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幽默言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

合集下载

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分析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

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分析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

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分析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言语幽默是以语言为工具而从事的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

中美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英文语言的语用策略使用侧重点的不同。

这种差异必然导致幽默言语交际活动活动中幽默效果的好坏有赖于对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的深刻理解。

本文采用语料分析法发现中文更偏好于使用“过度自我贬损”和“过度赞赏他人”策略实施幽默言语行为;英文国家则更倾向于使用“贬损他人”策略、“自我欣赏”策略和“不合时宜”策略进行幽默交流。

在英语教学当中应当适当认识到这种言语幽默差异,灵活实现中英文幽默方式的转换,促进课堂效果的提高。

关键字:中英文言语幽默效果差异应用引言幽默作为一种极其普遍的语言现象,引起了许多领域的研究者们的重视,例如语言学、修辞学、美学、哲学及社会学等等。

回顾以往对情景喜剧中幽默所做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语篇分析、语言翻译、跨文化研究等领域。

教学语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是传递师生信息的通道。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经常运用幽默、风趣的言语,就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以幽默感是每个教师都应具有的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融入了幽默,运用丰富有哲理而又有情趣的幽默语言进行授课,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又能使学生学得愉快。

这对于调节知识讲授的“输出功能”,激活学生的接受和反馈能力,形成灵活、积极的心理状态,都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幽默技巧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应该通过大量的知识积累来掌握幽默语言技巧。

幽默语言运用好了,不仅可以使课堂更生动,还能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牢固地掌握语言知识。

幽默是一种常见且具鲜明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

幽默就在我们的身边。

幽默也应该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

幽默是智慧和灵感的体现;是底蕴和修养的积淀。

本文从一个英语教师的角度对幽默结构进行分析,阐述了一个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幽默品质,达到以幽默语言推动英语教学的目的。

中英文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分析

中英文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分析

中英文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分析《跨文化分析:中英文言语幽默》跨文化研究日益广泛,关注的范围也在拓展,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英文言语幽默的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幽默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人们打破尴尬和放松,表达人们的情感,激发思维。

在这方面,中西文化也有其独特的表达习惯,各国之间的比较可以帮助人们理清其中的差异和契合之处。

在中国文化中,中国古代士人以虚语幽默变笑,表达思想。

这种言语表达,在西方文化中几乎不存在,它富含中国文化中的智慧和情感,源于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观照。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游园不见时”要求人们在没有钱财财富的情况下,以及在匆忙忙碌的人生中让自己有自由去走访花园,享受自然之美。

这种藏身谐喻内涵,令英文幽默技巧无法演绎。

另一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则是英文语言中重视情景幽默,而中文语言中则较少用到这种表达。

英文幽默多来自生活中交往经历,如典型名句“给我一杯烈酒,我会说一段幽默的故事”,表达的是通过语言的玩笑来掩盖言论的坦率,让人们在谈话中不至于异样尬局。

此外,英文幽默也大量依赖文字押韵和句法灵活表达,而中文又常存在字面直接的语气,无法部分式的衔接句子并且也没有押韵的效果。

例如英文经典幽默:Somebody once said:“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直接翻译成中文就少了很多味道,没有了它原本的幽默感。

从上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英文言语幽默有着本质不同的特性与差异,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需要跨文化思维来全面完整地把握幽默的动机和趣味性。

得出结论:中英文言语幽默有着本质不同的特性与差异,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需要跨文化思维来全面完整地把握幽默的动机和趣味性。

只有通过深入挖掘研究,才能更加发。

中英言语幽默的差异-2019年精选文档

中英言语幽默的差异-2019年精选文档

中英言语幽默的差异英语中的“humor”一词来自于古希腊医学,他们相信人类身体有四大类液体控制健康及情绪。

而抑郁是由于身体内的“黑胆汁”过盛所致,解决办法正是开怀大笑。

英国人将“humor”一词演化成“有趣”的意思。

将“humor”一词以音译形式“幽默”引入汉语,是林语堂1924年首次撰文提倡的。

莎士比亚曾说过:“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光”而实际上,风趣的谈吐和机智的问答不仅能彰显出一个人的智慧,还能增强此人人际交往的能力。

