合成方法,要求尽量全,不要遗 漏。 ②结合理论与实际,研究论证各方法的合理性(理论上是否 合理等)、可行性(原料是否易得,反应条件是否苛刻等)和 经济性(是否有利可图)等。同时,尽量考虑采用新技术新工 艺(如生物技术、催化技术)的可能性。 ③给出总结报告,写出研究或生产预案。

第四章 固液分离设备

第四章 固液分离设备

③甩干。
⑤甩干
④洗涤。
⑥停机,挖出滤饼。
2.2 自动下出料离心机 a. 结构:多一刮刀和固体出料口,见图4-36 b.优点:①能力强,滤饼干。 ②自动连续生产,劳动强度低。 c.缺点及适用范围: 价格贵,不适合滤饼太粘的料液。
d.操作过程:图4-37
2.3 自动卸料卧式离心机 a. 结构:见图4-38,4-39 b.优点:①占地面积小,可自动连续生产。 ②滤饼厚度均匀(不受重力影响)。 c.缺点及适用范围: 结构复杂,对转轴要求高;进料要均匀。 d.适用场合及操作过程:和立式相同。见图4-40
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的粉状粒状及纤维状物料的浓缩混合干燥及需低湿干燥的物料如生化制品等更适用于易氧化易挥发热敏性强烈刺激有毒性物料和不允许破坏结晶体的物料的干燥
第一节 过滤设备
概述
• 生物工业中,一般都需要从发酵液中除去菌体以得到 产品,或从培养基中除去未溶解的残余固体颗粒以便后 续加工,如啤酒生产中麦汁的过滤,啤酒酵母的过滤分 离。另外,在提取过程中,也经常遇到晶体与母液的分 离问题。它们都属于化工单元操作中的液一固分离过程。 • 微生物发酵的悬浮液中,固体粒子的性质差异很大, 且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使得分离较一般化工产品的分 离更加困难。通常分离前先对悬浮液进行预处理,改变 液体的物理性质,再选择适宜的分离手段和操作条件, 达到分离的目的。 • 液一固分离过程常采用沉降和过滤两种操作来完成。 沉降有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之分,过滤则有常压、加压、 真空及离心过滤不同形式。
(2)喷嘴排渣碟式分离机
连续操作。整体结构与人工排渣碟 式分离机相似,但转鼓内腔呈双锥形, 可对沉渣起压缩作用,提高沉渣浓度。 转鼓内直径最大 900毫米。转鼓周缘 有喷出浆状沉渣的喷嘴2~24个,喷嘴 孔径为0.5~3.2毫米。喷嘴的数目和 孔径根据悬浮液性质、浓缩程度和处 理量确定。通过喷嘴的沉渣流速很大, 喷嘴用耐磨材料如、和碳化硼 等制成。为提高排渣浓度,这种分离机还有将排出的沉渣部分送回转鼓内 再循环的结构。沉渣的固相浓度可比进料的固相浓度提高 5~20倍。这种分 离机的处理量最大达300米3/小时,适于处理固相颗粒直径为0.1~100微米、 固相浓度通常小于 10%(最大可至25%)的悬浮液。

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材料-复习重点2015.12.14

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材料-复习重点2015.12.14

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材料复习资料第一章生物质化工及材料概述1、资源定义: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资源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包括太阳能、土地、水、大气、岩石、矿物、森林、草地、矿产、海洋、生态系统的环境机能、地球物理化学的循环机能等。

2、自然资源分类:可耗竭资源、可更新/可再生资源1)可耗竭资源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2)可更新/可再生资源分为:可更新商品性资源、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3、公共物品的可更新资源的非专有性:属于公共物品的可更新资源是非专有的,非专有性是财产权的一种减弱,它将导致低效率。

这种配制的结果是可更新资源过度开发,以及在管理、保护和提高生产能力方面投资不足。

4、自然资源蕴藏量的几个概念1)已探明储量:已探明储量是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资源位置、数量和质量可以得到明确证实的储量。

分为:(1)采储量;(2)待开采储量:2)未探明储量:未探明储量是指目前尚未探明但可以根据科学理论推测其存在或应当存在的资源,分为:(1)推测存在的储量;(2)应当存在的资源。

