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
鱼类常见细菌感染病症及预防策略
![鱼类常见细菌感染病症及预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33688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e.png)
鱼类常见细菌感染病症及预防策略鱼类是人们常见的食物来源之一,但在养殖和捕捞过程中,鱼类容易受到细菌感染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鱼类细菌感染病症以及相应的预防策略。
一、鱼类常见细菌感染病症1. 颗粒性病毒性鳃炎颗粒性病毒性鳃炎是一种由鳃炎颗粒病毒引起的疾病。
患病的鳃组织会出现颗粒状的细红色小瘤,严重时会导致鱼类窒息或死亡。
2. 霍乱弧菌感染霍乱弧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可以通过水体或饲料传播。
感染的鱼类呈现寡活性、食欲减退、口吻红肿、腹泻等症状。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鱼类死亡。
3. 肠炎弧菌感染肠炎弧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感染后会引起鱼类腹泻、食欲不振、营养吸收不良等症状。
肠炎弧菌也常常引起鱼类内脏发炎和坏死。
二、鱼类细菌感染的预防策略1. 维护良好的水质保持水质清洁是预防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检测水质参数,保持适宜的水温、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
2.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鱼类细菌感染的关键。
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投喂,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肥料化。
定期清理饲料残渣,避免污染水质。
3. 种苗筛选选用健康的种苗是预防细菌感染的前提。
购买种苗时应选择有健康证明的供应商,确保种苗经过必要的检疫和筛选。
4. 疫苗接种根据不同的细菌感染病症,有时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疫苗的接种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接种的时机和剂量都正确。
5. 定期检测和观察定期对鱼类进行健康状况的检测和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某些鱼类出现疾病症状,应立即隔离感染鱼类,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6. 消毒和隔离定期对水池、饲养设备等进行消毒,减少细菌的滋生。
同时,对疾病感染的鱼类进行隔离,在确诊并治愈后再将其放回原来的鱼群中。
7. 定期清理池塘定期清理底泥和水生植物,防止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滋生。
保持池塘的干净和卫生有助于预防细菌感染的发生。
总结:鱼类细菌感染是养殖和捕捞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养殖业的发展。
鱼类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汇总
![鱼类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5457f7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b.png)
鱼类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汇总鱼类作为重要的水生动物资源,被广泛地养殖和捕捞。
然而,在养殖过程中,鱼类也会遭受各种疾病的困扰,严重影响其健康和产出。
本文将详细介绍鱼类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以供养殖者参考和借鉴。
一、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鱼类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症状包括鳃部发炎、溃疡、脓肿等。
为了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养殖者应该加强鱼类的养殖环境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同时,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止和控制细菌性疾病传播的方法。
二、真菌感染真菌感染是另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
受感染的鱼类常常出现白色斑点和棉絮状物质覆盖身体表面的症状。
为了预防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养殖者需要提高水质的清洁度,并且控制饲料的摄取量,避免过度喂养造成的营养过剩。
此外,可以使用抗真菌药物来进行治疗。
三、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是鱼类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养殖环境的改善和提高鱼类的抵抗力是预防寄生虫感染的关键。
此外,养殖者还应定期对鱼类进行寄生虫的检查,一旦发现感染,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同时,避免不合理的饲料来源和不当的饲养管理也是预防寄生虫感染的关键。
四、气候变化引发的疾病气候变化是近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它不仅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养殖环境,还为鱼类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气温骤变或湿度过大的情况下,鱼类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为了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养殖者应加强鱼类的保暖措施,确保水温和湿度的稳定。
五、病原菌感染病原菌感染是导致鱼类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预防病原菌感染的发生,养殖者应加强鱼类的日常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并定期检查和清理设备。
同时,饲养过程中的饲料来源也要选择合格的产品,以避免病原菌通过饲料传播。
六、疫苗接种预防鱼类疾病的最佳途径之一是通过疫苗接种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传播,并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资源损失。
养殖者应该定期咨询兽医专家,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以保证鱼类的健康和养殖的稳定。