一个幽默风趣的人无疑是最受欢迎的。

然而很多幽默语言的妙处却不是谁都能理解的,具有相同或相似背景的人之间更容易了解幽默中的含义,幽默也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的人的幽默风格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也就是说,幽默的形式有其特定的历史沉淀。

有时,同一可笑的情景对于来自另一种文化的交谈者来说既无趣也不可笑。

可莱姆斯曾说过:“我们不得不弄清他们为什么会说出那些话,是如何说的以及再怎样一个特定的情景下对谁说的那些话,另外,我们还不得不将他们的话语、信仰、心态与一个更为宽广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描述,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中西方尤其是我国与英美国家的一些差别,从而更好地进行相互间的和谐沟通。

一、中西方幽默语内容上的不同幽默是人类审美追求的反应,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映射。

幽默能在在内容上折射出不同民族他们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理念。

中国的传统幽默大多是表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但也不是各方面都可以用来做幽默的素材的,从主题上看,中国受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人们谈“性”色变,以及宗教和个人隐私,尤其是关于死亡的问题,更是讳莫如深。

而西方的幽默则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关宗教、性、死亡的幽默也可以堂而皇之地成为社交语言(这在美国幽默中更为明显)。

在内容上看,在西方的言语幽默当中,单纯娱乐性质的纯幽默比重较大,这是幽默从萌芽状态时起,便形成的一个鲜明特征。

而中国幽默似乎肩负着更沉重的历史使命――针砭时弊。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中文幽默经常依赖于语境和双关语,而英文幽默则更倾向于依赖于笑话的构造和反转。

例如,一个典型的中文幽默可能是这样的:“老师告诉我们不要‘临时抱佛脚’,但是到了期末考试,每个人都在抱佛脚。

”这个笑话依赖于“临时抱佛脚”的成语,其本意是形容在紧急情况下仓促应对,但在中文语境中,它常常被用作“努力学习”的讽刺或调侃。

而在英文中,这种双关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

中文幽默经常利用角色和情境来制造笑点,而英文幽默则更倾向于使用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对话。

例如,一个典型的中文幽默可能是这样的:“他是个宅男,每天都在家里玩游戏。

但是有一天,他的外卖到了,他打开门,却发现外卖员是他小区的保安。

”这个笑话依赖于角色和情境的反转来制造笑点。

而在英文中,这种角色和情境的反转可能并不像中文那样明显或有趣。

中文幽默经常利用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来制造笑点,而英文幽默则更倾向于使用普遍的文化参照。

例如,一个典型的中文幽默可能是这样的:“他是个武侠迷,总想着能够飞檐走壁。

结果有一天,他真的从高楼摔下来了。

”这个笑话依赖于中国文化中对武侠的认知来制造笑点。

而在英文中,这种文化参照可能并不被普遍理解或欣赏。

中英文幽默之间存在显著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在翻译幽默时,我们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考虑,以尽可能地保持原汁原味的笑点。

我们也需要理解和欣赏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幽默方式和特点,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幽默作品。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美两国之间的商务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在商务谈判中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本文将围绕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语言策略展开讨论,以期帮助双方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得双方在对待商务合作的态度和行为上存在较大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人情和关系,而美国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这往往导致在合作方式、利益分配等方面出现分歧。

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分析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

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分析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

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分析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第一篇: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分析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 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分析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言语幽默是以语言为工具而从事的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

中美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英文语言的语用策略使用侧重点的不同。

这种差异必然导致幽默言语交际活动活动中幽默效果的好坏有赖于对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的深刻理解。

本文采用语料分析法发现中文更偏好于使用“过度自我贬损”和“过度赞赏他人”策略实施幽默言语行为;英文国家则更倾向于使用“贬损他人”策略、“自我欣赏”策略和“不合时宜”策略进行幽默交流。

