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简本)前言长江流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
由于流域广大地区暴雨洪水很大,特别是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重视长江防洪减灾工作,领导、组织广大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建设,提高了防洪能力。
199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以下简称《长流规》)和1999年批转的《水利部关于长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流域的防洪减灾作了全面安排,在流域防洪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快,尤其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流域水情、灾情、工情等发生了变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利部布置了开展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编制的工作。
根据1998年10月水利部《防洪规划任务书》的安排及要求,结合长江流域的具体情况,长江委编制完成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工作大纲》,并组织流域内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开展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工作。
太湖水系是长江下游重要水系之一,其流域防洪规划水利部已安排太湖流域管理局另行编制,本规划只纳入太湖流域的经济社会状况资料。
2005年1月19日~21日,水利部组织召开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会,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及特邀专家审查通过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本次规划是在《长流规》和其后开展的有关专题研究工作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特点:(1)通过调查、收集及测量,获取了流域最新的经济社会、水文、地形资料;(2)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及专题研究工作;(3)根据防洪出现的新情况,调整了规划思路;(4)利用新资料,开发新技术,贯彻新思路,提出防洪规划新成果。
2008年7月,国务院以国函[2008]62号文正式批复本规划。
1 流域防洪形势1.1 流域概况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km,流域面积约180万km2。
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
南 、 北 部 分 地 区 。 降 水 量 在 4 0~8 0 湖 年 0 0 mm 的 半 湿 润
带 , 要 位 于 川 西 高 原 、 海 、 肃 部 分 地 区 及 汉 江 中 主 青 甘 游 北 部 。 降 水 量 达 2 0 mm 以 上 的 多 雨 区 都 分 布 在 山 年 00 区 , 围 较 小 , 中 四 川 荣 经 的 金 山 站 年 降 水 量 达 范 其
标 准 。 9 0年 长 江 中 下 游 防 洪 座 谈 会 上 , 次 明 确 了 长 18 再 江 中 下 游 防 洪 的 总 体 规 划 方 案 , 对 重 点 建 设 项 目 作 了 并 安排 。 18 —19 9 3 9 0年 , 江 委 根 据 国 家 计 委 的 安 排 进 行 了 长
运 河汇人 长江 。
8 0 10 mm , 湿 润 带 。 降 水 量 大 于 10 m 的 特 别 0 ~ 60 属 年 60 湿 润 带 , 要 位 于 四 川 盆 地 西 部 和 东 部 边 缘 、 西 和 湖 主 江
长 江 干 流 宜 昌 以 上 为 上 游 , 4 0 k , 域 面 积 长 54 m 流 10万 k , 中 直 门 达 至 宜 宾 称 金 沙 江 , 3 6 k 。 0 m 其 长 4 4 m 宜 宾 至 宜 昌 河 段 习 称 川 江 , 14 k 。 昌 至 湖 口 为 中 长 00 m 宜 游 , 95m, 域 面积 6 长 5k 流 8万 k 。 口 以 下 为 下 游 , m 湖 长
长 江 干 流 自 西 而 东 横 贯 中 国 中 部 。 百 条 支 流 辐 辏 数 南北, 伸至贵州、 肃 、 西、 南、 西、 东、 江 、 延 甘 陕 河 广 广 浙 福建8 省、 个 自治 区 的 部 分 地 区 。 域 面 积 达 10 k , 流 8 万 m 约 占 中 国 陆 地 总 面 积 的 1 5 淮 河 大 部 分 水 量 也 通 过 大 / 。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2)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1. 引言防洪是在长江流域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复杂的地区,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针对当前洪灾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制定的全面、科学合理的防洪措施和规划方案。
本文将从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背景、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 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是我国重要的水系之一,自古以来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长江流域自然条件的复杂性,洪水灾害也一直是长江流域的一大威胁。
特别是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一直在进行长江流域的防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洪灾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的防洪工作,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防洪规划,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洪水灾害。
3. 目标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目标是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防洪措施和规划方案,以减轻洪水灾害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长江流域的抗洪能力,降低洪水灾害的风险;•保护重要的城市和农田不被洪水淹没;•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防洪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工程的效率和可靠性;•加强国家和地方各级部门的合作,形成统一的防洪指挥体系。
4. 内容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4.1 洪水灾害评估和预警通过对长江流域的气象、水文和地质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洪水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同时,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系统,及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发布洪水预警信息,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4.2 防洪工程建设和管理加大对长江流域防洪工程的投入,加强工程建设和管理。
重点对重要的河道和堤坝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其抗洪能力和稳定性。
此外,还要加强防洪工程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
4.3 生态修复与保护长江流域是我国的生态核心区域之一,也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三峡工程是长江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是长江综合防洪体系的骨干工程,在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17年的建设,三峡工程已经全面建成;2010年汛期,三峡工程迎来了建成以来首次较大洪水的考验,通过精细调度、科学调控,三峡工程充分发挥了防洪作用;汛后,三峡水库首次实现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米的目标,三峡工程的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作用;一、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1. 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长江是一条雨洪河流,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100mm,但地区分布差异较大,总的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5—10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90%;流域内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暴雨出现时间一般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由于暴雨发生季节的差异,一般年份干支流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流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但如果气象异常,上下游、干支流洪水遭遇,就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暴雨量大、历时长,则导致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长江防洪问题,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长江干堤进行全面加固,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长江的洪水来量远远超过中下游各河段的安全泄量;自1153年以来,宜昌流量超过80000m3/s的有8次,城陵矶以上干流和洞庭湖的汇合洪峰流量在1931年、1935年和1954年均超过100000m3/s,而目前上荆江的安全泄量为60000—68000m3/s、城陵矶附近约60000m3/s、汉口约70000m3/s、湖口约80000m3/s,洪水来量大与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2三峡工程兴建前,荆江河段如果遇1860年或1870年型洪水,运用现有荆江分洪工程分洪后,尚有30000—35000m3/s 的超额洪峰流量无法安全下泄,不论荆江南溃还是北溃,均将淹没大片农田和村镇,造成大量人口伤亡,特别是北溃还将严重威胁武汉市的安全;3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内人口多,安全建设滞后,实施计划分洪十分困难,一旦分洪损失大;湖区及支流堤防工程仍存在薄弱环节和隐患,堤防缺乏必要的安全监测和抢险设备,技术手段落后,防洪形势依然严峻;2.