鱼类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鱼类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e51d8a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e.png)
鱼类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鱼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之一,其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物质,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鱼类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疾病。
为了保护鱼类的健康,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我们需了解鱼类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
本文将介绍鱼类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鱼类健康管理。
一、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是鱼类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扁虫、线虫、鳃蚨虫等。
这些寄生虫会危害鱼类的健康,导致生长迟缓、食欲不振等症状。
为了预防寄生虫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换水:定期换水可以减少寄生虫在水体中的繁殖和传播,建议每周换水一次。
2. 检疫新进鱼类:购买新鱼类时,要进行检疫,确保鱼类没有受到寄生虫感染。
3. 采用药物防治:如果发现鱼类受到了寄生虫感染,可以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防治。
但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控制用药剂量和药物残留。
二、水质问题水质是鱼类健康的基础,合适的水质条件有助于鱼类减少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水质问题包括高氨氮、高亚硝酸盐等。
这些问题会导致鱼类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侵袭。
为了保证良好的水质条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测量水质指标:定期测试水质指标,包括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确保水质处于安全范围。
2. 注意饲料搭配:合理搭配饲料,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投喂。
过度投喂会导致过多的饲料残留,加重水质负担。
3. 定期清洗水族箱:定期清洗水族箱和过滤设备,保持水质清洁。
三、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鱼类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的细菌包括青霉菌、弧菌等。
细菌感染会导致鱼类出现溃疡、腹胀等症状。
为了预防细菌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体。
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密度,减少鱼类间的搏斗和伤口感染的机会。
2. 专业消毒:使用专门的消毒剂对养殖设备和鱼缸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细菌病原体。
3. 食品安全:选用合格的饲料和鱼苗,确保鱼类摄入的食物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鱼类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一览
![鱼类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862fc03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8.png)
鱼类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一览在养鱼的过程中,鱼类常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这不仅对鱼的生长和健康造成威胁,也会给鱼主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鱼类常见的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持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类常见的鱼类疾病及预防措施。
一、细菌感染类疾病1. 水霉病(灰霉病)水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病,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或灰色的粘液、腐败组织以及溃疡。
为了预防水霉病的发生,鱼主人应当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质清洁。
如果出现水霉病的症状,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2. 毛细管卜氏菌病毛细管卜氏菌病主要症状为鱼体表面的黄色或黑色细菌感染,鱼体会出现发炎、溃疡和损伤。
为了预防毛细管卜氏菌病的发生,鱼主人应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并定期给鱼进行洗浴。
如果出现毛细管卜氏菌病的症状,可以使用硫酸链霉素等药物治疗。
二、寄生虫感染类疾病1. 鳃蚤感染鳃蚤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会寄生在鱼的鳃部,导致鳃丝显著肿胀和出血。
为了预防鳃蚤感染,鱼主人应定期清洁鱼缸并更换水质,同时在购买新鱼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感染了鳃蚤。
如果鱼已感染鳃蚤,可使用除虫剂进行治疗。
2. 轮虫感染轮虫是一种微小的寄生虫,会引发鱼体表面的白色或黄色圆形斑点。
为了预防轮虫感染,鱼主人应定期检查鱼体表面是否有异常,保持水质清洁,并定期对水进行消毒。
如果发现鱼已感染轮虫,可以在水中添加甲醛类药物进行治疗。
三、真菌感染类疾病1. 真菌病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长出白色或灰色的绒毛状物体。
为了预防真菌病的发生,鱼主人应保持水质清洁,同时定期对水进行消毒。
如果发现鱼已感染真菌病,可使用甲醛或硫酸链霉素进行治疗。
四、病毒感染类疾病1. 鱼类疱疹病鱼类疱疹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出现水疱状的病变。
为了预防鱼类疱疹病的发生,鱼主人应定期检查水质,避免引入携带病毒的新鱼。
如果发现鱼已感染鱼类疱疹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唯一的方法是尽可能将已感染的鱼隔离,避免病毒传播。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559150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3.png)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鱼病的防治。