在英语教学当中应当适当认识到这种言语幽默差异,灵活实现中英文幽默方式的转换,促进课堂效果的提高。

关键字:中英文言语幽默效果差异应用引言幽默作为一种极其普遍的语言现象,引起了许多领域的研究者们的重视,例如语言学、修辞学、美学、哲学及社会学等等。

回顾以往对情景喜剧中幽默所做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语篇分析、语言翻译、跨文化研究等领域。

教学语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是传递师生信息的通道。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经常运用幽默、风趣的言语,就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以幽默感是每个教师都应具有的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融入了幽默,运用丰富有哲理而又有情趣的幽默语言进行授课,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又能使学生学得愉快。

这对于调节知识讲授的“输出功能”,激活学生的接受和反馈能力,形成灵活、积极的心理状态,都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幽默技巧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应该通过大量的知识积累来掌握幽默语言技巧。

幽默语言运用好了,不仅可以使课堂更生动,还能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牢固地掌握语言知识。

幽默是一种常见且具鲜明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

幽默就在我们的身边。

幽默也应该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

幽默是智慧和灵感的体现;是底蕴和修养的积淀。

浅谈日常交际中英汉言语行为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浅谈日常交际中英汉言语行为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2、实验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英汉言语幽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 解和接受程度,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更为量化和科学的依据。
3、案例研究:针对具体的跨文化交际场景,分析英汉言语幽默的应用和效 果,为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运用言语幽默提供指导。
4、跨学科研究:可以将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 到英汉言语幽默的研究中,从多角度、多层次探究言语幽默的本质和功能。
2、问候用语
在问候用语方面,英语和汉语也有所不同。英语中的问候语常常涉及天气、 健康等话题,如“How are you?”“Nice weather, isn’t it?”等。而在汉 语中,问候语往往聚焦于对方的生活、工作等方面,如“你吃了吗?”“你到哪 里去了?”等。
3、告别用语
在告别时,英语和汉语同样存在差异。英语中常见的告别语有 “Goodbye”“See you later”等。而在汉语中,告别语则更为丰富,如“再 见”“再会”“后会有期”等。
这些文化内涵的差异对英汉言语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英语中,由于对狗 的喜爱,许多与狗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在汉语中,由于 对龙的崇拜,很多与龙相关的言语行为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三、如何避免日常交际中英汉言 语行为差异带来的误解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因英汉言语行为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呢?首先,我 们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在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时,我们要尽量采用直 接、坦率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含蓄、委婉的语言。要避免谈论对方认为不合适 的话题,尤其是与其信仰、风俗习惯等相关的内容。
二、文化内涵的探讨
英汉言语行为背后的文化内涵大相径庭。以英国人为例,他们通常以“dog” 作为宠物,对狗有着特殊的喜爱。因此,在英语中,“dog”往往具有积极的语 义内涵,如“lucky dog”表示幸运的人。而中国人则崇拜龙,认为龙是权力、 尊严和繁荣的象征。因此,汉语中有很多与龙相关的成语和词汇,如“龙飞凤 舞”“生龙活虎”等。

英汉幽默语言对比

英汉幽默语言对比

1,John: Why can’t a bike stand up by itself? Mike: I don’t know, why? John: because it’s two-tired 此例的幽默之处在于two-tired(两个轮子的)和too tired(太累了)同音。(同音异义) 2, I knew a guy who played his radio only in the morning. When some one asked him why, he replied, “This is an litude modulation), 可 以表示“上午”这则幽默巧妙地利用了“AM”的两个不 同的意思,以达到非常幽默诙谐的效果。
2.英汉幽默语言的特点
1. 双关(pun) 2. 文字游戏(verbal games) 3. 文化(culture)
2.1双关(pun)
幽默的表达,常常借助一些修辞技巧,如双关, 夸张,反语等等。而在这些修辞技巧中,最容易 对翻译造成困难的要数双关了。双关谐语,即用 同音异义或一词二义之词以为诙谐之用。 双关是英汉幽默中经常运用的修辞手法,在英语中, 它又通常通过使用“同音异义词” (homophone) 和“同形词”(homograph)以体现。
但必须承认有时候注释确实能够解决一些难译性的问题尤其是有些文化幽默过度替换和归化会误导读者这时就可以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幽默的同时加入注解进行解释以此让译入语读者了解源语文化以及领会原文幽默之处
英汉幽默语言对比 及翻译策略
content
Brief introduction The feature of the humorous language som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out the humorous language