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以下库容393亿m3,其中防洪库容亿m3,工程建成后通过水库调蓄运用,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将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荆江地区的防洪形势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荆江地区若遇百年一遇及以下洪水,通过水库拦蓄洪水,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不需启用荆江分洪区;遇千年一遇或1870年型洪水,可控制枝城流量不超过80000m3/s,配合荆江地区蓄滞洪区的运用,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从而保证荆江河段与江汉平原的防洪安全;此外,由于水库拦蓄、清水下泄,使分流入洞庭湖的水沙减少,可减轻洞庭湖的淤积,延长洞庭湖的调蓄寿命;2城陵矶附近地区通过三峡水库调蓄上游洪水,一般年份基本上不分洪各支流尾闾除外,若遇1931年、1935年、1954年和1998年型大洪水,可减少本地区的分蓄洪量和土地淹没;3武汉地区由于长江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可以避免荆江大堤溃决后洪水取捷径直趋武汉的威胁;此外,武汉以上控制洪水的能力除了原有的蓄滞洪区容量外,增加了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亿m3,大大提高了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二、2010年长江洪水特性及调度实践1. 汛情特点1暴雨过程多、强度大;入汛后长江流域暴雨持续不断,主汛期发生了4次相对集中的强降雨阶段,且持续时间长,强雨带南北拉锯、上下游移动;各阶段降水强度多以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为主;6月16—24日强雨区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两湖水系,最大降雨中心位于信江和抚河一带;7月8—15日主雨区略有北抬,强雨区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干流至两湖水系偏北地区一带,最大降雨中心位于长江下游干流区间;7月15—25日强雨区西进北抬,强降雨主要发生在嘉、岷流域及汉江上中游地区,最大降雨中心位于渠江;8月12—25日多雨区再次出现在嘉、岷流域及汉江上中游地区一带;各阶段最大暴雨中心日雨量均超过250mm,如鄱阳湖进贤站6月19日雨量达329mm,7月8日安庆站雨量达291mm、鄂东北英山站雨量达287mm,嘉陵江通江站7月16日雨量达277mm, 8月18日岷江杨柳坪站雨量达254mm;2汛情来势猛、范围广;主汛期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发生或多次发生大范围暴雨,仅统计上述4次集中性强降雨阶段,累计雨量大于100mm的笼罩面积分别约为万、万、万和万km2;大于300mm的笼罩面积分别约为万、万、万和万km2;与历史同期降雨量相比,6—8月长江流域偏多1成,长江上游基本正常,中下游偏多2成;其中,6月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偏多3成多,7月长江下游干流偏多约倍、长江中游干流和汉江分别偏多6—7成、嘉陵江偏多3成,8月岷沱江、汉江和长江下游干流分别偏多约2—3成;受强降雨过程影响,长江流域相应出现了明显的涨水过程;3洪水涨幅大、超警多;受强降雨影响,长江干流大部江段和抚河、信江、嘉陵江、汉江等多条重要支流及洞庭湖、鄱阳湖区均发生超警戒以上的洪水,且水位涨势迅猛;鄱阳湖水系昌江渡峰坑站最大日涨幅,洪峰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干流寸滩站7月19日24小时水位涨幅近5m,从接近警戒水位到超过保证水位;三峡水库库水位最大日涨幅,最大日拦蓄洪水量亿m3;嘉陵江支流渠江罗渡溪站水位最大日涨幅,洪峰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流量超过历史最大流量;汉江干流白河站水位最大日涨幅,水位超过保证水位,流量从4610m3/s猛增到21400m3/s;4洪灾类型多、损失重;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多种类型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止8月底,长江流域共有9个省直辖市1046个县市、区受灾,山洪灾害数百起,大量县市城受淹,洪灾损失惨重;2. 调度实践1优化调度方案;三峡工程初期运行以来,防洪、发电、航运、生态及中下游用水等各方面都对三峡水库调度提出了新的要求;2009年10月,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方案在防洪调度方面,考虑到三峡工程初步设计主要采用对荆江河段防洪补偿调度的方式,重点是防御荆江特大洪水,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的利用效率明显不够高,难以适应中下游地区的现实要求,因此通过拟订荆江与城陵矶不同补偿方式以及分析其对水库泥沙淤积、水库淹没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在保证枢纽大坝安全和不降低荆江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兼顾对城陵矶防洪补偿的调度方式;方案提出的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方式,将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亿m3自下而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库容约亿m3,用于城陵矶地区防洪,相应库水位为;第二部分库容亿m3,用于荆江地区防洪补偿,相应库水位为;第三部分库容约亿m3,用于防御荆江特大洪水;在遇到三峡上游来水不很大而城陵矶附近主要是洞庭湖来水较大,迫切需要三峡水库拦洪以减轻防洪压力的情况下,三峡水库运用预留的亿m3防洪库容库水位145—155m,按控制城陵矶莲花塘水位保证水位进行防洪补偿调度;在运用上,首先用第一部分防洪库容调蓄洪水,按控制城陵矶水位不超过进行调度;蓄水155m后,即不再考虑城陵矶防洪补偿的要求,改按只考虑荆江地区的防洪补偿要求调度;蓄水后,则按遭遇特大洪水时荆江河段在分蓄洪措施配合下安全行洪进行调度;2实际调度运行;2010年汛期,在遵循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小洪水的调度实践,即“当长江上游发生中小洪水,根据实时雨水情和预测预报,在三峡水库尚不需实施对荆江或城陵矶河段进行补偿调度,且有充分把握保障防洪安全时,三峡水库可以相机进行调洪运用;”为应对主汛期长江洪水,三峡水库实施了5次拦洪调度,累计拦洪230多亿m3;其中,7月20—22日,入库洪峰流量达70000m3/s,通过控制下泄流量,为下游防洪削峰约30000m3/s,库水位迅速上涨,22日19时上升至158m,拦蓄洪水约73亿m3;三峡工程2010年175m试验性蓄水从9月10日0时开始,起蓄水位承接前期防洪调度的实际库水位;9月30日8时蓄水位为,10月10日8时蓄至,10月16日6时库水位达到了前两年试验性蓄水最高蓄水位,10月26日9时首次蓄水至175m;本次175m蓄水在总结2008年和2009年试验性蓄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科学、稳妥、渐进”的原则,做好充分准备,蓄水过程兼顾了上下游用水需求,较好处理了防洪、发电、航运和补水之间的关系;3调度效果与效益分析;2010年汛期,长江防总通过科学调度三峡水库,及时拦洪、适时泄洪,有效削峰错峰,不仅充分发挥了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而且也取得了显著的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在防洪方面,有效避免了长江上游洪水与中下游洪水叠加给沿岸人民造成的安全威胁,缓解了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比如,7月20日8时,三峡迎来建库以来最大的入库流量70000m3/s,长江防总通过滚动会商、精细调度,将三峡水库下泄流量控制在40000 m3/s,削减洪峰流量30000m3/s,削峰40%以上,从而降低长江中游干流沿线水位—,使中下游河段特别是沙市和武汉河段未超警戒水位,中下游干流堤防无一处险情发生,长江中下游的防汛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如果没有三峡水库拦洪蓄峰,这次洪水过程将使沙市和城陵矶的洪水位接近保证水位,沿线需要调配大量人员巡堤查险,防洪的压力、消耗与风险将明显增大;在发电方面,三峡水库拦蓄洪水期间一直维持在高水位运行,最高达到,增加了发电量;据初步统计,与同期相比,6—8月三峡水库增加发电量30多亿kwh;在航运方面,及时调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至25000 /s,分两次疏散了积压在三峡至葛洲坝之间的中小船舶,仅7月31日8时—8月1日20时,就疏散了滞留在三峡河段的船只500条艘,有效地保障了交通安全,稳定了船员情绪;在水库提前蓄水和对中下游补水方面, 2010年9月10日提前蓄水,保障了10月底成功蓄水至175m目标的实现,水库具备了枯期为中下游补水亿m3的能力;10月26日蓄水至175m后,自12月下旬开始加大出流,对长江中下游实施补水,截至2011年2月底,共向下游补水约70亿m3;由于三峡水库实施补水调度,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6成,对保证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用水需求、葛洲坝下游三江航道畅通、抵制咸潮入侵等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长江防总在遵循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小洪水的科学精细调度,较大地发挥了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的环境,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无疑是巨大的;2010年三峡防洪调度合理兼顾了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这一有益尝试为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防洪调度方式积累了宝贵经验;三峡水库成功蓄水至175m,表明三峡工程将会按照规划发挥其综合效益;三、三峡水库调度相关问题探讨三峡工程综合效益能否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化调度;进一步加强三峡水库调度的深化、优化、精细化研究至关重要;1. 