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管理心理学2 心理学发展历史图景-10页文档资料

管理心理学2 心理学发展历史图景-10页文档资料

3.当代心理学三大思潮
精神分析学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推荐阅读书目
[美]赫根汉著,文一 郑雪等译《现代人格心 理学历史导引》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引论》商务印书馆。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Nhomakorabea第二讲 心理学发展的 历史图景
教学目的:了解心理学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脉络.
1.哲学心理学(古希腊时代-19世纪)
2.实验科学心理学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心理学实验室 的建立被称为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两大理论流派的论争
艾宾浩斯与狄尔泰的论争,作为一个基本的理 论问题长期存在于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中—— 心理学是一门严格的经验科学(它强调精确 及定量陈述,严密的试验程序),还是一门 广泛的多维多方法的学科?
哲学的溯源
西方哲学以两种对立的思潮向前演进,对自然科学 的敬仰使理性主义试图用实验及数学的方法来改造 人文科学,而非理性主义者把精力主要集中于人的 价值、生存和死亡、人的动机与欲求等。
结论
心理学的历史是两种心理学相对独立发展的 历史,即是以自然科学为模版的说明性心理 学和以人文科学为模版的描述性心理学。

趣味心理学:11幅图带你浏览“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史”

趣味心理学:11幅图带你浏览“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史”

趣味心理学:11幅图带你浏览“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史”前言心理学起先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最后独立而出。

总的来说,哲学这个学科听起来很玄幻,实际上不少学科都是从其分离出来的,也是个很牛的学科了。

哲学正文心理的诞生与重要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古希腊时期1.苏格拉底---哲学心理学始祖出现苏格拉底主张人们是带着某些先前的知识诞生,并非如同“白纸”一样降生在人世。

他主张用辩论和提问的方式帮别人把自己尘封的知识“接生”出来。

苏格拉底2.徒弟柏拉图---继承师傅苏格拉底的思想理论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因为听到苏格拉底的演讲而拜他为师,并在著作《理想国》里面提出来“精神与欲望---两头马车的理论”,和2000多年后心理学大师佛洛依德提出的“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理论不谋而合。

号外:柏拉图是当时有名的大帅哥,爱学习求上进、家里还很有钱,放在今天就是标准的高富帅,霸道总裁本人!柏拉图3.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的徒孙、柏拉图的徒弟---提出新的理论亚里士多德不像他的师父,师祖那样强调先天知识的重要性,他认为心灵的本质是人类在思考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认为通过观察来归纳出知识原则是最基本的科学方法。

亚里士多德第二阶段:启蒙运动时期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长达2000年的“冰河时期”。

直到17世纪才出现转机。

1.笛卡尔---被誉为“当代第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横空出世“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的名言,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他也是著名的思想家。

但在他所在的年代,心理学当时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并没有独立出来。

他主张人们应该通过意志来控制情感。

笛卡尔第三个阶段:近代科学心理学(崇尚实验)1.威廉.冯特---设立全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冯特是大多数人公认的科学心理学创始人,他使心理学割断了与哲学的联系,朝着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

而美国心理学会的成立标志着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国心理学会第四个阶段:百花齐放的阶段1.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山鼻祖佛洛依德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支持的是“心理决定论”。

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

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

孩子美术心理探究的进步及其对孩子美术教育的启示引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美术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美术可以援助孩子表达心里的情感和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设力。

近年来,孩子美术心理探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探究效果为孩子美术教育提供了珍贵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孩子美术心理探究的进步历程,以及这些探究对孩子美术教育的影响。

一、孩子美术心理探究的历史概述孩子美术心理探究起源于20世纪早期,早期的探究主要关注孩子的艺术进步规律和心理特点。

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进步,孩子美术心理探究逐渐从定性探究转变为定量探究,探究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

例如,以颜色和造型为主要变量,探讨孩子颜色选择和造型进步的规律;以绘画的认知过程为核心,探究孩子绘画的思维模式和进步机制等。

这些探究效果为孩子美术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二、孩子美术心理探究的重要发现1. 孩子视觉认知进步的规律孩子在早期的绘画中屡屡使用符号、图像和简化的方式表达事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绘画变得更加具象和准确,能够细致地描绘事物的细节。

这表明孩子的视觉认知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显著的进步。

美术教育应当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 艺术对孩子情感和创设力的影响探究表明,参与艺术活动对孩子的情感和创设力有着乐观的影响。