从言语幽默看汉英文化差异

从言语幽默看汉英文化差异
现。


年能赚 大钱 ,而 长工 回答 “ 还早 ”则意 味着地主 不可 能很
正确理解 和欣赏 说话者 的意 图,幽默 的效 果才 能真正得 以实 快赚 大钱 。如 果我 们脱离语 言背后 的文化 背景 ,把 地主和 长
工 的话语 分开来 看 ,我们 是很难感 受到 幽默 的。但 如果 我们
好 的效 果。
【 关键词】 言语 幽默:汉语 :英语 :文化 差异
幽默是 一种特殊 的语言交 际形式 ,它 以事物 的矛 盾为基 四周黑糊 糊的 , 他以为天还早 , 于是高声答遭 “ 还早 ! 还早 !” 调 ,在滑 稽 的表 面和逗 笑的形式 中揭示 出生活 中的乖 讹和不 这 下地主气得 连话都说 不出来 了。” 在这 个例子 中 ,地 主想
s mi l e . “ Ma y b e s o me d a y i n t h e f u t u r ey o u il w l b e c o me t h e Ru s s i a n

达 自己的观 点 ,促进 自己的个人 利益 。美 国文化认 为每个 人
现 了不 同 民族文 化 的沉淀和 积累 ,是文 明 时代 的产物 。言语 的美好愿 望。但是 长工 回答 的 “ 下来 的则表示 衰落 ,这 是
幽默离不 开语 言存在 的社会 背景 ,在 理解 幽默 的过程 中,只 很不 吉利 的。 同样 地主 高喊 “ 发财 ” ,其本 意是希 望在 新的 有当受众接收到 幽默制造者所涉及 到的相关特定 的文化信 息 ,
h a n d s wi t h h i m wh e n h e we n t t o Wa s h i n g t o n a t he t a g e o f 1 6 . Cl i n t o n a s k e d t h e b o y t o c o me o v e r t o s h ke a h a n d s 曲h i m a n d s a i d 曲

英汉言语幽默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对比研究

英汉言语幽默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对比研究

摘要:幽默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

它表达一种观点,一种对人生的看法,通过诙谐或是讽刺的语言形式反映人类文明和智慧,使人们在感到愉悦的同时深受启迪。

幽默作为语言的一个精华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独立地位的专门学科。

因此,对幽默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注意到幽默这种特殊的现象并从哲学角度对它加以研究。

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间,许多学者从不同领域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幽默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许多关于幽默的理论。

对幽默的分类有多种方法。

一般来说幽默可以分为两大类:依赖于人们肢体行为和表情行为的情景幽默及以言语行为为主要产生方式的言语幽默。

在本论文的研究中将重点研究言语幽默。

言语幽默是一种既极为普通又极其特别的语言现象。

它的语言构成可以变化万千,但无以计数的言语幽默却制造了殊途同归的效果:愉悦心情,绽放笑容。

这种由形式上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结果上的同一性早己吸引了众多学科中的众多学者对其发生机制和功能的兴趣与关注,哲学、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均是幽默研究的传统领域并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与此相对照的是,语言学对言语幽默,特别是语用学对言语幽默的研究还是近些年才兴起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语言学的研究在理论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突破,它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语法研究阶段。

近年来,语义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兴起、发展和壮大,为我们今天对幽默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宽的视野和更新的角度。

语用学强调对语言实际运用的研究,因而在一系列广泛的语言学课题中显示了其宝贵的价值。

该论文即针对言语幽默这一课题展开了语言与文化层面的对比研究,从语音、构词、语义及语用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获得一套对于言语幽默更为全面,更富于动态的理解。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英汉言语幽默在修辞、及功能方面存在很多共性。