入库洪水与动库容调洪三峡水库动、静库容调洪均可满足水库调度的要求,但水库建成后,楔形库容是客观的,在今后的水库调度中应积极完善三峡入库洪水动库容调洪计算模型;入库洪水过程线由回水末端的入库洪水与区间洪水两部分组成,应进一步增加对区间洪水的观测,以获得准确的水库洪水资料;水库调洪计算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坝址洪水静库容法和入库洪水动库容法;三峡水库入库洪水与坝址洪水相比,具有洪峰峰值增大、出现时间提前、洪量集中等特点;动库容能较好地反映洪水进入水库后蓄水量的实际情况,但动库容除与库区河道地形有关外,还与入库洪水类型及组成、调度方式、坝前水位、水库特性等因素有关,影响因素复杂;以往对动、静库容调洪的研究说明,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洪水时虽然三峡水库的动库容拦洪量小于静库容拦洪量,但枝城的最大流量百年一遇洪水时均为56700m3/s,千年一遇洪水时均小于80000 m3/s,且三峡最高水位控制在175m;亦即三峡水库亿m3防洪库容是偏安全的,即使采用动库容调洪,也能够达到规划制定的防洪要求,从而满足长江中下游整体防洪体系的需要;目前,长江水利委员会已建立三峡水库MIKE11水动力学预报调度模型,模型采用水动力学方法,模拟库区水面线的变化来实现动库容的调洪计算;在2010年三峡水库运用的实践中,对动、静库容调洪进行了对比研究,计算成果与实测吻合较好;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动、静库容调洪具有较好的精度,均可满足水库调度的要求;如要进一步分析水库调度后库区水面线的实际情况,则需要采取动库容调洪方法;因此今后还需在资料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动库容调洪模型,并考虑适当增加入库控制站,以获取相对准确的入库洪水资料;2. 水库蓄水对重庆河段泥沙冲淤及回水的影响随着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的逐步建设,三峡入库泥沙的减少对减轻库尾特别是重庆市主城区段的泥沙淤积有较大作用;但水库蓄水也会相对增加重庆河段泥沙淤积,特别是对于大水大沙年或小水中沙年的水库蓄水方式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持续加强观测;天然情况下,重庆主城区河段年内演变规律一般表现为“洪淤枯冲”;在三峡水库围堰发电期和初期运行期,重庆主城区河段尚未受三峡水库壅水影响,属自然条件下的演变;试验性蓄水期重庆主城区河段受三峡库区蓄水影响较小;2008年9月—2010年6月,全河段淤积泥沙295万m3,淤积主要集中在长江朝天门以下河段;2010年6月11日—9月5日,全河段淤积泥沙万m3,从冲淤分布来看,长江干流朝天门以上、以下河段分别淤积泥沙万m3、万m3,嘉陵江段则冲刷泥沙万m3;据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的观测资料分析,当三峡坝前水位低于160m时,寸滩以上库段基本不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9月中旬—10月中旬重庆主城区河段仍然保持较强的走沙能力,泥沙主要淤积在清溪场以下库段;汛后当三峡坝前水位超过160m时,壅水逐渐影响到主城区河段,特别是当坝前水位超过162m时,朝天门以上河段受壅水影响明显;随着坝前水位的逐渐抬高,重庆主城区河段天然情况下汛后河床冲刷较为集中的规律则因水库充蓄、水位壅高、流速减缓而改变,河床也由天然情况下的冲刷转为以淤积为主,汛后的河道冲刷期相应后移至汛前库水位的消落期;由于目前泥沙观测时间尚短,对于库尾局部淤积碍航规律还需进一步观测验证;从数学模型分析结果看,对于大水大沙年或小水中沙年还应注意水库蓄水方式,尽可能增加汛后走沙的时间;随着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的逐步建设,三峡入库泥沙将减少更多,库尾段特别是重庆市主城区段的泥沙淤积情况将随之得到很大改善,变动回水区洪水位也将明显降低;3. 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为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三峡水库对城陵矶补偿调度是必要的,也是现实可行的,且随着上游水库的建设,对城陵矶补偿预留的防洪库容还有条件进一步增加;2010年汛期,根据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和现实需求,三峡水库5次拦蓄洪水,充分发挥了防洪作用;虽然2010年汛期三峡水库尚未按控制城陵矶莲花塘站水位进行防洪补偿调度,但从控制调度过程和效果看,兼顾对城陵矶的防洪补偿调度方式是现实可行的;三峡水库兼顾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只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好对不同地区补偿的库容,拟定合理的调度方案,在现阶段长江水文预报技术水平基础上,可以做到既不影响荆江地区设定的防洪标准,又可进一步降低城陵矶的洪水位;实施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汛期三峡水库蓄水几率将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库区泥沙淤积;自有实测资料以来,城陵矶水位超过的年份较多地出现在20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分别为1954、1996、1998、1999、2002年,经对20世纪以来的洪水年份进行还原后推算,按城陵矶莲花塘水位为控制补偿调度,三峡水库平均约10年运用1次;分析表明,三峡水库采用对荆江或对城陵矶补偿调度方式对库区泥沙的淤积差别很小;鉴于上游已建和在建水库拦沙和水土保持减沙的作用使得三峡入库泥沙减少,以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长江中下游分洪损失越来越大等情况,在既保证荆江河段防洪目标的实现,又不增加库区淹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三峡水库的防洪潜力,在长江中下游遇到大洪水,中下游防洪形势较为严峻时,三峡水库对城陵矶进行补偿调节,减少中下游的分洪量,减轻中下游防汛压力,是十分必要的;汛期洪水调度过程中,根据水情预报推算的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2—3天的水位误差基本上在厘米级,并可通过滚动预报和分析不断进行校验修正,为三峡水库高效发挥控泄作用、取得比较理想的防洪效果提供了保障,使三峡水库的防洪调度达到了比较精细的程度;从现阶段各控制站水文预报的技术水平保障看,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也是可行的;今后,应结合上游水库的不断建成,深入研究对城陵矶补偿的控制运用条件,以及进一步扩大第一部分防洪库容的可能性,充分发挥三峡水库对一般洪水的防洪作用,同时深入研究对一般洪水调度水库蓄水几率增加后的水库泥沙淤积及下游的冲刷问题;4. 上游水库对三峡水库蓄水的影响随着上游水库的兴建,水库群防洪库容不断增加,水库蓄水与防洪以及水库群之间的蓄水矛盾会加大,为此,需要进一步从技术及行政两方面协调水库防洪与蓄水、三峡水库蓄水与上游水库蓄水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水库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获得更大的综合利用效益;与三峡水库同步蓄水的上游水库主要为有防洪任务水库,同步蓄水库容目前为亿m3,2013年溪洛渡、向家坝投运后将达亿m3;遇上游发生枯水水情,估算上游其他水库还将增加与三峡同步蓄水库容亿m3;按不利的来水情况考虑,2013年上游与三峡同步蓄水库容分别为亿m3、亿m3;在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和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中,对上游水库防御本支流洪水和配合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防洪预留的防洪库容做了整体安排,总规模300多亿m3;为协调水库群汛后蓄水与防洪调度,防洪规划提出上游水库以拦蓄洪水基流的方式配合三峡拦洪,也就是防洪库容分期预留,水库在7—8月可开始逐步蓄水;在金沙江下游4梯级及上游其他支流水库的调度运行设计时,各水库按9月底以前完成蓄水任务来设计水库运行方式;随着上游水库的兴建,当水库群具有一定规模后,水库兴利蓄水与防洪、下游用水需求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大,目前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在抓紧进行三峡及上游水库群联合蓄水调度方式的研究;受来水、工程建成下闸蓄水等多方面影响,每年的汛末蓄水量都在变化,为协调上、下游水库蓄水关系,需要尽快建立信息通报渠道,为三峡水库做好蓄水调度方案提供信息支持;同时,为有效利用好长江水资源,需尽快建立以三峡为核心的长江控制性枢纽统一调度的运行机制;5. 三峡蓄水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三峡水库对径流的调节与拦沙后清水下泄,对长江中下游及两湖水情会带来影响,清水下泄是一个长期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中下游蓄泄关系、江湖关系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观测与研究,当前应关注水库蓄水对中下游特别是两湖的影响;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年入海总水量没有改变,由于水库调蓄作用,中下游9—11月份多年平均流量较建库前减小,12月至次年5月下泄流量有所增加,尤以最枯季节增幅较大;受此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低水位出现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增长,年最低水位平均值略有抬高;因水库蓄水及荆江河道冲刷影响,致荆南三口洪道断流时间提前,断流天数增加;蓄水期间,洞庭湖、鄱阳湖区及汉江等支流下游水位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流水位降低的影响;由于三峡水库蓄水集中在9月和10月,拦蓄水量相对较大,中下游干流10月平均水位较天然情况降低;如遇来水偏少年份,与三峡蓄水影响相叠加,中下游水文情势改变将更加突出,同时,干流水位降低导致两湖出流加快,相应湖区水位下降,使得两湖枯水期有所提前,枯水时段延长;随着三峡水库入库泥沙大幅减少,加上三峡水库运用后,水库拦截大部分泥沙,三峡水库出库泥沙也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清水下泄导致坝下游河道发生长时期、长河段的冲刷,冲刷强度从上段向下段逐步发展;由于中下游河道各河段在各个时期冲淤程度不同,各河段泄流能力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必将相应引起水位的变化;四、建议1. 加强三峡工程投运后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鉴于上游来水来沙、坝下游河道冲淤、江湖关系变化等的不确定性以及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加之三峡工程对防洪、河道、供水、灌溉、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还需不断地深入认知,因此,需加强对长江中下游的专门监测和分析工作,不断深化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河势变化、江湖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 加强三峡水库综合利用及优化调度研究三峡工程投入运行后,遇特殊干旱年份对中下游用水和长江口段压咸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以往研究不够,今后随着长江流域内用水量以及跨流域调水量的增加,防洪、发电、供水、航运和生态等各方面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应加强研究,及时调整和优化调度运用方式,并研究缓解此类问题的对策措施,提高三峡水库综合利用效益;3. 加强三峡与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统一调度研究。