通过艺术表达,孩子可以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来表达心里的情感和体验,从而提高情绪的调整能力。

此外,艺术也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设力,培育他们的独立沉思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孩子美术教育应当重视培育孩子的情感表达和创设力。

3. 绘画对孩子认知能力的增进绘画活动的参与可以增进孩子的认知进步。

绘画不仅需要孩子观察和分析对象,还需要他们运用空间、外形和干系等观点对事物进行表达。

通过绘画,孩子可以提高空间感知、外形区分和干系思维等认知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应当引导孩子通过绘画来培育自己的认知能力。

三、孩子美术心理探究对孩子美术教育的启示1. 了解孩子的进步特点和需求孩子美术教育应当以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图画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图画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图画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图画心理的起源于19世纪末,那时的人们便开始尝试系统地通过图画了解人类自身,最初的研究重点在儿童身上,通过观察儿童绘画过程,进而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伯特(Burt,1921)对儿童绘画进行分析将儿童及青少年的图画分成不同阶段:2——3岁为随意涂鸦阶段,4岁开始有简单线条;5——6岁时用粗略的象征代表人和动物;6——10岁开始描画细节;11岁时开始临摹他作品;12——14岁偏好几何图形和装饰;青春期对色彩及形状兴趣!随后,古迪纳夫(Goodenough,1926),第一个尝试从儿童及青少年所画的人来判断其成熟和智力,图画技术首次和智力评估联系在一起。

后来哈里斯(Harris,1963)发展了古迪纳夫的学说,提出“绘画是认知成熟的指标”,并修订了古迪纳夫的评分标准,对人物绘画有了更具体的评分项目(73个):五官、四肢、衣着、比例等等。

布克(Buck,1948)首次公布了“屋——树——人”技术,乔莱斯(Jouess,1964)对屋——树——人”图画的各种特征进行整理和描述。

哈姆尔(Hammer,1971)发展了“屋——树——人”技术并应用到临床中。

阿佩尔(Appel,1931)把图画应用在家庭研究方面,第一次提出“家庭图”这个概念,通过图画中的内容进而了解绘画者家庭成员的互动信息。

此后伯恩斯和考夫曼(Burns&Kaufman,1970,1972)发展出动态家庭图。

图画技术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他最早应用在儿童教育中,后逐渐出现在临床治疗、心理咨询、人事测评、企事业单位培训等领域。

由自由画像、“屋——树——人”图发展到画人、画一位异性、画雨中之人,树木人格图、家庭动态图、绘画讲故事、涂鸦、自由绘画和其他绘画技术。

在心理咨询和临床治疗中,“沙盘游戏”和图画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目前,华东师范大学的严文华教授在主题画测验这一个项目有很深的研究,她为中国图画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树木人格图和“屋——树——人”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修订了主题画测验的常模,这些对心理咨询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幼儿绘画心理发展与教育原则

幼儿绘画心理发展与教育原则
二、幼儿绘画教育的四个原则
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绘画.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开发幼儿心智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的绘画教育颇有一番道理.但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一点。
一、幼儿绘画心理的发展进程
研究表明.儿童的绘画经历着三个明显的阶段:4岁以前称“涂鸦阶段”.5至9岁是“图式阶段”.9岁以后才进入“写实倾向阶段”。三个阶段不能超越.更不能倒置。
就涂鸦阶段来说.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大约在2岁半左右.幼儿的涂画杂乱无章;3岁时.动作有所控制.即能重复同一动作;3岁半以后.能画出不规则的圆形;而到4岁.则已有一定的“拟像”能力。“涂鸦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对绘画动作的控制。幼儿最初是乱涂.然后过度到有控制的图画.然后再过度到复杂一点的、能体现儿童意识的动作.最后止于“拟像”。大约出现在4岁左右的“拟像”绘画.是儿童绘画才能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因为这象征着他已经从以“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绘画活动演变到以“想象”为特征的绘画活动。我们常可观察到.4岁左右的幼儿在绘画时常口中念念有词:“这是大树”.“这是老鼠”.“这是妈妈”等等。虽然画得不一定像.但他却是在想象支配下从事这种涂鸦创作的。4岁以后.儿童的绘画便进入“图式阶段”。有时也称“符号表现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能画一些简单的、常见的东西.而且用他自己的方式或图式进行创造。这时所绘的画.不再像涂鸦阶段那样令人费解.绘画对象的一些主要特征都能得到反映。但是.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具有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是按照他个人的主观经验来反映对象的。幼儿园阶段儿童的绘画活动.主要处于涂鸦阶段和图式阶段.虽然个别幼儿的绘画才能可能会提前完成这两个阶段而进入高一级的“写实倾向阶段”。一般来说.写实倾向阶段出现在9岁以后.它的主要特征是尽量客观地认识和把握各种事物和现象.并尽可能如实的表现出来。