鱼病对养殖业的影响非常大,不仅可能导致鱼苗大量死亡,还会影响养殖效益和品质。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的水产养殖,必须加强鱼病防治工作。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鱼病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1.细菌病细菌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病原菌如革兰氏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弧菌等引起。
鱼只会出现体表溃疡、腹水肿胀、白泡病等症状。
细菌病的防治措施如下:(1)主动防治保持水质清洁,减少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时更换水源。
同时对于水产疾病进行常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2)治疗鱼病针对细菌病情况,可采用国家批准的鱼用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遵循正确用药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用药,避免对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真菌病保持水质清洁、饲料卫生,减少养殖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时更换水源和饵料等,降低病原体感染鱼只的机会。
(2)加强消毒对鱼池、养殖设备、网箱、运输设备等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寄生在设备表面和水体中的病原体,减少疾病的传播。
(3)严密监测对于可能感染真菌病的鱼苗和病鱼,要及时分离隔离,并进行特殊饲料喂养,防止病情扩散。
3.寄生虫病(1)保持水质清洁保持鱼塘水质清洁,适度增加氧气含量,降低水温,增加水深,增强鱼类耐虫能力,降低寄生虫的感染概率。
(3)使用药物治疗4.病毒病(1)加强养殖管理保持水箱清洁,营养充足,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加强生态养殖,避免疾病的传播。
(2)不同种类的鱼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种类的鱼,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和防治措施。
例如对于与其他鱼类共同养殖的大鳞鲤,应加强消毒管理和筛选鱼苗;而对于独立养殖的草鱼,应定期检查、消毒和更换水源等措施。
(3)从源头上预防病毒病的发生源头预防主要是针对病毒来源环节进行疾病管制,防止携带病毒的鱼苗、病毒污染的卵、污染的饲料和源水等造成疫情。
鱼类常见细菌病大全
![鱼类常见细菌病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0ae9d3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3.png)
(2)实验室诊断 根据水产行业标准《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 第2部分:柱状
嗜纤维菌烂鳃病诊断方法》(SC/T 7201.2-2006)进行。 酶免疫测定:取病鱼鳃上的淡黄色黏液涂片,丙酮固定,加
兔抗柱状黄杆菌的抗血清,再依次加入酶标抗体、漂洗、显色、 脱水、透明和封片,在显微镜下见有棕色细长杆菌,即为阳性 反应,可确诊为细菌性烂鳃病。
鳃霉病引起的鳃病
鳃霉病引起的鳃病
【防治】
1. 预防措施 ①彻底清塘,鱼池施肥时应施用经过充分发酵后的有机肥。 ②选择优质健康鱼种:鱼种下塘前,用10mg/L浓度的漂白粉水 溶液或15-20mg/L药浴15-30min;或用2%-4%食盐水溶液药浴510min。 ③在发病季节,每周全池遍洒漂白粉1-2次。用量视食场大小及 水深而定,一般为250-500g;每月在食场周围遍洒生石灰1-2次。
【症状与病理】 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体色发黑,食欲减退;早期可见
肠壁充血发红、肿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 量食物,肠内有较多黄色或黄红色黏液;疾病后期,可见全肠充 血发炎,肠壁呈红色或紫红色,腹部膨大,腹壁上有红斑,肝脏 常有红色斑点状淤血,肛门常红肿外突,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或 仅将头部提起,即有黄色黏液或血脓从肛门处流出。
【诊断】 (1)初步诊断 根据外表症状初诊,并且患病鱼必有受伤史。 (2)实验室诊断 根据农业部水产行业标准《鱼类细菌病检疫技 术规程 第4部分:荧光假单胞菌赤皮病诊断方法》SC/T-7201.42006)进行。 (3)鉴别诊断 应与疥疮病向区别。 疥疮病的初期体表也充血发 炎,鳞片脱落,但局限在小范围内,且红肿部位高出体表。
(2)治疗方法 ①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可选用双黄苦参散、青板黄柏散、三 黄散、板蓝根末、大黄散、大黄岑鱼散和大黄五倍子散等中草 药治疗,用法用量按使用说明进行。 ②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每千克鱼体重每日1次拌饵投喂 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100g:诺氟沙星9g+盐酸小檗碱 2g)15-20 mg,连用3d。或选用国家规定的其他水产养殖用抗 菌药物,但必须对症、对因使用。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7157f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b.png)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业,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
病害的发生不仅会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了解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对于养殖户来说非常重要。
一、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1. 鱼类病害(1)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鱼类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比较典型的有鱼病弧菌病、鸟氏菌病和拟杆菌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鱼体表现出虹吸力下降、食欲不振、停止摄食、呼吸急促等症状。
(2)寄生虫病害:寄生虫病害主要包括鱼虱病、白点病等,这些病害会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甚至导致大量死亡。
(1)白点病:白点病是虾类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主要是白斑虾病毒。
患病的虾体表现出体色变浅、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等症状。