【高中地理】长江中下游防洪综合治理措施
【高中地理】长江中下游防洪综合治理措施要解决好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必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主要措施有以下几项。
1.在干支流广大地区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1988年,国务院已成立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全面推进上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并将葛洲坝库区、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陇南地区、嘉陵江中下游地区、三峡库区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地区,国家每年拨出专项资金6 000万元进行治理。
1989年国家批准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作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点工程,现正由林业部负责,加紧实施。
2.对主要支流开展治理,在支流上兴建水库。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已建成水库4万座,其中大型水库111座,除葛洲坝工程外,全部兴建在支流上。
其中,有一大批大型水库有较大的防洪作用,如丹江口、东江、风滩、柘溪、乌江渡、碧口、陈村、万安、隔河岩等。
正在建设的有五强溪、东风、宝珠寺等,将要建设的有紫平坪铺、瀑布沟、亭子口、合川、构皮滩、彭水、江垭、皂市等。
3.在干流上兴建三峡工程。
在长江各主要支流及干支流上游兴建水库,仍无法控制这些水库至宜昌区间30万平方千米面积上产生的暴雨洪水,也就对荆江河段洪峰流量的削减作用不大。
兴建三峡工程,可以解决最为迫切的荆江河段的防洪安全问题。
4.加强中下游堤防建设。
堤防永远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基础设施,必需继续加强。
长江中下游堤防总长3万余千米,其中干流堤防长3 600千米。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堤防已经历过三次大的整修,累计完成土石方40.5亿立方米。
目前的防御水位是按照1980年防洪方案确定的,沙市45.00米,城陵矶34.40米,汉口29.73米,湖口22.50米。
“千里大堤,溃之蚁穴”,堤防的维护是一项长期的繁重任务,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
5.加强分蓄洪区建设。
现在遍布长江中下游的分蓄洪区(总蓄洪容量492亿立方米)都是已开垦利用的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相当稠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运用一次分蓄洪区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
长江防洪体系与总体布局规划研究
长江防洪体系与总体布局规划研究郭铁女;余启辉【摘要】长江防洪体系与总体布局研究是《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重要内容.根据长江防洪现状及长期研究与规划实践,阐述了长江中下游、上游干流及主要支流防洪体系构成及防洪对策措施;介绍了长江洪水的蓄泄关系,重点阐明了中下游防洪总体布局.指出了三峡等控制性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以及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和适应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长江防洪综合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3(044)010【总页数】6页(P23-27,36)【关键词】防洪体系;防洪能力;总体布局;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长江【作者】郭铁女;余启辉【作者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10;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1 长江防洪基本情况长江中下游受堤防保护的11.81万km2的防洪保护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地面高程一般低于汛期江河洪水位5~6 m,有的低10余米,洪水灾害最为频繁严重,一旦堤防溃决,淹没时间长、损失大,特别是荆江河段,还将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毁灭性灾害。
因此,中下游平原区是长江流域洪灾最频繁最严重的地区,也是长江防洪的重点。
通过长期治理,特别是1998年大水后的防洪建设,长江流域基本建立了由堤防、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工程、防洪非工程措施等组成的综合防洪体系。
目前长江中下游3 900余千米干堤已完成了达标建设,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长江防洪能力大大提高。
然而,由于长江防洪问题复杂,其防洪能力与流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不相适应。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沿岸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对防洪的要求也将愈来愈高,与现有防洪能力的矛盾愈加突出。
现阶段长江防洪仍存在以下问题:① 洪水来量超过中下游各河段的安全泄量,三峡工程虽有防洪库容221.5亿m3,但相对于长江中下游巨大的超额洪量,防洪库容仍然不足,遇1954年型大洪水,中下游干流还有约400亿m3的超额洪量需要妥善安排,长江流域部分地区的防洪形势仍然严峻;② 防洪体系尚未完建,长江上游、中下游支流及湖泊堤防工程未达到设计标准,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下游干流河道局部河势控制和调整工程尚未实施,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仍较落后,山洪灾害治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等;③ 三峡及上游其他控制性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清水下泄导致长江中下游长河段、长时期的冲淤调整,对中下游河势、江湖关系带来较大影响,尚需加强观测,并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1]。
长江防洪创新实施方案
长江防洪创新实施方案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和交通要道,但也是中国最长江河流
域的洪水频发地区。
为了有效应对长江洪水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我们制定了一套长江防洪创新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加强长江流域的防洪工程建设。
通过加大投入,
加强长江干流及支流的堤防加固和修建,提高抗洪能力。
同时,加
强对长江上游水库的管理和调度,合理调节水库蓄水位,减轻下游
洪水压力。
其次,我们将加强长江流域的洪水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多
层次的监测预警网络,包括实时监测、遥感监测和气象预警等手段,提高对长江洪水的监测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人民群众的
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长江流域的生态修复和水资源管理。
通过
生态恢复工程,加强湿地保护和水生态系统修复,提高长江流域的
自然防洪能力。
同时,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
资源,推动水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
最后,我们将加强长江流域的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建立
健全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抗洪救灾能力,及时有效地开展灾后重
建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总之,长江防洪创新实施方案将全面提升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
们将不断完善和落实这一方案,确保长江流域的防洪工作取得实质
性成效。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指为了预防和减轻长江流域洪水灾害所制定的
一系列措施和计划。
长江流域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流域,也是洪水最
严重的区域之一。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安装水位、雨量、流量等监测
设备,对长江流域水文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灾害预警系统及
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提高防洪预警能力。
2. 加强河道和堤防的修建与改造。
通过对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的河