搞笑段子里的文化差异:中西方幽默的不同之处

搞笑段子里的文化差异:中西方幽默的不同之处

搞笑段子里的文化差异:中西方幽默的不同之处
引言
幽默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幽默表达方式却存
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幽默不同之处,不仅反映了两种文化的认知差异,更展现了各自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西方幽默与中西方幽默的对比
•西方幽默:西方文化中的幽默通常注重讽刺、讥讽和荒诞,常常通过夸张和夸张的方式来引起观众的笑声。

典型代表有美国的 stand-up comedy 和英国的 Monty Python 喜剧风格。

•中西方幽默:在中国,幽默多偏向于讲究文字游戏、谐音和谐义的形式,同时也重视诙谐、讽刺双关。

例如很多精致巧妙的谐音段子,让人啼笑皆非。

文化差异导致幽默不同之处
•典故与背景:中西方文化源远流长,因此幽默内容中会涉及到各自的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等。

西方幽默更加现代化,直抒胸臆,而中国幽默则较为朴素,常常融入典故和衍生文化。

•语言差异:中西方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西方幽默更注重直接语言表达,而中国则倾向于隐喻和变通,这决定了两种文化的幽默风格有所不同。

•价值观念:不同文化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影响了幽默的表现形式。

西方人强调自我解嘲、自我颠覆,中国人则注重礼貌和人情味度,幽默表现出来的也是这种不同。

结语
搞笑段子中的文化差异,正反映了中西方在幽默视角和表达方式方面的多样性。

尊重差异、欣赏各自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幽默风格的魅力所在。

以上是对中西方幽默差异的简要探讨,希望能带给你不同的思考和启发。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点个赞哦~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
内容!。

对比中国和英国的语言文化,哪个更为重视幽默?

对比中国和英国的语言文化,哪个更为重视幽默?

对比中国和英国的语言文化,哪个更为重视幽默?当谈到幽默这件事,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

但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彼此的幽默和笑话显得尤为重要。

如今,中国和英国的交往日益增多,因此我们将从两种文化的语言角度来对比,看看哪个国家对幽默的重视更高。

1. 中国文化:关注面子和情感表达中国文化一向注重“面子”,即意味着避免失面子或承认别人比自己强。

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文化的国家,中国文化中也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幽默技巧。

比如“诙谐幽默”、“荤段子”、“双关语”、和“反讽”。

幽默的文化在中国也是非常丰富和受欢迎的。

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会使用幽默的手法来减轻紧张的气氛、减轻某些不良情绪、或者打破沉默。

不过,要注意的是在中国社会中,笑话和幽默应该避免涉及到敏感话题,特别是政治和宗教方面的笑话,因为这些话题的不当呈现可能会导致失望或争议。

2. 英国文化:重视自嘲和无厘头英国文化非常重视幽默,这表现在英国人过节时愿意相互交换笑话和打趣。

英国人喜欢讲自嘲的笑话,而这个文化价值观也体现在英国电影和喜剧作品上。

英国人也非常喜欢无厘头式的幽默,比如反义词幽默、虚构的故事等等。

因为幽默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英国人总是乐于接受和理解各种幽默和陈述方式,而且在与外国人交往中也经常会尝试将幽默的风格和文化传递给对方,希望双方能够真正沟通。

3. 两种文化的比较比较来看,中国和英国的幽默调调及使用方式是不同的。

在中国文化中,笑话和幽默主要基于语言和认知的互动,而英国文化则重视奇特或反常的表述。

但两种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幽默能有利于在交际中缓解紧张气氛,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对方。

英国人喜欢通过讲笑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使幽默成为亲密关系中的一种交际工具。

结论总的来说,无法给出哪国文化对幽默的重视更高的明确答案。

因为这两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在笑话中表达幽默,这些方式可能因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认知差异而存在一定的差别。