3)资源蕴藏量:资源蕴藏量等于已探明储量与未探明储量之和,是指地球上所有资源储量的总和。

5、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碳循环、氮循环、氧循环是三个最重要的循环。

在自然环境内,碳的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进行的。

氮的循环是通过各种价态氮化合物组成复杂的途径。

由于氧在自然界中有巨大的含量及其活泼性的特征,致使环境中无处无氧(游离态或化合态),所以氧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非常复杂的。

6、材料定义:指具有一定结构、组分和性能,具有一定用途的物质。

7、生物质定义: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所有生物有机体的总称,包括植物、农作物、林产废弃物、海产物 (各种海草 )和城市废弃物 (报纸、天然纤维 )等。

生物质资源的特点:①无毒、价廉;②可收获又能再生、永不枯竭;③具有生物可降解特性;④污染小,符合环境保护及人身安全等法规。

生化工程

生化工程

古埃及麦芽发酵制得啤酒
将水浸泡过的大麦堆积在平整的石板上,使其发芽,几天 后让太阳晒干或用柴草烘干。把干麦捣成粉末,放入木桶中, 加适量温水,人在木桶中将麦芽粉踩踏成面团。空气中的酵 母菌使面团发酵膨胀后,人工再将它捏成面包状进行烘烤, 使淀粉胶结、蛋白质凝固。然后再捣碎,并掺入热水混合, 用筛子或无花果叶过滤,得到麦芽汁。将麦芽汁倒入陶罐中 再进行发酵,两天后便成为可口的啤酒。饮用时可用麦杆吸, 也可倒在碗里喝。
这种陶罐啤酒在古埃及常常作为供奉神灵的祭品,也用作 殉葬品。
二、生化工程的形成及发展
1857年法国科学家L.巴 斯德首先证明由活的酵母 发酵可以得到酒精(乙 醇),其他不同发酵产物 是由不同的微生物的作用 引起的。
4.三星堆遗址
该遗址地处四川省广汉,埋藏物为公元前4800年至公 元前2870年之间的遗物。该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 青铜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壶等。其形状之大也为史前 文物所少见。
5.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中发掘到大量的酒器。其中有一组合酒器,包括酿造发酵所 用的大陶尊,滤酒所用的漏缸,贮酒所用的陶瓮,用于煮熟 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还有各种类型的饮酒器具100多件。 据考古人员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职业酿酒者。在发掘到 的陶缸壁上还发现刻有一幅图,据分析是滤酒图。
2. 河姆渡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3000年)
上述两个文化时期,均有陶器和农作物遗存,均具 备酿酒的物质条件。
3.磁山文化时期 磁山文化时期距今7355-7235年,有发达的农业经济。
据有关专家统计:在遗址中发现的“粮食堆积为100m3, 折合重量5万公斤”还发现了一些形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 陶器。有人认为磁山文化时期,谷物酿酒的可能性是很大 的。

生物化工工艺学--第4章--淀粉制糖工艺

生物化工工艺学--第4章--淀粉制糖工艺

端开始,底物分子越少,水解的机会就越小,直接影响到糖化的速度;


易老化,不利于后续糖化;
糖化液的过滤相对较差。
液化程度也不能太高:因为葡萄糖淀粉酶是先与底物分子生成络合结 构,而后发生水解催化作用。液化程度超过一定程度 不利于糖化酶生成络合结构; 影响催化效率; 使糖化液的最终DE值偏低。
在淀粉的液化过程中,需要根据酶的不同性质,控制反应条件,保证酶反 应能在活力最高、最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目前发酵工厂常用30-40%淀粉乳浓度、pH6.0-7.0,温度85-90℃。淀粉酶 制剂的加入量,随酶活力的高低而定,一般控制在5-8单元/克淀粉。
(3)液化程度控制
液化程度不能太低: 液化液的黏度就大,难于操作; 葡萄糖淀粉酶属于外切酶,水解只能由底物分子的非还 原末
随着淀粉乳浓度的提高,分解反应加剧,色素加深,例如:
pH=3.0时,HMF生成量最少,色素最浅。 3.0<pH或pH>3.0,色素逐渐加深。 分解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造成糖损失,色素增加。
1.2. 淀粉酸水解工艺流程
酸水解调节的选择
(1)淀粉质量:对淀粉质量要求较高。对于不同来源的淀粉,一般谷物淀
不上进一步糖化,因此,必须控制糊化淀粉的老化。老化
程度可以通过冷却时结成的凝胶体强度来表示。
3、液化的方法与选择
液化方法
基本条件 淀粉乳浓度30%,pH1.82.0,液化温度135℃, 10min,液化DE值15-18%
优点
缺点 有副反应生成有色物及 复合糖类,淀粉转化率 低,糖液质量差,糖化 液中含有微量醇和不容 糊精
酶酸法液化
工艺过程较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杂