道进行疏浚和整治,加强对堤防的维护和加固工作,提高河道和堤
防的承洪能力,减少洪水对沿岸地区的影响。
3. 调节水库和湖泊的防洪容量。
通过修建、扩建和改造水库和湖泊,增加其蓄水容量,提高防洪能力,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4. 加强流域管理与治理。
加强长江流域的综合水资源管理,统筹考
虑洪水防御、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因素,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5. 加强社会和公众的防洪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
对洪水灾害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增强社会力量参与防洪工作的能力。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推进。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长江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方案
长江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方案一、长江防洪排涝工程概述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约180余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水运和生态屏障。
然而,长江流域历来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给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长江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决定实施长江防洪排涝工程,这是一项涉及面广、利民工程。
二、长江防洪排涝工程项目选址长江流域幅员辽阔,适宜的项目选址至关重要。
根据长江防洪排涝工程的总体规划,项目应选址在具有较大影响力且易于实施工程建设的地点。
1. 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在长江入海口附近,区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同时也是洪水易发区域。
因此,应在此地设立防洪拦海大坝、排涝泵站等设施,保护沿海地区的安全。
2. 中游地区中游地区包括四川、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份,这些地区受益于长江灌溉,但也常年面临洪涝威胁。
在此地应加强堤防加固、水库蓄洪、河道清淤等工程建设。
3. 上游地区上游地区主要为青藏高原,地形复杂,多山地区,地势高、流域狭窄,但由于上游降水丰富,在雨季可能引发山洪。
因此,应在此地加强崩岗坝建设、提高山洪灾害防范能力。
三、长江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方案长江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方案应包括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城市防洪排涝等多个方面。
1. 水利工程建设为了防止洪水威胁,应在长江沿岸建设大坝、堤防,同时加强河道疏浚,增加河道输水能力。
在中游地区,应建设一些可蓄洪水的水库,以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而在山区,应建设一些崩岗坝,以防范山洪灾害。
2. 生态保护工程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应注重生态保护工程。
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保护湿地、栖息地,减缓洪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应加强江豚、鳄鱼等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
3.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由于长江沿岸城市化程度高,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至关重要。
这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堤防的抗洪能力,并在建设城市公园、湿地公园等城市绿地时充分考虑其防洪排涝功能。
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该体系的建设始于20世纪中期,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全国性的防洪工程体系。
以下是关于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相关介绍。
一、背景与意义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之一。
长江流域面积广阔,涵盖了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
然而,长江流域也是中国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的汛期都会出现大规模的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高度重视防洪工程建设,通过建设堤防、水库、分洪工程等措施,形成了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设对于保障长江流域及全国的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战略意义。
二、建设历程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始于20世纪中期,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初步建设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在长江流域建设堤防和分洪工程等基础防洪设施,初步构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工程体系。
2.全面建设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国家加大了对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快了中上游地区的水库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工程布局。
3.提升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长江流域的防洪形势更加严峻。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洪能力,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防洪工程和洪水管理项目,包括堤防加固、水库除险、河道整治、水文监测等。
三、构成与功能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主要包括堤防、水库、分洪工程、护岸工程和水文监测系统等五大部分。
1.堤防:堤防是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设施之一,用于防止洪水泛滥和保护沿岸城市、农田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长江流域的堤防线长达数千公里,包括各级堤防和民垸堤防。
2.水库:长江流域拥有众多水库,用于调节洪水流量、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压力。
长江防洪体系与总体布局规划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系, 重点 阐 明 了 中下 游 防 洪 总 体 布 局 。指 出 了三 峡 等 控 制 性 水 利 水 电工 程 建 成 后 , 以 及 为 应 对 未 来 气候 变 化
题复 杂 , 其 防洪 能 力与 流域 重要 的政 治 、 经 济 和文化 地
位不 相适 应 。随着 国 民经 济 的 发展 , 长 江 流域 特 别 是 中下 游沿 岸地 区在 国民 经 济 中 的地 位 日显 重 要 , 对 防
年的 治江经 验及 防洪 实 际情 况 , 《 长 江流 域 防洪 规 划 》
设, 三 峡工 程运 用后 对 长 江 中下 游 防洪 发挥 了 巨大 的 作用 , 长 江 防洪 能 力大 大提 高 。然而 , 由于长 江 防洪 问
2 长 江 防 洪 体 系
河流 防洪 采取 什 么样 的对 策 , 必 须 在 充 分研 究 河 流洪 水特 点和 防洪 特性 的基 础 上 , 根 据 流 域 的 实 际情 况、 防洪工 程 现状 、 防 洪 需要 、 工程 措 施 采 取 的 可 能性 及经 济合 理性 等方 面 , 进 行 科 学 比较 选 择 。根 据 几 十
作者简介 : 郭铁女 , 女 ,高级 工 程 师 , 主要 从 事 防 洪 规 划 与 设 计 工 作 。E—m a i l :g u o t i e n v @c j w s j y . c o m . c n
2 4
人 民 长 江
防洪 区 面积为 1 5 . 3 8万 k m , 其 中长江 上游 ( 主要 包 括 云南 、 四川 、 贵 州 及重 庆 ) 为 1 . 3 4万 k m , 长 江 中下 游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
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长江洪水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应运而生。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主要包括洪水调度、堤防治理、水库建设以及流域规划等方面。
其中,洪水调度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措施。
根据长江流域的特点和水文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洪水调度方案,及时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通过对上游泄洪进行调控,可以将洪峰推迟或分流,减少下游的洪水量,降低洪灾风险。
另外,长江流域的堤防治理也是防洪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长江沿岸堤防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下游地区的洪水防范能力。
因此,加强堤防的监测和管理工作,修复和加固堤防,确保其完整性和稳定性,提高防洪能力,对于维护下游地区的安全至关重要。
除了洪水调度和堤防治理外,水库建设也是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设水库,可以调节长江的水流量,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同时,水库还可以作为蓄水源,提供后备水源供应,解决旱季的用水需求。