中英幽默的跨文化对比

中英幽默的跨文化对比
[关键词]: 言语幽默、文化因素、跨文化交际、文化多样性
提出问题:
1.中西方幽默差异的原因;
2.中英幽默的共性和特性。
得出的分析结论: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历史与文化背景是造成其不同的主要原因。了解中西方的文化之间的差异,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以及幽默的语境化对于与西方人民的理解和交流能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目录
1.陈宸 《老友记》与《爱情公寓》的比较浅析。西南交通大学艺传学院,四川,成都
2.朱润 《中美情景喜剧比较探析》.中国电视
3.龚维刁《幽默的语言艺术》.重庆出版社
论文的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15年2月至2015年3月)选题,查阅资料,理论学习,确定论文研究内容。
2.实施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4月)撰写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提纲,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着手资料收集和成果总结工作。
选题意义:
借助对英汉幽默语言的分析,加深人们对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了解,让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都能分享到语言幽默给人们带来的欢笑与愉悦,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中西方和谐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对中英语言幽默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两者的相似处与不同点,并着重研究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出现的幽默困境的产生原因。幽默语言的魅力既基于表达者独特的语言技巧,同时也有赖于交际双方在共知语境的前提下领悟幽默语言的潜信息,也就是语言所反映的文化。
3.后期总结(2015年4月至2015年5月)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研究报告。
2015年3月4日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中英言语幽默有何差异而影响到中英双方的交流与沟通
预期结果:
1.初步接触英汉言语幽默的共性和特性,发现中英语言的幽默之处。

英汉幽默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汉幽默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汉幽默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幽默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理解跨文化幽默的时候,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幽默内涵相差甚远,要正确解读异国的幽默,势必要求译者不仅丰富掌握对异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体育等多百科知识,同时译者应该灵活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征、表达方式以及语言习惯。

本文试图从英汉幽默中找出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来提出幽默翻译中的遇到的困难,通过探讨的方式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及翻译策略,会使得翻译过程中译文更加贴近原文语义从而达到语言交流的顺畅性。

英汉幽默言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

英汉幽默言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

2012.12学教育49英汉幽默言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黄蕾杨艳(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摘要]幽默言语是人类交际中不可忽略的行为,它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手段之一。

无论在何种文化背景下,幽默的间接言语的使用都是非常普遍的,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不同的幽默言语行为。

本文从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学角度研究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幽默言语行为的共性和差异,以及产生共性和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交际个体、社会因素及其作用的分析,对英汉两种语言环境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进行文化对比,探寻解决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方法。

[关键词]幽默;言语行为;共性;差异一、幽默与言语行为理论幽默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并在之后得以不断发展。

幽默是一个多学科研究课题,人们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医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幽默研究。

幽默作为一种典型的间接言语行为,越来越多的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对幽默言语的研究丰富了西方语用学理论。

言语行为(speech act )指人们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行为。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vski )于1923年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 )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后经塞尔(Se-arle )的完善和发展,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成为现代语用学核心内容之一。

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幽默研究,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语言学才在众多幽默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

虽然西方的言语行为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但仍然不足以解释所有的人类言语行为,因此,语言学家们开始引入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理论来进一步研究人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英汉幽默语差异1、因历史文化引起的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必然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而每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不尽相同,根植于不同历史文化土壤中的英汉幽默言语行为也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差异。

言语交际传统视角下英汉幽默语言形成的分析

言语交际传统视角下英汉幽默语言形成的分析

言语交际传统视角下英汉幽默语言形成的分析英汉幽默语言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形式,其在英语和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此,研究英汉幽默语言可以提高我们对两种语言的了解。

本文试图从交际传统视角出发,以“言语交际传统视角下英汉幽默语言形成分析”为标题,探讨英汉幽默语言形式形成的背景和动力,以期深入理解英汉幽默交流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差异,以及英汉幽默语言的结构和表现特点。

英汉幽默语言形式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两种语言有明显的差异,并存在一定的文化层面的不同。

根据两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一些词汇和句式在不同的文化里形成了不同的说法。

这些文化差异已经影响到英汉幽默语言形成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文化角度出发,看看英汉幽默语言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首先,我们要从历史上来看英汉幽默语言的形成经历,发现它最初的形成受到文化的不同影响。