《生物化工产品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生物化工产品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第 1 4卷 第 5期 21 0 2年 5月
天津职 业 院校联 合学报 J un l f V c t a I i ts T nn o st
N o . o .1 5V 1 4
M a y. 2 2 01
《 生物化工产品生产技术》 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课 程 发展 及教 学 目标
生 物 化 工 产 品 生 产 技术 课 程 是 在 生 物 工 艺 学课 程 基 础 上 发 展 而来 。早 期 的高 职 课 程 体 系 是 本 科 教 学
体 系 的模 型 , 物 工 艺学 课 程 教 学 沿 用 了理 论 教 学 体 系 , 门课 程 以理 论 知 识 讲 授 为 主 线 , 容 涉 及 工 业 生 整 内
教 学 目标 主 要 强 调 能力 培养 , 过 课 程 学 习 , 学 生 熟 悉 生 产 中 相 关 的 专 业 知 识 , 握 相 关 的 生 产 操 作 技 通 使 掌
能, 包括菌种的传代保藏和选育操作 、 微生物发酵生产 中的基本操作和过程控制( 如发酵罐接种操作 , 生产
中 p 温 度 、 解 氧 、 沫 、 氧 化 碳 与 呼 吸 商 等过 程 参 数 的 控 制 ) 生 物 酶 转 化 生 产 的 一 般 操 作 以 及 产 物 H、 溶 泡 二 、
分 离 纯 化 的 常见 操 作 , 同时 训 练 学 生 形 成 较 好 的 独 立思 考 、 析 问题 、 决 问题 的能 力 , 分 解 能够 处 理 生 产 中 出
现 的 一 般 性 问题 。 二 、 程教 学 改革 设 计 课
( ) 程设 计 思路 一 课
课 程 设 计 中 , 企 业 生 产 实 际 出发 , 从 以典 型 的 生 物 化 工 产 品 生 产 技 术 为 载 体 设 计 教 学 情 境 ; 个 学 习 每

《生物质热解技术》课件

《生物质热解技术》课件

政府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 加大对生物质热解技术的投入
企业合作
多方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
科研机构
开展深入研究,提升技术水平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生物质热解技术合 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国际间应该加强生物质热解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 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通过国际合作,不仅可以分享经验和 资源,还可以加速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实现更广泛的影响 和效益。
生物气
可用于发电 供热、供暖等领域
生物炭
用于土壤改良 再生能源领域
热能
直接供暖、制冷等用途
生物质热解技术的应用 前景
生物质热解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能源领域,可以替 代传统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在工业生 产中,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未来 随着生物质热解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 步扩大。
● 02
第2章 生物质热解过程
生物质热解的基本原理
生物质热解是一种将生物质分子内部的键断裂的过程,通过 高温、无氧或低氧环境下进行,最终生成气体、液体和固体 产物。这一过程在生物质能源开发和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质热解的反应机理
热解
生物质在高温下分 解成不同产物
干馏
在缺氧或无氧条件 下,生物质物质分
● 05
第五章 生物质热解技术的环 保效益
01 减少碳排放
低碳排放
02 减少污染
环保优势
03 提高空气质量
环境友好
生物质热解技术的减排效果
减少化石能源使用
提倡可再生能源 减少对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 依赖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减缓气候变化
提高大气质量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要点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要点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下游技术:对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源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通常称为下游技术,也称为下游工程或下游加工过程。