因此,在规划长江流域防洪工程时,应适当考虑水库的布局和规模,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流域规划也是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流域规划是指对整个流域的各项管理措施和政策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通过流域规划,可以统一管理和利用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流域规划还可以加强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洪水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威胁。
总而言之,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理的洪水调度、堤防治理、水库建设以及流域规划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提高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希望长江流域的防洪规划能够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为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作出贡献。
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加强长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1999]12号
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加强长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加强长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1999〕12号1999年5月31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水利部《关于加强长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长江防洪建设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尽快把各项任务落实下去。
防洪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共同负担的原则。
有关部门要结合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制定,抓紧对各大江河、湖泊防洪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将水利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要抓紧制定并落实今明两年长江防洪建设计划;今明两年防洪建设要突出重点,确保重点工程、重点堤段的投入,争取早竣工,使之在防汛抗洪中早日发挥作用。
关于加强长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水利部1999年5月17日)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中发〔1998〕15号,以下简称中央15号文件),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长江近期防洪建设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召开专家座谈会论证,征求各有关部门和地区的意见,提出了关于加强长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
一、关于近期长江防洪建设的目标和总体部署根据长江的特性及其洪水特点,长江防洪应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建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套,结合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等措施以及其他非工程防洪措施构成的综合防洪体系。
长江整治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一、前言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价值。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和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对长江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二、工作背景1.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长期以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影响,给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2. 长江流域防洪安全面临挑战。
长江流域洪水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3. 长江流域航运、水资源等综合效益亟待提升。
为充分发挥长江流域的综合效益,必须加大整治力度。
三、工作措施及成效1.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1)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
制定《长江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制保障。
(2)实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开展长江干支流生态修复、水源地保护、湿地保护等工作,提高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3)强化环境执法监管。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排污、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
2. 防洪安全方面(1)加强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推进长江干支流堤防加固、水库建设、河道整治等工作,提高防洪能力。
(2)加强防汛抗旱工作。
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
3. 航运、水资源等方面(1)推进长江航道整治。
优化航道布局,提高航道通航条件,提升航运效率。
(2)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长江流域水资源安全。
四、存在问题1.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生态修复任务繁重。
2. 防洪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长江流域洪水灾害频发,防洪工程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3. 航运、水资源等方面存在瓶颈。
部分航道通航条件有待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持续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长江防御洪水方案》解读-16页精选文档
堤防工程 重要防洪水库
蓄滞洪区 河道整治工程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
3.2.1 防堤工程
3.2.2 重要防洪水库
长江流域堤防包括长江干堤、主要支流堤防,以及洞庭湖区、潘阳湖 区、城市堤防等,总长为64000km,是长江防洪的基础。目前,长江中下 游3900余km干流堤防已基本达标。其中,荆江大堤、无为大堤、南线大堤、 汉江遥堤以及沿江全国重点防洪城市防堤为1级。
长江洪水发生时间一般年份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各支流洪峰相互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干支流洪水,不致形成大洪水,但遇气候异常, 干支流洪水遭遇,易形成区域性或流域性大洪水。
2.流域洪水大事件
最大的长江洪水发生于1870年 (清同治九年),当年7月上旬, 嘉陵江上游和重庆到宜昌之间连续 降雨七昼夜,出现了800年以来最 大的洪水,至今仍保持历史最高纪 录。
损失最惨重的洪灾发生于 1931年,气候反常,长时间降雨, 造成全国性的大水灾,是20世纪受 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年。当 年路透社称这次洪灾为“最近一个 世纪所未曾有过的大惨剧”。
最大的区域性特大洪灾发生 于1935年,后来人们回忆当时大暴 雨是这样描述的:“雨下得天昏地 暗,如瓢泼、如桶倒,人眼都睁不 开,宜昌街上积水达半人深。”
目前,长江流域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12万座,总库容约3588亿m3, 以三峡水库为骨干的重要大型防洪水库总防洪库量达627亿m3。
三峡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m3,分别对城陵矶地区进行防洪补偿调度 库容、对荆江河段进行防洪补偿调度库容和防御特大洪水的库容三部分。
(1)长江上游水库工程体系
上游干流从梨园到彭水等重要水库, 除承担所在河流的防洪任务外,还配合 三峡水库承担长江中下游防洪任务。
长江流域防洪体系与评价
长江流域防洪体系与评价吴道喜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摘要:长江流域是中国的最大河流,也是世界上的第三大河流。
频繁而严重的洪涝灾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长江流域防洪治理的指导方针与原则、防洪体系的组成,并对长江流域防洪体系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最后,对如何进一步提高长江的整体防洪能力和流域防洪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长江流域防洪评价一、概述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干流流经11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6,300余km,流域面积18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居住着全国1/3的人口。
流域内气候温和,水资源丰沛,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重要地区。
然而,长江流域频繁而严重的洪涝灾害威胁着流域内的广大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11年的2117年间,长江共发生洪灾214次,平均10年一次。
19世纪中叶,连续发生了1860和1870年两次特大洪水。
