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海陆分布看,分布不均匀
North Pole
South Pole
Ocean:1/3 Land:2/3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Ocean:80.9% Land:19.1%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Ocean:62% Land:38% The Eastern Hemisphere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二)滑落(Landslide)与滑坡地貌
1.定义: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
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称为滑坡。
2.发生条件:滑坡只有在由重力引起的下滑力超过软弱面的抗
滑力时才发生。
滑坡壁 滑坡裂缝 滑坡洼地 滑坡垄丘 滑坡舌 滑坡床 滑坡体 滑动面 滑坡阶地
总面积 面积 比例
海洋 3.61 70.8%
陆地 1.49 29.2%
2、从海陆分布看,分布不均匀
New Zealand
France
Ocean:90.5% Land:9.5% The “Water” Hemisphere
Ocean:52.7% Land:47.3% The “Land” Hemisphere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长江上游由于河流下切侵蚀形成地貌
河流搬运作用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河 流 的堆积 作 用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二、 坡面流水地貌
1.坡面流水对地表的侵蚀比较均匀。 2.坡面侵蚀强度的影响因素: 坡度、坡长、坡面组成物质、降水强度、降水 持续时间、植被覆盖度等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大陆星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四、大陆轮廓特征
1、每个大陆都像底边朝北的三角 形,即每个大陆都是北宽南尖的。 2、南半球除南极大陆外,每个大 陆的西部有凹曲,而在东部有突 出。 3、大陆表面中央部分比大陆边缘 低,反之,海洋中的中央部分都 是高于边缘的高地。因此,整个 岩石圈由南北向的高地带和低地 带交替组成。 4、北极地区的海域(北冰洋)恰好 与南极大陆的面积相抵消。
速下移,称为崩落或崩塌。
长白山天池周围崩塌
2004年12月3日3时40分,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左家营村岩脚组后山发生危 岩体崩塌,崩塌体冲击了山下土坡和岩脚寨(组)部分住户,形成特大型 地质灾害。据统计,共有19户村民受灾,12栋房屋被毁,7栋房屋受损。 截止12月9日19时,已发现死亡39人,5人失踪,另有13人受伤。
第六章
一、地貌成因分析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一)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
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
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二) 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
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 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 1.高纬和高山寒冷气候条件下,冰川冰缘作用是主要外动力。 2.温湿气候条件下地表径流丰富,流水作用是主导外动力, 各种流水地貌类型普遍发育。 3.干旱气候条件下,风与间歇性洪流成为主要外动力。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2、崩塌的特点:
1)运动速度快:一般速度为5—200m/s,有时可达自由 落体速度; 2)崩塌坡度陡:一般发生在>45o的斜坡上; 3)崩塌体积巨大:<1m3—若干亿m3。 4)运动方式多变:滚动、坠落、翻转。
3、崩落形成的几种地貌:
1)崩塌崖壁(山坡上部) 2)岩堆【又称倒石堆】(坡麓)
大陆星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6.2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与形成动力
地貌的定义
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相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
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地貌动力(营力),分为内动力与外动力 内动力: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与地震。
外动力: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 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
m
二、海陆分布对跖现象
Pacific Ocean The Siberian
Canada The Arctic Ocean
加拿大—印度洋
西伯里亚--大西洋
The Atlantic Ocean
Europe
南极---北冰洋 欧洲—太平洋
第六章
三、大陆成对出现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 陆都集结成对,如北美 和南美,欧洲和非洲, 亚洲和澳大利亚大陆, 每对组成大陆辨,大陆 瓣都向北极区汇合,组 成大陆星。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二)平原
平原是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形态类型。据 海拔高度,可以分为低平原(<200m)和高平原(高原)。 当平原四周被山地环绕时,平原及面向平原的山坡共同组 成一种新的地貌类型-盆地。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三、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二) 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 (三)地貌对生物界的影响;
动物践踏加速 土壤向下蠕动
弯曲的树干 小型阶地 电线杆弯曲
篱笆向前倾斜
蠕动进行部分
蠕动过程示意图
蠕动地貌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6.4 流水地貌
一 、 流水作用
1.地面流水包括:坡面流水、沟谷流水和河流 2.流水的三种作用:侵蚀、搬运和堆积 (1)侵蚀的形式:下切、侧蚀和溯源侵蚀 (2)流水对泥沙的搬运方式:a.推移 b.悬移
球状风化
岩 石 的 球 状 风 化 现 象
冰冻风化
风化壳
下覆原岩(火山岩)
第六章
2.化学风化: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化 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化学风化又分为: 水解、水化、溶解、氧化作用等。
吸水
1)水化:CaSO4+2H2O---- CaSO4 2H2O--- CaSO4 H2O 2)水解:2KAlSi3O8+CO2+2H2O---- Al2Si2O4(OH)4+4SiO2+K2CO3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2.风化壳基本类型及其分布
(1) 热带、亚热带地区--富铝型酸性和硅铝铁酸性风化壳(高度化 学风化),K、 Na、Ca、Mg和SiO2都强烈淋失。 (2)温带森林带--硅铝粘土型弱酸性风化壳(中度化学风化)。 (3)半湿润半干旱森林草原--碳酸盐型中性至微碱性钙质风化壳 (轻中度化学风化)
1.物理风化: 2.化学风化: 3.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1.物理风化:
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它是一个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裂隙、 空隙和比面积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 过程。