图画心理学理论依据

图画心理学理论依据

图画心理学——理论依据图画可以作为一种了解人的内心的工具,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投射技术。

人们会把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不知不觉地投射在自己的图画中。

在心理分析中,一幅画胜似千言万语,有着丰富的信息。

图画天然的功能首先是表达和沟通,儿童也是先会涂鸦和画画,然后才学习文字和书写,从这个意义上说,图画天然就是表达人类的有效工具。

人们在画图时,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一些联想、记忆或某些片断,我们不会具体去探究那是什么,但会把这些情绪、体验用线条和色彩表达在图画中。

这时图画就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图画的象征性使其成为距离潜意识更近的一种工具,或者我们称其为潜意识直接表达的自已的工具。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古迪纳夫,是早期运用图画心理测试的史学家,因其首创画人测验而著名。

他在1926 年制订了一套对画人的评分标准。

随后,另一个学者哈里斯(Harris) 在1963 年对这项研究又进行了进一步发展。

他制订了画人测试的73 个评分项目,如是否画出了头部、躯体、胳膊、腿等大的部位;身体比例是否正确;胳膊和脚是否靠在一起;头部是否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头发等;是否有手指等。

1952 年, 麦奇欧文(Ma2chover) 对画人测试进行了发展,从智力评价发展到对人格、情绪等方面的评价。

国内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心理学博士严文华在其著作《我手画我心》《心理画外音》将图画分析运用在心理咨询工作中,让我们从一个很特别的角度看到图画在心理咨询中的神奇之处,以及咨询师对这一工具的巧妙驾驭。

心理学的本质是探索人类自身的奥秘。

在心理学的世界中,人们尝试用各种工作来了解人类。

图画就是一种了解人内心的工具。

在这里,图画是指在平面上用线条、颜色等组成的作品。

图画技术在心理学各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心理测量中它可以用来测量智力、人格;在心理咨询中,它可以是诊断及了解信息的工具;在心理治疗中,它可以是治疗工具。

绘画心理分析

绘画心理分析
等艺术媒介,从事视觉心象(visual images)表达,藉此心象表达把存于内心而未表达出来的思 想与情感,向外呈现出来(郝琦,麦青,2007)。
图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有效工具。 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 图画是一种投射 技术, 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 潜意识层面的信息。人们对图画的防御心理较低; 图画所传 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而且,在画图的过程中, 人们进一步理清自己的 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或相反)(严文华,2003)。
布克(Buck,1948)及哈姆尔(Buck&Hammer,1969)介绍了屋-树-人的技术,以及如何
对其评估。乔莱斯(Jolles,1964)对屋-树-人图画的各种特征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描述。哈
姆尔(Hmmer,1971)把屋-树-人的技术应用在临床中。
阿佩尔(Appel,1931)把图画应用在家庭研究发面,首先提出可以用“画一个家庭”的 方式,来了解家庭成员互动的信息。沃尔福(Wolff,1942)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赫斯(Hulse,1951)提出画家庭图的技术。伯恩斯和考夫曼(Burns&Kaufman,1970,1972)发展出 动态家庭图,要求作画者表现出“全家人一起做什么事情”,以增加图画的动态性,由此可
麦琪欧文(Machover,1949)把儿童图画应用在临床技术中。科皮茨(Koppitz,1968)拓
展了画人的分析系统,发展出较为系统的、针对5-12岁儿童的评分项目表。科皮茨
(Koppitz,1984)对11-14岁的青少年进行研究,提出在11岁之后,青少年人物绘画的细节
方面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系统的增加。
焦虑和问题行为的困扰(李科生,2012)。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中聚集的大量能量总是力图通过各种渠道发泄出来,而满足本能欲 望、发泄能量的直接方式往往为超我的道德规范或现实要求所不容, 因而会遭受自我和超我 的抵制与压抑。 这些受抵制的力比多不得不转换对象和改变方向, 企图以间接的方式发泄出 来。如果力比多发泄的直接与原始的方式是被社会赞许的、高尚的间接方式所替代, 这就是