20世纪,长江又发生了1931、1935、1954和1998、1999年等多次特大洪水,历次大洪水都造成了重大的灾害损失。
洪涝灾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对长江防洪治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防洪建设。
1998年大洪水以后,更加重视长江的防洪治理,加大了投入力度。
二、长江防洪体系的组成长江流域既是一条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河流,又是一条洪灾较为频繁的河流。
长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具有峰高、量大、历时长的特点;洪水来量大与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堤防一旦溃口,长江中下游平原区淹没历时长、损失大,甚至会发生大量人口死亡的毁灭性灾害;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上下游、左右岸、江湖之间防洪关系复杂,矛盾较多。
因此,针对这些特点,对长江的防洪治理提出“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指导方针及“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指导原则。
长江防御特大洪水方案(1985)
国务院批转水利电力部关于黄河、长江、淮河、永定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报告的通知(国发[1985]7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水利电力部《关于黄河、长江、淮河、永定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防御各大江河可能发生的特大洪水,是一件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绝不可掉以轻心。
应当看到,建国以来我们虽然进行了大规模的江河整治,各大江河的防洪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对于特大洪水,现在还不能完全控制。
在遭受难以抗御的特大洪水袭击的情况下,为了保全大局,减少损失,适时地采取分洪、滞洪措施是必要的。
对此,各有关地区要事先做好准备。
要认真研究并落实分洪区、滞洪区的特殊政策,调整生产结构,积极研究试行防洪保险或防洪基金等办法。
对于分洪区、滞洪区内的安全设施、房屋型式及预警通讯建设,要及早安排好。
要严格制止盲目围垦湖泊、洼地,对于应该返回还湖的,要抓紧落实。
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向分洪区、滞洪区广大干部和群众说明小局服从大局的道理,要求在大洪水面前,一定要以大局为重,坚决服从各级防汛指挥部的调度。
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加强组织纪律性。
对于不服从调度命令,阻碍行洪的,要严加惩处。
对于报告中防御特大洪水的具体部署,公开宣传报道要慎重,报道时机由水电部提出,报国务院确定。
1985年6月25日一、黄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又是一条经常发生洪水泛滥,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建设的河流。
在历史上,黄河曾经二十六次大改道,一千五百多次决口。
一六四二年〈明崇祯十五年〉黄河决口,当时开封三十七万人口,死亡三十四万人。
一九三三年黄河下游决口五十四处,冀、鲁、豫等省六十七个县受灾,灾民三百六十万人。
一九三八年国民党在河南省郑州花园口扒口,淹没五万四千平方公里,受灾一千二百五十万人,死亡八十九万人。
一九五八年,黄河郑州花园口站出现了二万二千秒立米的特大洪水,有的堤段洪水与堤顶齐平,郑州黄河铁路大桥被冲毁。
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干什么
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干什么
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洪体系中的骨干工程,防洪是其首要任务。
每年汛前,三峡水库按要求逐步降低水位,并于6月10日消落至防洪限制水位,以腾出防洪库容,应对汛期长江流域可能发生的洪水,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
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容量相当于1550多个西湖。
三峡工程的任务:
1、防洪: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
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
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2、发电:三峡工程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可缓解我国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水电是清洁能源,为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
3、航运:三峡蓄水前,川江单向年运输量只有1000万吨,万吨级船舶根本无法到达重庆。
三峡工程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三峡几次蓄水使川江通航条件日益改善。
三峡船闸通航6年内的货运量,超过蓄水前22年的货运量总和。
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研究
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研究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然而,长江沿岸地区也面临着持续的自然灾害,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洪水。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加剧,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的建设和改善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 长江流域的洪水危机长江流域是中国面积最广的流域之一,涵盖了全国1/5的土地面积。
长江及其支流河流密布,地形起伏大,地势低洼,而极端气候现象的增多对长江流域洪水危机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数据,21世纪以来,中国多个地区发生了多次大规模洪灾,其中长江流域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016年,长江流域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洪灾,直接造成了超过100人死亡,数百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为了应对这种自然灾害,建立高效的防洪保护体系变得势在必行。
2. 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的现状目前,长江流域的防洪保护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水文监测、防洪调度和防洪工程。
2.1 水文监测水文监测是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的第一步。
中国水文局和长江水文局在沿岸地区建立了大量的监测站,对河流的水位、水量和河流演变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这些数据是防洪调度和防洪工程设计的重要参考。
2.2 防洪调度防洪调度是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的核心。
长江水文局负责协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水位和水量等监测数据调度水资源,确保河流和水库的水位和水量在安全范围内。
2.3 防洪工程防洪工程是加强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的重要手段。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已经在长江流域投资了巨额资金建设了大量的防洪工程,包括水库、堤防、泄洪渠和持续的改善工程。
然而,尽管长江流域的防洪保护体系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但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3. 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加剧,长江流域防洪保护体系需要不断改善和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经过60多年的防洪建设,长江中下游已初步形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水库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工程及防洪非工程措施相配套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一、防洪工程(一)堤防工程长江中下游堤防,包括长江干堤、主要支流堤防,以及洞庭湖区、鄱阳湖区等堤防,总长约30000公里,是长江防洪的基础。
目前,长江中下游3900余公里干堤已全部完成达标建设。
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设计洪水位分别为沙市45.00米、城陵矶34.40米、汉口29.73米、黄石27.50米、湖口22.50米、大通17.10米、芜湖13.40米(有台风为13.50米)和南京10.60米(有台风为11.10米)。
荆江大堤、无为大堤、南线大堤、汉江遥堤以及沿江重点防洪城市堤防为1级堤防。
松滋江堤、荆南长江干堤、洪湖监利江堤、岳阳长江干堤、四邑公堤、汉南长江干堤、粑铺大堤、黄广大堤、同马大堤、广济圩江堤、枞阳江堤、和县江堤、江苏长江干堤等为2级堤防。
洞庭湖区、鄱阳湖区重点垸堤防为2级,蓄洪垸堤防为3级。
汉江下游干流堤防为2级。
长江中下游干流1级堤防堤顶超高一般为2.0米,2级及3级堤防堤顶超高一般为1.5米,其他堤防超高一般为1.0米。
城陵矶附近长江干堤(北岸龙口以上监利洪湖江堤、南岸岳阳长江干堤)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0.5米的超高;洞庭湖及鄱阳湖临湖堤风浪大、吹程远,重点垸堤防临湖堤超高2.0米,临河堤超高1.5米,蓄滞洪区堤防临湖堤超高1.5米,临河堤超高1.0米。
(二)河道长江中下游干流以控制河势和防洪保安为主要目标,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河道治理,中下游干流河道河势得到初步控制。
(三)蓄滞洪区长江中下游目前安排了40处蓄滞洪区(其中洪湖蓄滞洪区规划分为东、中、西3块),总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耕地711.8万亩、人口约632.5万人,有效蓄洪容积约589.7亿立方米。