(2)黄黑颤虫病:这是一种虾体寄生虫病,患病的虾体表现出虾壳发黄、体色暗淡,严重影响了虾类养殖的生产。
二、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1)加强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水质清洁,合理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饲养。
(2)合理选择养殖环境:选择合适的养殖水域,避免养殖水域过于潮湿或者水流不畅导致水质恶化。
(3)定期检查鱼群:对鱼群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病害,隔离患病鱼群,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1)定期换水:定期进行水质换新,保持养殖水域的清洁。
(2)加强疫病防治:定期使用消毒剂对养殖池进行消毒,预防寄生虫病害的发生。
(1)增强养殖动物的抵抗力:合理搭配饲料,添加促进免疫的物质,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2)规范管理养殖动物:定期做好养殖动物的检疫工作,确保无病种饲料的使用。
4. 养殖环境的管理(1)合理控制水温:保持养殖水域的水温适宜,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导致病害发生。
(2)良好的水循环:保持养殖水质循环,避免养殖水质滞留造成水体污染。
5. 科学用药在水产养殖中,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使用药物应根据病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避免药物滥用导致残留过多的药物在水体中,从而导致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
香鱼常见疾病的防治
![香鱼常见疾病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4e8ceb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d.png)
香鱼常见疾病的防治香鱼作为一种新的养殖品种已经开始在福建、浙江等省份进行小面积的试养,并且其防治病害的药物不同于其他常规鱼类使用浓度,因此有必要对香鱼常见疾病有效防治方法作一备介绍。
一、细菌性疾病由于细菌感染引起水产动物发生病理变化,甚至死亡的疾病,称之为细菌性疾病。
目前,在香鱼养殖当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有:孤菌病、链球菌病和肠炎病。
1、孤菌病[病原]鳗孤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症状]本病以体表溃疡为主要特征。
发病早期,体色呈斑块状褪色,食欲不振,在水面上缓游接着鳍基及躯干部出血,以至溃疡,胃肠内无食,只有黄色粘液,肝、肾脏肿大。
[防治]①泼洒:0.2-0.5ppm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一天一次,连用两次,其浓度视水色而定。
②口服:盐酸环丙沙星2-3g/kg饵料+Vc2―3g/kg饵料,疗程3-5天。
2、链球菌病[病原]链球菌,革兰氏阳性。
[症状]不吃食,离群独游,在水中两眼球突出,鱼体偏向眼球特别突出的一侧打转,后沉底死亡。
鳃盖发红,腹部有出血点,肛门发红充血,肠道发炎,积有腹水。
[防治]①池水一次更新②泼洒:0.2-0.5ppm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一天一次,连用两次,其浓度视水色而定。
③口服:盐酸恩诺沙星2-3g/kg饵料+Vc2―3g/kg饵料,疗程天-5。
3、肠炎病[病因]由点状气单胞菌感染或刮食底栖藻类摄食泥土引起的。
[症状]本病以肠道充血发炎,肛门红肿为特征。
疾病早期,剖开肠道,可见肠壁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有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粘液较多;疾病后期可见全肠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壁的弹性差,肠内没有食物,只有淡黄色粘液。
[防治]①停喂1-2餐②泼洒:0.2-0.5ppm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一天一次,连用两次,其浓度视水色而定。
③口服:氟哌酸1-2g/kg饵料+Vc2--3g/kg饵料,疗程3-5。
二、真菌病水产动物由于真菌感染而患的病,叫水产动物真菌病。
其不仅危害水产动物的幼体及成体,且危及卵。
春季鱼类五种细菌性疾病防控
![春季鱼类五种细菌性疾病防控](https://img.taocdn.com/s3/m/7404ff0e52d380eb62946d8e.png)
春季鱼类 五种 细菌性疾病 防控
王吉
2 1 1 6 0 0 )
2 . 江 苏省金 湖 县 水产技 术推 广 站 江 苏金 湖
春季气温 回暖 、水温升高 ,养殖鱼类 开始摄食生长 ,是夺取全年丰产丰收的重 要时期 。但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 ,养殖池
退, 体色变黑 ,呼吸 困难 ,反应迟钝 , 离
群 独游 。
2 . 防控 措 施
五、 暴发性 出血病
1 . 主 要病状
( 1 ) 挖 除 塘 底 过 多 淤 泥 ,保 留 淤 泥 l O o m左右 ,曝晒塘底 1 5 个天 以上 。先用生 石灰 干法 清塘 ,用 量为 1 5 0 k g / 6 6 7 ;一周 后 注水 8 0 e m左 右 ,再用 溴氯 海 因 ( 主要成
2 次 ~3 次。
盖 内表面皮肤充血发炎 ,中间部分常糜烂
成 一 圆形 或 不 规 则 的 透 明 小 洞 ,食 欲 减
( 3 )泼洒 碘 王 ( 主 要 成 份 : 聚 维 酮 碘 ;规 格 : 1 0 %) ,用量 为 7 0 m l / 6 6 一
1 3 O ml / 6 6 7
广西水 产 科技 1 0 0 m l / 6 6 7 ,每 日1 次 ,连用 2 次。 2 . 防控 措施
3 5
( 1 )拌料投喂肠炎灵 ( 主要成份 :黄
三、 烂鳃病
1 . 主 要病状
芩3 0 % 、黄 柏 3 0 % 、大 黄 3 0 % 、 大 青 叶
1 0 %) ,每 l O O k g 饲料用量为 l k g ,连 喂
1 . 主 要病 状
二、 赤 皮 病
该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 。主要病状表
大黄鱼主要病害及防治
![大黄鱼主要病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751efb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b.png)
大黄鱼主要病害及防治一、细菌性疾病1.弧菌病病原:副溶血弧菌。
症状:病鱼体表出现溃疡为该病的典型特征。
发病初期体表有瘀点、淤斑、不规则红斑,多见于腹部及尾部。
严重时下颌出血、溃疡,鳍基充血发红,鳍条缺损,尾柄肌肉腐烂,形成出血性溃疡。
肝、脾、肾、肠均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肠道内有淡黄色粘液。
镜检病灶处组织可见微弯曲的细菌。
流行:该病是大黄鱼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每年3~10月发生,以6月后常见,体重80克左右多发。
发病时间长,感染迅速,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①口服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等抗菌药饵,每千克饲料添加2~4克,疗程3~7天。