心理学历史脉络图资料

心理学历史脉络图资料

流派的相互关系:
1.西方心理学三大势力:第一是行为主义,第二精神分析,第三是人本主义。

2.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存在明显的对立和冲突。

3.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心理学存在明显的对立和冲突。

4.构造主义心理学在基本理念和方法上深受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5.机能主义不仅为早期行为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研究对象、方法上的启示,又对行为主义的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6.阿德勒的理论对霍妮、弗洛姆都有影响。

7.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虽然是反对行为主义的,但它的一些观点对新行为主义有较大的影响。

8.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的演变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从精神分析内部进行的修正和发展,早期是荣格、阿德勒等人进行的。

后期是哈特曼等人的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
学和克莱因等人的精神分析对象关系理论;二是从精神分析外部进行的突破和发展,结合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和哲学等的成果,出现了像霍妮、弗洛姆等的神经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等。

9.对早期行为主义进行改造,因而出现了所谓的“新行为主义”。

10.铁钦纳的构造主义不光受到美国本土机能主义心理学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攻击,同时也受到来自实验心理学发源地----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流派的
攻击。

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

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

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引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美术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美术可以帮助儿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近年来,儿童美术心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研究成果为儿童美术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些研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

一、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历史概述儿童美术心理研究起源于20世纪早期,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儿童的艺术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

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儿童美术心理研究渐渐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研究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

例如,以色彩和造型为主要变量,探讨儿童色彩选择和造型发展的规律;以绘画的认知过程为核心,研究儿童绘画的思维模式和发展机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儿童美术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二、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重要发现1. 儿童视觉认知发展的规律儿童在早期的绘画中经常使用符号、图像和简化的方式表达事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绘画变得更加具象和准确,能够细致地描绘事物的细节。

这表明儿童的视觉认知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美术教育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 艺术对儿童情感和创造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参与艺术活动对儿童的情感和创造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艺术表达,儿童可以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从而提高情绪的调节能力。

此外,艺术也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儿童美术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

3. 绘画对儿童认知能力的促进绘画活动的参与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绘画不仅需要儿童观察和分析对象,还需要他们运用空间、形状和关系等概念对事物进行表达。

通过绘画,儿童可以提高空间感知、形状辨别和关系思维等认知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应当引导儿童通过绘画来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

发展心理学(图表)

发展心理学(图表)

发展心理学(图表)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1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基础理论学科。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概念和性质1.心理发展的内涵1)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2)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3)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狭义的心理发展)2.心理发展的性质1)整体性,把握两个要点:a、质的规定性;b、各种心理过程的互动作用2)社会性3)活动性: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皮亚杰)活动内化过程表现为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和超越化。

2、特殊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即发展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二、研究的设计方式1、横向研究设计优点:1)适用性;2)时效性缺点:1)人为联结性;2)组群效应2、纵向研究设计优点:1)系统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2)揭示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1)时效性差;2)被试容易流失3)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可以将两种设计方式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三、研究方法的新趋势四种趋势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因素论观点及代表人物高尔顿二、环境因素论观点及代表人物华生三、遗传与环境二因素论观点四、社会学习理论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都拉)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五、社会文化因素论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茨基)心理机能发展的四个指标;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教学的略前性原则及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2个前提和条件)六、主客体相互作用论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心理发展的源泉(皮亚杰)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3个;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4个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1、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4个阶段的划分及主要特点P2042、人格发展阶段(埃里克森)8个阶段的划分及主要发展任务及良好人格品质(心理社会危机)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学的发展简史PPT课件(21张)