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化工产品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酶反应过程或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获得,从上述发酵液、反应液或培养液中分离、精制有关产品的过程.2.生物工业下游技术一般工艺过程3.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以除去发酵液中的不溶性固形物杂质和菌体细胞。

过滤和离心相比,无论是投资费用还是运转费用,前者都要小得多,因而首选方法应是过滤。

(2)提取(初步分离):目的是除去与产物性质差异较大的杂质,是目的产物要求有较大浓缩比的过程。

(3)精制(高度纯化):目的是去除与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比较接近的杂质。

通常采用色谱分离,结晶特别是重结晶。

(4)成品制作:成品形式与产品的最终用途有关,有液态产品也有固态产品,美观的产品形态也是产品档次的一个标志。

4.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清洁产品、清洁能源。

清洁生产工艺是生产全过程控制工艺,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实行综合利用,使废物资源化。

第二章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1.分类:以物理学过程为基础的分离操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平衡分离过程:建立在相平衡关系上的。

利用相的组成差别进行混合物体系的分离。

(2)拟平衡(速度差)分离操作:在混合物体系本身所占有的空间之外,加一个能引起物质分离的势能场,在它的作用下,形成分离场。

(3 )非平衡分离操作:1、2以外均划归其中,利用物质移动速度差和广义的、基于“屏蔽效应”的分离操作。

生物化工产品的开发及生产技术88页PPT

生物化工产品的开发及生产技术88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生Hale Waihona Puke 化工产品的开发及生产技术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是生物体代谢产物之一,广泛分布于自然
界、动物及人的器官中。无色透明或半透
明晶体,或粒状、微粒状粉末,无臭,具
有强烈的酸味,但令人愉快。稍有涩味。
2020/3/1极4 易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乙醚。无旋光
1、柠檬酸的应用
(1)食品方面:柠檬酸被称为第一食用酸味剂 饮料——不仅赋予饮料水果风味,而且具有增
衣康酸等
Aspergillus terreus(土曲霉)
水杨酸
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
丙酸
Propioni bacterium shermanii(谢氏丙酸杆菌)
2020/3/14
二 柠檬酸的发酵生产
(一)、概述
HOOCCH2CHOHCOOHCH2COOH
▪ 柠檬酸(citric acid)又名枸橼酸,学名 3-羟基-3-羧基戊二酸(C6H8O7)
2020/3/14
• 而L苹果酸可用于医药工业的输液、pH调 节剂和某些药物的中间体。每吨纯品65- 70万元人民币。生产成本高,出口数量少 。我国采用固定化菌体将富马酸转化为L 苹果酸,因技术不过关,富马酸残留高, 出口困难。而发酵法生产L-苹果酸仍处 于研究阶段。
2020/3/14
4、葡糖酸——有保健新用途
▪ 正烷烃为原料:
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 ) 热带假丝酵母(C. tropicalis )
2020/3/14
(三)、柠檬酸发酵生产方法
▪ 对于典型的好氧发酵,工业上的生产方法:
-液体表面发酵法 -固态发酵法
利用气相中的氧
-液态深层发酵法 —— 利用液体中的溶解氧
2020/3/14
2020/3/14
6、琥珀酸——产量不大
琥珀酸在食品工业中应用较少,也属医药工业的 常用原料之一。主要用于生产难溶药物的水溶性 盐——琥珀酸盐。全球琥珀酸总产销量约在1万2万吨左右。我国的琥珀酸生产仍以化学合成为 主。未见发酵法生产琥珀酸的报道。
2020/3/14
7、衣康酸