②福尔马林200毫升/立方米加诺氟沙星等抗菌药20克/立方米海水增氧浸洗20~30分钟。
⑧每个网箱用“富氯工型”1片挂袋,同时内服“鱼健康1号”或“鱼健康1号~2000”,按说明书的用量用药。
2.细菌性肠炎病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
后期典型症状为肛门红肿,腹胀,具腹水。
解剖发现肠道充血发炎呈紫红色,肠壁弹性较差,肠道内无食物或少量食物,有大量黄色粘液。
流行:流行高峰在夏、秋季节,病程短,死亡率较高,3~5天内死亡率可达到80%以上。
防治方法:预防同弧菌病。
治疗:不要使用药物浸浴,先停食,后少量投饵,加适量抗菌素治疗。
①口服氟哌酸或盐酸黄连素药饵,每千克饲料添加2~4克的药物,疗程3~5天,第一天药量加倍。
②每个网箱用“富氯Ⅰ型”1片挂袋,并口服“鱼健康1号”或“鱼健康1号-2000”与“水产专用Vc”药饵,每千克饲料添加“鱼健康1号”或“鱼健康1号-2000”20克与“海水鱼多维”2克,疗程3天。
患病严重时,需连续投喂药饵直到治愈后再喂2天以巩固药效。
二、寄生虫性疾病1.淀粉卵涡鞭虫病(又称淀粉卵甲藻病)病原:眼点淀粉卵涡鞭虫,又称眼点淀粉卵甲藻。
症状:虫体主要寄生在鱼的鳃、皮肤和鳍等处。
鳃上肉眼可见许多小白点;体表皮肤组织发炎、出血,甚至溃疡。
鱼类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鱼类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dd60d0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3.png)
鱼类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鱼类作为重要的水生生物资源,不仅是食品来源,还具有观赏和经济价值。
然而,鱼类也容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侵害,给鱼类养殖和保护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鱼类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以帮助饲养者和专业人士更好地控制和管理鱼类养殖场。
一、常见传染病类型及简介1. 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鱼类养殖中最常见的传染病类型之一。
它通常由细菌引起,如青鱼病、红鲤热、鲑鱼贻贝病等。
这些细菌会感染鱼体的内外部,导致鱼类发病,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甚至死亡。
2. 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如霉菌、曲霉等。
感染后,鱼类身上会出现白色或灰色的细菌结节,皮肤和鳞片会发生脱落,造成严重的组织破坏。
3. 寄生虫性病害寄生虫性病害是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如鱼虱、鳃虱等。
寄生虫会长期寄生在鱼体上,吸取鱼类的血液和组织,导致鱼类体弱多病,生长缓慢。
二、预防措施1. 保持鱼类环境清洁保持鱼类养殖环境的清洁度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可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定期清理养殖池或缸底的杂物、鱼粪等,保持水质清澈透明。
同时,定期更换新鲜水源,控制水温、PH值和养殖密度等因素,创造一个适宜的鱼类生活环境。
2. 强化饲料管理合理饲养和管理,提高鱼类的抵抗力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选择优质饲料作为鱼类的主要食物,保证养分的均衡摄入。
根据鱼类养殖的不同阶段和种类,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喂养而导致饲料残渣堆积。
3. 加强养殖水体的处理养殖水体的处理对于预防传染病起着关键作用。
定期监测水质参数,保持水质清洁。
可以使用一些安全有效的水质处理剂,如过氧化氢、活性炭等,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和病原体。
此外,适时清洗养殖设备,消毒器具和饲养器皿等也是必要的操作。
三、治疗方法1. 给予适当药物在鱼类感染传染病的早期,可以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浸洗、药浴和喂食等。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必须根据药物的使用说明和养殖鱼类的种类、大小等,进行正确的药物用量和使用时间。
鱼类疾病防控技术
![鱼类疾病防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d4e5e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b.png)
鱼类疾病防控技术鱼类养殖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受欢迎的养殖方式。
然而,鱼类疾病的发生对养殖过程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因此,掌握鱼类疾病防控技术是养殖技术撰写者必备的重要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鱼类疾病及其防控技术,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保护鱼类的健康。
一、常见的鱼类疾病1.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鱼类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包括糙皮病、红细菌病等。
这些病症会导致鱼类出现腐烂、溃疡、红斑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鱼类死亡。
2.寄生虫疾病寄生虫疾病是鱼类养殖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鳃蚤、鱼虱等。
这些寄生虫会寄生在鱼体上,吸取鱼类体液,导致鱼类出现瘙痒、异常行为等症状,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3.真菌感染真菌感染是鱼类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常见的真菌包括白毛病、褐毛病等。
这些真菌会在鱼体上形成棉絮状的白色丝状物,严重者可导致鱼类死亡。
二、鱼类疾病的防控技术1.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预防鱼类疾病的首要措施。
首先,应确保饲料的质量,选择优质的饲料,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饲料。
其次,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引起水质变差。
此外,要定期清理鱼缸或鱼池,及时清除鱼类排泄物,保持水体清洁。
2.合理投放养殖密度合理的养殖密度对预防鱼类疾病至关重要。
如果鱼类密度过高,容易导致鱼类相互感染疾病。
因此,在进行鱼类养殖时,要根据不同鱼种的特性和鱼缸或鱼池的大小,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拥挤情况的发生。