心理学的发展简史PPT课件(21张)
心理学的发展简史(PPT21页)
心理学的发展简史(PPT21页)
人本主义观点 对人性的看法
能动的、潜能是无限的
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 展
心理学的发展简史(PPT21页)
心理学的发展简史(PPT21页)
在研究人类行为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在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寻找行为模式。强调个人成长 关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 试图研究整体的人,整体的观点
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例如,要求观察者报告他们对一个特定的音乐和弦的反应
University of Liepzig
心理学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
铁钦纳(1867-1927) 实验内省法分析出意识过程的
基本元素,发现这些元素合成 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研究人 的直接经验。
从反对构造主义到学派林立
心理学的发展简史(PPT21页)
认知神经科学
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 20世纪80年代开始活跃起来。当时,认知心理
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开始使用脑成像技术来记录 人在完成认知任务时的大脑活动
心理学的发展简史(PPT21页)
心理学的发展简史(PPT21页)
社会文化取向
对人性的看法
研究的焦点
无意识驱力、冲突
基本研究主题
把行为作为无意识动机的外显表达
心理学的发展简史(PPT21页)
心理学的发展简史(PPT21页)
人本主义(第三势力)
马斯洛(Maslow)
心理学应当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 现象学方法研究个体自我的内心感受。
罗杰斯(Rogers)
来访者中心 无条件积极关怀、实现自己的潜能
社会力量、文化力量

心理画发展历史

心理画发展历史

心理画发展历史心理画是一种表达和记录个体心理状态的艺术形式。

它可以是绘画、素描、油画、水彩等不同的媒介,通过艺术家的表达和观赏者的解读,传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心理画的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

心理画的概念和实践最早可追溯到史前时代的洞穴壁画。

古人们利用颜料和石头墨制作图案,描绘他们的生活场景、狩猎经历和对自然界的崇拜。

这些壁画不仅仅是艺术形式,更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反映。

在古希腊时期,心理画开始与哲学和心灵探索相结合。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心灵哲学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后来心理画的发展。

他们认为艺术可以揭示人类内心的深层意识,通过审美体验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觉醒。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心理画开始得到更多的重视。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家通过绘画来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塑造出了许多代表性的心理画作品。

他们深入研究人体结构和表情变化,通过精细的描绘再现了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20世纪初,心理学的发展对心理画的进一步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如弗洛伊德、荣格等认为心理画可以作为疗愈和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工具。

他们提出了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理论,强调人类内心的深层结构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许多艺术家开始将这些理论运用到绘画中,创作出了更加抽象和隐喻的心理画作品。

当代,心理画作为一种心理疗法的表达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心理学专家将其纳入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通过艺术媒介帮助个体开启内心的自我解析和疗愈。

同时,心理画也得到了更多艺术家和观众的关注,成为艺术市场和展览中的重要一环。

总的来说,心理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心理表达的工具,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从史前时代的洞穴壁画到当代心理疗法中的应用,它一直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论是个体的情感宣泄,还是对人类心灵奥秘的探索,心理画都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看图知心理咨询师

看图知心理咨询师

绘画是知、情、行动态改变的过程
名画欣赏
中文名:呐喊 作 者:爱德华·蒙克 属 地:奥斯陆国家画
廊藏
规 格:90.8X73.7厘 米
年 代:1893年
你也可以
谢谢!
曼(Burns&Kaufman,1970,1972)发展出动态家庭图。 图画技术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
绘画心理学的发展
最早应用在儿童教育中,后逐渐出现在临床治疗、心 理咨询、人事测评、企事业单位培训等领域。
由自由画像、“屋——树——人”图发展到画人、画 一位异性、画雨中之人,树木人格图、家庭动态图、 绘画讲故事、涂鸦、自由绘画和其他绘画技术。
您心中的绘画心理学
用图画介绍自己

绘画心理学发展史
图画心理的起源于19世纪末 最初 的研究重点在儿童身上:伯特(Burt,1921);古
迪纳夫(Goodenough,1926);哈里斯(Harris,1963) “屋——树——人”技术:布克(Buck,1948);乔莱
斯(Jouess,1964);哈姆尔(Hammer,1971) “家庭图”: 阿佩尔(Appel,1931);伯恩斯和考夫
绘画疗法的有效机制
一张白纸,各种彩笔(颜料),一个自由、安全、探 索的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求助者的自我治愈力。
通过投射、象征等,具体、直接地呈现出求助者难以 言语化的“心像”,实现潜意识的意识化。
绘画过程的本身,就是求助者心理能量再生、转化、 疏泄的过程,更是知、情、行的动态改变和真实体验 过程。