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晴纶化纤、树脂、 橡胶、涂料、造纸、制药、农药、轻工、食品等 领域(合成树脂或在工业上用作除垢剂等)。世 界年需衣康酸5-6万吨。主要生产国美国、日本、 俄罗斯。我国以发酵法生产衣康酸,年产量 5000t。大部分内销。因技术存在问题,产品质 量不过关。外销困难。
溶、缓冲、抗氧化等作用,能是饮料中的糖、香 精、色素等成分交融协调
果酱和果冻,酿造酒,冰激淋和人造奶油(增 加乳化稳定性)、腌制品(除腥去臭、抗氧化)、 罐头食品、豆制品和调味品
2020/3/14
• (2)医药工业、美容、化妆品工业中作为 活性药
• 物的增溶剂,改善药物口感和清凉,解毒功 能。
• 洗发和染发剂中均有柠檬酸具有防腐,去除 头皮
✓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浅盘发酵;60年代
末开始深层发酵(先为薯干原料,后发展到精淀 粉或糖蜜原料);1970年开始进行石油为原料发 酵柠檬酸(C10~22链烷烃等)
✓目前,我国柠檬酸生产厂已过百家,年生产能
力达8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2020/3/14
(二)、柠檬酸生产菌
▪ 淀粉质原料或糖质原料: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
2020/3/14
无机盐:无机盐是黑曲霉生长和柠檬酸发酵不可缺 少的物质,具有构成菌体,促进代谢,促进产酸的 作用。 我国采用诱变方法改良的菌株耐金属离子,原料与 水可不经处理用于发酵。采用薯干粉、马铃薯、木 薯和糖蜜原料发酵,其中P、K、Mg、S已够黑曲霉 生长,不需专门添加。
2020/3/14
5、干孢子制备工艺流程:
一级 原菌种
斜面培养30℃
二级 三角瓶培养3
三级
干孢子收集 干燥40-50℃无菌空气 培养器液态培养32-35℃
质量鉴定
2020/3/14
成品保藏
使用前检查 发酵用种子
6、液体表面发酵工艺流程
(总发酵时间:8~9天)
糖蜜原料
加等体积沸水, 糖蜜质量1%生石灰
• 屑功能,洗头时可增加头发的光泽,恢复头 发的
• 弹性。 2020/3/14
• • (3)金属工业中作为净化剂,可去除有色
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在洗衣粉中作为去垢剂 ,作为磷酸盐的替代用品。电镀工业中作为 电镀缓冲剂和络合剂、治理工业废气中用于 回收SO2等等
2020/3/14
2、国外柠檬酸发酵技术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
2020/3/14
–淀粉糖:淀粉水解糖(单糖、双糖、糊精、葡萄 糖母液)
–果实,粮食加工下脚料:各种含糖果实、糖食 加工的下脚料等。
• 石油烷烃原料包括正烷烃、乙酸、乙醇等
2020/3/14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淀粉质原料是发酵工业常用的原料,大 多数发酵生产菌不能直接利用或仅微弱 利用淀粉,因此淀粉质原料必须转化为 葡萄糖等可发酵性糖,才能被生产菌利 用。
第四章 生物化工产品的开发
及生产技术
2020/3/14
• 有机酸 • 氨基酸 • 生物可降解塑料 •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 • 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 • 生物药物及其他生物产品
2020/3/14
第一节 有机酸
一、重要的有机酸
1、柠檬酸:
–柠檬酸(“枸椽酸”):第一有机酸,2019年全 球柠檬酸总销量高达115万吨,食品用途约占6 成,医药和其它工业用途(化妆品,洗涤剂等 )约占4成。我国是世界主要柠檬酸生产国与 出口国,出口量高达15万吨以上 。
–发酵盘经常受到酸液、高温蒸 汽、甲醛、微生物的侵蚀,所 以材料和涂料要求严格。
–为了防止蒸发过快和天花板冷 凝水滴入盘中,每个发酵盘上 有一盘罩
2020/3/14
3、发酵室:
具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温度、 湿度和风量能满足不同阶段的发酵要求 ,并且保证无菌。每个发酵室装两排发 酵架,每架放10个发酵盘。发酵架连接 通风管道、排风管道和进料,出料管道 ,接种喷雾管道。
最大通风量 (15~18m3/m2·h,
湿度75%以上)
(五)、柠檬酸的深层发酵工艺
2020/3/14
1 柠檬酸发酵的原料
原料 • 糖质原料和石油烷烃。 • 糖质原料包括
–薯类:甘薯、薯干、木薯、木薯干、马铃薯、 薯渣。
–谷类:玉米、小麦、面粉、大米。 –淀粉:谷类与薯类加工的淀粉。 –砂糖:白砂糖、赤砂糖、糖蜜。 –
2020/3/14