物理风化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
1)冷热变化引起热胀冷缩、冰劈作用;
2)干湿变化引起的胀裂或劈裂; 3)植物根系的根劈作用; 4)动物的挖掘作用; 5)层裂或卸载作用。
二、 坡面流水地貌
3.坡积裙: 坡面侵蚀物质堆积于缓坡、洼地与坡麓形成 特点:成分单一 分选差 磨圆度差
例如破坏植被加速地表侵蚀;
2. 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如 修建梯田或水平沟使原本平滑的山坡转而具有阶 状结构。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二、基本地貌类型
基本地貌类型可以分为:
山地、 平原、 丘陵、 盆地 高原。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一)山地
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
第六章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各气候地貌带的地貌轮廓剖面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三)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
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
力常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 轮廓往往很不相同。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四)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通常有两种方式: 1. 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
(四)地貌对自然界地域分异的影响;
(五)地貌对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6.3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一、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风化过程):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 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
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第六章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第六章
(二)风化壳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风化产物:风化作用的残留矿物、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 质统称风化产物。 风 化 壳:风化产物经风化与剥蚀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 母岩表面者,就是风化壳(残积物)。 风化壳形成的基本条件: 1)利于风化作用持续进行的条件:气候和岩性 2)利于风化产物在原地的存留:地形、水文、 植被
3)氧化:4FeS2+15O2+10H2O---- 4FeO(OH)+8H2SO4
4)溶解:H
+
+ HCO3-+CaCO3----Ca
2+
+ 2HCO3-
左图为长石经 化学风化转变 成粘土。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3.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在化学风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动植物呼吸作用释放 二氧化碳,为化学风化提供了反应剂;来自百度文库植物根系的分泌物促进矿物的分解与元素迁移; 微生物参与矿物的氧化、还原和淋溶作用等。
崩塌形成因素分析: (1)新构造运动,尤其是地震。 (2)地形 崩塌多产生于550以上的斜坡。 松散物质崩塌>45o; 黄土崩塌>50o;
坚硬岩石崩塌>60o。
(3)地质构造 断裂、节理发育,岩石破碎。
(4)岩性
崩塌多发生于坚硬岩石,岩石节理比较发育。 (5)气候及降水
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烈。降水渗入地下,降低岩石强度,增大重量。 水渗入裂隙或软弱层,减小了摩擦阻力。
Ocean:80% Land:20% The Western Hemisphere
3、从海陆深度看,分布不均匀
海洋 平均深度 3729m 大部分(约75 3000m %)
陆 地 高 度 ( m ) 20km
陆地 875m 1000m以下
最高峰8848.13m
海 洋 深 度 ( ) 最深海沟11034m
风化壳
下覆原岩(花岗岩)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1.风化壳的基本特征
(1)风化壳空间上分布呈不连续性,厚度差异也很大,厚者可达
100~200m,薄者不足1m;
(2)组成物质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可包括少量残存液体; (3) 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度高粒径细,中下层相反, 但不具有类似沉积岩的层理; (4)发育和保存均较好的风化壳,可以划分强度风化,中度风化和 微风化三个层带。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主要内容
一、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 二、内外力对地貌形成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 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 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6.1 地球表面形态特征
一、海陆分布不均,海多陆少 二、对跖现象 三、大陆成对出现 四、大陆轮廓特征:北宽南窄西凹东凸
一、海陆分布不均、海多陆少
1、从海陆面积看,海多陆少---地球也叫水球
风化壳
下覆原岩(火山岩)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二、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
块体运动: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及地表水、地下水影 响下沿坡向下运动称为块体运动。
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崩落与崩塌地貌
(二)滑落与滑坡地貌
(三) 蠕动
第六章
地球表面基本形态
(一)崩落(landslip)与崩塌地貌
1、定义: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
3.发生因素:内在因素和诱发因素
(3)气候 暴雨或长期降雨,以及融雪水可使斜坡岩土体饱和水分,增加块体自重。 水在滑动面中起到润滑作用,降低斜坡的稳定性。
(4)人类工程活动
人工开挖边坡 斜坡上建筑物增加斜坡载荷
工程爆破
(三)蠕动
定义:坡面岩屑、土屑在重力作用下以极缓慢的速度移动的现象称为蠕动。 15o~30o的坡度最适宜发生蠕动。
(4)干旱区--碱性风化壳(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很弱)
(5)高寒区与极旱荒漠区--残积粗岩屑型风化壳(物理风化占统治 地位)
风化壳
Regolith or Mantlerock
Chemically altered bedrock
下覆原岩(火山岩)
Unaltered bedrock
不同气候带风化作用的类型和影响深度
滑坡形态示意图
长江三峡秭归滑坡
3.发生因素:内在因素和诱发因素
滑坡影响因素分析:
(1)地形 基岩沿构造面滑动,坡度30o~40o;
松散层沿层面滑动,坡度20o。
(2)岩石结构和岩性 滑坡常沿断层面、节理面、岩层不整合面、岩层层面发生。尤其岩层倾向 与坡向一致,且岩层倾角小于坡角。 松散层滑坡常与粘土夹层或松散层与基岩之间的界面有关。 基岩滑坡常与千枚岩、页岩、泥灰岩等软弱岩层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