安森图画心理学技术

安森图画心理学技术

安森图画心理学技术在人才发展项目、培训和招聘中的应用图画天然具有表达和沟通的功能,是表达人类潜意识的直接工具,人类发展史上也是先有图画才有文字。

人类从十九世纪末开始用图画方式系统地了解自身,经过长期研究和反复验证,图画作为一种投射技术,能准确反应人们内在的状态、沟通风格和行为特质;人们对图画的防御心理较低,更乐于接受这种愉快、轻松的评估方式,因而图画技术的评估信度和效度比传统的测评技术更高。

安森从2008年起开始将图画心理学技术应用于客户企业的人才发展项目、培训和企业招聘中,经过大量实践,在这三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它操作便捷,能够帮助企业以更低成本、更高效地甄选和培养人才。

一、在人才发展项目中的应用安森顾问团队从六年前就开始专注于将图画心理学技术结合到新员工培养和销售型团队整体提升项目中,并且协助企业建立人才持续发展机制。

1、新员工培养项目:传统的新员工培养大多采用标准化的培养方式,我司采用的是个性化订制+整体落地辅导方式、建立员工发展工作室;将客户企业的文化理念及职场新人必备职业技能,融入到项目中,从职场心态、职场礼仪、团队精神、沟通、时间管理、情绪压力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提升训练,更加有效地增强员工的向心力、稳定性、归属感和工作愉悦度。

项目过程中协助客户逐步建立人才持续发展机制,为新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智慧型销售团队整体培养和持续提升项目:市场激烈变幻且残酷,单纯依靠激情和单点技能的突破已远远不够。

我司采用基于图画心理学技术的订制培养项目,通过对整体团队和团队成员进行全面分析,结合STAL模型(See-Think-Act-Learn)将销售的关键思维方式和技能点内化,从客户导向沟通、销售目标和工作计划、销售过程中的挫败应对和优秀销售的整体修炼等方面在项目中全程跟进辅导确保落地,并协助建立销售人员持续发展机制,使得传统销售团队变身智慧型团队,有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业绩表现。

3、领导力持续发展工作坊:并非只有领导才需要领导力,领导力作为企业和个人竞争力的重要能力,已经越来越引起更多企业管理者和个人的重视,通过建立领导力持续发展工作坊,将不同特质、不同岗位和不同能力素质的员工培养成懂得持续发展自身领导力的团队,打造整体能力更为强大的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画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图画心理的起源于19世纪末,那时的人们便开始尝试系统地通过图画了解人类自身,最初的研究重点在儿童身上,通过观察儿童绘画过程,进而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伯特(Burt,1921)对儿童绘画进行分析将儿童及青少年的图画分成不同阶段:2——3岁为随意涂鸦阶段,4岁开始有简单线条;5——6岁时用粗略的象征代表人和动物;6——10岁开始描画细节;11岁时开始临摹他作品;12——14岁偏好几何图形和装饰;青春期对色彩及形状兴趣!随后,古迪纳夫(Goodenough,1926),第一个尝试从儿童及青少年所画的人来判断其成熟和智力,图画技术首次和智力评估联系在一起。

后来哈里斯(Harris,1963)发展了古迪纳夫的学说,提出“绘画是认知成熟的指标”,并修订了古迪纳夫的评分标准,对人物绘画有了更具体的评分项目(73个):五官、四肢、衣着、比例等等。

布克(Buck,1948)首次公布了“屋——树——人”技术,乔莱斯(Jouess,1964)对屋——树——人”图画的各种特征进行整理和描述。

哈姆尔(Hammer,1971)发展了“屋——树——人”技术并应用到临床中。

阿佩尔(Appel,1931)把图画应用在家庭研究方面,第一次提出“家庭图”这个概念,通过图画中的内容进而了解绘画者家庭成员的互动信息。

此后伯恩斯和考夫曼(Burns&Kaufman,1970,1972)发展出动态家庭图。

图画技术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他最早应用在儿童教育中,后逐渐出现在临床治疗、心理咨询、人事测评、企事业单位培训等领域。

由自由画像、“屋——树——人”图发展到画人、画一位异性、画雨中之人,树木人格图、家庭动态图、绘画讲故事、涂鸦、自由绘画和其他绘画技术。

在心理咨询和临床治疗中,“沙盘游戏”和图画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目前,华东师范大学的严文华教授在主题画测验这一个项目有很深的研究,她为中国图画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树木人格图和“屋——树——人”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修订了主题画测验的常模,这些对心理咨询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画心理学的研究从最开始就和应用联系在一起,图画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咨询工具和临床治疗辅助手段,他有这某种天然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伴随着他的发展和完善,将成为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绘画心理分析发展简史2011-11-12 15:43:44| 分类:设计之空|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早在18世界末,欧洲精神病医生就开始把绘画作为一种诊断精神疾病的方法。