重点蓄滞洪区1处,为荆江分洪区;重要蓄滞洪区12处,分别为洪湖东分块、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围堤湖、民主、城西、澧南、西官、建设、杜家台蓄滞洪区、康山蓄滞洪区;一般蓄滞洪区13处,分别为洪湖中分块、屈原、九垸、江南陆城、建新、西凉湖、武湖、张渡湖、白潭湖、珠湖、黄湖、方州斜塘和华阳河蓄滞洪区;保留蓄滞洪区16处,分别为涴市扩大分洪区、人民大垸分洪区、虎西备蓄区、君山、集成安合、南汉、和康、安化、安澧、安昌、北湖、义合、南顶、六角山、洪湖西分块、东西湖。
(四)重点大型水库长江流域在干支流上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4.57万座,总库容1745亿立方米,但大部分水库主要任务是发电或灌溉,兼顾防洪,对所在支流的中下游有一定的防洪作用,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区的防洪作用不大。
以防洪为首要任务的水库,目前已建成的有三峡、丹江口、江垭、皂市等,已建和基本建成的具有较大防洪作用的水库还有二滩、紫坪铺、瀑布沟、构皮滩、隔河岩、水布垭、漳河、五强溪、柘溪、万安、柘林等。
(五)平垸行洪、退田还湖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干堤之间严重阻碍行洪的洲滩民垸、洞庭湖及鄱阳湖区部分在常遇洪水时即遭受洪灾的湖滩及民垸进行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建设。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圩垸分两类,一类是退人又退耕的“双退”圩垸,一类是退人不退耕的“单退”圩垸。
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已实施单退圩垸331个、面积1975平方公里、蓄水量77.1亿立方米。
其中城陵矶以上河段洲滩民垸的蓄水量为26.4亿立方米,城陵矶至汉口河段的蓄水量为8.4亿立方米,汉口至湖口河段的蓄水量为6.5亿立方米,湖口以下河段的蓄水量为35.8亿立方米。
二、防洪非工程目前流域内有报汛站7000余个,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基本适应当前防汛需要的水雨情信息系统;经过不断的改进完善,制定了洪水作业预报方案;通信预警系统正在兴建,各种管理法律法规也正逐步完善。
三、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防洪能力长江干支流主要河段现有防洪能力大致达到:荆江地区依靠堤防可防御10年一遇洪水,通过三峡水库调蓄,遇100年一遇及以下洪水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44.50米,不需启用荆江地区蓄滞洪区,遇1000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通过三峡水库的调节,可控制枝城泄量不超过80000立方米每秒,配合荆江地区蓄滞洪区的运用,可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5.0米,保证荆江河段行洪安全。
城陵矶河段依靠堤防可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考虑本地区蓄滞洪区的运用,可防御1954年洪水;遇1931年、1935年、1954年大洪水,通过三峡水库的调节,可减少分蓄洪量和土地淹没,一般年份基本上可不分洪(各支流尾闾除外)。
武汉河段依靠堤防可防御20~30年一遇洪水,考虑河段上游及本地区蓄滞洪区的运用,可防御1954年洪水(其最大30天洪量约200年一遇);由于上游洪水有三峡工程的控制,可以避免荆江大堤溃决后洪水取捷径对武汉的威胁;因三峡水库的调蓄、城陵矶附近地区洪水调控能力的增强,提高了长江干流洪水调度的灵活性,配合丹江口水库和武汉市附近地区的蓄滞洪区运用,可避免武汉水位失控。
湖口河段依靠堤防可防御20年一遇洪水,考虑河段上游及本地区蓄滞洪区比较理想地运用,可满足防御1954年洪水的需要。
汉江中下游依靠综合措施可防御1935年同大洪水,约相当于100年一遇。
赣江可防御20~50年一遇,其它支流大部分可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长江上游四川腹地各主要支流依靠堤防和水库一般可防御10年一遇左右洪水。
四、重点防洪工程1、三峡工程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坝址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河段,控制流域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56%;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
坝址河谷开阔,基岩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具有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越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
三峡工程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多目标开发工程。
工程由拦河大坝及泄水建筑物、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等组成,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实施方案。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泄洪坝段居中,两侧为电站厂房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为中国最大的水库。
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开工,2003年开始投入初期运行,2009年全面建成。
工程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长江中下游防洪条件,特别是将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可使江汉平原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免受洪水威胁,在遭遇特大洪水时可避免发生大量人口伤亡的毁灭性灾害。
在今年汛期,三峡工程将洪峰流量由70000立方米每秒削减至40000立方米每秒,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
2、荆江大堤荆江大堤位于荆江北岸荆州市,上起荆州区枣林岗,下至监利县城南,全长182.35公里,保护着我国著名的商品粮、棉、油基地江汉平原。
保护区内面积8800平方公里,农田1100万亩,人口1000余万人,还有荆州、仙桃、潜江等重要城镇和江汉油田等重要企业。
一旦大堤决口,不仅荆北平原顿成泽国,而且威胁武汉市和附近交通干线的安全。
荆江大堤的雏形为金堤,始建于东晋永和年间(公元345年),后经历代零星堤垸和若干分散堤段的连接而成现有规模。
荆江大堤堤身填土复杂,堤基为砂卵石强透水层,其相对不透水层薄,堤段迎流顶冲多,历史上曾多次溃口。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改善荆江防洪的严峻局面,国家多次对荆江大堤进行了加高培厚、填塘固基、抛石护岸等建设。
1975年至1983年,实施了荆江大堤加固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18亿元。
1984年至2007年,实施了荆江大堤加固二期工程,完成投资8.51亿元,土方4887万立方米,加高培厚了荆江大堤全部堤身,修筑了约10公里钢筋混凝土防浪墙,加固了45公里堤基,堤顶也全部浇筑了混凝土路面。
经过加固的荆江大堤面貌已焕然一新,宛如一道水上长城耸立在荆江北岸,抗洪能力显著提高,成功地抗御了1998年、1999年、2002年、2010年长江大洪水,其投入防汛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大规模建设前同等水位相比大为减少,没有出现一起大的险情。
3、荆江分洪区荆江分洪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太平口至藕池口河段的湖北省公安县境内,建于1952年,是建国后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
荆江分洪区由分洪区围堤(208公里)、分洪闸(北闸)、节制闸(南闸)等主体工程及避洪、排灌等配套设施所组成。
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当长江出现特大洪水,为缓解长江上游洪水来量与荆江河段安全泄量不适应的矛盾,开启北闸分蓄洪水确保荆江大堤、江汉平原和武汉市的安全,同时利用南闸节制闸控制由虎渡河入洞庭湖流量不超过3800立方米每秒,以减轻洪水对洞庭湖的压力。
1954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荆江分洪区先后三次开闸分洪,最大降低沙市水位0.96米,分洪总量122.6亿立方米,对确保江汉平原和武汉市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荆江分洪区面积921.34平方公里,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蓄洪水位42.00米,有效蓄洪容积54亿立方米。
荆江分洪区内现有8个乡镇,4个国营农、林、渔场,209个村,58.18万人,耕地面积49.31万亩。
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总产值45.21亿元,固定资产90.0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6.92亿元。
分洪区建成以来,安全设施建设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1963年起国家开始资助区内安全建设,目前建有安全台95处、总面积1.78平方公里;安全区21个、总面积19.5平方公里;避水楼避水面积13.8万平方米;转移道路241.5公里。
4、湖南岳阳长江干堤湖南岳阳长江干堤长163公里,其中一线防洪干堤全长142公里,以城陵矶(三江口)又为界分成上下两段,其中上段由华容县五马口至君山区穆湖铺,长76.8公里,下段自莲花塘至临湘市黄盖湖铁山咀,长65.2公里,直接保护着岳阳市主城区和华容、君山、建新、楼区、云溪、临湘6个县(市、区)所属沿江8个万亩以上堤垸,保护总面积2096平方公里,耕地136万亩,人口160万人,工农业总产值166亿元,固定资产377亿元。
长江干堤加修前面宽只有5~6米,有1/3的堤段堤顶高程低于98年最高水位,大堤堤身单薄,基础渗漏严重,穿堤涵闸老化,冲刷崩塌岸线长,每年汛期,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防洪抢险。
98年特大洪水后,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按Ⅱ级堤防标准设计(其中从莲花塘至道仁矶长12.08公里堤段属城市防洪大堤,按Ⅰ级堤防标准设计)。
Ⅰ级堤防面宽10米,Ⅱ级堤防面宽8米,加固工程总投资20.77亿元。
工程于19998年汛后动工,经过五年奋战,长江干堤全线达标,共完成土方5600万方、石方360万方、砼60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