从欧洲来的“文艺复兴”思潮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力很大,它在英汉幽默语言中可以看到明显的效应。

在欧洲,许多文化口头传统都和幽默有关,人们习惯用幽默来强调他们的观点和情感。

而汉语文化传统却不同,一些文学形式更偏向于禅宗流派,汉人习惯用隐喻和象征来表达和着重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情感,而英汉幽默交流中的表达技巧也反映了这种文化差异。

此外,在近两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英语和汉语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语言、文化以及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英汉幽默语言也逐渐形成了一种鲜明的特色,其形式借鉴了两种语言的优点,使用各种文化特色,以形式结合的方式来表达内容,把表达含义更精确,更贴合实际,并使用一些有趣的幽默话语来讽刺某些社会问题及历史事实,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从上文所提及的各种视角可以看出,英汉幽默语言形成的动力和背景是复杂而多重的,主要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历史发展的演变和语言的结合等。

它也受到两国人民的思想、感情以及政治社会的影响;同时,由于英汉幽默语言的越来越普遍使用,它也受到教育、文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幽默言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作者:黄蕾杨艳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2年第12期【摘要】幽默言语是人类交际中不可忽略的行为,它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手段之一。

无论在何种文化背景下,幽默的间接言语的使用都是非常普遍的,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不同的幽默言语行为。

本文从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学角度研究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幽默言语行为的共性和差异,以及产生共性和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交际个体、社会因素及其作用的分析,对英汉两种语言环境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进行文化对比,探寻解决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方法。

【关键词】幽默;言语行为:共性;差异一、幽默与言语行为理论幽默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并在之后得以不断发展。

幽默是一个多学科研究课题,人们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医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幽默研究。

幽默作为一种典型的间接言语行为,越来越多的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对幽默言语的研究丰富了西方语用学理论。

言语行为(speech act)指人们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行为。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vski)于1923年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theory),后经塞尔(Se-arle)的完善和发展,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成为现代语用学核心内容之一。

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幽默研究,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语言学才在众多幽默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

虽然西方的言语行为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但仍然不足以解释所有的人类言语行为,因此,语言学家们开始引入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理论来进一步研究人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英汉幽默语差异1、因历史文化引起的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必然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而每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不尽相同,根植于不同历史文化土壤中的英汉幽默言语行为也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差异。

“幽默”虽是外来词,但中国人民的幽默感却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我国古代的诸子寓言、民间笑话包含着幽深的哲理,发人深省,表现出深厚文化积淀下中国劳动人民的巧智奇思,成为民族幽默感的佐证。

而《伊索寓言》则是英式幽默的历史文化代表。

2、因传统习俗引起的差异幽默是人在日常交流中逐渐产生的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在其主题和内容上自然会折射出本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社会传统。

中国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人们谈“性”色变,因此,东方传统幽默中性主题是绝对禁区。

而西方幽默中这类主题却占很大比例。

3、因心理思维引起的差异欧美各国人民的性格自由而开放,幽默中单纯娱乐性质的纯幽默比重很大,这是幽默从萌芽状态时起便形成的一个鲜明特征。

然而,中国式幽默似乎一直肩负着更沉重的历史使命——针贬时弊。

4、因文学发展引起的差异文学如语言发展的推进器,文学大师们的作品备受尊崇,渗透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影响着人们对于幽默方式的选择。

英语文学幽默大师如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斯派克·米利戏剧作家莎士比亚,美国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汉语文学幽默巨匠如春秋时期的孔子、汉代的东方朔、近代的鲁迅和丰子恺等的作品中都洋溢着幽默的精神。

5、其它此外,由于各国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价值标准的不同,英汉语言中的幽默来源还有很多差异。