• 发酵法生产的乳酸有L-乳酸和D-乳酸。我 国用德氏杆菌厌氧发酵生产的乳酸96%为D 型,L型只有4%。化学合成法生产的乳酸D 型和L型个50%。称DL乳酸。
2020/3/14
3、苹果酸——生产成本较高
• 苹果酸在饮料中使用较多。但由于价格较 贵,故苹果酸的用途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全球苹果酸的年产销量约在3万吨左右。 苹果酸有清除牙齿色斑和牙垢(牙石)的美 容作用。故日本花王等日化产品厂商均已 在牙膏、牙粉等洁齿产品中添加苹果酸。
➢工业生产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称 2020/3/1为4 淀粉的糖化,所制得的糖液称为淀粉
2 培养基
• 碳源:黑曲霉能利用的碳源很多,淀粉和 二糖,单糖大多能利用。从生产角度看, 葡萄糖、蔗糖、糊精是最好的碳源。但为 了降低成本,多用廉价的甘薯、玉米、小 麦及其淀粉、糖蜜。高糖浓度是柠檬酸深 层发酵的特征,薯干粉深层发酵,粉浆浓 度可达16-20%。淀粉质粉浆浓度25%。
(四)、柠檬酸的静止浅盘发酵工艺
1、简介:将接种后的发酵液分装入发酵 盘进行发酵的方法。 传统方法,设备投资少,动力消耗 低,原料粗放、价廉,生产易控制,目 前已实现全部自动化操作。缺点是设备 占地大,劳动强度大,能耗高,产率和 回收率低,副产物多。
2020/3/14
2、2m×0.15m。其 次还有铁盘、铝盘、耐酸塑料 盘。
2020/3/14
常见有机酸发酵生产菌种
柠檬酸
Aspergillus niger(黑曲霉)
葡萄糖酸
Aspergillus niger(黑曲霉)
醋酸
Acetobacter aceti(醋化醋杆菌)
乳酸
Lactobacilus delbrackii(德氏乳杆菌)
-酮戊二酸
Candida sp. (一种假丝酵母)
2020/3/14
5、酒石酸——八成产自欧洲
主要来源是葡萄酒生产厂。酒石酸在食品工 业中应用远远不如柠檬酸那样广泛,但它却是 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许多难溶药物均可加工 成为水溶性极佳的酒石酸盐(如经典药物“酒 石酸锑钾”)。欧洲各大葡萄酒厂是世界最大 的酒石酸生产基地,全球80%的酒石酸产自欧 洲 。发酵法生产酒石酸仍在研究中。
2020/3/14
4、菌种的扩大培养
(1)目的:获取大量高质量的分生孢子(孢子或干孢子 ),所以又称为“干孢子生产”。 对孢子的质量要求: – 形态整齐均一,无杂菌混入,发芽率高,发芽后生 长速率适当,产酸活力高,无退化现象。 黑曲霉的扩大培养一般经过三个阶段,相应的阶段 依次称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种子培养。扩大培养 的工艺流程和各级的培养方法因地而异,按照最终 成品的形式可以区分为麸曲生产和孢子生产。
硫酸或硫酸钠
搅拌煮沸15~30min 静止4h取上清
pH值3~4.5
入室装盘 (40~45 ℃
液层深8~20㎝ )
加营养盐 和抗菌剂
冷却至 60~70℃
糖蜜浓度 12~16% (以蔗糖计)
冷却至35℃
接种
通风培养 (35℃,3天)
控温发酵至结束 26~28 ℃,pH2.5
2020/3/14
黑曲霉干孢子 (100mg/m2表面积)
2020/3/14
柠檬酸的消费领域: 饮料行业占40~45% 食品添加剂等占15~20% 洗涤剂占20~30% 医药占5% 其它占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