3.定期检测水质水质是鱼类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定期检测水质的指标,如pH值、溶解氧、氨氮含量等,可以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
如果水质不良,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保持水体的质量,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
4.饲料添加抗病剂在鱼类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病剂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控作用。
抗病剂可以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病剂需依据鱼类的种类和养殖环境进行选择,并按照规定的用量添加,以防止饲料中残留过多抗病剂对鱼类产生不良影响。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83f421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e.png)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但同时也伴随着各种病害问题。
以下是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病害类型。
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包括鱼体表面溃疡、疣状结块、眼球浑浊、腹部积液、红斑和出血等。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养殖环境管理,饲料调配和水源消毒等。
二、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通常会导致水产养殖企业的大面积死亡,病死率高达90%。
常见的病毒病害包括鲫鱼疱疹病、鲤鱼淋巴细胞病毒病和鳗鱼病毒性败血病等。
防治措施包括检测和隔离病鱼、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饲养管理、开展疫苗接种等。
真菌性病害是造成水产养殖业生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包括白点病、丝虫病和霉菌病等。
鱼体表面覆盖白色或棕色的毛状物,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眼球浑浊等是真菌性病害的典型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消毒和净化水源和培养环境,增强鱼体抗病能力,适时进行药物预防和治疗等。
四、寄生虫病害寄生虫病害主要通过水体传播,钩虫、线虫和寄生鳃螺等都是水产养殖中的常见寄生虫。
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体型变小等。
常见的防治措施包括消毒和净化水源和培养环境,加强饲养环境卫生条件,合理运用虫害控制剂等。
毒素性病害是由饵料、药物残留、微生物分泌物等引起的病害。
症状包括行动迟缓、食欲不振等。
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按照规定饲喂和使用药物量,定期检测水质和饵料质量等。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疫病防治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水产养殖企业必须加强疫病防治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计划,落实各项疫病防治措施,保障水产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常见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常见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850049b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7.png)
常见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1.出血病
发病原因鱼池底水质恶化、溶氧低,有害物质多,养殖管理不善,或投喂霉变劣质饵料,都会引发此病。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综合预防。
定期使用药物,可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中草药提取物制剂等对水体进行消毒;或用光合细菌等有益菌净化水质;饵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利用沸石粉、亚硝酸盐降解剂吸附、降解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发病后,应用有效药物杀灭寄生虫,并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进行水体消毒。
在泼洒消毒剂的同时投喂药饵,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生物活性添加剂1.5克,连喂5天。
2.肠炎病
发病原因因水体环境恶化,溶氧低,投喂变质饲料,鱼体抵抗力下降,均为引发原因。
该病多发于4~9月。
防治方法采取外消内服相结合的方法防治。
可用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等消毒剂对养殖水域进行消毒;饵料中添加免疫多糖海珍宝或渔必得,增强鱼体免疫力,用以控制该病。
3.烂鳃病
发病原因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引起,尤其是鱼鳃部遭到机械损伤后更易感染。
该病在15~30℃范围内均可发生,水温越高越易发生。
防治方法操作时要避免鱼体受伤;放苗时要用药水进行
浸泡消毒;发病后采用渔必得或二溴海因全池泼洒防治。
4.赤皮病
发病原因鱼体因捕捞、运输、放养等人工操作受伤,或机械损伤、冻伤及寄生虫寄生等,均可引起发病。
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流行。
防治方法起捕、放养时动作要慎,避免鱼体受伤;越冬前,用溴氯海因等消毒剂对池水进行消毒,并加深池水。
发病后,要及时采用杀虫剂与消毒剂相结合的方法,对水体进行处理,并内服天然植物提取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鱼类常见的细菌感染及预防方法
![鱼类常见的细菌感染及预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1831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9.png)
鱼类常见的细菌感染及预防方法鱼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之一,但它们也容易受到细菌感染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鱼类常见的细菌感染以及预防方法。
一、细菌感染的种类鱼类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鳃腐烂、尾部腐烂、眼睛感染等。
这些细菌感染会导致鱼类行为异常、食欲减退以及生长迟缓等症状。
二、鳃腐烂的预防与治疗1. 预防措施:- 饲养环境的清洁:定期清洁鱼缸,及时更换水质,避免水质污染引发细菌感染。
- 饲料选择:合理搭配饲料,保证鱼类的营养均衡,增强其免疫力。