现代心理学的先驱弗洛伊德发现:人被遗忘或被压抑的记忆,会以表象和象征的形式在人的梦里或者艺术作品中出现。

病人们经常说他们无法用语言把自己的梦表达出来,单可以画出来。

弗洛伊德的研究表明,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是理解人类内部心理世界的一个途径。

佛洛依德通常不主动要求病人画册梦中的表象,而另一个吸纳带心理学的先驱荣格经常鼓励病人画画。

荣格对人的原始心理模型和视觉艺术中一般性表现方式之间的联系做了研究,为人们理解绘画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奠定了基础。

荣格认为,通过象征物进行幻想是人的内心世界在经历心理创伤或者磨难时试图寻求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

绘画心理分析是从对儿童的观察开始的。

19世纪末人们开始关注儿童在绘画中所编写的内心世界。

相对语言的表达,孩子们似乎更多地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1885年,库克(Cooke)对儿童绘画的各发展阶段进行了描述,而强调了这个阶段理论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到了20世纪初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开始兴起,绘画开始成为一种结合心理分析的艺术治疗形式。

在20世界中期则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绘画治疗观点的对峙,代表人物是玛格丽特·诺伯格(Magaret Naumburg)和依蒂丝·格拉玛(Edith Kramer)。

其中,诺伯格主张绘画治疗的作用是使病人对所处境遇和法师在身上的事情进行知觉重组,而格拉玛认为绘画治疗在于治疗师在医患关系中所扮演的参与和分享的角色,这种角色有助于病人的自我成长。

20世纪晚期,罗杰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绘画分析和治疗的发展。

除了临床上对绘画的分析和应用,从20世界初期开始,有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样本的实证研究。

1921年,伯特(Burt)用“画人”作为治理测查的方法,对儿童智力发展水平进行测量。

伯特大量地分析了儿童和青少年的绘画,并把他们的绘画分为不同的阶段:2~3岁为涂鸦阶段,4岁时用简单线条描绘事物,5~6岁开始用粗略的象征表现人和动物,6~10岁时学习描绘细节,11岁时开始临摹作品,12~14岁用装饰、几何图形来表达,青春期时人才开始对色彩和形状感兴趣。

1925年,诺拉姆(Nolam)、路易斯(Lewis)和史滕(Stern)对神经官能症病人的自由绘画进行了心理分析。

1926年,弗洛伊斯·古德伊那伏(Florence Goodenough)尝试用画人的方法测试孩子的智力。

这也是第一种标准化的绘画测验,它能很快地被传播开来,作为一种测量治理的方法广泛使用。

随后,在1963年,哈里斯(Harris)进一步发展了古德伊那伏的研究。

他让儿童画男性(一位)、女性(一位)和自画像各一张。

他还提出“绘画是认知成熟的指标”。

他还修订了古德伊那伏的评分标准,根据年龄的差异,选择了73个评分项目,包括身体部分、衣着细节、比例与透视等。

一些具体的项目包括:是否画出了头部、躯体、胳膊、腿等大的部分,身体比例是否正确,胳膊和脚是否靠在一起,头部是否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头发,是否有手指等。

哈里斯吧儿童绘画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儿童主要画有一定形状和特征的斑点;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模仿和复制,绘画中出现个体差异和人物的细节;第三阶段,展现美感和愉悦。

20世纪40年代,通过绘画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绘画可以投射出人的心理状态的观念,深入人心。

绘画不但能反映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能表现绘画者的主体经验。

心理学家们开始用“画人测验”评估儿童的智力水平,而且还作为测量儿童发展和人格特征的方法。

随之,“投射性绘画”的术语开始出现,绘画投射测验也正式诞生。

为了评估人格,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领域的文献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绘画投射测验,在1940年至1955年这段时间内,出现了大量使用绘画投射测验进行的研究,经研究发现,儿童画房子、树和人等事物能够反映出儿童的人格、知觉和态度。