三、英汉幽默语共性1、英汉幽默相似的语篇结构从语篇学角度看,英美国家的幽默与中国幽默相类似,一般采用四步结构:悬念、渲染、反转、突变。

A:“籍贯是哪里?”B:“籍贯……籍贯是什么意思?”A:“籍贯就是出生的地方,您妈妈在哪儿生的您?”B:“这我知道。

在一家妇产医院。

”Mywife andherfriendKarenweretalking about their labor-saving devicesasthe pulledinto our driveway,Karensaid,“Ilovemynewgarage-dooropen-er”“I loveminetoo”mywife replied,and honked the horn three times。

Thatwas the signal for me to come out andopen the garage。

这两则笑话中,都是前文为后文做好悬念铺设,通过更多对话回合进行渲染,最后一句作为全文的反转突变,达到幽默的效果。

2、英汉幽默言语相似的语用机制语言哲学家格赖斯(Grice,1975)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他认为人们在使用语言交际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这一原则。

当人们违反合作原则时,并非是不合作,而是在另一个层次上体现着合作原则,来表达另外一种意思,幽默也就时常在这时产生,英汉幽默语具体都体现出违反“量”的准则;违反“质”的准则;违反“关系”准则;违反“方式”准则。

1)路上,5岁的小丽丽指着前面的一个人对妈妈说:“妈妈你看,那个人头上一根头发都没有!”妈妈赶紧说:“小声点儿,让人家听见多不好。

”小丽丽感到奇怪地说:“怎么啦?他自己还不知道吗?”2)Man:CanI haveyour name?(直译:我能有你的名字吗?)Woman:Why?Don’tyoualreadyhave one?(为什么?你不是已经有一个了吗?)第一则对话中,小丽丽错解了母亲的意思,违反了合作原则,她的回答超出听者预期,虽无心使之却恰巧构成了幽默。

第二则对话中,女性的回答则是故意违反了合作原则,以幽默的方式假装误解男士的话却让男士能从中得知被拒绝的结果。

3、英汉幽默言语相似的修辞技巧幽默的表达主要依靠语言的修辞技巧,如比喻、双关、反语、拈连、仿拟、飞白、颠倒等,由语言的不谐调构成喜剧性矛盾冲突,使读者或听众因意外而产生联想,忍俊不禁。

英汉两种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不约而同地运用了如下一些相似的修辞技巧。

1.双关(Pun)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Yourapplication saysyouleftyourlast job because of sickness,Could youexplain that,please?”“Certainly,My boss got sick ofme”“sick”有“生病”的意思,而在短语”get sickofsomebody”中意为厌烦,一词双关,达到幽默的效果。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刘禹锡“晴”表面上是说晴雨的“晴”,暗中却又是在说情感的“情”,两词同音相关。

2.反语(Irony)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幽默、讽刺以及揶揄的意思。

《记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三个女子从容的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文中正反杂陈,含义明显,“文明人”、“伟大”、“伟绩”、“武功”均为反语,这种幽默,极富辣味。

在英语语言中也有很多反语的使用,比如:Heis aswelcome as a stormSheis as slenderinthemiddle as aCOW in the waist其中,“aswelcomeas storm'’和”as slender as a cow”是明显的反语。

3.夸张(Hyperbole)夸张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或缩小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悼石德启》中云:“曾经少年多壮志,胸中常怀破天意。

君视福祸为草芥,我履水火似平地。

”“我履水火似平地”是明显的扩大夸张(ExtendedHyperbole)。

It’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camel’s back(是最后的那根稻草压垮了骆驼。

)“straw”是典型的缩小夸张(Reduced nyperbole)。

4.押韵(Rhyme)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幽默语中使用押韵,也能加强语气。

例如:My darling,mylover,mybeau-tifalwife:Marryingyouhas screwedupmylife云南十八怪:汽车还比火车快,这边下雨那边晒,花生蚕豆数着卖,姑娘被叫做老太……第一句中的英文单词既押了头韵也押了尾韵,第二句中押尾韵,押韵使这些句子朗朗上口,诙谐易懂,令人印象深刻。

五、结论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幽默语的比较研究对语用学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对丰富语用学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幽默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成果将对多个学科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研究参考价值,除了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还对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哲学、医学等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尤其对于在全球化趋势下,帮助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家和个体减少因跨文化交际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和言语交际障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