- 水温控制:保持适宜的水温,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鱼类的伤害。
2. 治疗方法:- 使用抗菌药物:可使用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磺胺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
-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观察病鱼,及时隔离,防止细菌传播。
三、尾部腐烂的预防与治疗1. 预防措施:- 提供足够的游泳空间:鱼类需要有足够的游泳空间,避免互相咬伤导致细菌感染的发生。
- 饲料搭配合理:提供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增强鱼类的免疫力。
- 避免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容易导致鱼类的应激反应,降低其免疫力。
2. 治疗方法:-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洁鱼缸,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 使用抗生素药物:可使用适量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和醋氨巴龙等。
四、眼睛感染的预防与治疗1. 预防措施:- 避免过度投喂:过量饲喂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 注意豆浆煮沸:鱼类食用豆浆前,应确保其煮沸,避免细菌侵袭导致眼睛感染。
- 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定期清洁鱼缸和过滤器,避免细菌滋生。
2. 治疗方法:- 清洁眼部: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眼药水或温盐水清洁鱼的眼睛,减轻感染症状。
- 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等药物进行治疗,如红霉素眼药水等。
五、综合预防细菌感染的方法1. 饲养环境维护:定期清洁鱼缸和过滤器,避免水质污染,有助于预防细菌滋生。
2. 饲料合理搭配:提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增强鱼类的免疫力。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及预防方法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及预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122642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4.png)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及预防方法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疾病威胁,这些疾病不仅会导致养殖效益下降,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传播给其他养殖物种。
为了保障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疾病及其预防方法。
一、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包括细菌性肠炎、细菌性鳃炎和腹水等。
这些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体表溃疡和鳃呼吸异常等。
预防方法:1. 合理养殖密度:过高的养殖密度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增加细菌滋生的风险。
因此,养殖密度应根据不同品种进行合理调整,保持水质稳定。
2. 疫苗接种:定期为水产动物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定期消毒: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水池、设施和器材进行有效消毒,防止细菌的繁殖和传播。
二、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水产养殖中另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吸虫、单胞菌和鳃蚤等寄生虫引起。
这些寄生虫会损害水产动物的消化系统和呼吸器官,导致生长迟缓和养殖效益下降。
预防方法:1. 定期检查:定期对水产动物进行检查,发现寄生虫感染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寄生虫的猖獗扩散。
2. 控制源头:控制并消除可能带来寄生虫的携带者,如野生鱼类和昆虫等。
3. 合理养殖环境:维持水质清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PH值,以减少寄生虫的生存和繁殖。
三、真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症状包括体表白点、鳃呈现白色和肌肉组织溃烂等。
真菌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水温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容易滋生。
预防方法:1. 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更换或过滤水质,减少水中有机物的积累,降低真菌生长的条件。
2. 采用消毒剂: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养殖设备和器材进行消毒,杀死潜伏在其中的真菌孢子。
3.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设置养殖密度,避免过高的密度对水产动物的机械伤害和真菌传播造成风险。
四、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也具有一定的危害,常见的病毒包括鱼病病毒和溶菌酶病毒等,其感染会导致水产动物的免疫力下降和传染率增加。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a238c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1.png)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水产养殖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鱼类、虾类和贝类等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
然而,在水产养殖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疾病问题,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以供养殖者参考。
一、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水产生物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主要症状包括鱼体溃烂、红鳃、水质浑浊等。