所以绘画展现了自我无法表达的信息。

绘画测验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我们可以根据测验的表现形式、内容和母的等来进行分类。

在临床心理学中,常见的有这样几种类型:以智力测验为目的的“画人测验”;以获得有关人格特点方面信息为目的的测验——考克(Koch·K)的“画树测验”、布克(Buck·J)的“房——树——人测验”;以了解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病理等方面问题为目的的“家庭活动画测验”;为了了解视觉运动功能、脑功能状态的“本的格式塔测验”;以了解潜意识人格问题为目的的“景物结构化测验”。

194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克(Buck)提出的“房——树——人”(House-Tree-Person,HTP)测验是较为著名的绘画投射测验。

布克率先在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系统论述了HTP测验,后被许多国家引进并加以推广应用。

这项测验是作为智力测验的辅助工具开发出来,任务是画出一间房子、一棵树和一个人,因为这三个物体为每一个儿童所熟悉,包括年龄很小的儿童,而且这三样东西可以诱发儿童的联想,并可能将联想投射到绘画上。

布克曾说:HTP 测验能激发儿童有意识的联想和无意识的联想,儿童画出的人、房子和树或其他内容可以反映儿童的人格、知觉和态度。

房子能反映家庭或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和问题,树能表现儿童心理发展和他们对环境的感受。

咨询师可通过分析儿童画出的房子、树、人的特征以及话的细节比例、透视、颜色使用,对儿童心理进行评估。

同样以人物画作为投射测验工具的还有凯伦·麦克伏(Karen Machover)。

他在1949年出版了《人物画的人格投射作用》一书,气质探讨了人物画与人格特质方面的问题,以及一些人物画和心理病理学方面的问题。

他的基本理论是要求“画一个人”时,画册的人和做化妆的种种情绪(冲动、焦虑、冲突)以及补偿的特点密切相关,所以画出的人代表了作画者,那么用来画画的这张纸就代表了他周围的环境。

麦克伏认为绘画(尤其是画人)可以表现出作画者的冲突特征、防御机制、神经症以及病理学特征。

他还为画中人的各种细节部位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纽扣、口袋、烟斗等,同时也为画面中的其他事物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1964年,桥莱斯(Jolles)收集、整理大量“房——树——人”的图画并对其各种特征进行了描述。

1968年,可皮茨(Koppitz)提出了儿童绘画发展的评分体系。

她认为:“儿童最了解的人是自己,因此儿童画的人就成为内部自我及个人态度的肖像。

”她还使用图画作为投射任务探查儿童绘画中所表现的情感问题的特征,她吧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作为自己研究的基础,更注重儿童对自己和那些对自己有着重要意义的认为的看法以及儿童对待冲突的态度。

可皮茨的思想代表一种更为“注重现实”的观点,在分析心理发展、人际关系和情绪因素的同时,更注重分析儿童当前的心态和感受。

同时她还建立了评价儿童绘画发展水平和情感发展水平的标准,并设计了5~12岁儿童的评分项目表。

后来她又对11~14岁青少年进行了研究,并在研究中发现:11岁以后的青少年,在任务绘画的细节方面并没用系统地增加——虽然年龄不断地增长。

1969年,布克及哈姆尔(Bbck&Hammer)将人物画作为投射测验的工具,探讨了绘画中的表现的个体发展以及绘画投射的作用,同时还对“房——树——人”的技术及评估的方式做了介绍。

1971年,哈姆尔(Hammer)在临床中应用了“房——树——人”的技术。

1931年,阿佩尔(Appel)在家庭研究方面引入了绘画的应用;为了获得家庭成员之间互动情况的信息,首先提出了“话一个家庭”的方式。

1942年,沃尔福(Wolff)在此方面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赫斯(Hulse)在1951年提出画家庭图的技术。

20世纪70年代,罗伯特·伯恩斯和哈弗德·卡夫曼(Burns&Kaufman)发现在一般绘画投射测验中缺少动感,因此知道儿童进行一种家庭动力绘画,并在1970年出版了《家庭动力绘画》一书,从此动力原始被引入了绘画测验中。

他们要求绘画者表现“全家人一起做什么事情”。

通过动态的画面,可以得到更多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互动的信息。

家庭动态图也被应用到了学校当中:普洛特和飞利浦(Prout&Phillips)在1974年提出“学校动态图”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