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文言文在新教材篇目中占了一定的份额,也是
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但文言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学生对文言文也是谈”虎”色变
,普遍存在厌烦情绪。如何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思索的一个
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效果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
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
言文。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好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的乏味造成。因此,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
,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确立目标,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上了几年的初中语文,发觉大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过程都是一种模式,即:文章作者介绍--朗读--疏通词
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这种模式存在这样三个”中心意识”:1.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
。2.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3.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
调记忆。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不亦乐乎,
学生记个不停,课后教师再加一句,回去把这些内容背出,明天检查!不用担心学生掌握不了。但我们作
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这种教法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仅此而已,学生
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大多数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
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
术修养、审美情趣是很有影响的。如,《愚公移山》、《陋室铭》、《爱莲说》,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确定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对文言
作品做出适当的鉴赏、评析。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这是文言文
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语言,与现代生活距离甚远。对现代学生而言,文言文属于陌生语言,这就要求
教师将枯燥的内容放置在生活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
愉快而又严密、系统的氛围中学习,最终
达到教学目的。
1、美文美读。
古人云:”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教师范读时必须美读,
读出神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让学生不仅听出语气、情感,还要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给学生讲很有趣味的文言小故事。
如郑人买履、自相矛盾、杯弓蛇影、鹬蚌相争等,文章短小,学生当堂就能够背诵,融文言知识与哲理学
习于一体,趣味十足,学生兴趣极高。
3、从每篇文言文中挑出几个重要的词。
借助工具书从造字法的角度研究它的本义,然后推断整句话的意思,并把它讲给学生,会很好地激起学生
对文言文的兴趣来。
总之,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就调动起来了。正如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第三,重视课文诵读,培养感知能力。
多读、熟读,是提高阅读古文能力的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有个经学家叫董
遇,对《左传》《老子》等古籍都很有研究。有人想跟他学,他
却不肯教。说一定得先读一百遍。”读书
百遍,其义自见。”宋代大文豪苏轼深有体会地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不在阅读上下工
夫,想通过什么别的途径获得一把可以打开一切古文学习之门的钥匙,那只是一种幻想。学习文言文,熟
读课文是第一件要做的事。于漪老师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
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真到了这种境界,文意将会自见。出于这样的目的,可从以下
四步着手:第一步,听读课文,认准字音。这一步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千万不能忽视。
在泛读时,应做到声情并茂,尽可能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如果自己没有这个条件,可让学生听朗读
带,务必让他们感觉到文章的美,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第二步,合读课文,明确节奏。学生一边随录
音或泛读轻声诵读,一边标画节奏,对一些难以确定停顿的句子,首先应借助注释、已有的语法知识,或
前后文的提示,弄懂句意,这样才不致读破句子。第三步,分读课文,领会文意。在这一阶段里,教师可
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个人读,分组读,可配乐朗读,也可开展朗读竞赛,使课堂上的琅琅书声不
绝于耳,使学生以诵读为乐,养成自觉朗读的习惯。第四步,
齐读课文,总理全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
知。
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学生对全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分析、理解课文做
了很好的铺垫。
第四,引领学生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
“文以载道”。只有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感情才能燃烧起来。首先,要引
导学生打破时空隔阂,扫除障碍,借助工具书、资料、网络等手段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写作背景。其次
,要遵循审美认知规律,在整体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感悟、品味、揣摩、再造,感同身受地融
入作者、作品所创设的情感世界。再次,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更要使学生理解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同时,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
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启迪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获得独特的审美感
受。
第五,教师要解疑答惑,指导方法。
古文化浩如烟海,教师永远讲不完,这就要求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使之借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