针对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如下:1. 保持水质清洁水体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可有效预防细菌滋生。
使用滤网和生物滤材对养殖池进行过滤,确保池水中的有害细菌数量最低。
2. 强化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养殖者应选择适宜的饲料品种和食用量,避免过度投喂。
3. 使用抗生素在疾病发生时,适量使用有效的抗生素也是一种常见的防治细菌性疾病的方法。
但务必按照兽药使用指导书的要求使用,并掌握适量的使用方法和频次,以免对水产生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是水产养殖中另一常见问题。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钩虫、绦虫和蚯蚓等,它们会附着在养殖的水生动物体表或内部,引起寄生虫病。
以下是防治寄生虫感染的方法:1. 检疫新引进的种苗在引进新的种苗时,养殖者要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没有携带寄生虫的种苗进入养殖环境。
可以采用药物浸泡、消毒、筛查等方法进行检疫工作。
2. 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也是防治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措施。
保持池塘或池底清洁,避免给寄生虫提供栖息的环境。
3. 对发生寄生虫感染的水产养殖动物进行药物防治一旦发生寄生虫感染,养殖者可以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防治。
常用的药物包括氯化钠和阿维菌素等,但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并按照正确剂量和方法进行操作。
三、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最令养殖者头疼的问题之一,其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
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包括鱼类疱疹病、感染性胰腺坏死病等。
预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的方法如下:1. 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是预防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 类 常 见 细 菌 性 疾 及 其 防 治 病
廖广成 郑万 明 ( 黑龙江省绥滨县绥滨镇政府 160 ) 520
在鱼类 的养殖 中, 细菌性疾病 的发生比较频繁 、 发生面积也较大。养殖业者经常选用老方法进行防
病 , 至使 用 某 些 违禁 药 品 , 孔 雀 石 绿 、 喃唑 酮 甚 如 呋
体的抵抗力下降 ,从而病原菌随病鱼 的粪便而排到 水 中污染水质及饲料 , 口传染 到其他鱼类 、 经 鱼种 。 当池塘水温在 l ℃以上 , 8 该病即可流行 , 一般发生在 4 9月份 , ~ 患病 的鱼一 般 腹部 膨 大 且 有红 斑 , 门红 肛
肿, 轻轻挤压腹部即有黄色粘液从肛 门流出 , 解剖可 见肠壁充血发炎 , 肠道 内无食物 、 只有淡黄色粘液 ,
内壁 糜烂 。 、
等控制疾病 。 不仅使水产品的品质受到严重的影响
并且 药 品 的长期 使用 还会 产 生 较强 的抗 药 性导 致 药 物 的用量 加 大 。 因此 , 常规 鱼 类 的病 害 防治 中 , 在 探 索推广 某些新 方法 、 新药 品显 得极 为必要 。
1暴发性 出血病
在饲 料 中添加 “ 渔必 得 ”( 物类 黄酮 、 植 多糖 、 原 酸 绿 等 ) 行投 喂 , 进 增强 鱼机 体免疫 力 , 连续 投 喂 , 情 即 病 可基 本控制 。
成损失最大的传染病 。该病主要 由嗜水气单胞菌及 温 和气单 胞 菌 2种病 原 菌引 起 。发 病后 的鱼 体表 充
血 , 门红 肿 , 部膨 大 , 腔 内积有 大量 的腹 水 并 肛 腹 腹
有溶血现象 ; 肠道内无食物 , 却有很多粘液 。病鱼有
时伴有 眼球 突 出 , 鳞片竖 起 , 丝末 端腐烂 等 现象 。 鳃 此 病 常 发 生 在 渔池 池 水 、 质 恶 化 、 化 , 氧 底 老 溶 低, 有害 物质 多 的池 塘 中 。若 养 殖 管理 不善 , 加 投 再 喂霉变 的劣 质饲料 , 更易 造成 此病 的发生 、 发展 。
药物 如天然 植 物提取 剂进行 治疗 。
该病的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为条件性 在 此 类
会 引 发 喂 变 质
引起 鱼
病菌。在健康 的鱼体 中, 疾病 , 当受到水质环 但 的饲 料 以及投 饵 不定 时 、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0 04
3烂鳃病
病原体为柱状屈挠杆菌 ,一般是 由鱼体与病原 菌直接接触而引起 ,尤其是鱼的鳃部遭到机械损伤 后更 易感染 。该病 在水 温 1~ 0 5 3 ℃范 围 内均可发 生 ,
并 且 水 温 越 高越 易暴 发 , 鱼体 色发 黑 , 欲 减退 , 病 食
本病的预防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 ,其次是定期 地使用药物进行综合预防。生产上可采用二溴海因、 溴氯 海 因 、天然 植物 提 取物 制 剂等 消毒 剂 对 水体 进
中间部分常糜烂 。鳃丝肿胀 , 粘液增多 , 末端缺损 , 绝 大部分病鱼的鳍边颜色发白变淡。
本病的预防是在操作时要轻快 , 避免鱼体受伤 , 放苗时要进行浸泡消毒 。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 , 发病 后采 用 “ 渔必 得 ” 或二 溴海 因全池 泼洒 即可 。
4 赤 皮 病
病原菌为荧光假单胞菌 , 是条件致病菌 , 当鱼体 因捕捞 、 运输 、 放养等人工操作或机械损伤、 冻伤或被 寄生虫寄生而受伤时病菌乘虚而人 、 引起发病。该病 各季节均可流行 、 发生 , 尤其是越冬后 的春天最易暴 发。 病鱼表现为体表出血发炎 、 鳞片脱落, 鳍的基部充 血, 鳍条充血或糜烂呈扫帚状 , 也常伴有烂鳃症状。 . 本病的防治方法基本与烂鳃病一致 , 在起捕 、 放
行 消毒 ,再 用光 合 细菌 等有 益 菌对 不 良的水 质进 行 净化 。饲料饵料 中添 加免 疫增 强剂 , 如无药 残 的天 然 植物提取 物饲料 添加 剂 。利用 沸石粉 、 亚硝 酸盐 降解 剂吸 附、 降解水 中的氨氮 、 亚硝 酸盐等有 害理 化 因子 。
打开病鱼 的鳃盖可见鳃盖内表面 的皮肤充血发炎 ,
: 疾病发生后要采取积极的诊断治疗工作 ,首先 诊断是 否有 寄生虫 寄生 。如有 , 采用 有效 的药物 杀 应 灭寄生虫 , 随后采用二溴海因、 溴氯海因进行水体消 毒; 其次用光合细菌改善水质环境 ; 如检测 出水体 中
亚硝 酸盐 含 量过 高 ,应 同时 泼洒 亚 硝 酸盐 降解 剂 进
行处理 ; 最后在泼洒消毒剂的同时投喂药饵 , 每千克 饲 料 中添加生 物 活性添加 剂 15克 , 续投 喂 5天 。 ~ 连
2肠炎病
.
养时动作要轻快 , 避免鱼体受伤 , 越冬之前 , 要使用 溴氯海因等消毒剂对池水进行消毒 , 并加深池水 , 保 证鱼体不被冻伤。明年开春后 , 尽早地开食 , 提高鱼 体免疫力。疾病发生后要及时地采用杀虫剂与消毒 剂相结合的方法 , 对水体进行处理 , 并结合内服饲料
又称 细菌 性 败血症 ,是 我 国 目前危 害 鱼 的种 类 最 多 、 围最 大 、 范 流行 地 区最 广 、 流行 季 节最 长 及 造
本病 的预 防方法与暴发性 出血病基本一致 , 治 疗时要采取外消内服相结合 的方法 。可采用溴氯海 因或 二 溴海 因等 消毒剂 对养 殖水 域 进