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换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摘要:新课标实施全新的教学理念,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崭新的评价标准。
作为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必须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转换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成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所需要的教师。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换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活动者、思考者、探究者,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因此,作为新课改主力军的教师,如何进行角色转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学行为的参与主体之间相互往来、相互影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其次,现代教育不主张使每个学生都做到全面发展,但是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和发扬自己的长处,不主张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优劣,鼓励学生向自己能够成功的方向努力。
因此,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不但不嘲笑,还应反思自己的责任。
另外,新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素质或能力,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和经验时,不应让学生死
记硬背书本上的结论或那些所谓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亲自进行探索和研究。
新的教育观还认为,教育应当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启发式、发现式学习法,使学生真正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在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上都要进行革新,以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发展。
“自主”即主动学习。
主动地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丰富人文素质,主动接受外界刺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
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把人生、自然与社会作为研究对象,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途径。
我在课堂教学上力求做到:问题由学生自己提问,思路由学生自己探索,方法由学生自己寻找,意义由学生自己概述,难点由学生自己突破,习作由学生自己点评。
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比如在赏析课文时,我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每一课在教学前,我都要让学生自己充分地预习,确立学习目标,搜集材料,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成果,老师作适当的指示、引导、点拨和肯定,本文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话哪一段落?为什么?学生从修辞、写作方法还是语言等方面谈出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中,我根据
设计的问题把学生分为小组,然后开展组与组竞赛,看哪一组提的
问题新;哪一组归纳的语言美;哪一组回答得精;哪一组回答得妙。
大家各抒己见,争先恐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学习的热情高涨了,气氛也活跃起来了,我只是适时地点拨即可,无需花大量的时间去
讲解教学目标就完成了。
既省时,又省力,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彼此的了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大家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注重情感教育,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新课堂标准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维度。
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恰恰因为过分强调训练,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致使课堂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少生气和乐趣,缺少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缺少对文字
所描写生活的兴奋和激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做知识的保持、再现等枯燥乏味的劳动,许多知识讲了好几遍就是不能掌握。
试想如果我们把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成就感、紧迫感等积极的情感因素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我们的课堂势必会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首先要把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和谐的、畅达的感情通道,使三种情感融于一体,形成共振,产生共鸣。
教师要扮演好角色,选好突破口,点燃
学生情感的火焰,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用一颗童心对待学生。
教育是针对人的,而且是初为人的人。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成为朋友,学校才会成为乐园。
其次,教师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
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地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人如临春风、如沐时雨。
最后,教师还要把富有激励呼唤、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和谐的交流,学生才能“有话总爱跟老师讲”“有事总爱找老师帮”。
这种“求学”的境界,也正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重要标志。
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构建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教
学氛围,学生就会怀着愉悦欢快的心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把握课堂教学结构,教师还要做到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放得开”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
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
有独特的见解。
“收得拢”是指在尊重孩子多重答案的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推敲出尽可能完美的答案。
学生能够经常说:“我想……我要……我还有……我认为……”这说明学生已经投入到了自主性
学习的活动当中,要达到这样的状态,教师就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在教师眼里,学生设计出的办法、方案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应予以肯定,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应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在心服口服的前提下走向成功。
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正确的探索结论要鼓励,对于错误的观点,教师也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存在的漏洞和其他错因,这些错误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由参与交流的其他学生提出,从而引起该生本人的深入思考。
还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即便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应该给予肯定,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
让学生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孩子在认真思维基础上的答案,这样,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才会“百家齐放,百家争鸣”。
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作者简介:杨佩民(1964-),女,河南临颍人,临颍县实验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